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杜鹃花的传说
1. 关于杜鹃啼血得民间传说
传说:闽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30余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贩卖私盐为生,养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盐300斤,杜二力小,一担不过100斤,自己可勉强糊口。
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人命关天,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一次,杜大对来探监的弟弟说:“再过两天,找要被执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
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
(1)红色杜鹃花的传说扩展阅读
“杜鹃啼血”出现的原因: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主要是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有三分之一的杜鹃有巢寄生现象。它属于林业益鸟。关于杜鹃的诗词歌赋很多,最典型的典故是望帝化杜鹃的故事。
古代诗人常呤杜鹃花。例如“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尽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彦雄);“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
传说杜鹃啼血的杜鹃鸟应当就是特指的俗称布谷鸟的四声杜鹃。因为细加端详,杜鹃口腔上皮 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所以又有杜鹃花的颜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之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全唐诗》 卷759成彦雄《杜鹃花》句)“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秋瑾)
据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
宋代的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陆游也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诗中催耕的布谷鸟。即杜鹃鸟。
南宋词人朱希真的“杜鹃叫得春归去,吻边啼血苟犹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鹃为催人“布谷”而啼得口干舌苦,唇裂血出,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
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
2. 杜鹃花由来典故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俗称布谷鸟。相传是古蜀国国君杜宇的精魂化身,啼时口角流回血答 相传,蜀国杜宇号称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 "......故蜀人闻子规鸣,皆起曰,是望帝也(《说文·佳部》)”,鸣声凄切,动人哀思,昼夜不止,直叫得嘴边淌血,因而又名"思归"、“催归”。嘴巴流出的血,滴滴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彦雄《杜鹃花》)”,此即成语“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的来历
3. 杜鹃花有哪些品种又有什么传说
杜鹃花,群众又叫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其实杜鹃花哪只红色,现今植物分类学上仅把“映山红”作为其中一个种类(包括许多栽培品种)。我国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重要价值,我国品种丰富的杜鹃花资源早就为西洋各国所觊觎。早在19世纪初,他们曾不惜巨资多次派人前来云南采集标本、种子,现今英国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花系多自云南采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开之际,英伦士女,往来如梭,流连忘返。
1919年,英国采集家傅利斯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西坡,意外地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杜鹃巨人”——大树杜鹃。贪婪之心,驱使他雇来苦力,横着心,举起斧,硬将这一株高达25米、胸径达87厘米、树龄达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捞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回去,至今仍陈列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但在63年之后,1981年2月,科学家又在原址,找到了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鹃花王。后经腾冲县林业局进一步调查,现有胸径在1米以上的大树杜鹃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径粗达3.07米,树龄在500年以上。大树杜鹃的花序是一个十分秀美的花团,水红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长6厘米—8厘米、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序直径达25厘米。这顶天立地的大树杜鹃,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灿烂的花朵美如云霞,它是云南的骄傲,它是祖国的骄傲!
