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迫击炮炮闩
⑴ 迫击炮弹弹片数量
迫击炮相对于榴弹炮和加农炮来说结构比较简单,炮管短且还是前装弹(炮口),几发预热炮管之后,再装填时炮弹滑落到炮管底部,弹尾发射药与击针撞击后炮弹就可以闭塌出膛,而不像其它炮种在炮弹装填完毕后需要有闭锁装置(炮闩)锁死发射药室,没有了这个发射程序迫击炮的发射速率会很高,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可以做到40发/分钟的射速、81/82毫米为30发/分钟、120毫米迫击炮射速可做到20发/分钟。
120毫米迫升芹击炮弹(榴霰弹)爆炸后可形成500块左右像“黄豆粒”大小的弹片,同时弹体内还有300多粒儿钢吵态毕珠,这些弹片和钢珠覆盖面积100平米以上(死亡或者严重伤害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每一粒钢珠或者弹片的杀伤威力都相当于一发手枪子弹!
⑵ 大口径迫击炮是如何自动装填和实现快速发射的
俄罗斯2K21式82毫米速射迫击炮武器系统: 由2B9式82毫米自动迫击炮及2Φ54运输车组耐轮成。迫击炮昌态信由自动机部分(炮闩、液压缓冲器、解脱装置、输弹机、分离装置、再装填装置、紧定机构等)、上架部分(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调节机等)、行走部闭蔽分(下架、大架、锁定装置、千斤顶、减震装置等)等组成。采用杀爆弹,并带远射程附加装药,每炮还配有24个可连装的4发弹匣装置。主要特点是:射速快,威力大,射击稳定性好,机动性强,操作方便等。1970年装备苏联陆军。 最大安全射速40发/分,弹重3.1公斤,有效直射距离400米,最大射程4270米,战斗全重622公斤。
求采纳
⑶ 什么叫迫击炮
新型迫击炮是相对于传统迫击炮而言。传统迫击炮在结构上通常由“三大件”组成,业内人士戏称为“一根管管、一块钣钣、两根杆杆(简易的单兵式小口径迫击炮只有‘一根管管’)”。“三大件”结构的迫击炮百年不衰,至今仍留用在战场,其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不断提高的射程以及强大的威力。大道至简。简单并不等于落后,适用自然有其真理。“三大件”结构的迫击炮随着新材料、新弹种的使用。在可以预料的将来它还会在常规战争的战场上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当然,“三大件”结构迫击炮青春期的长短除弹的改进外,“发射器”火炮的重量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对此,几十年来中国传统迫击炮的更新换代都一直把减轻重量作为技术指标的努力方向。
中国新型迫击炮在结构上吸取了高炮自动机和榴弹炮的优点,保留了迫击炮有别于其它地面压制火炮的特殊曲射弹道。中国一门新型速射迫击炮的瞬间压制和打击能力,相当于过去一个连队配置的全部传统迫击炮的作战效能。
中国目前已研制成功的新型迫击炮有82毫米速射迫击炮、SM4型81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见本刊本期另文介绍)、120毫米轮式自行迫榴炮(题图)。对这些新型迫击炮,我刊等国防科普刊物都分别在近年的期刊中陆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广角度多侧面地进行了介绍,对一些中国在研和预研的新型迫击炮,也通过介绍外军装备的方式已向读者进行了“预报”。
在我国新研制的新型迫击炮中,120毫米迫榴炮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自行迫榴炮。这种自行迫榴炮采用全封闭炮塔结构形式,火炮安装在炮塔正前方的托架上,炮塔内安装有瞄准装置、炮长观察镜、火控电器设备等。这些装置构成了自行迫榴炮的上装。按照模块化、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原则,上装是一基型上装,可以安装到不同的国产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底盘上,形成适应于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自行迫榴炮。自行迫榴炮的火炮主要由炮身、炮闩、摇架、气动输弹机、制退机、复进机和防危板等组成。自行迫榴炮为线膛炮,能同炮发射迫击炮弹和榴弹,同时具有两种火炮的弹道特性。
