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荷兰郁金香
❶ 比特币即将减半了,后面的行情该怎么看
比特币有什么价值?
近几年,人们疯炒比特币,有几个人能明白说出比特币的价值所在?
说白了,比特币就是赌桌上的一堆筹码,不论现在还是将来,它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从两万跌到三千,正是这种赌博筹码的本性表演。
数字币必是法定才有流通价值。现在,国内那些借比特币东风,个人搞出来的多达数百种“数字币”大部分已经归零,少数也是被不法之徒利用成了传销币。这里面多少人血本无归?
比特币就是现代版的“荷兰郁金香”,早晚有它破灭的那一天!
现在国家推行数字币研究,请注意,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的一个定语——“法定”!这个数字币跟比特币这类币圈里的“骗人币”没有一毛钱关系。
至于比特币行情吗?就看“控盘大佬们”怎么随心所欲地给你画图了。
❷ 比特币和庞氏骗局的区别对显卡影响的具体原因有赌博和炒股刺激吗
比特币要高级些,属于是炒作,跟荷兰郁金香类似,庞氏骗局属于诈骗,传销类型。比特币刚开始是想搞个数字货币,不过现在已经很复杂了,想要崩盘貌似短时间不大可能。虚拟货币有点类似游戏里的金币,游戏里需要打怪卖装备获得游戏币,这个则需要用电脑硬件进行计算,俗称挖矿,早期是用cpu进行计算,后来就开发了GPU,也就是显卡,目前比特币的难度大大增加,普通显卡已经不划算了,都是用专用矿机,本质还是显卡,就是显卡制造商专门针对挖矿搞得一些显卡,把常规不需要的部分取消以增加性价比。如果崩盘,目前在挖矿里的显卡够全世界用五年不成问题,所以作为显卡厂(英伟达和AMD)也不想虚拟货币崩盘。因为这个虚拟货币不像股票那么监管严格,价格波动很大,规则都是人家说了算,一周币价腰斩很正常,一个月涨个几倍也有。这玩意早晚会玩,就是击鼓传花,看谁最后接盘。
❸ 我想投资雷达币有风险吗
单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雷达币很有可能是一种传销币,或者有人盗用雷达币的概念进行传销活动。
媒体调查发现,Vpal背后竟然是一系列第三方代理公司,与其宣称来自美国的“洋身份”并不符合。它通过拉人头、收提成的方式发展壮大,活脱脱一传销组织。
❹ 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为什么会破灭
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属性才能成为商品,一种是价值,一种是使用价值,而只有生产商品的人才能够获得财富,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然而很多人忘记了,他们收贪欲的影响干了一件有一件蠢事,把好运说成自己能力,把厄运说成国家不好,世界不好,为自己的无知无能愚蠢而找理由,1634年到1637年的荷兰人就是愚蠢的案例。
传销的最大特点就是骗子喜欢造梦,让人用欺骗下家的方式获取财富,荷兰就不幸成为这样的案例。当时的人们都有一种信念,就是郁金香能够保值增值,实际上,生产郁金香的人会富裕,富裕的人不是储藏郁金香的,而是面向市场种植郁金香的人。
郁金香成为传销的工具,有一个酒鬼因为吃了郁金香被关到监狱里三个月。
于是郁金香出现了泡沫经济,最终,最后一个接盘郁金香的人破产自杀,郁金香泡沫的破裂也将荷兰带入了地狱之门,荷兰走向衰落。
❺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事件
16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是历史上记录最早的一次经济泡沫,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春也上演过君子兰的疯狂。郁金香泡沫之后的英国南海股票事件,让当过皇家铸币厂厂长的大科学家牛顿也血本无归。华尔街上的金融泡沫更是多不胜数,20世纪初最有名的操盘手利文莫尔三起三落的经历就是见证。本质上泡沫都是资本的炒作。当社会上的流动资金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利率又不足以让资金留在金融机构时,资金就会流入到某一领域寻找获利机会,并且推高该领域中商品的价格,并形成极具诱惑力的获利效应。越来越多的资金被吸引进来,形成“滚雪球”的效应,当这个商品的价格高到后续资金无法支撑,或者社会对这个商品的价格预期发生逆转的时候,泡沫就破灭了。就好比击鼓传花,没有人接下最后一棒,这个游戏就结束了。泡沫破灭的时候资金不断撤出,加快了价格的下跌,本身又加速了泡沫的瓦解。泡沫实际上是资本自发的传销,都要靠发展下线生存,一旦没有新鲜资金的注入,没有更多的人参与,泡沫就维持不下去了。
