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乐谱是谁带到西方
『壹』 茉莉花歌曲的由来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1)茉莉花乐谱是谁带到西方扩展阅读: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贰』 清末以来,《茉莉花》为何经常被欧洲人误认为是中国国歌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茉莉花,全国各地赞美茉莉花的民歌有数十支之多,如浙江、江苏、安徽、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福建、江西、云南和吉林等省都有《茉莉花》民歌。其中,要数江南民歌《茉莉花》最负盛名。
清朝外交官员一见自己国家没有国歌,也难免羞愧和羡慕,李鸿章自己临时制作的《李中堂乐》,就成为了清政府未认可,但外交场合都作为国歌的,中国第一首代国歌。它的音调,和我们今天熟悉的《茉莉花》,几乎是一样的:
金殿当头紫阁重,(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仙人掌上玉芙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太平天子朝天日,(芬芳美丽满枝桠)
五色云车驾六龙。(又香又白人人夸)
『叁』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来歌舞团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3)茉莉花乐谱是谁带到西方扩展阅读: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
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
『肆』 茉莉花简谱及歌词
《茉莉花来》简谱如下:源
拓展资料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伍』 茉莉花的乐谱
《茉莉花》早前是一首传唱于苏皖地区的江淮民歌,据考证,这首曲子起源于南京地区,由何仿汇编整理而成。这首曲子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都较高,在中国曾在多个重大场合演唱此曲。《茉莉花》的简谱如下:
『陆』 哪首歌剧引用了“茉莉花”的音调,为什么
图兰朵。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应用了中国歌曲茉莉花的曲调,体现了西方歌剧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
《茉莉花》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以单曲形式发行。
『柒』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是来自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是著名中国民歌,该曲历史久远,最早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初名为《鲜花调》,一直为民间小调。《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各个版本的曲调、歌词往往大同小异。
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南京六合、扬州、天长到泰州一带的民歌。《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
(7)茉莉花乐谱是谁带到西方扩展阅读:
除了中国版的《茉莉花》之外,海外还有日本版和琉球版两种不同于中国风格的《茉莉花》。中国民歌《茉莉花》在江户时代由中国商人带到日本长崎,成为当地清乐的著名乐曲。
日本版的《茉莉花》与中国福建的版本最相近。大田南亩在其1803年编纂的“杏园间笔”中收录有小曲“文鲜花”,就是日本版的《茉莉花》。
而编纂于1831年的清乐乐谱《花月琴谱》中也收录有《茉莉花》,只不过其题目记载为“含艳曲”。日本版的《茉莉花》名称非常多,但多将名字误记为“抹梨花”。
『捌』 茉莉花数字简谱
《茉莉花》早前是一首传唱于苏皖地区的江淮民歌,据考证,这首曲子起源于南京地区,由何仿汇编整理而成。这首曲子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都较高,在中国曾在多个重大场合演唱此曲。《茉莉花》的简谱如下:
『玖』 茉莉花的简谱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