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叙述
『壹』 纪伯伦写的虚荣的紫罗兰读后感300字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贰』 叙述花卉依生活型与生态习性的分类方法。
依生活型与生态习性的分类
(一)露地花卉
在自然条件下,在露地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花卉。
『叁』 写一篇 告别____ 的作文。。。要求记叙文。。。谢谢了
范文(1)
《告别马虎》
告别马虎马虎是个非常令人讨厌的家伙,可不知什么时候起,他缠上了我,整天都形影不离的跟着我,不断给我制造出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不,我打算做作业时,他又开始捣乱,我的语文书又找不见了。我知道一定是落在姥姥家了。这下可就麻烦了,作业做不成不说,星期一上学怎么办呢?姥姥家离我们有十几里远的路,又在交通不很方便的农村,想取回来还真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的的事情,昨天晚上从姥姥家回来时,爸爸特意嘱咐我好几遍让我带齐东西,可我最终还是忘记了把语文书装在书包里。这使我想起损失五十元钱的那件伤心事,那也是马虎干的,那一次,我把爸爸的U盘弄丢了。我向爸爸借U盘是因为英语老师说有英语资料要我们拷回家学习,爸爸把U盘交给我的那天晚上,家里正好有客人,而且还有两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看我拿着U盘满世界乱转一点儿也没有放在心上,爸爸便嘱咐我先把U盘收好再和小伙伴玩,嘱咐了不止一遍,可结果是,当我第二天去上学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放到哪儿了,爸爸气得数落了我好一阵子,最后还罚了我五十元钱,说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再把钱还我,可是直到现那个讨厌的U盘也不知藏到哪儿去了。这件事让我难受了好些日子,五十大元呀,马虎同学,你知道我得付出多少努力和小心才能挣回来吗?爸爸为了克服我粗心的习惯,把我每天的作业分成几项,全做对的项减去有错误的项的得数,便是我应得的奖金的数目。我的钱就是这么一块一块挣到的呀,有时候,一不小心还会赔钱,可这一下就让我损失了这么多,我能不难受吗?马虎呀马虎,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U盘事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今天又出了这档子事,真不知爸爸知道后会怎么说我,当我小心翼翼的向爸爸说这件事时,我的心都提到噪子眼了。我看得出爸爸确实想对我发脾气,但最终却忍住了,接下来他给我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少了一个马掌钉》,说的是有位国王派人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时,由于粗心少钉了一个钉,结果在战场上马掌掉了,马摔倒了,国王被摔在地上,被敌军包围了,军队乱了,战斗失败了。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所有损失都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所有损失都因为马虎,我知道爸爸给我讲这个故事的良苦用心了,是呀,要是在考大学时,我也象平时做功课一样老把加号看成了减号,或者得数少写一个零,可能整个人生都会因此改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马虎的害处怎么说都不算过份。我决心和马虎同学断交了,马虎同学,谢谢你陪我走了这么久,但你给我带来的麻烦太多了,咱们就此告别吧。马虎同学,请一路走好,走得越远越好!
