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与郁金香事件
⑴ 1610年”郁金香事件”
什么叫郁金香泡沫?
历史上最大的三个泡泡——郁金香投机风潮
郁金香投机风潮
人们绝难想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机狂潮是由一种小小的植物引发的。
这一投机事件是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而被载入史册的,它也是迄今为止证券交易中极为罕见的一例。经济学上的特有的名词"郁金香现象"便由此而出!
让我们回溯到17世纪的荷兰,看看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为之疯狂如何为之悲泣的。
郁金香,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在当地极为普通。一般仅长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广披针形叶子,根部长有鳞状球茎。每逢初春乍暧还寒时,郁金香就含苞待放,花开呈杯状,非常漂亮。郁金香品种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见,也最珍贵。郁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条纹或斑点,容易受病毒的侵袭。
17世纪的荷兰社会是培育投机者的温床。人们的赌博和投机欲望是如此的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起初,球茎商人只是大量囤积以期价格上涨抛出,随着投机行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者趁机大炒郁金香。一时间,郁金香迅速膨胀为虚幻的价值符号,令千万人为之疯狂。
郁金香在培植过程中常受到一种"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袭。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荷兰人极其珍视这些被称之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茎。
"花叶病"促使人们更疯狂的投机。不久,公众一致的鉴别标准就成为:"一个球茎越古怪其价格就越高!"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拥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值一钱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就连长在地里肉眼看不见的球茎都几经转手交易。
1637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
所有的投机狂热行为有着一样的规律,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的投机者介入,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又促使众多的投机者谨慎从事。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查尔斯.麦凯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把引发郁金香球茎大恐慌归结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轻的水手,是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他不知道荷兰国内正在掀起起郁金香投机潮。水手因卖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奖赏,离船时他顺手拿了一朵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球茎。那朵球茎是船主花了3000金币,(约合现在3到5万美元)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买来的。当船主发现郁金香丢失时,便去找那位水手,并在一家餐厅里找到了他,却发现水手正满足地就着熏腓鱼将球茎吞下肚去。水手对郁金香的球茎的价值一无所知,他认为球茎如同洋葱一样,应该作为鲱鱼的佐料一块儿吃。值几千金币的球茎在一个陌生人眼里竟如同洋葱,是水手疯了,还是荷兰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难以决断。然而,就是这个偶然事件仿佛一枚炸弹,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反思的结果无不例外地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极少数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一些敏感的人立即开始仿效,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一时间,郁金香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宛如断崖上滑落的枯枝,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让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一根郁金香的价格几乎一文不值,——其售价不过是一只普通洋葱的售价。
千万人为之悲泣。一夜之间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
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下跌狂潮刚过,市民们怨声载道,极力搜寻替罪羊,却极力回避全国上下群体无理智的投机这一事实。他们把原因归结为那个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归结为政府调控手段不力,恳请政府将球茎的价格恢复到暴跌以前的水平,这显然是自欺欺人!
人们紧接着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签订合同要以高价购买的商人全部拒绝履行承诺,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们依照合同办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干预某些具体的经济行为外,它是决不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法官无可奈何地声称,郁金香投机狂潮实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为乍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场恶梦,醒来之时,用手拼命掐自己的脸蛋才发觉现实就在梦中。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为自己的狂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荷兰经济的繁荣仅昙花一现,从此走衰落。
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
郁金香依然是郁金香,荷兰却从此从世界头号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
"郁金香现象"成了经济活动特别是股票市场上投机造成股价暴涨暴跌的代名词,永远载入世界经济发展史。
⑵ “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浅析泡沫事件
小米创始人、CEO雷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并解释道: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源自于《孙子兵法·兵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世人称之为“飞猪理论”。
浙商总会会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大会,在大会上马云讲到了“飞猪理论”,表示:当一个才没成立几天的公司,就凭着几个故事,组建了几个人的团队,估值就可以是几十亿美金,这并不是好的现象。
以前常说“风来了,猪都会飞”。我那时候就讲,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那一天就要想到这一天会来的。
啥都没有,还觉得赚的少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进入了跨度时期,你就应该为此做准备;当一个企业把自己80%的资产质押出去,拿钱去做与自己主业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你就要想到你的问题已经开始了。
我们很少有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为我们永远相信赌博,永远相信all in。
说到风口,从古至今,人们可真是前赴后继。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三次泡沫,下面开始听故事啦!
一、“郁金香”泡沫
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是三次泡沫中最著名的金融惨案。话说,荷兰最早叫“尼德兰”,面积约等于咱们的四川省。但是荷兰四分之一的国土都处于海平面以下,所以荷兰人民大多数住的是“海景房”,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变成“海底捞”了。这导致了荷兰自古以来就是个“重商轻农”的国家。
由于当时荷兰经济排名居于全欧洲第一,催生出很多本地土豪。那么荷兰土豪的炫富方式是咋样的呢?
