茉莉花管乐
1. 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中的乐器有哪些(按照出场次序排列)
求楼主采纳我的回答
-------------------这是所有人和乐器对号入座!! 你参考一下吧
使用的主要有:古筝内,扬琴容,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弦琴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 詹丽君:演奏二胡
• 仲宝:演奏琵琶
• 张爽:演奏琵琶
• 杨松梅:演奏扬琴
• 孙媛:演奏管乐
• 孙婷:演奏二胡
• 殷焱:演奏二胡
• 蒋瑾:演奏二胡
• 马菁菁:演奏扬琴
• 周健楠:演奏古筝
• 廖彬曲:演奏管乐
• 雷滢:演奏二胡兼独弦琴
• 张琨:演奏琵琶
2. 竹笛曲子越多越好,少的也行,谢谢!
中国竹笛名曲大全·曲库索引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考级竹笛曲集》 鲍敖法编著
1级:世上只有妈妈好 秧歌舞 学习雷锋叔叔 八段锦 凤阳花鼓 我爱北京天安门 蜜蜂做工 美丽的祖国多可爱 依拉拉 老六板 苏武牧羊 卖报歌 金蛇狂舞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龙虎斗
2级:旱天雷 月月红 在北京的金山上 彩云追月 一枝梅 马灯调 探亲家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中六板 采茶扑蝶 二月里来 北风吹 紫竹调 道情
3级:西藏舞曲 黄水谣 南泥湾 唱支山歌给党听 步步高 农作舞曲 茉莉花 我的祖国 敖包相会 蝶恋花 一枝梅 狮子舞曲
4级:山歌 春耕曲 我是一个兵 小放牛 欢乐歌 翠湖春晓 万年欢 秋夜 快乐的农村
5级:姑苏行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布谷鸟来了 塔塔尔族舞曲 赶路 和平鸽 怀古 庆丰收
6级:喜报 扬鞭催马运粮忙 荫中鸟 梅花三弄 陕北好 四小天鹅舞 骆驼队 曼苏尔之夜 单簧管波尔卡 卖菜 下乡
7级:晨曲 喜相逢 云南山歌 中花六板 春到拉萨 麦收时节 水乡新歌 圣克鲁斯万岁 妆台秋思 茉莉花(刘管乐) 朝元歌
8级:行街 牧民新歌 挂红灯(周成龙) 枣园春色 五梆子 剑舞 村笛 西班牙斗牛舞 塞上铁骑 西湖春晓 云雀
9级:帕米尔的春天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牧笛 春到湘江 草原巡逻兵 鄂尔多斯的春天 早晨 霍拉舞曲
10级:鹧鸪飞(陆春龄) 鹧鸪飞(赵松庭) 幽兰逢春 秦川抒怀 万年红 三五七 山村迎亲人 节日的歌舞 我的骏马 迎春曲 婺江欢歌 江河水 D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笛子教学曲精选》 曲广义、树蓬编著
独奏曲:*三五七 二凡 *幽兰逢春 *鹧鸪飞(赵松庭) 水乡船歌 *小放牛 *欢乐歌 *中花六板 *鹧鸪飞(陆春龄)
今昔 秋湖月夜 *姑苏行 脚踏水车唱山歌 *下乡 *春到拉萨 欢乐的节日 欢乐的芦笙节 草海音诗 夺丰收、喜开镰 *春到湘江 南词 冷月 双声恨 南韵 阿里山,你可听到我的笛声 听泉 渔夫曲 划船调 声音 *圣克鲁斯万岁 高原上的节日 *云雀 *曼苏尔之夜 流浪者之歌 *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 *单簧管奏鸣曲
重奏曲:双合凤 顶嘴 野营路上 采莲 欢庆 化蝶 小赋格之四(主题选自民歌《江河流浪》) 收获之歌
小赋格之八(主题选自民歌《杀牛祭祖山歌》) 江南好
《中国竹笛》俞逊发编著
渔夫曲 琅玡神韵 *秋湖月夜 汇流 独白心潮 各旦几嘛 丽达之歌 牧羊人 那达木1998 太极无穷 五供养 喜讯传来乐开怀 心中的歌 形影 扬基歌 音韵 樱花梦 永恒的爱情 雨中莲 玉芙蓉(一) 玉芙蓉(二) 云雀 珠帘寨
《笛子吹奏法》胡洁续编著
唱支山歌给党听 洪湖水,浪打浪 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断 洗衣歌 巡逻在边防线上 锦城春晓 故乡行
《笛子曲集》余占友、王兴奎编著
百鸟音 洋琴调 淮北梆子 花鼓 凡字调 小开门 傍妆台 报妆台 欢乐曲 石油工人之歌 芦柴花 喜悦的泪花 彩灯欢舞 霍拉舞曲 波尔卡 闹花堂
《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考级曲集》王铁锤、詹永明、张维良主编
1级:浏阳河 我有一头小毛驴 *我爱北京天安门洪湖水,浪打浪 红星歌 采茶灯 青年参军 龙的传人 火车开了 小红帽 快乐的小乐队 孟姜女哭长城 鄂伦春小唱 摘棉花
2级:摇篮曲 七色光 歌声与微笑 青春舞曲 掀起你的盖头来 小草 牧羊姑娘 茉莉花
3级:关山月 *紫竹调 化蝶 苏武牧羊 *彩云追月 满江红 花好月圆 西湖之光
4级:*卖菜 *扬鞭催马运粮忙 对花 放风筝 挂红灯(冯子存) *欢乐歌 *茉莉花(刘管乐) 草原春天 黄河边的故事 京调 *我是一个兵
5级:*赶路 *姑苏行 *梅花三弄 *荫中鸟 庆丰收 *打靶归来 *麦收时节 山村新歌 *水乡船歌 *陕北好 *脚踏水车唱山歌 *西湖春晓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玉芙蓉
