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历史
① 杜鹃花的传说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是由于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它记载了那段悲壮的抗战。 杜鹃花,它已经融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成为了历史的点缀品。
② 杜鹃花在中国有怎样的历史
中国研究杜鹃花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1700多年以前,魏吴普《神农本草经》版最早提到羊踯躅权,花辛有毒,生淮南,可治贼风、恶毒诸邪气。西晋崔豹《古今注》则提到羊踯躅一名的由来:“羊踯躅,黄花,羊食即死,见即踯躅不前进。”南北朝时,梁陶宏景《名医别录》提到,羊踯躅一名玉支,花黄,生太行山川谷及淮南山地,三月采花阴干可入药。主治“邪气鬼疰、蛊毒。”总之,古代早期论述的羊踯躅,显然是指黄杜鹃;因植物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故当时人们首先注意到这种有毒植物如被误食将危及人畜的安全。称之为羊踯躅,既形象地反映了毒性的剧烈程度,又告诫人们对有毒植物须保持高度警惕。此后,本草学家发现这种植物虽然有毒,但能治病。
③ 杜鹃花的简介
学名: 杜鹃花 别称: 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有刺灌版木或小乔木
纲: 双子权叶植物纲
目: 杜鹃花目
科: 杜鹃花科
属: 杜鹃花属
种: 杜鹃花
分布区域: 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杜鹃花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
木材致密坚硬,可作为农具、手杖及雕刻之用。根、叶作药用;根利尿、驳骨、祛风湿,治跌打腹痛;叶可止血。果亦作药用,在印度用作治疗脓肿、溃疡、肿瘤、皮肤病、痔疮、发疹、风湿、支气管炎等症。亦有栽植作绿篱。
④ 有关杜鹃花资料
杜鹃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版咯血,染红遍山权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等,花色繁茂艳丽。
全世界的杜鹃属物种有900多种,而杜鹃的园艺品种都是由杜鹃原种通过杂交或芽变不断选育出来的后代,近一个多世纪来,世界上已有园艺品种近万个。
中国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从日本欧美等国引进杜鹃进行栽培,也有少量通过杂交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如近几年来培育出的“复色仿西鹃”、“笑二乔”以及高山落叶杜鹃杂交种“红蝴蝶”、“紫蝴蝶”、“白蝴蝶”等新品种。
(4)杜鹃花历史扩展阅读:
养护
杜鹃对土壤干湿度要求是润而不湿。春秋季节对露地栽种的杜鹃可以隔2-3天浇一次透水,在炎热夏季,每天至少浇一次水。
日常浇水,切忌用碱性水,浇水时还应注意水温不宜过冷,尤其在炎热夏天,用过冷水浇透,造成土温骤然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换土后浇1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根部成活生长。生长期注意浇水,从3月开始,逐渐加大浇水量,特别是夏季不能缺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9月以后减少浇水,冬季入室后则应盆土干透再浇。
⑤ 杜鹃花有哪些历史
杜鹃花属的拉抄丁名来源于希腊语袭,意思是“玫瑰树”。此名最早出现是公元初年罗马的自然科学家Pliny用来称呼欧洲夹竹桃的,而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杜鹃花。直到16世纪中期,在欧洲一些作者的著作中仍这样使用。
1583年,法国学者安德瑞·卡萨皮诺(Andreas·Caesalpino)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一种阿尔卑斯山的植物时,第一次把Rhododendron这个词用于我们今天所称的锈色杜鹃Rhododendron。这是一种欧洲产的杜鹃花,被选为杜鹃花属的模式种。在这个历史时期中,作者们习惯用“阿尔卑斯玫瑰”(Alpine·Rose或Rose·of·the·Alps)来称呼这种杜鹃花。
随着欧洲人对杜鹃花种类的不断发现,命名上的混乱也随之而来。这种状况直到1753年林奈在他的划时代的著作《植物种志》里开创了植物命名上的双名法而结束。杜鹃花属名从此由林奈所建立。
⑥ 杜鹃花的栽培历史有多久
杜鹃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花开盛期,花团锦簇、灼然如火,令人赏心悦目,被称为花中西施。杜鹃花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400年前就有栽培。西洋杜鹃是西欧引进中国杜鹃花的杂交种,近几年来,引进西洋杜鹃花深受人们喜爱。
⑦ 杜鹃的植物学史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明代,对杜鹃花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如志凉《水昌二芳记》,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时珍《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关于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等记载。如1563年《大理府记》中,记载杜鹃花谱有47个品种,大理的崇圣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种杜鹃,并育成五色复瓣品种,《草花谱》记有“杜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红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层,色淡”。