就是在家中摆上郁金香。那为啥是郁金香呢?
因为物以稀为贵,郁金香当年可不是荷兰的特产,而是生长在土耳其的一种特别难养的花。郁金香要开出花来,从播种到开花就得等七八年时间。所以那时候,郁金香就跟现在的爱马仕和劳力士一样。
但是有钱的土豪炫富最怕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最怕的就是遇见同款,俗称“撞衫”。所以,有人就开始高价买一种变异的郁金香。这种郁金香比普通的郁金香更大,更艳丽。慢慢就成为了富人争抢的香饽饽。
有利润的地方必然有投机。
很多人就开始给花农下单,提前预定花圃中还没长出来的郁金香,然后再把订单高价卖给别人。这个方式,就是现代期货的雏形。慢慢有人靠倒卖还赚到了钱,这就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了倒卖大军。因此,郁金香的价格越来越高。
当全民都在为郁金香疯狂的时候,一个英国的水手,不小心把泡沫给捅破了。这位英国的哥们,来到荷兰是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啊,当然也不知道郁金香如此值钱哪,随手就在隔壁老王家的花圃里摘了一朵郁金香,下锅炒了。因为这哥们还以为是个洋葱呢。
当老王知道了,马上就崩溃了,指着这位英国哥们说:你把我的法拉利给炒了,我跟你没完!随后就把水手告上了法庭。随着庭审的进行,大家突然意识到,为了一盆花,让一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就坐牢了,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不就是一朵花吗?
于是就有人带头把自己的花卖了。其他的人一看,也冷静了下来,跟着卖了自己的花。就这样,大家不再把郁金香当回事了。很多人都在卖,但买的人越来越少,所以郁金香的价格就在疯狂暴跌!导致很多人因为郁金香赔得倾家荡产!
而这个,就是著名的郁金香泡沫事件!直接导致了荷兰经济一蹶不振。
二、“南海泡沫”事件
那么世界上另外一个金融泡沫是啥呢?
说起来,这个泡沫可是把当年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老师也给套进去了!这就是著名的“南海泡沫”事件!
先说一下,这个南海,不是住着观世音菩萨的那个南海,而是英国人眼中的南海,也就是南美洲。
当时因为哥伦布地图拿反了,发现了新大陆,导致西班牙在美洲发现了金矿而瞬间暴富。西班牙的邻居-英国,看了那叫一个眼红!它也想去南美挖矿,可是南美洲已经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了,这就导致英国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只能和西班牙做贸易。
既然做生意,那就得先有个公司,对吧?
因此,由咱们敬爱的牛顿老师牵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开发南美洲。
因此,由咱们敬爱的牛顿老师牵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开发南美洲。
但是等到南海公司的船开到了南美洲之后,傻眼了。为什么呢?
因为西班牙规定:英国每年只能派三艘船过来做贸易。
三艘哪够哇?南海公司可是肩负着全国人民发财的希望啊!
但是,西班牙就是跟英国杠上了,三艘就三艘,多一艘都不行。这时候,英国土豪们的发财梦醒了。可是公司都注册了,船都来了,这么回去多丢人呐。回头一看,祖国那一堆老百姓等着奔小康呢。
这些土豪转念一想,这哪是老百姓啊,这不是一堆韭菜吗?
所以,咱继续隐瞒真相,继续忽悠!天天虚报公司业绩!很多不明真相的韭菜,甚至把房子卖了,也要去买南海公司的股票。
当时的南海公司股票涨得有多变态呢?
就好比当年你家旁边有个房子,十块钱/平米,你嫌贵;半年后再一看,10万/平米!那段时间,英国上到国王,下到家庭主妇,可以说是全民炒股,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质疑公司的经营情况。
股市大涨的时候,还滋生了很多同样靠忽悠的公司出来收韭菜。结果有的公司暴雷了,股市中有人赔钱了,大家开始关注公司业绩了。
随后就有人想起来了,咱们这超级牛股南海公司是不是得查查啊?
结果就有几个人站出来揭秘了南海公司的经营状况,大家也就看到了真实的南海公司到底是个啥德行了。后来,就跟瑞幸一样哈,股价崩盘。这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泡沫-南海事件。
三、“密西西比泡沫”
下面,说一下第三个金融泡沫事件,这第三个更狗血,一支股票天天涨停,连续13个月,然后就崩盘了。怎么回事呢?
