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东方歌午团茉莉花

东方歌午团茉莉花

发布时间: 2022-09-17 07:30:36

㈠ 歌曲《茉莉花》的原唱是谁

江苏民歌《来茉莉花》的自发源地问题有些争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1942年在地方演出时,从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一首民歌《鲜花调》。原歌调共3段,分别赞美了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1957年,他将当年的《鲜花调》做了修改,把三种花统一为茉莉花,于是写出了今天的《茉莉花》。

第一个演唱者谁也记不清了,如果说第一个歌唱家演唱此歌,是上海的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蓬博。是她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舞台上首次演唱的。到了80年代,很多港、台的艺人也相继演唱了这首经典曲目,如蔡琴、张德兰、凤飞飞、奚秀兰等等。近几年,大陆的黑鸭子、女子十二乐坊、雨*泉、汤灿等也演唱了这一名曲。

㈡ 关于民歌《茉莉花》的歌词和版本

1、江苏民歌《茉莉花》

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2、河北民歌《茉莉花》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3、其他版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2)东方歌午团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茉莉花》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茉莉花》是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在国外被公认“旋律优美,浓郁东方韵味”,最具有中国东方意境的歌曲。甚至很多外国人声称,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被评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㈢ 图兰朵与茉莉花有什么关系

《图兰朵》是个洋人杜撰的东方爱情故事,讲述了残酷而又美貌的公主图兰朵,高傲不羁,提出谁能够回答她的问题,谁就可以得到她和王位。

鞑靼王子被图兰多美貌所动,宁愿落得与波斯王子同样下场,对答如流终于获胜。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然王子指责图兰多冷酷残忍,一把抓住并大胆地吻了她,最终赢得公主欢心。

《图兰朵》因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而赢得华人的欢心,《图兰朵》因剧中优美的旋律而讨得世人的欢迎,《图兰朵》因世界著名的歌手参加演出而闻名。

《茉莉花》代表着中国,《图兰朵》也将中国介绍给了世界,尽管国内学者对《图兰朵》情节产生疑义,但丝毫抹杀不了它的艺术价值。

(3)东方歌午团茉莉花扩展阅读

打造背景

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率奥运团队重金打造的鸟巢版《图兰朵》于2009年10月6日、7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

1998年张艺谋首次执导歌剧《图兰朵》,以紫禁城当做天然背景的演出惊艳世界,随后张艺谋的太庙版《图兰朵》在世界各地成功上演。11年后,他和他的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投资1.2亿重金打造的《图兰朵》将搬进鸟巢。

据介绍,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将借鉴奥运开闭幕式的经验,首次引入现代高科技视觉效果、用多媒体影像对经典之作重新演绎。来自意大利与中国的优秀歌唱家戴玉强、莫华伦、田浩江、孙秀苇、幺红等,共同演绎这部经典歌剧。

㈣ 《茉莉花》是怎么成为第二首国歌的

一、 一曲茉莉花,芬芳飘四方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入场时,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由军乐团奏响。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在谭盾指挥的“天、地、人”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又演奏了这首乐曲的“辽宁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队演唱了这首歌;1997年秋,***主席访问美国举世瞩目,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草坪举行欢迎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歌;1998年克林顿总统回访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这首歌在男女声二重唱演绎下,使克林顿听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节,中央民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会隆重开馆,奏响的还是这首茉莉花。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这首歌,激起满堂喝采,掌声经久不息。

许多人都十分喜欢这首歌。在香港回归仪式上,中方军乐团演奏这首歌是***同志亲自点定的,而***在以国家主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曾经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中国流行音乐对这首民歌的多种版本的新编演唱,更是花样叠出,常州姑娘周泓艳的《又见茉莉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所以,有人还以为《茉莉花》是苏南民歌。《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二、 美丽的茉莉花是谁采摘?

“茉莉花,茉莉花”,这朵美丽的茉莉花谁采摘?这朵花是何仿采摘的,从民间艺术丰厚土壤中采得。何仿今年72岁,那还是半个世纪前的事。

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小演员,才14岁,那是日本鬼子大扫荡的艰苦时期。部队党委宣传部长张劲夫同志指示他们到边区去开展反扫荡的宣传,同时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深入到农村去,向民间艺人学习。

何仿与战友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山间小路,到扬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区去,一天,他们找到了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

《鲜花调》是扬剧的曲调,原歌分三段,艺人是用男扮女音的调门演唱给何仿听的,何仿边听边记词曲,原词是这样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她;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

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这首歌确实婉转悠扬,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反复吟唱,何仿又觉得,原歌分别吟唱了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艺术形象不够集中,又是以小女子的“奴”人为称,唱的实际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对于部队表演,就不太合适,而且,原歌尽管乐音优美,但带有一定的轻挑感觉,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当时他毕竟还没有这个能力,直到1957年,被部队送往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深造过的何仿,在北京与民主德国的合唱专家一起探讨民歌演唱,要找一首合适女声合唱的中国民歌,他想到了这首《鲜花调》。经过对原曲原词的修改,三段歌词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叹,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一曲唱红,当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唱片,从此,这首江苏扬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传遍世界乐坛。

