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怀乡杜鹃花
⑴ 信宜的建置沿革
据信宜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网坠、石纺轮、石船形砸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以前信宜属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百越设桂林、象、南海三郡,信宜地属桂林郡。 汉初信宜属南越国苍梧王属地,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至三国时期,信宜地属交趾(后改交州)州史部苍梧郡端溪县。
公元346年(晋永和七年),信宜地属广州晋康郡端溪县。公元502年始在端溪县的罗窦百洞地置梁德郡,辖梁德羁糜县及务德羁糜县(现高州长坡、东岸、大井、潭头等镇,隋改称良德县),信宜属梁德羁糜县,县治在太安村,第一任县令为罗窦诸洞的僚人洞主联盟陈?都老(如后来谈殿、扶三都做过洞主联盟),名义上隶属泷州,但不入籍、不纳赋税。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梁德县改为怀德县。
621年(唐武德四年),唐朝建立州县制,析泷州怀德县置南扶州,及信义、怀德、谭峨、特亮、扶莱5县,陈龙树被唐朝任命为南扶州第一任刺史,武德七年,陈龙树的南扶州威逼僚人入籍,引起了罗窦僚人的不满,诱发了各溪垌首领抗争,溪垌联盟谈殿都老带领僚人把陈龙树赶回到泷州,占领了南扶州治,但还在泷州寄设南扶州治。贞观二年,尹州都督李光度与陈龙树联手平定僚人叛乱, 复置南扶州,自泷州还治。贞观五年,溪洞僚人又作乱,陈龙树败回泷州。冯盎入朝,唐太宗命冯盎平乱,冯盎智败僚人。
634年(唐贞观八年),南扶州改称窦州,管辖范围不变,隶属岭南道容县都督府。唐乾封二年(667年),扶莱县划归了禺州。
665年(唐永徽五年),冼夫人曾孙冯士翙任窦州剌史,俚人进入窦州,带来先进的农耕文化及冼夫人文化,推进了社会的发展,鉴江流域成为经济发达地区渐渐俚化,文化风俗与高州相似,在唐代以后,窦州可算作高凉文明的延伸部分。
972年(宋开宝五年),废怀德、潭峨、特亮三县,其地并入信义县,仍隶属窦州。976年(宋太平兴国元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县改信宜县。1071年(宋熙宁四年),废窦州,信宜归广南西路高州管辖。元朝属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 宋、元其间,鉴江流域的俚人区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被广府系汉化,而东部、北部山区由于大批迁入瑶族而被瑶化。
1577年(明万历五年),罗旁战事后,将信宜之定康、信丰、感化、从善、镇南5个都(今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宝,平塘、思贺、贵子、旺沙、朱砂、安莪、洪冠、茶山、怀乡等)池洞部分、高州之马贵、古丁、深镇及罗定之扶合、加益、棼滨、新乐一带,划给新设的西宁县,陈璘手下大批参与罗旁战事客家兵入籍,明朝庭在上述地区设函口哨所及西宁县怀乡巡检司强制汉化当地瑶人。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经朝廷批准,定康、信丰、感化、从善四都重归信宜管辖。沿称旧图,镇南都仍留西宁县。清朝信宜隶属广东省高州府。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广东天地会首领陈金釭率领天地会义兵攻占信宜城,重建大洪国,自称南兴王,以学宫为王府(王宫)、县署为元帅府、冼太庙为招贤馆。
1912年(民国)之后, 信宜先后属高州军政府、高州绥靖处、高雷道、南路绥靖委员公署、“八属”善后督办公署、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27年(民国十六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的领导下信宜人民举行了怀乡起义,成立信宜县(怀乡)苏维埃政府及工农革命军(后称红军),罗克明任县长,朱也赤任司令。以云开大山为根据地坚持了土地革命战争,陈铭枢派兵“围剿”,形势恶化,朱也赤在广州湾被捕后押至高州就义,罗克明前往香港向广东省委汇报情况,部队化整为零坚持斗争,转战于两国(中国、越南)两省(广东、广西)及南洋地区,抗战时期编为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一部,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一部。
1949年10月22日,信宜县解放先后属广东省南路专区,高雷地区、湛江地区管辖。
1958年11月15日,信宜、茂名两县合并为高州县,县治高州城。
1961年4月1日,信宜县从高州县分出重设,治所住东镇,原信宜县的古丁公社(含古丁、马贵、深镇3个镇)划归高州县管辖。
1983年7月起,信宜隶属茂名市。
1995年9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 。辖东镇、镇隆、水口、北界、高坡、金铜、径口、丁堡、池洞、朱砂、安莪、贵子、旺沙、洪冠、茶山、怀乡、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宝,平塘、思贺等23个镇。
