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郁金香碎锦病的图片

郁金香碎锦病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4-28 08:54:42

郁金香碎色病毒的危害情况


由于感染水平通常很低,而难以评估在郁金香碎色病毒导致的全部损失。不过,如果栽培物无低的耐受率,便不允许出售预定的繁殖植物材料。
症状
报道郁金香碎色病毒仅侵染两种植物,Tulipa和Lilium,均属于百合科。可汁液传播和鳞茎嫁接传播。早在1637年Dutch种植者通过嫁接带有碎色花的鳞茎到花色一致的鳞茎上来生产花碎色的新郁金香变种(Hoog,1933)。导致郁金香品种及其杂交品种在红色和紫色变种中花色的断裂;它影响了花瓣中表皮细胞液泡的花青素的数量(Dufr oy,1931)。导致依赖郁金香变种和病毒株系的不同类型的颜色断裂。由于缺乏花青素,白色和黄色花变种无断裂现象,它们的颜色由叶肉中的无色或黄色质体决定。感染植物表现为叶片斑驳。自从16世纪郁金香引入欧洲,就知道了颜色的断裂。亦在百合中发现了这种病毒,在叶片中导致了轻度到中度的斑驳。最早由 Cayley (1928, 1932)在来自英格兰Surrey的Tulipa spp.中报道。
郁金香的花碎色使人们着迷了几个世纪。1258年,波斯诗人Mushrrifu'd-din在他的诗Galistan中描述了多种花色的郁金香(Botschantzeva,1982)。在16和17世纪,带有条纹中花色的斑点和极其精美的火焰图案的郁金香非常昂贵。生产碎色郁金香的需求在19世纪初期结束(McKay and Warner, 1933)。人们认为侵染郁金香的病毒令人不快。在早期文学作品中,公认了3种类型的花碎色:'完全碎色'即变色花瓣区域除了花色和白色均无色;'自我碎色'是颜色在小区域强化;和'平均碎色'为在同一花瓣上表现出自我碎色和完全碎色(Cayley, 1928;McKenny Hughes, 1930, 1931, 1934;McWhorter, 1938;Slogteren and Bruyn Ouboter, 1941;Slogteren and Asjes, 1970;Slogteren, 1971)。人们很少对叶片症状进行讨论。
McWhorter(1938)声明两种病毒为病原,而Slogteren和Bruyn Ouboter(1941)认为影响壳归因于相同病毒的不同株系,例如分别与完全碎色和自我碎色相关的郁金香碎色病毒的严重和温和株系。然而,大量栽培物似乎不能显示完全和/或平均碎色(McWhorter, 1938;Asjes and Elbertsen, 1982)。关于郁金香碎色病毒症状学的信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明显增加(Asjes and Elbertsen, 1982)。症状因相关栽培物、植物的生长阶段、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在不同的染病植物中,症状在整个生长季节连续出现,例如开花前、或开花期间,但在开花后新形成的症状仍能在某些栽培物中出现。在从土壤中显露的植物中可见到郁金香管状外观形成中的症状和微红-褐色-绿色花叶。叶片的浅/深绿色图案或紫红色到绿色花叶因栽培品种而异。花茎在开花的前后显示轻微偏离的颜色。花蕾的颜色可能不正常。人们仍可发现,黄色和白色栽培物的花朵在花期早期显示不同的色彩,或忽略病毒株系相关性的多种类型花色碎色。另外,花的自我碎色图案又可归因于当季的侵染或下一季的侵染。病毒侵染可完全改变花的形状。如同在几个栽培物中观察到差异一样,柱头颜色可以由绿色变到黄色、绿色到白色或绿色到红褐色。叶片显示花叶的不同图案,或在某些栽培物花期或花期后期,显著的环斑。和规律一致,植物中的症状表现二级症状。在他们的严重类型中,可在早期识别栽培物的症状特征,但是通常难以将症状归因于不同的病毒,例如,郁金香带状碎色病毒和郁金香顶端碎色病毒。其它病毒也诱导与叶片症状不同的不同类型花色碎色,例如烟草响环坏死病毒(Slogteren,1958)、烟草坏死病毒(Kassanis,1949)、百合无症病毒(Derks and Asjes,1975)郁金香X病毒( Mowat,1982;Asjes and Blom-Barnhoorn, 1998)和郁金香温和花叶斑驳病毒(Morikawa et al.,1995)。
描述符:
花序:损害 ;有斑点;带条纹(非Poaceae);变色(非禾本植物)。

