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曲目茉莉花典故

曲目茉莉花典故

发布时间: 2023-02-01 23:13:45

㈠ “茉莉花开到了英国,我是说,也不止茉莉。什么意思”

出自于《茉莉花》曲目,茉莉花》这曲自1804年以《中国游记》一书传入英国,但1795年早已有人把这曲和《白河船工号子》(同样出自《中国游记》一书)改编为钢琴曲。

㈡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2)曲目茉莉花典故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㈢ 萨克斯曲目《茉莉花》的作曲家是谁,又是由谁最初演奏的

茉莉花最早是我们中国的民歌。
后来kenny g把它改编了一下,就有了现在的萨克斯名曲,是由kenny g最先演奏的,这也是他的名曲之一。
希望能帮到你。

㈣ 关于描写茉莉花的诗句

1. 描写茉莉花的优美诗句

1.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2.冰姿素淡广寒女,雪魄轻盈姑射仙。

3.翠叶光如耀,冰葩淡不妆

4.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髻边香。

5.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近说根苗移上苑,体渐系出本南荒。

6.麝脑龙涎韵不作,熏风移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

7.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

8.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

9.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

10.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

11.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发边。

12.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

13.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

14.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15.凝眸,犹记得,菱花镜里,绿鬓梢头。

16.胜冰雪聪明,知己谁求?

17.馥郁诗心长系,听古韵,一曲相酬。

18.歌声远,余香绕枕,吹梦下扬州。

19.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

20.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21.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2. 描写茉莉花诗句

宋·姚述尧。《行香子·茉莉花》:“天赋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独逞芳菲。轻盈雅淡,初出香闺。是水宫仙,月宫子, 汉宫妃。清夸苫卜,韵胜酴糜。笑江梅,雪里开迟。香风轻度,翠叶柔枝。与王郎摘,美人戴,总相宜。”

宋·杨巽斋。《茉莉》:“麝脑龙涎韵不作,熏风移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

满庭芳·茉莉花

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凝眸,犹记得,菱花镜里,绿鬓梢头。胜冰雪聪明,知己谁求?馥郁诗心长系,听古韵,一曲相酬。歌声远,余香绕枕,吹梦下扬州。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冰姿素淡广寒女,雪魄轻盈姑射仙。

翠叶光如耀,冰葩淡不妆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髻边香。

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近说根苗移上苑,体渐系出本南荒。

麝脑龙涎韵不作,熏风移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

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发边。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这是宋代诗人姜夔形容茉莉花的诗句。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袭人。诗人刘子翚形容茉莉花是"翠叶光如耀,冰葩淡不妆。"《行香子·茉莉花》 宋·姚述尧 天赋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独逞芳菲。轻盈雅淡,初出香闺。是水宫仙,月宫子,汉宫妃。清夸苫卜,韵胜酴糜。笑江梅,雪里开迟。香风轻度,翠叶柔枝。与王郎摘,美人戴,总相宜。” 《茉莉》 宋·杨巽斋麝脑龙涎韵不作,熏风移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唐太宗李世民有咏茉莉花的诗句:“冰姿素淡广寒女,雪魄轻盈姑射仙。”宋代许裴诗赞美茉莉花小巧且洁白如雪:“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髻边香。”北宋叶廷珏在泉州任职期间写了一首《茉莉》诗:“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近说根苗移上苑,体渐系出本南荒。”明末清初岭南诗人屈大均《阳江道上逢卢子归自琼州赋赠》描写了茉莉花开的繁盛景象:“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清代诗人陈学洙咏《茉莉》诗:“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发边。”清代王士禄还把把茉莉比作冰清玉洁的美少女:“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给茉莉授予人间第一香的美誉的,当属清代诗人江奎的诗:“虽无惊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搔天。灵种移来自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3. 有关茉莉花的诗句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这是宋代诗人姜夔形容茉莉花的诗句。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袭人,亦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

诗人刘子翚形容茉莉花是"翠叶光如耀,冰葩淡不妆。"

《行香子·茉莉花》

宋·姚述尧

天赋仙姿,玉骨冰肌。

向炎威,独逞芳菲。

轻盈雅淡,初出香闺。

是水宫仙,月宫子,汉宫妃。

清夸苫卜,韵胜酴糜。

笑江梅,雪里开迟。

香风轻度,翠叶柔枝。

与王郎摘,美人戴,总相宜。”

