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康乃馨
Ⅰ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另外,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文学三杰
人物代表
人物图片
但丁(Dante)(1265-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意大利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被认为是中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但丁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是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他不仅是人文主义的奠基者,而且也是近代诗歌的创始人。他优秀的十四行体抒情诗集《歌集》问世,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歌集》表达出早期人文主义者向往和追求新生活,憎恨教会的情绪。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
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博学者,其同时是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而且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地理学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1] 。其他代表画作有《基督受洗》、《受胎告知》、《吉内薇拉·班琪》、《柏诺瓦的圣母》、《持康乃馨的圣母》、《三博士来朝》、《岩间圣母》、《抱银貂的女子》、《音乐家肖像》、《哺乳圣母》、《拉·贝尔·菲罗奈瑞》、《最后的晚餐》、《纺车边的圣母》、《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巴卡斯》。
达·芬奇
拉斐尔·桑西(Raphael Cenci)(1483—1520)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2]
拉斐尔自画像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
Ⅱ 康乃馨(香石竹)枯萎病的图片哪里可以找到
找不到
冒充一下内吧容
http://www.tahua.net/bbs/attachments/month_0706/20070627_.jpg
http://www.tahua.net/bbs/attachments/month_0706/20070627_.jpg
Ⅲ 康乃馨栽培技术论文
康乃馨原名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又名麝香石竹,属石竹科,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康乃馨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康乃馨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康乃馨的培育及切花保鲜技术
摘要 为了让广大花卉爱好者正确认识和掌握康乃馨的培育和保鲜技术,从康乃馨的品种分类、形态特性、生长习性、培养繁殖、病虫害防治、切花采收与保鲜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康乃馨;切花;分类;特征特性;繁殖;保鲜
中图分类号 S682.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90-01
康乃馨原名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又名麝香石竹,属石竹科,石竹属,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至印度地区,在世界上已有2 000年的栽培历史,为大众型切花,其生产量占全部切花的17%,仅次于菊花,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1]。康乃馨应用广泛,气味芳香,易于保存。其单位面积产量在所有室内切花生产中最高,能够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规模生产。
随着康乃馨作为一种鲜切花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高标准的鲜切花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进一步了解康乃馨的生活习性及品种分类对生产高质量的鲜花将有很大帮助。鲜花的质量好坏关键就在于它的“鲜”,因此康乃馨的保鲜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加强保鲜技术的研究将是决定康乃馨切花产业成败的关键。
1 康乃馨的特征特性
1.1 品种分类
我国自欧美引入康乃馨进行栽培约有70年的历史,栽培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露地栽培种和温室栽培种。露地栽培种耐寒力强,可露地越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适于花坛布置及切花用;温室栽培种呈亚灌木状,具四季开花性,适于盆栽,但更多作切花生产。康乃馨品种众多,花色各异,有黄色系、红色系、白色系等类型。
1.2 形态特性
