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参考文献
1. 急求PDF格式外文期刊文献,声乐专业,能是写歌曲演唱流传的更好,关于中国民歌《茉莉花》~采纳后可追加。
先到网络文库,找一篇此类文档中文的,然后用有道翻译,或是谷歌在线翻译翻成英
文,然后把英文放上面,中文放下面。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要找标准的PDF格式外文文
献,可以在谷歌,用英文文献名+空格+PDF 这样比较容易找到。
第一是Google搜索,主要是英文,尤其是其学术搜索,意义大。
第二,通过各大学图书馆系统,进入几个主流的出版发行集团。
第三,利用网络免费储存、电子书系统。尤其是国外多。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选题要新颖。
这次我的论文的成功,和高分,得到导师的赞许,都是因为我论文的选题新颖所给我带来的好处。最好涉及护理新领域,以及新进展,这样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大量文献做基础
仔细查阅和你论文题目和研究范围相关的文献,大量的文献查阅会你的论文写作铺垫,借鉴别人的思路,和好的语言。而且在写作过程不会觉得语言平乏,当然也要自己一定的语言功底做基矗
三,一气呵成
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每天写一些,每天改一些,这样会打断自己的思路,影响文章的连贯。
四,尽量采用多的专业术语
可能口语化的表达会给人带来亲切感,但论文是比较专业的形式,是有可能做为文献来查阅和检索的,所以论文语言的专业化,术语化会提升自己论文的水平。
五,用正规格式书写
参考正规的论文文献,论文格式。不要因为格式问题,而影响到你论文的质量。
六,最好在计算机上完成写作过程
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电脑来完成写作过程,好处以下几点:1,节省时间,无论打字的速度慢到什么程度,肯定要比手写的快。2,方便,大量的文献放在手边,一个一个查阅是很不方便的,文献都是用数据库编辑,所以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提前先在电脑上摘要出重点,写出提纲,随时翻阅,方便写作。3,修改编辑,在电脑随时对文章进行修改编辑都是非常的方便。4,随时存档,写一段,存一段,防止突然停电,或者电脑当机。本人就是吃了这个大亏,一个晚上的劳动,差点就全没了,幸亏男友是电脑高手,帮我找回。否则就恨着电脑,哭死算了。
七,成稿打印好交给导师
无论你的字写的多么优美,还是按照惯例来,打印出的文字显的正规,而且交流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不会让导师因为看不懂你的龙飞凤舞,而低估你的论文。而且干净整洁,女孩子不仅注意自己的形象问题,书面的东西也反映你的修养和气质。
八,听取导师意见,仔细修改
导师会给你一些关于你论文建设性的意见,仔细参考,认真修改。毕竟导师是发表过多篇论文,有颇多的经验。
出自:脑子
2. 如何正确的喝纯茉莉花为什么香味很快就没有了水温高了时间长了还有一股异味
花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茶类之一,产品既保持纯正的茶香又兼有芬芳的花香,别具风韵,故有“引花香,益茶味”之称。花茶由素茶(或茶坯)和茶用香花通过传统工艺科学配方在特定制茶环境下加工而成。由于茶用香花的种类不同,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各种不同香型的花茶。
1 福建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大宗产品,在内销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份额,曾经有过“大江以北无花不是茶”之说。茉莉花茶以其香气清芬幽雅,滋味浓醇的品质通性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至今,茉莉花茶的生产中心已由福州和苏州向其他产茶省份扩展。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记载了我国茉莉花茶著名产地有福州、苏州、金华、成都、桂林、广州等。并对主要产区作了如下描述。福建茉莉花茶,是在福建窨制的茉莉花茶。清咸丰年间福州大规模产销茉莉花茶。其时津、京、鲁、皖及本地茶商在本地设厂,从皖、浙、闽绿茶区调运毛峰、旗枪、大方、碧螺春、龙井及烘青、炒青绿茶到福州加工窨制花茶运销华北地区、东北一带。19世纪末台湾茶商从台湾运茶到福州窨花,成为台湾生产色种花茶的先声。抗日战争后福建茉莉花茶逐渐衰弱。1949年后恢复发展。福建茉莉花茶以烘青绿茶为茶坯,著名品种有大白毫、闽毫、雀舌毫、明前绿、龙珠团等茉莉花茶,还有外事礼差茉莉花茶、有机锗花茶和富硒花茶等。内销遍及全国,外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福建特种茉莉花茶品质特点
