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紫罗兰酮氯乙酸甲酯
『壹』 氯乙酸甲酯的物理参数
蒸汽压 1.33 kPa/29℃
闪点:51℃
引燃温度:465 ℃
熔 点:-32.1℃
沸点:129.8℃
溶解性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24;相对密度(空气=1)3.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有机合成
『贰』 易燃化学试剂有哪些乙醚
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目录
1.苯类:
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135三甲苯、碘代苯、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本、间二氯苯、对硝基氯代苯、2,4二硝基氯代苯、对硝基溴代苯、六氢代苯、邻溴氯苯、第二丁基苯、第三丁基苯、偶氮苯、聚氯羟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甲苯、二甲苯、对二甲苯、1,2,4,5四甲基苯、三氯甲苯、3,4二氯甲苯、间溴甲苯、间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一二硝基氟苯,二乙烯苯,过氧化羟异丙苯。
2.胺类:
氨水、甲胺(水溶液)、二甲胺溶液、乙二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正丙胺、异丙胺、1,2-丙二胺、正丁胺、二正丁胺、三正丁胺、特丁胺、仲丁胺、二仲丁胺、异戊胺、环戊胺、环己胺、二环己胺、正庚胺、二正辛胺、三正辛胺、正葵胺、乙烯亚胺、硫化胺、苯胺、二苯胺、邻甲苯胺、对甲苯胺、4-甲苯磺酰胺、间甲苯胺、间苯二胺、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联胺、苄胺(苯甲胺)、N-苄基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间溴苯胺、对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邻硝基对甲苯胺、N-甲基苯胺、N-N-二已基苯胺、邻乙氧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酰乙酰苯胺、氰乙酰苯胺、N-N二乙基乙二胺、羟(基)乙基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NNNN、NNNN四甲基乙烯二胺、四丁基氢氧化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甲基磷酰三胺、1,6已二胺。
3.醇类:
甲醇、无水甲醇、苯甲醇、乙醇、无水乙醇、β-苯乙醇、β- 巯基乙醇、α-二甲胺基乙醇、二乙氨基乙醇、2-氨基-1丁醇、α-甲基3丁烯-乙醇、α-丁烯-乙醇、2-氯乙醇、α-溴乙醇、2,溴乙醇、硫代乙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正丙醇、异丙醇、3-氯丙醇1,3二氯2,丙醇,(1,2)丙二醇丙烯醇、丙炔醇、1,4-丁二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环戊醇、叔戊醇、正己醇、环己醇、4-甲基环己醇、1,6己二醇、正庚醇、正辛醇、正辛醇-2、异辛醇、糠醇、甲硫醇、乙二硫醇、正丁硫醇、1,3丙二硫醇。
4. 烯、腈类:
偏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丙烯、溴丙烯、苯乙烯、α- 、氯化苄、青化苄、对硝基氯化苄、溴化苄、四氢萘、乙腈、氯化乙腈、苯甲腈、β溴丙腈、丙二腈、偶氮二异丁腈、丁二腈、丙烯腈、四氯乙炔、呋喃、四氢呋喃、呋喃酰胺F、四氢化哌喃、3,4二氢吡喃、α-甲基砒啶、砒啶、3,5二甲基砒啶、4-甲基砒啶、4二甲氨基砒啶、1,2,3,4-四氢砒啶、六氯砒啶、α甲基哌啶、过氧化氢叔丁基、喹啉。
5.醚类:
乙醚、无水乙醚、三氟化硼乙醚溶液、β-β’二氯二乙醚、乙二醇乙醚、苯甲醚、对溴苯甲醚、对氨基苯甲醚、间硝基苯甲醚、乙二醇独甲醚、乙二醇二甲醚、六甲基二硅醚、三缩三乙二醇二甲醚、叔丁基甲醚、二苯醚(苯醚)、二甲流醚、正丙醚、异丙醚、石油醚。
6.酮类:
丙酮、工业丙酮、乙酰丙酮、氯丙酮、丙酮基丙酮、三氟乙酰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甲基异丙基甲酮、V溴苯乙酮、N-溴代苯乙酮、氯苯乙酮、丁酮、3-甲基酮-2、2-戊酮、4-甲戊酮-2、环乙酮、3-丁烯γ--酮
7.脂类:
