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棣杜鹃花
① 7月4日的逝世人物
192年——王允,汉朝政治家,享年55岁。
664年——玄奘,唐朝高僧,享年62岁。 1826年——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总统,享年83岁。
1826年——约翰·亚当斯,美国总统,享年91岁。辩虚
1831年——詹姆斯·门罗,美国总统,享年73岁。
1927年——陈延年,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独秀之子,享年30岁。
1934年——居里夫人,法国著名现代物理学家,享年67岁渗吵。
1978年——萧一山,中国历史学家,享年76岁。
1979年——李惠堂,中国球王,享年74岁。
2006年——柯瓦德(Lars Korvald),前挪威总理(任期1972~1973),享年90岁。
2010年——黄携喊燃友棣,华人音乐家,曾创作“杜鹃花”等多首经典名曲,享年99岁。
2011年——奥托·冯·哈布斯堡,奥地利末代皇储,享年98岁。
……
② 国语歌介绍
以下是中国香港人喜欢和爱听的国语歌: 1) 月亮代表我的心: 2)但愿人长久; 3)东方之珠; 4) 月儿弯弯照九州; 5)爸爸的草鞋; 6) 三套车; 7) 夜来香; 8) 菊花台 (黄金甲的主题曲); 9)小城的故事; 10)少年的我; 11)啊! 我的太阳(意大利民歌); 12)小小羊儿要回家(梅翁曲); 13)南屏晚钟; 14)绿岛小夜曲; 15) 月圆花好(西厢记插曲); 16) 天涯歌女; 17) 归来吧(意大利歌曲); 18)杜鹃花(黄友棣曲); 19)献花(河北民歌); 20)踏雪寻梅; 21)何日君再来; 22)夜上海; 23)我家在那里(刘家昌词曲); 24)不了情(顾家辉曲);25)向王小二拜年(中国民歌); 26) 恭禧恭禧(爱丽唱); 27)数蛤蟆(四川民谣);28)水仙花;29)采茶灯(福建民歌); 30)茉莉花(甘肃民或江苏歌);31)大地回春(爱丽唱);32) 我的祖国(上甘岭插曲);33)读书郎;34)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35)迎春花(姚敏曲陈兰丽唱);36)白云故乡(林声翕曲);37)当我们年轻时(One Day When We Were Yeung);38)乡间的小路(叶佳修曲词唱);39)马车夫之歌(新疆民谣);40)红彩妹妹(绥远民谣);41)青春舞曲(新疆民谣);42)四季歌(青海民谣);43)牧羊姑娘(蒙古民歌);44)蒙古牧歌(蒙古民谣);45)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薛范译配);46)松花江上(张寒睴词曲);47)本事;48)桑塔
露齐亚(Santa Lucia);49)月儿像柠檬(红叶曲);50)四季歌(马路天使插曲);51)草原情歌(在那遥丛枣洞远的地方);52)游子吟;53)母亲你在何方(司徒容曲);54)凤阳花鼓;55)采莲谣岩模(黄自曲);56)送别渗枯; 57)橄榄树;58)保卫黄河;59)梅花(姚敏曲);60)康定情歌;61)几度夕阳红;62)蔷薇处处开;63)春风吻上了我的脸;64)伏尔加船夫曲;65)明天会更好;66)红豆词(刘雪庵曲);67)满江红(岳飞词);68)中华民族(张明敏唱);
参考: 根据yahoo智识网内本人以前的作品
③ 桐泪滴中秋词作者
黄友棣。
黄友棣(1911年或1912年1月14日-2010年7月4日瞎巧)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音段神败乐握颤教育家。生于广东省高要县。其最知名的作品为写于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杜鹃花》。
④ 黄友棣的介绍
黄友棣(1911年或1912年1月14日-2010年7月4日)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生于广东省高要县。其最知名乎租的作品为写于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杜鹃花》。2007年获辅仁大学颁发名岁汪兆誉艺术博士。黄友棣和另外两位同时期并长期共事的艺术工作家—陵此—韦瀚章及林声翕被称为“岁寒三友”。
⑤ 崇基学院的文化传统
1951年,崇基创校伊始,即以“止于至善”为校训,寓意不断追求圆满。
“止于至善”出自儒家之主要典籍《大学》。《大学》乃“初学入唯行德之门”(北宋儒者程颢语),开首即揭示德性之源及其展开与圆满之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意思是使自己的德性自觉明朗;“新民”,意思是教化他人,使他人能“自新其德”;“至善”则兼指两者的圆满完成。
“明明德”和“新民”即后世儒者常说的“成己成物”。“明明德”是“成己”(成就自身);“新民”是“成物”(成就世界或成就一切;“物”取广义,包括“人”在内,亦即“一切”)。”成己成物”是德性自觉由内至外的展开,而”止于至善”则是总摄”成己”与”成物”而不断向上升进,以圆满为归宿。