《茉莉》

宋·杨巽斋

麝脑龙涎韵不作,

熏风移种自南州。

谁家浴罢临妆女,

爱把闲花插满头。

4. 描写茉莉的诗句5个字

1典故称茉莉城,诸神争相佩此香;又道原出古印度,释迦也爱此芬芳;岁月不消花钿影,流迁却增美名扬。唯独华夏最称道,冠以人间第一香。

2 此花无考出何方,史书有记自汉唐。素馨首现南粤府,茶韵先透苏州墙;坊间犹记闽江口,庙堂尚余第一香;且看今朝最盛处,须数横县我壮乡。

3 除却冠冕渡柳江,半山云中隐庙堂;庭中一塘莲荷艳,院外十里稻花香;岁月消蚀家国恨,空色流连茉莉芳;金陵贤良今何在,只此清芬故主旁。

4 十万花田亿万花,人人争相看花发;八月枝头凝霜雪,夜半农家窨新茶;酿熟温好待宾客,珠钿摘下换馨花;香气袭人直欲醉,尽把自家当酒家。

5 南国暑热八月风,人人称道看花行;花田稻田杂相处,茶香花香共此生;纤手摘来苞苞满,好水沁出盏盏浓;赏花归来皆欲醉,直道茶浓赛酒浓。

6 靖难烽烟渡柳江,已将他乡作故乡;碧溪水绕花田碧,香韵味染稻花香;数月花开数月醉,几多香重几多狂;花开有季香无季,窨入茗茶传四方。

7最喜南国暑热风,买花卖花趁晚晴;几斛东珠妆碧树,数月浓香窨横城;根植南国花最盛,神入佳茗气愈清;几家欢笑几家苦,一花一叶也关情。

8.午正日炎苞苞昂,夜半风清瓣瓣芳;蛙声闹处溪声静,花香起时稻香扬;田间几多纤纤手,茶肆新煮盏盏香;不与百花争颜色,只做人间第一香。

9 吾民吾土吾家园,好山好水好风光;曲溪流浸翠羽被,龙涎香薰象牙床;晴暖花田浮轻雪,

10. 读史最宜煮香茗,明烛净案古琴声;一缕清幽添红袖,几滴珠润影墨瞳;激扬堪对隆中策,落寞犹弹大江声;草野岂是无情物,也知阴雨也知晴。

5. 描写茉莉花的句子

秋日已至,秋风渐起。

风中夹杂着各种草木的清香,更是将窗头的茉莉芬芳暗送入室。 茉莉,应当是一种很平凡的植物了。

它的花色纯白,枝叶没有什么特色,习性也并不娇贵。它只是盛开在江南的万紫千红中的素净的一朵

人们注意它,大都是因为它的花香。 这实在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花香。

它清新淡雅,幽远沉静,全无甜腻之感,又并不是躲躲闪闪、若隐若现的。宋人有诗云:“一卉能熏一室香”,赞的就是茉莉花香,一枝茉莉花就能使一室香气弥漫。

天下有太多的花香。有些彼此相似,于是湮没无闻;有些却被花朵的丰姿所掩盖,因此常常被忽视。

由此看来,茉莉花香是出色的,它不落窠臼;茉莉花香又是幸运的,它与花朵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点评茉莉,说过:“是花皆晓开,此独暮开。

暮开者,使人不得把玩。”诚如此言,茉莉花常常在暮色中静静绽放,夏日夜风穿过厅堂,将茉莉的清香拂遍各个角落。

然而,花虽然在夜幕中开放,却并非像笠翁所说“不得把玩”。站在花前,静静凝望,夜色中的茉莉更添了几许风姿绰约的意味。

刚刚绽放的花朵,颇有些像亭亭玉立的荷花,只不过更小巧玲珑一些。等到花瓣全部张开,花形就不再规则了。

夜色中,光与影在花瓣上描出精致的图形,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我们就能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美。 一朵茉莉花,从绽开到凋落也不过三四天。

微风吹落枝头的花朵,花犹洁白,暗香残留。世上的人们到底是不情愿花谢花飞的。

花瓣终究要化作春泥,而花香却可以保留下来。茉莉香片久负盛名,清淡的茉莉香与清幽的绿茶香融为一体,恰如其分。

其实,两者的清香都出于自然造化,完美的搭配背后,只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简约与淡然。 古人赏花,品评之余,总不忘留下几首诗词来寄托情感。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