苯甲酸甲酯、乙酸甲酸甲酯酯、氯乙酸甲酯、三氯乙酸甲酯、溴乙酸甲酯、三氟乙酸甲酯、正戊酸甲酯、巴豆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乙烯乙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硫酸二甲酯、草酸二甲酯、草酸乙甲酯、乙酸乙酯、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酯、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甲酸乙酯、苯甲酸乙酯、α-氯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溴丙二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乙二酸二乙酯、原甲酸三乙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乙酸丁酯、氯甲酸异丁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三丁酯、二酸二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正丁酯、二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千酯、氟磷酸二异丙酯、磷酸二异辛酯、乙酸异丙酯、磷酸三甲苯酯、异硫氢酸本酯、乙酸乙烯酯、甲酸苄酯、肼基甲酸叔丁酯、东莨菪内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1.4丁内酯。
8.醛类:
甲醛、苯甲醛、呋喃甲醛(糠醛)、苯乙醛、间氯苯甲金属醛、乙醛、水合(氯醛)三氯乙醛、正戊醛、异戊醛、正已醛、千醛、柠檬醛、水杨醛、 5
9.烷类:
氯仿(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溴甲烷、二溴甲烷、碘甲烷、硝基甲烷、三氯硝基甲烷、二甲氧基甲烷、1,2二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溴乙烷、1,2二溴乙烷、碘乙烷、环氧乙烷、1,2二甲氧基乙烷、硝基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1,2二氯丙、1-溴-3氯丙烷、2-硝基丙烷、1-氯丁烷、溴代正丁烷、溴代叔丁烷、氯代仲丁烷、溴代(第二)仲丁烷、1,4二溴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溴代环戊烷、1,5二溴戊烷、正己烷、环己烷、苯基环已烷、三甲氯硅烷、氯代环已烷、溴代环已烷、正庚烷、正辛烷、异辛烷、碘正辛烷、正烷、1-氯烷、1,10-二氨基烷、十六烷、正二十烷、二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烷、四氧吡咯、丁烯-1、N-甲基吗啡啉、环已烯、β-砒哥啉、四-甲基砒啶、四氯化碳、四氯化钛溶液、四氯化硅。
10.固体类:
金属钠、镁屑、铅粉、硝酸钾、肖酸钾、硝酸钠、硝酸铁、硝酸铅、硝酸钙、硝酸锶、硝酸铋、硝酸镍、硝酸镉、硝酸镁、硝酸铵、硝酸铈铵、亚碲酸钾、亚硝酸钾、亚硝酸钠、高氯酸钾、高碘酸钾、氯酸钾、高(过)锰碘酸钾、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碘酸钠、过硼酸钠、乙酸钡、过氧化铅、过氧化钡、氟化钾、氟化氢钾、氟化钠、氟化铵、氟硼酸钠、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重铬酸铜、重铬酸铵碘酸钠、氨基钠、碘酸钾、硫酸钴、铬酸钾、过碘酸、碘酸、过氯酸、高氯酸、乙酸铀(乙酸双氧铀)、红色氧铀、硫氰酸铅、四乙酸铅、硫氰酸钾、硫化汞钾(氏试剂)、苦味酸、铬酸(三氧化铬)三氧化二铬、过氧化氢、过氧化二丙苯、氯化锆铣、(氧氯化锆)、沉降硫、升华硫磺、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赤(红)磷、黄磷、五氧化二磷、五硫化二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一氯化碘、三氯化碘、三氯化钛、无水氯化高锡、五氯苯酚钠、五氯酚钠、氯化亚砜(亚硫酰氯)、二氧硫酰、硼氢化钾、硼青化钾、硼氢化钠、叠氧钠、多聚(固体)甲醛、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钙、加拿大树胶、中性树胶、固体水棉胶、重水、重氢硫酸、重氢邻二氯苯、重氢甲醇、重氢乙醇、重氢二氯甲烷、乙酰丙铜铬、9,10-甲基1,2苯葸
『叁』 吸的烟,烟气有什么成分
卷烟烟气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截止1988年(据Roberts,1988 Tobacco Reporter报道)已经鉴定出烟气中的化学成分已达5068种,其中1172种是烟草本身就有的,另外3896种是烟气中独有的。
烟气粒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脂肪烃 低分子量的脂肪烃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烟气中,烟气粒相物中脂肪烃的分子量要高一些,主要来源是烟叶中C25到C34的蜡质。有人定量分析了烟气中C12到C33的饱和烃,发现香料烟烟气粒相物中的烷烃含量高达1.56%,马里兰烟为1.12%,烤烟为0.92%,白肋烟为0.67%。烟气中的烯烃和炔烃含量比烷烃少,约为粒相物的0.01%。