纵观这一时期中国新型迫击炮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型迫击炮有以下一些特点。其一,迫击炮的弹道特性决定了这一炮种的不可替代性。其二,单管连发、多管齐发、后膛自动装填弹提高了同时多弹着瞬间打击和压制作战能力。其三,直瞄、间瞄,红外成像、激光制导等新技术、新弹种提高了迫击炮的打击精度。其四,两炮合一、一炮多用、枪炮一体拓宽了迫击炮遂行多项作战任务的领域。其五,火炮上车、车炮一体,增强了迫击炮的机动性。其六,装甲防护、快速撤离的设计思想体现了人性化理念。除这些有共性的特点外,中国新型迫击炮的部分产品涉水性强,甚至具有两栖作战能力,部分产品可以远距离机动实施机降,部分产品具有军贸的针对性也有利于与友军协同作战。
中国新型迫击炮的开发和装备,大大缩短了中国制式迫击炮装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代差”,加快了中国步兵迫击炮装备由背负式向机械化迈进的步伐。在中国新型迫击炮的开发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实现我军装备机械化和信息化同时跟进的双跨越能力在新型迫击炮的变革中得到了展现。
展望中国迫击炮的未来,新型迫击炮的发展趋势应该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轻型化、模块化、国际化几个努力方向。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战争,信息化技术程度越高,打胜仗的把握性和主动权就越大。信息技术在新型迫击炮研制上的运用主要在指挥控制火控系统。这个指挥控制火控系统以自主可靠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GPS)为平台,将配置先进的信息收发系统,配备定位定向装置和电子地图,提高武器系统作战反应能力,缩短反应时间,以具备更高的自主作战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单车(单炮)与群炮互为联通,形成可靠、灵活、强大的火力网。在新型迫击炮弹的制导方面也将实现更高层面的末敏迫击炮弹、激光末制导迫击炮弹的可控方式。
数字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有区别又有联系。新型迫击炮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提高观察、瞄准、火控和电器的数显数字化程度上,以此减少操作人员数量,提高作战快速反应能力。单炮和联炮数字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端信息化的技术平台。
自动化主要指机械运动自动化。迫击炮的自动化包括火炮的自行,火力自动控制,供输弹的自动化以及故障排查自动化。新型迫击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实现全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冗余”设计中的“双备份”和保留必要的半自动或者人工操作都是火炮可靠性工作的保障。
迫击炮中的传统“三大件”结构。车载、自行迫击炮的机动作战性能都将在空投、机降方面向更轻型化方向发展。采用反后坐设计,降低火炮后坐阻力技术,将有效实现车载式和自行迫击炮的整体重量。没有装甲防护能力的轻型车载迫击炮,采用“打了就跑”的遁避设计。以便能更灵活更多地遂行多项作战任务。
车载迫击炮、自行迫击炮的上装系统,为便于与不同的运载平台对接,将更好的运用模块化设计。以形成“基型”标准,与不同的运载平台形成便于对接的标准化和系列化装备。
国际化(或地域性、集团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标准化,迫击炮口径种类的减少将有利于实现弹种的互换,也有利于柔性生产线的布局改造和联勤保障。双管、多管迫击炮、迫榴炮也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化趋势,中国在此领域也已有所作为。在寻求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同时,中国的迫击炮保留一定的特色差异也是大国的一种需要。实现炮射导弹化,改“广种薄收”为精确打击也是迫击炮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除上述这些新型迫击炮研制的发展趋势外,根据特种作战的需要。具有专用功能的迫击炮也已成为亮点。这些迫击炮有:舰载或车载隐身迫击炮、无声迫击炮、独管迫击炮(没有座钣和脚架)等等。由于迫击炮的初速小、膛压低。