❻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类似“庞氏骗局”的经典骗局
庞氏骗局,也就是类似让人相信低成本高回报的骗局。如荷兰郁金香事件,1635-1637年,当郁金香还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当时可以达到1000美元一个球茎,不到一个月,就变成两万美金。这还是1634年。
最高时,郁金香球茎的总涨幅高达5900%。
事件的起因不过是因为上层权贵青睐美丽的郁金香,于是有投机的商人开始倒卖,有了这个消息并看到实际回报后一般民众也开始参与投机倒把活动~其影响之广,甚至外国投资者都赶来赴宴~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郁金香运动开始啦~
此外还有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你党口中的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其实资本的运作就是靠着庞氏骗局,资本的代名词就是骗。
❼ 为什么大多数人投资都是赔钱的
投资亏钱,被骗钱,最终都不是别人的错,而是自己的错,因为你缺少了商业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理解商业逻辑。
一、为什么会财富焦虑
近期,老美打算收中国600亿的进口贸易税,中国市场情绪激烈,大盘指数暴跌,很多“投(tou)资(ji)人”非常恐慌,不知道未来走势如何,纷纷卖掉手上的资产,进一步导致暴跌。
很多小伙伴纷纷在群里提问:老师,您怎么看?我们该怎么办?
讽刺的是,刚过完春节,全球大盘指数同样暴跌,那时候的问题和这几天是一样一样的:老师,您怎么看?我们该怎么办?
在可预见的未来,同样的问题会不断的重复,而他们的焦虑,只增不减,像过山车一样刺激。
除了追热点带来的恐慌,还有很多和刚需有关的恐慌。
比如说买房,在炒房高峰期,人就跟进了传销一样,疯了一样地跑去买房,而目前没有钱买房的,或者已经有好几套房的,也同样在焦虑,自己不去买,是不是以后买不起了,或者说少赚了好几百万?
每年的热点问题:老师,现在适不适合买房?适不适合投资?哪里适合投资?
同样刚需的还有保险,很多人把保险当做投资品类,但是却没有搞清楚其内部的逻辑,胡乱投了很多钱,就觉得比银行存款划算就好。
一个可以持续10年以上的热点问题:老师,你说保险有坑,那到底怎么买?
对个人和家庭伤害最大的莫过于传销和金融骗局,分分钟让人损失几万到上千万,17年有个90后少女利用“外汇传销”在短短3个月骗了30万人100多亿,几百年前的“郁金香泡沫”让荷兰强国直接变为三四流国家,到现在经济还没恢复,200年前的“庞氏骗局”也让美国损失惨重,5家银行倒闭。
一个可以持续上百年的热点问题:老师,那么多投资的产品,我到底该怎么去选择?
这种种的现象,其实都在警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就好像200年前的美国,对投资理财完全没有概念,分分钟就会陷入金融骗局和金融风险。
核心的根源在于:老百姓都没有理解商业逻辑的能力。
二、缺乏商业逻辑的根本原因
商业逻辑其实就是商业世界金钱流动的方式,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商业世界里各种产品的赚钱方式。
有点俗,我们很多人的父母甚至都不愿意跟我们谈钱,这也是很多父母财商缺失的问题,导致下一代的财商也低。
随便一个你觉得你了解比较多的投资产品,你知道这个投资理财产品是靠什么赚钱吗?
大部分人是根本不知道的,甚至是完全不会去了解。
如果你知道,那么非常好,接下来,你思考下,你投资过的所有产品,你都知道它们是靠什么赚钱吗?