芳香烃 烟气中的芳香烃以稠环芳烃居多,它们在烟叶中含量少,大部分是由纤维素、高级烷烃等烟叶成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是烟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
萜类化合物 烟叶中存在不少萜类化合物。如西柏烷类、胡萝卜素类和赖百当类都属于萜烯的衍生物。但由于这些物质的分子量较大,直接转入烟气的量很少,主要以其降解物及其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于烟气中。烟气中发现的有香叶烯、罗勒烯、α-蒎烯等单萜,是烟气的重要香味成分。
羰基化合物 烟气中的羰基化合物如紫罗兰酮、大马酮、茄尼酮以及柠檬醛、香草醛等,是形成烟气香味、香气的重要成分。
酚类化合物 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莨菪亭、绿原酸、儿茶酚、间苯二酚等,有的是烟叶中原有的,有的则是燃烧中形成的。在这些酚类化合物中以儿茶酚的含量最高。酚类化合物对卷烟的香气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引起人们更多重视的是对人的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儿茶酚等还有一定的促癌作用,是烟气中的有害物质。酚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烟叶中的碳水化合物。
有机酸 烟气中的挥发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丁酸、正戊酸、异戊酸、β-甲基戊酸、正己酸、异己酸等。非挥发酸主要有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等。还有少量游离氨基酸,如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
氮杂环化合物 氮杂环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烟气粒相物中的碱性部分,而碱性物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烟碱。除此之外,烟气中还有吡啶、吡咯、吡嗪、吲哚、咔唑等许多氮杂环化合物,是卷烟烟气中的重要香气物质。
N-亚硝胺 烟气中的N-亚硝胺种类很多,主要有亚硝基二甲基胺、亚硝基甲基乙基胺,亚硝基吡咯烷和亚硝基哌啶等。一般认为亚硝胺具有诱发肺癌的作用。
金属元素 烟草中的金属元素,燃烧后绝大部分残留在灰分中,但也有极少量(0.01%~4%)进入烟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游离态金属和金属无机盐,另一种是有机金属。另外,卷烟纸也是烟气中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
烟气气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在主流烟气的气相物中,最主要的有氮、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这5种气体约占总气相物的90%,占总烟气释放量的85%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化学成分。
挥发性烃类 烟气气相物中发现的挥发性烃类,除脂肪烃以外,还有不少的挥发性芳香烃。脂肪烃中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脂环烃等。芳香烃有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联-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等。
挥发性酯类 已报道的烟气气相物中的挥发性酯类有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等。
呋喃类 烟气中的呋喃类化合物是烟草中重要的香味物质,是烟叶非酶棕色化反应的产物。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呋喃、2-甲基呋喃、四氢呋喃、2,5-二甲基呋喃等,它们都是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
挥发性腈类 烟气气相物中代表性的挥发性腈类化合物有丙烯腈、乙腈、丙腈、异丁腈、戊腈、己腈等。这些化合物是在卷烟燃吸过程中形成的,其前体物质是烟草中的N-杂环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嗪等,是这些物质在高温下裂解生成的。