㈡ 郁金香怎么养

郁金香耐寒性强,冬季可耐-35℃的低温,5~8℃也能正常生长,适合进行冬季促成栽培。 郁金香的促成栽培,即通过对种球的变温处理,打破花原基和叶原基的休眠,消除抑制花芽萌发的因素,促进花芽分化,再通过人为增温、补光等措施,使郁金香在非自然花期开花。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有5℃种球和9℃种球,我们一般选5℃种球进行春节开花促成栽培。
基质准备
首先要准备优质的基质,要求既保水又透气,盐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酸,pH值应不小于6,无病虫害及有害物质。种球要很稳地植于足够深(至少深5cm)的栽培床中。这几年我们用泥炭、腐熟土和沙以1∶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效果较好。定植前半个月左右床土中施入腐熟农家肥作基肥,并加入适量的呋喃丹和多菌灵(或用1%的福尔马林浇灌覆盖消毒),充分灌水,定植前仔细耕耙,确保土质疏松。
种植
由于大棚内地温高,郁金香会发生晚春化现象,而且会降低促成栽培之低温处理效果。因此,早植不如晚植,一般在春节前两个月左右,大约11月上中旬栽种。栽前去除褐色鳞茎皮,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泡两小时左右。株行距为9×10cm,栽植时球根顶部与土面相平或略低,适当浅植可提早开花,有时郁金香鳞茎露出土面1/3左右可提早开花5天以上。定植后浇透水,促其生根。
栽培管理温度
一般一个星期后,种球开始发芽。在苗前和苗期,白天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2~15℃,温度过高应及时通风降温,夜间不低于6℃,促使种球早发根,发壮根,培育壮苗。此时温度过高,会使植株茎秆弱,花质差。经过20多天,植株已长出两片叶时,应及时增温,促使花蕾及时脱离苞叶。白天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夜间应保持在10℃以上。一般再经过20多天时间,花冠开始着色,第一支花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开放,至盛花期需10~15天,这时应视需花时间的不同分批放置,温度越高,开花越早。一般花冠完全着色后,应将植株放在10℃的环境待售。
光照
充足的光照对郁金香的生长是必需的,光照不足,将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引起落芽,植株变弱,叶色变浅及花期缩短。但郁金香上盆后半个多月时间内,应适当遮光,以利于种球发新根。另外,发芽时,花芽的伸长受光照的抑制,遮光后,能够促进花芽的伸长,防止前期营养生长过快,徒长。出苗后应增加光照,促进植株拔节,形成花蕾并促进着色。后期花蕾完全着色后,应防止阳光直射,延长开花时间。
施肥
由于基质中富含有机肥,生长期间不再追肥,但是如果氮不足而使叶色变淡或植株生长不够粗壮,则可施易吸收的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等,量不可多,否则会造成徒长,甚至影响植株对铁的吸收而造成缺铁症(缺铁时新叶、花蕾全部黄化,但老叶正常),生长期间追施液肥效果显著,一般在现蕾至开花每10天喷浓度为2‰~3‰的磷酸二氢钾液一次,以促花大色艳,花茎结实直立。
水分
种植后应浇透水,使土壤和种球能够充分紧密结合而有利于生根,出芽后应适当控水,待叶渐伸长,可在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抽花薹期和现蕾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促使花朵充分发育,开花后,适当控水。
病虫害防治
郁金香病虫害的病原菌可由种球携带,也可由土壤携带而感染种球,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主要病害有茎腐病、软腐病、碎色病、猝倒病、盲芽等,虫害多为蚜虫。
防治方法
栽种前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尽可能选用脱毒种球栽培,发现病株及时挖出并销毁,大棚生长过程中浇1~2次杀菌剂,效果更好;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高温高湿;蚜虫发生时,可用3%天然除虫菊酯800倍喷杀。
其他
1. 盆栽郁金香直接上盆管理,由于种球品质不一,造成生长和着花不齐,影响其商品质量。所以最好先在大棚内地栽,在其花冠着色后上盆管理,并不影响其开花质量,效果更好。 2. 花色中,红色开花最早,黄色最迟,大致相隔10天左右,栽培中应适当错开栽种时间,保证同时开花。
编辑本段花期调控
郁金香有耐寒不耐热的特性,一般可耐-30℃的低温,在炎热的季节就会转入休眠。平时喜湿润、冷凉气候和背风向阳的环境,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更好。一个成熟的郁金香种球郁金香
包含了三代鳞茎,或称三代种球。大种球本身是第一代种球,具有分化完全的花器官,定植后当年开花。而第二代、第三代种球为子球,它们可培育成大种球。 郁金香种球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才能开花,在原产地,冬季一般有充足的低温时间,郁金香种球能够获得足够的低温处理时间,可以在春天自然开花。一般来说,在生产上使用的郁金香球茎有5℃处理和9℃处理,处理后的种植方法主要是温室栽培和箱内促成栽培。 在华南等南方地区栽培郁金香因受温度的限制,在12月至第二年 2月这三个月内种植。12月份华南地区的气温仍可能很高,这时可以将郁金香栽培于栽培箱中,置于约5℃冷库中,放置2~3周,待郁金香球茎已长根,芽约1~2厘米长时,再将其移出冷库置于栽植棚内生长。 华南地区栽培郁金香受气候的影响较大,郁金香对温度敏感,若在华南地区出现“暖冬”的天气,往往就会使大批郁金香提前开花,花的品质也大受影响。为保证郁金香能准时开花,在生长期中应尽量保持日间温度17~20℃,夜间温度10~12℃,温度高时可通过遮光、通风降低温度,温度过低时可通过加温、增加光照促进生长。用控水来抑制生长,会出现“干花”现象。如持续高温,箱装的可将箱移入冷库,注意冷库温度应在8~10℃左右,而且最好在花茎抽长时移入,否则易造成花蕾发育不良。郁金香的花期控制还可以通过植物生长激素来调节。如用赤霉素浸泡郁金香球茎,使之在温室中开花,并且可加大花的直径。
采切保鲜
切花的采切与保鲜: 蕾充分着色,即可采切上市。用稍低的温度进行管理的,可逐渐着色;但用高温提早开花的,着色差。同时,着色迟的,在运输和市场成交时易损伤。因此,临近开花时,要避免过记的温度,在充实遮光的同时要保持通气良好,切花时容易拔起球根,可用钳夹切割,尽可能带上球根内部的茎。切花根据品种、株高和花的大小分选,10枝一束装箱运输。瓶插保鲜可用10×10~6杀藻铵、2.5%糖、10×10~6碳酸钙的混合液,可用糖、矮壮素及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的混合液。
采后技术
1. 切花主要特性:夜间低温促成栽培时间越长,切花瓶插寿命越长。 2. 采切发育阶段:郁金香最佳采切期因品种而异。一般在花朵的1/2着色时采切。采后立即置于温度为2℃和至少85%的相对湿度的环境下。 3. 瓶插寿命:瓶插寿命短的仅3~4天,长的约5~7天。 4. 保鲜剂处理方法:保鲜液使花茎伸长过长,对延长瓶插寿命作用不大。因此,一般不采用保鲜液。 5. 储藏和运输技术:可干储(水平放置)或湿储(垂直放置)在2℃温度下,花头用塑料薄膜紧密包裹,但不宜长期储存。一些品种在绿蕾阶段连带鳞茎一起收获,在0℃温度下可以储藏2~3周。 6. 零售商和消费者处理方法 (1) 对花茎进行再剪截,把切花插入15~20厘米深的水中,花头用塑料薄膜包裹,在室温下水合处理,直至切花坚挺。 (2) 切花储存在2℃温度下,瓶插寿命最长。 (3) 插花应放在冷凉、无风的环境下,不要靠近火炉。郁金香具有趋光性,室内光线应分布均匀,以免引起弯茎现象。 (4) 不要把郁金香和水仙花同置一个容器中,否则郁金香寿命会缩短。郁金香可能引起手掌皮肤红肿,处理时应小心。
编辑本段病害防治
防鳞茎腐烂
栽培郁金香,时常发生鳞茎腐烂现象,主要原因是:挖出的鳞茎,没有晾干,并附有带病菌的泥土,贮藏期间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病菌繁殖蔓延,造成鳞茎霉烂;栽培时使用带病菌(多为镰刀菌)的土壤和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遭受病菌为害,造成鳞茎腐烂;盆土为粘性土,加上浇水过多,造成盆土积水,引起鳞茎受涝腐烂;起掘球根时间过早,新的鳞茎长得不充实,也易造成腐烂。防止鳞茎腐烂的方法,要根据上述发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病虫害防治
郁金香主要病虫害有腐烂病、菌核病、病毒病、蓟马、茄无网蚜及根虱等。
菌核病
