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张爱玲去哪里看
① 郁金香五彩蝶还有什么书
《色,戒》、《小团圆》、《雷峰塔》等。
《郁金香》是张爱玲写于1940年代的一部中篇小说。这本《郁金香》,收入迄今已经发现的张爱玲1952年以前在大陆发表却未及在当时编集(包括未能完成)的中短篇小说《连环套》、《殷宝滟送花楼会》、《创世纪》,以及五十年代以降在海外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色,戒》、《相见欢》、《浮花浪蕊》等。尤其应该提到的是,2005年最新发现的这部张爱玲佚作《郁金香》是首次编集出版。
除小说《郁金香》外,《张爱玲集》还收入了全面恢复原貌的中篇小说《小艾》。据陈子善教授介绍,“《小艾》最初于1951年在上海《亦报》连载,1987年初被发掘,在香港《明报月刊》重刊时章节作了调整,台湾《联合报》副刊重刊时又作了删节,收入同年五月台湾皇冠出版社初版《余韵》的《小艾》则是新的删节本。
② 郁金香的内容简介
这部作抄品依然是男女情感纠葛的故事。袭一个旧式大家庭中,女仆金香与大少爷真心相爱,而二少爷也对金香展开了虚伪的追求,同时贯穿着家族中正房、侧室的明争暗斗。小说结尾,也充满着浓郁的“张风”,月亮、深夜中突兀的声音等张爱玲最喜爱的意象,一应俱全。
小说所塑造的女仆金香的形象和宝初、宝余的兄弟形象,完完全全是张爱玲式的;小说结构的完整和情节的巧设,也完完全全是张爱玲式的,特别是小说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和精妙细节,更是张爱玲式的,出人意外的结局,余音袅袅,充满张爱玲独有的“苍凉”。宝初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分明能在他身上看到《半生缘》中沈世钧的影子。
从文本上看,《郁金香》无论在结构、文字、细节等各个层面,都具备张爱玲独特的韵味。而《郁金香》悲剧性的结尾,也令人隐隐联想到《十八春》。
③ 张爱玲的《郁金香》表达主题是什么
尘封58年的张爱玲佚文《郁金香》近日出土。初读之下感觉故事比较平淡,不及《倾城之恋》的华丽苍凉,也不及《金锁记》的撼人心魄。但语言还是十足的张爱玲味,比如这样的描写:“一枝花的黑影斜贯一轮明月。一明,一暗;一明,一暗”。还有结尾处宝初“站在窗户跟前,背灯立着,背后那里女人的笑语啁啾一时都显得朦胧了,倒是街上过路的一个盲人的磬声,一声一声,听得非常清楚。听着,仿佛这夜是更黑,也更深了”,都是典型的张派风格。
《郁金香》的故事并不复杂,一如张爱玲过去的作品,在新旧杂糅掩映之中,展开旧式大家庭衰微的背景之下,两个少爷宝初、宝余与丫头金香之间的或明或暗,或轻薄或深婉的关系。情节看似单纯,但是结构非常讲究。作品以金香推门亮相始,以宝初的凄然回忆终,金香仿佛迎面而来,转身远去。在人物关系的发展中,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作品开头写宝余狂追金香,使人误以为是要写金香与宝余之间的纠葛,并引出宝初与阎小姐之间的恋爱,然而山重水复之后才发觉金香爱的是宝初,而宝余最终与阎小姐成了婚。作品前半部分节奏缓慢,极力铺陈旧家庭中两三天间的日常生活情态,交待错综的人物关系。后半部分节奏骤然加快,倏忽已到中年。这种节奏类似于《金锁记》。后半部宝初渐成主角,金香等人退出画面之外,成为侧写的对象。结尾处,宝初与金香之间本有重逢的机会,然而在拥挤的电梯里,只听到别人喊她的名字,却无法分辨她的身影,两人擦身而过但却并未谋面。这与《红玫瑰与白玫瑰》结尾写振保与娇蕊在公共汽车上相遇的情景大异其趣。作品故事虽然简练,但是线索明暗交错,起伏有致,充分显示了张爱玲结构小说的才华。