2004年,将径口并入金垌镇,高坡并入北界镇,安莪、旺沙并入朱砂镇。
2005年,东镇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全市18个镇及1个街道办,下辖370个村委会及8个居委会。 信宜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国道207线由北向南贯穿全境,省道过境352线达北线、圣贵线、罗水线、仙松线、荔池线等6条共计253公里。369、370省道东西贯穿市,并已全部改造成一、二级公路,北接肇庆,直达广州,南通茂名、湛江等港口城市。
市区到各镇均有国道或省道直通,信宜市的行政村通了水泥硬底化公路,形成了以国道为主轴,省、县道为骨架,乡村公路四放射,内联外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信宜市区建成了城北、城南、城东三大客运站,乡镇建成了贵子、镇隆、怀乡等客运站。 信宜市农业产品主要有:粮食、花生、蔬菜、水果、猪肉产量、水产品、三鸟饲养等,全市农业已初步形成了山地养鸡、水果种植、松脂生产等较具规模的支柱产业。种养业标准化生产已在东镇镇、水口镇、钱排镇、思贺镇、池洞镇等镇分别办起了示范基地;信宜市已有合箩茶、凼仔鱼、怀乡鸡、三华李等9个农产品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食品”认证标志, “信香”牌优质米获得国家工商局的商标注册。
信宜素有“山地鸡王国”的美誉,山地养鸡是信宜市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利用山地放养“三黄鸡”,特别“怀乡鸡”已成为响誉国内外的信宜农业知名品牌,该市把山地养鸡摆到“农业稳市”的战略高度来实施。 信宜采用现代手段和传统放养的方式饲养出来的信宜怀乡三黄鸡。在饲养过程中,任由鸡在山坡林地上自由采食昆虫、草籽、树叶等,每天还适量补喂少量饲料,让鸡在空气清新、无污染的绿色大自然中沐浴成长。经过山地放养出来的信宜山地鸡,由于鸡的饲养时间长,运动锻炼多,使鸡不仅保留了信宜怀乡三黄鸡原有的特点,更增添了肉质香甜鲜美的特色。 编织是信宜传统工艺,具有悠久历史,由于本地的竹子、山藤、树木资源较丰富,群众多有编织手艺,使编织工场星罗棋布,遍及全县各乡镇农村,特别是怀乡镇有竹编之乡的美称 。信宜竹编工艺品主要有:花篮、银箩、花碟、面包篮、面包箩、书箱、圆箩、蛋兜等类共1000多个品种。远销日本、美国、英国、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玉器加工有着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以信宜著名的南玉、金沙玉为原料,加工成的1000多个花色品种的玉器工艺品驰名中外。主要品种有一帆风顺、慈云塔、玉珠佛塔、南玉景泰蓝杯,玉雕龙船、玉石仙桃盆景、金沙月饼等。广东南玉工艺总公司生产的玉器工艺品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纪念品奖”、“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全国轻工出口产品银质奖”、“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广东省优质产品奖”、中国南玉之都等多种奖励。
编织、玉雕是小手艺,但也是信宜市的大产业,现企业也进行了信息化,在淘宝网开了间金沙玉店专门销售信宜的玉器工艺品、特产及农副产品。 吸收了高州的俚人文化特点,也接受了泷州僚人文化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俚潦汉融合的文化, 信仰冼夫人、陈璘、三位太慰官、伯公社主等本土宗教的神 。受到窦州文明及杨筠松的影响,信宜人相信祖宗骨头及风水可以保佑后世,人死后实行二次葬,但现代殡改已摧毁了这种信仰。
冼夫人文化就是高凉特色的广府文化,包括:爱国爱民文化、融合俚汉文化、发展儒教文化、睦邻友好文化、开发海洋文化。
陈璘文化就是三罗特色的客家文化,包括:一是“敢闯敢试”———青年陈璘以勇著称,二是“永不气馁”———中年陈璘三起三落,三是“爱国拼搏”———晚年陈璘抗倭援朝,四、融合瑶汉——使罗旁地区(明朝的罗定直隶州辖东安、西宁两县,包括现云城区,云安区,新兴县,郁南县、罗定市及信宜的东部、北部)进入封建文明。 信宜饮食习惯普遍以大米、番薯、东薯(土豆)、木薯、玉米等为主食,以猪、鸡、鸭、鱼、蔬菜及豆制品为菜肴。每逢民间传统节日,不论平时生活如何,均按习惯筹办酒食,以示喜庆。山里人很好客热情,朋友见面互相握手、点头、问好。凡嫁女、娶媳妇、做生辰、建新屋进宅、生孩子办满月或亲朋聚会等喜庆日子,均习惯请客。除本族客人外一般发请贴,以示尊敬。
小吃:粉皮(包括池洞镇“食惯嘴粉”和北界镇“柴枪粉”)、糯米籺(式样有煮汤籺、菜包籺、寿桃籺、水籺、糖板籺、槌挞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发籺等)、“石蛤汤”(产于山坑水溪里一种青蛙)、黑榄、塘鱼、山楂、信宜柿子、三华李等。 春节是民间最大节日,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村村喜庆,大人给小孩派利事。正月十五左右,信宜市城区及周边镇都做年例,每家每户轮流请客吃饭,并开展舞龙、舞狮,放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