患病后鳞片上出现黄色或褐色稍隆起的圆形斑点,在内部略凹处产生菌核。病菌侵染茎部产生长椭圆形病斑,在地表处产生菌核。防治方法:一是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二是发病后立即拔除病株,并喷洒代森锌500倍液。
病毒病
病毒病是使郁金香种质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害郁金香的病毒有多种,我国常见的有花叶病毒和碎色病毒两种。花叶病毒使受害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或微粒状斑点,花瓣上产生深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腐烂,要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和铲除杂草。碎色病毒使患病叶片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或不规则斑点,有时形成花叶,花瓣上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或不规则斑点,在红色或紫色品种上产生碎色花。其防治方法同一般病毒病,但种植地点要远离百合。
腐败病
该病主要危害郁金香鳞茎与植株。鳞茎感病后,开始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之后使鳞茎软腐。而植株感病后,下部叶子的叶尖与叶缘退色,茎呈紫色,茎基部皱缩,后使植株枯死。防治方法:鳞茎贮藏时,不能高温高湿,并要注意通风,避免连作。发现病株与带病的鳞茎要及时处理掉。感病初期及时用1000倍的70%托布津液喷洒。
根虱
在土中食害鳞茎,钻入表皮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衰弱或易于腐烂或诱发病害。将带虫鳞茎放在稀薄石灰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冲洗干净即可杀死根虱。
编辑本段主要疾病
1. 郁金香白绢病
症状: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素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败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素和茶褐色菌类。 病原:SclerotiumrolfsiiSacc.称齐整小核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绢丝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后集结成菌索或纠结成菌核。菌核似油菜籽状,初白色至黄白色,后变茶褐色,圆形,表面光滑。此外,有报道Corticiumrolfsii(Secc.)Cyrzi.也是该病病原。 传染途径 1. 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世菌索产生丝进行初侵染。 2. 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或季节病重。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拨除、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河水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16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10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洒满淋灌0.4~0.5升。结合翻地,每亩掺施100~150公斤石灰粉,使土壤微碱化,可抑制白绢病菌繁育。
2. 郁金香褐斑病
症状:受浸染的叶芽发育不良,呈畸型卷曲状,嫩芽受害后长起来的叶即变卷曲。如环境潮湿,病组织上会产生大量灰霉状分生孢子,殃及邻近健株而使叶片感病,因此鳞茎的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花受害后,开始出现白色或浅黄褐色病斑,随即迅速枯落,或变为褐色而干枯。花梗上会出现环带状,上面有时发生分生孢子层。该病发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极易感染花朵。病鳞茎外壳上生有菌核,或者在外鳞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凹斑,中心灰黄色,边沿褐色,里边包含有一个至数个菌核。 病原:郁金香葡萄[BotrytistulipaeLind.]属半知菌亚门,常见于郁金香栽培地区,雨季更加严重。传染途径:菌丝和菌核残留在腐烂的鳞茎和土壤中越冬。病鳞茎种植后,受害枯死绑架勒幼芽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是地上部病害的侵染来源。 发病条件:病菌在5度和湿度达90%~100%时即能产生分生孢子。春季低温、雨天多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栽种前去除病鳞茎,并实行轮栽。 2) 一旦发现有呈该病症状的芽或花苞,立即除去,以控制病害发展。 3) 栽种前将鳞茎放2%福尔马林液中浸泡30分钟,晾干栽种,以减少残留病菌。 4) 生长期可喷洒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多霉巡1000倍液。
3. 郁金香黑腐病
症状:鳞茎发病。茎盘及茎表面,有时在第2、3鳞片上,产生初为黄褐色后呈黑色不规则形病斑,表面粗糙。 病原:Pseudomonasandropogonis(Smith)Stapp属假单胞杆菌细菌。菌体杆状,在小为1.9*0.8微米,极生1~3根鞭毛。发病适温20~25℃,最低5℃。 传染途径:带菌鳞茎及土壤中病残体为传染源。 防治方法:试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液浸泡鳞茎消毒。
4. 郁金香花叶病(CMV)
症状:叶生花叶状斑纹及褪绿条斑,有时产生坏死斑,花瓣产生深色斑点。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症状严重时,球茎长不大,受害大。 病原:黄瓜花叶病毒(CMV)。 传染途径:该病毒在许多作物和杂草上发生,由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防治方法: 1) 使用健康种球。 2) 及时防治蚜虫。
5. 郁金香枯萎病
症状:鳞茎外边的鳞片上出现暗褐色和灰色凹斑,后扩大变为中深褐色病斑。如将病鳞茎放在温暖潮湿处,上边会生出白色或粉红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使感病组织皱缩、变硬。鳞基部受害后,迅速发展的病斑可遍布所有鳞片,由病鳞产生的乙烯,会使健全的鳞茎产生流胶现象,影响生长。鳞茎上的叶片出现早衰,有的叶片则呈直立现象且逐渐变为特有的紫色。长出的花瘦小,变形,甚至枯萎。若在温室内,被感染植株则会提早萎黄死亡。 病原:郁金香尖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1.f.sp.tulipaeApt.]小孢子5~12*2.2~3.5微米,大孢子有隔膜3~5个,大小为30~60*3.5微米。 防治方法: 1) 适当推迟栽种,提前挖掘鳞茎,尽可能避开高温期,以免病菌猖獗危害。 2) 健全鳞茎应分开存放于通风凉爽的处所(15度以下)。 3) 栽植不要过密,生长期间发现病株宜及时除去。 4) 在挖出鳞茎的48小时内,放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倍水溶液中浸15~30分钟,晾干后贮藏。 5) 栽种无病鳞茎,并实行三年轮栽制。
6. 郁金香碎色花瓣病
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在花上。同一朵花上花瓣的颜色产生深浅不同的变化,有的颜色加深,有的颜色维持正常,有的颜色变淡等。有的碎锦成斑驳状,有的成条纹状。受害叶片出现颜色较淡的斑或条纹,许多品种第1叶的外侧花青色素呈现不规则的条纹。 病原:为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BreakingVirus,TuBV),病毒致死温度为65~70℃。 传染途径:以菌核在鳞茎和土壤中越冬、越夏。生长期间由蚜虫传毒。切花时用的刀剪也可传染。 防治方法: 1) 选择无毒植株作繁殖材料。 2) 及时除去病株。 3) 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鱼藤精800倍液防治蚜虫。 4) 切花时,对刀剪应加热消毒或洗剂洗净后使用的。