话说路易十五继承法国王位,年仅5岁。真正的统治者则是摄政王奥莱昂公爵,此人在治国方面是个纯废物,不过他有一个赌友,叫做约翰-劳,是个金融天才,被公爵任命为财政大臣。
1705年的时候,这个约翰-劳出版了一本《货币与贸易通论》的书,知道这本著作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出版之后的200多年,他有个粉丝写了一本复述他思想的书,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没错,这个人就是号称“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凯恩斯,可见这个金融天才的思想在当时有多么先进。
1717年,约翰-劳向摄政王提出了“密西西比计划”,要开发“遍地是黄金的密西西比”。8月,密西西比公司成立。
在次年12月,通用银行被国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约翰劳任行长。到了1719年,他买下了法国皇家造币厂,皇家银行纸币成为法国法定货币,垄断了法国在欧洲以外的所有海外贸易。
公司的股票售价每股500里弗尔,因为他代表皇家,所以公司股票具有国家信誉。
在约翰劳的主导下,公司在1719年9-12月间共增发了30万股,每股面值5000,资金用途是偿还30亿的法国国债。
而募股的原因是在密西西比购买了很多土地,那里有着丰富的金矿资源,在这些资金到位之后,公司的收益将会成倍上升。
这个前景很诱人,只不过,都是虚构的。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公司的股价从开盘不足1000里弗尔一路飙升到超过2万里弗尔,并且从市场的信心来看,还会继续向上突破。
于是,法国陷入了疯狂。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总计发行了4.8亿里弗尔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约翰劳恐怕是想通过皇家银行发行纸币来解决财政危机,再通过卖出印度公司股票回购货币,这样流通的货币在总量上达到平衡,也不会有通胀发生,这点上跟现代中央银行的作用并无二致,只不过一个回购国债,另一个回购股票。
但是,国债和股票是不一样的!
因为无论如何炒作国债,都不会偏离本金太高,但是股票就不同了。密西西比的故事纯粹是一种忽悠,公司根本没有劳氏所吹嘘的收益。
虽然国债也没什么实体经济支撑,但国债的利率很低,央行可以承受。而股票本身就是一种投机性的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人都是为了资本利得而非红利,当股票价格不能维持收益时,泡沫就会破灭,届时将会失去回购货币的手段,而流通中的货币足以击垮皇家银行。
尽管人们对所谓的密西西比黄金充满了信心,但忽悠毕竟是忽悠,股价不可能毫无依据的无限上升,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
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1月,当孔蒂亲王希望以低价买入一批股票,其实就是以自己的定价来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并企图染指公司的经营。说白了,这位亲王就是一打劫的。
在无理要求被约翰·劳拒绝后,弄来三辆四轮马车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黄金。
此后,那些先知先觉的精明投机者都正确预见到股票的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于是开始兑换黄金,并逐步转移或者窖藏,部分还运往国外。
与此同时,有些似是而非的“谣言”也开始流传:密西西比流域并没有发现金矿,那些黄金神话不过是一些骗人的故事。
而股价的决堤,往往从谣言(实话)开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股价就从2万跌到了1万,并且在约翰-劳开始回购股票的情况下才稳住的。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在他稳住股价之后却建议王室彻底禁绝金银流通,只有纸币才是法定货币。
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的金银,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谁传播“谣言”,就要被抓起来送到新奥尔良。
以前关于“密西西比泡沫”,人们只是传言、猜测。而这种不打自招的行为只能证明心虚,所以传言是真的,挤兑就不可避免了。
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公司的股票也遭到市场的唾弃。
约翰·劳终于控制不了局面,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50﹪,银行则停止兑付黄金业务,曾经显赫一时的法兰西皇家银行在一片喧嚣中关门大吉。
公司的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
至此,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取而代之的是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以至于此时国民对未来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并在此后80年间,法国都没敢重建银行体系,始终使用铸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疯狂最终都会回归理性,所有的价格最终都会回归价值。历史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两会带来了很多热点板块和概念,这些板块随着风口来临而大涨。
比如说碳中和、5G、芯片等等。有的大涨,也有的没怎么动。有的同学眼红那些大涨的股票,听风就是雨,频繁地追涨杀跌;也有的同学会耐心等待好价格,分析完好公司然后静静地等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人,股票市场也如是!