6级:*小放牛 *五梆子 *枣园春色 *阿里山,你可听到我的笛声 月夜思亲人 欢乐的节日 思念 *中花六板 *朝元歌 静水瓶 海青曲 黄鹤归来 江汉平原好风光 春绿江南岸 夏尔巴舞曲 杜鹃花开
7级:*牧民新歌 *塔塔尔族舞曲 *秦川抒怀 *春到湘江 *牧笛 故乡的回忆 草原巡逻兵 丰收花儿漫高原 *云南山歌 牛歌 *山歌 麦收 *布谷鸟来了 月夜情歌 草原运肥 柳摇金 婚礼曲 上字开门 一架风 *我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 申江曲
8级:*幽兰逢春 *喜相逢 *沂河欢歌 向往 *山村小景 歌唱伟大的解放军 *收割 *山村迎亲人 天山铁骑 *行街 *妆台秋思 小鸟争鸣 长城抒怀 高原风光
9级:帕米尔的春天(刘富荣) *三五七 *秋湖月夜 *太湖春 塞上铁骑 柯尔克孜的心声
牡丹花开 深秋叙 油田的早晨 *霍拉舞曲
10级:鹧鸪飞(陆春龄) 走西口 *帕米尔的春天(李大同) *南韵 *听泉 *琅玡神韵 刘胡兰之歌 *鹧鸪飞(赵松庭) 绿洲
《中国竹笛名曲荟萃》阎黎雯编
独奏曲:*喜相逢 放风筝 农民翻身 闹花灯 *五梆子 黄莺亮翅 挂红灯(冯子存) *万年红 对花 春暖花开 *和平鸽 *荫中鸟 *卖菜 *茉莉花(刘管乐) 翼南小开门 忆歌 新风赞 巧相逢 画扇面 *鹧鸪飞(陆春龄) *欢乐歌 *小放牛 *中花六板 *行街 三六 *梅花三弄 今昔 *喜报 江南春 *鹧鸪飞(赵松庭) *三五七 *二凡 *早晨 *婺江风光 *幽兰逢春 采茶忙 *故乡的回忆 *江汉平原好风光 *黄鹤归来 江河情 春满茶山 沸腾的工地 农村新貌 锁南芝 大杨周 一江风 三还头 混江龙 越调莺儿 乱弹娃娃 油田的早晨 黄河边的故事 *庆丰收 *赶路 想念 *太湖春 *南韵 *麦收时节 欢庆 家乡的春天 草原牧笛 *扬鞭催马运粮忙 飞驰的列车 *山歌 快乐的邮递员 赏月 春游 大青山下 *鄂尔多斯的春天 *走西口 欢乐的农家 *向往 *沂河欢歌 运动场上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夺丰收喜开镰 步步高(曲广义) 喜新婚 送粮 上游曲 *下乡 春绿江南岸 *姑苏行 *脚踏水车唱山歌 古松抒怀 醉卧山林 格冬代 淮海欢歌 *牧笛 麦收 *草原巡逻兵 *牧民新歌 *山村迎亲人 *春到湘江 节日 儿童舞曲 春之歌 赶着大车唱丰收 延水情 *深秋叙 喜看塞北换新天 运粮忙 *塔塔尔族舞曲 *我是一个兵 *打靶归来 *布谷鸟来了 赛马会上 欢乐的节日 家乡山歌美 *水乡船歌 采桑曲 *婺江欢歌 *西湖春晓 断桥会 波湖渔歌 矿工歌 *南词 * 冷月 *陕北好 *枣园春色 乡歌 翱翔 *秦川抒怀 赶牲灵 *欢乐的芦笙节 *春到拉萨 *帕米尔的春天(刘富荣) 雪海运肥 天山铁骑 *帕米尔的春天(李大同) 玉树草原之春 *塞上铁骑 江南吟 凡字调 巢湖泛舟 山乡春早 山茶赋 山寨赞歌 *朝元歌 喜庆曲 上下联 田歌 咏荷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幸福山歌唱不完 春风遍江南 絮花落 *京调 *云南山歌 *收割 *秋湖月夜 *百鸟引 延河水 *科尔克孜的心声 *挂红灯(周成龙) 赶马 海岛风情 重奏曲:*顶嘴 *双合凤 师徒俩 *野营路上 牧场欢歌 春忙 采莲 婆媳俩 欢庆 *喜讯传来乐开怀
《中国竹笛考级曲集》
俞逊发、许国屏、周大成编著
1级:*世上只有妈妈好
春天来了
歌唱二小放牛郎
康定情歌
内蒙小调 *凤阳花鼓 *老六板
欢乐颂
2级:思乡曲 *我的祖国
八月桂花遍地开
十大姐
只要妈妈露笑脸 *彩云追月
拉骆驼
牧羊曲
3级:*黄水谣 *苏武牧羊
洗衣歌
太湖美
马兰花开 *在北京的金山上
黄鹤的故事 *中六板
沂蒙山小调 *采茶扑蝶 *一枝梅
红梅赞
高山青
翻身农奴把家还 *南泥湾 *西藏舞曲
4级:小河淌水
玛依拉 *茉莉花
绣金匾 *山歌 *小放牛 *小推车 *京调 *我是一个兵
5级:*关山月
赞歌
信天游
蓝花花 *欢乐歌 *姑苏行 *妆台秋思 *水乡船歌
快乐的小笛手 *喜相逢 *和平鸽
扬基·杜德尔 *塔塔尔族舞曲 *牧民新歌
6级:纺棉花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阿细跳月
三十里铺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五梆子 *陕北好 *扬鞭催马运粮忙 *曼苏尔之夜 *喜报 *中花六板 *早晨 *梅花三弄 *挂红灯(周成龙)
7级:*脚踏水车唱山歌 *百鸟引 *沂河欢歌 *故乡的回忆 *南韵 *鹧鸪飞(陆春龄) *鹧鸪飞(赵松庭) *鄂尔多斯的春天 *收割 *三五七
雷锋
8级:*秦川抒怀 *春到湘江 *云雀
沙场 *帕米尔的春天(李大同) * 听泉
单簧管奏鸣曲 *走西口 *草海音诗 *
9级:山村迎亲人 *琅玡神韵 *幽兰逢春 *秋湖月夜 *汇流
10级:牡丹亭
赤日
梆笛协奏曲
竹迹
10级后:第四交响曲
《名家教竹笛》
王次恒编著
关山月 *紫竹调 *欢乐歌 *小放牛 *姑苏行
桑园春 *塔塔尔族舞曲 *扬鞭催马运粮忙 *喜相逢 *五梆子 *牧民新歌 *幽兰逢春 *浏阳河 *凤阳花鼓
送别
梳妆台
姑苏风光
崖畔上开花 *采茶扑蝶 *金蛇狂舞 *放风筝 *青春舞曲 *黄水谣 *小河淌水 *玛依拉
雨夜花 *西藏舞曲 *摇篮曲
草原之夜
四季歌
秋收
花鼓子
赶牲灵
六月茉莉 *卖报歌
红色娘子军(片断)
火车
月下海棠
寒江残雪
小霓裳 *脚踏水车唱山歌
故土情 *西湖春晓 *卖菜 *荫中鸟 *枣园春色 *牧笛 *秦川抒怀 *霍拉舞曲 *三五七 *帕米尔的春天(李大同) *早晨 *鹧鸪飞(赵松庭)
