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乡杜鹃花
1. 请通宵中国地理的高人帮忙解决个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
河北省:晋州市、涿州市、定州市、沧州市、霸州市、冀州市、深州市、藁城市廉州镇、行唐县龙州镇、赵县赵州镇、滦县滦州镇、磁县磁州镇、威县洺州镇、平乡县丰州镇、易县易州镇、曲阳县恒州镇、雄县雄州镇、蔚县蔚州镇、河间市瀛州镇、青县清州镇、景县景州镇
山西省:泽州县、朔州市、忻州市、霍州市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锦州市、盖州市、阜新市海州区、铁岭市银州区、义县义州镇
黑龙江:肇州县、宾县宾州镇
江苏省: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通州区、连云港市海州区、淮安市楚州区、镇江市润州区
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台州市、温州市、衢州市、嵊州市、宁波市鄞州区
安徽省:滁州市、宿州市、亳州市、池州市、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颍州区、宣城市宣州区、广德县桃州镇
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
江西省:赣州市、抚州市、吉安市吉州区、宜春市袁州区、上饶市信州区
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胶州市、滕州市、莱州市、青州市、兖州市
河南省:郑州市、汝州市、孟州市、林州市、禹州市、邓州市
湖北省:荆州市、鄂州市、随州市、黄冈市黄州区
湖南省:郴州市、永州市、靖州自治县
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梅州市、潮州市、雷州市、高州市、化州市、连州市、肇庆市端州区
广西:柳州市、梧州市、钦州市、贺州市、宜州市、全州县、象州县、龙州县、玉林市玉州区、崇左市江州区、横县横州镇、藤县藤州镇、合浦县廉州镇、容县容州镇、田阳县田州镇、隆林自治县新州镇
海南省:儋州市
重庆市:万州区
四川省:泸州市、达州市、彭州市、崇州市、广元市利州区、巴中市巴州区、德昌县德州镇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商洛市商州区、宜川县丹州镇、绥德县名州镇、米脂县银州镇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秦州区、武威市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酒泉市肃州区、瓜州县、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柳州: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晋太康三年(282年)为郡治所。南朝齐(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大业元年(605年),马平县属桂林。大业三年(607年),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1946年设市。总面积18677平方千米。总人口354万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
江州: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97升直辖市。面积82,403平方公里,人口3100万。辖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城口县、梁平县、开县、巫溪县、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忻州: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1983年改忻县为忻州市,2000年升地级市。面积25180平方千米,人口295万。辖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
亳州: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民国37年设亳州市、2000年升地级市。面积8110平方千米,人口539万人
2. 56个民族的特点,简单说说
1、汉族、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2.5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3、布依族、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4、羌族、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30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5、纳西族、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32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6、毛南族、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0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7、独龙族、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7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8、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8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9、白族、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93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10、阿昌族、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11、满族、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103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12、高山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3、撒拉族、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14、仫佬族、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15、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5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16、水族、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17、塔塔尔族、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500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8、瑶族、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279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19、裕固族、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20、仡佬族、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5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21、彝族、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871