选用特种绿茶和优质茉莉鲜花为原料,精工细作,窨制而成,属特种茉莉花茶。随着特种绿茶加工技术的发展,茉莉花茶的外形也得以丰富,有针芽形、松针形、扁形、珠圆形、卷曲形、圆环形、花朵形、束形等。此类花茶的外形和叶底均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外形特点见表1。
表1 特种茉莉花茶主要品名与外形特点
品名 外形特点
茉莉银针 外形呈针芽状,肥壮多毫,色泽洁白,匀整美观。
茉莉松针 外形条索紧直,两端尖细呈松针状,色深绿。
茉莉雪芽 外形细嫩,二叶抱芽呈花朵状,色绿,白毫显露。
茉莉龙虾王 外形平扁,芽头基部略勾曲形似虾,肥壮,白毫显露。
茉莉针蕊 外形紧卷呈盘花,白毫显露。
茉莉珍珠螺 外形细嫩,紧卷呈盘花,白毫显露。
茉莉龙珠 外形颗粒滚圆如珠,落盘有声,色绿润显白毫。
茉莉凤眼 外形颗粒呈风眼形,视觉形象逼真,具白毫,匀整美观,
茉莉白毛猴 外形条索肥嫩卷曲,白毫显露。
茉莉毛峰 外形条索肥嫩,色绿润多毫。
茉莉银菊 束形茶,外形似菊花状,色绿润白毫显。有单面菊花和双面菊花两种。
茉莉银环 外形呈小圆环状,一般以单个芽叶制成小圆环,具白毫,匀称美观。此类外形也有称玉环。
此外,还有外形似荔枝球形、麻花形(长约1-2cm)等特种茉莉花茶。
特种茉莉花茶的内质具有香气鲜灵浓郁,滋味鲜醇或浓醇鲜爽,汤色嫩黄或黄亮明净的特点。但不同花色因窨制过程的配花量和付窨次数的不同而香味有所差异。
3 茉莉花茶品饮
3.1 茉莉花茶品饮方法之选择
由于茉莉花茶大都是绿茶窨花而成,所以在品饮方法上与绿茶有共同之处,加上当地的饮茶习惯,便形成这几种方式,以选用的品饮器具而分为盖碗冲泡法、瓷壶泡法。对于造型优美的特种茉莉花茶也有用玻璃杯冲泡法,以满足观赏叶底之要求。通常茶水比例以1:50为宜,如容量为 150毫升的器具其下茶量3g左右,冲泡时间3—5min,水温掌握90-100℃。级型茶可选用瓷壶泡法,水温要求100℃,冲泡5min,将茶汤分斟各杯即可品饮,白色瓷杯盛茶,可观茶汤色泽,花香也能充分发挥,既清洁,又雅致。采用一壶多杯分饮法是北方居家品饮花茶常用的方法,具有方便卫生的特点。
3.2 特种茉莉花茶的品饮
品饮高档名优花茶,通常采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用 90~C左右的沸水冲泡,冲泡时间约3-5min,冲泡次数以2-3次为宜。冲泡时可通过玻璃杯欣赏茶叶精美别致的造型,如冲泡特级茉莉毛峰时,可欣赏毛峰芽叶徐徐展开,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别有一番情趣。泡好后,揭开杯盖,闻其香,鲜灵浓纯,顿觉芳香扑鼻。再尝其味,花香茶味,令精神清爽,心旷神怡。盖碗冲泡法是四川人品饮花茶常用的方法,一套茶具有茶碗、茶托、茶盖,每人一套盖碗泡茶,边饮边品,摆摆“龙门阵”,悠悠自得,其乐无穷。在京城等都市茶馆也常选用。
茉莉花茶的泡饮程序主要有(1)赏茶:观看外形(2)注水:润杯盏(3)净盏(4)投茶:每杯3g,150ml(5)润茶:约1/4水量(6)冲泡:用凤凰三点头技法(7)敬茶(8)闻香(9)观色(10)品味。
饮用花茶,在作为饮料的同时领略天然的花香,如置身花丛之中,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有言道,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她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茉莉芬芳,既幽雅,又馥郁,尤其以鲜灵而有别于其他花茶,香而不浮,鲜而不浊。在品饮时颇有一番碧沉香泛之意境。
4 茉莉花茶品饮艺术探讨
笔者根据茉莉花茶的产区、品质特点、品饮习俗、文化品位,将茉莉花茶的泡饮程序演绎为茶艺的形式有《茉莉清芬》、《雾涌龙珠茉莉香》、《天山茉莉银毫》等,通过福建农林大学茶艺队、福鼎市茶艺队、宁德市天山茶艺队得以展示,一同感受茶之清芬。
(背景音乐起)走进了春天/我们来到了花丛间/是谁在夏夜吐芳/让炎热变得清芬?