随着新材料的运用,紧随步兵作战的更简易型迫击炮和藏身于普通车辆内的自行迫击炮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中国迫击炮的发展在军转民的过程中已有了新的应用领域。这些成果表现在82毫米、105毫米口径森林灭火布撒器和122毫米森林(草原)灭虫布撒器上。这三种军工技术新产品都是迫击炮军研机构自筹资金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要求,对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的积极贡献。目前,这三种民用新型布撤器都已经过“实战”检验而通过了设计定型并已申请了中国国家专利。这些新型布撤器,填补了我国森林(草原)灭火、灭虫制式装备的一项空白,大量的产品外贸出口也将是对人类社会的新贡献。新型民用布撤器还将向自行和城市化应用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系列化。
⑷ 轮式自行迫击炮是多少口径的
由于有了高机动底盘的支持,原本相对笨重的120mm大口径迫击炮在威力和射程上的性能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目前120mm自行迫击炮特别是轮式120mm自行迫击炮的飞速发展,在各种局部战争和为维和行动中的优异表现,不但使其迅速取代了传统81mm或82mm中口径迫击炮在轻型机械化部队中的地位,还对迫击炮本身结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装或者后装全自动装填装置、双管并联迫击炮以及可以平射榴弹的迫榴炮等一大批新型轮式自行迫击炮纷纷登场亮相。其中典型的有:俄罗斯的2S23式120mm自行迫榴炮,美、法联合研制的“龙火”120mm自行迫击炮,英国的AMS和TMS自行迫击炮,瑞典的AMOS双联装120mm自行迫击炮等。
俄罗斯研制的2S23式120mm自行迫榴炮,是在“诺那-С”2S9式120mm履带式自行迫榴炮的基础上,由中央精密机器制造研究所于1986年开始研制的。该炮于1990年装备部队,同年年底在远东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2S23的底盘为BTR-80式8×8轮式装甲车底盘。
与采用BMP-2步兵战车履带式底盘的2S9式120mm迫榴炮相比,该炮机动性较高,尤其是在远距离公路行驶时,其速度和行程都优于前者。该炮的炮塔与2S9式略有不同,火炮本身也有些改进。不过弹道性能及发射的弹药都相同。
火炮型号定为2А60式,同2S9式一样。俄罗斯是世界上首先提出并研制迫榴炮的国家,2S23迫榴炮采用炮尾装填方式,立楔式炮闩,不带炮口制退器和抽烟装置。节制杆驻退机位于炮身正上,方右侧有一气压式复进机,左侧为气动式自动输弹机。药室利用输弹机上蘑菇头形紧塞具和楔式炮闩进行闭气。
气动自动输弹机可以连续输弹50发,最高射速高达30发/分,持续射速为6~8发/分,远超过人工装填的牵引120mm迫击炮。火炮高低射界-4度~+8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35度,即可平射,又可大角度曲射,除了可以发射所有制式120mm迫击炮弹外,还可以发射最大射程12.8km的火箭增程弹,直射距离1500m的破甲弹,以及子母弹等非常规迫击炮弹。
该炮主要伴随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以及陆军轻型机械化部队遂行火力支援任务,能够伴随被支援部队迅速投入和撤出战斗,既可以发射同口径的制式迫击炮弹,又可以发射为其专门激漏设计的杀伤爆破弹火箭增程弹和破甲弹;既可在暴露的阵地上直瞄发射破甲弹,又可以在隐蔽阵地上间瞄发射杀伤爆破弹,而且射程较远、威力较大,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支援火炮武器系统。
此外,瑞典和芬兰两国陆军联合研制的AMOS通用双管自行迫击炮炮塔也是目前非常先进的自行迫击炮武器,北欧五国都已计划装备。由于北欧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公路网体系,所以各国都有采用轮式高机动装甲车底盘的相关型号。
全焊接钢制炮塔可抵御轻武器与炮弹破片的攻击,两炮管共用一个摇架,但各自装有液压驻退机和液压复进机,可以单独后坐与复进。尾装式炮管采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使用旋转式装填机从炮尾装弹。两炮管中部都装有抽烟器。AMOS迫击炮炮塔的方向转动与火炮的高低转动以电力驱动为主,但辅以手工驱动,射击时双管一起发射,因而射速较大。