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鬓边。”

清代诗人陈学洙的诗将茉莉的形态与种植盛况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一个画面,也使我难以忘怀。

《红楼梦》中有一句这样的描写:“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这似乎只是一笔淡淡的风景,却让我怦然心动。

我不想、也无法品咂出这句话背后的寓意,就是被这个镜头打动了。画面里,温柔沉默的闺阁少女轻轻柔柔地摘下一朵茉莉花,指间的针线让它继续芬芳散逸。

那一刻,软弱的迎春也终于有了可以让她自己选择的东西。独在花阴下穿茉莉花,这个氛围雅致,优美,入诗入画。

茉莉花在丝线上串成球,大概是要戴在少女的皓腕上,抑或是悬挂在她们的衣襟边的吧?茉莉花的花蒂上恰好有个孔,能穿在簪子上,很是巧妙。《浮生六记》里,女主人公芸娘就曾经把茉莉花簪在发髻里,因为它形似珍珠,溢香消暑,适合为古代女子助妆。

也许,茉莉花与闺阁女子的机缘正是在此。茉莉的植株是矮小的,栽种在花盆里,摆放在窗台前。

闺中女子的天地也是很小的,从镂花窗格里,她们希望看到更大的世界,可惜她们的视野又是那样有限。只有窗前的茉莉,是她们另一种意义上的闺阁伴侣。

江南,有太多茉莉一般的女子。每次读到苏轼的《蝶恋花》,读到那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我总会想起茉莉花的娇小倩影。

那是一位坐在秋千上的佳人,那是一位会用针线穿茉莉花的佳人。不过,她不是迎春一般的女子。

毕竟,“墙”是矮墙,青砖黛瓦;墙内的女子,只是江南的小家碧玉,而不是金陵古都中的大家闺秀。佳人的笑声传到了墙外,但也仅止于此;最终,依旧是“笑渐不闻声渐悄”,佳人还是走下了秋千,回到了绣楼;依旧,只有窗前的茉莉花轻轻盛开着。

对镜理妆时,茉莉为佳人增得了一分颜色,也在默默地分担着佳人的寂寞与闺怨,更承载着江南女子细腻温润的古典情怀。“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鬓边”,诗句的精致让人向往那种意境,可是,那份哀怨和孤独,到底还是会从茉莉的幽香中一丝一丝地透出来。

记得在一个水乡小镇游玩的时候,我曾经泛舟河上。船头是身着蓝印花布短衫的船娘。

水波一轮一轮,柔柔地荡了开去,船娘的歌声也飘了过来。那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江南小调《茉莉花》。

曲子并不长,四句歌词,起承转合,旋律委婉,波动流畅。这首曲子,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更通过歌剧中的音符飘到了国外,几乎成为了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首席代表。

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歌唱家们总喜欢在重大场合上演唱这首歌,用美声唱法,用民族唱法,把这首江南小调演绎得高了好几个八度,凭空地厚重了许多。其实,这又何苦来呢?歌剧与小调,毕竟是不同的;这最初的旋律,也不是为了让歌唱家们展示高音而创作的。

倘若没有约翰·贝罗记下了《茉莉花》的曲调并带回欧洲,倘若不是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运用了《茉莉花》的元素,也许至今,这首曲子还是单纯如初,与流传在江南的千百首民歌没有什么区别。可是现在,它的地位显然不同了。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是《茉莉花》的发源地。最终,这首民歌花落扬州。

这一切,对于《茉莉花》而言,究竟是幸运。

6. 关于茉莉的诗句

1、再试茉莉二绝 范成大薰蒸沉水意微茫, 全树飞来烂熳香。

休向寒鸦看日景, 袛今飞燕侍昭阳。忆曾把酒泛湘漓, 茉莉球边擘荔枝。

一笑相逢双玉树, 花香如梦鬓如丝。 2、茉莉 元代江奎 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簪头. 3、咏茉莉 宋人郑域 玉搓莲子作尖丸,龙脑薰香簇满冠。

好是莹无红一点,若叫红却不堪看。 4、咏茉莉 萼密聊承叶,藤轻易绕枝,素华堪饰鬓,争趁晚妆时; 5、茉莉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