⑶ 泡沫经济
以下先举历史上有名的泡沫事件,再说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的问题哦~~注:这是我的1/3篇论文……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
① 郁金香球茎事件——历史上第一次泡沫事件
1630年,荷兰的一朵郁金香花根售价是今天的76,000美元,而六星期后只值1美元——
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从康士坦丁(今,土耳其)进口第一颗郁金香花根,并种植。由于此花为进口商品,因此一跃为财富的象征,于是这个风气由荷兰扩散到德国。这时郁金香正好染上花叶病,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纹或如火焰,于是染病郁金香引起一股抢购风潮。从最初的郁金香行家赏其美到投机分子炒作,交易市场形成并热闹起来,如同股市。
1634年,郁金香热潮蔓延至中产阶级,后又为全民运动,家家户户都倾一家之产,只为买一朵郁金香。1,000美元一个郁金香球茎,不到一个月,就变为2万美元。
最疯狂的时候,1个郁金香球茎=4吨小麦=1张床=4头牛=8头猪=12只羊。
1636年,郁金香在欧洲一些股市上市,有的设选择权以降低投机者的门坎,使投机者可以买到几分之一的郁金香,于是价格又往上推,从本来购买一个月之内可获利20倍,到透过选择权获利可放大100倍。
最高点时,一位大户全数卖出;荷兰政府开始采取煞车行动;土耳其大量郁金香将抵达。郁金香的价格开始下滑,六星期内下跌了90%,此时不管政府如何护盘都无力回天,郁金香价格持续探底,许多股市交割无法完成,而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豁免交割,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② 南海泡沫事件——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证券市场泡沫事件
“泡沫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事件。
17世纪末,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于是南海公司于1711年成立。
1719年,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英国下议院通过南海公司交易议案后,南海公司的股价立刻由129英镑窜升至160英镑。当下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价又涨至390英镑。于是投资更为踊跃,半数以上的参议员纷纷介入,连国王也不例外。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质疑,波及南海公司。
1720年7月起,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镑,南海泡沫破灭。
英国的财政部长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私赚90万英镑利润。丑闻败露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但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比他更悲惨。损失惨重的还有英国经济和政府信用。
③ 华尔街崩盘——历史上一幕最疯狂的投机
1924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直在相对狭小的价格区间内窄幅波动,每当它超过110点,就会遭受强烈卖压。
1924年底,股指终于突破这个界限。
1925年,股指跃升到150点以上。
1921年~1928年,股市非常萧条,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则增加了15%。通货膨胀率很低,新兴工业四处萌芽。乐观主义越来越流行,再加上资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活动。
1926年,短暂下跌后,股市月月创新高。这又煽动了更多的人通过经纪人现金贷款以买进更多的股票。随着股民的增多,信托投资公司也随之增加,人们基本上毫不怀疑这些公司的信用。其中最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于1928年出资成立高盛贸易公司(GsTc),这个公司很快就发行了1亿美元的股票。
1929年2月7日,股票价格是每股222.5美元。
1929年9月5日,巴布森发表股市要跌60~80点的著名预言后,市场开始对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应。当天,道琼斯指数就下跌了10点。几天后,受到利好谈话的刺激,买家重新入市,但股价没有回到过去的高点。9月底,新的大跌开始出现,再反弹后没有创新高,而且成交量与前次下跌比较大幅萎缩。
1929年10月21日,图学家威廉•彼得哈密尔顿警告指数图形走势很不好。当天,市场垂直跳水,崩盘拉开序幕。
1929年l0月24日,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显的恐慌气氛。事态已经明显失去控制。恐慌迅速蔓延,随后几天股价连续跳水,市场似乎永远无底。
1929年10月29日,在强烈的卖压下,恐慌达到极点,1600万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来。
1929年11月13日,指数跌到224点才稳住阵脚。那些以为股票已经很便宜而冒险买进的投资者又犯了个严重错误。
1930年价格进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点才真正见底。工业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资证书不到2美元就可买到。
上述3次历史泡沫事件,促成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在《辞海》(1999年版)中被释义为:“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但是泡沫经济并不能与经济泡沫完全等同。经济泡沫可以导致泡沫经济,但并不是泡沫经济的充分条件。
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即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适度经济泡沫,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所以,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经济泡沫长期存在,一方面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可能会腐化人们的思想。
而一旦形成泡沫经济后,则经济泡沫随时可能破灭,将会导致经济崩溃、人心溃散、政局动荡。17世纪末18世纪初,“密西西比泡沫”出现在法国,与苏格兰人约翰•劳有直接关系。他诞生于银行世界,凭借对这方面的兴趣与知识,以及一颗想要证明自己和强盛欧洲的心,让曾濒临经济危机的法国尽享繁荣,而最后却出现信用危机,让法国一贫如洗。
下面这首讽刺诗就出自当时的法国:
星期一,我买股票去,
星期二,我赚了几百万,
星期三,我买家具,
星期四,我买好衣衫,
星期五,我跳舞去,
星期六,我进了乞丐收容站。
约翰•劳自己也是受害者,受了非理性投资者们的反作用力。他去世时的处境非常悲惨,而人们却将责任推在他一人身上,连他的墓志铭上都写着:
“这里长眠着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
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
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
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泡沫经济不是一出独角戏,若没有当时法国政府一些不当举措,若不是当时非理性投资者的贪得无厌,约翰•劳一人是没办法上演这初悲剧的。
⑷ 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一朵郁金香如何换下一栋楼
当时荷兰人的收入像木匠等手工业者的年收入大概是350荷兰盾,中产阶级像克劳修斯这样的植物学家,他在大学当教授年薪是750荷兰盾(相当于现在年收入15万人民币,一荷兰盾约等于200人民币)。以可见的实物为例,10斤面包售价为0.2荷兰盾,12头肥羊为120荷兰盾,4头成年公牛为480荷兰盾。
当时被炒最热的郁金香品种为永远的奥古斯丁,价格最高时标价为1万荷兰盾,换一套非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应该不在话下。
花卉产业是荷兰的支柱产业。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个鲜花球茎,年出口额达100亿欧元,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约60%。郁金香是荷兰种植最广泛的花卉,占花卉总产量的47%。
闻名世界的郁金香可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花花,它主演了是人类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金融泡沫主角,事件被称为“郁金香狂热”。
到底这个经济泡沫被吹的有多大呢?