信宜传统文化也颇具特色,木偶戏、舞春牛、飘色最受群众欢迎,在山区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人们就组织“舞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牛用竹篾扎制,边舞边唱,乡土气息浓郁。
飘色艺术主要镇隆、水口、东镇等地,具有近300年的历史,每年春节至元宵前后或喜庆节日巡回表演。2005年镇隆明珠飘色团应邀参加中国第七届民间艺术节民俗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 信宜人喜好大碌竹(又叫烟筒),城镇农村几乎家家有备,如有抽烟客入门来访,首先以大碌竹招待,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就像功夫茶成为潮州人的风俗习惯一样,抽水烟筒成了信宜的一个风俗特色。
如今水烟筒及信宜烟丝已作为旅游产品,甚至生产出南玉水烟筒,卖给游客,承存着信宜文化。 每年11月底至2月初东镇街道英地坡村白梅花盛开的时候,白梅花开得极为灿烂,只见山坡上、山坳间、山脚处、山道边、山溪旁,到处都是白茫茫的梅花。省道370线的长岗岭路段在英地坡村境内,很多人把英地坡梅花称作长岗岭梅花,其实长岗岭白石镇路段也是很好的花点。 此外赏梅花景点还有金垌镇上磨青梅园 、白石镇等地。
自驾游线路:信宜市区——旺同竹林绿道——合丫河村——英地坡村。(全程5公里) 每年1月底至3月初期间的信宜李花旅游文化节,30万亩李花怒放,引来无数赏花人。近年来,信宜市李花节期间,数以十万游客涌入白石镇、钱排镇、洪冠镇、茶山镇赏花,游客们可一边赏花,一边欣尝信宜美丽风景。
信宜李花美景被誉为“中国南方最纯美的风景”,一年一度的李花节(1月至3月 )已成为信宜的亮丽名片。李花节开幕前,主产区的公路车水马龙,乡间小道人来人往。“景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2016年年最佳的赏花期是在“立春”之前。当地一年一度的“李花节”将在此期间举办,为各方游客增欢助兴。
在茂名乍暖还冷的初春季节,信宜市白石镇、钱排镇、洪冠镇、荼山镇“香雪银妃”景区30万亩李树纷纷绽放,花缀满枝,漫山遍野雪茫茫一片,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前往观赏。景区内,游客仿佛置身北国之春,既感受到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又领略到蜂飞蝶舞花海浩淼的南国景致,着实令人陶醉, 其实花期来得最早的是白石镇垌新村的金欢南华李的李花、平塘镇麻场村及茶山镇的早熟三华李的李花。
钱排至贵子的赏花线路:1、钱排圩——北内村——扶曹村——勃垌圩——荼山圩——滩垌村——函关村——贵子镇。
2、钱排圩——北内村——中燕村——洪冠圩——大蓝圩——怀乡圩——滩垌村——函关村——贵子镇。
3、钱排圩——北内村——云开村——罗罅村——麻场村——罗定分界圩——中伙村——秋风根村——平民村——函关村——贵子镇。
4、钱排圩——白石圩——永隆村——里五村(高速出入口)——朱砂圩——旺沙圩——贵子镇。
5、钱排圩——合水黄沙村——沙子圩——林垌圩——罗定水摆圩——罗定分界圩——中伙村——秋风根村——平民村——函关村——贵子镇。
6、钱排圩——北永圩——平塘圩——罗定水摆圩——罗定分界圩——中伙村——秋风根村——平民村——函关村——贵子镇。 2月底至4月初开花的有:荼子花在池洞贺洞龙耕、丁堡森林公园、信宜第五中学的山上等地,桃花在玉都公园,最出名是白石镇 的千亩密桃基地 。此外还有荔枝花、龙眼花、油菜花等。
自驾线路:一、信宜市区——食惯嘴饮食一条街——池洞——太安村(古梁德僚人遗址、仙人石)——龙耕。(全程15公里)
二、包茂高速朱砂出口——埠头村——龙埠村——龙耕。(全程3公里) 益智花期一般为3月底~4月底,果期5~6月。花型漂亮,粉白而具红色脉纹,皱波状花瓣,并有特异香气,彰显它如仙子般的圣洁娇滴。淳朴的村风,神奇的大自然“南药气场”,以及药花的芳香,是调理、放松、滋养疲惫身体,养生益智益寿的好去处,也是作家、画家、音乐家、摄影家的“创作基地”和驴友游客的“游乐天堂”。悠悠药花香。等您,到洪冠镇“南药森林氧吧”深呼吸!
自驾线路:一、信宜市区——食惯嘴饮食一条街——池垌镇——怀乡镇——洪冠镇洪胜村(全程约34公里)
或信宜市包茂高速北出口——池垌镇——怀乡镇——洪冠镇洪胜村(约28公里,外地的游客可以从这里下高速,交通非常便利)。
二、信宜市区——食惯嘴饮食一条街——池洞圩原始组布——太安村古梁德遗址仙人石——铜鼓村僚人遗址、冼太庙——扶参村古建筑群、罗克明故里——含沙村的陶窑、云罗鲜枇杷——平梅村太保庙、西宁县怀乡巡检司遗址——怀乡圩陈璘兵营遗址大营地、怀乡起义指挥部遗址——大蓝圩文昌古庙、车头农庄、何家祠——洪胜村南药基地、盘古庙、飞瀑倒照等景点。 信宜新八景之一虎跳杜红在怀乡镇大谢牛下村的黄华江两岸,虎跳峡两岸石山中遍长杜鹃。春季江水绿如玉、杜鹃花似火。著名诗句:“一江春水绿、两岸杜鹃红”就是虎跳峡的美景形容。诗人墨客喜欢到此凭吊、览胜、吟咏 。每年的3底至5月初是赏杜鹃花的好季节,杜鹃花出名的景点还有贵子镇秋风根的十二灶肚 、鸭兜山,钱排镇的白马坪、池洞镇食惯嘴等地。