6、满庭芳·茉莉花 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

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凝眸,犹记得,菱花镜里,绿鬓梢头。胜冰雪聪明,知己谁求?馥郁诗心长系,听古韵,一曲相酬。

歌声远,余香绕枕,吹梦下扬州。 7、鹧鸪天 莫道庞公不入州。

为谁歌酒也迟留。襟期别乘真难事,领略同游岂易谋。

他扰扰,自悠悠。香浮茉莉笑花头。

一帘云影催诗雨,唤起佳人无限愁。 8、瑞鹧鸪 东风冷落旧梅台。

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染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9、最高楼 花解笑,冷淡不求知。长是殿、众芳时。

鲜鲜秀颈磋圆玉,洛阳翠佩剪琉璃。向人前,迎茉莉,送荼シ。

几欲把、清香换春色。费多少、黄金酬不得。

梅雨妒,麦风欺。细腰空恋当心蕊,同时犹结旧年枝。

谢家娘,将远寄,待凭谁。 10、杨柳枝 绿蜡芽疏雪一包。

绽云梢。清香却暑置堂坳。

晚风飘。冰雹无声栖碧叶,笑仍娇。

相随茉莉展轻绡。伴凉宵。

11、鹧鸪天 闲立飞虹远兴长。一方云锦荐疏凉。

翻风翠盖无尘土,出水红妆有艳香。携靓侣,泛轻航。

棹歌惊起野鸳鸯。同过清夏看新月,茉莉花园小象床。

12、十二时/忆少年 素馨花、在枝无几。秋入阑干十二。

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兰英菊蕊。

霜蟹年时,香橙天气。总是悲秋意。

问宋玉、当日如何,对此凄凉风月,怎生存济。还未知、幽人心事。

望得眼穿心碎。青鸟不来,彩鸾何处,云锁三山翠。

是碧霄有路,要归归又无计。奈何他、水长天远,身又何曾生翼。

手拈芙蓉,耳听鸿雁,怕有丹书至。纵人间富贵,一岁复一岁。

此心终日绕香盘,在篆畦儿里。 13、念奴娇 素馨茉莉,向炎天、别有一般标致。

淡妆绰约堪□□,导引海山大士。从者谁欤,青藜阁下,汉卯金之子。

云阶月地,夜深凉意如水。客又疑这仙翁,唐玄都观里,咏桃花底。

且赌樽前身见在,休管汉唐时事。坡颍归迟,机云发早,得似侬兄弟。

屦来户外,但言二叟犹醉。 14、秋夜雨 髹车转急风如噎。

冰丝松藕新雪。有人凉满袖,怕汗湿、红梢犹绝。

三更梦断敲荷雨,细听来、疏点还歇。茉莉标致别。

占断了、纱厨香月。 15、贺新郎 曾与瑶姬约。

恍相逢、翠裳摇曳,珠韝联络。风露青冥非人世,揽结玉龙骖鹤。

爱万朵、千条纤弱。祷祝花神怜惜取,问开时、晴雨须斟酌。

枝上雪,莫消却。恼人匹似中狂药。

凭危栏、烛光交映,乐声遥作。身上春衫香薰透,看到参横月落。

算茉莉、犹低一著。坐有缑山王郎子,倚玉箫、度曲难为酢。

君不饮,铸成错。 16、清平乐 冰轮万里。

云卷天如洗。先向海山生大士。

却诞卯金之子。冰盆荔子堪尝。

胆瓶茉莉尤香。震旦人人炎热,补陀夜夜清凉。

1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8、秋霁 阶砌吟蛩,正竹外萧萧,雨骤风驶。凉浸桃笙,暑消葵扇,借伊一些秋意。