据记录,当时标价5000荷兰盾的郁金香最后被50荷兰盾售出,仅仅只有用了一天,然而再过几个月价格就降到几个荷兰币。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在荷兰泡沫被吹大?
当时荷兰处于黄金时代,社会处于变革之中,整个国家是鼓励赚钱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沼泽上的城市,其他产业并不是太发达。而且当时还爆发了黑死病,人们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很多人也是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赌徒心理。加之荷兰已经有证券交易所,对郁金香球茎的期票交易起到了推动作用。
除了郁金香,风信子、大丽花、唐菖蒲、长春君子兰都被炒过高价。比如,1838年的法国发生了大丽花狂热,一朵美丽的大丽花可以换一颗上好的宝石;1985年中国长春君子兰狂热,最贵的品种售价达到20万人民币,
⑸ 崩盘的历史事件
在房价飞涨、股市低迷的今天,可能我们没有经历过股市的崩盘,但回顾过去,历史上有十次市场崩盘,每一次都伴随着疯狂过后财富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的悲痛,也许能给今天的投资者一点警示。
1.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
这次事件是现代的所有投资者狂热事件的始作俑者。在这次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狂热事件中,郁金香球茎的价格飙升至一个手艺人年收入的数倍。
2.1720年的密西西比泡沫
英国人约翰·罗(John Law)因为在伦敦的布鲁斯伯里广场的一场决斗中杀人而被定罪。他后来成为了法国的财政大臣。他监督创办了一家公司,后来这家公司的股票成为投机炒卖活动的主要交易股票,最终股票泡沫破裂。罗最后穷困潦倒地在威尼斯去世。
3.1720年的南海泡沫
英国出现的第一次现代市场崩盘,原因是对一个完全没有前景的公司的交易。这次英国股票公司的泡沫事件以政治上的裙带主义、自我交易和内幕交易为特点。在这一点上,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4.1882年的法国股市崩盘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市场的崩盘,事件的导火索是费斯克(James Fisk)和古德(Jay Gould)等金融家寻求利用政治上的关系垄断金市。162美元每盎司的金价峰值在100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被打破。这次丑闻让格兰特(Ulysses S. Grant)政府的名誉受损,下一任总统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带领国会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
5.1882年的法国股市崩盘
这次股市崩盘由Union Generale的破产所引发,其破坏性后果几乎令交易所内四分之一的经纪商受到威胁,直到法国央行的一笔贷款稳定了市场。不过,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据说画家高更(Paul Gauguin)在这次崩盘后退出了经纪业务,去从事更值得做的事。
6.1907年大恐慌
1907年10月,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计划垄断股市失败引发了这次大恐慌。直到摩根大通(J.P Morgan)说服其他信托公司总裁为美国信托公司(Trust Company of America)提供资金,经纪商和银行的破产才得到控制。这次危机最终促成了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8.微崩盘:1997年10月27日的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的恒生指数下跌了6%,引发了全球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当日提前收市,收于554.26点。
9.2008年9月29日,救市表决未通过
在国会投票否决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简称: TARP)之后,道指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雷曼兄弟(Lehman Bros.)破产之后引发的一段极不稳定的时期内,该指数下滑了超过700点。
10.2010年5月6日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
这是高频交易市场特有的崩盘情况。道指在几分钟内下跌了大约1,000点,原因是计算机算法停止竞价导致股价大幅下跌,这种交易大约占当时市场交易量的一半左右。 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网上流传“房地产崩盘时间表”显示中国地产走势与1991年日本崩盘前颇相似。
房地产频遇调控,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也开始在网上流传。它回顾日本1985年~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更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2009年崩盘。然而,多位专家却表示,两地银行体系、人口结构、城市化程度不同,“崩盘”可能只是“预言”而已 。 房价飞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宽松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
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调查显示,日本地价连续第二年下滑,商业用地价格跌至纪录低位。
经济起飞晚了近30年的中国,金融危机过后地产价格依然火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3%。
“现在的楼市,确实和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树长不到天上去,这样下去早晚要出问题。”曾在亚洲开发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不无忧虑地表示。
中金公司香港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也表示,确实有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经济过于依赖出口、货币面临升值压力等等,都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
此外,中国也与当年日本有相似的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方面,中国也和以前的日本雷同。 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控制力、市场广度、银行体系和人口结构等都不相同。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看来,当前高房价症结在难以抑制的投机性需求。中国大量二、三线城市如今还可以吸引投机资金。所以这几年房地产整体还难以遭到崩盘的结果。“但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果将会比日本更严重”。
