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与佛教

茉莉花与佛教

发布时间: 2023-01-06 06:25:51

A. 象征佛性的花除了莲花还有什么

优昙波罗,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曼陀罗花为四种天花(天雨曼陀罗花,摩柯曼陀罗花,曼珠沙花,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 莲花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山玉兰在那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九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园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 茉莉。由于它的纯洁、芬芳和美丽,在印度一直作为佛教的吉祥物。在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镂金的茉莉花。茉莉花随佛教很早传入我国,并受到了厚爱。宋朝王十朋的《茉莉》诗曰:“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 瑞香。原产于庐山锦绣谷深林草莽中野生的一种异花,早在一千多年前即为僧人引种栽培。宋《清异录》记载:“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忍冬。是忍冬科的一种蔓性藤本,特产我国。由于忍冬具有越冬而不死,可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艺术上。这种以忍冬花的植物花纹作图案的佛教装饰,在东汉末期佛教传入我国后就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 石榴。随佛教一起从中亚西亚流传到我国。应用在装饰上的中国石榴图案就带着宗教的色彩。在佛教中,石榴图案是被神化的形象,它常与比作圣树的棕榈和圣花莲花结合在一起;石榴果被安排在莲花座上,两侧配以棕榈和莲花的枝叶。 彼岸花在中国被叫做金灯、赤箭或者无义草。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卷十九:“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 彼岸花也是《法华经》所说六瑞中雨华瑞,由天雨四种之华。《法华经·序品》曰:“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蔓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译者如其次第,译为白华、大白华、赤华、大赤华。光宅法华义疏二曰:“摩诃曼珠沙华者,译为大赤团华”。 佛经里规定寺院里必须种五树六花: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缅栀子、地涌金莲(千瓣莲花)。 仅莲花一项,就有很多名堂。梵文和巴利文佛典中的莲花实际上包括不同属的睡莲。汉译佛经中的“七宝莲花”中只有两种是莲花,即红莲和白莲,其余五种为睡莲。 佛经按照花瓣数目的多寡,有“人华”(花瓣仅十余瓣的莲花)、“天华”(花瓣达数百瓣的莲花)和“菩萨华”(千瓣莲花,最受尊崇)之分。其中,“五种天华”为白、青、红、紫、黄五色莲花,以白、青两色为尊。 芬陀利(千叶白莲) 优钵罗(青莲花) 钵特摩(红莲花),摩诃钵特摩(大红莲花,“摩诃”意为“大”) 昙花的梵文全音译为“优昙钵罗” 曼陀罗不是彼岸花,彼岸花指曼殊沙华,又译作曼殊颜华、曼珠沙华、如意华等,意为开在天界的红花,开在彼岸时间(春分前后三天称春彼岸,秋分前后叫秋彼岸)。 曼陀罗和曼殊沙华是相对应的两种花。前者花开似喇叭,素白莹洁空心倒挂,后者花形似翻伞,浓烈如火。“云何曼陀罗华?白圆华,同如风茄花。云何曼殊沙华?赤团华。”(《妙法莲花经决疑》)一白一红,一个代表地狱,一个代表天堂。 《法华经》提到的乱坠天花,指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和摩诃曼殊沙华。

B. 茉莉花茶属于什么茶类 茉莉花茶到底是什么茶呢

茉莉花茶属于绿茶,因为花茶是绿茶的一个小分支。

1、茉莉花茶,一般是用普通的绿茶作为茶胚,不过不同地方的茉莉花茶所用的茶胚也是不同。例如:四川的碧潭飘雪,是以四川蒙山等地所产的川青绿茶为茶胚;苏州的花茶则是以苏、浙、皖三省吸香性能好的烘青绿茶为茶胚。所以每个地方所产的茉莉花茶不一样。

2、根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3、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4、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几十种香料茶,经过时代变革,被淘汰掉多种花,只剩下五六种,茉莉花占比96%,茉莉花茶由此兴盛。

C. 竟夸天下绝无双,独立人间第一香是什么花

皮日休的《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很显然说的是牡丹花

D. 茉莉花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天下茶客千千万,饮者独爱茉莉香。茉莉又名“莫离”,西汉时自印度传入福州,北宋年间,花茶的保健作用被充分认识,福州茉莉花茶因此诞生。到了清朝咸丰帝时期,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虽然茉莉花茶产自福州,但却流行在北方,北方人对其情有独钟。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茉莉花茶是用茉莉花薰出来的,那么,花的香气是怎么进入到茶叶里的?窨制花茶又有哪些讲究呢?为此,小编现在就为您解密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中的那些讲究。

