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歌茉莉花什么调
⑴ 《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
(1)江苏民歌茉莉花什么调扩展阅读
《茉莉花》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中国。此后,众多世界级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关注。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以该首民歌为名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现场《茉莉花》出现总共774次。
⑵ 介绍一下江苏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江苏,初名为《鲜花调》,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间的《缀白裘·花鼓》戏曲集。
1、《茉莉花》首发时间为:1957年
2、形式:中国民歌
3、歌词:《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各个版本的曲调、歌词往往大同小异。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南京六合、扬州、天长到泰州一带的民歌。
歌词如下:“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2)江苏民歌茉莉花什么调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历史沿革:
1、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编辑《音乐辞典》时,在“中国音乐”条目中收录了《茉莉花》这首歌。
2、1920年至1924年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把这首歌用在歌剧《图兰多》中。
3、1942年,由著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了民歌《鲜花调》,1957年完成改编,正式更名为《茉莉花》。
4、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茉莉花》,并将其确定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
5、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日本馆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
⑶ 茉莉花是小调吗
茉莉花是民间小调,是中国江苏民歌,在中国的知名度是比较高的,几乎人人都可以哼唱几句,起源于南京市六合区的民间歌曲。
茉莉花是着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成的,旋律非常的委婉悠扬,在赞美茉莉花的同时含蓄的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有茉莉花的歌词,所以其产生的年代是非常久远的。
早在明清时期南北小曲就不断的从民间产生,广为传唱,音乐性质是非常能够代表汉音乐的,还受到了音乐特色与各地方言的影响。
《茉莉花》初名为《鲜花调》,又名《打花鼓》,同时在1768年的时候法国哲学家卢梭编辑的《音乐辞典》也在“中国音乐”条目收录了这首歌曲。
1942年的时候着名的作曲家何仿收集整理民歌《鲜花调》,在1957年的时候完成改编,正式的将名字改成了《茉莉花》。
茉莉花没有特别复杂的节奏和音节,也没有意识形态层面的明喻或隐喻,学习起来比较简单。
⑷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民族五声调式还是小调式
五声调
⑸ 以《茉莉花》为例,怎么去判断调式调性
《茉抄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1]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2]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3] 。
⑹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中国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内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容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6)江苏民歌茉莉花什么调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大约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间,首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769-1848)返国后,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旅行》,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
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4年至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多特》中的男声齐唱,它浓郁的中国民间风格,曾使全世界亿万听众迷恋不已。
⑺ 茉莉花为什么是五声羽调式
茉莉花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鲜花调》汇编整理出来的,后由由军旅作曲家何仿版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整权理来的。我们国家民间传统音乐大多就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没有七声音阶中的4(fa)和(xi)这两个音。羽相当与七声音阶中的6(la),茉莉花整曲调式是属于A小调相关联的行进方式。
⑻ 电子琴弹江苏民歌《茉莉花》怎么配左手和弦
网上能搜到电子琴带左手和弦的《茉莉花》歌谱,有C调、E调、F调等。现传上C调简谱和F调线简对照的曲谱供参考。
⑼ 歌曲《茉莉花》是什么调式
bB羽五声调式。
歌曲为4/4拍,曲调清秀温婉、优美抒情,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回,bB羽五声调式,全曲结构为单乐答段分节歌,共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节奏舒展、旋律平缓。第三、四乐句节奏紧凑、旋律起伏明显,同时一气呵成,表达了赏花人对茉莉花的赞美之情。
歌名: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曲调:鲜花调
来源:扬州民歌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oh hey yeah~~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ai~茉莉花
ai~茉莉花
茉莉花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⑽ 茉莉花是小调么
茉莉复花是中国江苏民歌,制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起源于南京市六合区的民间歌曲。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是著名的民歌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