作品中三个最主要的人物宝初、宝余兄弟和金香之间的三角恋关系,从框架上看多少有点《边城》的味道,然而内涵是迥然不同的。宝余是张爱玲笔下最擅长的花花公子形象,是那种既轻佻又世俗的角色。宝初和宝余同是庶出,但是同父异母。由于母亲早逝,宝初由宝余的母亲养大,并一起寄居在宝余的亲姐姐阮太太家里。这样的成长环境养成了宝初沉静、忧郁的性格。与宝余对金香的轻浮举止不同,宝初是认真的,含蓄的。他尊重金香,爱护她,但他的爱是有限的,也是软弱的。
对浪漫爱的拆解,尤其是对男性爱的怀疑一直是张爱玲早期小说的主题。只有到了《多少恨》《小艾》以及《十八春》(后改写为《半生缘》)里,张爱玲才渐渐露出温情的面目。而这篇写于1947年的《郁金香》,通过宝初对金香的感情描写,透露出刚刚经历感情创痛的张爱玲对爱情的怀疑。作品写宝初出门的时候,金香将一个精心缝制的小礼物悄悄装到他的口袋里:一个白缎子糊的小夹子,缎子的夹层下还生出短短一截黄纸绊带,是装市民证和防疫证用的。金香设想得非常精细,大约她认为给男人随身携带的东西没有比这更为大方得体的了,然而宝初并未珍惜,反而心里有点鄙夷、轻蔑,觉得这东西看上去实在有一点寒酸可笑,也不大合用。而且每“一看见,心里就是一阵凄惨”。可是“怎么着也不忍心丢掉它”,于是故意夹到书本里,让人家去摔掉它罢。这个看起来温文稳重、诚挚内向的宝初对金香的爱不过如此!陈子善先生说宝初的身上有《半生缘》里沈世钧的影子,我觉得从沉静、平和的性格来看自然相像,然而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张爱玲前期作品的爱情描写,多的是现实利益的斤斤计较,少的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诗意,然而却不能说她是个爱的虚无主义者。她笔下的女人多少都带点怨女的气质。在男女爱情的“两个人的战争”中,女人往往是失败者。她们付出的感情总比男人多,对爱情的期待总比男人高,如葛薇龙之于乔琪乔,曹七巧之于姜季泽,王娇蕊之于佟振保,而金香之于宝初也不例外。从老太太的嘴里,我们得以约略了解金香后来凄苦悲惨的生活:嫁人,生孩子,男人待她不好,还不给她钱,她只能出来找事情做,养活两个孩子。读到这里,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在艰难的生活中辛苦辗转的身影闪现在画面之中,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漫上心头,留给我们无限的叹息和惆怅。这时候,我们才真正领略到这篇小说题目的深长意味:“郁金香”原来是要把郁和金香拆开来读的。金香带着青春活泼的气息扑面而来,却连一个匆忙落寞的身影都未及留下。张爱玲又一次将她的“荒凉”抛洒在我们对“郁金香”的华丽想象之中。
④ 我想知道7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
1.藏地密码.1(一部关于西藏的网络全书式小说)
作者:何马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4-1
著作作家,人大代表,阿来鼎力推荐。全世界都在抢这部小说的版权。2008年红透半边天的神秘长篇巨著!世界上迄今为止...
定价:¥24.80
2.张爱玲文集(新版共六册)
作者:张爱玲 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1
《郁金香》,收入张爱玲在二十世纪五○年代以后创作的十三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小说《郁金香》首度出版;《色.戒》李安即将上...
定价:¥168.00
3.至死不渝(<山楂树之...