爆发射速高达6发/10秒,且消铅银可以实施多发同时弹着射击。炮塔内配有光学和电子计算机火控系统拿宴以及定位导航系统,所以具有自主作战能力,该炮具有三防性能,可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AMOS除了发射常规迫击炮弹外,还可以发射最大射程13km的底排弹和“林鸮”制导炮弹,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轮式自行迫击炮武器系统。
⑸ 十大没用橙色植物是哪些
橙色代表的意思是创造力、吸引力、野心、娱乐、快乐、积极、平衡、华丽、慷慨、振奋、豪爽。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它可以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象征着明亮、华丽、健康、兴奋、温暖、欢乐、辉煌,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但是据说,在植物中,有些橙色的植物并不受欢迎,人们觉得没有用,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有哪些吧。
⑹ 世界最大迫击炮,口径比古斯塔夫巨炮还大,能一炮夷平大碉堡
通常情况下,国际主流迫击炮的口径都在60毫米至120毫米之间,只有少数国家装备了160毫米和240毫米的重型迫击炮。目前,世界上现役最大口径的迫击炮是2S4型「 ”郁金香树”重型迫击炮,1967年由苏联彼尔姆设计局设计,采用后膛装填设计,战斗部装药量是普通81毫米迫击炮的20倍以上,堪称「 ”拆城利器”。然而,2S4型迫击炮在历史上最大的迫击炮「 ”小戴维”面前,只能算是「 ”小儿科”。 历史上最大的迫击炮,是美国的利托尔戈维特巨型迫击炮,又称「 ”小戴维”迫击炮。该炮底座重达72560公斤,炮筒重65304公斤,发射的炮弹弹头重1700公斤,口径914毫米,一个成年人钻进炮筒还绰绰有余。德军的「 ”古斯塔夫巨炮”口径800毫米,「 ”小戴维”迫击炮的口径比古斯塔夫巨炮还要高114毫米。为了缓解后坐力,「 ”小戴维”装有15平方米大小、厚达3米的底座。在1944年10月31日的试射中,「 ”小戴维”炸出了比楼房还大的弹坑,足以在战场上一炮夷平大碉堡,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 ”小戴维”的出现,与二战历史上著名的「 ”齐格菲防线”息息相关。这条防线1939年建成,全长630公里,纵深35-75公里,由德国-荷兰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防线内密布地雷、铁丝网、反坦克堆以及碉堡、工事和火炮,整条防线使用混凝土931万吨、钢铁35万吨激银,比马奇诺防线还坚固。 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在西线发动进攻,打到德法边境后,却被齐格菲防线却挡住了去路。如果盟军硬着头皮前进,强行突破这条防线,势必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当时的火炮威力有限,不能直接摧毁防线内密布的工事。面对难题,研发「 ”小戴维”迫击炮被提上了议程。 为了尽快设计出一款威力强悍的迫击炮,美军召集了不少武器专家参与研究。经过计算后得出,迫击炮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重量至少要超过3200磅,最低射程7500码,并且要达到极高的精度,能一两炮摧毁敌方的碉堡和工事。 1944年10月9日,「 ”小戴维”的试验型组装完毕,随后被运到了阿伯丁试验场。10月31日,这座巨型迫击炮试验成功,它的表现没有让设计者失望。 在「 ”小戴维”设计键纳生产的过程中,欧洲战场的局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巴稿铅没顿将军率兵一举突破德军的防线,战争结束指日可待,已经不再需要「 ”小戴维”了。于是,「 ”小戴维”调转炮口,被送到太平洋战场上,用来对付日本人。 当时的日军气数已尽,冲绳战役后没过多久,美国又向日本投了两枚原子弹,苏联的百万大军也把枪口对准了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小戴维”自此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在战争中一炮未发便匆匆退役,如今陈列在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陆军军械博物馆内,供后人参观。
⑺ 迫击炮威力如何
炮弹的威力主要取决于口径,口径越大代表装药量和射程越大。