自驾线路:一、信宜市区——食惯嘴饮食一条街——池洞——怀乡圩——大谢村。(全程30公里)
二、包茂高速朱砂出口——朱砂圩——旺砂圩——盘龙村坐游艇到大谢村。(全程15公里) 信宜姑娘花花期是四月底至六月初,全境满山都是(最出名是大岗岭)粉红色,像一个个小姑娘穿着粉红色的裙子在绿叶中跳舞,让人感觉特别浪漫,到了农月七月十四前后,满山岗的姑娘子挂梢头,吸引一大堆孩子隔几天就成群结队,顶着大太阳,拿着袋子去摘姑娘子,因为是野生的,采摘姑娘子免费。
我们信宜有一个传说,鬼节以后,姑娘子表面有很多像指甲痕刮过一样的痕迹,或有很多小洞洞,有些就纷纷掉落地上,老人说那是鬼吃过的痕迹,特别强调尤其鬼节那天不能上山摘姑娘子,并以许多不听话的小孩上山被鬼捉了的故事来恐吓小孩,这是传说,我们不要相信。
自驾线路:一、信宜市区——礼圩村——白坡村——大岗岭。(全程5公里)
二、信宜市区——旺同竹道——合丫河村——高城水库——佑英村——大岗岭。(全程10公里)
⑵ 虎跳峡的信宜虎跳峡
信宜虎跳峡因峡谷处有巨石酷似一头跃跃欲跳的斑白猛虎而名。
传说很久以前,信宜虎跳峡古木参天,芒繁草盛,人迹罕至,正是老虎繁衍生息之地,附近民畜被虎捕食的数不胜数。上天体恤民苦,派六名天兵天将,佩剑骑马为民除害。不想天兵天将骑马打虎,初次交锋,就被老虎咬死白马一匹。咬死白马的地方,叫做'罗马'即罗马村。剩下那五匹白马,吓得四逃,被天兵天将赶回圈定在那里。后被叫作五马归槽。上天又派一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那仙女仙女婷婷玉立,站在江畔欣赏人间的美景。不想一阵狂风吹过,对岸出现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张开血口,跃跃欲跳,正向仙女扑来。怎知那仙女法力高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她不慌不忙用手一指,一道白光脱手而出,吊睛白额猛虎被变化成江中巨石。峡谷被当地居民命名虎跳。
信宜黄华江流入广西岑溪、藤县,与北流江汇合流入西江,主干全长230千米。是珠江水系二级支流,发源于信宜市大成镇的大田顶,从东南向北流经白石、怀乡、朱砂等镇,是粤西地区一条落差最大河流,信宜境内98公里,落差达1200多米,河床平均坡降5.36%,水资源蕴藏量丰富。信宜黄华江在怀乡镇境内的虎跳峡河段,峡谷长约5千米,两面石壁如削,江面狭窄,有“小三峡”之称。虎跳峡是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地层岩性主要是前震旦系云开群微粒石英岩、石英云母片岩、变质粉砂岩,属块状岩类裂隙水侵蚀峡谷,成于三叠纪。 信宜虎跳峡入囗头场滩,这里奇石满堆,千姿百态,从这里至“虎口”,悬崖峭壁绵延。江左岸有新娘桥,是凿石开成的栈道,沿山路前行,尺把宽的小径忽升忽降,上为突出的岩石遮盖,头顶绝壁,下临深渊,怪石镲峨,山脚壁立,直插江底,令人心惊胆战。
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错,险滩密布,飞瀑荟萃。江水态势,瞬息万变,或狂驰怒号,石乱水激,雪浪翻飞,或旋涡漫卷,飞瀑轰鸣,江中怪石若金锁、石狮、谷仓、盐仓、石像、插剑台,只见两山夹峙,狭口处有高出水面数尺的花岗岩,酷似斑驳白纹猛虎,跃跃欲跳。
江岸有仙人床、闸门等,附近有“五马归槽”名山,琳琅满目,真是山水奇观,堪称天然画廊与博物馆。
信宜虎跳峡杜鹃遍长山石中,漫山遍野,清明前后,春末夏初,桃李谢去,杜鹃红了,据说在很早以前,杜鹃花并没有名字,正当它含苞待放的时候,杜鹃鸟成天围绕着她歌唱,唱的嘴中流出血来,花儿终于在歌声中开放了,人们就将它称为杜鹃花。想到曾闻子规鸟,此处又见杜鹃花。子规啼血,滴滴落在花瓣上,“不如归去”,声声敲在人心坎里。然而,虎跳杜鹃红似血,化作一抹殷红,染在花里,滴在蕊尖,它也向人们诉说着肉翼大王的悲壮!诉说新娘桥下的痴緾!这景色被称作虎跳鹃红。
在峡谷中的悬崖高处,有一个大石洞,传说洞里宽如大厅,可容百人。据说原有二条大藤,瑶民可以攀沿上下,后来大藤被斩掉,再没人攀爬翼王宫。无人涉足。人们望而不可及,只好仰天长叹!它被当地人叫作大王洞,县志却把它称作翼王宫。 信宜虎跳峡河道,两面石壁如削,江面狭窄,江水湍急,隆隆有声。
嘉靖末年,罗旁地区(东界新兴、南连信宜、高州、阳春、西抵玉林、北连西江,万山联络)瑶民聚众起义。明朝对罗旁瑶民的征剿,万历五年就动官军20万人明万历四年(1576年)两广总督凌云翼调集20万大军分10路围剿罗旁瑶民,命高州参将陈璘率一路进攻信宜怀乡。
当地瑶民首领肉翼大王率众保乡护土,浴血抵抗在观古坪至虎跳峡一带。在峡谷中的悬崖高处,有一个大石洞,洞里宽如大厅,可容百人。据说过去有二条大藤,瑶民可以攀沿上下。
传说肉翼大王率众浴血抵抗,战败后退守虎跳,进入洞中,据险固守。陈璘的兵将无法上去,被牵制于此,进退两难。后来,陈璘佯作退兵,派一部分人员乘船沿黄华江而下。肉翼大王出来察看,被埋伏岩下的陈璘飞剑砍死。头颅顺黄华江流至约3千米下的罗山河滩,两岸杜鹃飞花飘瓣紫色染红了江。
陈璘连续荡平90多个瑶寨,怀乡地区遂成草木茂畅,兽禽繁殖的丘圩。
史书说总督凌云翼将大征罗旁,先下令雕剿。璘所破凡九十巢。已,分十道大征。璘从信宜入,会诸军,覆灭之。<<明史.陈璘传>>