花 语
杜鹃花的花语——永远属于你
杜鹃花的花语——代表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此花的人纯真无邪。杜鹃花的箴言是当见到满山杜鹃盛开,就是爱神降临的时候。
花语:爱的欣喜,节制,节制欲望
花色含意:爱的喜悦
白色:被爱的欣喜
它的花语为“节制”,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绽放,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传 说
1。
杜鹃花十分美丽。管状的花,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 。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国人民热爱杜鹃的真谛。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哪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嫖赌逍遥,纵情享乐,有时搞得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
蜀国的皇帝,名叫杜宇。他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勤勉的君王,他很爱他的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 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
可是,如此地年复一年,反而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杜宇不来就不播种了。
终于,杜宇积劳成疾,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的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人们被感动了,他们开始学习他们的好国君杜宇,变得勤勉和负责。他们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他们把那些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杜鹃花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称杜鹃花为“山石榴”、“映山红”、“红踯躅”等。它和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为“中国三大名花”,杜鹃花还列居其冠。
我国有不少关于杜鹃花的传说,再加上历代文人墨客在诗画中的渲染,更为杜鹃花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著名诗人白居易写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这是对杜鹃花的高度赞美。
那杜鹃花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早以前,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里有座小村庄,庄前有条美丽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长江。村子里的人都靠种田打猎过活。
靠河边住着两家人,东边住着一个姓刘的年轻人叫刘鹄,每次出门都随身带着一样特别的东西,那是一支排萧。他一吹呀,就会引来许多五颜六色的美丽小鸟,在他头顶上盘旋。他经常捉一些虫子喂小鸟,小鸟也常衔来一些奇花异草给刘鹄,他们成了好朋友。这些奇花异草都是些名贵的草药,刘鹄经常把这些草药送给村里的穷人治病。
再说河的西边住着一家姓王的,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儿鹃子纺纱、织布、卖布来赚钱养家。鹃子聪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织出来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鹃子心地善良,经常接济一些比自己还穷的人家。鹃子还会唱歌,歌声就像百灵鸟一样婉转。只要鹃子一唱歌,那黄鹤山下的一片片杜鹃花就会展苞开放,而且朵朵饱满,朵朵艳丽。 刘鹄和鹃子共饮一河水,同住河岸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经常一个吹萧一个唱歌,引来百鸟飞舞,引得杜鹃花开。
皇帝听说鹃子既会唱歌,又会织布,而且长得又漂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圣旨,指名要选鹃子进宫。于是,县大爷带了一大帮衙役直奔黄鹤山。一到黄鹤山,到处乌语花香,原来刘鹄和鹃子正在一唱一和。县大爷说明了来意,娟子不从,于是喝令几个衙役去撞开门,刘鹄急得从吹萧的地方跳下来要去保护鹃子。这时又有几个衙役冲上去,他们抓手的抓手,抓脚的抓脚,把刘鹄抱了个紧,刘鹄只能干着急。可怜体弱力小的鹃子,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两下就抓走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刘鹄救我!救我!……”刘鹄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鹃子被抓走了。
自从鹃子被抓走后,刘鹄天天愁,夜夜愁,鹃子妈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刘鹄心里想: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要把鹃子找回来,于是他帮鹃子妈安顿好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他心爱的排萧出发了。他翻过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过了九九八十一条河,绕过了九九八十一个湾,终于到了皇城。
再说,鹃子被抓到皇宫后,皇帝就死皮赖脸,胡搅蛮缠,动手动脚,鹃子恨死了这个皇帝老儿,不管皇帝说什么,鹃子都不理不睬。是他派人闯进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刘鹄,想到这她操起凳于就往皇帝头上砸去。皇帝一点便宜没沾上,反倒被砸了个头破血流,吓得抱头就逃。鹃子从此不吃不喝,渐渐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这时,皇帝连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鹃子就这样躺在床上等死了。
刘鹄来到了皇宫前,他不知鹃子在哪里,更不知鹃子病得快不行了。而且到处都是卫土,到处都是高墙,没有一点机会可以让他进去找鹃子。正着急间,他突然右手无意间摸到了排萧,这下他有主意了。他赶紧扎了个风筝,把排萧绑在风筝后面,接着他把风筝放上了天。随着风筝在天上飞起来,他把线放得越来越长,凤筝就在皇宫的上空飞舞,这排萧的声音一直传到了鹃子那里。鹃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听到熟悉的萧声,知道刘鹄来找她了,便挣扎着坐起来,唱起了家乡的歌,那是刘鹄熟悉的歌。刘鹄听到这凄楚动人的歌声后,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鹃子知道他来找她了,难过的是他和鹃子被重重宫墙所阻隔。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折磨而不能救鹃子脱离苦海,刘鹄的心像刀铰一样难过。
于是,刘鹄便倚在宫墙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着天,渐渐地支持不住了,后来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小乌。小鸟振翅飞起跃过高高的宫墙,一直飞到鹃子身边,对鹃子“吱吱喳喳”地叫,鹃子伸出手来抚摸小鸟,说:“乌儿,鸟儿,你要能带我飞出去该有多好啊!”说完就吐血了,吐出来的血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鹃子的身体也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杜鹃花,小鸟衔着这朵杜鹃花,飞出了宫,一直飞到了黄鹤山下,把这朵杜鹃花栽在了鹃子家门口。从那以后,那里就开出了一片美丽的杜鹃花,但最美的一株还是鹃子变成的那株,这株花有五个瓣,花心有一颗碧绿的珠子,叫“五宝绿珠”,它是杜鹃花中的珍贵品种。
过了许多年后,这里造了一座庙宇,叫做鹤林寺,庙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鹃台,杜鹃台上种了许多杜鹃花,各式各样,那株“五宝绿珠”也被移植到这杜鹃台上了,它在那花丛中,花开得更加娇艳动人。每当清晨和黄昏时,总有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鸟在花台上空飞舞,其中有一只总喜欢绕着那株“五宝绿珠”转,而且这只乌的叫声特别凄楚,就像排萧吹出来的一样,据说那就是刘鹄变成的。
3.