其他挥发性成分 烟气气相物中,还有许多其他挥发性成分,如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亚硝酸甲酯、硫化氢、氢氰酸、氯甲烷、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等。
『肆』 天然植物香料有哪些
天然香料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类:植物类、动物类、矿物质类。
植物类香料最多,有500多种,可分为花香类(玫瑰、茉莉、桂花等)、香草类(香茅、零陵草、艾草等)、树脂类(苏合、没药、乳香、龙脑、琥珀等)、可食用类(花椒、桂皮、丁香、豆蔻等)、木质类(檀香、降真、柏木等);在花卉植物中有一类属于芳香植物,它们的花朵或叶、茎、果能散发出独特馥郁的芳香。这种芳香气味不仅能使人闻后神清气爽,消除疲劳,同时还具有杀菌作用。因此这些芳香花卉就是提取香精油或香精浸膏的天然植物原料。中国芳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提供芳香油的植物约有300余种。
常见的有茉莉、白兰、珠兰、桂花、兰花、荷花、梅花、腊梅、栀子、含笑、代代、墨红月季、玫瑰、橙花、香石竹、丁香、水仙、麝香百合、熏衣草、香水草、香叶天竺葵、晚香玉等。这些花卉都具有浓郁扑鼻的香气。其芳香气味是由于它们的花朵中含有能够挥发的芳香物质——工业上称之为芳香油或称香精油。
香花所以能挥发出香气,其原因有的是在其特殊的腺体细胞或上皮细胞或细胞间隙内积累形成的芳香族天然有机化合物——芳香油。随着花朵的逐渐开放,这些芳香油分子不断地挥发出来。如茉莉、兰花、玫瑰、梅花、腊梅等,这类香花称为“气质花”,其香气以刚刚开放时最浓,芳香油分子挥发得最多;而未成熟的花蕾,芳香油分子尚未完全形成;已开了一段时间的鲜花,芳香油分子随着花朵的开放而释放挥发掉,因而失去了芳香气味。还有一类芳香油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花瓣中,它们挥发的时间较长久,但随着花朵的逐渐凋萎,香气也会耗尽。如白兰、珠兰、米兰、代代等,这类香花称之为“体质花”。不论是哪种挥发型,这些芳香花卉都是提取天然香精油的很好天然原料。
香花中的芳香油,是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据报道,茉莉花中含有48种有机化学成分。这些化学物质经加工蒸馏,其采油率仅为0.004%~0.006%;又如玫瑰香精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学成分,其香精油含量仅占玫瑰花的0.07%~0.1%。
通过什么途径从含量甚微的香花中提取出天然芳香油呢?目前,工业提取香精油的主要加工途径有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溶剂提取法和压榨法。由于提取香精油需要大量设备,加上操作工艺精细复杂,产出率很低,故产品价值非常昂贵。如从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香精,在国际市场上1千克香精油的价值相当于1.5~3千克黄金。
『伍』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你有哪些了解呢
杀虫剂是一类用以预防农业及病媒有危害虫类或螨类害虫的化肥,销售市场上各种各样杀虫剂类型复杂,功效方法也不尽相同,假如不可以对其进行详尽把握,在挑选和运用全过程中就很有可能造成无法预见的伤害。
7.食欲不佳剂:药剂被害虫摄食后,毁坏了绦虫卵的正常的生理作用,使其清除胃口而不可以再摄食以至饿死了,如食欲不佳胺,杀虫脒等。
8.不育剂:药剂根据害虫厚壁组织或消化道进到绦虫卵后,使害虫一切正常的生育作用受到损坏,不可以繁育子孙后代,这类不育功效一般又可分成雄件不育,雌虫不育,两性关系不育三种,如噻替派,六磷胺等。
『陆』 在西餐中最常用的香料有
一、天然香料及调香料:由天然植物或动物经加工或不加工的香料原料,以物理方法制备而得到可供人食用的物质。
二、天然同等香料:由有机合成或天然香料,以化学过程分离所得的物质,此物质与天然产物的化学构造相同。
三、人工香料:与天然产物的化学构造不同,是由有机合成产制。食品香料
食品香料是批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它不但能够增进食欲,有利消化吸收,而且对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食品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食品香料按其来源和制造方法等的不同,通常分为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三类。
(1)天然香料 是用纯粹物理方法从天然芳香植物或动物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通常认为它们安全性高。包括精油、酊剂、浸膏、净油和辛香料油树脂等。