戴德梁行策略研究顾问部董事黎庆文更认为,内地楼市10年内都不会崩盘。中国内地金融体系与美国、日本甚至中国香港地区不一样,央行对房地产信贷的控制力更强。
中金公司香港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也指出,泡沫前,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监管。中国政府对银行和企业有很强的控制力,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出台政策打压房地产泡沫。
沈建光认为,另一个视角是人口结构。198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76.7%高点,城市化接近尾声;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阶段。只要吸取日本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及有前瞻性的政策,历史就不会重演…… 指如DOTA、梦三国、LOL、真三等竞技游戏中,一局比赛双方或多方因竞技,人头悬殊差距过大,而造成无法逆转的现象,称之为崩盘。
⑹ 世界经济四大泡沫
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日本的经济泡沫、南海泡沫、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泡沫:又称郁金香效应,源自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南海泡沫:1689年到1714年之间,英国政府因为打仗欠了1万英镑的债务,英国政府找上南海公司,大量发行股票,换成钞票。南海公司执行长罗约翰使股价拉高,投资人见有利可图,就争相抢购。
⑺ 荷兰郁金香事件是怎么回事
郁金香事件指郁金香的价格一直上涨,人们通过购买郁金香来积累财富的投机行为,泡沫最终破灭,千百万人倾家荡产。
1637年早春的一天,一个叫弗朗索瓦•科斯特(FrançoisKoster)的商人以6650荷兰盾的天价购买了几十个郁金香球根。
在一个300荷兰盾能够满足一家人全年开销的年代,这样一笔交易显然是及其不平常的。更让人意外的是,科斯特购买郁金香球根并不是为了种植,而是打算转卖。他坚信这笔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科斯特的一掷千金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也难以遗忘的1633—1637年郁金香狂热的最高峰。这笔交易后来被证实为这次狂热的最后一次体现。
科斯特买下球根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郁金香的价格就毫无预兆的下跌了。几天之内,郁金香的价格狂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至1637年2月底,荷兰曾经最富有的——起码从账面上看最富有的人们——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其他在郁金香上大笔投资的商人也面临着血本无归的下场。
(7)生石花与郁金香事件扩展阅读:
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1、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
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2、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3、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
⑻ 郁金香生日花
://ke..com/view/15152.htm 在网络里有很详细的说明 然后这个是在http://qun.51.com/xuanyuanwang/topic.php?pid=1533找到的 提起郁金香人们一定会想到郁金香王国——荷兰,然而世界上最早种植郁金香的却是土耳其人。十六世纪才传入荷兰,十七世风靡欧洲。 郁金香被视为胜利和美好的象征,同时它还代表着爱的表白和永恒的祝福,郁金香花色繁多,不同的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郁金香花语一: 象征神圣、幸福与胜利。 红色:爱的告白 粉色:美人、热爱、幸福 白色:纯情、纯洁 黄色:渴望的爱 紫色:永恒的爱恋情 双色:你真美丽 黑色郁金香 ——代表骑士精神 (或忧郁的爱情) 郁金香花语二: 爱的表白、荣誉的皇冠、永恒的祝福 红郁金香: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黑郁金香:神秘,高贵 紫郁金香:高贵的爱、无尽的爱 白郁金香:纯情、纯洁 粉郁金香:美人、热爱、爱惜、幸福 黄郁金香:高雅、珍贵、财富、友谊 高原郁金香:自豪、挺立、创造的美、美的创造 双色郁金香:美丽的你、喜相逢 羽毛郁金香:情意绵绵 生日花:野生郁金香(Wild Tulip) 花语:贞操(Chastity) 野生郁金香生长在地中海沿岸,是所有郁金香的原种。在罗马神话中,郁金香 是布拉特神的女儿,她为了逃离秋神贝尔兹努一厢情愿的恋慕,而请求贞操之神迪 亚那,把自己变成了花。所以,野生郁金香的花语就是——贞操。 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属於纯情派,对爱情非常的专一。被你爱上的人,一定非常的幸福! 生日花:豪华郁金香(Clarimond Tulip) 花语:华丽(Showy) 像豪华郁金香这麽华丽的花恐怕很少吧?不只花瓣是鲜 的红色,花瓣的根部是 黑色,而且在黑色的边缘还镶着金边。因此,它的花语就是-华丽。 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无论穿什麽、做什麽,总是众人注目的焦点。不过,懂得你也有诗情画意的一面的人,也许只有你的情人吧? 郁金香又名:洋荷花、草麝香、郁香。为荷兰国花,郁金香是美好、庄严、华贵、成功的象征。郁金香的生物学名是TULIPA,来自土尔其语TUBERLD。其含义是郁金香花象包着头巾的伊斯兰教少女一样美丽。郁金香花朵似荷花,花色繁多,色彩丰润,艳丽,是世界上著名的球根花卉。 郁金香泡沫是历史上最大的三个泡沫经济事件之一,“郁金香狂热”也被作为专业术语,成为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郁金香是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在当地极为普通。一般仅长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广披针形叶子,根部长有鳞状球茎。每逢初春乍暧还寒时,郁金香就含苞待放,花开呈杯状,非常漂亮。郁金香品种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见,也最珍贵。郁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条纹或斑点,容易受病毒的侵袭。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众所周知,荷兰是名副其实的“郁金香王国”,其出产的郁金香畅销12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80%以上。但有趣的是,郁金香的故乡却并非荷兰,而是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一带,甚至也有人认为郁金香原产自中国的西藏。