枕边茉莉。满尘奁、贮香能腻。

也不用,玉骨冰肌,人伴佳眠尔。谁信此境,渐入华胥,旷然不知,庄蝶谁是。

笑邯郸、羁魂客梦,贪他荣贵暂时里。飞鼠扑灯还自坠。

展转惊寤,才听禁鼓三敲,夜声寥阒,又般滋味。 19、贺新郎 汲水驱炎热。

晚些儿、披衣露坐,待他凉月。俄顷银盘从海际,推上璇霄璧阙。

尽散作、满怀冰雪。万里河潢收卷去,掩长庚、弧矢光都灭。

一大片,琉璃揭。玉ょ捣药何时歇。

几千年、阴晴隐现,团圆亏缺。月缺还圆人但老,重换朱颜无诀。

想旧日、嫦娥心别。且吸琼浆斟北斗,尽今来、古往俱休说。

香茉莉,正清绝。 20、浣溪沙 南国幽花比并香。

直从初夏到秋凉。素馨茉莉占时光。

梅□正寒方著蕊,芙蓉过暑即空塘。个中春色最难量。

21、真珠帘 青云玉树南薰扇。京华地、别是潇湘图展。

茉莉芰荷香,拍满笙箫院。雪藕盈盈歌袅处,早已带、秋声凄怨。

堪叹。把时光轻靠,冰山一片。

从古幻境如轮,问铜驼、应是多番曾见。谁把笛吹凉,总是腔新换。

水枕风船空入梦,但极目、波流云远。消黯。

更华林蝉咽,系人肠断。 22、南楼令/唐多令 风雨怯殊乡。

梧桐又小窗。甚秋声、今夜偏长。

忆著旧时歌舞地,谁得似、牧之狂。茉莉拥钗梁。

云窝一枕香。醉瞢腾、多少思量。

明月半床人睡觉,听说道、夜深凉。 23、法性寺六祖戒坛 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7. 有关茉莉花的诗句有哪些

1、宋·江奎《茉莉花》

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2、明·沈宛君《茉莉花》

如许闲宵似广寒,翠丛倒影浸冰团。

梅花宜冷君宜热,一样香魂两样看。

3、宋·姚述尧《行香子·茉莉花》

天赋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独逞芳菲。轻盈雅淡,初出香闺。是水宫仙,月宫子, 汉宫妃。清夸苫卜,韵胜酴糜。笑江梅,雪里开迟。香风轻度,翠叶柔枝。与王郎摘,美人戴,总相宜。

4、宋·许开《茉莉花》

火令行南国,彤云间丹霞。之子方热中,濯濯冰雪花。植根却月盘,趣驾七香车。

5、宋·杨巽斋《茉莉花》

脐麝龙涎韵不侔,薰风移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间花带满头。

8. 关于“茉莉花”的诗词有哪些

1、北宋 叶廷珏《茉莉》

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

近说根苗移上苑,体渐系出本南荒。

2、南宋 刘克庄《茉莉》: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野人不敢烦天女,自折琼枝置枕旁。

3、清代 陈学洙《茉莉》: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

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

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

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发边。

4、清代 王士禄《茉莉花》: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

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5、宋 姚述尧 行香子·茉莉花

天赋仙姿,玉骨冰肌。

向炎威,独逞芳菲。

轻盈雅淡,初出香闺。

是水宫仙,月宫子,

汉宫妃。清夸苫卜,

韵胜酴糜。

笑江梅,雪里开迟。

香风轻度,翠叶柔枝。

与王郎摘,美人戴,总相宜。

㈤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中国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内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容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5)曲目茉莉花典故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大约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间,首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769-1848)返国后,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旅行》,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

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4年至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多特》中的男声齐唱,它浓郁的中国民间风格,曾使全世界亿万听众迷恋不已。

㈥ 我国的十大名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国外知名度最高的是《茉莉花》呢

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 ,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为什么在国外知名度最高的是《茉莉花》呢?

在外国人眼里,不同于摇滚、嘻哈,中国音乐总是能给人的心灵带来一种抚慰。这大概也就是外国人喜爱《茉莉花》的原因之一。如今,每当在国外听到《茉莉花》的旋律,涌上心头的有思乡,有怀旧,有自豪。捕舆者相信,大家在了解了《茉莉花》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渊源后,再次听到它的旋律,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㈦ 造成茉莉花曲调的原因是什么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传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调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之时;在西方,《茉莉花》曲调同样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睐,同样也以此曲调旋律进行改编。然而,《茉莉花》曲调在中西方的再创作中,却是因其音乐审美观的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来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扬州清曲中又称为“鲜花调”,在数代扬州清曲艺人的不断加工下,最终成为了是扬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谱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贮香主编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为《鲜花调》。
正因《茉莉花》曲调优美、动听,所以此曲调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发源省份江苏,就有数首《茉莉花》和《鲜花调》,如“流行于扬州、苏州、泗阳、徐州的《鲜花调》5首,六合、兴化的《茉莉花》2首,在扬州清曲、扬剧、南京白剧、锡剧琴书等戏曲、曲艺中也有《茉莉花》《鲜花调》流传”。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样流传着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陕西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虽然在曲调上却大同小异,但却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点。
不仅如此,在中国,《茉莉花》还被许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编或再创作,如作曲家鲍元恺就将《茉莉花》进行了再创作、竹笛演奏家王铁锤改编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将《茉莉花》改编成了一首混声合唱、台湾歌手梁静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主题改编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于1999年改编创作的交响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响乐团经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挥家与乐团演奏频率最高的作品。