传说古蜀国有一位皇帝叫杜宇,与他地皇后恩爱异常,后来他遭奸人所害,凄惨死去,灵魂就化作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皇后的花园中啼鸣哀嚎,它落下地泪珠是一滴滴红色的鲜血,染红了皇后园中美丽的花朵,所以后人就叫它杜鹃花。
那皇后听到杜鹃鸟的哀鸣,见到那殷红的鲜血,这才明白是丈夫灵魂所化,悲伤之下,日夜哀嚎着‘子归,子归’,终究郁郁而逝,她的灵魂化为火红的杜鹃花开满山野,与那杜鹃鸟相栖相伴,所以,这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这便是杜鹃啼血,子归哀鸣的典故。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这鸟与花终身不弃的爱恋,乃是人世间不朽的传奇
4. 杜鹃鸟的传说
杜鹃花传说一
另有一则故事则是这样说的:古时蜀帝杜宇,死后仍舍不得离开他的子民,其灵魂便化作一种鸟,名叫“杜鹃鸟”,常叫着“不如归!不如归!”直叫得口吐鲜血,血滴在一种树上,便开出血红色的花,后人为纪念杜宇便称此花为“杜鹃花”。
杜鹃花传说二
很早以前,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里有座小村庄,庄前有条美丽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长江。村子里的人都靠种田打猎过活。
靠河边住着两家人,东边住着一个姓刘的年轻人叫刘鹄,每次出门都随身带着一样特别的东西,那是一支排萧。他一吹呀,就会引来许多五颜六色的美丽小鸟,在他头顶上盘旋。他经常捉一些虫子喂小鸟,小鸟也常衔来一些奇花异草给刘鹄,他们成了好朋友。这些奇花异草都是些名贵的草药,刘鹄经常把这些草药送给村里的穷人治病。
再说河的西边住着一家姓王的,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儿鹃子纺纱、织布、卖布来赚钱养家。鹃子聪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织出来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鹃子心地善良,经常接济一些比自己还穷的人家。
鹃子还会唱歌,歌声就像百灵鸟一样婉转。只要鹃子一唱歌,那黄鹤山下的一片片杜鹃花就会展苞开放,而且朵朵饱满,朵朵艳丽。 刘鹄和鹃子共饮一河水,同住河岸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经常一个吹萧一个唱歌,引来百鸟飞舞,引得杜鹃花开。
杜鹃花传说三
传说一次舜帝南巡,来到了九嶷山一带视察;听闻这裏的姑娘都长得十分秀丽,就像红杜鹃花那般叫人喜欢,可是她们的命运却灾难重重,於是爱人民如子的舜帝便决定查个明白。
这天,风和日丽,舜帝沿著母河左岸走上九嶷山,只见桃红李白,柳翠竹绿,鸟雀呼晴,红色的杜鹃花遍野开放,舜帝看到如此景象,心里十分高兴。
可是,当舜帝过了凉伞坳,来到一个叫小桑塘村子里,到了百姓家裏访问,却只见百姓们吃的是麦糠饼,喝的是苦菜渴,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衣裳,而沿途村落的情况亦是一样,他心裏便十分难过。
舜帝又走到小桑塘村隔壁的大桑塘村,来到一位老爹家,只见老爹沉默寡言,老婆婆双眼盲瞎,舜帝更又难过的问老爹:「怎麼没有人照顾你们呢?你们的儿女呢?」两老一听,随即老泪纵横。
杜鹃花传说四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那里的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纵情享乐,有时搞得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蜀国的皇帝,名叫杜宇。
他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勤勉的君王,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
