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上海申办世博会茉莉花

上海申办世博会茉莉花

发布时间: 2022-07-19 19:38:04

1. 求 上海世博会申办历程 大约1000个字

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两大世界性盛会在中国举办,一个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个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奥运会的申办一波三折,让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上海世博会的申办,表面上看来是一举成功,而事实上,其间的艰难跌宕,非亲历者不得而知……

驻法使馆是申博前线指挥部

上海市作出承办综合性世博会的决定,是在1999年5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上。当年11月 18日,国务院作出批示,同意上海市人民政府申办2010年世博会。2000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成立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委员会,并确定了以国务委员吴仪为主任委员的申办委员会成员名单。2001年5月2日,时为中国驻法国大使的吴建民亲手将正式申请函交给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注:国际展览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从递交申请函那一刻开始,中国驻法使馆参与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工作也随即启动。

尽管世博会历史悠久,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间,西方国家举办世博会从未邀请中国参加。这是因为,参加世博会的邀请要通过外交途径发出,而这些国家当时还未与中国建交。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82年,美国在诺克斯维尔举行以能源为专题的世博会时,向中国发出了邀请。此后,中国参加了历年的世博会。数度参

加世博会,中国了解到,非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只能参展,而无权主办世博会,于是,中国提出了加入国际展览局的申请,并于1993年5月被接纳为成员国。

谈笑之间平波澜

申办世博会与申办奥运会不同,世博会是以国家的名义申办,而奥运会则是以城市的名义申办。申博与申奥还有一个大不相同之处:奥运会申办城市只需陈述一次,而世博会申办国自递交申请后到确定举办国的会议召开,历时两年,这期间,国际展览局要召开4次全体会议,申办国要在每次会议上向大会详细阐述,一次比一次具体。陈述得好坏,对争取成员国的支持十分重要。就在中国政府正式递交了举办世博的申请函后,韩国、阿根廷(注:后因本国发生金融危机宣布退出)、墨西哥、波兰、俄罗斯也提出了申请。6个国家竞争,创下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为了拿到世博会举办权,各国都对媒体下足了功夫,俄罗斯花钱在法国《世界报》上做广告,韩国在媒体上投钱最多,其他国家也很注意通过媒体介绍自身优势。各国都感到中国是主要竞争对手,故而,有些国家在介绍自身优势的同时,对中国进行影射和攻击。尤其是2001 年7月13日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出现了一种论调:“中国已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还要申办世博会,好处都让中国占了,不公平。”这种“利益均沾”的言论对上海很不利,以致不少人认为,中国应该把举办世博会的机会让给其他申办国。对于这种言论,吴建民立即采取行动,他通过法国电台及报纸记者采访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就“利益均沾”说发表议论。渐渐的,“好事不能都给中国”的言论销声匿迹。

至关重要的陈述

2002年7月2日,国际展览局131次大会召开,由于大多数国家将在9月确定投票立场,因此,利用131次大会加紧游说,并全力搞好在131次大会上的陈述显得至关重要。墨西哥强调,2010年是拉美独立200周年,这是拉美国家的大事,世博会应在墨西哥举行才有意义。波兰的陈述创意新颖,把会场与国内连接,放映了该国领导人的讲话、各地群众集会支持的画面,形成现场互动气氛,十分活跃。俄罗斯时任总理卡西亚诺夫亲临现场用流利的英语发言,强调俄罗斯是八国集团成员,支持反恐斗争。俄罗斯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满足西欧和北美所需。俄罗斯宇航员、诺贝尔