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22、锡伯族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9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3、乌兹别克族、乌兹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4、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1006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25、佤族、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42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26、土族、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30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27、土家族、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835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28、畲族、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70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29、普米族、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30、怒族、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1、壮族、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692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32、苗族、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94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3、蒙古族、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598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4、门巴族、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5、珞巴族、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3600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6、傈僳族、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70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7、黎族、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46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38、拉祜族、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39、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40、景颇族、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41、京族、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2.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42、基诺族、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43、赫哲族、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5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44、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6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45、哈尼族、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66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8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47、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5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48、侗族、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49、东乡族、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6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50、德昂族、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51、傣族、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6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52、达翰尔族、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53、藏族、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628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4、布朗族、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5、保安族、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56、回族、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1058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平乡杜鹃花扩展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 。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 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
3.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
56个民族:
壮族、藏族、裕固族、彝族、瑶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佤族、土家族、土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水族、畲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怒族、纳西族、仫佬族、苗族、蒙古族、门巴族、毛南族、满族、珞巴族。
僳僳族、黎族、拉祜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回族、赫哲族、哈萨克族、哈尼族、仡佬族、高山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独龙族、东乡族、侗族、德昂族、傣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布依族、保安族、布朗族、白族、阿昌族、汉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3)平乡杜鹃花扩展阅读:
