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笔下的栀子花
㈠ 关于“栀子花”的诗词诗句有哪些
1.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汪曾祺《人间草木》
2.很多年前,总是会期待,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头,与某个有缘人,可以有一段清澈的相遇,也许有一天,真的相遇,真的携手走过红尘陌上,直到某一天,我们又孤独到将彼此忘记。——白落梅《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3.一个人要做到对自己的美,聪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显贵重,一旦有自知,品就自动下降一个层次,就仿佛栀子花不知道自己有多香,兰花不知道自己有多幽静。天分,天性,从来都不需要发言和解释。——安妮宝贝《素年锦时》
4.栀子花开的时候,我们该散了,好说好散。——八月长安《最好的我们》
5.窗外的风轻扬,栀子花的清香在弥漫。知了在枝头低唱这盛夏的忧伤。又是一年毕业季,青春作墓,埋葬了记忆。终分离。盛夏晴方,下一站你我又在何方?光阴流转,记忆的角落又遗落在何处?曾鲜衣怒马,曾青春张扬,曾豪言壮语…………到如今竟是点点滴滴!收拾行囊,整装待发,一季曦微,一季分离。去奔赴不同的远方。此后是天涯。待白发苍苍时,可曾记得着繁忙却张扬的青春?
6.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都觉得凄凉。——龙应台《目送》
7.路边的栀子花,洁白而芬芳,默默绽放。——蜘蛛《十宗罪》
8.栀子花开栀子花落,少年少女又分落。
9.独上高楼新雨骤,醉拍青衫拈红豆。当年一别绮罗香,栀子花肥美人瘦。《绾青丝》
10.谢谢你们,赖在我的青春不肯走。《栀子花开》
㈡ 冻栀子花最后表达作者什么之情
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这句话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书名叫《人间草木》,里面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散文,此段就出自这篇散文。
《人间草木》从汪曾_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被称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
该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该书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作者简介: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人间草木》等。
㈢ 这是出自哪本书
出自汪曾祺的书《人间草木》,这篇文章名字叫《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回爽,草答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逗栀子花开六瓣头。地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逗碰鼻子香地。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逗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地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逗栀子花!白兰花!地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逗倌人地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逗倌人地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㈣ 汪曾祺 栀子花 香得痛痛快快
汪曾祺 栀子花 香得痛痛快快
栀子花的花是非常香气迷人的。
栀子花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
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5-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小叶栀子
常绿灌木,植株矮小,枝条平展,叶狭长、倒披针形,对生或三叶轮生,托叶膜质鞘状,花较小单生于叶腋或枝顶,花萼筒有棱,花冠高脚碟状,白色、重瓣,芳香;果卵形,有6个纵向棱线。
㈤ “烟火神仙”汪曾祺:任世间嘈杂污浊,总能将初心守护,为何
因为他坚守他心中的那块圣地。汪曾祺读过很多的书,也写过很多的书,他在书中的世界,寄托自己的情怀,所以他总是能够将自己的初心守护。
㈥ 栀子花的愿望读后感五百字的
栀子花开了。
开得特别的猛烈,一开就是一大片,昨天还都是青色的花骨朵,今天就全都炸开了。远远地,还没凑近,那浓烈的香味就扑了过来,整个人都陷进了甜腻的花香当中。
有的人说太香了,也有人说太腻了。这里引用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话:“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小时候外婆家后院就有一棵很大的栀子花,花开起来很大,但是小虫子特别多。摘下来总要在水里浸泡一下驱驱虫,然后才能捏在手上玩。
洁白的花瓣摘下来洗干净了,再打两个鸡蛋炒一炒,香浓嫩滑,别提多美味了。
一起开的还有绣球花。
在路边的花坛里,在公园的草坪中,甚至在院墙下的花缸里,绣球花都开得很盛。不同的土质养出了不同的颜色,有红的、黄的、紫的、蓝色以及白的,混杂又泾渭分明。不过花香不浓,就算是捧在手上,也没多少香气。大概是觉得自己颜色如此丰富,再香气浓郁的话,太过招摇了吧。
硕大的花球,是无数小花的集合。花团锦簇说的大概就是它了。摘下来就是一把花束,省了另行捆扎的步骤,直接就可以送人。
可惜这东西生性寒毒,要不然这么好看,要是再好吃,就太完美了。
前几日阳光好,杨梅都开始红了。
当然,先红的肯定是碳梅。小小的果子由青转黄再一点点染红,到最后是浓重到发黑的紫红色。今年的第一颗杨梅也就有着落了。
杨梅树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颗一颗的小果子都藏在叶片之间。有些角度看过去都是黑红的,换个角度又完全是另一种境况。
㈦ 汪曾祺的栀子花是当代诗歌吗请问
栀子花粗粗大大的,又香的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格调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的着吗!”