(2)天然等同香料 是用合成方法得到或由天然芳香原料经化不过程分离得到的物质。这些物质与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不管是否加工过)中存在的物质,在化学上是相同的。这类香料品种很多,占食品香料的大多数,对调配食品香精十分重要。
(3)人造香料 是在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不管是否加工过)中尚未发现的香味物质。此类香料品种较少,它们元旦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且其化学结构迄今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存在。基于此,这类香料的安全性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在我国,凡列入GB/T 14156-93《食品用香料和编码》中的这类香料,均经过一定的毒理学评价,并被认为对人体无害(在一定的剂量条件下)。其中除了经过充分毒理学评价的个别品种外,目前均列为暂时许可使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有些原属人造香料的品种,在天然食品中发现有所存在,因而可以列为天然等同香料。例如我国许可使用的人造香料已酸烯丙酯,国际上现已将其改列为天然等同香料。
食品香料是一类特殊的食品添加剂,其品种多、用量小,大多存在于天然食品中。由于其本身强烈的香和味,在食品中的用量常受自我限制。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食品香料品种近2000种。我国业经批准使用的品种也在1000种左右。因受本书篇幅所限,在此特选择100种用量较大,使用面较广,比较重要的品种加以介绍。其他品种可参考香料专著。关于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食品香料品种名单参见附录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请点击查看分类→ 茉莉浸膏 天然薄荷脑 肉桂油 桉叶油 香叶油 姜油 柠檬油 亚洲薄荷素油 甜橙油 广藿香油 留兰香油 桂花浸膏 八角茴香油 戊基肉桂醇 大茴香醛 茴香醇 茴香基丙酮 苯甲醛 乙酸苄酯 乙酸龙脑酯 乙酸丁酯 苯甲醇 苯甲酸苄酯 丁酸苄酯 丙酸苄酯 龙脑 丁酮 丁酸丁酯 丁酸 樟脑 香芹酮 桉叶素 肉桂醛 香茅醛 柠檬醛 香茅醇 葵醛 二氢香豆素 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丁二酮 二甲基苄基原醇 乙酸乙酯 丁酸乙酯 癸酸乙酯 乙基愈创木酚 庚酸乙酯 己酸乙酯 异戊酸乙酯 乳酸乙酯 十二酸乙酯 壬酸乙酯 甲基乙酸乙酯 辛酸乙酯 丙酸乙酯 丁香酚 香叶醇 乙酸香叶酯 己醛 反式-2-己烯醛 己酸 己基肉桂醛 紫罗兰酮 紫罗兰酮 乙酸异戊酯 丁酸异戊酯 异戊酸异戊酯 叶醇 芳樟醇(单离) 乙酸芳樟酯 麦芽酚 乙酸薄荷酯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甲基丁酸 甲基环戊烯醇酮 甲基丁香酚 苯乙酸甲酯 水杨酸甲酯 壬内酯 辛醛 桃醛 苯乙酸 苯乙醛 苯乙醇 洋茉莉醛 复盆子酮 松油醇 乙酸松油酯 麝香草酚 香兰素 环己基丙酸烯丙酯 己酸烯丙酯 戊基肉桂醛 丁酰乳酸丁酯 兔耳草醛 乙酸二甲基苄基原酯 乙基麦芽酚 乙基香兰素 羟基香茅醛 甲基香豆素 杨梅醛
食品香料也要安全认可
香料工业主要工作是:一·收集香料原料:大部分是买入,少部分由自己合成、种植或生产像精油、精油树脂等天然产品;二·调配香料;三·香料的品管、产品应用及售后服务。
制造香料的原则是把天然物或单体香料混合后,稀释於准许使用娜苊剑ㄈ缡称芳兜木凭�⒈��蓟蚴秤偷龋┲卸�频谩O懔系你兄岛艿停��栽谑称分械挠昧拷院艿停��橇刻�僭蛱砑尤胧称分幸咨�砦螅��园严懔舷∈挽渡鲜鲋�懔显靥迨潜匾�摹V圃煜懔献钪饕�募记稍陟叮旱飨愎ぷ饕约跋懔系挠τ弥�丁J称返募庸ぬ跫��谴邮孪懔瞎ぷ髡咦⒁獾慕沟恪O懔涎芯考胺⒄沟哪勘瓴恢皇侵圃煜懔希��匾�氖钦庑┫懔先绾斡τ茫�懔闲枰�呒际醯氖酆蠓�瘛?
食品香料与其他食品添加物一样,都要经过安全认可才能使用;但它也有很多与其他食品添加物不同地方,它的种类及用法很多,食品香料使用量很低,大部分产品中的香味化合物浓度在10ppm以下;而且香料对食品有自动限制的特性,因为香味太浓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很多食品添加物,其化学结构在天然食品中很难找到,因此不知道其毒性,但是绝大部分香料皆存在於天然食品中。
任何食品添加物都要经过安全认可才能使用。国际香料工业组织对於食品香料的安全规定主要如下:
一、香料原料、天然香味料及天然同等香味料,假若遵守限制名单的规定,且工业界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资料,则可使用这些香料。某些天然物里含有毒素,因此列入限制名单内。
二、人工香料必列於正名单内才可使用。
美国则要求所有香料的原料必列於核准名单中,才可使用。
什麼是调香工作?
