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郁金香碎色病毒

郁金香碎色病毒

发布时间: 2021-01-15 05:25:09

郁金香有哪些病毒病

郁金香的病毒病,在全世界广泛发生。受病毒病危害的郁金香鳞茎生长量减少,植株产生独特的条斑、褪色斑,花纹,品质下降,且往往开花期延迟。常见的病毒病有郁金香碎色花瓣病,郁金香花叶病、郁金香坏死病、郁金香条斑花叶病等。现重点介绍前三种病毒病。

(1)郁金香碎色花瓣病

①症状:郁金香碎色花瓣病主要表现在花朵上,在同一朵花上花瓣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的加深,有的正常,有的却变浅形成镶色的花瓣,故称为“碎色”。有的碎色呈斑驳状,有的呈条纹状,有的大部分呈白色或浅黄色。受害叶片会出现颜色较浅的斑纹或条纹。受害鳞茎发育不良,植株变矮小,生活力下降。

②发生规律:鳞茎带毒。在生长期通过蚜虫传播,在鳞茎贮藏期,由郁金香圆尾蚜传播。对于此病毒,重瓣品种比单瓣品种更易感染。

③防治方法:一旦发生,无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故要加强农业防治和病虫害防治。在发病的棚室里,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抑太保15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减少蚜虫传播病毒的机会;鳞茎贮藏前,也需用80%敌敌畏乳液8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液2000倍液喷洒贮藏室及存放容器。

(2)郁金香花叶病

①症状:感染花叶病的郁金香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或雀斑状斑点,有时产生坏死斑;花呈暗色或深色斑点。生长发育受影响;症状严重时,球茎长不大,危害重大。

②发生规律:此病系黄瓜花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也可通过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

③防治方法:同郁金香碎色花瓣病防治方法,此病发生,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故严格土壤消毒,加强蚜虫等传播媒介的杀灭。

(3)郁金香坏死病

①症状:叶、茎、花蕾及花瓣产生纺锤形的坏死斑,严重的植株枯死,球茎内的维管束变色。

②发生规律:郁金香坏死病主要由烟草坏死病毒所致,此病可通过土壤传播,机械传播,球茎也可带毒传染。土壤水分高时,发病较多。

③防治方法:严格土壤消毒;种植、换盆时操作小心,避免出现机械伤口;降低土壤水分。

Ⅱ 郁金香碎色病毒的寄主植物


主要寄主:
Tulipa(郁金香)。次要寄主:百合属(百合花)。
诊断品种:
Lilium formosanum-用染病郁金香的花瓣、叶片或鳞茎的抽提物摩擦接种秧苗后2周内,在叶尖出现斑驳或条纹症状。后期叶片和花产生扭曲(Brierly & Smith,1944;Yamaguchi,1958)。Tulipa hybrids - 碎色花。Tulipa spp. and Darwin hybrids - 碎色花和变色叶。Lilium spp. and Mid-Century hybrids -叶片变色并恶化。
诊断性非感病寄主品种:
已知不能感染任何指示性草本品种。 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Hyacinthus orientalis 和 Hippeastrum hybrim.
繁殖品种:
郁金香变种Croisette、Grand Pride和Palijas是病毒纯化的好来源。
Lilium varieties Concorde and Sterling Star.
分析品种:
没有局部损害的报道,但Lilium formosanum (W) 可用。
感病寄主品种:
Calochortus、Fritillaria pudica、Lilium (cvs Concorde, Sterling Star)、Lilium formosanum、Lilium longiflorum、Ornithogalum thyrsoides、Tulipa、Tulipa hybrids、Zigadenus fremontii、Insusceptible host species、Allium cepa、Amaranthus retroflexus、Atriplex hortensis、Avena sativa、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Chenopodium murale、Chenopodium quinoa、Crotalaria spectabilis、Cucumis sativus、Datura stramonium、Glycine max、Gomphrena globosa、Hippeastrum hybrim、Hyacinthus orientalis、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Nicotiana clevelandii、Nicotiana glutinosa、Nicotiana tabacum、Petunia × hybrida、Phaseolus vulgaris、Saccharum officinarum、Secale cereale、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Torenia fournieri、Vicia faba、Vigna unguiculata、Zea mays、Zinnia elegans。
包含感病寄主品种的属:
Calochortaceae (1/1)、Hyacinthaceae (1/2)、Liliaceae (6/6)、Melanthiaceae (1/1)
包含非感病品种寄主的属:
Alliaceae (1/1)、Amaranthaceae (2/2)、Amaryllidaceae (2/2)、Chenopodiaceae (4/4)、Compositae (1/1)、Cucurbitaceae (1/1)、Gramineae (4/4)、Hyacinthaceae (1/2)、Leguminosae-Papilionoideae (5/5)、Scrophulariaceae (1 /1)、Solanaceae (5/5)、Tetragoniaceae (1/1)。
寄主范围的注释:
Brierley and Smith (1944)接种自66个属和带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的22 属中的79个双子叶品种,后通过接种到Lilium formosanum检测。所有检测是阴性的,但并没有命名这些物种,进一步的测定亦证明了39个单子叶物种是非感病的。寄主范围信息的来源:Brierley and Smith (1944)。
影响植物阶段:
开花阶段。受影响的植物部分:花序。

Ⅲ 想要郁金香碎色病毒的图片~可能有点难找,拜托大家咯~

http://www..com/s?tn=site&bs=%CA%FD%D1%A7%BB%F9%D1%B5%B4%F0%B0%B8&f=8&wd=%CA%FD%D1%A7%BB%F9%D1%B5%B4%F0%B0%B870%7E71

