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指挥思路
A. 《茉莉花》在哪些重要场合被演奏过
《茉莉花》: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专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属奏歌曲。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2008奥运会会徽揭幕仪式上都演奏了这首《茉莉花》;江泽民同志访美,在白宫草坪举行的欢迎音乐会上,美国交响乐团奏响了《茉莉花》;中央民族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茉莉花》,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江泽民同志以国家主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曾经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入选的中国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B. 茉莉花爵士乐的不同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分别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乐《茉莉花》请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从而顺势导入到本课《爵士乐》的学习。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新课教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先歌曲的特点、体会情绪,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爵士乐,介绍爵士乐的相关内容,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形式,并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
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及演奏乐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C. 关于民歌《茉莉花》的歌词和版本
1、江苏民歌《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2、河北民歌《茉莉花》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3、其他版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3)茉莉花指挥思路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茉莉花》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茉莉花》是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在国外被公认“旋律优美,浓郁东方韵味”,最具有中国东方意境的歌曲。甚至很多外国人声称,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被评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D.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茉莉花
《茉莉花》张可演唱歌曲,由李正帆 作曲,姚若龙作词,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茉莉花,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茉莉花
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人们常借花抒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在众多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的歌曲中,《茉莉花》可称得上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早已植根国人心中,而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她清丽、柔美,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因此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其魅力,本节课我打算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以“茉莉花”为主题,通过对河北民歌、江苏民歌、东北民歌《茉莉花》,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亲亲茉莉花》、《又见茉莉花》和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茉莉花”的认识,体验其艺术特色及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茉莉花》,感受小调音乐的柔美、委婉,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地域文化、语言、风俗等不同,音乐的旋律和表现风格也不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茉莉花》在中国及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为中国有这样的音乐作品而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设计思路:
《茉莉花》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着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因此在设计《茉莉花》这课时,特地以欣赏茉莉花的图片营造氛围,再通过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导入新课,进一步通过讲述歌剧《图兰多》的传奇故事,了解茉莉花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激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进而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实践并掌握音乐知识,再通过让学生欣赏比较多种版本的《茉莉花》,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时,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民族音乐的美,进而爱上民族音乐。
教学策略:
1.通过“看”花、 “听”花、“唱”花、“赏”花,循序渐进地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
2.在听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原名、产地、功能„„
2.播放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
师: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学生说一说,唱一唱)
师: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请把你了解的茉莉花的形态、色彩描绘一下。(生说一说对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和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茉莉花的各种图片,播放《茉莉花》的歌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欣赏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片段
1.歌剧简介:关于江苏民歌《茉莉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
2.播放歌剧《图兰朵特》片段。(多媒体展示)
教师导语:你们听到茉莉花的音乐了吗?它的出现为歌剧添彩,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增辉。它通过天才作曲家普契尼天衣无缝的运用,使西方人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也成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佳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剧《图兰朵》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茉莉花》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唱歌曲
1.初听乐曲,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声发“lu”模唱旋律。
3.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学生小声试唱歌词,强调歌唱表情和声音位置。
4. 讨论交流歌曲的风格。
师:你感受到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
生:柔美、 婉转。
师:你们回答的很不错,这就是小调歌曲的特点。(介绍小调的相关知识)
生:讨论归纳,完成课本的表格。
教师:由于人们的喜爱和民歌的变异性,有了很多版本的茉莉花,各自风格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不同地方特色的《茉莉花》,然后说说他们的特点和不同,运用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欣赏——讨论——小结,使他们的思维从直观的音乐感受上升到抽象的理论理解,知道民族民间音乐的流传与当地的文化、环境、语言是密切相关的,以扩大音乐视野。并在次环节让学生了解听懂音乐、享受音乐的方法。】
5.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6.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学生再自己练习演唱。
7.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师: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呢?(学生交流,试着读一读,再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处理歌曲。
(1) 师:你能把自己总结的歌曲风格用歌声表现出来吗?(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2)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3)再一次听范唱,自己同时练唱,然后教师分组或抽单个学生检查演唱效果。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9.欣赏江苏风景
师:学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后,想不想欣赏江苏的风光?(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轻声演唱歌曲)
10.完整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欣赏、学唱,使学生明白《茉莉花》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而是整个音乐文化的代笔,中国人都以《茉莉花》的旋律来展示中国人和平、友爱、发展的精神面貌,知道茉莉花的非凡意义。】
四、拓展欣赏(感受与体验多样《茉莉花》)
1.欣赏人声、器乐、《茉莉花》片段(黑鸭子组合、女子十二月坊演奏、萨克斯演奏)
2.聆听完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讨论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处与不同处。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的词语各代表了哪个地区民歌《茉莉花》的地方风格?