可是,如此地年复一年,反而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杜宇不来就不播种了。 终于,杜宇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灵魂化为了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的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
传说给杜鹃花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而唐朝诗人自居易那两句:"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的诗句,更是对杜鹃花的高度赞美。如果说把杨贵妃喻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那杜鹃花就是人间的西施。
5. 花卉传说杜鹃与谢豹是什么
在浙南闽东一些山区里,杜鹃花有两种名称:大红和深红色的叫“杜鹃花”;水红和白的叫“谢豹花”。同是一种花,只是色素不同,为什么名称就不同呢?据说,从前有两个结拜兄弟,一个叫杜鹃,一个叫谢豹。他们都是单身汉,靠挑盐到山里卖,过着清贫的生活。
杜鹃和谢豹虽然不是同胞手足,可是相处得比亲兄弟还要好。有一天,谢豹对杜鹃说:“谢豹宁可没有家,一生一世也不离开杜鹃。”杜鹃却说:“不能啊,哥哥快四十啦,我要帮你娶嫂嫂,你有了家,我也心宽啦!”杜鹃想得虽然好,可是祸事来了!有一天,谢豹和杜鹃挑盐经过一个街坊,歇肩的时候,谢豹的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啦!人命关天,谢豹被官府捉去判了死刑。这使得杜鹃伤心哩,可是他没有办法救谢豹,只是天天挑盐卖,赚几个铜钿来给谢豹送点吃的,给牢头送几个酒钱,求他照应谢豹,免受皮肉之苦。这一天,杜鹃又去探监。谢豹眼汪汪地对杜鹃说:“杜鹃弟弟啊,你看哥哥蓬头垢面的不像人,想去剃个头,你代我坐一下牢好吗?”“哥哥不要伤心,让我去求求牢头吧。”牢头喝了酒,接过钱,答应了。就这样,谢豹出了牢门。杜鹃进了监牢。谢豹回过头来对杜鹃说:“弟弟放心,我去一个时辰就回来。要是变了心,上山落岭脓流满山白,天诛地灭没有好下场!”杜鹃说:“别讲这样的话,哥哥去好啦!”可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谢豹一去,就不回来了。杜鹃伤心呵,哭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顶替着谢豹被斩首啦!杜鹃恨呵,他死后变成一只冤鸟,年年月月到处飞,到处找,总想找到谢豹,问他为什么恩将仇报。可是从这山哭到那山,从这个树丫飞到那个树丫,都没见到谢豹的影子,气得吐血啦!悔恨自己受骗上当,死得冤枉。人们可怜他,就把它叫做杜鹃鸟。杜鹃鸟啼出的血,洒遍了山间,山间就长出一种小树,开出了鲜红的花,人们就把它叫做杜鹃花。那么,谢豹怎么样了呢?他冒了杜鹃的名字。逃过九个山城,躲在陌生的山岙里。后来,他从心里往外烂,流尽脓血、死在那里。他滴过脓血的地方,也长出了一种小树,开了白的和白里带红的花。虽然它的样子和杜鹃花差不多,而且也年年开花,但是人们知道谢豹的底细,还是把它叫做谢豹花。
6. 杜鹃花的花语和传说
杜鹃被赞誉为“花中西施”,大诗人白居易也曾这样褒奖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每当春天来临时,杜鹃花便漫山遍野怒放开来,远远望去犹如山林染了涂了胭脂,因此杜鹃俗称“映山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杜鹃花的花语和传说吧! 杜鹃花的花语 杜鹃花的花语是“永远属于你”,代表了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杜鹃花的人都纯真无邪,当他们见到满山杜鹃盛开,就是爱神降临的时候。 杜鹃的花语还有“节制欲望”,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绽放,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杜鹃花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里有座小村庄,庄前有条美丽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长江,村子里的人都靠种田打猎过活。 