奖得主、科学院院士们的到会吸引了许多人。

中国为了造声势,在大会召开前夕,租下香谢丽舍大剧院,演出了大型歌舞剧《金舞银饰》。歌舞剧气势恢弘,服饰艳丽,舞蹈优美,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7月2日下午3点15分,中国代表团第一个陈述。在每位陈述人上台陈述前,吴建民要做介绍。中国第一位陈述人是吴仪。如何介绍她才能吸引人?在准备过程中,施燕华(注:吴健民的妻子、著名外交翻译)向吴建民建议:吴仪是女性,不妨用一句中国俗话 “妇女能顶半边天”开头,能活跃气氛。因此,吴建民在介绍吴仪是上海申博委员会的主任后说:“我们中国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是今天吴仪国务委员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本次大会,代表的是所有的中国人,男人和女人,她代表的是中国的‘全部天空’。”引起了会场一阵笑声。吴仪的讲话重点是代表中央政府表示支持上海申博。她说:如果上海有幸举办2010年世博会,那将是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事。随后,外交部、中国贸促会以及上海市的领导也一一用英语作了陈述。

完胜蒙特卡罗

申博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在2002年12月初,地点在摩纳哥的蒙特卡罗。12月1 日,吴建民陪同时任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到达摩纳哥。次日,中国代表团大队人马抵达摩纳哥。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正是在蒙特卡罗,当时中国申奥代表团所住的酒店,正是此次上海申博代表团所住的酒店。为此,有些中国代表团成员还感觉有些不吉利。12月3日,决定胜败的时候到了。中国抽签抽到最后一个发言。李岚清、吴仪等依次陈述,他们在陈述中发挥得很好,尽管英语是背出来的,但很自然、流利。

陈述中,放映了专门为申博拍摄的影片,影片以在中国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开头,优雅的乐曲把人们带到了上海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影片末尾,一个天真的小姑娘目光中闪耀着期待说道: “再过8年,我长大了,我要在上海欢迎你们!”她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大厅里……

下午2点35分表决开始,共有88国代表到场。按字母排列,中国是1号,投中国的票,就按1号电钮。坐在吴建民旁边的是加拿大代表,他每次按电钮,都让吴建民看—下,意思是:我们是支持中国的。第一轮投票结果很快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中国36,韩国28,俄罗斯12,墨西哥6,波兰2。波兰被淘汰。第二轮结果出来时,韩国得票猛增到34票,只比中国少4票。第三轮,中国同韩国的票数又拉开了距离,44对32,俄罗斯以12票出局。第四轮,中国以54票胜出。3点35分,投票结果一显示,会场上立即响起一片掌声……

2. 上海在世博会申办最后一轮投票中获得了多少票数

54

上海世博会于2002年12月3日在摩洛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申办成功。上海经四轮拼杀以54票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申办过程

本次世博会最终确定了5个候选城市,在摩洛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投票决定主办城市。

投票前,墨西哥(克雷塔罗)、俄罗斯(莫斯科)、韩国(丽水)、波兰(弗洛兹瓦夫),和中国(上海)先后作了申办陈述。

陈述结束后,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的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根据规定,如果某城市在首轮投票中获得三分之二的票数则一举当选,否则第一轮投票将淘汰得票最少的城市,并进入第二轮投票。以此类推,直到仅剩两个候选城市时,由得多数票者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各申办国竞争相当激烈,投票先后经历四轮:

一、在首轮投票中,中国以36票居第一,但未获得三分之二票数,韩国28票,俄罗斯12票,墨西哥6票,波兰被淘汰出局。

二、在第二轮投票中,中国获38票,韩国34票,俄罗斯10票,墨西哥遭淘汰。

三、在第三轮投票中,中国获44票,韩国32票,俄罗斯12票被淘汰。

四、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中国以54票胜出。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

3. 《茉莉花》是怎么成为第二首国歌的

一、 一曲茉莉花,芬芳飘四方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入场时,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由军乐团奏响。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在谭盾指挥的“天、地、人”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又演奏了这首乐曲的“辽宁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队演唱了这首歌;1997年秋,***主席访问美国举世瞩目,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草坪举行欢迎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歌;1998年克林顿总统回访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这首歌在男女声二重唱演绎下,使克林顿听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节,中央民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会隆重开馆,奏响的还是这首茉莉花。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这首歌,激起满堂喝采,掌声经久不息。

许多人都十分喜欢这首歌。在香港回归仪式上,中方军乐团演奏这首歌是***同志亲自点定的,而***在以国家主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曾经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中国流行音乐对这首民歌的多种版本的新编演唱,更是花样叠出,常州姑娘周泓艳的《又见茉莉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所以,有人还以为《茉莉花》是苏南民歌。《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二、 美丽的茉莉花是谁采摘?