迫击炮从37㎜-380㎜,威力和射程都不一样。
37㎜锹式迫击炮(毛子用的,它真的就是一个铁锹)射程不到300米,装药量不超过40克,炸塌一堵墙都难。
同样是毛子的,240㎜“郁金香”自行迫击炮,射程最高可以达20公里(这应该是非增程式迫击炮弹的最远射程了)从130公斤高爆弹到核弹炮弹,它都可以发射,威力从100公斤到2.5万吨。
(当然还要绿绿“智造”的煤气罐型380㎜迫击炮,因为不是制式装备,暂且不谈)
迫击炮的前身是“臼炮”
臼炮也是口径极大,弹道弯曲,所以理论上可以造一个1000㎜的迫击炮,以2022年的材料科技水平。1000㎜以上口径都行,但一点意义都没有。
迫击炮的优势在于弹道非常“曲”,这就是一种特殊的战术兵器,比方说你跟你的敌人隔着一座500米的山,没有空中支援,用加榴炮不可能打得着,但迫击炮就可以利用高曲线弹道打中,这就是迫击炮的战术优势。
⑻ 什么叫迫击炮
新型迫击炮是相对于传统迫击炮而言。传统迫击炮在结构上通常由“三大件”组成,业内人士戏称为“一根管管、一块钣钣、两根杆杆(简易的单兵式小口径迫击炮只有‘一根管管’)”。“三大件”结构的迫击炮百年不衰,至今仍留用在战场,其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不断提高的射程以及强大的威力。大道至简。简单并不等于落后,适用自然有其真理。“三大件”结构的迫击炮随着新材料、新弹种的使用。在可以预料的将来它还会在常规战争的战场上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当然,“三大件”结构迫击炮青春期的长短除弹的改进外,“发射器”火炮的重量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对此,几十年来中国传统迫击炮的更新换代都一直把减轻重量作为技术指标的努力方向。
中国新型迫击炮在结构上吸取了高炮自动机和榴弹炮的优点,保留了迫击炮有别于其它地面压制火炮的特殊曲射弹道。中国一门新型速射迫击炮的瞬间压制和打击能力,相当于过去一个连队配置的全部传统迫击炮的作战效能。
中国目前已研制成功的新型迫击炮有82毫米速射迫击炮、SM4型81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见本刊本期另文介绍)、120毫米轮式自行迫榴炮(题图)。对这些新型迫击炮,我刊等国防科普刊物都分别在近年的期刊中陆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广角度多侧面地进行了介绍,对一些中国在研和预研的新型迫击炮,也通过介绍外军装备的方式已向读者进行了“预报”。
在我国新研制的新型迫击炮中,120毫米迫榴炮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自行迫榴炮。这种自行迫榴炮采用全封闭炮塔结构形式,火炮安装在炮塔正前方的托架上,炮塔内安装有瞄准装置、炮长观察镜、火控电器设备等。这些装置构成了自行迫榴炮的上装。按照模块化、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原则,上装是一基型上装,可以安装到不同的国产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底盘上,形成适应于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自行迫榴炮。自行迫榴炮的火炮主要由炮身、炮闩、摇架、气动输弹机、制退机、复进机和防危板等组成。自行迫榴炮为线膛炮,能同炮发射迫击炮弹和榴弹,同时具有两种火炮的弹道特性。
纵观这一时期中国新型迫击炮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型迫击炮有以下一些判胡特点。其一,迫击炮的弹道特性决定了这一炮种的不可替代性。其二,单管连发、多管齐发、后膛自动装填弹提高了同时多弹着瞬间打击和压制作战能力。其三,直瞄、间瞄,红外成像、激光制导等新技术、新弹种提高了迫击炮的打击精度。其四,两炮合一、一炮多用、枪炮一体拓宽了迫击炮遂行多项作战任务的领域。其五,火炮上车、车炮一体,增强了迫击炮的机动性。其六,装甲防护、快速撤离的设计思想体现了人性化理念。除这些有共性的特点外,中国新型迫击炮的部分产品涉水性强,甚至具有两栖作战能力,部分产品可以远距离机动实施机降,部分产品具有军贸的针对性也有利于与友军协同作战。
中国新型迫击炮的开发和装备,大大缩短了中国制式迫击炮装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代差”,加快了中国步兵迫击炮装备由背负式向机械化迈进的步伐。在中国新型迫击炮的开发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判冲改,实现我军装备机械化和信息化同时跟进的双跨越能力在新型迫击炮的变革中得到了展现。