㈢ 郁金香花花谢后怎么处理,5个步骤处理以及注意事项

郁金香也可以叫做洋荷花、草麝香,它的花颜繁多,有白、黄、红等各种各样的颜色,花友们都十分喜欢养殖郁金香花,但是不知道郁金香花花谢后怎么处理,首先需要给它修剪一次,然后正常浇水施肥即可,到底9月时需要给它球根进行保存,将温度控制在5℃以下,可以促使郁金香花开出来美丽的花朵。

一、郁金香花花谢后5个步骤处理

1、整形修剪

防治方法: 可以在保持前,将准备好的沙子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可以起到减少虫源的作用,然后将球根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浸泡10~15分钟防治,最后保存在沙子里。

结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郁金香花花谢后5个步骤处理了,以及郁金香花花谢后处理注意事项和病虫害防治,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做好处理工作开出来美丽的郁金香花。

㈣ 郁金香碎色病毒的介绍

郁金香碎色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科。主要寄主为郁金香,次要寄主为百合属。在郁金香生长的所有温带地区,特别是在生长季节早期蚜虫介体丰富的欧洲南部很普遍。

㈤ 郁金香怎么养不容易死及郁金香图片赏析

花有千千万种,一说郁金香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郁金香也叫草麝香、洋荷花、旱荷花、有很多品种,有着各种各样的美丽颜色。想要种植郁金香怕容易死怎么办?没关系,小编教你怎么养郁金香不容易死的方法及技巧。