亲亲茉莉花,带着少女的纯情,从古老的东方走来……
亲亲茉莉花,带着夏日的风韵,以鲜灵的芬芳问候秋天。
茶艺流程
清心事茶 云魄轻起
春江水暖 霍童泛舟
天鹅戏水 梦笔生花
渐入佳境 喜得龙珠
温润心怀 情结榕城
凤凰点头 鸟语花香
纤纤捧瓯 依依敬茗
八仙歇岩 欣然把盏
花影叠翠 春水盈盏
茉莉问芳 清芬怡人
高山云雾春毫嫩,闽江两岸茉莉香。
八闽山间茶/四序水中香/让典雅的茶艺流动着美的旋律/让我们于福建茶文化家园里共享大自然与人的一份情趣。
5 花茶与健康
中国传统认为饮茶对于人类的益寿保健有很大好处。在历代医学、茶学文献中有很多的记载。福州花茶技师高朝泉有其独特见地。合理饮茶有益人体健康是毫无疑问的,但随着年龄、体质、季节、生活习惯的不同选择茶饮也有必要。茶基本分为三性,即红茶乌龙茶属于温性,花茶属于中性,其他茶多属寒性。人的体质基本也有三类,心火旺盛,胃气稍弱,脾胃虚寒。因此老年人喜欢温性茶,中年人宜饮花茶,青少年人可饮中、寒性茶。夏天宜饮花茶,冬天宜饮温性茶,茶的功效益思少睡,清热降火、解毒止渴、兴奋解倦、消食除腻、去痰治痢、利尿明目,增加营养功效很大,为日常主要饮料之一。花茶是多烘窨产品,花香突出,茶爽香高,其独特功效能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对少年女性经期前后和更年期妇女往往情绪烦躁不安以及有前列腺炎与前列腺肥大患者以多饮花茶为宜。总之,中性的茉莉花茶适应性广,属于温、寒性茶,因此中少年人要多饮茉莉花茶为好。
现代的医学在多方面对茶叶的保健作用进行研究,八十年代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免疫组和生化组以试验动物为对象,研究了茉莉花茶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茉莉花茶茶汤浓度绝大多数用0.5%-1.5%。实验数据表明茉莉花茶可以增加血中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
用四氯化碳(CCl)对小鼠肝进行高脂质过氧化造型。饮茉莉花茶茶汤组及添加Vitamine E组,肝内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果蝇寿命的试验表明1%茉莉花茶组的果蝇平均寿命及最高寿命可分别延长一倍和一倍半。这些数据显示茉莉花茶具有抗衰老作用。从上述二大部分实验结果来看1%茉莉花茶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有促进体液免疫功能趋向。同时1.5%和1%茉莉花茶有明显抗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能显著延长果蝇寿命,说明茉莉花茶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和保健饮料。
而后,在1993年又报道了5类茶叶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的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灌胃,均能显著促进Con A刺激的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但乌龙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不同浓度Con A刺激的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2%的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也分别高于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所需的最适Con A浓度,健康小鼠为12.5mg/ml(绿茶、红茶和白茶)和17.5mg/ml(茉莉花茶),血虚小鼠为22.5mg克/ml。上述结果表明,2%的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均能显著增强或改善正常和血虚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这些研究报道,从免疫学和生物化学角度探讨茉莉花茶对机体抗衰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让人们不断了解其保健作用。
所以,在科学饮茶中体味中国茉莉花茶的东方蕴意,犹如品读春天散文诗,令人陶然沁芳。曾经有一位外国诗人赞咏茉莉花茶“从中国的花茶中,我发现了芬芳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高朝泉.花茶与健康.农业考古,1992(2):164.
[2]林一萍,陈红玉,吴瑞荣.茉莉花茶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黑蝇寿命的影响.