塞外随想 *下乡 *采茶忙 *水乡船歌 *沂河欢歌 *巢湖泛舟 *婺江欢歌
帕米尔随想
《笛子自修教程》
陆金山编著
革命将士出征歌 *苏武牧羊 *关山月 *道情
无锡景
出水莲 *小河淌水 *十大姐 *绣荷包 *四季歌
牧羊山歌
蕉石鸣琴 *黄水谣
繁荣昌盛的祖国 *北风吹 *翻身农奴把歌唱 *唱支山歌给党听
孟姜女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谁不说俺家乡好 *高山青
高原之歌
小步舞曲
巴音义和都古楞 *绣金匾
百家春
平湖秋月
菩提树(片断) *康定情歌
草原情歌
快乐的啰嗦
到敌人后方去
伟大的北京
锄头越抡心越甜 *圣克鲁斯万岁
运动员进行曲(片断)
花伞舞曲
扎斯勒
战斗进行曲
在一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大跳歌
交城山
茉莉花(河北南皮民歌)
剪窗花
拣棉花 *沂蒙山小调
五三点 *紫竹调
快六板 *怀古
雨打芭蕉
满工对唱
采茶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二重奏)
划船曲 *四小天鹅舞
苦去甜来全靠党 *五梆子 *山村迎亲人 *喜看塞北换新天 *荫中鸟
油田的早晨 *运粮忙 *鹧鸪飞(陆春龄)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考级笛子考级曲集》
张煜编
1级:*内蒙民歌 *康定情歌
小放牛(河北民歌) *老六板 *凤阳花鼓 *道情
2级:*龙虎斗 *南泥湾
花香鼓舞 *无锡景 *唱支山歌给党听 *中六板
3级:*紫竹调
游园 *旱天雷 *西藏舞曲 *中州古曲(怀古)
江南小景
4级:*山歌 *赶路 *我是一个兵
喜庆的日子 *小放牛
5级:*姑苏行 *塔塔尔族舞曲 *卖菜 *欢乐歌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6级:*喜报 *喜相逢 *水乡船歌 *荫中鸟 *陕北好
7级:*水乡新歌 *下乡 *春到拉萨 *扬鞭催马运粮忙 *剑舞
8级:*行街 *五梆子 *牧民新歌 *脚踏水车唱山歌 *枣园春色 *鄂尔多斯的春天
9级:*早晨 *鹧鸪飞(陆春龄) *春到湘江 *牧笛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万年红
10级:*三五七 *幽兰逢春 *挂红灯(冯子存) *帕米尔的春天(李大同) *秦川抒怀 *山村迎新人
《笛子练习曲选》
曲祥、曲广义编著
八月桂花遍地开(二重奏)
牧童(二重奏)
你吹笛我打鼓(二重奏)
喜儿独舞(三重奏)
放哨歌(二重奏)
草原小姐妹(二重奏)
喜儿与杨白劳(二重奏)
纺织姑娘(二重奏)
小鸟(三重奏)
怀念
青海“花儿” 泛音练习 *四小天鹅舞(二重奏)
游击队歌(二重奏)
起舞的玩具
邮递马车(二重奏) *江南小景 *晨曲
唱山歌
奋勇向前(三重奏)
小扁担
操练(二重奏)
快乐舞曲
村笛
快活调
美丽的心灵(三重奏)
赶猪调
乘胜追击(三重奏)
迎春曲
赶山会
圆舞曲
闹灯
上山坡
即兴曲
滑雪(二重奏)
儿童乐园
节日的歌舞
明快的节奏 *我的骏马
《中国笛子教程》
戴树红编著
*小白菜
黄莺吟
赤叶河 *孟姜女
四季游春 *八段锦
箫 *紫竹调 *月月红 *老六板 *龙虎斗
渔船
台湾岛,祖国的宝岛 *嘎达梅林 *八月桂花遍地开
过雪山草地 *黄水谣
沧浪歌
瑶芳引 *道情 *苏武牧羊 *关山月
满江红
花六板 *欢乐歌
云庆 *梅花三弄
熏风曲 *怀古 *姑苏行 *妆台秋思 *喜相逢 *放风筝 *翼南小开门 *茉莉花 *卖菜 *小放牛 *赶路 *庆丰收 *塔塔尔族舞曲 *山歌
晚归 *脚踏水车唱丰收 *打靶归来 *波湖渔歌 *江汉平原好风光 *春到拉萨 *骆驼队 *水乡船歌 *沂河欢歌 *运动场上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儿童舞曲 *麦收时节 *布谷鸟来了 *下乡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欢乐的节日 *牧民新歌 *扬鞭催马运粮忙 *陕北好 *枣园春色
歌儿献给解放军 *水乡新歌 *牧笛 *帕米尔的春天 *草原巡逻兵 *收割 *春到湘江 *五梆子 *行街 *朝元歌 *鹧鸪飞(陆春龄) *剑舞 *早晨 *三五七
雨雪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第二套)
张维良 张健执行主编
1级:*嘎达梅林 *绣金匾 *小河淌水 *苏武牧羊 *茉莉花
月牙五更
2级:*关山月 *道情 *满江红 *紫竹调
句句双 *彩云追月
3级:*朝元歌 *春到拉萨 *塔塔尔族舞曲 *茉莉花(刘管乐) *喜相逢 *赶路
4级:*姑苏行 *小放牛 *梅花三弄 *五梆子 *卖菜 *黄莺亮翅
5级:*欢乐歌 *凤凰楼 *脚踏水车唱山歌 *陕北好 *扬鞭催马运粮忙 *荫中鸟
6级:*中花六板 *鹧鸪飞(陆春龄) *牧民新歌 *牧笛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万年红
7级:*早晨 *秋湖月夜 *南词 *山村小景 *枣园春色 *春到湘江
8级:*幽兰逢春 *南韵 *三五七 *深秋叙 *大青山下 *山村迎亲人
9级:*鹧鸪飞(赵松庭) *花泣
绿洲
八板 *鄂尔多斯的春天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10级:*行云流水