这段话出自汪曾祺散文集《人间草木》,里面有一篇《夏天》,夏天有一簇有脾气的栀子花,让人心心念念了好多年。有时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念着当初那个意气风发、读书拍案的少年。
第一次读汪曾祺,结识了他的《葡萄月令》,用笔散淡,却悠悠道来,让人有一种闲坐葡萄架下,笑问清风何在的安逸。一年四季,葡萄的神态无不鲜活。
只不过那时候尚小,不懂什么品味,只觉得舒服,大热天吃了根冰棍一样。当时也是只读了《葡萄月令》一篇,但我记住了这个文风。
而重逢汪曾祺于《人间草木》,更像老饕遇宴,大呼过瘾。从此把汪曾祺的散文奉为圭臬。
汪曾祺是如何写出栀子花的
汪曾祺师承沈从文,他《人间草木·人物篇》有一部分叫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摘自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和,写给沈从文挽联。全联是为: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巧妙地将沈从文的名字嵌入联里:从文让人。
黄永玉在一篇文中回忆写过,在动荡的年代里,表叔沈从文受尽迫害,一次两人在胡同里对面而过,沈从文假装没看到,只是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沈从文的如此心境,当然体现在了笔纸上,从《边城》里那种脉脉流水的文字里,流淌了下来。
汪曾祺的散文得其三昧,很是从容,在《岁朝清贡》的结尾处,他写道:“曾见一幅旧画: 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从容恬淡,气韵清白,那位插花老者,分明就是沈从文啊。
除此之外,汪曾祺《人间草木》有一部分叫作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而那段栀子花分明说的就是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有人称汪曾祺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贾平凹唤其“文狐”。实乃切意。
栀子花的真实意义
“栀子花”这段话,显得是栀子花的立场,而汪曾祺在另一文《苦瓜是瓜吗》中,站在的是赏花人的那面,做了一番深挖。汪曾祺从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好恶的转变,一直谈到文学创作,得出: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
而我觉得还能再深挖,不拘泥与文学创作,拓展到更多地方,都是发人深省
㈧ 这句话出自于哪本书
这段话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书名叫《人间草木》,里面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散文,此段就出自这篇散文。
《人间草木》从汪曾褀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被称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该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和“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该书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作者简介: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人间草木》等。
(8)汪曾祺笔下的栀子花扩展阅读
《人间草木》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参考资料
网络-《人间草木》
㈨ 昆虫备忘录是我国著名作家谁写的
《昆虫备忘录》是我国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
《昆虫备忘录》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形象地写出了各种昆虫的特征。
《昆虫备忘录》中的部分内容
汪曾祺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受戒》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代表作《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文学特点
散文写作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㈩ 用现代汉语解释: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汪曾祺巜人间草木》)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意思是:在单调的旧生活里温柔的喜版爱着美好权的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回忆着旧时的生活。这句话出自于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书籍。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的随笔体会,是细腻的生活。看花鸟看虫鱼,看的都是人生。谈食物谈故人,谈的都是情怀。平平淡淡的文字里面,流淌着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简单也深刻。
《人间草木》是2009年5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汪曾祺系列的图书还有《打渔杀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饮食篇》、《人间草木·人物篇》。
(10)汪曾祺笔下的栀子花扩展阅读:
《人间草木》内容简介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系列图书之一,其他还有《打渔杀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饮食篇》,《人间草木·人物篇》分四部分,分别是人间草木、西南联大中文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往事如烟。
汪曾祺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