福建茶叶,1986(4)26-27,38
[3]陈玉春,高依卿.5类茶叶对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
茶叶科学1993,13(2):157~160
3. 请问茉莉花放室内对身体有害吗
无害。香料能影响人的心理和情绪,研究发现,丁香花和茉莉花的香味会使人产生回一答种轻松、安静的情绪 茉莉花、米兰、西红柿等花草,使蚊子 闻到其香味后回避,达到驱蚊效果。 茉莉花,属木犀科,常绿小灌木或藤本状灌木,高可达1米。小枝有棱角,有时 有毛。单叶对生,宽卵形或椭圆形,叶脉明显,叶面微皱,叶柄短而向上弯曲,有 短柔毛。初夏由叶腋抽出新梢,顶生聚伞花序,通常三朵花,有时多,花白色,有 芳香,花期甚长,由初夏至晚秋开花不绝。 原产印度及阿拉伯之间,现我国广东、福建、四川及江南一带都有栽培。性喜温 暖,不耐霜冻。为常见庭园及盆栽观赏芳香花卉。 茉莉花清香四溢,能够提取茉莉油,是制造香精的原料,茉莉油的身价很高,相 当于黄金的价格。茉莉花还可薰制茶叶,或蒸取汁液,可代替蔷薇露。==========说茉莉花有害目前无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网络
4. 求一篇关于法国香水文化的文章,最好还附有参考文献,急用
一、法国香水的历史
法国香水及化妆品业举世闻名,它和法国时装、法国葡萄酒并列为法国三大精品产业,是法国人的骄傲。
法国人使用香精香料和化妆品始于十三世纪前后,主要是贵族社会。当时的宫廷里,不仅女人乐施粉黛,而且男人也粉面纹唇。法国第一家香精香料生产公司1730年诞生于格拉斯市,后来发展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上百家,到现在已经合并成三家规模较大的香精香料生产公司。据朋友介绍,格拉斯市一直承担着为法国名牌香水销售公司配制香水的业务,而名牌香水销售公司最多则只在此基础上按比例调入中性酒精和蒸馏水并加上包装。在法国,完全自己配制产品的名牌香水公司可以说很少。
在法国,香水业的发展可以说和时装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水业与时装业的结合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时装设计师们发现在时装上撒些香水会为时装表演和销售香水带来极好的效果,于是,便纷纷兼售香水。最早承做时装和销售香水的是布瓦雷公司,随后又有夏奈尔公司(CHANEL)等。1925年,夏奈尔公司推出了“夏奈尔5号”香水,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视为法国香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各名牌时装公司几乎都保留自己牌号的香水,当然也有几家自开始就是经营香水的名牌商号保留了下来。
二、 种类
法国香水的生产最初均使用天然原料。这些原料来源很广:如花(玫瑰花、茉莉花)、水果(柠檬、柑橘),球类植物(晚香玉)等。由于生产这些原料的成本增加,如今格拉斯地区只种植部分花卉植物,大部分原料已依赖进口。
天然原料造价较高,比如600公斤的茉莉花只可提纯1公斤的茉莉香精。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初,人们开始采用合成的方式生产香水和化妆品,从此这一领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香型的范围扩大了,从而弥补了天然原料的不足。
酒精性香制品,即香水。它是由配制好的香精加调中性酒精及蒸馏水稀释而成的。香水依据其所含香精浓度的大小而具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化妆水”(EAU DE TOILETTE),“科劳尼水”(EAU DE COLOGNE),“化妆香水”(EAU DE PARFUM),“浓香水”(PARFUM)和“香精性香水”(ESSENCE DE PARFUM)。这些标志在名牌香水上基本都是会注明的,一看便知。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香精都可配制浓度较高而又气味宜人的香水,有些香精在其浓度较低时反而恰是于人接受的最佳状态。
三、 香水文化
香水是一种技术产品,但它更是一种文化产品。配制香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调配师是艺术巨匠,他要依据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和要求来创造。据介绍,一种新的产品的试制一般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它的推广则需好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广告费用。要知道,在已有上千种的产品的情况下,再创造出新的有特色的产品,是很不容易的。当然,要把人类现有的8,000多种香精原料和它们的不同用量进行排列组合,那也将是无穷无尽的事。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还会发现新的可用来调配香水的原料。
选用香水也很有讲究。香水也有个性。每种香水都具有其意义内涵和审美效果,所以在选用香水时要特别予以注意。首先要分清是女用还是男用香水,女用在使女性本身得到满足之外还对男性有吸引作用,而男用香水反之。其次,选用香水,要注意使用场合、对象、季节、时辰、服饰、个人年龄、个人和他人身体状况等因素。要做到个人他人相宜、场合时辰相宜、浓淡相宜,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可以说,选用香水是对选用者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测定
5. 《茉莉花》是什么地方的名歌