春潮 *乡歌 *喜看丰收景 *走西口
《笛子演奏技巧十讲》
赵松庭编著
八板 *八段锦 *四季歌
五更调 *句句双 *龙虎斗
小开门 *紫竹调
二月里来 *嘎达梅林 *满江红
西宫词 *康定情歌 *黄水谣
粉蝶儿 *姑苏行 *欢乐歌 *京剧流水板 *牧笛 *黄莺亮翅 *五梆子 *顶嘴 *荫中鸟 *采茶扑蝶 *霍拉舞曲
无穷动(片断) *鹧鸪飞
苗岭的早晨 *妆台秋思
菰(片断) *关山月
火车向着韶山跑 *早晨 *二凡
婺江风光 *幽兰逢春 *采茶忙 *三五七
《跟我学·笛子练习曲集》
杨明编著
四季歌(日本) *青春舞曲
牧场上的家
新年好
划小船 *卖报歌 *红河谷
小小牵牛花 *嘎达梅林
有个洋娃娃 *我爱北京天安门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红梅花儿
喀秋莎
铃儿响叮当 *步步高
喜洋洋 *绣金匾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紫竹调 *歌唱二小放牛郎
跳吧跳吧(二重奏)
小小少年
幸福拍手歌 *友谊地久天长 *苏武牧羊
小夜曲
重归苏莲托
三套车
多瑙河之波 *送我一枝玫瑰花
月光变奏曲
小天鹅舞曲
土耳其进行曲
小奏鸣曲 a小调协奏曲
孤独的牧羊人
溜冰圆舞曲
报春花
六月
愉快的行列
小步舞曲(莫扎特)
苏格兰的蓝铃花
小奏鸣曲 *圣克鲁斯万岁
野蜂飞舞
农民舞曲 *单簧管波尔卡
蓝色多瑙河 *无穷动(节选)
查尔达斯
威尼斯狂欢节 *流浪者之歌 *D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20世纪笛子名曲·笛子与钢琴16首》(一)
张维良编著
*幽兰逢春 *扬鞭催马运粮忙 *牧民新歌 *喜看丰收景 *山村迎亲人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牧笛 *绿洲 *春潮 *深秋叙 *行云流水 *花泣 *春风遍江南 *乡歌 *大青山下 *走西口
《蒋国基笛曲选》(增订版)蒋国基编著
喜悦
金秋
忆江南
雁荡秋色
南湖春
菱湖秋歌
杨梅红了
水乡情 *水乡船歌
吟哦调——为双人笛而作
村笛
老六板
游击队歌
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
羽球飞舞传友谊(二重奏)
西子湖畔采茶忙 *采桑曲
柳浪闻莺
阿拉伯的夏天
剑——为低音笛而作
大漠——为弯管笛而作
雷锋塔遐想
双峰插云
京剧流水板
玉笛情思
大中国
纤夫的爱
青藏高原
在泉边
在森林里这样对我歌唱
摩洛哥舞曲
起来,索马里(二重奏)
《笛子基础教程》
吴华、彦平编著
小看戏
茶山花灯
火山
开动机器干得欢 *小放牛
拔根芦柴花
河曲山歌
乐山梵音
赶车姑娘
岷江欢歌
雷锋主题变奏曲
娱乐升平
胡笳十八拍(一) *朝元歌
杨翠喜
巴西,我的巴西
花鼓调
金孔雀
绿色的情结
慧光 *妆台秋思
么妹赶场
运粮忙
小拜年
草原漫步
采莲曲
看秧歌
鼓丽别塔
怀远
鬲溪梅令
杏花天影 *梅花三弄 *琅玡神韵
禅意 *欢乐歌 *江河水
双星恨
百鸟朝凤
故园叙事曲
红叶情思
铁锤叮当炉火红
飞奔吧,我的小汽车
春风杨柳
下江南
粤秀
小百灵
赶场之春
藏边风情
樱花物语
敏捷的贡萨
美国乡村印象
几内亚之声
《笛子高级练习曲选》
曲祥、曲广义、树蓬编著
漫步
走进快活岭
织网姑娘
蓝天圆舞曲
遨游
边疆剪影
看秧歌
跳月
思乡
飞翔的白鸽
心潮
话别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单簧管波尔卡 *西班牙斗牛舞 *霍拉舞曲 *野蜂飞舞 *流浪者之歌 *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
单簧管奏鸣曲(第四乐章)
别离
歌曲三首
涉江采芙蓉
二重奏:快乐的校园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山上的歌
对台戏
化蝶 *小赋格之四——主题选自民歌《红河波浪》 C大调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 25首复调前奏曲第4首
三重奏:玛依拉
江南好 *小赋格之八——主题选自民歌《杀牛祭祖山歌》
梭罗河
在泉边
美丽的村庄
歌调
进行曲
四重奏:荷花颂
主题与倒影
注1:本部分以个人竹笛音乐专辑为主,合辑曲目暂不收录
注2:个人专辑中仅收录竹笛曲目,洞箫及其他管乐曲目暂不收录
注3:原则上只收录竹笛独奏曲组成的专辑,流行音乐歌曲改编的专辑暂不收录。
《花泣》
张维良
花泣
太湖春
万年红
熏风曲 *小放牛 *二凡
凤凰楼 *脚踏水车庆丰收 *卖菜
柳摇金 *早晨 *妆台秋思
《秋江夜泊》
张维良
*太湖春 *南韵 *三五七
《龙笛凤箫筝雅韵》
张维良
*花泣 *南韵
行云流水
凤凰楼 *鹧鸪飞(赵松庭) *妆台秋思
清夜吟
月落平湖
虎跑听泉 *梅花三弄
茶雨》
张维良
月落西子湖
茶雨
听茶
戏茶
古刹幽境
月下飘香
闲看柳浪
听雨
《惊破梅心》
罗守诚
*秋夜 *姑苏行 *朝元歌
鹧鸪飞 *怀古 *山歌 *小放牛 *妆台秋思 *霓裳曲
流波曲(新笛)
《望月》
罗守诚
曲笛:*怀古
塞上曲
玉芙蓉
出水莲
新笛:汉宫秋月
飞郸
平湖秋月 *流波曲
平沙落雁
《扬鞭催马运粮忙》
魏显忠
*扬鞭催马运粮忙
苗岭的早晨 *霍拉舞曲 *梅花三弄 *关山月
草原牧笛
求雨
飞奔的列车 *麦收时节
快乐的邮递员
吹起银笛拉起琴
美丽的山村姑娘 *喜相逢 *姑苏行