作者:艾米 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定价:¥29.80
4.山楂树之恋(精装)
作者:艾米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定价:¥25.00
5.《猎头局中局》
作者:萧东楼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定价:¥29.80
6.《农民帝国》
作者:蒋子龙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9-1
定价:¥58.00
7.蒂凡尼的早餐
作者:(美)卡波特著...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定价:¥28.00
⑤ 张爱玲的书在那能看到 网上的具体地址
www.52ebook.com
有她的合集 非常不错的收藏版
⑥ 求手机怎么看张爱玲的小说 需要下什么软件 最好不要流量
喜欢看这个张爱玲的小说是非常好找的,毕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作者。你可以直接的去手机QQ浏览器的下载,这个浏览器上的小说是非常的齐全的,你能直接的下载下来,这样的话也能帮你省下不少的流量,能让你直接的看完本的,也不会出现什么乱码或者是断章的情况。
⑦ 张爱玲系列(20)情知所终,一往而浅——张爱玲《郁金香》
读《郁金香》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不敢用情太深。用情太深,也没有结果,反而受伤。为啥?都是寄人篱下,生命飘忽,加上那些有形无形的隔阂,没条件,靠不住,何处安置爱情?《牡丹亭》中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到了大都市的小市民这里,成为了“情之所终,一往而浅”了。
宝初宝余两兄弟一出场,就是以“寄居者”的身份。表面上,他们有舅老爷的主人派头,尤其是弟弟宝余,实际上,他们并不富贵,在姐夫家已经住了一个假期。幸好姐姐嫁了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当然,是因为丈夫阮先生的前妻去世,她作为填房嫁进来。如今有点养尊处优的样子,但也是以丈夫为荣,且常叮嘱娘家来的母亲弟弟们,可不要让姐夫看不起。
皇帝爱长子,平民爱幺儿。尽管家境其实不算好,弟弟宝余从小却被娇惯。如今虽然已是大学生,心智仍然不成熟,尽显浪荡公子的坏习性,把别人家当自己家,缺乏教养耍流氓,欺负调戏丫头金香,一次比一次恶劣。
宝初和宝余是同父异母兄弟。但他们各自的母亲都是庶出。宝初的母亲死得早,于是归宝余的母亲抚养。那时宝余母亲已生了姐姐,毕竟重男轻女,宝初还能受到善待。待弟弟宝余出生,宝初自己就明显感到受歧视了。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宝初养成了安静退缩的性格。如今,宝初大学毕业,面临就业,一个夏天过下来,他变得更沉郁了,“因为从读书到找事,就像是从做女儿到做媳妇,对于人世的艰难知道得更深了一些。”
宝初实在看不惯宝余的行径,忍不住说了几句,但主要理由是:“叫人看不起!让姊夫听见了,不大好。”“你也不想,我们住在姊姊家,总得处处留神点!”宝余顶嘴道:“姊姊是我自己姊姊,给你这么说着反而显得生分了!”此话一出,宝初便不言语了。他知道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份,只好沉默是金。
有一次,宝初陪着阮太太及养母老姨太坐在老式大洋房的阳台上。他看着周围一切,再次感觉这“究竟不是自己的家,这奇异的地方。在这里听着街上的汽车喇叭声也显得非常飘渺,恍如隔世。”他一直有局外人的隔阂。
外交官女儿阎小姐是比他们早毕业的同学。她毕业后热心公益,喜欢抛头露面,“见了人总是热烈而又庄重地拉手,谈上几分钟,然后又握手道别。”有一天,她盛情邀请宝初宝余兄弟去她家吃饭。以常理推断,阎小姐更为心仪的恐怕应该是宝初;按照传统规矩,宝初作为兄长也该捷足先登;而以感情而论,要说宝初会为门不当户不对的丫头金香爱得坚定不舍,实在不可能。宝初的人格底色是理性的,算计的,他的爱恨都不会强烈。金香作为二房还可以,显然那位人才地位都光彩照人的阎小姐更吸引人。然而宝初放弃了这次机会,说阎小姐和二弟倒挺合适。而且他直接爽约了,宝余单独去阎家赴宴,后来也顺理成章娶了阎小姐。宝余压根是玩弄丫头金香。
宝初主动让贤,主因是寄人篱下的自卑、隐忍的心态作祟,他知道自己争不过同父异母的弟弟。不否认他对丫头金香产生感情。但对金香的感情,同情的成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成分、孤独空虚的成分,都更多些。这种感情不会影响到他的人生规划。
金香的地位更加低下。她之前是服侍阮先生的正房太太的,自从老爷娶了填房,她便成为阮公馆里的遗少了。“她是个伶俐人,不免寸步留心,格外巴结些。”也对阮太太的母亲格外奉承。即便这样,面对宝余的骚扰,她根本没抵挡之力,事后反而被污名被责骂。一天早上,金香正在擦胭脂,宝余又来骚扰。金香情急一推,跌倒在老妈子床上,被李妈推门看见,金香立即低着头跑了出去。阮太太把金香叫来大骂。阮太太“不但恼她的兄弟跟底下人胡闹,偏这么不争气,偏去想她丈夫的前妻的丫头——而且给人说一句现成话:他本是丫头养的,‘贱种’——连她都骂在里头!”