,<茉莉花>这首江南名歌,上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可见这首歌确实有不同凡响的地方.音乐教研组的这篇版《权茉莉花》的教学,通过挖掘学生的多种体验器官,把这首歌深深地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这使我想到了在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学,尤其是传统文化如何在孩子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是一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播,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上,甚至是迷恋上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粹所在,这样的话,普及和颂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6. 茉莉花有多少种虎头茉莉应该如何养
茉莉有三大种一是产于印度的木犀科的,有单瓣与重瓣之分。二是 非洲茉莉:叶对生,椭圆形,先端突尖,全缘,革质。夏季开花,伞形花序,花冠长管状,五裂,白色,腊质,清郁芳香,可作婚礼花束。果实椭圆形,大如土芒果,甚可爱。适合盆栽、蔓篱或荫棚。三是产于美洲的鸳鸯茉莉别名番茉莉、二色茉莉,为茄科、鸳鸯茉莉属常绿小灌木,株高约近1米,盆栽常整形成小乔木样。分枝力强,冠丛浑圆,幼枝上有长刺,茎皮灰白色。单叶互生,矩圆形或椭圆状矩形,先端渐尖,全缘,具短柄,叶面草绿色,质薄无光泽。花单生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花被呈5瓣半圆形浅裂,形如梅花,直径约3厘米至4厘米,鲜艳美丽,初开时淡紫色,随后变成淡雪青色,再后变成白色。由于在同一植株上开花先后不一,好似两色花同时开放,放出茉莉样浓郁的芳香,故名鸳鸯茉莉。花萼呈筒状,雄蕊4枚,两两对生在花冠中心的小孔上。果为浆果,多肉多汁,但常早落。花期冬季至来年早春,有时可以从元旦陆续开到“五一”节。 虎头茉莉是产于印度的重瓣茉莉,与平常的单瓣茉莉一样管理,打字太慢,我给你下载一个吧。 培养土的配制茉莉性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一般用田园土4份,堆肥土4份,河沙或谷糠灰2份,外加充分腐熟的枯饼末、鸡鸭粪等适量。也可自制培养土,将园土和动植物原料(如菜叶、枝叶、瓜果皮、羽毛、鱼内脏等),按一层土一层动植物原料的配制放于塑料袋或花盆中,加淘米水压实。这样经过一冬的时间,就可制成一种适宜茉莉栽培的土壤,为保持盆土呈微酸性,可每10天左右浇一次0.2%硫酸亚铁水。 适时换盆茉莉经过2年至3年生长,根系在盆土中已是盘根错节,培养土的理化性能变差,这时如不换盆换土就会严重影响茉莉生长。换盆时间在茉莉出室前为好。换盆时一般不修剪根,换上新的营养土,并在盆底放一些骨粉及马蹄片作基肥,换盆后浇透水。 浇水适当根据茉莉性喜湿润又怕积水,喜透气的特点,应掌握这样的浇水原则,春季4月至5月,茉莉正抽枝展叶,气温不高,耗水量不大,可2天至3天浇一次,中午前后浇,要见干见湿,浇水必浇透。5月至6月是春花期,浇水比前期略多一些。6月至8月为伏天,气温最高,也是茉莉开花盛期,日照强,需水多,可早晚各浇一次。天旱时,还应用水喷洒叶片和盆周围的地面。9月至10月可1天至2天浇水一次,冬季必须严格控制浇水量,不然盆土湿度过大而温度过低,对茉莉越冬不利。就生长期浇水的原则来说,是不干不浇,待盆土干成灰白色时给予浇透。 适量施肥茉莉喜肥,特别花期长需肥较多。家庭可用厨房下脚料沤制液肥。如鱼内脏、淘米水、豆饼、加黑矾(硫酸亚铁)放入水缸内,在阳光下暴晒20天左右即可使用。这样配制的肥水,不但能满足茉莉对肥水的需要,而且还能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 刚出屋后施肥,肥液应淡,每周施一次,肥水之比1:5。孕蕾和花后施肥,肥水比例应为1:1。盛花期高温时应每4天施肥1次,不妨大肥大水,一般上午浇水傍晚浇肥,第二天解水,这样有利于茉莉根部吸收,至霜降前应少施或停施,以提高枝条成熟度以利越冬。施肥时间可灵活掌握,一般在傍晚为好,施前先用小铲锄松盆土,而后再施。注意不要在盆土过干或过湿时施肥,盆土似干非干时施肥效果最好。茉莉出现只长枝叶而不开花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氮肥过多和阳光不足造成的,如多施磷、钾肥,依照喜光的习性而让多晒太阳,一般不难孕蕾开花。 修剪枝叶茉莉一般于每年出室前结合换盆时进行修剪。 具体办法:待盆土干爽以后,除了每个枝条上各保留4对老叶外,其余叶片都剪去,但应注意不要损伤叶腋内的幼芽,茉莉一年中一般生长五批枝条,第一批粗壮有力,第二批次之,第三批又次,第四批、第五批就十分细弱了。对细弱枝应剪去,因为它们不能孕育大量花蕾,而且浪费营养,影响透光。 如何使茉莉开花呢?首先,做好摘蕾工作,在5月下旬前后,新梢正在抽生并随之第一次孕育出花蕾,由于这时温度稍低,昼夜温差大,花蕾发育不良,花朵小,花开香气亦差,为了促使更多新梢抽生孕育更多更好的花蕾,应及时将这批弱蕾在其下第三对叶片处剪下,对于只长叶而不长花蕾的枝条,也要剪除其顶部,这样剪口下部分通常可抽生多个新枝,达到多开花的目的。此时,可在每批花蕾似绿豆大小,其中第一朵花刚露白时,暂不浇水,使盆土干燥,待植株嫩叶、花蕾下垂时再浇水,这样能使养分、水分集中供给花枝而使茉莉多开花。做好以上几点,再加上合理的水肥管理,您养的茉莉定可繁花满枝。 参考文献:网络
7. 急需关于香精香料的论文,3000字左右。但是网上那个关于茉莉花的研制的除外哦!!!谢谢先~~~
茉莉花香气研究
茉莉的香气非常独特,且因品种而异,具清丽、淡雅、新鲜的花香。一般常用来配制茉莉香精的天然香料有:小花茉莉浸膏和净油、大花茉莉浸膏和净油、树兰浸膏、依兰依兰油、卡南加油、白兰花油和白兰叶油、玳玳花油和玳玳叶油等,合成香料有乙酸苄酯、苯乙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松油醇、甲位戊基桂醛、甲位己基桂醛、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位萘甲醚、乙位萘乙醚、苄醇、苯甲酸苄酯、吲哚、乙酸对甲酚酯、苯乙酸对甲酚酯等,这些单体香料有的是天然茉莉花香的成分,有的则完全是人工合成的。小花茉莉净油和大花茉莉净油都含有不少的吲哚,这也是茉莉花和它的浸膏、净油容易变色的一个原因,配制茉莉花香精不用、少用或大量使用吲哚取决于该香精的用途:不怕变色的可以多用,否则就少用或不用。