Ⅳ 下列关于郁金香碎色病毒错误的是() A 病毒侵入郁金香后能改变郁金香的某些特征 B 侵染郁金香使其

B:它们的颜色由叶肉中的无色或黄色质体决定。感染植物表现为叶片斑驳

Ⅳ 郁金香碎色病毒的介绍

郁金香碎色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科。主要寄主为郁金香,次要寄主为百合属。在郁金香生长的所有温带地区,特别是在生长季节早期蚜虫介体丰富的欧洲南部很普遍。

Ⅵ 郁金香碎色病毒的生物学


血清学:
该病毒是个很好的免疫原,其抗血清滴度范围在1/1280~1/10240之间。在DAS-ELISA中使用的结合稀释度通常是1/1000。在荷兰的郁金香鳞茎在储藏期间进行常规测试(Derks et al., 1982;Schadewijk and Eggink, 1982;Asjes, 1990, 1997)。对于微沉淀素实验,可用硫酸铵沉淀该病毒。在提取汁液前,将感病叶片在50度的水中浸泡可增强稀释的最高度。沉淀是绒毛状(鞭毛)类型。
关系:
STBV与两种同源抗血清和抗MTBV抗血清反应,但MTBV不与任何一种抗血清反应,推测可能是存在的病毒太少的缘故(van Slogteren & de Vos,1966)。McWhorter(1938)的观察推测,MTBV不保护STBV的超级侵染:他用STBV接种郁金香显示自我碎色,5/9反站为完全碎色。郁金香碎色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属的一个成员(Brandes & Wetter,1959);Bartels(1971)发现它与烟草蚀刻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较远,与两种阳性的异源抗血清交叉反应。虽然,郁金香碎色病毒可与天仙子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反应,但天仙子花叶病毒不能与郁金香碎色病毒的抗血清反应。血清学相关病毒:Tobacco etch (SDI: 5) and henbane mosaic viruses (SDI: 7)。血清学不相关病毒:Alstroemeria mosaic, bean yellow mosaic, clover yellow vein, Columbian datura, hippeastrum mosaic, iris mild mosaic, lettuce mosaic, narcissus yellow stripe, potato A, potato Y or turnip mosaic viruses.
细胞病理学:
在寄主植物的所有部分中发现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游离或成束,但不在叶绿体或线粒体中)。在侵染细胞中存在包含体;在细胞质或病毒胞浆中呈结晶状(N.B. 不同于由百合无症病毒所产生的X体;McWhorter, 1940)或风轮状。McWhorter(1941)采用光学显微镜,在感病郁金香叶片的表皮细胞中发现两类细胞内内涵体。采用超薄切片的电子显微镜,Yamaguchi,Kikumoto & Matsui(1963)在染病郁金香花瓣中可观察到平行粒子束,T.C.Allen(pers.comm.)在郁金香和百合的侵染细胞中发现风轮状内涵体。
注意:感染了黄瓜花叶病毒的郁金香显示出的花碎色,可与郁金香碎色病毒所导致的碎色混淆,但由于花瓣边缘的限制极易区分(van Slogteren,1966)。在百合中,有时可同时发现郁金香碎色病毒与百合无症病毒(van Slogteren,未发表),早期由Civerolo,,Semancik & Weathers(1968)和Allen & Lyons(1969)描绘。Brierley & Smith(1941)在百合科中报道了四种新增的郁金香碎色病毒的寄主(Calochortus sp.、Fritillaria pudica、Zygadenus fremontii和Ornithogalum thyrsoides)。然而,该报道有待证实,因为在这些实验中所用的来自百合的病毒有可能污染了百合无症病毒。
遗传组成:
基因组由单链线形RNA组成,大小约10 kb。序列参考Langeveld et al., 1991;百合分离物基因组的3′末端的1586核苷狻。复制不依赖辅助病毒。
合成郁金香碎色病毒-郁金香RNA的cDNA并克隆到Escherichia coli.中。通过限制性酶切分析、点免疫结合分析和部分测序鉴定一个含有4.5 kb插入的克隆。该克隆的3'末端的1479个核苷酸的序列测定显示,该序列包括一个开放读码框(ORF),接着是跟着255个核甙酸的非转录区域和一个poly(A)区域。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括预测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C末端和外壳蛋白质。谷氨酸-丙氨酸二肽作为在外壳蛋白质的N末端的假设的NIa 蛋白酶切割点鉴定 (Ohira et al., 1994)。
郁金香碎色病毒、郁金香顶端碎色病毒,郁金香带状碎色病毒、伦布兰特郁金香碎色病毒和百合斑点病毒(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由血清学和特定马铃薯Y病毒PCR反应作为马铃薯Y病毒特征。如果碎色病毒是不同的病毒或是一个病毒的不同株系,由扩增的341bpDNA片段的序列分析(Langeveld et al., 1991)涵盖的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顺反子的保守区域而决定。碎色病毒表现为不同的病毒,而人们发现郁金香顶端碎色病毒是郁金香花叶病毒的相关株系 (Dekker et al., 1993)。

热点内容
七夕浪漫次 发布:2025-07-15 23:28:20 浏览:361
大叶黄杨盆景图片 发布:2025-07-15 22:51:06 浏览:984
花的数量花语 发布:2025-07-15 22:44:04 浏览:551
梅花影青楼 发布:2025-07-15 22:35:42 浏览:157
茶花艺术节 发布:2025-07-15 22:34:50 浏览:734
棍子插花 发布:2025-07-15 22:34:03 浏览:721
金菠萝盆栽 发布:2025-07-15 22:29:04 浏览:562
七夕适合送给女朋友的礼物 发布:2025-07-15 22:25:57 浏览:791
灵芝盆景怎么养 发布:2025-07-15 22:09:53 浏览:374
学插花豆瓣 发布:2025-07-15 21:44:51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