何仿采摘这朵茉莉花,决不偶然,这与他是安徽天长县人有着非常紧密的文化风土人情上的血肉关联。天长县是安徽南部突伸进江苏扬州和南京六合的一个地方,是属于扬州的文化圈的,所以,何仿才会对这首扬州民歌“识货”,情有独钟,由他进行了成功的再创作。

有意思的是,人们一提起何仿,想到的可能只是这首歌。实际上,何仿创作了很多受部队欢迎的好歌,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首都电影院听了何仿作词作曲并担任演唱指挥的《淮海战役组歌》后,拍着何仿的肩膀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但这首《茉莉花》太出名了,盖过了一切,因此,熟人总是跟他开玩笑,“老何啊,人一辈子能有这么一朵花,就很不容易了啊。”何仿1941年春13岁时投奔革命,参加新四军,先后在华野三野政治部部队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团长。在几十年的部队文艺生涯中,他创作了《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歌剧《大翻身》等一批有着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为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他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的位置上离休,是正军级干部。

三、何仿多次见到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周总理特别喜爱这首《茉莉花》

作为一位作曲家,一位部队文艺工作者,他激情昂扬的音乐创作生涯,是与军队、与共和国的成长水乳交融在一起的,这使他与共和国的许多重大历史场面紧紧联系在一起。1998年初,中央电视台介绍何仿与《茉莉花》的专题片《芬芳年代》上下集播出,这又是全国纪念总理诞辰百年的时候,何仿在茉莉花的美妙乐曲声中,浮现出与周总理的一次次见面情景。

64至65年间,何仿三次见到周总理。周总理的品格给何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64年全军文艺汇演,前线歌舞团的节目受到好评,最后领导接见全体参演单位合影时,前线歌舞团领导被要求站在正中,当时,前线歌舞团的领导只有何仿在,何仿被安排在正中间,两旁是朱德和刘少奇,他后退了半步,由于个子矮,结果,拍成了在朱德和刘少奇肩膀中间露出一个脸的样子,而此时,周总理却远远地站在前排的边上。周总理拍照合影很少往中间站,有其它领导人在场他谦让,他一个人与大家在一起时他还是谦让,63年前线话剧团成功上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后,周总理非常高兴,把话剧团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请到自己家中吃饭,吃完饭拍照合影时,大家让周总理和邓颖超坐在正中间,周总理就是不同意,坚持站在边上,他说:“我是主人,怎么能坐在正当中呢?”而是让张泽易团长坐在正中间。

65年春天,周总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作为副团长到印泥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各国都带了文艺演出团体,参加庆祝演出,文化部在征求周总理意见时,周总理说:“我带前线歌舞团去。”到印泥参加演出,前线歌舞团的节目中就有女声小组唱《茉莉花》,每当演唱这首歌时,周总理总是听得非常专注,脸上是喜悦之情,会议结束后,前线歌舞团到柬埔寨去演出,周总理则回国,中国驻印泥大使馆为周总理举行送行晚会,在晚会上,前线歌舞团演唱了许多江苏民歌,如《拔根芦柴花》、《九连环》,最后唱了《茉莉花》,周总理听后感慨地说,我13岁离家乡,你们美妙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女演员孙子凤忙问:“总理,你为什么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了!”这时,何仿指挥演员排好队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给总理听,总理听后感谢大家的好意,又诙谐地说: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

㈤ 亲爱的朋友们,有谁知道茉莉花这首民歌的出处和来历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㈥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6)东方歌午团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㈦ 茉莉花歌曲的由来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7)东方歌午团茉莉花扩展阅读: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本全部歌曲

人教版音乐书(六年级上册)

(1)认识乐谱,比如五线谱、简谱等;

(2)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乐器;

(3)练习发声,据嗓音来找适合自己的曲子练习;

(4)多听、多读、多练、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音乐基础知识认识,学会深入浅出、高屋建瓴;

(5)练习肺活量 ,做操、游泳来锻炼;

(6)在一些公众场合表演,练习胆量和现场应变能力,实战演练。

参考资料:

音乐_网络

㈨ 《茉莉花》作曲者

作曲家何仿:《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

【南京日报报道】 (实习生 陈帅锋) 有关《茉莉花》源自佛乐的消息,引起读者的兴趣。有热心市民认为,《茉莉花》悠扬清丽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仅根据茉莉花来自印度等地就说它来源于佛乐缺乏说服力,希望专家进一步论证。为此,笔者采访了《茉莉花》的整理者、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并且和日前参加研讨的央视莫日根导演取得了联系,最后证实《茉莉花》源于佛乐一说不能成立。