木樨科茉莉属植物大约有100种,其中的大花茉莉和小茉莉香气优雅、馥郁,被作为重要的香料植物广泛栽种,所提制的茉莉香精油是香料工业重要原料,它与其它花的香质调和,给众多类型的香料提供优雅而润泽的品质,因此有“没有茉莉就没有香料”之说。我国和印度尼西亚还用茉莉花与茶叶拼和加工成茉莉花茶,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香料工业中,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茉莉香精油分析方法,分离鉴定的组分约100种,而且许多重要的香气组分已被相继合成出来,作为香料单体广泛用于调配各种高级香料;在茉莉花茶加工领域,由于直接采用茉莉鲜花作香源,对茉莉花的开花吐香习性,香气形成挥发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茉莉花香气研究作系统介绍。
1 香精油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提取茉莉香精油最早采取的是冷脂吸法(enfleurage)”,目前,该方法已被“溶剂直接提取法”代替,即用一挥发性的溶剂来直接萃取茉莉花香精油,这一原理公布于1835年,所用有机溶剂主要是低沸点的石油醚、已烷和戊烷,用石油醚(或已烷)提取茉莉花能得到0.28%~0.34%的茉莉浸膏,然后在-15℃~-20℃的低温下,用乙醇处理,除去类脂化合物和蜡质,得到52~63%的茉莉净油,该方法经济简便,目前被香料工业广泛采用。
茉莉花香气分析中,除采用“溶剂直接提取法”制备样品外,还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SDE)、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是由Likens和Nickerson在1966年发展起来的,该法突出特点是将样品的水蒸汽蒸馏和馏分的溶剂(乙醚)萃取两个步骤合二为一,此外,它可以把10-9级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从脂质或水介质中浓缩数千倍,对微量成分提取效率高,而且在10-6级浓度范围内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仍有定量的提取率,该方法是一种全组分香精油制备方法。孔守威、马娅萍等采用“SDE”法研究了茉莉花的香气组成。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主要用于茉莉花头香制备,前者利用多孔吸附树脂对极性较小的有机分子的强吸附作用,在较温和条件下真空抽吸,使香气分子吸附于树脂上,再经溶剂洗脱、浓缩制得头香,或采用热脱附法直接进样分析,目前采取的吸附树脂主要有XAD、Porapak QS和Tenex GC系列。吹气冷冻法未见详细说明。
张镜澄 (1985)发明了一种鲜花头香制备的专利技术,该专利采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鲜花开放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即香花顶空挥发物或头香,然后用超临界(或液体)二氧化碳抽提被吸附剂吸附的香精油。据称该专利可以生产出具有鲜花特有香气的头香精油,并可降低成本,增加鲜花精油产量。
2 茉莉花香气分析方法
2.1 分离鉴定方法
随气相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不断提高,茉莉花香气分离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目前主要采用OV-101和PEG-20M两种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对茉莉花香精油组分进行分析,其中又以OV-101柱的分离效果较好,分析时所采用柱温一般为70~200℃,检测器为FID型检测器。用上述方法可使茉莉花香精油中的各组分得到较好分离,在一个样品中分离出近100种香气组分。气—质联用技术的应用,使分离出的香气组分可得到快速鉴定,同时结合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多种鉴定方法及kovats指数、程升指数等辅助定性方法,使鉴定的结果更为准确。
2.2 定量方法
对茉莉香精油的大多数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定性鉴定,通常采用归一法对各组分含量粗略定量。为增强各样品间的可比性,郭友嘉等〔21~22、27〕在茉莉花花源季节稳定性研究中,将每一个样品中一定数量的峰进行归一化定量,在茉莉花头香变化规律研究中,采用归一法与校正因子相结合进行定量,定义其中的6号样总峰面积为100%,用归一法分别求出各组分的含量,再用含量与峰面积之比求出校正因子,用该校正因子再求出其它样品中香气成分的含量。
茉莉花开放释香过程中,因香气组分数变化显著,不宜采用归一法定量,否则会导致结果的重现性差,主要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内标法定量是目前香气分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它具有减小实验误差、结果可比性强且简便易行的特点。茉莉花香气分析中可采用癸酸乙酯作为内标物〔32〕,该化合物在茉莉花香气中不存在,出峰时间基本处于茉莉花香气气相色谱图中间位置,且与茉莉花香气组分不重叠。
3 茉莉香精油香气组分