西藏民歌
家乡好
《发烧神笛》
谭炎健
在那东山上
牧羊姑娘
美丽草原我的家
青藏高原
天堂
映山红
草原之夜
森吉德玛
闪亮的日子
月亮代表我的心
敖包相会
远飞的大雁
荷花颂
我爱祖国的大草原
《钗头凤幻想曲》
王次恒
钗头凤幻想曲 *枣园春色 *霓裳曲
天山笛声 *幽兰逢春 *塞外随想
《乱红》
陈悦
乱红
爱尔兰晨风
《牧民新歌》
简广易
*牧民新歌
快乐的竞赛
乡歌
波尔卡舞曲 *黄莺亮翅 *山村小景
故乡的歌
流浪者之歌 *五梆子
家乡赞 *扬鞭催马运粮忙 *小放牛
喜看丰收景
《蒋国基的笛箫世界》
水乡船歌
雨打芭蕉(低音笛)
绿水行舟 *大漠(弯管笛) *西子湖畔采茶忙 *吟哦调 *鹧鸪飞 *村笛 *姑苏行(巨笛)
阳关三叠(雁飞篪)
阿拉伯的夏天(柳笛)
3. 求周彦宏-又见茉莉花(管弦乐版)mp3音乐百度云资源
又见茉莉花(管弦乐版)mp3链接:https://pan..com/s/1qytmy0t_vafUxlY6LOnQ2w
4. 单簧管演奏茉莉花特点
单簧管演奏茉莉花特点如下:
1、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
2、乐曲音调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色彩,高亢嘹亮、悲壮激越。
3、其旋律在徽调式和宫调式间游走,变化多端。
单簧管,又称为黑管或克拉管,在台湾又称为竖笛,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5. 鲍元恺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有一首茉莉花该作品的演奏形式为什么这首茉莉花
既然是炎黄风情,那么茉莉花当然可以代表中国的民乐风格,如果用管弦乐来演奏,会让人觉得气势恢宏又柔情万种。
6. 《茉莉花》 歌曲简介
好一朵茉莉花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茉莉花》研究综述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程方 大江南北有不少《茉莉花》,流传很广,并且有很多人都知道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中用了《茉莉花》曲调,但到底用的是哪首《茉莉花》呢?是江苏的《茉莉花》( ) ? 还是乾隆年间英国人Hittner在中国记录的《茉莉花》( ) ?很多人并不是十分清楚,大多只是听说感到骄傲而已,毕竟能够看到整幕歌剧《图兰多特》的人不多,而且研究《茉莉花》(在以后的下文中简称为《茉》)的人也不多。八十年代以来,在各期刊和专著上对《茉》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茉》的“源流”“传播”“不同地区民歌《茉》的比较”及“《茉》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中的比较研究”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一.《茉莉花》溯源 主要的文章有:钱仁康的《乐歌考源(十六)》(1985/5《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钱仁康音乐文选(上)》)、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艺苑》1982/1)及冯光钰的专著《中国同宗民歌》(1998年第1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钱仁康在《乐歌考源(十六)》和《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中对《茉》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但两篇文章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我国最早刊载《茉》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中国最早刊载《茉》曲谱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37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茉》曲谱最早的记谱见于1804年(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06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英国地理学家、旅行家、英第一任驻华大使秘书(乾隆1792—1794年间)巴罗(John Barron)写的《中国旅行》(Travels in China)的第十章,书中说《茉》谱是希特纳(Mr Hittner)记录的,钱先生从原书中的罗马字拼音歌词来推测,Hittner可能是从广州记录这首民歌的。对于Hittner记谱的“朴素”的《茉》的曲调到底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他确切是在何地记录的,没有文章再进一步考证。 