康乃馨为常绿亚灌木,作宿根花卉栽培。株高60~90 cm,正常花期5―10月。茎光滑,基部木质化,稍被白粉;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全缘,基部抱茎,灰绿色,被白粉;花常单生或2~5朵簇生枝端,呈聚伞状排列,其原始种及部分紫色栽培品种具淡丁香芳香。
1.3 生长习性
喜空气流通、干燥及日光充足之环境。要求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保肥性能良好而微呈碱性之粘质土壤,忌连作及低洼地。喜肥,能耐一定低温,为冬季供应切花,现常作为设施栽培的品种。性好凉爽而不耐炎热,理想的栽培地是夏季凉爽、湿度低,冬季温暖的地区。
2 繁殖技术
2.1 扦插
采用扦插育苗生产切花的时间要求分批、分期进行,温室栽培以1―3月和9―11月为宜,露地栽培以4―6月和9―10月为宜,成活率高,生长健壮。插条规格及标准:生长点活力强,长10~12 cm,具4~5对叶,重约10 g,最好采用母株茎中部粗壮的3~4节生出的侧芽。以膨胀珍珠岩和草木灰按7∶3拌匀的混合物作基质,基质深度8 cm为宜。株行距3.5 cm×2.0 cm。插前用50 mg/kg ABT-2生根粉或0.5%吲哚乙酸加0.5%奈乙酸或0.2%~0.5%吲哚丁酸喷插条基部。冬季扦插一般采用玻璃地棚或塑料薄膜地棚供插穗越冬生长之用[2]。
2.2 组织培养
康乃馨是较早组织培养成功的花卉之一,在生产上应用广泛。材料为康乃馨侧芽抽生的嫩茎,或在解剖镜下取茎尖(0.2~0.5 mm)。嫩茎切成0.5~1.0 cm长的小段,用MS+6-BA(2 mg/L)+NAA(0.2 mg/L)作产生绿芽和继代培养培养基,pH值调节至5.6~6.5。用MS+NAA(1~4 mg/L)作生根培养基。控制室温24 ℃左右,并用日光灯加光8 h进行培养。
3 病虫害防治
3.1 枯萎病
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香石竹尖镰孢菌。在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同时根部变色[3]。该病病菌在土壤和病株中存活,可通过根和茎基部侵入植株,还可借插条传播蔓延。此病在夏季发展最迅速,危害最严重。应选用无病插穗,发现病害应立即拔除病株,与其他花卉实行2~3年轮作。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对土壤消毒。
3.2 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侵害叶和茎,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有时也侵染花蕾和花[4-6]。该病在4月上旬至初冬均可发生,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 ℃,温室则全年都可发病,多雨季节发病最重。植株下部老叶发病多且重。生长期发病,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3.3 虫害
主要有种蝇、蝼蛄,可用毒饵诱杀。温室或塑料薄膜地棚内,最好在地床下设3 cm厚的黄沙层,以防蚯蚓入内活动。对蚜虫、红蜘蛛、夜盗蛾等虫害,则可喷药毒杀。
4 切花保鲜技术
4.1 采收
对于大花型康乃馨既可在花蕾即将绽开时采收,也可以待外轮花瓣从花萼内露出时采收。而多花型康乃馨应在有2朵花已开放,其余花蕾已透色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剪刀,也可用小型收割机。用剪刀时,应小心地将花枝剪下并从支撑网中拉出,避免折断花茎。
康乃馨的贮存寿命和瓶插寿命直接与其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关。而花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又与一天中的时间变化有关。在13:00―16:00,康乃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因此,应在此时间段内采收切花,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延长切花寿命。
4.2 保鲜
采花后,放入干净或含有保鲜剂的水中[7]。冷藏温度 -0.5~0 ℃,相对湿度90%~94%。康乃馨对乙烯敏感,因此花枝应插在含有乙烯抑制剂的保鲜液(300 mg/kg 8-羟基喹啉+50~100 mg/kg硝酸银+5%~7%蔗糖)中贮藏。
蕾期采收的康乃馨需要进行催花处理。大花型催花液:200 mg/kg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25 mg/kg硝酸+50 mg/kg硫酸铝+10%蔗糖。多花型催花液:300 mg/kg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300 mg/kg噻苯达唑+10%蔗糖。
5 参考文献
[1] 冯天哲.家庭养花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陈静瑶,魏文雄.不同基质对康乃馨不正常组培苗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1996(3):24.
[3] 丁小维,梁雪妮,桂敏,等.不同激素配比对康乃馨芽增殖及玻璃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4):269-271.
[4] 刘春松,叶辉,王良吉,等.香石竹的离体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5(8):1425-1485.
[5] 赵志昆,田海霞.康乃馨主要病害的防治[J].西北园艺,2000(4):37-38.
[6] 李慧.康乃馨切花的保鲜[N].中国花卉报,2003-05-27(8).