中国的民族识别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中国成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
这个时期民族识别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调查研究,并确定一批民族成分。经过这一阶段的民族调查识别,除已经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满、黎、高山等民族外,经过识别和归并。
又确认了壮、布衣、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佤、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共计38个少数民族。
二、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
在基本掌握各族体的族源、历史、现状与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识别,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中南的一些省份,尤其是云南省。云南260多个不同族称,经识别归并为22个民族。
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查识别,从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前自报的183个不同称谓的民族名称中,新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现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现改为毛南)、珞巴等民族。
另将74个不同民族名称归并到54个少数民族中。还有几十个在识别中自动撤销原登记的民族名称。至此,对已填报的族体的识别大体上得以基本解决,有待继续识别的已为数不多。
三、1964年到80年代末为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民族识别工作的重点是在一些地区对一批人的民族成分进行恢复、更改,对一些自称为少数民族的人们共同体进行辨别、归并。
4. 三江侗族自治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建制沿革
三江县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于融水县三口寨置怀远军,后改为平州,并置怀远县。
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定寨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于老堡。
明万历十九年(1591)县治迁至丹洲。
民国三年(1914年)易名为三江县。
民国廿一年(1932)迁至古宜。
1949年11月18日三江县城解放,12月18日成立县人民 *** 。
1952年12月3日成立县级侗族自治区。
1955年9月改为侗族自治县。
1996年,三江侗族自治县面积2441平方千桐拿米,人口32.5万人。辖3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林溪乡、周坪乡、高基瑶族乡、和平乡、老堡乡、程村乡、梅林乡、富禄苗族乡、洋溪乡、良口乡、同乐苗族乡、独峒乡、八江乡。县 *** 驻古宜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三江侗族自治县总人口304149人,其中:古宜镇21565人,丹洲镇15764人,斗江镇18890人,周坪乡19066人,程村乡7096人,和平乡6738人,老堡乡15243人,高基瑶族乡6727人,良口乡24008人,洋溪乡15932人,富禄苗族乡21475人,梅林乡9820人,八江乡27640人,林溪乡22019人,独峒乡36986人,同乐苗族乡35180人。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政函[2005]165号)同意撤销周平乡,整建制并入古宜镇,古宜镇 *** 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12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古宜镇、斗江镇、丹洲镇、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同乐苗族乡、梅林乡、富禄苗族乡、洋溪乡、良口乡、老堡乡、高基瑶族乡、和物闷平乡、程村乡。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
地质地貌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沉积岩分布极广,丹洲群、震旦系分布区占三江侗族自治县面积的95%以上,中生界白垩系在北部程阳呈点状分布,东部与龙胜交界处有少量雪峰期火山喷发岩,河口附近个别超基性岩体,中部及南部露出少量基性岩、闪长岩及煌斑岩;三江县地处江南古陆南缘,属九万大山穹褶罩轮弯带和龙脉褶断带之间,曾经过多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非常发育。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地貌分为残余山地、陡崖窄脊山、V形谷、河从丘陵河流谷地、残余山前梯地等六种层次一级地貌。
气候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至19℃之间,南北气温相差1℃至2℃;雨热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一年四季,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5月中旬末至9月下旬为夏季,9月下旬至11月底为秋季,12月初至下年3月为冬季;全年以1月最冷,平均为7.1℃;7月最热,平均为27.4℃。
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年平均雨量在1493mm;三江侗族自治县雨量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季为降雨高峰季节,占全年42-48%;春季为降雨次高峰期,占全年30-35%;秋冬两季降雨较少。
三江县属日照偏少地区,年实际日照数平均1333.3小时;三江县属季风气候区,全年风向以东北偏北风为多,其次北风和东北风;历年平均雾日79天;年平均无霜期321天;年平均隆雪5天;年平均结冰7.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
水文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七十四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三江"得名于境内的三条大江,即榕江、浔江与苗江。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河流纵横,属珠江上游西江水系的一部分;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小河川74条,全长68km;其中有16条主要河流;集雨面积50km²至100km²以下有8条,100km²以上的8条,主干河流有3条;溶江,县内长91km年径流量102.5亿立方米,支流有苗江、大地河、晒江河、小宾河、高露河、大年河、八洛江、西江河。浔江,县内长63km,年径流量5.8亿立方米,支流有斗江、林溪河、漾口河、八江河、洒里河、燕茶河融江县内长91km,年径流量102.5亿立方米,支流有西坡河、板江、田寨河。县境内没有地下河,地下水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与消耗基本平衡,一般泉水终年不断。
土壤