易人在她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中对《茉》的考源是根据1980年《音乐论丛》第三辑钱仁康发表的《“妈妈娘你好糊涂”和“茉莉花”在外国》一文来写的。易人指出:《茉》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她同时考证了茉莉花这一植物的传入,是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国,最早见于福建、广东,三百多年前传到苏州、杭州、扬州一带。 冯光钰在《中国同宗民歌》中提到《茉》的溯源,但不如钱仁康细致。对于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到底在哪年出版,两人的文章记载很不统一,冯光钰记载的是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钱仁康记载的是道光十七年,对于“公元”的确切年份钱先生自身就有矛盾(前面已提到)。另外冯光钰根据《茉》唱词与曲调的双叠翠形式,试图通过明代散曲家刘效祖的刻本《词脔》中出现的《双叠翠》唱词来考证《茉》与《双叠翠》的曲调是否有传承关系,他提出了问题,但结论却不得而知。 二.《茉莉花》的歌词 对于《茉》歌词内容的介绍,江明忄享 在他的专著《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版)中介绍得较为仔细,他认为《茉》的歌词大部分是唱《张生戏莺莺》的原词;但有的地方不唱张生的故事,只唱“好一朵茉莉花”的第一段词及由此变成同类的二三段词,如苏北的《茉》;有的地方唱其他花名的词,内容与此相近;有的地方唱《武鲜花》,叙述武松杀嫂的故事,但不多。 钱仁康在《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一文中提到,在我国最早刊载《茉》歌词的出版物《缀白裘》中,记载《茉》的歌词是《西厢记》的剧词,也就是说,唱的是张生戏莺莺的故事。 何仿在他的《扎根中华大地,香飘四海五洲——记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江苏音乐》1992/4)一文中提到他在江苏六合、仪征一带跟当地一位民间艺人学唱《茉》时,当地艺人唱的内容包括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等其他花的唱词,何仿后来把这些唱词改成统一唱茉莉花的词,即现在我们所听到的江苏《茉》的唱词。 三.《茉莉花》的传播 1.《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的文章有何仿的《扎根中华大地,香飘四海五洲——记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搜集》,他以歌词改编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江苏六合、仪征一带如何跟当地一位民间艺人学唱《茉》、如何把当时唱金银花、玫瑰花等其他花的唱词统一该成唱茉莉花的词、并将新词中的“奴”改为“我”的过程,还对新改的歌词进行了演唱提示,他最后讲述了改变歌词后的《茉》是如何在1957年、1959年、1981年及九十年代在海内外传唱开来的过程。 其他有关《茉》是如何在大江南北逐渐流传开来、最早是哪个地区唱《茉》的研究文章没有。但钱仁康在他的《学堂乐歌是怎样旧曲翻新的》(《钱仁康音乐文选〈上〉》)一文中,提到学堂乐歌旧曲翻新的手法之一是“颠鸾倒凤法”,他分析沈心工的学堂乐歌《蝶与燕》、《剪辫》是采用的“颠鸾倒凤”手法,就是运用Hittner记录的《茉》的曲调来进行旧曲翻新的。这对《茉》的传播应有所帮助。 2.《茉》在国外的流传主要是前面所提到的钱仁康的两篇文章,他考证了《茉》在海外的流传情况:由于“Barrow的《中国旅行》影响很大,1864年德国人卡尔?恩格尔(1818—1882)所著的《最古老的国家的音乐》,1870年丹麦人安德列。彼得?贝尔格林(1801—1880)所编《民间歌曲和旋律》第10集,1883年出版的波希米亚裔德国人奥古斯特?威廉?安布罗斯(1816—1876)所著的《音乐史》、1901年英国人布隆和莫法特合编的《各国特性歌曲和舞曲》,都采用或引用了《茉莉花》”,“1911年,英国作曲家格兰维尔?班托克(1868—1946)出版《各国民歌一百首》,他《茉莉花》写成了一首三部式卡农形式的钢琴伴奏”,“在美国年,1922年夫罗伦斯?赫德孙?博茨福德编的《各国歌曲集》都收进了《茉莉花》”,“日本学校歌曲《茉莉花》(上田寿四郎作词),也是根据这个曲调填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858—1924)还把这个曲调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 四.《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 传统音乐的各类体裁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这五种,关于《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主要的文章有:钱国桢的《民歌“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 比较研究》(1994/4《音乐学习与研究》)、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和冯光钰的《中国同宗民歌》。 