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高邮茉莉花

高邮茉莉花

发布时间: 2022-09-28 21:27:27

㈠ 福建民风民俗的作文

三平村崇蛇习俗戏

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一带生长着一种黑色无毒蛇,小的一尺多长。当地群众把蛇当做保佑家居平安的神物,尊称蛇为“侍者公”。他们认为家里有蛇是吉祥的象征,蛇越多越吉利,因此,这里的群众是禁止打蛇的。由于千百年来蛇与人类共处,出现了蛇不怕人,人不怕蛇的现象。人在床上睡,蛇在床下爬,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们毫无“后顾之忧”,照样安稳睡觉。有时蛇会钻进被窝,蜷曲在主人的脚旁。有的人夜间不小心踩住蛇尾,被蛇咬上一口,也是一笑了之,决不进行报复。相传在一千一百多年以前,这里的深山密林之中,经常有蛇妖捣乱,危害群众。到了唐代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僧人杨义中使用法力制服了蛇妖,从此蛇妖改邪归正,成为杨义中和尚的随从侍者。另一种说法是,福建古代居住的闽越族,是以蛇为“图腾”加以崇拜的,三平 村崇蛇也是一种遗风。

龙舟竞赛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地俗称“五月节”。在这一天,漳州市区、龙海及九龙江沿岸的村庄,都要按照传统习惯,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参赛船只多者一百多只,少者十几只。每条船二十米左右长,配水手三十至四十名。船身分别漆成红、黄、青、黑、白等各种颜色,象征红龙、黄龙、青龙、黑龙、白龙。比赛时船头一个人击鼓,船尾一个人敲锣,做为指挥水手统一划船的信号,船当中一个人手持五彩缤纷的“蜈蚣旗”在空中挥舞,两岸成千上万的观众欢呼喝彩,场面十分壮观。

㈡ 高邮民歌的相关资料

2007年10月18日,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在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举行。当晚,在“魅力邮都”专场文艺晚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高邮“中国民歌之乡”荣誉称号,高邮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歌之乡”。和广西、云南、新疆等“民歌重镇”相比,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的高邮民歌似乎鲜为人知,为何率先成为民歌之乡呢?为此,昨日记者在高邮采访了前来授牌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陶思炎等相关专家。
江苏本是重要“歌乡”
陶思炎告诉记者,江苏的文化特征是“吴韵汉风”,与此相对应,在民歌上体现为苏南的吴歌和苏北的楚歌,
据现存资料考证,流行于高邮的“散鲜花调”就是苏北地区古代民间“驱傩”时祭祀歌谣的一种,还有不少曲牌如《倒扳桨》、《叠断桥》与至今仍在高邮流行的民歌同名。高邮及其周边地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民歌创作的一块沃土。江苏向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歌乡”,如《茉莉花》就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歌之一。
高邮民歌已形成传承谱系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邮民歌,高邮市文联主席姜文定介绍,经详细普查,该市比较有代表性的已知民歌手就有五代,后四代全部活跃在民间。像家住高邮镇70岁的王兰英老人,从小爱听民歌、爱唱民歌,跟祖母学会了一肚子民歌,是当地有名的“民歌篓子”,居住在高邮镇新华村李庄时,她唱的民歌《数鸭蛋》,引起当时高邮中学教师索兴的关注,索兴记谱编曲填词后,仍由王兰英演唱,一路唱响。在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她和夏国珍、龙秀鸾等3位高邮籍年轻女歌手,以“小合唱”的形式演唱《数鸭蛋》、《做忙号子》等高邮民歌,让周总理听了连声夸好。
而上世纪五十年代高邮著名民歌手、现已71岁的夏国珍1960年出席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演唱高邮水乡民歌。大会闭幕还被毛主席、周总理拉在身边合影留念。
《常回家看看》
“借鉴”了高邮民歌
高邮民歌是高邮湖以及里下河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曲调优美淳朴,节奏婉转轻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高邮连续举办了31届赛歌会,已收集、整理出的高邮民歌接近500首。
“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和旋律就是高邮民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作曲家张建华非常肯定。高邮民歌的《数鸭蛋》,已编入江苏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七八十年代,南京小红花艺术团还把《数鸭蛋》唱响世界各地。

㈢ 江苏是汉族省份吗

江苏省境内绝大部分人口都是以汉族人为主。汉族人口占比99.5%,是少数民族散居省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有少数民族人口70多万。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有少数民族人口70多万。其中常住人口384926人,占江苏总人口的0.5%。江苏少数民族有3个特征:一是55个少数民族齐全,江苏98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二是少数民族占江苏总人口的比例小,仅为0.5%。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超过万人的只有10个(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土家族,水族);100人以下的有15个少数民族。三是回民占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较大,占34%。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南京市,有9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7%。
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前列,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辖13个地级市。截至2019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8070万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第一大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31.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607元。

㈣ 高邮民歌民谣有什么

民歌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成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童谣:牵磨歌
牵磨、拐磨,吃半个留半个,还有半个给哥哥;哥哥请舅舅家来坐坐,舅舅不在家,出来个舅母,舅母请奶奶,奶奶躲在门背后。

月亮,月亮, 干净,明亮。 谁给月亮洗脸? 一朵一朵白云!