瑶民在明朝遭此家破人亡浩劫后元气大伤,罗旁战争:克巢五百六十,俘斩招降四万二千八百余人,邻境瑶僮皆惧。《明.凌云翼传》。到清朝时已无复旧观,许多州县的瑶人消失了。明嘉靖年间信宜县瑶寨共有131处,据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信宜县已无瑶人居住。
后人缅怀瑶民先烈,就在罗山滩上建大王庙纪念他。民国后期,该庙己废。然庙空青山依旧在,虎跳峡两岸石山遍长杜鹃。春季鹃花似火,江水如蓝,诗人墨客喜欢到此凭吊、览胜、吟咏。
清道光七年(1827年)贡生刘朋有《游牛下峡》诗云:
叠嶂疑无路,
舟行石罅通。
几湾湍水绿,
数里杜鹃红。
断岸少人迹,
阴崖多鬼风。
石幢高百尺,
传是翼王宫。
清明前后,春末夏初,桃李谢去,杜鹃红了,想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啼血,滴滴落在花瓣上,“不如归去”,声声敲在人心坎里。
然而,虎跳杜鹃红似血,化作一抹殷红,染在花里,滴在蕊尖,“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暮又春残。”能不叫人惆怅满怀。问大地芲茫竟是人患千疮,又何曾想花草有情怜鬼雄。 从翼王宫顺流而下,一路风光绮丽,美景如画,不觉已到新娘桥。据说,在新娘桥下,发生过以身殉情的悲壮故事。
清代顺治年间怀乡赖福娶旺沙李家姑娘河香为妻。结婚那日,用大花轿抬着河香经过这里,攀援石壁而过,由于轿夫的两手要紧紧扳着轿杠,避免轿子倾斜而出危险,腾不出手攀援石壁,左碰右撞,进不了,退不回,由于封建礼教如此森严,在这危急关头,河香也不敢下轿步行,正襟危坐轿中,不料轿夫脚一滑,连人带轿滚落潭中,轿夫熟识水性,爬上岸,免遭一死,可怜那河香,不熟水性,直沉潭底,葬身鱼腹。
赖福不见妻回,心急如焚。正在此时,噩耗传来,象雷轰电击,五脏俱裂,哭得死去活来。泪哭干了;眼哭瞎了;声哭哑了;疯疯癫癫,说在阳间与河香无缘,在阴间也要和河香结为夫妻,于是就向虎跳狂跑飞奔,见一深潭,便以身殉情,纵身一跳……。怎知正巧遇在江边垂钓的鱼翁,见到此情此景,蚂蚁尚且怕死,大丈夫岂可轻生,就拼尽全力,把赖福紧紧抱住,才免一死。
河香生为赖家人,死为赖家鬼,她变鬼也不负此爱,她的芳魂时时缥渺在赖福的眼前。赖福睁眼便看到黄华江浊浪滔滔,闭眼就见到河香象出水芙蓉,如花如玉,致使赖福销魂落魄。一觉醒来,裤裆湿了一片,河香虽美,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叹自己捞月无能,护花无力,愁肠寸断,断肠千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如处针尖,如坐愁城,心烦意乱,寝不安席,食不知味,惶惶不可终日。
兄弟伯叔见他如此,无不感到忧虑。于是,就有一帮人来苦苦相劝;人死不能复生,西方不亮东方亮,红花不止一朵,美女何止一个,何必如此哀思凄楚,缠绵悱恻,自讨苦吃。东村有淑女,名叫吴中花,精针织,善蚕桑。她采桑东篱下,犁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挑担的,也放下担来捋胡须,哀叹自己生不逢时,如此人见人爱的窈窕淑女,何止是百里挑一,简直是人间少有。任你说得唾沫横飞,赖福也听不入耳,心不在焉。众人以为赖福怕羞怕丑,不敢开口,不便表态,就当作他默言同意了。赖福的父母便以媒妁之言给予撮合,怎知在洞房花烛夜,赖福却跑到新娘桥下,以身殉情,赴龙宫夜宴去了。可怜吴中花,独守空房,泪如雨下,作诗道:中花不见郎君面,花容月貌为谁妍? 春恨秋悲梦已醒, 劝君不信媒妁言。
河香身葬鱼腹,赖福投水轻生,中花独守空房,终生抱恨,谁是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不言而喻,是旧社会的封建婚姻制度。
高源雪山里的大峡谷虎跳峡在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之间,高源雪山里有个大峡谷叫虎跳峡。在丽江前往香格里拉上沿途美景尽收眼底,只要天气晴好,高原最不奇缺的就是蓝天和白云,远山层林尽染,梯田片片,简直就是天然的一幅幅山水画,山坡上有牛羊悠闲自得的在吃草,金沙江两岸还有玉米地,预示着农民将有个好收成,在走不远就是金沙江劈开玉龙雪山(金沙江右侧)和哈巴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大峡谷之一的虎跳峡。
沿旅游栈道漫步,宛如进入绵延不断的峡谷画卷。虎跳峡全长17千米,上下落差 213米,两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势惊险奇绝,慑人魂魄,在虎跳峡上游的金沙江入口处,有一巨石横卧江心,激流从仅有30米宽的巨石两侧穿流而过,涛声震天,白浪翻滚,传说猛虎常靠江心巨石跃上对岸,故名虎跳峡。
登上虎跳峡观景台,峡谷景观历历在目,观上游江面平缓,像柔静少女,但一入峡口便激浪滔天,变成暴戾的怒汉了。两岸绝壁擎天,构成两扇巨型石门,当中屹立着三角状的虎跳石,金沙江巨流从此夺路而出,跃过高坎,以雷霆万钧之势摔砸下来,高坎下,千波万涛沸沸扬扬,回旋翻滚,看那场面,令人心惊胆战,激流撞礁,晶花腾空,惊涛轰鸣,如雷贯耳,此时脑海中一片空白,全被这涛声所掩埋,惊叹大自然的力量,人类在自然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走进虎跳峡的深处那汹涌澎湃的水声越来越清晰了那波涛汹涌的水了,一浪推一浪!一浪追一浪!一浪高一浪!气势磅礴!观看台上是蓝蓝的天空映衬着朵朵白云,好不美丽;而台下却是波涛滚滚,看了令人心惊胆战!