[7] 潘尚芬.康乃馨鲜切花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9):40-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康乃馨栽培技术论文
Ⅳ 介绍 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 )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整形外科讲师。在做了10年的外科医生后,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早期的作品以医疗题材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渡边淳一特别是以其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至今仍活跃于文坛,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
中文名: 渡边淳一
国籍: 日本
民族: 大和族
出生地: 北海道
出生日期: 1933.10.24
职业: 医生、作家
毕业院校: 札幌医科大学
主要成就: 《死化妆》获1966新潮同人杂志奖
主要成就: 《遥远的落日》获吉川英治文学奖
《光与影》获1970年直木奖
2003年获日本出版大奖菊池宽奖
代表作品: 《失乐园》《无影灯》《光与影》《钝感力》《遥远的落日》
日文假名: わたなべ じゅんいち
罗马音: Watanabe Junichi
星座: 天蝎座
目录
人物简介
作品一览
个人荣誉
部份作品简介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出生环境
渡边淳一,[1]1933年10月24日出生于日本北海道上砂川町,上有一姐,下有一弟。父亲
渡边淳一
铁次郎来自煤矿区,是一名苦读有成的高中数学老师,母亲则是当地一个大商家的小女儿,由于她没有兄弟,两个姐姐又跟人私奔了,便决定招赘。换句话说,渡边淳一跟的是母姓。他曾回忆道:“我的父母都出生于明治四十年(1907),母亲活泼而善于社交,相较之下,父亲是一个自制而沉稳的人。 我不知道远在古老的战前,父亲以何等曲折的心理去扮演入赘女婿的角色。不过,我记得祖母(也就是我母亲的母亲)把乡下土地的绝
渡边淳一与父母
大部分,跳过父亲那一代,直接登记在我的名下。祖母死后,我们成了地主,父亲每个月都要去乡下收地租。在我读大四那年,有一次我去乡下一家‘勤劳者医疗协病院(相当于劳工医院)’工读,在医院门口遇到了去收钱的父亲。我只困惑了一下,立刻换上事不关己的表情要走开。这时,父亲只是深深注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
相对于沉默、柔弱的父亲,渡边淳一则把母亲描述成一个强悍、喋喋不休,永远把他当成小孩的女人。“有一次她来医院,见到我穿白袍,非常吃惊,那表情像在说,居然有人找你看病?之后,有一段时期,我把母亲的抱怨,当成广播,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右耳听,左耳出去,自己也不会生气,可是用这办法仍不能支持很久。现在我总是耐心地听她发牢骚。这似乎是在外居住的我,唯一能为她做的。光听没有反应是不行的,有时我一边看报纸,一边点头。在这时候,我会想起,当年的父亲,和现在的我有着一样的心情吗?”
求学生涯
渡边淳一还在札幌一中读初一的时候,一位国语老师中山周三教他阅读日本古典文学作品,
渡边淳一
如“万叶集”等,还指导他习作短歌,这就是这位成名作家最早的文学经验。据他本人表示,“短歌”在多年以后,对他的文笔仍有影响。 在初中和高中六年里,渡边淳一读了不少日本小说,从川端康成、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直到所谓的“战后第三波新人”的作品,都在他涉猎之列。其中他最爱川端康成的美感及理直气壮,对芥川龙之介则感到无聊透顶。 不过,他向来自认是一个平凡的读者,当他成为北海道大学理学院的新生时,十分羡慕文学院的“文学青年”,他觉得自己无缘坐在研究室中全力读文学,只能啃一些枯燥的理化教材。在大一、大二两年中,渡边淳一读了海明威、哈地歌耶(享年仅二十一岁的法国早熟作家)、卡缪等人的作品,其中卡缪的简洁的文笔,令他大为倾倒,《异乡人》是他唯一连读三次的小说。在北海道大学读完两年所谓的“教养课程”后,渡边淳一进入札幌医科大学。这段时间,他接触到法国作家沙特(1740~1814)的作品,耳目一新。
刻骨初恋