“茉莉花,茉莉花”,这朵美丽的茉莉花谁采摘?这朵花是何仿采摘的,从民间艺术丰厚土壤中采得。何仿今年72岁,那还是半个世纪前的事。

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小演员,才14岁,那是日本鬼子大扫荡的艰苦时期。部队党委宣传部长张劲夫同志指示他们到边区去开展反扫荡的宣传,同时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深入到农村去,向民间艺人学习。

何仿与战友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山间小路,到扬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区去,一天,他们找到了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

《鲜花调》是扬剧的曲调,原歌分三段,艺人是用男扮女音的调门演唱给何仿听的,何仿边听边记词曲,原词是这样的:

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她;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

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这首歌确实婉转悠扬,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反复吟唱,何仿又觉得,原歌分别吟唱了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艺术形象不够集中,又是以小女子的“奴”人为称,唱的实际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对于部队表演,就不太合适,而且,原歌尽管乐音优美,但带有一定的轻挑感觉,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当时他毕竟还没有这个能力,直到1957年,被部队送往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深造过的何仿,在北京与民主德国的合唱专家一起探讨民歌演唱,要找一首合适女声合唱的中国民歌,他想到了这首《鲜花调》。经过对原曲原词的修改,三段歌词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叹,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一曲唱红,当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唱片,从此,这首江苏扬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传遍世界乐坛。

何仿采摘这朵茉莉花,决不偶然,这与他是安徽天长县人有着非常紧密的文化风土人情上的血肉关联。天长县是安徽南部突伸进江苏扬州和南京六合的一个地方,是属于扬州的文化圈的,所以,何仿才会对这首扬州民歌“识货”,情有独钟,由他进行了成功的再创作。

有意思的是,人们一提起何仿,想到的可能只是这首歌。实际上,何仿创作了很多受部队欢迎的好歌,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首都电影院听了何仿作词作曲并担任演唱指挥的《淮海战役组歌》后,拍着何仿的肩膀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但这首《茉莉花》太出名了,盖过了一切,因此,熟人总是跟他开玩笑,“老何啊,人一辈子能有这么一朵花,就很不容易了啊。”何仿1941年春13岁时投奔革命,参加新四军,先后在华野三野政治部部队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团长。在几十年的部队文艺生涯中,他创作了《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歌剧《大翻身》等一批有着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为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他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的位置上离休,是正军级干部。

三、何仿多次见到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周总理特别喜爱这首《茉莉花》

作为一位作曲家,一位部队文艺工作者,他激情昂扬的音乐创作生涯,是与军队、与共和国的成长水乳交融在一起的,这使他与共和国的许多重大历史场面紧紧联系在一起。1998年初,中央电视台介绍何仿与《茉莉花》的专题片《芬芳年代》上下集播出,这又是全国纪念总理诞辰百年的时候,何仿在茉莉花的美妙乐曲声中,浮现出与周总理的一次次见面情景。

64至65年间,何仿三次见到周总理。周总理的品格给何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64年全军文艺汇演,前线歌舞团的节目受到好评,最后领导接见全体参演单位合影时,前线歌舞团领导被要求站在正中,当时,前线歌舞团的领导只有何仿在,何仿被安排在正中间,两旁是朱德和刘少奇,他后退了半步,由于个子矮,结果,拍成了在朱德和刘少奇肩膀中间露出一个脸的样子,而此时,周总理却远远地站在前排的边上。周总理拍照合影很少往中间站,有其它领导人在场他谦让,他一个人与大家在一起时他还是谦让,63年前线话剧团成功上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后,周总理非常高兴,把话剧团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请到自己家中吃饭,吃完饭拍照合影时,大家让周总理和邓颖超坐在正中间,周总理就是不同意,坚持站在边上,他说:“我是主人,怎么能坐在正当中呢?”而是让张泽易团长坐在正中间。

