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郁金香泡沫看金融发展史
Ⅰ 经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可以吗谢谢
英国南海泡沫:
16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拥有强大的船队,一度控制并垄断了世界贸易的40%,还是股份制公司的发源地,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在荷兰成立,同时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堪称现在的美国。
1593年,第一朵郁金香引进荷兰,没过多久,就成为时尚、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早期的郁金香商人转到钱之后,更多人加入,最后老百姓也加入,郁金香不仅仅是奢侈品,也彻底变成了投机品。
郁金香从下种到开花,需要7年时间,非常难养,因此郁金香是很稀缺的东西(和大牛股非常类似:稀缺,独一无二,具有的故事也独一无二)。但是全民参与的后果就是,郁金香交易非常火爆,郁金香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连还没有开花的球茎也拿出来交易了,也就是郁金香期货市场出现了(所以应该说,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也是在荷兰诞生),因此,郁金香的价格暴涨再暴涨。
在郁金香最疯狂的时候,贵族们最华丽的嫁妆是一支郁金香,如今让众多屌丝痛恨不已:一朵花就可以娶一个老婆,该是多好的年代呀。
当时,有一场著名的拍卖会叫做阿尔克马尔城的拍卖会,说的是99朵郁金香拍卖总价格为9万荷兰盾,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300年的总收入,做一个粗略类比,目前中国一个4口之家一年各种灰不灰色收入约20万人民币,300年相当于6000万人民币。没错,6000万!看来当时荷兰人真的疯了,赌徒的脑子都是豆腐做的。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比较类似,在发生时间上也比较靠近。
法国政府当时债台高筑,著名的苏格兰人约翰·劳提出纸币供应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我成立个大银行,可以发行货币,有钱了,自然就可以解决政府的债务危机了,但是如何保证这个银行的信用呢?
和南海公司一样的套路,要保证信用那就得讲一个大故事,——没有比火爆的美洲殖民地概念更好的了。1717年8月,他买下密西西比公司,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进行贸易,法国政府承诺给他25年的垄断经营权。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由500里弗尔涨到15000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
但后来路易斯安那州传来未发现金矿的消息,加上货币已经严重超发,公众信心动摇,密西西比股价连续下跌,又跌到了只有500里弗尔,跌幅95%。
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事件、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
(1)从郁金香泡沫看金融发展史扩展阅读
此后几百年里,股市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泡沫,比如19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1980 年代的科威特股疯(听说总市值从 50 亿美元膨胀到 1000 亿美元)、1987年大股灾、1990年前后的日本股市楼市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当然,中国股市泡沫时间多了去了)等。
当然,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泡沫,这些「变种」泡沫其实发生的基本原理和三大泡沫都是一样的:标的物一定要稀缺,故事一定要大,一定要有赚钱效应,媒体等使劲鼓吹、人人奔向转告,所有人都知道能赚钱,最后人类的羊群效应会疯狂到让你目瞪口呆。破灭的时候也非常类似,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政策力量等等。
Ⅱ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金融泡沫
回想一下2008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事件,虽然我国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虽然没有产生什么较大的影响,但对一些人还是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因而,经济的运作,最害怕的便是金融泡沫了,回忆历史,又有那里金融泡沫呢?