㈥ 郁金香碎色病毒的形态特征


病毒粒子丝状;
无包膜;通常是纤维状;带有明显模式:长750-775 nm、宽14 nm。轴槽模糊。基本螺旋模糊。植物细胞中出现包涵体。植物汁液热失活点为65-70度(McWhorter,1938)。在百合汁液中能保持4-6d(Brierley and Smith, 1944)。最高稀释度是1/10000,颗粒的沉降物单组分,共沉降系数为153S。从郁金香栽培品种Jack Laan 和Divera中纯化时260nm的特定吸收值为1.03-1.13,而纯化自Texas Flame 的为1.13-1.21(Derks et al., 1982)。
纯化
因为在叶片提取物中病毒两种病毒粒子的聚集,不能制备纯化的病毒。Derks 等人 (1982)阐述了下列过程:在含有1%Na2SO3(w/v :2/5)的0.1M tris-巯基乙酸(pH 9.0)中匀浆郁金香叶片(新鲜的、-20℃冻结的、或者冻干的)。粗纱布过滤的匀浆物,1500g离心10min。用5%Triton X-100搅拌上清液45min-1h。90,000g离心90min。加入1/8体积的0.1M tris-HCl(pH9.0)重悬浮沉淀,8000g离心10min。上清液90,000g离心90min。用0.1M tris-HCl(pH 9.0)重悬浮沉淀(每100g加2ml),8000g离心10min。在上清液中加入抗寄主蛋白抗血情(1ml上清液加入0.1ml),4℃可放置18h。9000g离心10min。上清液90,000g离心90min。在0.1M tris-HCl(pH 9.0)中重悬浮沉淀,7000g离心10min。上清液中含有纯化的病毒。纯化的上清液非常均一。粒子不聚集或破碎。在50%甘油中,病毒上清液能在-20℃储存数年而无凝聚或破碎的征兆。
基因库序列NCBI
sequence data (Entrez search)序列数据库登陆密码:
S44147 Em(40)_vi:S44147 Gb(84)_vi:S44147 polyprotein precursor tulip breaking virus, lily, Genomic RNA, 1556 nt. 1/94 1,556bp.
S60804 Em(40)_vi:S60804 Gb(84)_vi:S60804 coat protein tulip- breaking virus TBV, Genomic RNA, 277 nt. 1/94 277bp.
S60808 Em(40)_vi:S60808 Gb(84)_vi:S60808 coat protein Rembrandt tulip-breaking virus ReTBV, Genomic RNA, 277 nt. 1/94 277bp.
X63630 Gb(84)_vi:TMVCPRNA Tulip mosaic virus gene for coat protein. 7/94 1,479bp.
S60806 Em(40)_vi:S60806 Gb(84)_vi:S60806 coat protein tulip top-breaking virus TTBV, Genomic RNA, 277 nt. 1/94 277bp.
S60810 Em(40)_vi:S60810 Gb(84)_vi:S60810 coat protein lily mottle virus LiMV, Genomic RNA, 277 nt. 1/94 277bp. 6 sequences.

㈦ 这是郁金香种球,请问老师这是什么病怎么形成的如何预防和治疗

您好!这种症状与运输中种球受到挤压或环境温度不利造成组织损伤,内后受到环境病原侵容染而导致的郁金香基腐病。这在郁金香进口种球和生长早期都有发生,程度和染病数量或轻或重。在郁金香生长期间,其病害导致茎叶枯萎死亡, 症状较轻的也会引起花芽萎蔫而不能正常开花。
有研究表明,通常分离到的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链孢菌,是真菌病害。应以预防为主,贮藏前对储藏室进行熏蒸,种球进行选种消毒;种植前对土壤灭菌,对种球进行消毒处理。

㈧ 郁金香的花蕾看起来有点枯萎,要怎么办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帮你,但无能为力了,现在的郁金香花期快要结束了,而你的版花处于枯萎状态,权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郁金香采用的自残现象。当郁金香处于花期要过时,而处于无法开花的花蕾,就会采取断送养分和水分,使花处于枯萎状态,而把剩下的养分移到球茎上,让其有更多的养分来促进发芽,为以后的芽更加强壮,以后你要记住,种郁金香时要早点,9-10份种植是最好的时间,太迟就难以开花,会产生花蕾不开,就是开了也是畸形花,难看的不如不要开。

㈨ 郁鑫香怎么养

郁金香原产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带。由于地中海的气候,形成郁金香适应冬季湿冷和夏季干热的特点,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冬季低温后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温度在5℃以上)开始伸展生长形成茎叶,3~4月开花的特性。生长开花适温为15~20℃。

一、繁殖

郁金香的繁殖栽培一般以分离小鳞茎为主,方法如下:一年生的母球,花后在鳞茎基部萌发1至3个次年能开花的新鳞茎和2至6个小球,而母球则逐渐干枯,可挖出鳞茎,去掉泥土晾干,分离出鳞茎上的仔球,放在5至10摄氏度的通风处贮存;待秋季,可将仔球栽种在富含腐叶上和适量磷钾肥的土壤中,株行距14至16厘米,沟深15至20厘米,覆土深度4厘米为宜;但要注意,凡仔球为圆形者,虽小也能开花,若仔球为扁形者,—般不会开花;仔球栽种后要烧透水,平时保持湿润即可。转年春天,开始对花苗进行正常肥水管理,2至3年开花。播种繁殖—般在育种及大量繁殖时才用,但要4至5年才能开花。

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后即干,其旁生出一个新球及数个子球,秋季分离新球、于球栽种即可。亦可秋季播种繁殖。母球鳞叶内发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种不同而异,与栽培条件也有关。新球与子球的膨大,常在开花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二、栽培

经5℃保持12周处理的种球栽培方法:郁金香种球经5℃12周低温处理鳞片营养转化结束,可直接用于大棚栽盆法。11月-12月,用5寸-6寸盆,置于地面,每盆3球-4球,种球上面盖土要浅,最好球尖能露在盆土表面,栽时土壤湿度必须大,因根生长快,不需浇很多水。生长最适温度为15℃,保持5℃-18℃,不能超过18℃,5周-6周即可开花;另外大棚内通气要好,棚膜上不能出现水滴。可在花价高的1月-2月开花。

经9℃保持16周处理的种球栽植方法:经9℃处理的种球,适于大棚内筑畦地栽,种球上面覆土2厘米-5厘米,土壤湿度要大而疏松,栽植密度230厘米/m2-250厘米/m2(周径s=11厘米-12厘米)种球。管理方法与5℃郁金香相同;但开花要比5℃处理的种球晚1个月,11月-12月栽,2月-3月份开花,可做鲜切花或上盆花出售。