靠河边住着两家人,东边住着一个姓刘的年轻人叫刘鹄,他长得结结实实、高高大大,上山打猎、下河摸鱼,飞禽走兽都逃不过他的手。而且,刘鹄随身还带着一样特别的东西,那是一支排萧。他一吹呀,就会引来许多五颜六色的美丽小鸟,在他头顶上盘旋。刘鹄也和这些小鸟成了好朋友,有空就抓些小虫子喂它们,小鸟也会衔来一些奇花异草给刘鹄。这些奇花异草都是些名贵的草药,刘鹄经常把这些草药送给村里的穷人治病。 再说河的西边住着一家姓王的,只有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儿,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儿鹃子纺纱、织布、卖布来赚钱养家。鹃子聪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织出来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鹃子心地善良,经常接济一些比自己还穷的人家。鹃子还会唱歌,歌喉圆润,歌声动人,就像百灵鸟一样婉转。更有一件出奇的事,就是:只要鹃子一唱歌,那黄鹤山下的一片片杜鹃花就会展苞开放,而且朵朵饱满,朵朵艳丽。 刘鹄和鹃子共饮一河水,同住河岸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经常一个吹萧一个唱歌,引来百鸟飞舞,引得杜鹃花开。 鹃子既会唱歌,又会织布,而且长得又漂亮,周围村庄的人都知道她,赞美她。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呀传,最后竟传到皇宫里去了。皇帝是个昏君,整天沉湎酒色。从不过问朝政,只关心一年一度的选妃之事。皇帝一听说鹃子是个大美人,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圣旨,指名要选鹃子进宫。 这一下可忙坏了县太爷,自从皇上下了圣旨之后,他就开始盘算起来:如何借这个机会讨好皇上,为自己的仕途升迁好好铺垫一下。于是,县大爷带了一大帮衙役直奔黄鹤山。一到黄鹤山,到处乌语花香,原来刘鹄和鹃子正在一唱一和。县太爷两眼骨碌一转,心想:奇了,这个大美人还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只要把她献上去……嘿嘿,县太爷心里暗暗高兴。于是县大爷走上前说:“恭喜!恭喜!鹃于姑娘,皇上选中你做皇妃了,以后可要……”还没等县太爷说完,鹃子转身就进了屋。县太爷一看软的不行,就要来硬的了。县大爷喝令几个衙役去撞开门,刘鹄急得从吹萧的地方跳下来要去保护鹃子。这时又有几个衙役冲上去,他们抓手的抓手,抓脚的抓脚,把刘鹄抱了个紧,刘鹄只能干着急。门被撞开了,可怜鹃子体弱,力气小,一个人怎能敌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两下就被抓出来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刘鹄救我!救我!……”刘鹄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鹃子被抓走了。 自从鹃子被抓走后,刘鹄天天愁,夜夜愁,鹃子妈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刘鹄心里想: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要把鹃子找回来,于是他帮鹃子妈挑满了一缸水,砍好了一捆柴,买了一缸米,安顿好鹃子妈,就准备出发了。第二天一大早,刘鹄背了个小包袱,带着他心爱的排萧出发了。他翻过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过了九九八十一条河,绕过了九九八十一个湾,终于到了皇城。 再说,鹃子被抓到皇宫后,皇帝一见到她,欢喜得不得了,便对鸽子说:“听说你会唱很好听的歌,唱一支给我听吧!”鹃子不开口说话。又问:“听说你会织很好看的布,织一匹给我看吧!”