不论其原产地在哪里,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无疑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 1554年,奥地利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惊艳之余,他把一些郁金香的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克卢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学家,经过他的悉心栽培,登陆欧洲的郁金香种子终于发芽、生长、开花了。1593年,克卢修斯受聘担任荷兰莱顿大学植物园的主管,就随身携带了一些郁金香鳞茎来到荷兰。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已经含苞待放了。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或许是物以稀为贵,也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但不知何故,他们的要求遭到了克卢修斯的一概拒绝,即便是出钱购买也不行。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一种冒险的方法:偷!克卢修斯一气之下,把剩下的郁金香鳞茎统统送给了朋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而郁金香却借此机缘,在荷兰各地流传开来。 与郁金香同时在荷兰流传开来的,还有这样一个浪漫的传说。古时候,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为表达爱意,他们一个送了顶皇冠,一个送了把宝剑,还有一个送了块金块。但少女对三人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美丽的郁金香就这么诞生了。 据说这个故事是荷兰的花商们为了推销郁金香编造出来的,但故事一经传开,更加深了人们对它的钟爱,不久以后,具有浓郁外国情调的郁金香,就成为荷兰花园里人见人爱的花卉品种。高贵、优美、鲜艳的郁金香,深深地吸引了好奇的荷兰人,尤其是那些带有美丽杂色花纹的稀有品种的郁金香,更令他们爱慕之至。很快,对郁金香的热爱和追逐就作为一种时尚,流传到了德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 有人说,17世纪的欧洲属于一个充满炫耀、猎奇和好大喜功的时代。花园和鲜花是贵族和商人们奢华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无论任何时代,社会中的上等阶层总是渴望得到地位的标志,现在可能是法拉利跑车、游艇和私人飞机;而那时,豪宅、花园和鲜花,特别是异国情调的郁金香,则是他们向往的目标。 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自然非常有限,因此价格也极其昂贵。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在当时,巴黎的时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为装饰,便会觉得身价倍增。另据记载,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时,所有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 在17世纪初的法国,人们就已经为品种稀有的郁金香开出了离谱的高价。据说在1608年,一名磨房主卖掉了自己的磨房,为的就是一只罕见的郁金香球茎。更有甚者,有人竟然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 相比之下,朴实、认真的荷兰人肯定没有巴黎人那么时尚、浪漫,但别忘了,经过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的洗礼后,17世纪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无与伦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但也许正是这种冒险精神,竟成了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由于当时荷兰人的投机欲望是如此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而那些花朵上带有美丽的花瓣或条纹的稀有品种,更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标。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郁金香在培植过程中常受到一种"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袭。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荷兰人极其珍视这些被称之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茎。"花叶病"促使人们更疯狂的投机。不久,公众一致的鉴别标准就成为:"一个球茎越古怪其价格就越高!"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拥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投机泡沫到底是怎样崩溃的。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也许除了说这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的必然结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查尔斯·麦凯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把引发郁金香球茎大恐慌归结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轻的水手,是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他不知道荷兰国内正在掀起起郁金香投机潮。水手因卖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奖赏,离船时他顺手拿了一朵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球茎。那朵球茎是船主花了3000金币,(约合现在3到5万美元)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买来的。当船主发现郁金香丢失时,便去找那位水手,并在一家餐厅里找到了他,却发现水手正满足地就着熏腓鱼将球茎吞下肚去。水手对郁金香的球茎的价值一无所知,他认为球茎如同洋葱一样,应该作为鲱鱼的佐料一块儿吃。值几千金币的球茎在一个陌生人眼里竟如同洋葱,是水手疯了,还是荷兰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难以决断。然而,就是这个偶然事件仿佛一枚炸弹,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反思的结果无不例外地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极少数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一些敏感的人立即开始仿效,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9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简言之,是社会集体投机赚钱的获利心理造成,后果是迟早爆炸的炸弹传来传去,落到最后的人倒霉。