未经低温处理的自然种球栽植方法:自然种球因未经低温处理,营养没有转化到花原基处,花芽营养不足,所以自然种球必须在露地栽植,进行自然冷处理。栽植时要将栽植地深翻30厘米,保证土壤疏松,种球栽植浓度以种球的直径大小而有区别,一般埋球深度应在10厘米-11厘米,大球可栽深15厘米,栽球时间应在10月-11月末,栽球后不要浇水,如果11月15日后栽球,上面可盖一层薄草袋,一直到翌年5月1日前,不要浇水;一般情况下不需施肥。如要卖切花,可从花茎基部剪下;如为了繁种球,可从花颈部剪下。6月-7月挖种球,大球四周有3个-4个小球,把大小球分开,不要碰破种球皮。不同大小种球不同温度下保管,小球12℃-18℃,大球18℃-20℃,以后根椐不同需要进行5℃和9℃及自然种球处理保管。

其栽培管理要点基本与风信子相同;只是郁金香品种间易杂交使品种混杂,应注意隔离栽植。郁金香鳞茎含淀粉多,贮藏期间易被老鼠吃掉,应注意收藏。

三、病害防治

郁金香

[6分]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健康科学花花卉

郁金香

郁金香

【学名】Tulipagesneriana

【拉丁语名】Tulipa

【英语名字】Tulip

【别名】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郁香

【中药名称】郁金香(《本草拾遗》),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

生物学分类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属:郁金香属

荷兰国花:它作为荷兰主要的出口观赏作物,成为荷兰经济命脉之一,和风车并称为荷兰的象征。

目录

*•名称起源

*•产地分布

*•简介

*•形态

*•种类

*•名称起源

*•产地分布

*•简介

*•形态

*•种类

*•习性

*•繁殖

*•栽培

*•病害防治

*•用途

*•节日

*•历史典故

*•花语涵义

*•相关词条

*•资料来源

[显示全部]

郁金香-名称起源

郁金香原产于中东,16世纪传入欧洲。在中东,人们总是将其与穆斯林头巾相联系。由于其花似穆斯林头巾,波斯语称之为lband,土耳其语借了过来,作tulbend,意即“穆斯林头巾”。该词通过法语tulipe/tulipan和拉丁文tulipa进入英文,演变成tulip这一形式。土耳其语tulbend一词通过另一渠道进入英文,则作turban,仍指“穆斯林头巾”。

郁金香-产地分布

原产地中海南北沿岸及中亚细亚和伊朗、土耳其、东至中国的东北地区等地,确切起源已难于考证,但现时多认为源锡兰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而今郁金香已普遍地在世界各个角落种植,其中以荷兰栽培最为盛行,成为商品性生产。中国各地庭园中也多有栽培。

郁金香-简介

郁金香

郁金香

郁金香

分类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属:郁金属

郁金香原产地东亚土耳其一带,别名洋荷花、草麝香。普为熟知的外销大国荷兰引进第一颗郁金香是在十六世纪末期。欧洲最早种植的郁金香,从土耳其引入,首先在奥利地栽培。我国19世纪开始引进。依生长地区纬度不同而花期各异,普遍约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虽然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郁金香品种,但被大量生产的大约只有150种左右。

喜欢冬季较温和、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的向阳或半阴环境。郁金香花色艳丽多样,常利用各种颜色配植成几何图形的花坛,或分品种成片种植在草坪、林内、水边。

也被欧洲人称为“魔幻之花”的郁金香,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莫名的魔力让园艺学家热衷于品种改良,甚至有人倾家荡产只为了它那稀有的球根。

郁金香-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扁圆锥形,具棕褐色皮股。茎叶光滑具白粉。叶3~5枚,长椭圆状技针形或卵状技针形,长10~21厘米,宽1~6厘米;基生者2~3枚,较宽大,茎生者1~2枚。花单生茎顶。大形直立,林状,洋红色,基部常黑紫色。花葶长35~55厘米;花单生,直立,长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鲜黄色或紫红色,具黄色条纹和斑点:雄蕊6,离生,花药长0.7~1.3厘米,基部着生,花丝基部宽阔;雌蕊长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钟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单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紫、褐、黄、橙等,深浅不一,单色或复色。花期一般为3~5月,有早、中、晚之别。蒴果3室,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蒴果他背开裂,种子扁平。

郁金香-种类

郁金香

郁金香

郁金香的品种繁多,约有万余种。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百合花型、重瓣型等。花色有白、粉红、紫、褐、黄、橙等,深浅不一,单色或复色。花期有早、中、晚。品种虽极为丰富,但同风信子一样,在我国许多地方栽培不易成功,也常退化。现介绍主要两种分类方法:

按其花型变化。主要可分为:杯型。花冠呈杯状,有乡村郁金香、达尔文郁金香和杂交达尔文郁金香;碗型。花冠浅盘状呈铃形,花多而小,有睡莲郁金香;百合型。花瓣先端渐尖,花冠似百合花,有百合花郁金香;球型。花冠呈球状,是乡村郁金香和杂交达尔文郁金香中的重瓣种。

按开花早迟。主要根据开花的早与迟,将郁金香分为:早花种。开花早,在3~4月份开花,有早花单瓣系、早花重瓣系、孟德尔系、特瑞安福系;晚花种。开花晚,在4月下旬~5月上旬,有达尔文系、达尔文杂交系、布尔达系、百合花系、卡德兰系、瑞布峦特系、毕扎尔系、帕依布鲁姆系、派罗特系、彼奥尼系原种及杂种