范文(2)
《告别童年,留住童心》
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片美好却又短暂的记忆,那就是属于宝贵童年的美好回忆。那种记忆是永远无法取代的,它在每一个人心里,就像夏夜璀璨的星空,一闪一闪,仿佛是永不熄灭的灯。
如今,我们现在的每一位都已告别童年,走出了那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我相信,那些如星光般璀璨的回忆都将永远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我甚至还记得那牙牙学语吐字不清的我,那打碎盘子时满腹惊惶的我,那撒谎时涨得满脸通红的我……昨日,它们仿佛才刚刚发生过,今日,却只能依稀看见那朦朦胧胧飞逝的影子。
童年是一个纯真的时代,童年时代的我们拥有着时代的真情,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做人不能总是舍近求远,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我们有时也要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过去,毕竟我们走过那一段路。回首往事,也许有许许多多快乐的事,难忘的事,不论是好是坏,都是童年最宝贵的记忆。将它们一一收好,因为它们都将是陪伴你终生的无价之宝,是它们见证了你美好的童年。童年的记忆已无法抹灭,童年的每件事对于我来说都异常清晰,我无法忘却童年。童年的我是天真无邪的。
童趣,不是一本难懂的《红楼梦》,而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格林童话》。
闯了祸,面对爸爸妈妈的斥责,爷爷奶奶总是最有力的“挡箭牌”,糖果和零食总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受了委屈,自己的“小天地”里总是最能安抚我们那颗受伤的心灵的“心理专家”;要是听了鬼故事,黑暗与寂寞中总留下我们的哭闹与恐惧……
童年,年轻活跃,有着激流般的热情和无边无际的梦想,像白雪一般的纯洁,童年确实可以说是人生的花朵,无价的珠宝。童年往往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我们要把童年的特征都装在心里,刻在心上,时时刻刻都记住,记住自己的童年,真实的自我!童心能使自己用最纯洁的一面去看待大千世界,又不失那份活泼与自由;童心能使自己乐观向上地与大家和谐地融为一体,又不失那份稳重与成熟……
童年的我是那么幼稚,童年的我是那么有趣,童年的我是那么让人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童年的我闹出了一次次笑话,童年的我做出了一件件傻事,但童年的我还是快乐的,还是深受大家欢迎的。我想回到童年那快乐的时光中,回到那个没有学习负担,永远快乐,永远无知的世界中。天使天使快显灵,让我如愿以偿吧!天空中划过了一颗流星,希望我的愿望不会像这颗流星,一落既空。
童年如同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一闪而过,那些往事也随着陨石的坠落早已消失在太平洋的旋涡中了。但是,看见流星时无比激动的心态却和流星的惊鸿同时定格在飞逝的瞬间。那就是永不会消失的童心,它可以创造出许多骇人听闻的奇迹。
无情的时光带走了美好的童年,洁白的人格留下了无邪的童心。希望我们永远记住童年美好的回忆,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范文(3)
《告别胆小,快速成长》
刚进学校时,我是一个胆小、内向的男孩子。很喜欢看电视,看了电视后,常常会手足舞蹈,还会独自一人怪声怪调,为此,我也没少挨妈妈的批评,每次挨了批评,我总是很害怕。我想这一定是我内向、胆小的原因了。进了小学,在班上,我是个十足的“胆小鬼”。上课时,我老老实实地坐在位子上,不敢看老师,更别说举手发言。下课时,同学们都到操场上活动,我一个人独自坐在座位上,我也好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可我害怕。有时站在教室的走廊上,很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在操场上活动。没有人找我玩,我也从不找别人玩。瞧!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孤单,多么的胆小。多么希望和同伴在一起活动呀!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地。现在的我早已不是这样了。现在的我活泼,上课也积极发言了,而且声音还比较大,下课了我总是主动地和同学一起快乐地活动游戏,那个胆小的内向的我早已不见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我们班上有好几个像我这样的同学。老师很关心我们,关心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经常组织我们开展有趣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变得胆大,变得活泼,变得快乐,变得自信,变得爱交朋友了。特别是在“优点单”的活动,我最喜欢这个活动了。这个活动共分三个小活动,分别是:我的优点单,你的优点单,将同伴的优点单带回家。我的优点单的活动是全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为自己找优点,让我们小朋友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再一一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优点。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每一个人在活动中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快乐,因为我们每一人都 找到了自己的优点,而且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了自我,瞧!一个个都神气。活动中每一个人又是开心。大家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了自我,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特别是这个胆小的我,又是那样的快乐。我积极发现自己的优点,积极地向同伴说自己的优点。别提有多神气了。接下来的活动是“你的优点单”。同伴们相互找优点,相互交流他人优点,帮助同伴找优点,帮助同伴发现自己的优点。再去夸夸自己的同伴。在夸同伴的活动中我们都受到教育。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是啊!大家你帮我找优点,我帮你找优点,是多么的快乐。让我感受到在学校和同伴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的快乐和自在。那个内向的我也能在同伴面前说自己的优点,夸自己的同伴。是啊!原来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相互发现,相互欣赏。第三个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同伴的优点,以“将同伴的优点单带回家”开展活动。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同学们乐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向他人学习的形式,主动地改掉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优点单的活动,让我快乐,让告别了胆小,从内向中走出来,让更加喜欢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喜欢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主动地和他们交流。
『肆』 运用上述的叙述方式写一段话,描写一处(种)你身边熟悉的景色或动200字
写作思路:要明确结论,整理出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然后再考虑书写方法。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措辞”上的话,就不能说整理好了想要书写的内容。
正文:
一个明媚的清晨,我踏着微风漫步在美丽的草原。
仰面注视天空,整个天空浸染着均匀的蓝色;棉花糖似的白云在天空中悠闲地飘着,形态宛如一个个穿着洁白芭蕾舞裙的小姑娘!