峡谷边的山峰高、黑、锋利,令人头晕,天空在退却,变得更高,更蓝。虎跳峡的水像千百只老虎在怒吼,虎跳峡的水掀起了雪崩般的惊涛骇浪,虽然站在远处,却可以感受到丝丝雨丝,飘落在身上,真美!现在虎跳峡是徒步户外旅行者的最爱。
⑶ 杜鹃花的花语及其寓意象征
当春季来的时候,满山都是杜鹃红,非常美丽,所以杜鹃又被称作“映山红”,那么杜鹃花的花语是什么,杜鹃象征着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杜鹃花的花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鹃花的花语
杜鹃花的花语之一:永远属于你
姑娘们,当有人送你杜鹃,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赶快收下吧,它远比玫瑰来得真诚。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杜鹃花的花语之二:爱的喜悦,被爱的欣喜。
据说喜欢此花的人纯真无邪。杜鹃花的箴言是当见到满山杜鹃盛开,就是爱神降临的时候。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
杜鹃花的花语之三:对祖国的祝福
在革命影片中 杜鹃花盛开象征革命的胜利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杜鹃花的花语之四:节制
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绽放,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杜鹃花的寓意象征
杜鹃花在我国是吉祥美好的花卉,在节日和喜庆时,常用来装饰公共场所,表达颂扬祖国繁荣昌盛之意。将杜鹃花赠送给国际友人,寓意我国的文化悠久、文明昌盛,并祝愿友谊长存。将杜鹃花赠送给海外同胞,寓意祖国亲人对海外赤子的关心和思念。给朋友赠送杜鹃花,祝福前程万里。远游的人们互赠杜鹃花,表示思乡、怀乡之情。
杜鹃花的特点
杜鹃花是著名的观赏花木,由于其花枝优美,花色艳丽,花期又长,在我国民间有“花中西施”的美誉。主要可分为春鹃、夏鹃、春夏鹃、西洋杜鹃四大类。
杜鹃花是一种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常绿、半常绿或落叶的丛生性灌木,也有像大树般的乔木。叶互生,因种类不同而有圆形、椭圆形、卵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等。花色繁多,因品种而异,有白、紫、粉、黄、红、淡紫、洒金,有的还有双色,有的花朵还有香气。葫果成熟时呈暗褐色,种子暗黄色,细小。
猜你喜欢:
1. 关于花唯美的句子
2. 杜鹃花语是什么意思
3. 繁花似锦的杜鹃的花语
4. 各种花代表的寓意及花语
5. 杜鹃花的风水摆放
6. 什么花的花语是逝去的爱情
⑷ 信宜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信宜市属于山区市,旅游以大自然、真山水、纯生态为主题,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不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资源也有不少。主要景点:1
大田顶
在大成镇东部,距市区38公里2
雾岭自然保护区
位于大成镇东部,
大田顶半山腰
3
西江温泉
位于北界镇西江河畔。距
市中心12
公里4
信宜古城
在
镇隆镇八坊村
,古称“窦州5
大仁山
又名云岫山,在东镇北逻村与池洞镇接壤处,距县城约5公里6
太华山
信宜八景称为太华揽胜,位于
东镇镇庄垌村
之南7
虎跳峡
位于怀乡镇的黄华江上,长约5公里8
石印飞瀑
在平塘镇林垌河口处有一条狭谷,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飞瀑”。9
半月岩
位于
北界镇汕口村
,因主体是一块弧形巨石10
尚文水库
信宜八景称为文湖晴波,在东镇尚文村黎冲口,距城5公里11
龙泉谷
在丁堡镇墟镇约去12公里的
岭脚村12
丽垌老松林
在
白石镇丽垌村
的丽垌口,有一片生长了二三百多年的
老松树13
石硖天梯
在
合水镇石峡村大水岭
,距县城40多公里14
山溪漂流
信宜近两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两个漂流区
⑸ 杜鹃花里杜鹃啼——咏杜鹃花古诗词赏析(下)
杜鹃花里杜鹃啼
——咏杜鹃花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花与鸟的名字相同,很容易勾引起诗人的联想。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宣城看见杜鹃花开,想起了家乡的杜鹃鸟,触景生情,引起乡思,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宣城见杜鹃花》)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宣城所作。诗中的子规鸟、杜鹃花均为思乡之情的象征。诗人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盛开,联想到幼年在四川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子规啼声凄厉,令听者肠断,暮春三月,特别叫人思念故乡。“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尽了旅人思乡的情绪。全诗浑然一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前呼后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诗人从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 杜鹃花开了 。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啼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怎能回到故乡去呢?青年时代 ,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就再荣归故里,谁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把“一 ”“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为杜鹃花在深秋重开而兴发感叹: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华。
春鸟各噤口,游子未还家。
云谁未及还,对此重兴嗟。
何必因啼血,颜色胜曙霞。
杜鹃花本来是春天开放的,可是诗人于秋天在山中看到重开的杜鹃花,不由得触发了思乡之情。
诗中写道:时值深秋,山中的泉水使得丘壑保持着暖意,幽谷中的杜鹃花在寒秋中又开花了。 此时各种春鸟都不再鸣叫,在外地的游子也还未回家。提到谁还没回来,对此大家都再次发出叹息。杜鹃花啊,你何必因为杜鹃啼血,颜色红得像朝霞呢!