郁金香-习性

郁金香原产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带。由于地中海的气候,形成郁金香适应冬季湿冷和夏季干热的特点,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冬季低温后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温度在5℃以上)开始伸展生长形成茎叶,3~4月开花的特性。生长开花适温为15~20℃。花芽分化是在茎叶变黄时将鳞茎从盆内掘起放阴冷的室外内度夏的贮藏期间进行的。分化适温为20~25℃,最高不得超过28℃。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性喜阳光充足,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耐寒性很强,在严寒地区如有厚雪覆盖,鳞茎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来的早,盛夏又很炎热,则鳞茎休眠后难于度夏。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忌碱土和连作。

郁金香-繁殖

郁金香

郁金香

郁金香的繁殖栽培一般以分离小鳞茎为主,方法如下:一年生的母球,花后在鳞茎基部萌发1至3个次年能开花的新鳞茎和2至6个小球,而母球则逐渐干枯,可挖出鳞茎,去掉泥土晾干,分离出鳞茎上的仔球,放在5至10摄氏度的通风处贮存;待秋季,可将仔球栽种在富含腐叶上和适量磷钾肥的土壤中,株行距14至16厘米,沟深15至20厘米,覆土深度4厘米为宜;但要注意,凡仔球为圆形者,虽小也能开花,若仔球为扁形者,—般不会开花;仔球栽种后要烧透水,平时保持湿润即可。转年春天,开始对花苗进行正常肥水管理,2至3年开花。播种繁殖—般在育种及大量繁殖时才用,但要4至5年才能开花。

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后即干,其旁生出一个新球及数个子球,秋季分离新球、于球栽种即可。亦可秋季播种繁殖。母球鳞叶内发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种不同而异,与栽培条件也有关。新球与子球的膨大,常在开花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郁金香-栽培

郁金香

郁金香

经5℃保持12周处理的种球栽培方法:郁金香种球经5℃12周低温处理鳞片营养转化结束,可直接用于大棚栽盆法。11月-12月,用5寸-6寸盆,置于地面,每盆3球-4球,种球上面盖土要浅,最好球尖能露在盆土表面,栽时土壤湿度必须大,因根生长快,不需浇很多水。生长最适温度为15℃,保持5℃-18℃,不能超过18℃,5周-6周即可开花;另外大棚内通气要好,棚膜上不能出现水滴。可在花价高的1月-2月开花。

经9℃保持16周处理的种球栽植方法:经9℃处理的种球,适于大棚内筑畦地栽,种球上面覆土2厘米-5厘米,土壤湿度要大而疏松,栽植密度230厘米/m2-250厘米/m2(周径s=11厘米-12厘米)种球。管理方法与5℃郁金香相同;但开花要比5℃处理的种球晚1个月,11月-12月栽,2月-3月份开花,可做鲜切花或上盆花出售。

未经低温处理的自然种球栽植方法:自然种球因未经低温处理,营养没有转化到花原基处,花芽营养不足,所以自然种球必须在露地栽植,进行自然冷处理。栽植时要将栽植地深翻30厘米,保证土壤疏松,种球栽植浓度以种球的直径大小而有区别,一般埋球深度应在10厘米-11厘米,大球可栽深15厘米,栽球时间应在10月-11月末,栽球后不要浇水,如果11月15日后栽球,上面可盖一层薄草袋,一直到翌年5月1日前,不要浇水;一般情况下不需施肥。如要卖切花,可从花茎基部剪下;如为了繁种球,可从花颈部剪下。6月-7月挖种球,大球四周有3个-4个小球,把大小球分开,不要碰破种球皮。不同大小种球不同温度下保管,小球12℃-18℃,大球18℃-20℃,以后根椐不同需要进行5℃和9℃及自然种球处理保管。

其栽培管理要点基本与风信子相同;只是郁金香品种间易杂交使品种混杂,应注意隔离栽植。郁金香鳞茎含淀粉多,贮藏期间易被老鼠吃掉,应注意收藏。

郁金香-病害防治

防鳞茎腐烂:

栽培郁金香,时常发生鳞茎腐烂现象,主要原因是:挖出的鳞茎,没有晾干,并附有带病菌的泥土,贮藏期间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病菌繁殖蔓延,造成鳞茎霉烂;栽培时使用带病菌(多为镰刀菌)的土壤和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遭受病菌为害,造成鳞茎腐烂;盆土为粘性土,加上浇水过多,造成盆土积水,引起鳞茎受涝腐烂;起掘球根时间过早,新的鳞茎长得不充实,也易造成腐烂。防止鳞茎腐烂的方法,要根据上述发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病虫害防治:

郁金香主要病虫害有腐烂病、菌核病、病毒病、蓟马、茄无网蚜及根虱等。

菌核病患病后鳞片上出现黄色或褐色稍隆起的圆形斑点,在内部略凹处产生菌核。病菌侵染茎部产生长椭圆形病斑,在地表处产生菌核。防治方法:一是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二是发病后立即拔除病株,并喷洒代森锌500倍液。

病毒病病毒病是使郁金香种质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害郁金香的病毒有多种,我国常见的有花叶病毒和碎色病毒两种。花叶病毒使受害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或微粒状斑点,花瓣上产生深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腐烂,要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和铲除杂草。碎色病毒使患病叶片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或不规则斑点,有时形成花叶,花瓣上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或不规则斑点,在红色或紫色品种上产生碎色花。其防治方法同一般病毒病,但种植地点要远离百合。

根虱在土中食害鳞茎,钻入表皮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衰弱或易于腐烂或诱发病害。将带虫鳞茎放在稀薄石灰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冲洗干净即可杀死根虱。

主要疾病:

1、郁金香白绢病

症状: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素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败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素和茶褐色菌类。