五、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茉莉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如茉莉花一般美的民族音乐,期待着有一天在你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你们的心田飞向世界!
让我们再次高歌《茉莉花》!并在歌曲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为主,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感受与鉴赏领域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体现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茉莉花》,使学生不仅了解中国的《茉莉花》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位置,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音乐。
茉莉花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 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 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E. 茉莉花歌曲的由来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5)茉莉花指挥思路扩展阅读: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F. 舞蹈《茉莉花》串词
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系苏皖民歌。[1] 起源于安徽滁州天长、江苏扬州、六合一带的民间歌曲,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将采自于苏皖一带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安徽天长人,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苏皖一带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苏皖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G.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石头在我们农村随处可见,在小河边、马路旁、山坡上,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却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巨大的影响。在开展的《石头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玩一玩、画一画、讲一讲中发现石头还能发出好听的声音,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思路,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旨在提高他们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及表现力,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看图谱学习用石头打击歌曲的节奏。
2.感受石头敲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喜欢音乐活动,体验石头敲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块鹅卵石,人手一件金属物品(如小勺)。
2.音乐磁带《加油干》,大图谱一幅,反复标记。
3.在音乐伴奏下学习用石头敲击简单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运用已有经验,感受表现歌曲。
1.引入: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时间又到了。"2.复习歌曲《加油干》
师 :"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加油干》,今天,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很好听,我们除了唱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这首歌呢?(乐器)"二.借助图谱,学习用石头为音乐配节奏。
1.提问:"我们在什么时候唱这首歌?"(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出示图谱,感受歌曲的力度。
(1)师:" 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农民伯伯要把它们运到市场上去卖,你看看这几筐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大筐小筐)农民伯伯搬大筐的苹果时因为苹果重,所以要慢一点,搬小筐的就?(快一点)为什么?(小的轻)我们用拍手来为他们加油,一筐苹果拍一下手,我们一起来唱一遍。"(2)完整的听音乐拍节奏。到大筐时要拍大力一点,小筐时轻一点,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3.石头碰碰响(1)看,谁来了?调皮的小石头也要来为他们加油了。
(2)师:"小朋友,老师在你们椅子下面的箩筐里准备了小石头和小勺子,请你们来玩一玩,待会儿请你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4)请个别讲述小石头与不同物体碰撞的声音是否一样,各是怎样的声音。
(5)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声音来表现歌曲内容。
4.石头打击乐(1)幼儿分声部练习(2)出示反复标记,引导幼儿理解其含义。
(3)教师指挥,幼儿分组演奏。
(4)幼儿指挥,集体练习演奏乐器。
三.总结评价,鼓励幼儿用乐器继续表现乐曲。
师:"今天,我们用石头与勺子为这首乐曲配上了好听的声音,那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各种乐器)师:"老师把这些乐器放到区角里,下课后,请小朋友去玩一玩,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今天的音乐时间就到这里。"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茉莉花》是一首旋律优美、触人心弦、广为传唱的中国民歌。它自然、平缓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人充满花香的茉莉花王国,让我们感受到带有浓郁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在此活动中,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经验的积累是整个活动设计的重点。幼儿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聆听《茉莉花》,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茉莉花》,他们的整个身心是放松和愉悦的。活动中把赋予茉莉花丰富的情感作为幼儿感受和创作的线索,当孩子们尝试把自己变成一朵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茉莉花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充满生机的情境。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参与赏花活动,体验与花相伴的愉快情绪。
2.通过观赏、体验,了解茉莉花的颜色、花瓣层次和错落造型。
3.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和造型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1.实物盆栽茉莉花、茉莉花茶、茉莉花串成的花环若干、《茉莉花》音乐等。
2.呼拉圈若干个、麻绳2~3根。
【活动过程】
1.简单认识茉莉花,重点观察茉莉花瓣的姿态、花束的层次、花朵之间的错落造
型,了解花朵、花叶和土壤的关系。
(1)师:每一朵花长得一样吗?花瓣的姿态是怎样的?