宋代诗人择璘的《咏杜鹃花》:想象丰富,思乡情浓:
蚕老麦黄三月天,
青山处处有啼鹃。
断崖几树深如血,
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叹鹤林成梦寐,
前生阆苑觅神仙。
小山拄颐愁无奈,
又怕声声聒夜眠。
首联描绘了一派暮春景象:暮春三月,桑蚕已老,麦穗渐黄,满目青山,处处有杜鹃鸟在啼叫。颔联重点写杜鹃花,“如血”、“欲然”,极言杜鹃花之鲜红艳丽,红似火燃。然同燃。颈联写诗人的想象。三叹:再三惋叹。鹤林:佛家语。佛祖入灭之处。佛祖于婆罗双树间入灭时,其树一时花开,林色变白,如鹤之群栖。梦寐:此处意为梦想、幻想。阆苑:阆风之苑。仙人所居之处。李商隐《碧城》诗:“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诗人想象神仙居所景色殊异,令人神往。尾联感叹乡愁萦绕,怕杜鹃鸟的叫声使自己彻夜难眠。拄颐:以手托着下巴,忧愁的样子。
此诗既写杜鹃花,亦写杜鹃鸟,想象丰富,思乡情浓。
宋代诗人杨巽斋的《杜鹃花》,对花寄托思乡之情:
鲜红滴滴映霞明,
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
对花无语两含情。
诗的意思是:杜鹃花鲜红欲滴映着朝霞格外明艳,这是杜鹃鸟含冤啼叫的鲜血染成的。羁留外地的游子有家不能回,对着杜鹃花默默无语,互相传递着思乡之情。
诗人由杜鹃花的红艳想到杜鹃啼血,由杜鹃的啼叫想到游子有家难归,只得对着杜鹃花暗寄情愫,思乡之情尽在不言中。
宋代诗人真山民的《杜鹃花得红字》,将杜鹃花与杜鹃鸟两个意象交融合一:
愁锁巴云往事空,
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在终难白,
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
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
长挂行人望眼中。
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
诗的首联描写了巴蜀一带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定下了全诗的基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得将遗恨寄托在遍地的杜鹃花上。颔联写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颈联出句从正面写花,杜鹃花的翠枝在深夜与明月相伴。因是写夜景,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那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尾联直抒胸臆,由杜鹃花联系到杜鹃鸟思归啼血,魂飞锦水生出。至今杜鹃花上还带有怀乡的遗恨,常使天涯游子触目惊心。那满山的红杜鹃原来是用碧血染出,飘泊天涯的亡国遗孤见此,能不伤心泪零?结句正面出现“行人”,点出题意,诗人的家国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无休止。
杜鹃啼血的出典是一位亡国君主泣诉他的怨恨,在南宋亡国之际,以此为诗歌意象者甚多,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和中斋韵》:“啼血南飞望帝魂。”诗人咏此当然也是为了寄托故国之思。
宋末元初名画家、诗人杨公远写的《白杜鹃花》,别具一格:
从来只说映山红,
幻出铅华夺化工。
莫是杜鹃飞不到,
故无啼血染芳丛。
诗歌的题目虽然是白杜鹃花,可是诗歌里句句都是在写映山红。诗人从如火一般绚丽灿烂的映山红落笔,写出了映山红红得耀眼夺目,巧夺天工。而白杜鹃花为什么是白色的呢?诗人突发奇想,这白色的杜鹃花,该不是杜鹃鸟没飞到这里,所以没有啼血来染红了。
诗人要描写白杜鹃花,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从跟它颜色迥异的映山红下笔,从红、白杜鹃花的对比中,表现了它们的各自芳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感染力与表达效果。
宋代词人赵师侠的《醉桃源》,描绘暮春美景,抒发惜春意绪: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
水流红紫各西东,绿肥春已空。
闲戏蝶,懒游蜂,破除花影重。
问春何事不从容,忧愁风雨中。
这首词写暮春时节的景致与思绪。时值暮春,杜鹃花开得正艳,呈现出浓郁的春色。然既已春晚,绿肥红散,蝶闲蜂懒,花影破碎,春意难留。诗人感叹道:要问春天的万物为什么不能从容生长,只是忧愁风雨来临。惜春意绪溢于言外。
词的意境优美,描写生动,抒情自然,引入入胜。
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写杜鹃花里杜鹃啼,借杜鹃啼声写思归:
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曼倩:汉东方朔字曼倩。
这是一首写杜鹃啼声引起思归的词。
首句描写残絮飘飞的景象,并以之点出季节时令,还应看到,此句虽写景,同时也是抒情,因为思归的情绪正如飞絮一般,也是迷蒙纷乱的。次句甚巧,一名两物,“杜鹃花里杜鹃啼”,此句明写鸟啼,暗喻“不如归去”之心意。接下来,又是自怨自伤。年年思归而年年不归,拖延下来,在外的年头已然不少了,而自己又长期生活在“怨月愁烟”的心境之中,见到月亮,引起怨情,见到风景,引起哀愁,心里遭受如此折磨,这到底又是为了谁来?在这种自责自问之中,思归之情的抒写,又深入了一层。
下片为家里的“倚楼人”着想,体味她作为思妇的心绪,也是由景写起,梅雨、晓风,与上片的濛濛飞絮相呼应,同样也点出暮春时节。接下来的“倚楼人听欲沾衣”,则承接上片第二句,倚楼人,就是倚楼远望盼归人的思妇,她听到的也是那“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声。最后,由于思归而不得,发出了深切的感叹。故园的花已经三度凋谢了,那就是行人在外已满三年,而且是年年思归,年年未归,至今呢,仍然是“曼倩天涯犹未归”。
宋代词人陈允平《望江南》,以暮春乐景,反衬思归情浓:
烟漠漠,湖外绿杨堤。满地落花春雨后,一帘飞絮夕阳西。梁燕落香泥。
流水恨,和泪入桃蹊。鹦鹉洲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归思越凄凄。
词的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象。湖上烟雾迷蒙,湖外绿杨拂堤,一阵春雨过后,遍地撒满落花。夕阳西下,帘外飞絮飘荡,梁上燕子正在衔泥做巢。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暮春图景。
下片写游子盼归思绪。本来春光明媚,应是赏心乐事,但过片“流水恨,和泪入桃蹊”,诗意陡转,写游子的心头之恨,和着伤心的泪水流入到桃溪。“鹦鹉洲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鹦鹉洲(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因唐代诗人崔颢的诗句“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而出名,是引起乡愁的地方;而杜鹃花、杜鹃鸟都是描写乡愁的意象,杜鹃鸟落在杜鹃花枝上啼叫,使思归之情更加一倍。结句“归思越凄凄”直抒胸臆,进一步突出了思归之情的浓重。
明代诗人张献翼的《杜鹃花漫兴》,写杜鹃花的芳华永驻:
花花叶叶正含芳,
丽景朝朝夜夜长。
何事江南春去尽,
子规声里驻年光。
前两句写遍地杜鹃花烂漫绽放,从早到晚到处是一片美丽景象。后两句写春天将尽,杜鹃花也要凋落,但她的芳华却长驻在杜鹃鸟的啼叫声中。诗人借杜鹃花与杜鹃鸟 的关联,抒发惜春思归之情。
清代女诗人秋瑾的《杜鹃花》,赞美杜鹃花的红艳:
杜鹃花发杜鹃啼,
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
夜深风露也寒凄。