病原:SclerotiumrolfsiiSacc.称齐整小核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绢丝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后集结成菌索或纠结成菌核。菌核似油菜籽状,初白色至黄白色,后变茶褐色,圆形,表面光滑。此外,有报道Corticiumrolfsii(Secc.)Cyrzi.也是该病病原。

传染途径:1、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世菌索产生丝进行初侵染。2、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或季节病重。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拨除、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河水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16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10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洒满淋灌0.4~0.5升。结合翻地,每亩掺施100~150公斤石灰粉,使土壤微碱化,可抑制白绢病菌繁育。

2、郁金香褐斑病

症状:受浸染的叶芽发育不良,呈畸型卷曲状,嫩芽受害后长起来的叶即变卷曲。如环境潮湿,病组织上会产生大量灰霉状分生孢子,殃及邻近健株而使叶片感病,因此鳞茎的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花受害后,开始出现白色或浅黄褐色病斑,随即迅速枯落,或变为褐色而干枯。花梗上会出现环带状,上面有时发生分生孢子层。该病发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极易感染花朵。病鳞茎外壳上生有菌核,或者在外鳞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凹斑,中心灰黄色,边沿褐色,里边包含有一个至数个菌核。

病原:郁金香葡萄[BotrytistulipaeLind.]属半知菌亚门,常见于郁金香栽培地区,雨季更加严重。传染途径:菌丝和菌核残留在腐烂的鳞茎和土壤中越冬。病鳞茎种植后,受害枯死绑架勒幼芽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是地上部病害的侵染来源。

发病条件:病菌在5度和湿度达90%~100%时即能产生分生孢子。春季低温、雨天多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栽种前去除病鳞茎,并实行轮栽。

2)一旦发现有呈该病症状的芽或花苞,立即除去,以控制病害发展。

3)栽种前将鳞茎放2%福尔马林液中浸泡30分钟,晾干栽种,以减少残留病菌。

4)生长期可喷洒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多霉巡1000倍液。

3、郁金香黑腐病

症状:鳞茎发病。茎盘及茎表面,有时在第2、3鳞片上,产生初为黄褐色后呈黑色不规则形病斑,表面粗糙。

病原:Pseudomonasandropogonis(Smith)Stapp属假单胞杆菌细菌。菌体杆状,在小为1.9*0.8微米,极生1~3根鞭毛。发病适温20~25度,最低5度。

传染途径:带菌鳞茎及土壤中病残体为传染源。

防治方法:试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液浸泡鳞茎消毒。

4、郁金香花叶病(CMV)

症状:叶生花叶状斑纹及褪绿条斑,有时产生坏死斑,花瓣产生深色斑点。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症状严重时,球茎长不大,受害大。

病原:黄瓜花叶病毒(CMV)。

传染途径:该病毒在许多作物和杂草上发生,由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防治方法:

1)使用健康种球。

2)及时防治蚜虫。

5、郁金香枯萎病

症状:鳞茎外边的鳞片上出现暗褐色和灰色凹斑,后扩大变为中深褐色病斑。如将病鳞茎放在温暖潮湿处,上边会生出白色或粉红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使感病组织皱缩、变硬。鳞基部受害后,迅速发展的病斑可遍布所有鳞片,由病鳞产生的乙烯,会使健全的鳞茎产生流胶现象,影响生长。鳞茎上的叶片出现早衰,有的叶片则呈直立现象且逐渐变为特有的紫色。长出的花瘦小,变形,甚至枯萎。若在温室内,被感染植株则会提早萎黄死亡。

病原:郁金香尖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1.f.sp.tulipaeApt.]小孢子5~12*2.2~3.5微米,大孢子有隔膜3~5个,大小为30~60*3.5微米。

防治方法:

1)适当推迟栽种,提前挖掘鳞茎,尽可能避开高温期,以免病菌猖獗危害。

2)健全鳞茎应分开存放于通风凉爽的处所(15度以下)。

3)栽植不要过密,生长期间发现病株宜及时除去。

4)在挖出鳞茎的48小时内,放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倍水溶液中浸15~30分钟,晾干后贮藏。

5)栽种无病鳞茎,并实行三年轮栽制。

6、郁金香碎色花瓣病

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在花上。同一朵花上花瓣的颜色产生深浅不同的变化,有的颜色加深,有的颜色维持正常,有的颜色变淡等。有的碎锦成斑驳状,有的成条纹状。受害叶片出现颜色较淡的斑或条纹,许多品种第1叶的外侧花青色素呈现不规则的条纹。

病原:为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BreakingVirus,TuBV),病毒致死温度为65度~70度。

传染途径:以菌核在鳞茎和土壤中越冬、越夏。生长期间由蚜虫传毒。切花时用的刀剪也可传染。

防治方法:

1)选择无毒植株作繁殖材料。

2)及时除去病株。

3)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鱼藤精800倍液防治蚜虫。

4)切花时,对刀剪应加热消毒或洗剂洗净后使用的。

热点内容
山茶花的本质 发布:2025-08-01 00:50:13 浏览:958
美乐棵兰花 发布:2025-08-01 00:40:14 浏览:869
盆景名片 发布:2025-08-01 00:40:08 浏览:130
百合漫画纯爱 发布:2025-08-01 00:33:21 浏览:749
六一樱花草舞蹈视频 发布:2025-08-01 00:26:42 浏览:869
夏日里最后一朵蓝色妖姬 发布:2025-08-01 00:03:30 浏览:976
晋城花卉市场 发布:2025-07-31 23:57:40 浏览:788
王艳梅花 发布:2025-07-31 23:57:05 浏览:636
花艺鱼线 发布:2025-07-31 23:56:49 浏览:170
十二月梅花 发布:2025-07-31 23:56:49 浏览: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