有的已经开了,有的已经枯萎,有的是含苞欲放,有的花瓣快脱落了……
(2)师:你觉得这朵茉莉花的心情怎么样?(赋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
这朵茉莉花很高兴,这朵茉莉花有点害羞……
(3)制作茉莉花茶,简单了解茉莉花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播放扬洲版本的《茉莉花》。)
2.扮演游戏:我是一朵茉莉花。
幼儿讨论:怎样让自己变成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幼儿制作茉莉花花环、茉莉花叶、茉莉花裙。(音乐伴随幼儿的制作过程。)
幼儿自由感受茉莉花香,观看茉莉花图片,欣赏自己制作的茉莉花环。
3.师生分享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受。
用分享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然聆听《茉莉花》乐曲:
(1)小时候,去到扬州,闻到花香,听到歌声……一个穿着白裙子的小女孩子边唱歌边给茉莉花浇水。”(教师清唱《茉莉花》。)
(2)在宴会上,一群穿着白纱裙,拿着茉莉花,戴着茉莉花环的女孩,也在唱着这首《茉莉花》……(幼儿欣赏教师三人演唱《茉莉花》。)
4.师生相互模仿身体姿态、情感变化,进一步感受歌曲。(教师可采用无伴奏演唱方法,灵活把握演唱时间。)
(1)师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
(2)结合幼儿的想像,采用音乐散文式故事的形式把幼儿带入一个美丽而情感丰富的茉莉花王国(见资料链接)。
(3)引导幼儿赋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你是一朵怎样的茉莉花?”“哦,这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这是一朵高兴的茉莉花。”“这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
5.扮演游戏:幼儿扮演茉莉花,教师扮演摘花人,并鼓励幼儿组合身体造型表现茉莉花丛。
(1)幼儿独自扮演茉莉花,教师引导幼儿赋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歌曲唱到“将你摘下”,教师可抱起一幼儿,送到另一教师手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做茉莉花束。教师引导幼儿做出花束层次、高低的变化。教师扮演小蜜蜂给每朵花采蜜。
(3)四人(人数可以逐渐增加)一组做茉莉花丛(加上叶子、泥土等角色,强调彼此依存的关系)。教师随着旋律把呼啦圈逐个从孩子身上套下,放置在地板上,当作花盆。
(4)造型表现过程中,幼儿随歌曲的意境表演。
师:太阳刚刚露出笑脸,茉莉花也慢慢睁开眼睛,微风轻轻吹过,花朵随风飘动……(配伴奏演唱歌曲。)
(5)简单介绍歌曲《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这首歌曲已有400年的历史。美国发射向外太空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人的礼物送给外太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茉莉花》。我们要记住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茉莉花》……
【活动延伸】
(播放《茉莉花》。)-
1.扮演表现:幼儿戴上茉莉花环,装扮成美丽的茉莉花公主或茉莉花王子。
2.绘画表现:合作绘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茉莉花王国。
【设计评析】
这是一个以音乐为切入点的综合性活动,围绕着中国民歌《茉莉花》,开展了一系列的感知、制作、欣赏、表现、创作、分享等活动。活动最明显的特点体现为:从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在活动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幼儿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孩子们在淡淡清香、自然轻松的“茉莉花”氛围中充分享受音乐的美和快乐。
【资料链接】
1.作品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曲调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江苏扬州《茉莉花》,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调》,曲调优美,表现出淳朴柔美的感情。儿童版本的《茉莉花》,旋律轻盈流畅,易唱易学,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唱。从乡村田间地头,到维也纳的音乐大厅,从港澳回归的盛典到APEC的欢迎宴会,《茉莉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着听者的心灵。
2.音乐散文式故事:清清的小河边,有一丛美丽的茉莉花。每当太阳升起时,茉莉花也就慢慢睁开了眼睛。闻一闻,真香!看,每一朵茉莉花都在展示自己独特的美,有着自己的`姿态和心情:有的是害羞的茉莉花,羞答答地低着头;有的是高兴的茉莉花,张开了笑脸;有的是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正在慢慢开放;有朵茉莉花好像有点不太高兴,翘起了小嘴巴;有朵茉莉花好像在哭泣,它想妈妈了;有朵茉莉花正仰着头喝露水呢……小河的水闻到花香,也悄悄停了下来,它想留住这甜甜的花香……小朋友,你们闻到了茉莉花香了吗?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最近,我们开展了“快乐的六个宝”的主题活动,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引导让幼儿通过运用自己的感官在说说、做做、玩玩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经验,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经验世界。而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和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这首歌曲的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能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对歌唱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仿编并表演。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合拢放开。
1、先用小手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宝宝们,我们先来用小手玩个游戏,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变出来!
幼儿:这个游戏是我们以前玩过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一玩这个游戏,孩子们会马上安静下来,眼睛看着老师,跟着老师投入地玩起来。
(评析: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小班孩子在活动前情绪容易不稳定,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幼儿听有节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拢、放开的动作。
师: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玩一个新的游戏,听好老师说什么,请宝宝来做动作。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师:合拢、放开。(反复几次,交换顺序。)
让幼儿知道合拢就是两手合在一起,放开就是把手分开放在两边。
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想知道老师到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口令。在老师发出口令后,宝宝们马上做了起来。有的宝宝还会跟着老师说合拢放开。
(评析: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它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这一环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内容。)
3、教师边做动作边提问:小手放哪里?(或小手干什么?)