高二[2]时候的一段刻骨的初恋成为渡边淳一迈向文学创作的一个契机,他回忆道:加清纯子的眼睛很美,至今我都记得接吻时,她瞳仁的样子。我生日时收到一封情书,此后不可自拔地陷入了对她的爱恋。纯子常约我到图书室,我们晚上在那里抽烟、喝酒,她还带我去札幌艺术家出没的咖啡店和酒吧,我觉得自己一下成熟起来。然而,高三那年早春,纯子在北海道的阿寒投水自杀了。前晚,她在我家窗台上留下一束火红的康乃馨,仿佛向我告别。我当时觉得她对我的感觉非常特别,但后来才知道,与我交往的同时她还有5个男友,其他人都收到了她的康乃馨。我一直在想,她到底最爱谁?直到成为作家我才明白,她不爱我们,她最爱自己。她喜爱表演,甚至主动去堕落,冲破一些道德观念,仿佛在和我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艺术。”渡边后来将这段青涩往事写进了小说《魂断阿寒》。
弃医从文
渡边淳一于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毕业,1964年任教于母校整形外科部,同时在一家矿工医院中执手术刀行医。10年从医经历让他熟悉了爱的力量:“面对一个将死的病人,最好让他的爱人在身边,紧握他的双手,只有爱可以战
渡边淳一
胜对死亡的恐惊。”他从1956年便加入了同仁杂志“库力玛”,时常发表作品。1965年描述脑部手术的第一人称心理分析小说《死化妆》获新潮同仁杂志奖。1969年,《光与影》描述两个军人,因病历表弄错而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命运,为他赢得直木奖,也使渡边淳一的小说受到肯定,同年,渡边淳一所在大学的附属医院正在进行日本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当时渡边淳一怀疑被摘除心脏的那位患者并没有真正的脑死亡,因此就对当时所在的医院进行了批评。后果可想而知,只有35岁的渡边淳一无法继续在医院工作下去了,他索性辞职来到东京开始了专业小说创作的生涯。
1969年,他推出描述日本第一位女医生——狄野吟子的传记小说《花葬》,写作前的考据工夫,详载于他另一篇杂文中。1980年,为渡边淳一赢得吉川英治文学奖的《遥远的落日》,这是一部谈世界级细菌学家野口英世的作品,这部作品以考据的翔实和写作的功力为世人称道。 1968年的《双心》、1969年的小说《心脏移植》及《玻璃结晶》等作品中,渡边淳一透过医师独到的眼光,剖析人性,形成了渡边淳一的特有风格。 1995年9月1日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连载小说《失乐园》,描写不伦中的纯爱,引起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小说在日本已发行260万册,小说的书名还获得了日本1997年流行语大奖。
笔耕不辍
渡边淳一现已发表130多部作品,其中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随笔散文和传记作品,并且迄今仍然笔耕不辍,表现了非凡的天赋和丰厚的创作实力,在日本拥有广泛而持久的读者。日本媒
渡边淳一
体称他是“‘中间文学’第一人”、“现代男人的代言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等等,所有的关注或评价,赞誉或争议,其实皆归因于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中年人情感纠葛的长篇小说。所谓“中间文学”,是日本文学中的独特品种,指介于晦涩的纯文学和浅直的俗文学之间的文学形态。渡边淳一选择中年情感危机作为小说所竭力表现和探讨的空间,题材天生就有畅销的一面,加之渡边淳一的文笔极其细腻华丽,情节安排丝丝入扣,心理医生的背景使他在书中时常插进引人思索的甚至带有心理分析的治疗意义的议论,他的作品走向畅销也就在情理中了。他骄傲道:“情爱小说最具普遍意义,它不会随时代变迁而风化。美苏冷战时期那些描写间谍的小说随着战争结束而失去意义,现在少有人读。但是,男女之爱是跨越国界和时间的永恒话题。”
年过古稀,渡边淳一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每天清晨,满上一杯啤酒,他便捏着惯用的4B铅笔在自制的400字稿纸上竖行码字。 生活中的渡边,爱打高尔夫球,常穿着考究的和服参加料理店“和服之会”,还曾荣获日本最佳和服着装奖与最佳眼镜搭配奖。“不管活到什么岁数,总有太多思索、烦恼与迷惘。一个人如果失去这些,安于现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的完结。”
编辑本段
作品一览
《化妆》
《女优》
《冰纹》
《泪壶》
《欲情课》渡边淳一(20张)
《失乐园》
《钝感力》
《死化妆》
《光与影》
《白色猎人》
《熟年革命》
《北都物语》
《樱花树下》
《反常识讲座》
《幸福的背叛》