鹃子还是不开口。不管皇帝说什么,鹃子都不理不睬。皇帝就死皮赖脸,胡搅蛮缠,动手动脚,鹃子恨死了这个皇帝老儿,是他派人闯进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刘鹄,想到这她操起凳于就往皇帝头上砸去。皇帝一点便宜没沾上,反倒被砸了个头破血流,吓得抱头就逃。鹃子从此不吃不喝,渐渐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这时,皇帝连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鹃子就这样躺在床上等死了。 刘鹄来到了皇宫前,但他不知鹃子在哪里,更不知鹃子病得快不行了。他急着想进去,可围着皇宫转了一圈,看见到处都是卫土,到处都是高墙,没有一点机会可以让他进去找鹃子。正着急间,他突然右手无意间摸到了排萧,这下他有主意了。他赶紧扎了个风筝,把排萧绑在风筝后面,接着他把风筝放上了天。随着风筝在天上飞起来,排萧也被气流吹响了,于是,他把线放得越来越长,凤筝就在皇宫的上空飞舞,这排萧的声音一直传到了鹃子那里。鹃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听到熟悉的萧声,就慢慢睁开了眼睛,通过窗户往天上看。她终于看到了排萧,知道刘鹄来找她了,便挣扎着坐起来,唱起了家乡的歌,那是刘鹄熟悉的歌。歌声绕着花园转,绕着大树转,绕着宫墙转,转呀转就转到了刘鹄那里,刘鹄听到这凄楚动人的歌声后,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鹃子知道他来找她了,难过的是他和鹃子被重重宫墙所阻隔。刘鹊越想越伤心,越想越难过,自己不能救鹃子脱离苦海,自己虽经历了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鹃子,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折磨,刘鹄的心像刀铰一样难过。 于是,刘鹄便倚在宫墙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着天,渐渐地支持不住了,后来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小乌。小鸟振翅飞起跃过高高的宫墙,一直飞到鹃子身边,对鹃子“吱吱喳喳”地叫,鹃子伸出手来抚摸小鸟,说:“乌儿,鸟儿,你要能带我飞出去该有多好啊!”说完就吐血了,吐出来的血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鹃子的身体也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杜鹃花,小鸟衔着这朵杜鹃花,飞出了宫,一直飞到了黄鹤山下,把这朵杜鹃花栽在了鹃子家门口。从那以后,那里就开出了一片美丽的杜鹃花,但最美的一株还是鹃子变成的那株,这株花有五个瓣,花心有一颗碧绿的珠子,叫“五宝绿珠”,它是杜鹃花中的珍贵品种。 过了许多年后,这里造了一座庙宇,叫做鹤林寺,庙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鹃台,杜鹃台上种了许多杜鹃花,各式各样,那株“五宝绿珠”也被移植到这杜鹃台上了,它在那花丛中,花开得更加娇艳动人。每当清晨和黄昏时,总有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鸟在花台上空飞舞,其中有一只总喜欢绕着那株“五宝绿珠”转,而且这只乌的叫声特别凄楚,就像排萧吹出来的一样,据说那就是刘鹄变成的。
7. 杜鹃花,也称映山红.谁知道它的由来,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浙西大明山上住着一对姐妹,姐姐叫杜姐,妹妹叫鹃花。她们俩长得非常漂亮,真比图画里的仙女还标致。
当鹃花长到十多岁时,父母不幸去世了,给她俩留下了一大笔欠债。自此以后,姐妹俩既要还债,又要生活,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为了早日还清欠债,姐妹俩没日没夜地纺纱织布。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姐妹俩手上的老茧也一天天增多,眼睛也布满了血丝。可辛苦一年,不但老债未还清,利加利,息滚息,新债又加了上去。这样一年又一年,欠债越来越多。