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泡沫是发生在16世纪的荷兰,也是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的一次经济泡沫。事件始末:16世纪的时候,郁金香被引入了欧洲,从土耳其。人们因为很喜欢这种植物,17世纪的时候,一些罕见的郁金香品种便被炒到了非比寻常的高价,于是引起了投机,人们开始疯狂的购买,只是为了让他值钱,结果可想而知。
金融泡沫对百姓的伤害是最大的,所以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想着投机。
Ⅲ 郁金香泡沫是怎么回事
郁金香泡沫,又称郁金香效应(经济学术语),源自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作为专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属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Ⅳ 郁金香泡沫的经典案例
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投机是有据可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每年春季,人们都可以在花园中见到美丽娇艳的郁金香。可是却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郁金香花居然给欧洲经济带来一场轩然大波。
有人考证说,郁金香的原产地是中国。据说在很久以前,骑在骆驼背上的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郁金香带到了土耳其。根据文献记载,郁金香在16世纪中叶从土耳 其传入奥地利,然后从这里逐步传向西欧。当时,荷兰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荷兰很快就成了郁金香的主要栽培国之一。
1630 年前后,荷兰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其颜色和花型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典雅高贵的郁金香新品种很快就风靡了欧洲上层社会。在礼服上别一枝郁金香成 为最时髦的服饰。贵夫人在晚礼服上佩戴郁金香珍品成为显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王室贵族以及达官富豪们纷纷趋之如鹜,争相购买最稀有的郁金香品种。特别是在法国盛行的奢侈之风把郁金香的价格逐渐抬高起来。在1635年秋季,名贵品种郁金香的价格节节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郁金香花茎的价钱相当于110盎司的 黄金。
到1634年以后郁金香的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后,不仅珍贵品种的价格被抬高,几乎所有的郁金香的价格都飞 涨不已。在表A-1中给出了在1637年1月2日和2月5日以及1739年荷兰市场上郁金香的价格。从表中的数据可见,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期间内,郁金香的 价格被抬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郁金香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辉煌。好景不长,郁金香泡沫只维持了一个冬天,在开春之前,郁金香泡沫崩溃了。郁金香市场一片 混乱,价格急剧下降。1739年的数据显示出,有些品种郁金香的价格狂跌到最高价位的0.005%。在西方流行的花卉品种很多,例如玫瑰、菊花等,为什么 惟独郁金香会引起这样大的金融风暴呢?
Ⅳ 郁金香事件的介绍
17世纪中期时,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当时量少价高,被上层阶级视为财富专与荣耀的象征,投机属商看中其中的商机,开始囤积郁金香球茎,并推动价格上涨。1635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全民运动,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六个星期内,价格平均下跌了90%。郁金香事件,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经济,此事间接导致了作为当时欧洲金融中心——荷兰的衰落。
Ⅵ 荷兰郁金香事件是怎么回事
郁金香事件指郁金香的价格一直上涨,人们通过购买郁金香来积累财富的投机行为,泡沫最终破灭,千百万人倾家荡产。
1637年早春的一天,一个叫弗朗索瓦•科斯特(François Koster)的商人以6650荷兰盾的天价购买了几十个郁金香球根。
在一个300荷兰盾能够满足一家人全年开销的年代,这样一笔交易显然是及其不平常的。更让人意外的是,科斯特购买郁金香球根并不是为了种植,而是打算转卖。他坚信这笔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科斯特的一掷千金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也难以遗忘的1633—1637年郁金香狂热的最高峰。这笔交易后来被证实为这次狂热的最后一次体现。
科斯特买下球根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郁金香的价格就毫无预兆的下跌了。几天之内,郁金香的价格狂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至1637年2月底,荷兰曾经最富有的——起码从账面上看最富有的人们——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其他在郁金香上大笔投资的商人也面临着血本无归的下场。
(6)从郁金香泡沫看金融发展史扩展阅读:
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1、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
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2、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3、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
Ⅶ 郁金香泡沫持续了多久
郁金香泡沫持续了几百年。郁金香泡沫源自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郁金香泡背景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17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
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不过与荷兰比起来,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Ⅷ 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一朵郁金香如何换下一栋楼
当时荷兰人的收入像木匠等手工业者的年收入大概是350荷兰盾,中产阶级像克劳修斯这样的植物学家,他在大学当教授年薪是750荷兰盾(相当于现在年收入15万人民币,一荷兰盾约等于200人民币)。以可见的实物为例,10斤面包售价为0.2荷兰盾,12头肥羊为120荷兰盾,4头成年公牛为480荷兰盾。
当时被炒最热的郁金香品种为永远的奥古斯丁,价格最高时标价为1万荷兰盾,换一套非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应该不在话下。
花卉产业是荷兰的支柱产业。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个鲜花球茎,年出口额达100亿欧元,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约60%。郁金香是荷兰种植最广泛的花卉,占花卉总产量的47%。
闻名世界的郁金香可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花花,它主演了是人类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金融泡沫主角,事件被称为“郁金香狂热”。
到底这个经济泡沫被吹的有多大呢?
据记录,当时标价5000荷兰盾的郁金香最后被50荷兰盾售出,仅仅只有用了一天,然而再过几个月价格就降到几个荷兰币。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在荷兰泡沫被吹大?