1. 钱国桢的《民歌“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 (1)《茉》在歌舞体裁中的比较研究:a、以河北南皮的《茉》为例,叙述了其作为歌舞体裁的舞蹈表演形式,分析了作为舞蹈歌曲的《茉》在节奏、节拍、旋律、调式、结构、前奏、间奏等方面的特点;b、以冀中莲花落和东北的二人转《茉》为例,分析了《茉》在北方东北色彩区作为歌舞体裁的乐观雀跃的特点。 (2)在近代联曲体说唱音乐中,吸收了《茉》(或《鲜花调》)作曲牌:a、北京单弦牌子曲中的《鲜花调》由于说唱音乐化的要求,突出了快声快语、闪板夺字的节奏特征;b、广西文场中的《鲜花调》则充满了文雅气息,更接近于江苏《茉》,保持了南方民歌的色彩特点。 (3)在近现代联曲体的地方剧种中,也吸收了《茉》(或《鲜花调》)作为自己的唱腔:a、五十年代流行于津京地区的曲艺剧《新事新办》中剧中人张凤兰唱的一段《鲜花调》,曲调简洁明快、节奏疏密有致,腔词结合得当;b、广西彩调剧的调类唱腔中,《雪花飘》是《茉》的变体,整个唱腔简洁洗练,既保留了民歌《茉》的典型音调,又有地方特色音调的新鲜感。 (4)在民族器乐曲中,不管是合奏或独奏,都把《茉》纳入了自己的表现范围中。a、山西鼓吹乐八大套第三套《推辘轴》套中的第七支乐曲,为推向全套乐曲高潮,把优美抒情的《茉》变成快速火热的乐曲;b、梆笛演奏家刘管乐把《茉》改编成有四次变奏的笛子曲,乐曲由慢到快,有优美到火热,在高潮中结束。 (5)《茉》还被改编成无伴奏合唱和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体裁形式,钱国桢没有再列举。 2.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主要论述的是《茉》在民族器乐曲中的运用。她以山西晋中的《茉》乐曲为例,说明《茉》在作为独立的曲牌加以演奏时,吸收了山西民歌中常出现的偏音“4”“7”,构成清乐徵调式,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同时晋中的《茉》乐曲还被吸收到整套乐曲中作为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茉》被安排在山西八大套的第三套中,运用添字加花的手法,显示了器乐不同于声乐的表现性能。同时,她还列举了一些以《茉》为主题改编的器乐独奏、合奏曲,说明《茉》的被吸收使乐曲的表现力更丰富多彩。 3.冯光钰在他的《中国同宗民歌》中主要以湖北小曲《鲜花调》为例说明《茉》被说唱曲种吸收,衍变成基本曲牌唱腔情况:从唱词、旋律走向、落音、乐句的发展来看,湖北小曲《鲜花调》曲调显然脱胎于民歌《茉》,但又按曲艺音乐的特点,把唱词加以“说唱化”和“地方化”,使唱腔适应地方曲艺表现的需要。 五.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的比较研究 主要的文章有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江明忄享 的《汉族民歌概论》、周青青的《中国民歌》、冯光钰的《中国同宗民歌》,另外钱国桢在他的《民歌“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中也论述。他们认为江苏苏北的《茉》是时调“鲜花调”的母体,都是以苏北的《茉》为最基本的形态,与其他地区的《茉》进行比较研究的。 1. 首先我们来看他们对苏北《茉》的分析: (1)易人认为:苏北的《茉》和《鲜花调》相比,无论从旋律、节奏、音域、拖腔等方面都显得更委婉、秀丽、动听。 (2)江明忄享 认为:苏北《茉》的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几段,不唱《西厢记》故事,较早为人们所采集、介绍。 (3)周青青认为:在词曲的配置上,江苏的《茉》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很密集,在演唱速度上比河北、东北的《茉》略快,但在整体的风格气质上,更具抒情气质。 (4)冯光钰认为:苏北的《茉》用的是五声音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而富于变化,音乐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有感染力。如用吴语演唱,则更显深邃细腻、新颖亲切。 (5)钱国桢认为:苏北的《茉》最具江南小调特点,五声徵调式、旋律级进、四平均、二对一、切分节奏型的交替等,使歌曲流畅而又有江南语言的节奏特点,而短促的第三句和抢先切入的第四句表达了人们对茉莉花急切的爱恋之情。 2.接下来我们看他们对各地《茉》的比较: (1)易人在她的文章中,先比较了河南商城、甘肃泾川、江西南部、山西祁太的《茉》,认为虽然四首曲调存在许多相同的乐汇,旋律线条的起伏比较相近,都是徵调式,但由于a、四首乐曲第一句的落音不尽相同;b、甘肃泾川、江西南部、山西祁太的《茉》都出现了“4”“7”偏音;c、各地有不同习惯的衬词;d、被收在赣南采茶戏和祁太花鼓中,与舞蹈动作进行了结合,使得四首曲调的形态和音乐形象的刻画变异比较大,给人的感觉也不相同。 接下来她又比较了辽宁长海、河北南皮、山东长山的《茉》,认为它们的风格都比较粗犷,都出现了和各地方言密切联系的衬词。河北南皮的《茉》由于出现6#5和2#1的小二度,有一种新鲜的色彩感。