也许你觉得没什么必要去了解这个产品是靠什么赚钱的,只要它赚钱就好了!
这么说也许是对的,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金融骗局和风险就是根据这一点“人性”来设定的,你不是只看重“收益”吗?
如果我是投资机构,我会告诉你我们的产品收益都挺高,至于怎么赚钱的,太复杂了,以你的水平肯定无法理解,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就好了,你知道那么多干嘛,知道的越少越好!买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赚钱!
于是有一款“经久不衰”的产品,不分地域,国内外都卖的特别好,现在也还在继续卖,200年来销量不减反增。只是包装并不一样,在中国这款产品卖的最好的地方是广西北海,你可能也会喜欢。
这款产品不管怎么包装,现在大都有以下特点:
这款产品的价格就像只涨不跌的股票
会不断拆分,1变2就翻倍,2变4也是再翻倍
0风险,年收益50%
投入的资金,随时可以取现
如果你邀请人加入,甚至可以月收益30%
卖的是养生、旅游等服务产品,或者是你完全不懂的金融概念
0风险,年收益50%,100万两年就可以翻倍,甚至半年就可以翻倍,多好的产品。
你会买吗?稍微有一点常识和理智的人,都不会买,你可能已经知道了,这是传销骗局,也称为庞氏骗局。
但是,大家都有理智,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很理智的人,掉入这个坑,损失数百上千万呢?
他们看到身边的人都赚钱了,不管怎么样,别人赚钱了,自己晚进去,就会少赚很多钱,即使不懂,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因为要赚钱啊。
他们进去了,确实赚到钱了,既然测试过一定赚钱,那么就要投入多一些,借钱投资都好
即使他们知道这个是传销,也会想着,赚一点,就出来,但是赚了一点,就停不下来了。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投资时只看到一个维度——这个产品是否赚钱,而没有看到更高的维度——这个产品靠什么赚钱?
只看重高收益,分分钟都会陷入金融传销和骗局。
三、如何提高我们的商业逻辑呢?
提高我们的商业逻辑,根本上是要把自己的思维训练为股东型投资者的思维,而不是债主型投资者的思维。
债主型投资者的思维是这样的:我给你钱,我不关心你的钱拿去干嘛,只要准时给我收益就好。
就好像现在很盛行的民间借贷,如果是短期3个月的借贷,那就利息高一些,如果是1年甚至5年的借贷,那利息就会低一些,按年或者按月或者一次性还利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债主最关心的就是对方准时还钱,至于把钱拿去做生意的应急资金,还是拿去炒股炒房,又或者是拿去还高利贷的钱,债主会简单考察,但不会深入了解。
这种借债需求特别大,并且发展到网上形成P2P,进一步在2014年爆发,你在这个P2P平台投钱,拿到固定收益8%左右,至于这些钱被P2P平台拿去做什么,你一无所知,你也不关心,你只会关心,能不能定期拿到收益。这几年很多P2P平台倒闭,广大投资人血本无归。
这就是债主型投资者的思维以及危害,完全不关心自己投资的品类到底是怎么赚钱的!最终收益不仅仅没有,连本金都搭进去了!
你看重别人的收益,别人看重你的本金
想想你投资的各种产品(基金、股票、房产、外汇、期货、现货、比特币、P2P等等),你清楚它是怎么赚钱的吗?还是说,你只关心这个收益和风险是怎么样的?
那么结论很清楚:80%以上的老百姓,都是债主型投资者。
股东型投资者是怎么样的呢?
他们不仅仅看重收益,更加看重他们的钱拿去做什么了,赚的钱有多少和自己有关系。
比如说某个人买了一个公司的股份,成为股东,这个公司赚钱了他才可以分钱,如果公司亏钱了,他肯定就亏钱,所以必须要清楚这笔钱到底是拿去做什么了,怎么赚钱,效果怎么样。
巴菲特股东大会上,重点就是告诉股东们,巴菲特把钱用在哪里,效果怎么样,这也是股东们关心的问题。这和债主型的漠不关心,只看重收益,是两码事。
股东型投资者投资一个品类,至少要清楚两个方面:
这个产品是如何赚钱的?