师:刚才宝宝们的小手真能干,现在,请宝宝们看看老师的手在干什么。
师做小手拍拍拍和小手放腿上的动作。请幼儿说说老师的手在做什么。
幼儿:老师在拍手、老师把手放在腿上。
师帮助幼儿用歌词中的话进行总结,并引导幼儿边说边用小手做一做。
幼儿:边做模仿动作边回答:小手拍拍拍和小手放腿上。
4、引导幼儿玩小手爬的游戏。
师:小手除了玩这些游戏,还会做什么呢?
师做爬呀爬呀的动作,边做边引导幼儿回答,小手在做什么。小手爬到了哪里,会指一指什么呢。
(评析:老师通过设置提问,创设游戏情景,把幼儿带入一个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内容,着个环节的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了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
二、学念歌词。
1、教师念歌词,请幼儿说出小手做哪些动作。
师:老师的手要连起来做动作了,看看老师的手是怎么做的。
2、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并学做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是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让理解、记忆歌词。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引导幼儿边拍边做动作边朗诵歌词,然后,引导幼儿单独进行尝试学习。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
三、学习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两次,请幼儿说出小手做了哪些动作。
先是无伴奏唱,然后在音乐伴奏下唱。
(评析:这里我运用了整体教唱的方法,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歌词的学习都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
2、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
(评析: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
3、幼儿集体演唱,要求唱清歌词。
(评析:在幼儿演唱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边一边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个别和集体的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4、幼儿学唱歌曲中上行的变化,声音应由弱渐强。
(评析: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变化是音乐活动中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拟人化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小手在爬的时候,越爬越上,越爬越高兴,所以声音也慢慢地变响。)
5、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6、师幼共同表演。
7、请男孩、女孩分别表演。
(评析:运用表情、动作与同伴交流表现歌曲。因为音乐是一门表情艺术、表演艺术,音乐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作用与人们的感官,通过表演演唱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四、学习仿编歌词。
1、除了唱眼睛、鼻子、小嘴巴,我们还能把什么也唱到歌曲中?
(评析:采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穴道的新知识联系在一起,扩展了幼儿的思维。)
2、师幼共同演唱幼儿改编的歌曲。
3、幼儿尝试自己改编歌词并演唱。如:“这是头发这是肩膀这是小肚皮。”
4、请个别有创意的幼儿表演,师幼共同欣赏。
(评析: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音阶,学唱音阶,并用跳音、附点、快与慢等节奏表现角色的不同情绪变化。
2、猜猜想想不同节奏所表现的不同的艺术形象,能积极参与动作表现和节奏表现。
3、在艺术活动中学会共同合作和分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有房子有楼梯、小老鼠手偶、乌龟、小猴、熊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1、师(出示小老鼠)并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老鼠到森林去玩,发现有一间小房子,小房子里有一个楼梯,小老鼠跳上去,楼梯就发出了声音。(师演示小老鼠跳上楼梯,并用钢琴弹出上行音阶)
2、师继续讲故事:小老鼠转身往回走,想听听是什么声音。(师演示小老鼠跳上楼梯,并用钢琴弹出下行音阶)
3、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往上走,再一起学学小老鼠往下走。(师带幼儿一起边唱边玩游戏两遍)
二、在游戏中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
1、师:小老鼠觉得这个楼梯太好玩了,他非常快地跳上去,跳下来,听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了。(师弹跳音)
2、师: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小老鼠摔下来了。(很快的下行音阶)
3、师:小老鼠还想玩,可它的脚扭伤了。这时候小老鼠上楼梯,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附点)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走路一拐一拐,并唱一唱。
4、师:过了几天,小老鼠又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玩这个音乐楼梯,看看是谁?(出示乌龟、小猴、熊图片),它们是怎么走楼梯的?楼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快和慢,轻和重)
三、学歌曲:小老鼠上楼梯。
1、教师示范。
2、幼儿一起跟唱。
3、边唱边学学小老鼠上楼梯的样子。
创编歌曲,把歌曲中的小老鼠换成别的小动物,想一想它们是怎么走楼梯的,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来唱。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圆舞板3、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面人图片,记忆歌词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北京的老爷爷(出示图片),我们向老爷爷打个招呼!这位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播放课件)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幼儿说)好多好多,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1、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捏了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的面人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师徒四张图片)2、(出示圆舞板)师问:咱们来玩个游戏,我问你答!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依次问答唐僧、沙和尚、孙悟空)3、教师:捏的什么呀?捏的什么呀?请你们说,我帮你们打节奏,开始!(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4、教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教师:你听到什么了? (幼儿说,教师出示对应图片并学唱)5、提问:这次请你们再仔细听听,特别是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师再次范唱)师: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谁愿意来试一下? (个别幼儿示范)6、师示范边唱边做动作(最后一句),幼儿练习2遍。
教师:这首歌曲很特别,有唱、有说、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边说边指)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师幼互动)教师: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京剧脸谱》一样,我们再来试一试!(师幼互动)
(三)说唱表演
1、教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说说的部分,请说的部分的小朋友边说边做动作!(男女生互换)
2、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幼儿说)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四)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要不我们也来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幼儿自主讨论)
2、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幼儿说)
3、教师: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了,要不我们来试着编一编这个故事,好不好?