清代,已经有了杜鹃花的盆景造型,朱国桢《涌幢小品》记有“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鸟鸣时开,有两种,其一先敷叶后著花(先叶后花)色丹如血;其二先著花后敷叶(先花后叶)色淡,人多结缚力盘盂翔凤之状”之名。而且,对杜鹃花的栽培已有一整套的经验,记载也多,如《花镜》《广群芳谱》《滇南新语》《盆玩偶录》等。嘉庆年间(1796-1820)《苏灵录》将杜鹃花盆栽列为“十八学士”第六位。道光年间(1821-1850)《桐桥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鹃、山茶、山鹃”的记载,说明此时中国内已引入国外杜鹃栽培了。
⑧ 麻城杜鹃花的历史
湖北麻城分布有100万亩古杜鹃,其中包括龟峰山风景区的10万亩原生态古杜鹃群落。经专家考证,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保存之好、密度之高、花色之美,堪称华中一绝,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古杜鹃原始群落。 其中,龟峰山“杜鹃花王”树龄300多年,次生枝干达56枝,每枝干茎在6厘米至10厘米之间,树冠冠茎达6米,覆盖面积达35平方米,龟峰山古杜鹃群落2009年04月16日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以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之高、保存之好、花色之美,堪称麻城杜鹃甲天下。
麻城杜鹃花(Rhododendrons imsil)“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杜鹃花海是大别山旅游中最美丽、最经典的景观。2007年10月26日至28日、2009年4月2日至5日,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许天全、李建强、陈龙清、宋丛文、管开云等,先后多次慕名前往麻城市对古杜鹃群落进行了实地科考。经过实地踏勘、取样鉴定,专家们一致认定:麻城市古杜鹃(映山红)总面积达100多万亩,其中龟峰山风景区集中连片总面积达10万多亩,生长周期达百万年以上,现存树龄均在两百年以上。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种之纯、花色之美中国一绝,世界罕见。
“中国杜鹃研究第一人”、国际著名杜鹃花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杜鹃花协会副理事长管开云教授,在对麻城杜鹃花所作的鉴定意见书中指出:“在我从事植物研究30余年的生涯中,几乎跑遍了全世界杜鹃花分布地。湖北麻城杜鹃(Rhododendrons imsil)是我见到过的该种杜鹃分布最集中,林分结构最纯、种群面积最大、树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优美、景观最壮丽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开,堪称世界奇迹。真可谓是麻城杜鹃甲天下。” 2008年4月央视《欢乐中国行》加盟“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唱响了主题歌《麻城杜鹃花》,麻城杜鹃花红动天下。
2009年4月16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在龟峰山风景区为麻城现场颁发《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证书.
⑨ 有杜鹃花的资料
一、肥水管理杜鹃花的培养土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腐叶土,而且最好栽在泥盆中,因为泥盆吸水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枝叶繁茂。由于杜鹃的根系象头发丝一样细,粗的主干很少,所以杜鹃对过量浇水和施肥特别敏感,水的压力将延缓植株的生长和花苞的形成,促使其早熟,开出的花朵小;施肥要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浓,一般在花蕾形成期每十天喷一次磷酸二氢钾作为根外追肥。
二、促控催花杜鹃花的放置地点有讲究,一般应放在东南方向阳台,而且要通风,尽量少移动,但夏季光照要适度,避免直射光,杜鹃在夏末当日照变短而夏温仍然温暖时,为促进花苞产生,应给予8周的增温处理,最低夜温不低于18℃,这种短日照和增温的复合处理8~12周,植株开始开花,处理同时施用B—9可以促进着生花苞,提高花苞的生长量和整齐度。
三、疏蕾疏叶花蕾形成后,根据植株长势而定去留,及时疏蕾疏叶,要把长得过多过密的花蕾和叶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气流通,养分集中到花蕾中。杜鹃花谢后,必须及时剪去残花,避免结实消耗营养,在营养生长期内打顶,有利于侧枝生长和增加下次植株的开花数量。
四、病虫害防治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于环境闷热、缺乏光照引起,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一方面促使其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喷撒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是红蜘蛛、蚜虫,可用杀灭菊脂等喷杀,三天后再喷一次,效果较好。
五、扦插繁殖杜鹃花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种前后选用新枝,长5~10厘米,将枝条的l/3插入土中,喷足水盖上塑料薄膜,平时要加强管理,一年后即可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