1899年,Verley、Hesse和Muller首次分别报道了从茉莉香精油中鉴定的几种主要组分,包括乙酸苯甲酯、芳樟醇、苯甲醇、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茉莉酮,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香料工业生产的精油、净油中的大部分香气组分得到鉴定,70年代初鉴定的香气组分已达30种左右,80年代鉴定的香气组分增至97种;其中烃类化合物33种、醇类化合物27种、醛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27种、酮类化合物10种、其它化合物2种。
茉莉精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苯甲酸顺-3-乙烯酯、芳梓醇、石竹烯、乙酸本甲酯、苯甲醇、11-二十三烯、吲哚、乙酸顺-3-乙烯酯、苯甲酸甲酯〔15.23.25〕。具有茉莉型香气特征的主要组分有:乙酸苯甲酯、茉莉酮和茉莉内酯,具有茉莉清香的组分有:乙酸顺-3-乙烯酯、顺-3-已烯醇、苯甲醇、苯甲酸顺-3-乙烯酯。α-萜品醇对香型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来源的茉莉香精油,其香气组成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大花茉莉和小花茉莉的香清油组分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小花茉莉主要香气成分是苯甲酸顺-3-已烯酯,大花茉莉中则是苯甲酸甲酯,且在大花茉莉香气中存在对香气起主要作用的茉莉酮,但在小花茉莉香气中没有检测到。郭友嘉 (1994)首次在小花茉莉精油中检测到了茉莉酮,其含量为0.07~0.14%,而大花茉莉香精油中茉莉酮的含量为1.4%~5.2%。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茉莉香精油,香气组成亦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小花茉莉净油、精油和头香组分进行了比较认为:净油中沸点较高的组分较多,主要是苯甲酸顺-3-乙烯酯,还有榧烯醇、油酸甲酯等;精油和净油组分相近,但精油中吲哚和邻氨基苯甲酸含量较高;头香中乙酸顺-3-乙烯酯、芳樟醇和乙酸苯甲酯的含量较高,并含有一些低沸点的烃和酯。郭友嘉等 (1994)分别采用SDE、溶剂直接提取法和Porapak QS树脂吸附法对福建茉莉花的精油、净油和头香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分离出176、145和86个峰,鉴定出峰面积/总峰面积≥0.03%的组分分别为81、96和46个,但未对三种香精油之间组分的差异进行详细的比较。张丽霞等对同一样品采用吸附—溶剂洗脱方法、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三种香精油制备方法,对茉莉头香、精油和净油的香气组成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三者除了在香气组分数上存在明显差别外,香气组分在气相色谱图上的分布位置也存在差异。如将茉莉花香气的气相色谱图分成三个区段,即芳樟醇之前的化合物属第Ⅰ区,芳樟醇与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之间的化合物属第Ⅱ区,邻氨基苯甲酸之后的化合物属第Ⅲ区。茉莉花头香与精油、净油组成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头香中第Ⅲ区的化合物极少,仅有1~2个组分,而净油和精油该区段的化合物多达12~18个。
此外,马崇德等 (1983)采用吹气—冷冻法得到茉莉花头香样品(含油相和水相两部分),首次报道头香水相样中具浓郁的茉莉花香,水相样经过XAD-2树脂富集、洗脱、浓缩处理进行分析,鉴定出12种油相中未曾检测到的香气组分,主要是一些低级醇类化合物,如:甲醇、异丁醇、1-戊烯-3-醇、正已醇和环已醇等。
4 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变化
探明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含量和组成变化,对香料生产投料时间和花茶加工付窨时间具指导作用。
陆生椿等(1985)对离体茉莉花存放不同的时间后净油、头香进行了研究,认为:茉莉花离体后当晚23:00~次日3:00香气组分最多,净油的香气品质最好,主要赋香成分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甲酯、苯甲酸顺-3-乙烯酯等含量较高,乙酸顺-3-已烯酯在释香前期含量较高,随后逐渐减少,而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含氮化合物在释香后期却增加;头香组分中,乙酸顺-3-乙烯酯和吲哚的变化情况与净油相同,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含量却不断减少。
郭友嘉等 (1994)采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对茉莉花采后7~46小时之间的头香进行了研究,将茉莉花香气的释放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未成熟期、成熟期和枯萎期,刚采摘的花蕾在未成熟期香味甚微,香气组分少,放置11小时后进入成熟期,酯类和醇类的数量增加,在枯萎期酯类含量明显下降,醇类含量却略有增加。张丽霞等研究表明:刚采摘的成熟茉莉花蕾香气组分少,香精油总量低,基本上不存在茉莉花香气的特征成分,当茉莉花开始释香时,香气组分数急剧增加,香精油、酯和醇的总量也相应增加,并出现一个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此外,在茉莉花释香前期和末期,醇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在旺盛释香过程中,则酯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茉莉花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与感官审评的香气浓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其中萜品醇、乙酸苯甲酯、α-法呢烯、丁子香烯、苯甲酸顺-3-乙烯酯的含量与香气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种香气组分与香气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