当时荷兰处于黄金时代,社会处于变革之中,整个国家是鼓励赚钱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沼泽上的城市,其他产业并不是太发达。而且当时还爆发了黑死病,人们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很多人也是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赌徒心理。加之荷兰已经有证券交易所,对郁金香球茎的期票交易起到了推动作用。
除了郁金香,风信子、大丽花、唐菖蒲、长春君子兰都被炒过高价。比如,1838年的法国发生了大丽花狂热,一朵美丽的大丽花可以换一颗上好的宝石;1985年中国长春君子兰狂热,最贵的品种售价达到20万人民币,
Ⅸ 历史中的金融学
1.金融学历史中的著名学者及其定理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eu) 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现代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tz)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 and Lint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0世纪70年代罗斯(Ross) 基于无套利原理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价理论(APT)。20世纪70年代法马(Fama)对有效市场假说(EMH) 进行了正式表述,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 ,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但是,20世纪80年代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 (anomalies) ,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这个领域涌现了大量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形成最具活力的行为金融学派。2001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 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 man) 和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 ,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将这些奖项授予这个领域的专家也说明了主流经济学对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的肯定,更促进了这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al finance ,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2.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事件
16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是历史上记录最早的一次经济泡沫,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春也上演过君子兰的疯狂。
郁金香泡沫之后的英国南海股票事件,让当过皇家铸币厂厂长的大科学家牛顿也血本无归。华尔街上的金融泡沫更是多不胜数,20世纪初最有名的操盘手利文莫尔三起三落的经历就是见证。
本质上泡沫都是资本的炒作。当社会上的流动资金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利率又不足以让资金留在金融机构时,资金就会流入到某一领域寻找获利机会,并且推高该领域中商品的价格,并形成极具诱惑力的获利效应。
越来越多的资金被吸引进来,形成“滚雪球”的效应,当这个商品的价格高到后续资金无法支撑,或者社会对这个商品的价格预期发生逆转的时候,泡沫就破灭了。就好比击鼓传花,没有人接下最后一棒,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泡沫破灭的时候资金不断撤出,加快了价格的下跌,本身又加速了泡沫的瓦解。泡沫实际上是资本自发的传销,都要靠发展下线生存,一旦没有新鲜资金的注入,没有更多的人参与,泡沫就维持不下去了。
3.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金融业是从11世纪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开始的。
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的地盘被 *** 教占领了。到了11世纪,教皇进行十字军东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然后把它开放给欧洲各地的朝圣者来朝拜。圣殿骑士团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朝圣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这些骑士团的人就发现了:保护朝圣者可以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因为朝圣的路途很遥远,朝圣者带很多财物不安全,需要一个异地托管财物的体系。但是,欧洲当时小国林立,壁垒重重,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建立这样一个跨国的异地财务托管体系,只有像圣殿骑士团这样遍布欧洲的武装军事力量才能干这件事。
所以圣殿骑士团发现开展这样的业务既方便,也特别赚钱:朝圣者可以在欧洲存钱,然后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国异地的汇兑就变得特别流行。很快地,这种业务就超出了保护朝圣者的范畴,在整个欧洲扩展开来。
在财务托管、货币汇兑的基础上,骑士团发现原来金融业务才是最赚钱的业务,所以他们就拓展了业务:替英国国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国国王征收税费,替英国和法国经营皇室的债务、债券,还替各国的贵族进行信托理财。
拥有了资金实力以后,当各国国王交战需要用钱的时候,骑士团就会给他们贷款。所以圣殿骑士团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到14世纪,这些汇款、存贷、理财、支付等标准的信用中介业务已经随着圣殿骑士团的拓展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不单单是国王贵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在圣殿骑士团这里做储蓄理财业务。
所以说,欧洲在14世纪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经有比较强的金融意识,而圣殿骑士团所扮演的正是“银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个欧洲金融启蒙者的角色。
(9)从郁金香泡沫看金融发展史扩展阅读:
14世纪之后,随着英国、西班牙、法国几个大国的兴起,骑士团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后,欧洲还是有一个社会结构上的真空地带,接着,其他的信用机构就发展起来,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开始,意大利北部的银行业兴起,在地中海地区取代了圣殿骑士团的作用,为各国贵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务。到16世纪,西欧小国荷兰的股票证券票据市场也开始崛起,成为欧洲的票据结算中心。17、18世纪之后,英国、法国的银行业也慢慢开始发展,尤其是伦敦的债券交易所很快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债券交易中心。
这一系列的金融业务,都延续了圣殿骑士团的金融遗产,在这个基础上,欧洲就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下的信用体系,我把它称为欧洲的“银行货币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欧美金融市场的雏形。
参考资料来源:金融业_网络
4.概述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概述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 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 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
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 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 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明朝末期钱庄 (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 号等其他金融机构。
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出现的各 大商帮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出现的著名的有徽、晋、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 和晋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纵横商界500 年,最后却在清末民 国时期,被宁波帮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晋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 地位:它绵延繁荣达500 年之久;商路踪迹遍布全国和近邻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从晋商中产生的金融机构票号,执晚清中国金融牛 耳百余年,号称“汇通天下”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陕 西商人。
明洪武(1368-1398)初年为了供应北部边防粮食供应而实施纳 粮中盐的开中法,山西商人凭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 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各大盐场及四川地区。