阮太太为什么对“前妻丫头”、“丫头样的”之类如此敏感?原来这三子妹的母亲,也是姨太太身份。老姨太本来“出身是北京的小家碧玉,义和团杀二毛子的时候她也曾经受过惊吓,家里被抢光了,把她卖到陈府,先做丫头,后来收了房。”可见她曾经高贵过,也落入低谷做丫头,后来作为姨太太又辉煌过,她十七岁曾随丈夫,也就是宝初宝余的父亲去保加利亚,那时丈夫在那里做使馆一等秘书。
人到老年,早已没有底气了。如今她无处可去,住在女婿家中。“老姨太怕女儿,怕儿子,也怕荣妈。荣妈是个大家风范的女仆,高个子,腰板挺得笔直,因为是旗人;一张忠心耿耿的长脸,像个棕色的马。老姨太做了她的主人,一辈子于心有愧。”荣妈是女婿家的仆人。
再回到宝初和金香的感情。有一次,宝余把金香的衫裤拿走不还。金香又气又无奈。宝初撞见,劈手夺过衣服,怒斥:“你越闹越不成话了!”宝初还衣服给金香,金香喉咙沙哑,声音一低,“更使人心里起一阵凄迷的荡漾。宝初没说什么,就走了。”如前所论,宝初对金香的感情,缘起于同病相怜的同情。加上对弟弟宝余肆意妄为的不满,以及在弟弟面前时时被排挤的不平,油然而生保护金香的心态。保护,意味着金香是属于他的,意味着他成为了精神上的主人。对男人而言,往往,这就意味着爱。
最美丽最难忘的一幕出现了。那天,宝余去阎家赴宴了。太太夫妇及老姨太太都在楼上听无线电转播马连良京剧。宝初下楼到自己房间,发现桌椅和两张床都挪在墙角,金香蹲在地下钉被盖。“通客厅的两扇高大的栗色的门暗沉沉的拉上了,如同一面墙。地下铺着的一床被面,是玫瑰色的绨,在灯光下闪出两朵极大的荷花,像个五尺见方的红艳的池塘,微微有些红浪。金香赤着脚踏在上面,那境界简直不知道是天上人间。”“宝初呆了一呆,金香一抬头看见了他,微笑着,连忙就站起身来……”她穿上鞋,走到窗台边……
爱情驻留于美好的瞬间。可惜这个瞬间太短了。紧接着,宝初便告诉金香自己后天要走了,姐夫在徐州的银行给他找了个事。金香沉默了一回,淡淡一笑:怪不得太太叫我给你钉被子。“说着,她就又去钉被,这回没脱鞋,双膝跪在那玫瑰红的被面上。宝初不由自主的也跟过去,也在她旁边跪下了,仿佛在红毡上。金香别过头去望了望房门口,轻轻道:‘你快起来,快起来’!他把她的手握住了,她便低下头去,凑到她缚在腕上的一条手绢子上拭泪。”宝初说,将来等我事情做得好一点的时候,我想法子。金香哭道,那怎么行呢!宝初的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像是真的,但他嘴硬说:“等我能自主了……你等着我,好么?”