城门城门鸡蛋糕 三十六块糕 骑花马 带把刀 走你家门前砍一刀

人有两件宝,双手与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月亮光光,照东方; 龙眼子,荔枝秧; 屋背藜,种韭菜;
韭菜叶包槟榔; 韭菜梗杠(抬)新娘; 杠打观音门口过; 观音出来办嫁妆;
办得十箱笼八箱担; 银打锁匙开花笼; 金打锁匙开花箱; 银担湿担到袅(软); 金担湿担到断。

月光光,照四方,四方牙,好种茶,茶打花,好种瓜,瓜唔黄,跌落塘,
塘中心,有枚针,针有眼,蔸张凳,凳又矮,桌又高,递张刀,刀有品,
砍死狗,狗有牙,咬死蛇,蛇有尾,咬死李阿四

小毛睡,小毛乖,小毛不睡眼睁开。卖馍的咋不来,叫俺的小毛饿起来!嗯……
嗯“'”““'
小毛睡着喽,小毛的妈跳河喽。小毛睡醒喽,小毛的妈跳井喽!嗯……嗯……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情郎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独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情郎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合唱)

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找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12345。

高邮的辣子上三垛
买了一担胡萝卜
吃得多,拉得多...

㈤ 问一下苏州和扬州

苏州江南,扬州江北
苏州的园林不是一开始就出名的,明朝称“扬州园林甲天下”。《扬州画舫录》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扬州画舫录》系李斗所著,写于乾隆60年。也就是说,直到乾嘉年间,扬州园林一直是“甲天下”的。扬州园林后来衰落了。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是因为日寇的侵华战争?我曾请教过一位在扬州读过书的教授,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只知道,清代中期以后,苏州园林独占鳌头。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和留园更跻身“中国四大名园”之列,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00年,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苏州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园林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角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古村落(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

拙政园·兰雪堂联
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洒留连,独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
斯圆乃吴下名匠,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

拙政园·远香堂联
旧雨集名圆,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拙政园·倚玉轩联
从北道来游,花月留题,寄闲情在二千里外。
占东吴名胜,亭台依旧,话往事于三百年前。

拙政园·芙蓉榭联
绿香红舞贴水芙蕖增美景
月缕云载名圆阑榭见新姿

拙政园·小沧浪联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拙政园·鸳鸯馆联
绿意红情春风夜雨
高山流水琴韵书声

拙政园·倒影楼联
得月便佳,是山都好
无书不读,有酒即仙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江山如有待
花柳更无私

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
得意鱼鸟来相亲

沧浪亭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狮子林·立雪堂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
明月清风是故人

虎丘花·雨亭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
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
(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

㈥ 高邮民歌的历史渊源

早在7000多年前 ,高邮这块土地上就有先民耕耘劳作,栽秧种稻,打鱼狩猎,驯养禽兽。可以说,哪里有生民聚居,哪里就有劳动,哪里就有原始歌谣。因此,高邮民歌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几千年来,高邮民歌通过群众口口相传,世代沿袭的形式流传至今,不少民歌家喻户晓、享誉国内。2007年10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高邮“中国民歌之乡”荣誉称号,高邮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歌之乡”。2008年6月14日,高邮民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资料考证,流行于高邮的“散鲜花调”就是苏中地区古代民间“驱傩”时祭祀歌谣的一种,被称为“乡人傩”,在《论语》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后来,高邮籍大词人秦少游、散曲大家王磐等文化人不仅从民歌中汲取丰厚的营养,由于他们的词曲被广泛传唱,反过来也有助于提升民歌的再创作。另外,曾在高邮担任驿丞的蒲松龄等文化名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作,丰富了高邮民歌的内涵,提升了高邮民歌的品位。高邮张家庄的栽秧号子《西凉月》(一见姐姐苦凄凄),歌词就是从明代冯梦龙《挂枝儿》中衍化出来的。在“蒲松龄俚曲”中,还有不少曲牌如《倒扳桨》、《叠断桥》与仍在高邮流行的民歌同名。因此,高邮及其周边地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民歌创作的一块沃土。其实,江苏向来是中国重要的“歌乡”,如《茉莉花》就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歌之一。
江苏的文化特征是“吴韵汉风”,与此相对应,在民歌上体现为苏南的吴歌和苏北的楚歌,两者风格迥然不同,吴歌的范围包括苏锡常和南京高淳,而以苏州为“第一高地”,其主要特征是“嗲”。楚歌的范围是江苏北部地区,风格粗犷。处在吴歌和楚歌交融地带的以高邮为中心的苏中里下河地区,包括宝应、兴化,辐射江都、仪征这一南北交会、以下江官话为方言的江淮地域,历史上南北文化对流,新鲜的民歌元素不断聚集补充,逐渐演变为空前繁荣的“歌乡”。