随着清代国家的统一,版 图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成为东北、蒙古、新疆的 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动范围甚至远至 *** ,山西商人还垄断了对俄国 恰克图的贸易,并从事东南、两湖至西北的长途贩运贸易。山西商人 除经营盐业外,还经营茶、粮、棉、布、丝绸及高利贷等,晋商的典 当业及高利贷很有名,被称为“西债”。
明清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据 说明代徽商的资产达到百万两,山西商人之富超过徽商,清代山西不 但“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资产达到千万两的也不乏其人。道光 年间山西商人创造出经营汇兑业的票号,汇通天下,显赫一时。
但票 号在晚清的晋商行业中几乎是一枝独秀。由于晚清金融倒帐风波不 断、票号顽固守旧,加之辛亥革命中战乱的影响,票号在辛亥革命后 不久彻底衰败。
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 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 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
接下来,清末 社会动荡、朝廷政策变更、资本主义兴起,然而徽商们由于自身原因 未能及时实施经营转型,没有搭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航船,无 可挽回地从巅峰摔到谷底,徽州随之顿陷窘境。龙游商帮是指以浙江 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的衢商集团,它萌发于南宋,兴盛于明代中叶, 以经营珠宝业、贩书业、纸张业著名。
明万历年间(1573—1602),它 于徽商、晋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中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 游”之谚。它以一府一县之地为基础,聚集了大量资金,而成为中国 十大商帮之一,至清代逐渐为宁绍商帮所替代。
毫无疑问,中国的商帮不仅对中国经济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在发 展过程中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一种开发的能力,工具的使用的确促进中 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
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随后又相继 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 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 行等。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 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 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 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这表明了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紧密联 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中国在清朝的时候山西晋商虽然构 建起过覆盖国内诸多省份金融体系,但这一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局限 在存取、承兑方面,没有多少投资因素在内,还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场 的出现。而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 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金融业始创于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金融机构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农村信用 合作社,以及1926 年12 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区由农民协会创办的 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
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纷纷 建立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银行。1948 年12 月1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 北石家庄市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 行逐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 没收了 *** 的官僚资本银行,并对 私营金融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 国家银行体系。同时, *** 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动和组织农民建立了 大批集体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使它们发挥了国家银行在农村基 层机构的作用。
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国家银行体系与众多的农村信用 合作社相结合是50~70 年代中国金融业的最显著特点。 从 1979 年起,中国开始对金融业进行体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 。
5.新中国金融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新中国的金融业始创于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金融机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1926年12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区由农民协会创办的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纷纷建立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银行。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市成立。
新中国建立后,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行逐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 没收了 *** 的官僚资本银行,并对私营金融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同时, *** 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动和组织农民建立了大批集体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使它们发挥了国家银行在农村基层机构的作用。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国家银行体系与众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结合是50~70年代中国金融业的最显著特点。
从1979年起,中国开始对金融业进行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摆脱了具体的工商信贷业务,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国家专业银行逐一成立;保险公司重新成立并大力发展国内外业务;股份制综合性银行和地区性银行开始建立;信托投资机构大量发展;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作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资信评估公司、中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一个以专业银行为主体,中央银行为核心,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业,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金融业。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6.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中文名
金融危机
外文名
Financial Crisis
领域
金融领域等
特点
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1.美国金融危机2.香港金融保卫战3.。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2001年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4.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7.世界金融发展史
五六百年前,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
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先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为了重建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以求生存和发展,不同 *** 国家之间展开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协调与合作。从1922年4月的热那亚世界经济与金融会议,到1936年10月的“三国黄金协定”,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以及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欧元的出现,象征着20世纪人类社会将国际金融协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