如果说刚才的一幕是令人心神荡漾,此刻这一幕就令人心碎。但这并非重点。重点是,这种心碎,并非表面呈现的那么凄切感人。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爱情,其实双方心知肚明。脆弱的情感联结,跨不过身份差距的鸿沟。金香立刻恢复了理智,其实是很坚决地拒绝了对方的痴想,尽管内心深处,女性比男性更重情,更不舍。反之,宝初还沉迷于无法实现的空口承诺中,不管男人外表多么犹豫和依恋,内心确实更加善变的,更看轻感情的。
宝初走了。坐在黄包车上,他才发现兜里有金香精心给他做的白缎子糊的小夹子,里面的证件整理得非常齐整。不过终究是寒酸可笑,局促、不合用,但宝初一直不忍心丢掉。金香倾注情感缝出来的套子,反而暴露了她和宝初之间的巨大落差。这个夹子就这样胡乱放在抽屉里,这样总有两三年,后来在图书馆借小说,宝初把这个套子夹在书中某一页,把书放在架子上,等着另一个借书的人能读懂后面的故事。过后,他也觉得这个举动十分无聊。金香的精心制作的东西显得笨拙,带在身上成为累赘,不如以这种方式尘封一段轻浮的记忆。
宝初渐入中年,终于结了婚。金香呢,早已是嫁了。结婚后的宝初,有了自己的家,姐姐越来越指挥不动他了,因而十分不满。宝初在徐州分行做到会计科主任,就再也升不上去了,“他早就应当知道他这样的人是一辈子也阔不起来的。”一个人,就这样彻底泯然于众人之中了。
有一年放春假,宝初单身一个人来上海看牙齿。电梯里,一大群娘姨大姐买菜回来,嘻嘻哈哈一拥而入,人声嘈杂。宝初仿佛听见有人唤了声金香,他震了一震,差点叫出声来。但人太挤,实在无法看见,又不便伸头探脑。电梯带着那群人上去了。他“回想到刚才那些人走进电梯,仿佛就是很普通的一群娘姨大姐,并没有哪一个与众不同的。可见如果是她,也已经变了许多了,沉到茫茫的人海里去,不可辨认了。那么,不看见也罢。”
离开上海前,他又去了一趟姐姐家。宝余夫妇也在。宝余的太太和做阎小姐时没啥两样,更富态,更白,应酬起人来依旧是那么庄重而又活泼。“宝初看看她,觉得也还不差,和他自己的太太一样,都是好像做了一辈子太太的人。至于当初为什么要娶她们为妻,或是不要娶她们为妻,现在来都也无法追究了。”人生、爱情、婚姻、家庭,难道都这么无趣么?
他有点惘然,忽听阮太太和老姨太议论雇个女佣的事,她们提到了金香,老姨太说,金香嫁给的那家人多,过得苦。男人待他不好,也不给她钱,她赌气出来做事了,还有两个孩子要她养活。阎小姐开玩笑问:“是不是就是从前爱上了宝余的那个金香?”宝初听到这句,心里一阵难过——这世界上的事原来都是这样不分是非黑白的吗?
宝初到最后,也没办法公开宣告:其实爱上金香的,或者金香爱上的,是我。宣告又能怎样呢?内心深处的这段感情,在生活的席卷下,能存留多少印记呢?生命的重负是不可承受的,所以,大家都主动被动地,选择了轻,选择了浅,选择了浮世流年。
⑧ 郁金香的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回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答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1944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⑨ 张爱玲《郁金香》:因寂寞而产生的“爱情”不是真爱,而是需要,你怎么看
张爱玲的《郁金香》,讲得是一对男女情感纠葛的故事。女仆金香同时跟宝余和宝初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就像张爱玲小说里,大部分女人得不到一个圆满结局一样,金香也并没有逃脱凄惨凋零的结局。
很多人都会从金香的悲剧中看出很多关于爱情的影子,就像有人说她是在告诉我们不对等的爱情始终不会有好结果。
但我却从宝余和金香细枝末节的感情里看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寂寞时候的“爱”,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不过是一种相互需要罢了。
在小说里,体现宝余的爱,是源于宝余曾三次“调戏”金香。第一次调戏,是金香要给狗狗洗澡的时候,宝余用狗的语气调戏金香跟狗眼神一样,就苦脸上没搽胭脂。
第二次调戏,是因为换衣服。金香把洗澡之后要换上的衣服放在一边,却被宝余发现拿走了,逼着金香叫他的名字才还给她。
第三次调戏是金香抹胭脂的时候,宝余在金香臂弯里闻,两个人在推搡中,躺到了床板上被发现,传出了宝余跟金香厮混的消息。
当你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无法忍受寂寞和孤独时,也可以读一读《郁金香》,或许会对感情有不同的感悟。
⑩ 5月份去北京植物园看郁金香晚不晚
可以看到,不过可能只是一些晚开的品种了,那些早花品种已经在4月中的时候开的很好了,到5月就凋谢了。不过植物园的郁金香并不多,现在中山公园正是郁金香展览,价格比植物园便宜,又近一些,你去看的时间有点晚,不过才5块钱而已,你看完了如果觉得有点不尽兴可以坐个5路车再到很近的
景山公园
看牡丹,应该还算正是时候。不过最好是5月上去。中旬都有点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