65年春天,周总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作为副团长到印泥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各国都带了文艺演出团体,参加庆祝演出,文化部在征求周总理意见时,周总理说:“我带前线歌舞团去。”到印泥参加演出,前线歌舞团的节目中就有女声小组唱《茉莉花》,每当演唱这首歌时,周总理总是听得非常专注,脸上是喜悦之情,会议结束后,前线歌舞团到柬埔寨去演出,周总理则回国,中国驻印泥大使馆为周总理举行送行晚会,在晚会上,前线歌舞团演唱了许多江苏民歌,如《拔根芦柴花》、《九连环》,最后唱了《茉莉花》,周总理听后感慨地说,我13岁离家乡,你们美妙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女演员孙子凤忙问:“总理,你为什么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了!”这时,何仿指挥演员排好队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给总理听,总理听后感谢大家的好意,又诙谐地说: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

4. 谁知道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都上演了什么节目

司仪 朱军、董卿、曹可凡、陈蓉
仪式前表演:
器乐表演《大得胜》 表演:山西定襄金唢呐艺术团
歌曲《相约上海》 演唱:马璐 马海生
海派秧歌《吴越踏歌》 表演: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海派秧歌队
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演唱:蔡岫勍 朱晓明(中国达人秀八强选手)
云南竹乐表演《勘咯嗦》 表演:云南玉溪市聂耳竹乐团
主持人互动环节
名家名段戏曲联唱 京剧《大唐贵妃》选段《梨花颂》。演唱:史依弘
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演唱:钱慧丽 单仰萍
昆曲《牡丹亭》选段《寻梦》。演唱:沈昳丽
淮剧《白蛇传》选段《游船》。演唱:邢娜
沪剧《罗汉钱》选段《燕燕做媒》。演唱:茅善玉
合唱《金秋唱世博》 演唱:史依弘 茅善玉 钱慧丽 单仰萍 沈昳丽 邢娜
领唱·合唱《和谐欢歌》 领唱:罗雨 仲燕乐 姜彬 朱洁
合唱:上海市医务职工合唱团 上海海事大学合唱团 上海市女企业家合唱团 宝钢职工合唱团
仪式部分
电视短片《春华秋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巡礼》
闭幕式内容零星汇总:
程序性仪式包括降世博会会旗、移交下届世博会举办城市(意大利米兰)等。
文艺演出:
男高音演唱《致世博》暨大型景观表演《流动的世博园》
中国三大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戴玉强、莫华伦华彩颂歌,共同唱响本届世博会主题歌《致世博》。
>>此时,装饰着世博园内场馆建筑微型造型的155名中外模特出现在全场,形成一个美妙的、流动的、微型的世博园,世博元素惊艳四座,满台生辉(并可永久保留)。
音.画.行为艺术《多元.融合》 全场视频出现了空灵、浪漫的美妙图案。
电视短片《心的接力——志愿者的故事》 黄豆豆等参与演出。
领唱.互动大合唱《世界》 谭晶参与演出,刘翔、成龙、杨澜等众星共同合唱。
男、女声独唱
舞台背景先后呈现了中华大地美丽的景色和世博园中国馆(网上中国馆)内的各省市馆——展现以及充满环保、充满绿色的人类地球,两位中国著名歌手韩红、刘德华,各自带来名曲《多情的土地》、《爱你一万年》。
电视短片:《欢乐相聚——国际各参展方代表世博掠影》
互动情景歌舞《欢歌笑语》
在《茉莉花》的节奏中,数十位中外的小朋友手推肩扛着各色玩具,欢乐地来到大地板上。搭出了孩子心目中的未来城市巨大模型,各展方代表也把自己带来的小礼物献给了孩子们搭出的“未来之城”,一份签了所有外国参展方名字的世博护照由外国来宾交给了中国小朋友,以象征着通向未来之城的路已经通行,现场主题鲜明,又快乐、温馨。
卡通海宝舞《世博节拍》
舞台前端,一个少女,手持一片嫩绿的树叶,轻轻地一吹,树叶往上飞扬,飞向大屏幕,幻化成大屏幕上一棵茂盛的大树,特技“大树”又成一只欢乐的海宝,舞台上,快速移动上来一个真海宝。
大型互动歌舞《星空下告别为明天》
>>司仪朱军、曹可凡、董卿、陈蓉,将难忘184天后的告别作一深情概述。
>>深情的歌唱转成欢快的节奏.舞台中区,一个连接天地,象征胜利,象征双赢的大型装置--V型天梯出现,人们依依不舍地祝福。著名歌手汤灿、解小东、古巨基、张韶涵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上音合唱团激情唱响,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代表们同小朋友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韦唯、廖昌永参与演出,汤灿、古巨基、解小东、张韶涵参与演出。

