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重大晚会都会唱茉莉花
❶ 在apec会幕上,为什么用编钟演奏茉莉花
根据网络资源,在APEC峰会上,并没有演奏编钟版《茉莉花》。只有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颁奖仪式乐曲是上述版本。
1.2001年APEC上海峰会晚宴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七层上海厅隆重举行。以中国民曲《好一朵茉莉花》乐声,拉开了盛大的文艺演出帷幕。
2.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青年周活动在清华大学开幕,来自APEC21个经济体的近60名青年代表出席。这是21个经济体的青年代表首次相聚在APEC青年活动。开幕式在一首合唱《茉莉花》中开始。
3.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的乐曲是以曾侯乙编钟原声、现代玉磬演奏和交响乐演奏融合而成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具有“金声玉振”的宏大音乐效果。
4.2014年北京APEC峰会文艺演出节目单如下,没有编钟版《茉莉花》。
❷ 歌曲《茉莉花》为什么在国际上那么出名
清朝末年,在巴黎万国运动会时,各国国旗升起时都有国歌伴奏,只有中国黄龙旗鸦雀无声,因为中国还没有国歌,这时李鸿章唱起《茉莉花》,此后,《茉莉花》一度代表中国形象。
❸ 《茉莉花》这首歌曲为什么那么受众人喜欢,就连奥运授旗式上都唱。
记:听说选用《茉莉花》最初是您的一位摄影师的创意?
张:是的。刚开始的时专候,他们有很属多创意,但我都不是很满意。后来,一个摄影师赵小丁(在《英雄》里,他也担任摄影)提出要用音乐贯穿,并举了《茉莉花》的例子,我一听觉得非常好。加上我拍过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里面就用过《茉莉花》,知道这首民歌在西方是普通人传唱比较多的一个旋律,尤其是在有一定知识的人群当中,而且,我了解了一下,这次参加投票的80到90个国家代表大多是各个使馆商务参赞以上的人物,属于白领或者高级白领,我相信他们都看过歌剧,对这个旋律肯定不会陌生,于是,我就决定采用这首民歌。
❹ 关于《茉莉花》这首曲子的历史故事,宋祖英为什么在金色大厅偏偏唱这首歌呢我记得好像跟广东人有关系。
中国民歌,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起源于南京市六合区的民间歌曲。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安徽天长人,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苏皖一带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苏皖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3年03月21日上午,扬州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扬州民歌《茉莉花》定为扬州的市歌,从而成为全国首家将民歌作为市歌的城市。[2]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❺ 文艺团体在国外外演出中为什么都唱茉莉花
茉莉花这首歌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江苏省扬州市市歌。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从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维也纳金色的大厅,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既是中国的,又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❻ 百年圆梦晚会上为什么用《茉莉花》作为开场曲和背景音乐
因为茉莉花是中国的音乐精髓啊
❼ 《茉莉花》在哪些重要场合被演奏过
《茉莉花》: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专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属奏歌曲。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2008奥运会会徽揭幕仪式上都演奏了这首《茉莉花》;江泽民同志访美,在白宫草坪举行的欢迎音乐会上,美国交响乐团奏响了《茉莉花》;中央民族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茉莉花》,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江泽民同志以国家主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曾经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入选的中国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❽ 在雅典闭幕式上为什么中国要选择茉莉花这首歌
《茉来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自,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据说,清末重臣李鸿章出使欧洲时,第一次听说有奏国歌的规矩,清政府哪里有什么“国歌”?他灵机一动,便以江南民歌《茉莉花》作为“国歌”演奏,成为外国人最早接触的中国乐曲之一。
《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扬州附近的仪征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❾ 为什么清政府选择《茉莉花》作国歌
至于那个国歌事件,是因为当时实在不知道奥运会时中国该什么国歌(李鸿章曾带团参加奥运),李鸿章是安徽人,熟悉这首歌,就唱这首
其实茉莉花广为传唱还有一个原因,图兰朵作者曾听过他的一个在中国呆过的的朋友的八音盒里的茉莉花,把这首曲子编到图兰多里了
图兰朵都听过这个名字吧?这就得了,所以茉莉花外国人都很熟悉
❿ 为什么在国家的重要场合,重要事件都会奏“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这首民歌全国各地都有传唱,版本不同,内涵大同小异,具有广泛受众基础;另:这也是中国和谐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