我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随着云朵轻快起来~草原下雨的时候,刚刚还一片片洁白的白云转瞬之间变化成为一团团暴脾气的乌云发出阵阵怒吼!
就像雷龙的尾巴使劲地拍动草地似得。回头再看草地,地上的小草们就像是被叫醒了一样,小花小草都纷纷探出头来,向外眺望,神态中充满着好奇。
俯下身细细看,花上有美丽的蝴蝶轻盈的飞舞着,还有那“嗡嗡”叫的蜜蜂,它们俩一定是在谈论什么有趣的事情吧!花儿也好像想要和我做朋友一般,争先恐后的给我介绍自己:玫瑰花、满天星、紫罗兰……
近处,有几只小绵羊悠闲地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来回奔跑不时还会看向我,向我点点头。我望着那几只可爱的小绵羊,它们的毛发松松蓬蓬,粉红的小鼻子好似奶油蛋糕上的草莓,一只只又像天上的白云快乐而又自由!
我想,如果当它们低下小脑袋吃着嫩绿嫩绿的青草,那又该是多么可爱多么好玩的一幅场景啊!远处山上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在我眼里山上的棵棵大树仿佛绘出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树上的叶子青翠碧绿让人不由得夸赞真漂亮!
这就是我眼中美丽的草原,我喜欢并且深爱着这片草原,如果所有人一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不随意踩踏草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美丽的草原就会出现在你我身边!
『伍』 高分征集各种稀有花束的花语
他们打得太多了,我帮你整理一下吧。。。。。。 三色堇:沉思、请想念我 天堂鸟:潇洒、多情公子 玛格丽特:骄傲、满意、喜悦 风信子:喜悦、爱意、幸福、浓情 曼珠沙华 日本花语:“悲伤回忆” 朝鲜花语:“相互思念” 中国花语:“优美纯洁” 天竺葵:偶然的相遇 桔梗:永恒的爱、无望的爱 薄雪草:念念不忘 樱花:纯洁。 罂粟花:遗忘。 银木星:初恋。 亚卡夏:友情。 番红花: 等待你。 毛地黄:不诚实。 紫菀:反省追思。 紫薇:沉迷的爱. 熏衣草:等待爱情。 松虫草:寡妇的悲哀。 彩叶草:绝望的恋情。 金盏菊:借别、离别之痛, 霍香蓟:信赖,相信能得到答覆。 拉云拉花:不可靠。 卡斯诺尔:请原谅我。 玛格丽特木春菊 : 暗恋。 龙头花又名金鱼草:多嘴、好管闲事。 羽扇豆:烧毁我的爱, 秋海棠:单相思 嘉德丽亚兰:如淑女般优雅 东洋兰和拖鞋兰 :君子佳人配 枸橼:不懂幽默的美人 柽柳:罪 丸叶桔梗:屈服、悲伤 水仙菖:爱的枷锁 麝香玫瑰:飘忽之美 晚香玉:危险的欢愉 双瓣翠菊:我与你共享哀乐 白色钟形花:感恩、感谢 香罗兰:困境中保持贞节 毛茛:孩子气
『陆』 如何评价日本动漫电影《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
电影的画面无可挑剔、制作精良,十分推荐去看,电影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让你跟着薇尔莉特去探究生活中那些的美好情感。
『柒』 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的抽打着紫罗兰那细小的身躯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的抽打着紫罗兰那细小的身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分析: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在句子中,“抽打”、“细小的身躯”都可以判断其为拟人句。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把非生物拟人化。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把生物拟人化。
例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
『捌』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姓名和事迹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中国网10月10日讯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诺贝尔委员会说,授予阿赫蒂萨里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30多年来致力于解决全球国际冲突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管是作为一名芬兰高级公务员和总统或者是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任职,阿赫蒂萨里一直在为和平事业而努力。在过去20年里,阿赫蒂萨里一 直在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暴力冲突。1989年至90年,他在促使纳米比亚的独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5年,阿赫蒂萨里和其组织“危机管理倡议 ”(CMI)对于解决印尼复杂的亚齐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99年和2005年至07年,他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试图找到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方法。 2008年,通过“危机管理倡议”和与其它机构的合作,阿赫蒂萨里试图为伊拉克问题寻找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此外,他还对解决北爱尔兰 、中亚、非洲之角的冲突作出了贡献。