此外,郭友嘉等(1993)对茉莉全花期(包括八个节气)的花源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对茉莉花朵的色泽、大小、重量、含蜡量及香精油总量有较大影响,但对香精油的组成影响不显著,说明茉莉花在全花期内花源质量基本稳定。
5 茉莉花开放释香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条件对茉莉花,尤其是离体茉莉花的开放吐香影响较大,在温度、湿度和含氧量三个环境因子中,以温度的作用最大,当温度低于20℃时,离体茉莉花蕾难于开放,温度高于36℃时,茉莉花蕾在下午7:00左右就可开放。福建宁德茶厂 (1987)认为茉莉花释香最佳环境条件:室温30℃~33℃,堆温35℃~38℃,相对湿度80%左右,空气流速5~6ml/min,鲜花养护时堆高10~15cm,花堆内部氧气含量17~20%。
茉莉花产花量在整个花期中出现波浪式高峰期,产花高峰期供过于求,花少时又供不应求,影响了花茶生产,因此许维建 (1982)和丁清厚 (1990)分别探讨低温贮藏控制茉莉花开放吐香的问题,许维建认为12℃~18℃低温贮藏花蕾较好,不宜低于12℃,升高温度后茉莉花基本上可以开放吐香。丁清厚则认为在8℃~15℃的低温和90%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可使茉莉花蕾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抑制花蕾开放的目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茉莉花低温冷藏的方法:将鲜花分层贮藏于冷藏室中,每层间距15cm,层间花堆厚度10~15cm,冷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0~13℃、湿度控制在85~90%范围内,据称采用这种方法贮藏的茉莉花蕾,解除低温后鲜花依然洁白有光泽,无干缩现象,香气浓郁清香。
参考文献
1 山西贞.向亚太技术开发委员会报告的在印尼指导茶叶研究的工作报告.1986.
2 罗龙新.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茶叶,1990(4),30~31.
3 刘晓华.介绍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生产.广西茶叶,1991(1),64.
4 孔守威,马娅萍,吴承顺.“同时蒸馏—萃取”分析茉莉花香成分.植物学报1985(26),186-191.
5 卜欣,黄爱今,孙亦梁等.茉莉鲜花香气成分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1987(6),53-60.
6 马崇德,赵明,张世怿等.XAD树脂在茉莉头香水样分析中的应用.化学通报1984(2),20-21.
7 朱亮锋,陆碧瑶,罗友娇.茉莉花头香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植物学报,1984.15(2),189-193.
8 陆生椿,黄秀丽,卢剑飞.茉莉花不同存放时间所制备样品的得率和主要成分对比.广州轻工.1985(3),1-7.
9 范成有主编.香料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10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Ⅱ.净油和头香化学成分〔GC/MS〕分析.色谱,1994,12(1),11-19.
11 郭友嘉,戴亮,任清等.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研究茉莉花香释放过程中化学成分.色谱,1994,12(2),110-113
12 马崇德,黄爱今,林祖铭.茉莉花头香的成分研究.化学通报,1983(3),15-17.
13 王天公,孙亦梁.香花顶空挥发物的分析.化学通报,1986(2),19~22.
14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茉莉花净油的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1,23(6),459~63.
15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等.小花茉莉净油的少量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7,29(6),636-42.
16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Ⅰ.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色谱,1993,11(4),191~196.
17 刘先和.茉莉花的开花习性与茉莉花茶窨制.茶叶通讯,1982(2),13~17.
18 福建省宁德茶厂.茉莉花开放吐香习性与环境条件关系.福建茶叶,1987(2)21~23,20.
19 许维建.对人工控制茉莉花开放和吐香的初步探讨.福建茶叶,1982(4),27~28.
20 丁清厚.茉莉花低温冷藏技术设备的开发研究.茶叶机械,1990(2),29~30.
21 张丽霞.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变化规律及其细胞学、生物化学基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