《爱的流刑地》
《男人这东西》
《紫阳花日记》
《紫丁香冷的街道》
《长崎俄罗斯游女馆》
《解剖学式的女性论》
《往巴黎的最后班机》
《我的,伤感的人生旅程》
《花逝》又名《花葬》
《夜潜梦》又名《畸孕》
《流冰之旅》又名《冰恋》
《美丽的白骨》又名《艳骨》
《那又怎么样》又名《复乐园》
《无影灯》 又名《白衣的变态》
《雁来红》又名《红花》、《红》
《化身》又名《情变》、《姘居》
《秋寒》又名《野蒿园》、《秋残》
《泡沫》又名《梦幻》、《泡与沫》
《一片雪》又名《飘雪》、《雪花》
《远方的落日》又名《遥远的落日》
《浮休》又名《萍水》、《瞬间美人》
《最后的爱恋》又名《爱如是》、《如此之爱》
《为何不分手》又名《不分手的理由》、《外遇》
《魂断阿寒》又名《梦断寒湖》、《魂归阿寒》
编辑本段
个人荣誉
1965年(昭和40年) 第12回新潮同人杂志赏 《死化妆》
1970年(昭和45年) 第63回直木赏 《光与影》
1979年(昭和54年) 第14回吉川英治文学赏《远方的落日》、《长崎俄罗斯游女馆》
1983年(昭和58年) 第48回文艺春秋読者赏 - ‘静寂之声 ― 乃木希典夫人の生涯’
2003年(平成15年) 获日本出版大奖菊池宽奖。
编辑本段
部份作品简介
《为何不分手》
写了一对典型的现代都市中的中产阶级夫妇,收入富足,生活稳定。在日见苍白
的婚姻生活里他们都选择了婚外情。他们分别经历着爱情的甜蜜和内心的自责,当他们都决定抛弃一切重新回到家庭的时候,却发现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激情,他们再也没办法走进对方的心灵了。男主角文中修平对青春的远离有着深深的悲哀和恐惧——“这几年修平一直渴望着烈焰飞腾般的爱情,就这么平淡无奇地老下去,那就要带着失落感了此一生了”他有了情人,后来又发现妻子也有了情人,但是他们都没有拒绝悠长的十多年的家庭氛围。他们继续生活在一个屋子里,在尴尬中寻找新的心理平衡。《泪壶》写一位名叫雄介的先生失去了恩爱的妻子,又遵照妻子的嘱咐,将她的骨灰做成了一把美丽的水壶,为的是睹物思人、相伴终身,但是,人的感情是会产生变化的,这以后,雄介相继遇到了麻子和朋代两位女性,且与她们有了亲密的关系。此时的雄介发现,他虽然在精神的某一方面得到了满足和释放,然而,在自己的心灵最深处,却仍是恋着自己的亡故妻子。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只要雄介一在那方面有所动作,这把用妻子骨灰揉成的壶,就会出现种种奇怪的迹象,或是偶然产生的淡淡朱色,似泪痕,或是从壶身中发出一些奇妙的声响,像妻子对自己话语的回答……于是,在不同情感与肉欲的强烈比较中,雄介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灵与肉的浑然结合,什么是发自内心的踏实与快乐,而这种关于自身爱情内涵质量的检测和顿悟,也只有在尝试了看似甜蜜但却是酸涩的生活果实之后,才能得出的正确结论。
《失乐园》
里端庄贤慧的医学教授之妻凛子与某出版社主编久木在一次社交场合邂逅相识。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本与妻子不冷不热的麻木关系。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
《失乐园》
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人“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爱的辉煌和极致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放纵的迷醉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凛子的丈夫以“不离婚”进行报复,久木被匿名信困扰面临降职而不得不辞职。亲人的疏离与世人的白眼使他们秘密同居——偷食“禁果”的人被逐出乐园。为了返回乐园,永久地生活在乐园里,他们选择了去徇情。久木认为“自己是和最爱的人一起去做最美好的旅行,”他们选择两个人抱在一起,在达到快乐颠峰的那一瞬间结束生命。他们认为“这是华丽耀眼而又心满意足的死,是只有他们这两个因相爱而死的人才能获得的至福之举。这是一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的震撼心灵的杰作。奇妙的心理活动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溶入到异域特有的四季更迭的绮丽环境里,令人回肠荡气。