5. 中国申请世博多久了

2000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成立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委员会,并确定了以国务委员吴仪为主任委员的申办委员会成员名单。

2001年5月2日,时为中国驻法国大使的吴建民亲手将正式申请函交给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注:国际展览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从递交申请函那一刻开始,中国驻法使馆参与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工作也随即启动。

尽管世博会历史悠久,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间,西方国家举办世博会从未邀请中国参加。这是因为,参加世博会的邀请要通过外交途径发出,而这些国家当时还未与中国建交。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82年,美国在诺克斯维尔举行以能源为专题的世博会时,向中国发出了邀请。此后,中国参加了历届的世博会。

谈笑之间平波澜

就在中国政府正式递交了举办世博的申请函后,韩国、阿根廷(注:后因本国发生金融危机宣布退出)、墨西哥、波兰、俄罗斯也提出了申请。6个国家竞争,创下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为了拿到世博会举办权,各国都对媒体下足了工夫,俄罗斯花钱在法国《世界报》上做广告,韩国在媒体上投钱最多,其他国家也很注意通过媒体介绍自身优势。各国都感到中国是主要竞争对手,故而,有些国家在介绍自身优势的同时,对中国进行影射和攻击。

吴建民立即采取行动,他通过法国电台及报纸记者采访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就“利益均沾”说发表议论:“不能只看2008年和2010年,要回头看100多年。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左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而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这两项活动从未在中国举办过。这对中国是不公正的。如果国展局大会决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对过去不公正待遇的一种纠正。”

渐渐的,“好事不能都给中国”的言论销声匿迹。

徐匡迪市长辞职风波

在申办过程中,究竟出现过多少波澜,吴建民已记不清了,但徐匡迪的辞职风波却让他难忘。

2001年11月,国际展览局召开130次大会,时任上海市长的徐匡迪用英文做了上海申办世博会的陈述,各方面反映很好。然而,徐匡迪回国后不久,却突然辞职了。

驻法使馆又向国际展览局及各国代表做解释工作,说明徐匡迪调职原因,并强调他在国际展览局会议上的承诺会一一兑现。

2002年3月,国际展览局考察团到中国,吴仪出面设宴招待,特邀徐匡迪出席。徐匡迪调职引起的波澜至此才得到平息。

至关重要的陈述

2002年7月2日,国际展览局131次大会召开,由于大多数国家将在9月确定投票立场,因此,利用131次大会加紧游说,并全力搞好在131次大会上的陈述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为了造声势,在大会召开前夕,租下香榭丽舍大剧院,演出了大型歌舞剧《金舞银饰》。歌舞剧气势恢弘,服饰艳丽,舞蹈优美,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

7月2日下午3点15分,中国代表团第一个陈述。在每位陈述人上台陈述前,吴建民要做介绍。中国第一位陈述人是吴仪。如何介绍她才能吸引人?在准备过程中,施燕华(注:吴健民的妻子、著名外交翻译)向吴建民建议:吴仪是女性,不妨用一句中国俗话“妇女能顶半边天”开头,能活跃气氛。因此,吴建民在介绍吴仪是上海申博委员会的主任后说:“我们中国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是今天吴仪国务委员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本次大会,代表的是所有的中国人,男人和女人,她代表的是中国的‘全部天空’。”引起会场一阵笑声。