三江侗族自治县属红壤地带,但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分为红壤地带黄红壤地带、黄壤地带;三江侗族自治县垂直分布规律大体是500米以下的丘陵为红壤地带性土壤,500米至800米为黄红壤地带性土壤,850米以上为黄壤地带性土壤。土壤总的特点是:土体肥厚,多为壤土;有机质含量高。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石煤、铁、钒、锰、铜、铅、锌、钨、锑、金、磷、钾、金刚石、重晶石、石英岩、辉绿岩、蛇纹石、矿泉水、板岩、千枚岩、长石石英砂岩、黄斑岩等。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8种。
土地资源
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0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9%。在农用地中:耕地1.304万公顷,占农用地的6.2%;园地0.7698万公顷,占农用地的3.63%;林地17.68万公顷,占农用地的83.87%;牧草地1.327万公顷,占农用地的6.3%。
水资源
201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2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005立方米。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有差异: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如东南部的和平、丹洲等乡镇年降水达2200多毫米,西北部的林溪、独峒、同乐、洋溪、富禄等乡年降水只有1400毫米。春夏降水量较多,秋冬降水量较少。
森林资源
三江侗族自治县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上大体是海拔5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经济林以油茶林为主;海拔500~800米,生长有栲类、栎类、酸枣、拟赤扬、楠木、枫香、光皮桦等;海拔800米以上山地,多为水源林和灌木丛为主,原升植被为阔叶林,主要树种有山毛榉、青岗栎、麻栎、荷木、枫木、山槐等,山顶为苔藓短曲林带;海拔1000米以下为山地,阔叶林一旦受破坏后生长著马尾松、盐肤木、野溱、杜鹃、白栗、毛茅等组成次森林,荒山则生长五节芒、铁芒箕、纤毛鸭咀草、野古草、四金脉等禾草群丛,还有胡枝子、继木灌丛;林下植物以蕨类的黑白科为主,间有小竹类分布;人工植被主要是杉木林、竹林、油茶林等。
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动物资源
鸟类:发现较多的有斑鸠、鹧鸪、竹鸡、毛鸡、画眉、飞喜鹊、乌鸦、啄木鸟、猫头鹰、金鸡、寒鸡、麻雀、戴帽鸟、苦楝鸟、云雀、秧鸡鸟等。其中金鸡(又名锦鸡)寒鸡(又名白鹇)属于国家保护鸟类。
兽类:兽类品种有:毛冠鹿、猕猴、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穿山甲、水獭、狐狸、田鼠、果子狸、黄腹、竹鼠、红腹松鼠、花鼠、青鼬、毫猪、野猪、黄鲸、貂猫、华南兔、猪獾等。属国家保护动物的有:猕猴、大灵猫、苏门羚、穿山甲水獭等。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有:青蛙、诏蛙、棘胸蛙、雨蛙、鹰嘴龟、金钱龟、鳖、山瑞、蟹、娃娃鱼、眼镜蛇、蟒蛇、金环蛇、银环蛇、黄飘蛇、水蛇、竹叶青蛇、干芋苗蛇等。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初,三江侗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它们是: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和平乡、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程村乡、老堡乡、良口乡、洋溪乡、梅林乡,有同乐乡、富禄乡两个苗族乡,高基瑶族乡。
人口民族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七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口36.7707万人,侗族人口占57%。有侗族、汉族、苗族、瑶族、壮族等民族。
交通
三江侗族自治县道路交通网路呈放射状布局,直线距离基本上在以县城为中心半径20km的范围内。在外围交通方面,三江县城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50km;枝柳铁路南北向贯穿,北到湖南省通道、怀化、张家界,南至柳州、南宁、北海;公路有209国道和321国道在境内交汇,南至柳州市、北通湖南通道县、东达桂林市、西往贵州从江县;水运可沿融江直达柳州市。
贵广高铁贯穿全境,设有三江南站
经济
概况
2013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6亿元,同2012年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同2012年增长55.3%;工业总产值13.59亿元,同2012年增长1.5%;财政收入2.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同2012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5元,同2012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453元,同2012年增长13%。
第一产业
2013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53元,同2012年增长13%。全年新增茶叶种植4650亩,茶园总面积达14.8万亩,年产干茶1.05万吨,实现总产值10.1亿元;新增油茶种植1.52万亩;新增毛竹(含杉竹混交)种植5120亩。建成广西茶籽油及茶叶产品检测中心,查扣添加非茶类物质茶叶3000多公斤。
第二产业
2013年1-6月份,三江侗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670.7 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19.56%。实现工业增加值1562.2万元,同比增长 48.34%;实现税金389.2万元,同比增长8.2%。1-6月份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135万元。柳州神州矽业公司两台6300KVA电热炉改造完成投资1200万元;柳州林道轻型木结构制造公司欧式木屋材料生产线技改完成投资350万元,高密机制木碳生产线完成投资110万元;柳州隆泰竹业有限公司毛竹深加工生产线完成投资250万元;三江云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熟料粉碎包装线完成投资150万元;三聚电力投资公司厘金滩电厂发电监控设备技改完成投资100万元;三江县桥牌实业有限公司牛肉熟肉制品加工线完成投资85万元,毛竹深加工生产线完成投资100万元,三江县信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草头坪2500KVA电热炉及供电设施改造投资310万元;森雷矽业有限公司扩建一台6300KVA热电炉投资80万元;十里盘加油站迁建投资500万元。
第三产业
旅游业
2013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总人数17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亿元,分别增长15.7%、22.5%。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
投资
2013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实现招商引资项目29个,涉及资金32.82亿元,到位资金17.02亿元,增长14.46%。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引进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
社会
教育事业