渡边淳一关注人内心深处的本能和愿望,人世间潜在的非伦理的欲念,那些无法用知性、理性的方式去处理的情感,他用文字来表现和探究人间那美艳的情欲、男女之间情爱的妙味与魅力。他所叙述的很多事情和心理在现实的社会里很有普遍性,并且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他对于人性深处最隐秘的层面,做了最直接、深刻和淋漓的揭示和剖析,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人生善恶、美丑的思索和警醒。
《男人这东西》
身为男人的渡边淳一结合自身及熟人们的体验,畅谈一下男人自少年期、青年期直至壮年期的身心发展历程,他说男人是一种孤独而懦弱的动物,是种惯于装腔作势且又极其狡猾的动物
《男人这东西》
,女人的爱情不具有暧昧性。相形之下,男人的性格显得极其暧昧,敷衍了事。男人不像女人那样感情激荡,但是,一般情况下去了能保持永久的,对对方依依不舍。普通的女性出人意料地对男性肉体的、精神的内部世界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即便身为情人、妻子,女性也未必会深入他或丈夫的内里去探寻他们的生理状况,而且,就算她们愿意去那样做,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
渡边淳一以全新的视角探索人性发展与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关系的矛盾冲突,他认为真挚的热恋、男人的狡猾、女人的炽热与变心,无法相见的怨恨、远去离别的悲伤、爱的千重烦恼、人内心的矛盾等等,这些人类爱情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尽管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他说他的小说是在“追究男女性爱的深层意义”。但是他并不是做很恶俗的细节渲染,爱欲在渡边淳一的眼里似乎和道德伦理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一种自自然然的存在。他笔下的激情纯真而又唯美,丝毫没有淫邪的猥亵意味。现代人的情感方式已经相异于过去,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和压力,“人们情感的逆转和犯规早已超出了往日的单纯情感领域,而成为他们对抗平淡、对抗侵蚀,或者说背叛现实、凸显自我的一种反击方式,他们并非因为情感缺乏而去寻找外遇,也不会因为情感老化而去走向离婚。他们的留恋而又厌倦家庭只是他们的一种挣扎手段,目的是为了抵抗日常生活的庸俗庸碌及无聊乏味的腐蚀,是不知如何自卫的自卫,是其志向前的后退。”
“许多事情,只有当你看到了另一面的麻烦和危险,才会分外珍惜就在身边的和谐、安全的生活,只是在此时,人生的曲折和代价,才有了最宝贵的意义,这时,你就会自然地感受到,真正有价值有份量的小说,都是从热腾腾的真实生活出发,在生活的熔炉中锻冶而成的。”
渡边淳一认为对男女个体而言,彻底的自由就是爱与性不受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的束缚,
《遥远的落日》
《遥远的落日》
是渡边淳一创作过程中花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渡边淳一深深地被野口英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历时八年时间追寻主人公的足迹,毫无粉饰地再现了他克服出身贫困及左手残疾的不利条件,立志医学事业,以“梅毒螺旋体”的研究成果确立了其在世界医学界中的地位的人生轨迹。此书于1980年荣获日本第十四届吉川英治文学奖。渡边淳一善于刻划命运坎坷人们的生活、对生命哲学及死的美感描述极为细细腻精致,多数被称作医学小说。
《泡沫》
男主人公安艺隆之是个职业作家。自古才子需红袖添香,这样方读得书
《泡沫》
,何况是这样一位多情作家。自然糟糠之妻已无任何激情可言,于是就有了一位曼妙多情的和服设计师浅见抄子的出现。
“男人爱女人,乐趣之一就是能够实际感觉到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女人。”抄子原本是个安分的妻子、母亲和职业女性,在遭遇了久慕的作家安艺后,沉睡心中的爱情如不期而遇的火山难以遏制,“一个女人并不总是明白她为什么热爱一个男子。”安艺感到了一个男人改变女人的雄性力量,而抄子的爱却像失火的老房子这下是没救了。于是两人只有以抛弃家庭为代价步步陷入情欲的漩涡。遗憾的是,抛弃家庭、相互依偎在一起的安艺和抄子也蓦然觉着这一切也许终如泡沫般脆弱而无常。望着射向雪面最后一抹残阳,主人公对自己说:正因为人生如泡沫般无常,才要尽情燃烧现在这一刻。
《萍水》