茉莉花茶不仅好喝,而且价格非常实惠。一般的茉莉花茶一两也就十几、二十块钱。更便宜的还有三五块钱一两。别看价格亲民,茉莉花茶却是茶叶行里制作时间最长的茶。高档的茉莉花茶是用清明前的绿茶做茶坯,用伏天最热时候的茉莉花窨制而成的,天气越热,茉莉花的花粉浓度越高,采摘茉莉鲜花要求必须是晴天三日以上的。因为生产时间跨了两个季节,因此茉莉花茶制成一般需要五六个月。

张一元所有的茉莉花茶品种,茶坯都是选用春茶加工而成。春茶内质好,内含物丰富,只有选用春茶原料才能体现出“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张一元茉莉花茶的特色。张一元茉莉花茶的窨制环节工艺很讲究,茉莉花要选用夏至到处暑之间的伏花进行加工生产。并不是这个时间段的茉莉花都可以,要选用含苞待放的成熟花蕾,而且对花蕾的质量还有众多要求。用来窨花的花蕾,要色泽已由青白转变为洁白的;要饱满,花冠筒已抽长的;再有就是花萼由于花冠筒的抽长而不接触花冠的。鲜花采摘的时间也有要求,要午后采摘,午后采摘的茉莉花水分低,花粉浓度高。茉莉花茶茶坯备好了,茉莉鲜花也采收入库了,就要进行花茶窨制的准备环节,能喝上花香悠绵的茉莉花茶,要经过采茶、制坯、茉莉花的采收、筛花精选、茉莉花的养护、茶花拌和、通花、起花、烘干等近15个工序,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窨制环节。
说到张一元的窨制工艺,那可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这种工艺可以让茶、花的味道能合二为一的。在茉莉花和茶坯都准备好后,就要利用其生物特点来制作花茶了,而这个制作过程是利用茉莉花的吐香特性及茶坯的吸香特性。花朵开放才吐香,不开不香,因此必须在茉莉花开放时使茶叶充分吸收它的香气。茉莉花是入夜开放吐香,所以一般花茶生产的窨花环节都是在晚上。根据茉莉花吐香的特性,待茉莉花养护成熟即将开放时,与茶叶拌和在一起,再根据当天窨制车间的温度湿度决定通花的时间,茶花拌和,再通花,再拌和,反复要五六次,等到茉莉花的香气几乎吐尽了,马上起花,筛出茉莉花,把因吸收茉莉花的香气和水分而变湿的茶坯迅速烘干,防止茶坯在温度、湿度过高的条件下继续氧化,影响成品茶的品质。这个过程叫一个窨次,一般一个窨次的时间从前一天20时左右到第二天8时左右,一个窨次下来需要12个小时左右。张一元市场销售的五六十元一斤的花茶要五到六窨次,像张一元金茗眉这样的高档花茶要做到九窨次以上。

E.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什么意思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指的是茉莉花茶,它的意思为:通过窨(xun一声)制,使得茶叶拥有茉莉花的香味,这种茶香当为人间第一。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成品将茉莉花去除,亦属于绿茶的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

茉莉花茶就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

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是对它的美誉。

(5)茉莉花与佛教扩展阅读:

根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花茶的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种健康饮品

F. 茉莉香传华夏的路径较主流的观点

据说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代罗马,丝绸之路打通了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的文化交流路线,所以在汉武帝时期,茉莉花传入中国。并且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得茉莉花种子又被传入到了古代的波斯、天竺、印度等国家。



到了魏晋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开始有了上香的习俗。茉莉的芳香宜人、香味独特,随着制香技术的发展,茉莉就被大量地使用,用作制香材料。到了唐朝,百花之中,牡丹是为富贵之花,梅、竹、兰等是为君子之花,而茉莉则多是文人之花,士大夫均喜爱用茉莉花来表征自己淡泊名利的品性。而且茉莉与牡丹不一样,茉莉香而不拙,是百花之中清雅花种的代表之一。



君子之交淡如水,古代的君子常常用梅、竹、兰等植物来形容自己淡泊名利的品性,虽说茉莉也有这样的精神含义,但是相比于前面几位,茉莉的名气要稍小。想一想古代的文人大家们,是不是他们的佳作多是用梅、竹、牡丹、兰花作为素材的呢?尚且有“岁寒三友”、“四君子”,茉莉均不在之列。这也就体现茉莉自身的一个品性“淡泊名利”,这是它被视为“清流”原因之一。



但是外来茉莉花经过历代世俗文化的洗礼,已经具有浓烈的本土气息,已经成为了古代社会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花卉代表了。在古代社会中茉莉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了。