展望中国迫击炮的未来,新型迫击炮的发展趋势应该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轻型化、模块化、国际化几个努力方向。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战争,信息化技术程度越高,打胜仗的把握性和主动权就越大。信息技术在新型迫击炮研制上的运用主要在指挥控制火控系统。这个指挥控制火控系统以自主可靠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GPS)为平台,将配置先进的信息收发系统,配备定位定向装置和电子地图,提高武器系统作战反应能力,缩短反应时间,以具备更高的自主作战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单车(单炮)与群炮互为联通,形成可靠、灵活、强大的火力网。在新型迫击炮弹的制导方面也将实现更高层面的末敏迫击炮弹、激光末制导迫击炮弹的可控方式。
数字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有区别又有联系。新型迫击炮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提高观察、瞄准、火控和电器的数显数字化程度上,以此减少操作人员数量,提高作战快速反应能力。单炮和联炮数字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端信息化的技术平台。
自动化主要指机械运动自动化。迫击炮的自动化包括火炮的自行,火力自动控制,供输弹的自动化以及故障排查自动化。新型掘判迫击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实现全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冗余”设计中的“双备份”和保留必要的半自动或者人工操作都是火炮可靠性工作的保障。
迫击炮中的传统“三大件”结构。车载、自行迫击炮的机动作战性能都将在空投、机降方面向更轻型化方向发展。采用反后坐设计,降低火炮后坐阻力技术,将有效实现车载式和自行迫击炮的整体重量。没有装甲防护能力的轻型车载迫击炮,采用“打了就跑”的遁避设计。以便能更灵活更多地遂行多项作战任务。
车载迫击炮、自行迫击炮的上装系统,为便于与不同的运载平台对接,将更好的运用模块化设计。以形成“基型”标准,与不同的运载平台形成便于对接的标准化和系列化装备。
国际化(或地域性、集团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标准化,迫击炮口径种类的减少将有利于实现弹种的互换,也有利于柔性生产线的布局改造和联勤保障。双管、多管迫击炮、迫榴炮也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化趋势,中国在此领域也已有所作为。在寻求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同时,中国的迫击炮保留一定的特色差异也是大国的一种需要。实现炮射导弹化,改“广种薄收”为精确打击也是迫击炮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除上述这些新型迫击炮研制的发展趋势外,根据特种作战的需要。具有专用功能的迫击炮也已成为亮点。这些迫击炮有:舰载或车载隐身迫击炮、无声迫击炮、独管迫击炮(没有座钣和脚架)等等。由于迫击炮的初速小、膛压低。随着新材料的运用,紧随步兵作战的更简易型迫击炮和藏身于普通车辆内的自行迫击炮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中国迫击炮的发展在军转民的过程中已有了新的应用领域。这些成果表现在82毫米、105毫米口径森林灭火布撒器和122毫米森林(草原)灭虫布撒器上。这三种军工技术新产品都是迫击炮军研机构自筹资金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要求,对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的积极贡献。目前,这三种民用新型布撤器都已经过“实战”检验而通过了设计定型并已申请了中国国家专利。这些新型布撤器,填补了我国森林(草原)灭火、灭虫制式装备的一项空白,大量的产品外贸出口也将是对人类社会的新贡献。新型民用布撤器还将向自行和城市化应用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