而黑龙江的《茉》由于演唱者郭颂的处理,即在结尾时把高音加以延长,注入富有东北地方风味的衬词“哎呀哎呀哎哎呀”而显得别具风味。 另外她还比较了河北深泽县正调(当地把结束在徵音上的《茉》习惯称为正调)和反调(把结束在商音上的《茉》习惯称为反调)两首不同调式的《茉》,虽然它们的第一乐句中的两个乐句都进行了重复,但音乐的进行和落音都不相同,而第二 乐句两者的乐汇和音区位置不一样,“反调”在句尾加进了“哎哟哎哟”的衬词,使乐句延伸为五小节半,从而增添了歌曲了表现力,之后“反调”第三乐句又进行紧缩,连续三个十六分音符的字多腔少,使得“甩腔”也比较短小,最后落在商音上。 (2)江明忄享 先后分析了河北南皮的《茉》和山东日照的《述罗》。他认为河北南皮的《茉》是一首河北的典型曲调,旋法起伏较大,跳进较南方多,旋法起伏度较大,跳进教南方多,因字调而引起的字前装饰(绰注及上下三连音)多而有北方色彩,各句的加腔是由于歌舞表演的需要;段后较长的拖腔,旋律材料来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江明忄享 认为山东日照的《述罗》(鲁南五大调“四盼”之四)用了“鲜花调”来抒唱四到六月间盼郎归来的思念之情,旋律跳进较少,曲折细腻,第三第四乐句连接较紧,使唱词也合成一个较长的句式。 (3)周青青采用对比谱来综合比较苏北、河北南皮和黑龙江的《茉》。与江苏的《茉》相比,南皮的《茉》旋律起伏大些,色彩明亮些,曲调更具叙述性质。但从北方民歌的角度看,南皮的《茉》因速度缓慢,大调五声音阶的级进进行、曲调中五次出现的小二度音程而显得相当柔媚和细腻。东北的《茉》在旋律上与河北的《茉》关系比江苏的《茉》更接近,但曲调比南皮的《茉》平直、朴实、跳进多、幅度大,因而显得棱角也大些,没那么细致;最后拖腔的旋律骨干音与南皮《茉》的拖腔完全一致,但风格不同,有东北人豪迈、直爽、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 (4)冯光钰前后分析了河北南皮、山西临汾、宁夏固原县回族和黑龙江的《茉》。他认为南皮的《茉》是带变音的六声音阶,音域比苏北《茉》宽广,旋律起伏较大,明亮、具北方小调的特点;由于唱词为张生与莺莺的故事,音乐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有机结合,曲调既有说唱风味有动听,节奏既从容舒展又轻盈跳动,加之民歌演唱者的出色表现,使民歌的意境得到了有力的渲染。 山西临汾的《茉》是一首七声音阶的民歌,旋律中特别强调偏音“4”“7”,调性色彩比较自然,使旋律更为婉转优美,是一首情歌色彩浓郁的民歌,民歌手的演唱含蓄深厚,着重于内在感情的表达。 宁夏固原县的《茉》与苏北的《茉》相比,唱词内容及旋律进行产生了许多变异,原位“4”音与徵“#4”音的交替出现,使得“4”音的运用很有特色,引起一定的色彩变化,句末“牧童哥”的衬腔突出了地方特点,但其音乐结构、各乐句的落音与苏北的《茉》大致相似。 黑龙江的《茉》是由男歌手演唱的民歌,与女歌手的演唱相比,显得别致而干净利落,富有层次感,纯朴稳重中含有轻巧优美、含蓄中洋溢着热情。歌曲旋律简练朴实而诙谐幽默,速度徐缓,抒情中具有热情开朗的性质,起句的衬词与结束句的衬腔首尾呼应对答,颇有特色;曲调棱角分明,柔中有刚、起伏自然,把人们热爱茉莉花的喜悦之情表现得十分真切。 综上所述,《茉莉花》流传到各地后产生了许多的变体,多姿多彩,各具一格,为适应各地各阶层广大人民的需要,已主要成为汉族民族音乐各种体裁中的一个共同的音乐主题。再一次肯定回答的是,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用的《茉莉花》曲调,就是乾隆年间英国人Hittner在中国记录的《茉莉花》( ) 。芬芳四溢的茉莉花带给我们骄傲,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艺术享受,衷心祝愿我们的茉莉花能常开不败,能越开越美!
7.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来歌舞团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7)茉莉花管乐扩展阅读: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
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
8. 我要《茉莉花》不同版本的曲谱
我很喜欢《茉莉花》婉转优雅的调子。听过的版本有很多。总的算来曲调有3种。最喜欢的是萨克斯的版本,http://www.lk-hongda.com/images/04.mp3 曲谱地址http://www.123qupu.com/Files/File/2007-5/5/EGEGDGDCEA42G71326.gif
当然最经典是江苏民歌的版本,地址如下:http://enping.net.cn/admin/upload/music/200712755683297.wma
曲谱(虽然歌名不一样,调子是一样的)http://dl.shi.sina.com.cn/upload/31/92/25/1142319225.10360775.jpg
还有茉莉花(河北民歌)简谱 如下:http://www.cnscore.com/Scores/Numbered/20060928/115941617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