“至善”义同”圆满”,是最高境界,立为永恒理想,其意义不在绝对完成或达到,而在作为”目的”以接近,兼且作为动力之源。一方面是理想为”圆满”,另一方面是现实为”未圆满”;由”未圆满”而追求”圆满”,迈向”圆满”,是一永恒地努力不息的动态过程。无休止的进步,成德之高,成德之坚永,尽在这”圆”与”未圆”之间。”圆”与”未圆”互相映发,自知”未圆”,故能虚怀若谷;力求”圆满”,故得至健如天(”至健”语出《易经》)。”止于至善”蕴含至健与虚怀,同时兼有”不断追求圆满”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不自以为圆满”的开放精神。
“止于至善”,向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地说,泛指在每一事上不断力求圆满,尽量做到最好;狭义地说,则专指在德性上不断力求圆满,自己求进步,也帮助他人进步。不断力求圆满,无论是就日常生活的一事而说,或是就德性修养而说,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崇基校训广怀天下,高瞻至道,远瞩永恒。以”止于至善”之理想诱导学子,启之以修德,拓之以宏襟,晓之以圆满,励之以精进,这是创校先贤深意之所寄,亦是崇基教化精神之所在。 崇基学院校歌
(H. S. Thompson 曲、谢扶雅词)
南天海嵎四方人士同兴此学府
崇奉基督励志笃行修业勤是务
漫漫长夜屹立明灯使命莫辜负
学成致用挽救狂搜轿澜灵光照寰宇
神州学术源远流长数典不忘祖
自由民主嘉谊友邦协力相互助
中西结晶增益文明圣教宏其绪
济济菁英天降大任至善勉同赴
(校歌歌词写于1952年。歌词内容宣述创校的时代使命,并勉励学子志学勤修,本着基督的精神与校训“止于至善”的精神,融合中西学术,以发扬文化、匡时救世为己任。)
崇基学生会会歌
(黄友棣曲、王怀冰词)
鞍山苍苍吐露洋指漏哗洋
维我崇基雄立南方
博学笃行止于至善
发扬文化真理弥光
四海一家精诚团结
鸢飞鱼跃凤翥龙翔
鞍山苍苍吐露洋洋
源远流长康乐未央 崇基校徽由图案和文字组成,图案上方为校名“崇基”二字,下方为校训“止于至善”四字。校名与校训之书体俱为小篆。
校徽图案取材自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图案;其后校徽设计由校董会选定,并沿用至今。
1954年至1960年校徽外框形状为长方形,如下图:
1961年开始校徽外框形状改为盾形,如下图:
崇基为基督教高等学府,校徽图案取材自一千二百多年前之景教碑,铭记基督教来华传教事业的开始,有数典追源,立根中华的寓意。
校徽图案是云朵与莲花承托着带火焰的十架。云朵象征天道,莲花象征纯洁与完美,十架象征基督牺牲以臻圆满之生命境界,火焰象征光明。图案上的十架启示生命圆满的意义,正好和校训”止于至善”(取自《大学》)之追求圆满的精神互相契合;而莲花纯洁完美之象征,亦与圆满之义相应。这”圆满”的雅集,既有图文互释之妙,又见不同文化融合之美。整体地看,基督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圆融无间,同时透显出崇基一向以发扬世界文化为己任的办学理想。崇基的校徽简洁谐美地标示”圣洁圆满”之境。 校门牌楼正面,上方为校名横额,下方左右两边为石楹柱,上刻”凌道扬撰”嵌校名对联一副 :
崇高惟博爱本天地立心无间东西沟通学术
基础在育才当海山胜境有怀胞与陶铸人羣
“胞与”即”民胞物与”,北宋儒者张载所说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视一切人如自己的同胞,视万物为自己的侪侣。有怀胞与,谓心中关怀着与自己同生出于天地的万民和万物。
对联兼视内心与外境,情高意远,出语庄和。开宗明义,拈出”心”与”境”为要领,透出两层深意。
自开诚以立校一层看。联语紧扣眼前校园之形胜(优越之地理环境),胸怀天地海山,开示办学精神:以崇高博爱的思想和包容开放的精神教育人才,发扬世界文化。整副对联展现出广阔的胸襟与恢宏的气象。
自开境以化人一层看。校联说”本天地立心”(秉承天地之精神),说”当海山胜境”(临对海山之佳境),强调天地与海山给人以德性的启示:自然环境含有陶冶心性的无形感染力,”当海山胜境”的美好校园可以无声无息地培养”海山胸襟”和”天地意识”;而具有天地海山的”广阔胸襟与无私意识”——以天地之心为心,以海山之襟为襟,则可进而孕育出”无间东西,沟通学术”的世界文化视野,以及”有怀胞与,陶铸人羣”的崇高博爱思想。
崇基精神重视契合自然,重视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崇基校门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联更是精神建设的有力部分。 校湖未圆湖具有向人开放、耐人观赏、引人思悟的优美环境与文化气息。
湖址原为农田与流水,遥对马鞍山;六十年代末演变为”荷花池”;九十年代中进行美善工程,改建为”未圆湖”。湖取名”未圆”,”未圆”蕴含”仍未圆满,须继续力求圆满”之意,呼应校训”止于至善”以圆满为永恒理想之自强不息精神与开放精神,其义可与校训互释互明。
未圆湖内有荷花池、茶花园、竹林;沿湖还种植了桃花、樟树、紫薇、睡莲、黄花风铃木、串钱柳、垂柳、落羽松、水松、白千层、蒲葵、软枝黄蝉、勒杜鹃、杜鹃、枫树等多种花木;湖中饲养大量锦鲤。在众志堂前的湖边草坡上,用了矮灌木连翘巧植成校训”止于至善”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