暮春时节,杜鹃花开了,杜鹃鸟也开始啼叫。杜鹃花红艳似血如朱砂,开花之处都是一片红色。这鲜艳的红花想必是想把春天留住吧,可是到了夜里风雨交加寒风凄冷,想留春天也留不住啊!
诗人赞美杜鹃花的红艳美丽,惋惜留春不住,惜春之情浓郁。
描写杜鹃花的古诗词还有很多。杜鹃花扎根山野僻壤、恣意盛放的情景,随处可见,红的像火,热情奔放,灼灼燃烧着人们的视野,点燃了山野的寂寞和冷清。在古诗词里欣赏杜鹃花的鲜艳与朴实,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⑹ 对杜鹃花的古诗词
【唐】李白 唐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 净兴寺杜鹃花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曹松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唐】成彦雄 杜鹃花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唐】韩偓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李群玉:叹灵鹫寺山榴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唐】李绅 新楼诗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唐】白居易 山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唐】白居易 山石榴花十二韵
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
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
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
渐绽胭脂萼,犹含琴轸房。
离披乱剪彩,斑驳未匀妆。
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
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
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
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唐】白居易 戏河山石榴
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
【唐】白居易
喜山石榴花开,去年自庐山移来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春时树。
己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唐】白居易 咏杜鹃
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
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
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连饮两杯。
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弦来。
【唐】白居易 咏杜鹃
哗哗夏煌煌,花中无此芳。
艳秋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千丛相面背,万朵百低昂。
煦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
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唐】李咸用: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
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
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
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唐】吴融:送杜鹃花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唐】施肩吾 杜鹃花词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唐】杨行敏 失题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迟日霁光搜客思,晓来山路恨如迷。
【唐】薛能 惜春
花开亦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唐】雍陶 闻杜鹃
碧竿微露月玲珑,谢豹伤心独叫风。
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
【宋】杨巽斋 杜鹃花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宋】真山民 杜鹃花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在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宋】杨万里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选一)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宋】高观国 浪淘沙·杜鹃花
啼魄一天涯,怨入芳华。
可怜雾血染烟霞。
记得西风秋露冷,曾浼司花。
明月满窗纱,倦客思家。
故宫春事与愁赊。
冉冉断魂招不得,翠冷红斜。
【宋】赵师侠 醉桃源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
【宋】陈人杰 沁园春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
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
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
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
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羔,跃马何之?
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
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元】姬翼:满江红慢
百炼千磨,成底事、襟怀冰雪。
向积尘堆里洒落,要明心月。
根本泉源空到底,波澜枝叶休分别。
遍世间、谁不是行人,何须说。
丹宜秘,囊宜结。居无室,行无辙。
更莫思人我,是非优劣。
鹦鹉雕笼因解语,杜鹃枝上空流血。
对利名、车马软红尘,牢藏舌。
【元】善住 临江仙
燕子穿帘深院静,画阑飞絮蒙蒙。
砌苔柔绿衬残红。问春何处,移在柳阴中。
老至十分诗思减,膝间闲理丝桐。
曲终声尽意无穷,杜鹃开了。
【元】云阳子:满江红
竖起空拳,休着相、秤坨是铁。
敢承当时要,丈夫刚烈。
古佛拈花微微笑,今时几个齐腰雪。
叹杜鹃、啼得血流枝,谁知切。
哑人梦,难分别。耳聋汉,偏解说。
有孤峰顶上,木人饶舌。
鸟乌噪猿啼谈不二,松风涧水真玄泄。
这机关打破看寒空,家家月。
【明】苏世让 初见杜鹃花
际晓红蒸海上霞,石崖沙岸任欹斜。
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陈可时 送裴十二山人
主人来已早,花逐杜鹃飞。
万事归霜鬓,十年犹布衣。
溪平流响瘦,春去绿阴肥。
何必桃源住,南山歌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