赚到的钱,有多少和我相关,能分多少给我?
很多人投资基金,你知道基金是怎么赚钱的吗?你买投资理财型的保险,你知道这种保险是怎么赚钱的,怎么把钱分给你的吗?大部分人根本不关心,只会关心收益!
99%的传销,你都搞不清楚它是通过什么产品赚钱的,那么最终,它赚的钱就是别人投入的本金。
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搞不清楚一个产品怎么赚钱的,就不要投!遵守原则,你就足以避免99%的金融骗局和风险!
即使是最简单的理财产品,很多人都不清楚,我们以理财产品来举例,如何给自己建立“股东型投资者”的思维:
找到一种已经投资过的产品(理财产品)
进行简单分类(理财产品有保本和不保本的)
研究不同品类的赚钱方式,通过系统学习,或者请教专业人士,网络和谷歌(客户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获得的钱,被银行拿去做什么?怎么赚钱?)
了解这些赚钱方式背后的风险和可持续性(理财产品也有中高风险的方式,也会本金亏损,选错了可能不赚钱还可能亏钱;有些产品赚钱只是阶段性,并不能持久)
研究这些产品赚到的钱,最终哪些钱和我们有关系(理财产品赚了钱,会分一部分给我们)
进一步对其他你想投资的产品,做同样的分析(比如基金、股票、期货、P2P、外汇等等)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步骤挺复杂,那么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训练:
你能不能5分钟讲清楚这个产品是怎么赚钱的?
如果你讲不清楚这个产品是怎么赚钱的,那就不要投资,如果你摸清楚之后,想要投资,你还得理解这个产品非常赚钱,最后有多少钱是分给你的,否则,产品再赚钱,可能也和你没啥关系。
即使是日常消费,你经过一家便利店和早餐店,买一只牛奶和空调,购买一个保险,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这家店和这家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赵老师经常在一家面包店买面包,这家店在北京有很多连锁店,生意火爆,每次去买面包都有很多人进进出出,赵老师就会想:如果我是这家店的股东,那该多好,这就是赚钱机器,把钱放在对的地方,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就是典型的股东型投资者,如果你想尽早建立自己的商业逻辑,成为股东型投资者,走在正确的投资道路上,那么可以从现在开始训练——思考你投资的产品靠什么赚钱?那些赚钱的生意,能不能成为他们的股东?
❽ 我喜欢收藏画,都是些看起来不值钱其实花了挺多钱买的,向着一幅花了3000,别人买我的时候说是真画,
当然不值得,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个东西本来就要看个人喜好的,现在的艺术界和收藏界其实有些很糟糕的问题,就是造假、洗钱和炒作。造假就不必多说了,洗钱和炒作是一体的,都是高价购买一些不值钱的艺术品,炒作让这些艺术品成为流行的价值观,然后转手卖给那些二傻子。
举个例子,一个贩卖毒品发家的人,本身的钱来路不明,很容易被调查,他可以先把这笔钱给一个中间人或者机构,然后自己手下的某人创作一些绘画或者购买一些房产,然后让中间人花高价把这些东西买走。然后这笔钱就成了合法的收入。当然这个交易过程肯定会给中间人报酬,而且比例一般不会低于三成,但是起码洗白了。
炒作的例子就更多了,早的比如荷兰的郁金香,近的就是比特币,都是把本来不值钱的东西炒作成高价,然后转手卖给别人。其实某方面和传销差不多,都是要找下家的,没有下家自己亏定了。
所谓的艺术品其实很好判断,就是能给人以美感,让人欣赏或者喜欢,哪怕是赝品,只要给人以美感也是有一定价值的。记住啊,是大部分人,而不是所谓的几个艺术家,现在的艺术家中靠洗钱和炒作忽悠人的太多了。
当然,收藏本身其实是一种投资,如果你看准了某个画家将来肯定会成名,那花点小钱买他几幅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这幅画,和国内一般小学生的作品真的毫无区别。如果不是什么天才的作品的话,那你就当花钱买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