完胜蒙特卡罗

申博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在2002年12月初,地点在摩纳哥的蒙特卡罗。

12月1日,吴建民陪同时任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到达摩纳哥。次日,中国代表团大队人马抵达摩纳哥。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正是在蒙特卡罗,而当时中国申奥代表团所住的酒店,正是此次上海申博代表团所住的酒店。为此,有些中国代表团成员还感觉有些不吉利。

12月3日,决定胜败的时候到了。中国抽签抽到最后一个发言。李岚清、吴仪等依次陈述,他们在陈述中发挥得很好,尽管英语是背出来的,但很自然、流利。陈述中,放映了专门为申博拍摄的影片,影片以在中国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开头,优雅的乐曲把人们带到了上海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影片末尾,一个天真的小姑娘目光中闪耀着期待说:“再过8年,我长大了,我要在上海欢迎你们!”她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大厅里……

3点35分,投票结果一显示,会场上立即响起一片掌声……

6. 急!!!!!文艺晚会主持词以及串词

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做一些分析:
1、整个演出的主题是青春。这是内容的东西,青春的内专涵包括:生命力、活属力、爱情、志向理想等东西。表演的东西,是内容所决定的形式,看似你提供的节目从题目上看都是符合青春内涵的东西。
2、主持人所做的事情,已经由整个晚会的内容决定了。主持人的语言内容,号召情感,结尾总结意义,都必然围绕着青春而发挥。
总的方法:1、搞清楚所有节目的表达意义。2、判断和捋顺这些节目的逻辑顺序,因为青春内涵是有逻辑顺序的。比如,先有物质,然后才能解决精神的东西。所有节目应该把表现有生命力的、号召改造物质东西的节目排在前面;然后再是理想,爱情等精神东西。3、主持词,应该以这些节目的逻辑顺序,采用设置矛盾或者悬念的方式(可以自己编排个矛盾段子,引出节目),一环套一环的打开,以此吸引观众。用词要幽默,个性。杜绝讲官话、俗套话。4、整个晚会的效果,取决于观众内心的震动与认同。所以,不能光是高兴的节目,更重要的是要一些悲苦的东西,可以把悲苦的东西安插在娱乐高兴的节目中。最好的效果是达到:观众脸上笑着,但是却在流泪的场面。

7.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片段,哪里有

去网络上搜 、应该是有的

8.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全部的背景音乐

你好,给一个完整的(我整理自世博网站的)

《春节序曲》,李涣之作曲。

《鼓乐序曲》,A.R.拉曼作曲。

《龙》,选自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的作品《中国》。作曲结合中国元素,富有现代色彩。

《十字街头》,选自《上海印象》第四乐章。赵光作曲。

《欢聚世博》系全球顶级音乐家皮维菲瑞斯专为上海世博会创作,融合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的音乐元素。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约翰·斯特劳斯作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陈刚、何占豪。

《在快速机器上的短暂骑行》,约翰亚当斯曲

《哦!命运女神》,卡尔奥夫曲

《欢乐颂》,贝多芬曲

《火把节之夜》,王西麟作曲。

《北京喜讯到山寨》,郑路曲,《茉莉花》选自普契尼歌剧《图兰朵》。

热点内容
浪花一朵朵书评 发布:2025-09-18 15:55:19 浏览:490
兰花桶装水 发布:2025-09-18 15:24:55 浏览:811
绿植区班牌 发布:2025-09-18 15:24:50 浏览:165
千竹花花语 发布:2025-09-18 15:23:16 浏览:510
兰花滴定 发布:2025-09-18 15:15:48 浏览:526
淡紫色的插花 发布:2025-09-18 15:10:48 浏览:183
西装玫瑰 发布:2025-09-18 14:57:17 浏览:55
兰花叶片如何修剪 发布:2025-09-18 14:56:06 浏览:593
辛福的玫瑰 发布:2025-09-18 14:53:52 浏览:913
樱花家jk 发布:2025-09-18 14:48:56 浏览: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