从上述合法安全的几千种香料原料中选出几十种,并以不同浓度组合成为一种香料,这种工作即为「调香」。所制得的香料必须再因应不同使用条件而修饰配方,例如同样的草莓香料可经修饰后,使它适用於不加热的冰淇淋或经加热的硬糖等不同型式的草莓香料。要调出良好的香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位调香师的专业训练起码要五年以上,要能出人头地就要靠个人努力及天分了。
食品所香料单位近年来积极进行调香工作,我们已收集香料原料2000种,每天进行基本的调香训练,也已有400多支相当良好的香料,去年一年已移转给业界50多支。除了调香训练外,我们还以高度精密仪器如气相层析质谱仪(GC-MS)等,了解天然物的香气成分而加以仿制,因此我们也已拥有不少我国独特的香料。
食品香料可应用於饮料、烘焙食品、冰品、糖果、速食面、点心食品、中式食品、香烟、酒类及肉品等。每类食品又有很多种类,使用不同的香料、原料、配料及加工方法。所使用的香料是否是适当型态,浓度及添加方式是否正确?於食品加工中香气成分的损失状况如何?如何补救?这些都是难题,都是香料的应用及服务工作必须注意到的。
在香料应用及服务工作中,第一件要务即是要了解或解决食品中香气成分,或所添加香料在食品加工或贮藏中的变化。诚然我们可用仪器分析来解答,但是仪器分析是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即是「描述分析」。一位有训练的调香师及品评员能够於品尝试料后,写出这试料所含有的各式香气及滋味以及其强度,并画出一图形来。描述分析可应用於香料的开发、同类各种产品的香味比较,以了解畅销者及行销差者的香味差异,并谋求改进品质较差的产品。
食品加工或贮藏中香味成分也会发生变化,以描述分析法简易地侦测香料的某些成分散失过量或起化学变化,而需要在配方中增添香料量,或以较稳定单体香料取代不稳定单体香料。因此,描述分析对於香料应用及服务工作很重要。
总之,食品香料的制造及应用服务是一体的;制造或应用不当,都不能达到添加香料所应有的功效
『柒』 瑞香花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白瑞香素-7-葡萄糖甙2~4%,白瑞香素-8-葡萄糖甙。此类成分主含在地上部分。该品尚含多量伞形花内酯。
瑞香花含挥发油,其组成成分有二十七(heptacosane),二十九烷(nonacosane),二十八烷(octacosane),二十六烷(hexacosane),二十五烷(pentacosane),二十四烷(tetra-cosane),二十三烷(tricosane),二十二烷(docosane),二十一烷(henicosane),十九烯(nonadecene),罗勒烯(oci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a-葎草烯(a-humulene),a,β-金合欢烯(a,β-farne-sene),大牻牛儿烯-D(germacrene-D),亚麻酸甲酯(methyllinole-nate),金合欢酸乙酸酯(farnesylacetate),香茅酸乙酸酯(citronel-lylacetate),橙花酸乙酸酯(nerylacetate),牻牛儿酸乙酸酯(ger-anylacetate),牻牛儿醇苯甲酸(geranylbenzoate),金合欢醛(farnesal),壬醛(nonanal),牻牛儿醛(geranial),橙花醛(neral),香茅醛(citronellal),苯甲醛(benzaldehyde),牻牛儿醇基丙酮(ger-anylacetone),β-紫罗兰酮(β-ionone),金合欢醇基丙酮(farnesy-lacetone),芳樟醇(linalool),香茅醇(citronellol),金合欢醇(far-nesol),牻牛儿醇(geraniol),橙花醇(nerol),顺-3-己烯酸(cis-3- hexenol),乙醇(hexanol),愈创木酚(guaiacol),4-甲基愈创木酚(4-methylguaiacol),邻-苯甲酚(o-cresol),间-苯甲酚(m-cresol),对-苯甲酚(p-cresol),苯酚(phenol),牻牛儿酸(geranic acid),壬酸(nonanoic acid),辛酸(octanoic acid),庚酸(heptanoic acid),酸(hexanoic acid),芳樟醇氧化物(linalooloxide)及罗勒烯环氧化物(ocimeneepoxide)等145种,还含瑞香素(daphnet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瑞香甙(daphnin),瑞香素-8-葡萄糖甙(daphn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