尽管事件各方对避免战争和冲突负有主要责任,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曾数次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国际政治的斡旋者。今天,阿赫蒂萨里是一位杰出的斡旋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取得成果,他向人们展示出了外交斡旋在解决国际冲突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希望,阿赫蒂萨里的努力和成就可以鼓舞其他人。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1937年6月23日生于芬兰维堡,社民党人。他1965年进入芬兰外交部工作,曾先后出任过芬兰驻坦桑尼亚 、 赞比亚 、 索马里和莫桑比克的大使。1977年进入了联合国 ,担任联合国纳米比亚问题特别代表、芬兰外交部国务秘书、 前南斯拉夫问题特别代表和联合国负责行政管理事务的副秘书长。1994年3月任芬兰总统 ,2000年3月1日去职。在卸去总统职务后,担任联合国负责处理非洲之角人道主义问题的特使等职务。2005年11月11日被任命为联合国科索沃问题谈判特使。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赞扬了她为“可持续发展、民主和和平所作的贡献。”肯尼亚助理环境部长马塔伊在得知获奖消息后对挪威电视台说:“非常感谢你们,我感到很吃惊。我感到很激动,我并没有想到会获奖。
出生于1940年的马塔伊于1977年发起了“绿色带运动”,这一项目致力于提倡生物多样性,并同时创造工作机会、使妇女在社会上获得更多地位。这一项目已栽下了3千万棵树。树木的养护机构目前还雇佣了数千人,其中有不少是妇女。她说:“我们对这些植物的生态系统负有特别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保护它们,那么我们也无法生存。”
这位著名的生物学者于1971年成为内罗毕大学的首位生物学女教授,后来成为生物学院的院长。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学者1978年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奖学金,是获得这一奖学金的首位东非国家的女性。她后来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马塔伊于2002年12月作为绿党成员在肯尼亚的首次自由选举中当选议员。2003年1月,她出任助理环境部长,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她最近因为对国家的贡献而获得了“手握燃烧着的矛的老者”的头衔。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牧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领导了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逐渐认识到,南北战争所致力解放黑奴运动,并没有产生使美国黑人成为完全平等公民的预效果。十九世纪后期,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视黑人的法规和惯例层层约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国黑人常常被隔离开来,不能与白人同在一个学校上学,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个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参与美国社会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后仍然和奴隶一样被剥夺各种权利,他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与国家的发展并非完全相称。因此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黑人志愿团体和教会以及其它各阶层关心此事的美国人团体,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场争取民权的运动。他们敦促国会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国社会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最后残余。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的「为工作的自由进军」是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励人心的,是马丁.路德.金恩牧师代表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所作的讲演。 一位新闻记者指出,金氏的演讲「充满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征和圣经的韵律」。他既义正严辞又有节制;公开宣扬-这是其基本哲学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径;并且侃侃陈词,雄辩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将金氏在讲演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解除了
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44年他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
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2年曼德拉与温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与温妮离婚。现任妻子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的遗孀,1998年7月18日与曼德拉结婚。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你说的是特里萨嬷嬷(Mother Teresa)吧!