4、教师:老师这儿找到了他们的面人图片(PPT),不过得请小朋友想想捏它们在做什么动作好呢?我们要捏一个喜洋洋在干什么?谁能跟着节奏说说看,边说边做动作!(接着说美羊羊等)。
5、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喜洋洋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吧!(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歌曲)。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让幼儿愉快地参加玩音乐游戏。
培养幼儿迅速反应能力及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小鱼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带小朋友们去海里玩,看看海里五颜六色的鱼,绿绿的水草和美丽的珊瑚,你们看多漂亮
二、幼儿扮演小鱼
师:小朋友们看过小鱼是怎么游泳的吗?请小朋友学小鱼游泳的样子(任选2-3个小朋友),小朋友学小鱼游泳时放音乐。
三、询问
哪位小朋友过去观察过小鱼如何吃东西,并请小朋友模仿。模仿时表扬模仿能力强的,并纠正模仿效果不好的小朋友的动作。
四、利用故事
(讲故事同时播放音乐)介绍游戏的玩法,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五、学习歌曲《捉小鱼》
六、配合手势整体学习歌曲
H. 歌剧《图兰朵特》中《东边升起月亮》与民歌《茉莉花》有什么不同
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1、表达情感上
《东边升起月亮》叙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原来的民歌《茉莉花》则是赞美花的芬芳与美丽,虽然也可作爱情联想,却比较含蓄。
2、形式上不同
《东边升起月亮》是普契尼的歌剧《杜兰朵公主》最后的一幕。而普契尼在这部作品里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
3、演奏乐器不同
《东边升起月亮》主要通过钢琴完成演奏。而《茉莉花》作为中国风民族歌曲,就要用民族乐器二胡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8)茉莉花指挥思路扩展阅读:
歌剧《图复兰朵》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根据中国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灵感而创作,是由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Carlo Gozzi)创作的剧本。
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百尼(Giacomo Puccini)作曲的同名歌剧。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度法兰高·阿法奴(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知(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担任指挥。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道作曲家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
I. 造成茉莉花曲调的原因是什么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传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调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之时;在西方,《茉莉花》曲调同样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睐,同样也以此曲调旋律进行改编。然而,《茉莉花》曲调在中西方的再创作中,却是因其音乐审美观的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来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扬州清曲中又称为“鲜花调”,在数代扬州清曲艺人的不断加工下,最终成为了是扬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谱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贮香主编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为《鲜花调》。
正因《茉莉花》曲调优美、动听,所以此曲调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发源省份江苏,就有数首《茉莉花》和《鲜花调》,如“流行于扬州、苏州、泗阳、徐州的《鲜花调》5首,六合、兴化的《茉莉花》2首,在扬州清曲、扬剧、南京白剧、锡剧琴书等戏曲、曲艺中也有《茉莉花》《鲜花调》流传”。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样流传着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陕西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虽然在曲调上却大同小异,但却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点。
不仅如此,在中国,《茉莉花》还被许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编或再创作,如作曲家鲍元恺就将《茉莉花》进行了再创作、竹笛演奏家王铁锤改编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将《茉莉花》改编成了一首混声合唱、台湾歌手梁静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主题改编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于1999年改编创作的交响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响乐团经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挥家与乐团演奏频率最高的作品。
J. 关于《茉莉花》这首歌的资料
起源
①江苏民歌名。 关于《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其中甚至还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乐之说。目前国内比较肯定和准确的说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传在扬州仪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鲜花调”(又名“仙花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现存最早的“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约翰·贝罗的《中国游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江苏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发展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1942年冬天,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苏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乐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桥镇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歌词 《茉莉花》江苏民歌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