㈦ 高邮的民歌童谣

高邮民歌 : 数鸭蛋、高邮之歌

㈧ 南通有什么民歌民谣

1、《高邮民歌》

《高邮民歌》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是高邮市高邮湖以及里下河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歌曲,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

2、《数鸭蛋》

《数鸭蛋》是高邮民歌,是一首高邮民间流行小调,此歌曲先后在上海世博会、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957年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3、《茉莉花》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4、《大九连环》

《大九连环》又名《姑苏风光》,民间小调。汉族民间有将若干首时调连缀在一起,形成大型套曲的民歌形式,其中《大九连环》就是代表。

5、《紫竹调》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㈨ 徐达是谁哪朝的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1]。
本名
徐达
别称
徐天德、徐魏公、徐武宁、徐中山
字号
字天德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汉族

㈩ 召唤的二胡演奏家

1997年、2001年两度荣获江苏省民族器乐比赛一等奖,1999年荣获江苏省文化艺术“茉莉花奖”,第四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二胡演奏金奖、“天华杯”全国青年二胡比赛二等奖。1999年在“江苏省第一届音乐新作品评奖”颁奖音乐会上首演二胡与交响乐队《天山风情》。2002年参加“江苏——二胡之乡大型音乐会”,演奏二胡名曲《月夜》。曾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及高邮大剧院等地举办多场二胡独奏音乐会。发表了《论江南风格乐曲中二胡演奏的揉弦特点》、《论民族乐队中首席的作用》等多篇专业论文。并曾出版《流淌的旋律》、《二胡考级示范》等多张CD。
曾随团出访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 高邮籍二胡演奏家召唤6日应邀回到家乡,参加“鹊桥仙”主题晚会演出。在南京艺术学院老师毛晓静的钢琴伴奏下,召唤以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用二胡演奏了《梁祝》,博得了在场千余名父老乡亲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梁祝》是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排练间隙,召唤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为了切合这次晚会主题,《梁祝》这首乐曲的演奏,我曾经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老师的指点。这首精选版的《梁祝》更加突出了颂扬人间美好爱情的主题,还是很成功的!”
面对家乡媒体的采访,召唤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他说:“我是从高邮走出去的,深受高邮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高邮民歌更是有着特别的感情。”召唤说自己的成长与高邮民歌结下不解之缘,高邮是民歌之乡,也是二胡之乡,首先他要感谢高邮这片文化土壤对他的影响,更要把继承和弘扬高邮二胡文化作为己任。
召唤认为,培养青少年对高邮民歌、二胡的兴趣,让青少年认识、喜爱、欣赏和参与其中,从而引起共鸣,是一种责任,也是历史使命,文化部门应加大力度发掘和整理,让高邮民歌、二胡进课堂、进社区、进乡村,这样才能保证继承和发扬。
“从18岁我到南京求学后,我尤为关注家乡的变化。”召唤告诉记者,他随身带的笔记本电脑里“今日高邮”网站收藏在首页,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看看,家乡的点点滴滴都能知晓。
现为江苏省民族乐团首席、独奏演员,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的召唤,虽然平时工作特别忙,但对家乡的事特别热心。“我本月2日从香港参加演出回来后,每天都抓紧时间跟毛老师彩排《梁祝》,之前的改编准备在两个月前就开始了。高邮是二胡之乡,我要把最美的二胡曲献给家乡!”

热点内容
疫情的樱花 发布:2025-08-29 22:48:14 浏览:248
瑾萱花卉 发布:2025-08-29 22:23:08 浏览:619
云南花卉网站 发布:2025-08-29 22:17:03 浏览:979
七夕的报道 发布:2025-08-29 22:12:08 浏览:830
室内高端绿植 发布:2025-08-29 22:11:16 浏览:271
荷花转世 发布:2025-08-29 22:06:43 浏览:66
矢量图七夕 发布:2025-08-29 22:06:37 浏览:648
有一朵花开满我的记忆 发布:2025-08-29 22:04:05 浏览:628
百合台酒 发布:2025-08-29 21:27:17 浏览:634
百合网见网友 发布:2025-08-29 21:27:04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