大学英语教材(复旦版)第三册有一个单元就讲了她的故事。她还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转贴的关于她的生平简介:
特里萨嬷嬷(Mother Teresa)原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一个阿尔巴尼亚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个杂货商,家境并不富足,但父慈母爱,手足亲睦,她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生长起来。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1928年来到印度,并投身于慈善事业。从40年代起,她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和老人的慈善工作,并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众多的学校、医院、收容所和孤儿院等。
1952年,特里萨在一座印度庙的旁边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以让那些可怜的人在弥留之际能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至80年代末,大约有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又无家可归的穷人在收容所里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日子。当记者问到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时,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因为这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此后,特里萨开始考虑收治麻风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在印度访问期间接见了特里萨,并将自己的一辆高级轿车送给她。特里萨后来将这部车卖掉,用拍卖所得为麻风病人建了一幢楼房,并培训了一些护理人员,使这里成了加尔各彼得堡唯一的麻风病中心。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印度修女特里萨,以表彰她“为克服贫穷所做的工作”。在授奖仪式上,特里萨嬷嬷说:“我以穷人的名义接受这笔奖金。”在晚祷后,她对记者说:“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这时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获奖后,特里萨嬷嬷卖掉了奖章,连同19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赠给贫民和麻风病患者,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美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和平教育奖授予特里萨嬷嬷,以表彰她将其一生献给解除贫困,促进和平和为正义而斗争的事业。她创建和领导的慈善机构在120个国家设立了569个服务中心,3500名修女在其中供职。
1997年9月5日,享誉全球的慈善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嬷嬷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终年 87岁。印度政府于9月13日为特里萨嬷嬷举行了盛大国葬。特里萨嬷嬷的灵柩盖着印度国旗,放在运送过“圣雄”甘地和印度国父尼赫鲁遗体的炮车上,缓缓驶向举行葬礼弥撒的加尔各答体育馆。逾百万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众沿途跟随护送,向灵车抛掷鲜花并高举她的照片。
特里萨嬷嬷将毕生献给为穷苦人谋福利的事业,深受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特里萨嬷嬷逝世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加尔各答沉浸在悲痛之中,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含着泪水与特里萨嬷嬷作最后的告别。如今,她的名字已经飞越千山万水,传遍整个世界。她以献身慈善事业的至诚,直面困苦的精神,赢得亿万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被人们尊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
『玖』 《紫罗兰永恒花园》第十集讲什么,为何评价这么高
《紫罗兰永恒花园》是京阿尼近年的治愈系神作,很多人都为这部动漫打上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作品主要讲述从战场上存活下来的薇尔莉特,寻找“爱”这个概念的历程。
所以我不认为这种情节很俗,母亲和女儿的羁绊并不是仅仅体现在一封封信件上,而是那种来源于血脉来源于灵魂深处的羁绊。可能在看这一集的时候,很多人内心都会回想,自己是否对父母有过不理解,而对这种不理解是否能够包容。
可以说这一集是全篇中最感性的一集,能够完全地触及到人的灵魂深处,哪怕是在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依旧会情不自禁地被故事的氛围所感染。
『拾』 《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动漫那个场景感动了你
14集里,薇尔莉特说她已经不需要命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