何老在电话里多次强调,《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据何老介绍,《茉莉花》的原名是分布于江苏很多地方的民曲《鲜花调》,这些《鲜花调》之间虽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总体上很接近。目前广为流传的《茉莉花》是他在广泛收集许多地方的《鲜花调》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出来的,不仅在歌词上更换了一些新的内容,而且还在曲调上作了一些修改。根据他掌握的资料,有关《鲜花调》的文字资料最早可见于清代的《小慧剧》,里面主要唱的是《西厢记》里张生和莺莺红尘中的故事。与佛乐的清净优雅似乎不太融合。何老认为,这是江苏的民间艺人世代创作的结果;不仅苏北的六合、徐州等地有,而且在苏南各地都可见,带有浓厚的江苏特色。《鲜花调》是江苏土生土长的,这才是现在风行全国的《茉莉花》的源头。

何老说,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茉莉花》,但具有全国影响的只有江苏《茉莉花》,而他对《茉莉花》只是二次创作,主要是在收集整理《鲜花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茉莉花》不可能来自佛乐。

日前参加“佛乐说”研讨的央视导演莫日根先生也否认了“佛乐说”,他说当时他只是觉得一首佛乐的开头几句和《茉莉花》的曲调在结构上有点相似,但并没据此推断《茉莉花》源自佛乐,他认为这种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缺乏必要的论证。不过他同时告诉记者,佛乐当中也有很多民歌夹在里面,这本身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民歌就源自佛乐,说《茉莉花》的曲调源自佛乐缺乏根据。

目前全国《茉莉花》的版本大约有40多种,莫日根昨透露,央视正在策划各地《茉莉花》进京“大团圆”,届时各地《茉莉花》将一起登台亮相,而何老也表示,将进京参加这一节目的录制。

资料链接:《茉莉花》的故事

“好一朵茉莉花”风行大江南北,而《茉莉花》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据何老介绍,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和新四军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新四军当年的反扫荡大宣传让这首民歌脱颖而出,成为民乐经典。

1942年,何老还是一个年仅14岁的文艺兵,他与战友在六合金牛山地区找到了一位民间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创作成了《茉莉花》。何老说,当年还把原来的歌词换成抗日的内容,然后到边区传唱。因为曲调悠扬清丽,此歌更加深入人心。解放后,何老出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他进一步完成了对《茉莉花》的加工创作。

㈩ 张燕是谁

张燕档案

生日:7月20日
星座:巨蟹座
身高:1米64
血型:B型
毕业院校:中国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茉莉花》

幸运数字:1,2

最喜欢的服装品牌:适合自己的

最喜欢的香水:香奈儿

喜欢的歌:My Heart Will Go On

喜欢的歌星:杰克逊

爱好:看书、睡觉

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喜欢的运动:跑步

喜欢的食品:辣食

喜欢的一句话:顺其自然

最重要的事情:开心、平静

不能忍受的缺点:虚伪

199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东方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她曾经多次参加文化部及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在2000年及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获得好评。
98年参加了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为欢迎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音乐会的演出(克林顿特意要求将其演唱的歌曲制作成CD光碟带回美国)
99年参加了祖国五十年大庆《祖国颂》,及庆澳门回归大型音乐会《江山赋》的演出,在2000年欢迎奥运健儿凯旋归来大型晚会"奥林匹克星"中演唱了一首深情的歌曲《人间第一情》,并特此制作了一首激奋人心的音乐电视作品《激情时刻》,近几年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在2001年建党七十周年大型晚会"红旗颂"中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曾多次参加"同一首歌"赴澳门,韩国,台湾,海南等地演出,连续参加了2000年和2001年广西民歌节,并制作了多部音乐电视作品:
《中华满堂红》 《新世纪艳阳天》《阿里山新歌》 《月亮女儿》《采茶少女》《欢天喜地》等
曾获:1997年迎香港回归"飞图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名。
1998年获文化部主办"98全国声乐新人新作品比赛民族唱法"第一名。
2001年CCTV--MTV音乐颁奖盛典获内地最佳民歌奖。
2001年10月演唱作品〈新世纪艳阳天〉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12月〈阿里山新歌〉获第六届康佳杯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2002年1月25日获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唯一的"最佳民歌类歌手奖"。

热点内容
华兴盆景 发布:2025-09-10 11:02:00 浏览:738
挂壁盆景制作 发布:2025-09-10 10:59:05 浏览:697
梅花鹿品牌 发布:2025-09-10 10:48:03 浏览:804
好看的餐厅绿植 发布:2025-09-10 10:47:11 浏览:26
插花对床头 发布:2025-09-10 10:47:09 浏览:602
桂林情人节 发布:2025-09-10 10:43:52 浏览:295
盆景小铁笼 发布:2025-09-10 10:22:01 浏览:728
绿植墙草莓 发布:2025-09-10 10:14:43 浏览:893
漂亮的玻璃器皿盆栽手工制作教程 发布:2025-09-10 10:13:29 浏览:953
燕子海棠 发布:2025-09-10 10:13:19 浏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