㈧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最早版本,为清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该剧演一对凤阳夫妻打花鼓卖艺,被浪荡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称《鲜花调》)。该曲共12段,前两段唱词是:好一朵鲜花,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后10段唱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演唱中,浪荡公子不时乘机调戏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护之,形成热闹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词中的“茉莉花”,即为剧中的“花
鼓女”;想“采一朵戴”者,为剧中的“浪荡公子”;“看花的”为花鼓女的丈夫。

《鲜花调》的流传主要有两个载体:一是流传六百年、走遍全国的民间凤阳花鼓艺人,二是戏曲《打花鼓》中的《鲜花调》。到了清末,随着地方戏、地方曲的兴起,这首小曲成为全国众多地方戏、地方曲艺、各地民歌中的重要曲目。18世纪末,《鲜花调》流传至英国,后传遍世界,并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中。

1942年,新四军小战士何仿在江苏六合采风时,记录了一位民间艺人演唱的扬剧《打花鼓》中的《鲜花调》。1957年,改编成民歌《茉莉花》,参加全国会演。并被首次标名为“江苏民歌”而传遍全国。(《文艺报》2.11)

,《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发展影响

㈨ 音乐名作《茉莉花》有怎样的音乐特点

《茉莉花》又名《鲜花调》,是清代以来在我国广大城乡十分流行的汉族民间小调。目前,流行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成为我国民间小调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曲目之一。

各地的《茉莉花》曲调不尽相同,但歌词基本相同,都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内容。北方的《茉莉花》还常唱《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传说故事。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茉莉花》用于其著名的歌剧《图兰朵》中,使该曲作为代表性的民间歌曲,登上了世界歌剧舞台。

各地的《茉莉花》总的音乐特点是: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落音分别为:“徵”、“宫”、低音“羽”、低音“徵”。第一句分为两个短句,其结构对称,落音相对;第三句是紧缩句,并在句后不停顿,紧紧衔接第四句。旋律起伏大,曲折流畅,婉转抒情。

现在人们听得较多的是江浙地区的《茉莉花》。曲调细腻优美、委婉动人。这首小调与一般的小调相似,也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也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在音乐上也很难从中剪断。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磁带收藏家费力先生是扬州曲艺界的老前辈,1986年他参加了《中国曲艺集成·江苏卷》的编撰工作,在上海唱片公司仓库里发现了一盘1934年由上海蓓开唱片公司灌制的胶术唱片,里面有一首由当时扬州清曲名家黄秀花演唱的名叫《鲜花调》的老歌,居然就是现在闻名遐迩、脍炙人口的《茉莉花》,于是费老特意请人翻录了下来。这也是现存最早的《茉莉花》音响资料。据他考证,这首《鲜花调》其实是明朝嘉靖年间流传于江淮一带的俗曲《双叠翠》中的选段,换句话说,四百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传唱了。

热点内容
濮阳花卉市场在哪 发布:2025-08-21 18:07:02 浏览:985
七夕我们 发布:2025-08-21 18:06:58 浏览:462
肉桂的盆栽 发布:2025-08-21 17:56:14 浏览:198
礼服花卉图片 发布:2025-08-21 17:52:01 浏览:141
学习盆景网 发布:2025-08-21 17:21:59 浏览:875
盘锦海棠谷别墅 发布:2025-08-21 17:17:02 浏览:55
小鹿叮叮与一朵 发布:2025-08-21 17:12:43 浏览:399
宜宾盆景土 发布:2025-08-21 17:06:13 浏览:562
樱花萨克斯曲 发布:2025-08-21 17:00:56 浏览:562
一朵云我的阿惹妞 发布:2025-08-21 16:50:16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