讲的是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主人公久我,自由撰稿人;女主人公梓,教和服
《萍水》
穿着法、插花的很有女人味的教师,两人曾经是恋人,因为久我外派美国,中断联系14年,其间分别结婚生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旧情复萌。在渡边开始讲故事时,他们的交往已经又持续了8年。在一次颠鸾倒凤之后,梓面对镜子,突然问久我:“我的眼睛看上去异常吗?”不是医生的久我自然看不出来,而且以为又是梓兴奋之余的撒娇,便告之以“很漂亮”。但其实眼疾的痛苦已困扰梓多时,看到久我不以为然的样子,便有些生气。这就是《萍水》的切入点,即婚外恋的一方突然生病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
《爱如是》
说世上没有两全其美之事。情人和妻子令作家风野摇摆不定。他自认是崇尚精神的,可又不肯放弃尘世的享受。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之下,日本男性内心的痛苦和理性的矛盾暴露无遗。在这扭曲的世界,谁又能真正理性地活着。渡边写的不单是日本男性,而是作为男性所要承受的情感的痛苦与折磨。
《雁来红》
《雁来红》
描写现代男女畸型的性关系的小说。女主人公因手术意外造成生理创伤残缺,认为自己不再是女人,便忧闷、困惑,似有欲诉不尽的烦恼,导致了她与性恋的异变,可是在一年后的雁归来,花正红的金秋之夜,她突然恢复如初,却不知为什么……通过男女主人公不顾一切的在性爱中释放与解脱自己的故事的描写,渲染了性欲对人的基本构造中的意义。同时批判了现代文化对人的原始性活力的压抑。 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
《曼特莱斯情人》
主人公修子青春美貌,精明能干,但她在感性生活中却宁愿做一个“曼特莱斯”式情人,也不肯嫁人为妻,过一种依附男人的生活。“曼特莱斯”是法语,意思也是情人,指的是一种有自己的经济保障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情人。与修子保持多年情人关系的远野是一位事业有成,家有妻女的中年男子。婚外情所带来的欢娱是远野越来越迷恋修子,最终发展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夜潜梦》
一个富于迷惑性的名字。在夜间潜入的梦是怎样的?渡边淳一用倒叙的
《夜潜梦》
手法,将悬念提出,在解决问题中,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里。一次婚外奇孕引出一段离奇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个倒插门入豪门的中年男子,在邂逅女主人公东子之后,产生了婚外情。而东子却称其怀孕,再种种猜测、揣度、惊恐、想办法试图让其堕胎之余,发现东子是假怀孕。而事实上,东子是患了不孕症,婚后生活在痛苦境地之中的,故事充满着现代感与缓缓低诉的沉着。故事本身不美,甚至是有些残忍的,可是作者却以唯美的笔法将一切带入了美好中。文章中讲述着大段大段的医学问题,看似有些枯燥无味,而学医的作者却用医学术语、体检治疗的一系列情节,以充满凄美哀绝之态,渲染出了东子的内心巨大的疾苦痛疼,使人忍不住对其哀怜不已。
《反常识讲座》
是渡边淳一最新出版的散文集,他以滑稽的主题,理性的论理,配合深刻的观察,专业的眼
《反常识讲座》
光,批判了既可笑又可爱的人类,以及他们莫名其妙的常识。他认为:所谓非常识,只是不懂常识;而反常识,指的是在了解常识的基础上向它挑战。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无数称之为常识的东西,它们蛮横跋扈,恣意横行。
《紫阳花日记》
川岛省吾和志麻子是在日本很典型的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住在东京高尚社区,丈夫经营着一家私立医院,妻子在家料理家务。结婚十五年,有一儿一女。看似平静的生活被丈夫在妻子卧房偶然发现的一本日记给彻底打乱了。在这本日记里,妻子以女人的敏感和细心,详细记录了她对丈夫不忠的点点观察,但在平日生活中却又绝口不提此事。于是,夫妻间开始了一场让双方都深感痛苦的“暗战”。
“暗战”终于变成直接交锋,太太甚至冲到丈夫情人的公寓。双方也都想到了离婚,但生活的惯性、孩子、再加上丈夫的妥协,使他们的婚姻磕磕绊绊地维系下去。
省吾依然靠偷看妻子日记来了解她的内心活动。慢慢发现,经过这次冲突,妻子对自己已经是心灰意冷,更让他吃惊的是,妻子开始和多年前读大学时期的一个教授开始交往……
紫阳花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