G. 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名花

但是要说佛教四大名花,虽然数量上比对着佛教寺庙来说很少,但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知道,当然,虽然不一定可以全答上来,但是,有一个最为出名的佛教名花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答出来,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莲花,莲花被佛教看作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还被雕刻在释迦牟尼佛祖以及观自在座下。


其次,就是曼陀罗花了,这种赤红色的花又名彼岸花,这是一种含有剧毒的花,在古代是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原产于印度,此花在印度向来被称为天界之花,地位极高,在佛家人眼中,这是一个有着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的美丽的圣花,在中国,华南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见到它。


接着就是山玉兰,这种花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一般情况下,在佛教寺庙的入口处或者大院里,可以经常见到它的身影,这种花枝繁叶茂,长的十分高大,就像一把撑开的雨伞一样,花期在4-6月,可以在炎炎夏日给寺庙内的僧人以及游客带来一片清凉的落脚地,因为花开9瓣,形似佛祖端坐在莲座上,所以成为了佛门圣洁之树。


最后就是优昙婆罗花,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昙花一现’中的昙花,一般情况下,昙花花瓣是藏在像壶一样的花托中的,人们很难见到它的真容,而且它开花的时候经常在夜晚,开花时间还极短,最重要的是,花开之后很快就会凋谢。


加上在神话故事中,优昙花三千年一开花,而且还是在轮王及佛的出世才开花,一般用它来比喻世间难得的不出世之物,而在佛经中,优昙花一般是用来形容佛、佛法的难得,因此成为了佛教四大名花之一。

H. 茉莉花茶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茉莉花茶产于广西横县,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茉莉花茶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茉莉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 疾、腹痛、结膜炎及疮 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 毒的作用。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疗 瘘、坚齿、益气力、降 血 压、强心、防龋防辐射损伤。茉莉花有抗 癌、抗 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

1、行气开部。茉莉花所含的挥发油性物质,具有行气止痛,解郁散结的作用,可缓解胸腹胀痛,下痢里急后重等病状,为止痛之食疗佳品。

2、抗菌消炎。茉莉花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内服外用,可治疗目赤,疮 疡,皮肤溃 烂等炎性 病症。

茉莉花食疗:茉莉花菜又称木梨花、奈花、香花等,常饮茉莉花,有清肝明目、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

食用 方法 有茉莉花炒鸡蛋、茉莉冬瓜汤、茉香蜜豆花枝片、枸杞茉莉鸡、茉莉花粥、茉莉豆腐、茉莉银耳汤等。

茉莉花茶饮用注意事项

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 饮茶 为宜。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喝茶的时间最好在晚饭之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 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茉莉花茶的营养价值

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 根据我国中医学及现代药理学对茶叶的保健功效研究认为:茶叶苦、甘,性凉,人心、肝、脾、肺、肾、五经。茶苦能泻下、祛燥湿、降火;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表。茶叶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如:儿茶素、维生素C、A、咖啡碱、黄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茶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叶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种化合物。根据茶叶独特的吸附性质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加工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饱含茉莉花的鲜灵芳香,因此它是我国乃至全球现代最佳天然保健饮品。

茉莉花茶的历史发展

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横县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几十种香料茶,经过时代变革,被淘汰掉多种花,只剩下五六种,茉莉花占比96%,茉莉花茶由此兴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商品化,清朝时期大量商品化。

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慈禧认为自己肤如凝脂、肌如皓雪,于是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国使节和其夫人到中国时,慈禧就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送给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权的几十年间,茉莉花一度被认为是“国花”。

I. 关于《茉莉花》这首歌的资料

起源①江苏民歌名。 关于《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其中甚至还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乐之说。目前国内比较肯定和准确的说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传在扬州仪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鲜花调”(又名“仙花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现存最早的“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约翰·贝罗的《中国游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江苏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发展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1942年冬天,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苏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乐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桥镇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歌词 《茉莉花》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热点内容
丁香婷婷6月 发布:2025-08-26 12:42:57 浏览:784
梅花鹿动图 发布:2025-08-26 12:39:47 浏览:172
盆栽葫芦的种植方法 发布:2025-08-26 12:39:29 浏览:143
福建茶盆景修剪 发布:2025-08-26 12:34:34 浏览:71
灌木山茶花 发布:2025-08-26 12:25:03 浏览:804
卡丝樱花套装官方价格 发布:2025-08-26 12:22:01 浏览:977
深圳马克花艺 发布:2025-08-26 12:21:56 浏览:528
栽土豆盆栽 发布:2025-08-26 12:20:31 浏览:965
到山里找盆景树怎么选 发布:2025-08-26 12:19:07 浏览:629
木质绣球盆景 发布:2025-08-26 12:18:57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