并会造成社会经济恶性动荡。损害了经济本来的发展趋势。 如今,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而“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每当回过头来审视这起“郁金香狂热”事件时,人们常会觉得非常好笑,毕竟郁金香这种植物成为投机对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属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偶发事件,以后不会再度发生,至少在荷兰不可能再度发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后不到100年,还是在荷兰,人们又一次陷入到狂热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变成了另一种植物——洋水仙。从1720年左右开始,荷兰洋水仙的价格迅速上涨。鉴于对郁金香事件还记忆犹新,有人随即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警世性文章。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压住投机狂热的进一步升温。至于结果,在此就不用赘述了。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有人说,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历史上,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 世纪末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19世纪初美国过度投资形成泡沫,后来泡沫经济大崩溃造成世界经济危机,帝国列强间利益冲突加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造成股票价格下跌7成,大量公司倒闭,银行大量代款无法回收 ,许多银行破产.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任何发出泡沫预警的观点都被作为一个另类,就像那个指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一样。在泡沫面前,因为狂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而真相,只有在泡沫破灭时才能大白于天下。 郁金香栽培品种极多,达8,000余个。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百合花型、重瓣型等。花色有白、粉红、紫、褐、黄、橙等,深浅不一,单色或复色。花期有早、中、晚。品种虽极为丰富,但在我国许多地方栽培不易成功,也常退化。 野生郁金香生长在地中海沿岸,是所有郁金香的原种。 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喜阳光充足,冬季温暖,夏季干燥的气候,要求输送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忌碱性土壤和连作。 在古罗马神话中,郁金香是布拉特神的女儿,她为了逃离秋神贝尔兹努一厢情愿的爱,而请求贞操之神迪亚那,把自己变成了郁金香花。所以,野生郁金香有一种含义就是贞操。当然,不同颜色的郁金香代表什么含义是不同的
⑼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金融泡沫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涨价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金融泡沫就是经济上的宏观调控不当, 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使得国内投资规模急剧膨胀,导致虚假繁荣的一种假象。
历史金融泡沫:
1634-1637 荷兰的郁金香泡沫
17世纪中期时,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当时量少价高,被上层阶级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投机商看中其中的商机,开始囤积郁金香球茎,并推动价格上涨。1635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全民运动,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六个星期内,价格平均下跌了90%。郁金香事件,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经济,此事间接导致了作为当时欧洲金融中心——荷兰的衰落。
18世纪初期的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
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在1719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这两个泡沫的相同之处是:法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和当年郁金香价格一样在很短的时期内大起大落。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法国股市从1720年5月开始崩溃,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郁金香泡沫的不同之处在于:荷兰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的投机炒作,但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而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把法国广大的中下阶层老百姓都卷了进去。从这一点来说,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更具有现代特色。
英国的南海泡沫
南海泡沫是经济学上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脱离常轨的投资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和暴跌,以及之后的大混乱。1689年到1714年之间,英国政府因为打仗欠了1000万英镑的债务,英国政府找上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大量发行股票,换成钞票。南海公司执行长罗约翰(John Law)使股价拉高,投资人见有利可图,就争相抢购,造成了当时的经济泡沫
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金融泡沫
日本的泡沫经济是由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造成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出现大幅度升值,但真正对日本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