又一个年关到了,财主老爷带着一班狗腿子上山来向她姐妹俩逼债。姐妹俩向财主老爷苦苦哀求,乞求财主老爷开开恩,放宽期限。这时,财主老爷看到姐妹俩像仙人一样标致的容颜貌,眼珠一阵转动,就起了歹心,厚着脸皮嘻嘻一笑说:“我看你们俩个实在也拿不出钱还债,不过……办法倒也有一个,只要杜姐肯嫁给我,你们俩的欠债就一笔勾销。怎么样?”姐妹俩受到这样的耻辱,气得浑身发抖,嘴里不断地骂:“不要脸,不要脸!”财主老爷哼了一声说:“要么还钱,要么嫁人。你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说完,带着一班狗腿子下山去了。
当天夜里,大约三更时分,财主老爷的抢亲队伍上山来了。来到姐妹俩居住的地方,踢开了她们的家门,一班狗腿子一涌而上,不由分说就把杜姐拖进了花轿。
花轿抬到了半山腰,杜姐在花轿里拼命的叫:“停下,让我再看看我的家,看看我的妹妹!”狗腿子想想谅她也逃不上天,就停了轿。杜姐一下轿,就朝山上跑。一跑跑到山崖上,仰天长呼一声:“地主老财,你不得好死!”就纵身跳下了悬崖。
这下可吓坏了狗腿子们,回家怎么向主子交待呢?呆了好一会儿,一个狗腿子说:“我们去把她妹妹抬去,反正也长得很漂亮。”于是,一班人重新来到杜姐家,对她妹妹说:“我们老爷很想你,你到了老爷家,穿得是绫罗绸段,吃得是山珍海味,有享不尽得荣华富贵,怎么样?”鹃花止住了泪,细细一想,自己是个弱小孤女,硬来是不行的。她就装着笑脸说:“嫁给你家老爷倒是可以,不过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狗腿子一听,马上说:“好说,好说,只要你答应,什么条件都可以。”鹃花头一甩说:“让我去看一眼亲姐姐,给她叩个头。”“行,行!”说着,狗腿子跟着鹃花上山去了。
鹃花一步一步来到了姐姐跳崖的地方,看看狗腿子站在身边不便,就故作跪下叩头,一跪一叩头,就这样一个翻身纵入了悬崖中。
倾刻,崖下飞上来一对相当美丽的小鸟,叫着“姐妹苦,姐妹苦……”向林中飞去,那叫声如哭如诉,听了叫人毛发直竖。叫啊叫,嘴唇叫破了,滴下了滴滴鲜血,撒遍了满山。可真奇怪,凡是沾上鲜血的树丛,立时开出了一朵朵鲜红的花,小鸟飞到哪里,那里便是红花一片。
后来,人们怀念这俩个美丽又倔强的姐妹,就把这重鸟叫做“杜鹃鸟”,这种花叫做“杜鹃花”。
8. 杜鹃花名字的由来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富足的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嫖赌逍遥,有时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
当时蜀国的皇帝,名叫杜宇,是一个勤勉的君王,他看到人们乐而忘忧,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
不过,杜宇积劳成疾,最终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啼叫:布谷,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人们被感动了,开始学习他们的好国君杜宇,变得勤勉和负责。他们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他们把那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8)红色杜鹃花的传说扩展阅读:
杜鹃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
杜鹃也是花篱的良好材料,毛鹃还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杜鹃专类园极具特色。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9. 泪血染红的杜鹃是鸟还是花
泪血染成红杜鹃”中的“杜鹃”,历代诗评家都认为是杜鹃鸟,依据是典有“庄周梦蝶”与“杜鹃啼血”。但笔者通过对高诗的认真分析,对杜鹃鸟的说法存有疑问,觉得高翥笔下所写的应是杜鹃花。理由有三:
其一、高翥的很多诗作喜欢写看得见的色彩鲜明的景物。
高翥是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尤其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景,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一带青山欲尽头,精蓝深处着危楼”(《多景楼》);“深院沉沉照落晖,宝香熏彻旧时衣。一春行乐谁为伴,羞见花前蛱蝶飞”(《春情四首》之三);“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秋日》);“啄黍黄鸡没骨肥,绕篱绿橘缀枝垂”(《秋日田父辞二首》)。颔联中的出句“纸灰飞作白蝴蝶”是实景,对句“泪血染成红杜鹃”中的“红杜鹃”也应该是实景。这个实景不是人们似 “杜鹃啼血”般哭得眼泪流血,而是说人们哭得伤心,杜鹃花也被感动,变成了红色。
其二、杜鹃花更符合诗中的意境。
《清明日对酒》是一首讽刺诗,它的遣词造句也应符合它的讽刺要求。如果人们在祭拜先人时真的是哭得撕心裂肺眼底流血,那就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也就不存在接下来的“夜妆儿女笑灯前”。只有是那种白天“例行公事”装模作样的哭,夜归后又开心地谈笑风生,才能被认为是一种讽刺。
另外,诗中“夜妆儿女”的“妆”字也很能说明这一点。这个“妆”字,有些版本作“归”。俩字都是平声,放在句中都很妥帖。我无法考证哪一个字是高翥的原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妆”字比“归”字内涵更丰富,也更能体现全诗的讽刺意味。“妆”字的基本字义是“修饰、打扮”,试想,白天伤心到哭得死去活来,晚上能有那么好的心情去修饰、打扮吗?显然,认为白天哭得如“杜鹃啼血”般似乎过于牵强。如果把“泪血”看成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被染红的是山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其三、民间传说红色杜鹃花也是“杜鹃啼血”所致,红色杜鹃花也就包含了“杜鹃啼血”的概念。
在浙南闽东一些山区里,杜鹃花有两种名称:大红和深红色的叫“杜鹃花”;水红和白的叫“谢豹花”。同是一种花,只是色素不同,为何名称不同?据说,从前有两个结拜兄弟,一个叫杜鹃,一个叫谢豹。两个单身汉情如手足,靠挑盐到山里卖为生。有一天,两人挑盐经过一个街坊,歇肩的时候,谢豹的盐担滑落,压死了一个小孩,谢豹因此被官府捉去判了死刑。杜鹃伤心至极,可又没有办法救谢豹,只有天天挑盐卖,赚几个铜钱来给谢豹送点吃的,给牢头送几个酒钱,求他照应谢豹,免受皮肉之苦。一天,杜鹃又去探监。谢豹眼汪汪地对杜鹃说:“杜鹃弟弟啊,你看哥哥蓬头垢面的不象人,想去剃个头,你代我坐一下牢好吗?”杜鹃爽快地答应,马上去找牢头。牢头喝了酒,接过钱,网开一面。就这样,谢豹出了牢门,杜鹃进了监牢。谁知这谢豹一去不回。三天后杜鹃顶替谢豹被斩首。杜鹃死后变成一只冤鸟,年年月月到处飞,到处找,总想找到谢豹,问他为什么恩将仇报。可是从这山哭到那山,从这个树丫飞到那个树丫,都没见到谢豹的影子,气得吐血。人们可怜他,就把它叫做杜鹃鸟。杜鹃鸟啼出的血,洒遍了山间,山间就长出一种小树,开出了鲜红的花,人们就把它叫做杜鹃花。谢豹逃生后,愧见世人,躲在陌生的山岙里。后来,他从心里往外烂,流尽脓血,死在那里。他滴过脓血的地方,也长出了一种小树,开出白的和白里带红的花。虽然它的样子和杜鹃花差不多,但是人们知道谢豹的底细,还是把它叫做谢豹花。
高翥(1170~1241)是浙江余姚人,终生游荡江湖,有“江湖游士”之称。他有没有游历过浙南不得而知,但他肯定听说过杜鹃和谢豹的故事。他的那首《春怀》就可以佐证: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清明时节也是很多地方杜鹃花盛开的时节,因此,高翥由漫山遍野的红色杜鹃花想到“杜鹃啼血”,再由“杜鹃啼血”联想到红男绿女祭拜先人时的表现,也就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