200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有国小174所,教学点86所,在校学生27228人;国中14所,在校学生11840人。从"九五"开始,2009年县国小入学率99.5%,巩固率为99.7%;国中阶段入学率达99.6%,巩固率为97.7%。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普九"验收标准。2006年5月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 *** 的验收。2009年,县内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达3418人,在县外普通高中就读学生210人,共3628人,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25%。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经费8000多万元,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5.53㎡,生均图书达12册,实验教学设备装配达到三类以上标准。中学生均校舍6.94㎡,生均图书14册、实验教学设备装配达到二类标准。
卫生事业
201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每千人病床数达2-3张,每千人卫技人员数达2.5人以上,农村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免疫实现"五苗"接种率达90%以上;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0%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70%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0%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率达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以下,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至21.87‰和25.72‰以下。
文化事业
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引入民营资本7000多万元,打造了实景演出剧目《坐夜》。剧目自2011年10月1日上演以来,演出超过100场,观看人数6万多人,为剧团创下100多万元的收入,成为三江一张锃亮的文化名片。
社会保障
2013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1%,累计核报医疗费用1.13亿元;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0%,累计发放养老金3978万元;发放低保金、城乡医疗救助金、优抚金等社会救助金7700多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第二期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投资8319.3万元,受益民众达43779人;建设658套保障性住房,完成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27户水库移民旧房改造、22艘危旧渡船改造;落实退耕还林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一事一议"项目补助、农资直补、水库移民扶持资金、农房统保资金等支农惠农资金达6293.2万元。
文化习俗
民俗风情
侗族油茶 --用来制作油茶的原料,主要是:茶叶(在广西北部,产自三江县洋溪乡高路村的高露茶是打油茶的上好用茶)、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葱花、糯米饭等。三江侗族自治县常常举办农民画、侗族大歌、侗族刺绣、"百家宴"等文化活动。
民族风情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共有侗族风雨桥一百零八座,鼓楼一百五十九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民族节日主要有:正月十五斗牛节、三月初三花炮节、八月十五赶坡会、九月初九新禾节以及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冬节等。
侗族女子芦笙舞侗族婚礼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赶贼节"
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大年初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的侗族民众,便聚在一起举行独特的传统避邪节--"赶贼节"活动。
另外,还有赛芦笙、踩歌堂、抬"官人"、"多耶"、行歌坐夜、"月堆瓦"、"不落夫家"、"偷亲"(偷婚)、"送买转"(送新娘回门)、"勾亲"、程阳八寨集体婚礼、拦路歌等习俗。
名优特产
禾花鱼
"禾花鲤"即在稻田里混养,不放任何合成饲料喂养的鲤鱼,鱼肉鲜嫩香甜而得名。主要产地以良口乡晒江村和洋溪乡信侗村为中心的榕江河一带。
侗族三江竹笋
"三江竹笋"产在有"广西竹乡"之称的三江县。所产的各类竹笋脆嫩、味美、多汁。
归东野葡萄
"归东野葡萄",因出产于三江县同乐乡归东村而得名,成熟期为每年8月下旬,熟后留其树上桂果1到2个月。果子不落、不裂、不烂,果皮蓝黑色,易着色,成熟一致,颜色美观,品质优良。"归东野葡萄"籽少肉多,可食率在90%以上。
其他特产
三江侗族自治县其他特产有:竹制品、肉牛、山茶油、三江大糯、丹洲蜜柚、梅林夏橙、百合、罗汉果等。
名人
陆永:奥运冠军,中国男子举重队85公斤级运动员,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人,1986年1月1日出生,输送教练兰艳云,现任主管教练陶闯。
兰世章:1985年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体工大队举重教练。曾获得全国青年男子举重锦标赛第一名,世青赛第一名,第十一届亚运会举重冠军,世界举重锦标赛54公斤级冠军,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5. 六巷乡的概况
六巷乡以乡政府驻地六巷村得名。位于金秀县城西南部,乡驻地距县城96公里,北部和长垌乡交界,东面与罗香乡、平南县大鹏乡袭巧则相连,南部同大樟乡毗邻,西面与象州县中平乡、大乐乡接壤。下辖5个村民委5 3个自然屯、6 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为1184户5306人。瑶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5 2%,有坳瑶、盘瑶、花兰瑶、山子瑶四个民族支系,世界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说过: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的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六巷。拍棚
主要观赏点有:一、雾锁重山;二、双龙吐玉;三、石河奇观;四、神秘的石墙;五、杜鹃林海。六、石桥神韵。五指山与圣堂山诸峰连为一体,最高峰海拔1969米。从南北两面看,峰林栉次,尤如仙人五指屏立天边,故名“五指山”。从东西两面看,则如巨柱擎天,高插如云。五指山西南坡类丹霞地貌突出,山谷宽羡中石笋林立,大小各异,且象形逼真。五指山时常云雾缭绕,变幻莫测,山上杜鹃成片,溪流纵横,飞瀑悬川。十分雄奇秀丽,六巷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辖区内有景色迷人的五指山风光,五人环抱不过的广西最大杉树王,高深莫测的老虎潭,横跨50米大河的独木吊桥,落差300尺的青山瀑布,六中公路沿途的1#、2#、3#石壁风光,王同惠女士纪念亭及集奇、曲、险、秀于一体的六甲河小江风光,加上民风纯朴充满神秘色彩的四个瑶族支系的生活习俗等。瑶民族文化独具一格,古陈黄泥鼓舞曾应邀到日本演出,是金秀瑶山景点最多、最壮观、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山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