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二人转小帽茉莉花

二人转小帽茉莉花

发布时间: 2022-06-29 15:13:46

Ⅰ 二人转小冒探情缘唱词

二人转小帽《叹情缘》唱词:

西山落残阳, 佳人回绣房。 桃花粉面映烛光, 红妆懒得卸, 独坐象牙床。 阵阵相思声声叹, 腊梅嗨呀,腊梅嗨呀, 无情棒打美鸳鸯。 一更叹情缘, 月儿将出来, 叹声山伯祝英台, 共读整三载, 同窗两无猜。

十八相送把山下, 腊梅嗨呀,腊梅嗨呀 二人一别在楼台。 二更叹情缘, 月儿出东方。 叹声李甲杜十娘, 逃出烟花院, 随郎回家乡。 途遇孙富出诡计, 腊梅嗨呀,腊梅嗨呀 十娘含恨投了江。 三更叹情缘, 月儿出正南。

叹声奎元蓝瑞莲, 瑞莲叹命苦, 井台遇奎元。 定下三更蓝桥会, 腊梅嗨呀,腊梅嗨呀 二人魂断蓝桥前。 四更叹情缘, 月儿出正西。 叹声西施与范蠡, 二人有真爱, 真情两心知。

都怪吴王恋美色, 腊梅嗨呀,腊梅嗨呀 无情斧断连理枝。 五更叹情缘, 月儿出正北。 叹声桑林秦雪梅, 花园分别后, 桑林万念灰。 一命化作相思泪, 腊梅嗨呀,腊梅嗨呀 雪梅吊孝声声悲。 一曲叹情缘, 叹地情难圆。

声声悲叹泪涟涟, 人儿不常在, 月儿不常圆。 花草都有还阳日, 腊梅嗨呀,腊梅嗨呀 悲叹情缘恨苍天。

(1)二人转小帽茉莉花扩展阅读:

“小帽”艺术特色

“小帽”在二人转四类形式中,是最短小也是最精彩的,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二人转小帽,和舞蹈结合起来,使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三种民间艺术达到了高度的综合。

抒发情感,分量更集中,更饱满。对于正文的表演,提供了主要内容铺垫和客观交待,使歌唱形式变化,使曲调节奏安丰富。

小帽,是歌、舞、乐三者紧密结合的,一气呵成,不停唱舞。单出头(一人表演)、对口(二人转正文)、小拉场(人物扮演)形式中,小帽高峰载歌载舞,强烈感人。小帽,为正文准备了“帽子、嗓音、动作、情绪”,增强了二人转的力量、阵容,和形式种类。

小帽,即“二人转小帽”,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调,是和二人转正文对比起的民间叫法,比正文更短小,在正文前边加演,是和二人转的产生发展,和群众的欣赏习惯相适应的。

其实,小帽是民歌、早年的群众歌曲、老词老曲(“铺地锦”、“茉莉花”“张生游寺”“对花”“采茶”“放风筝”等)。二人转加演“小帽”,为了排腔溜调,有独立内容和表演形式多样化,使节目、时间、人力调配---合理化,满足观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_小帽

Ⅱ 有谁知道二人转的小帽都有哪些在网上哪能收到高分回谢!

小帽 打梨 补汗 断道 探妹 捎书 对花逛灯 摘桃 采茶 拣柴 探清水河 张生游寺 美女思情 妈妈糊涂 春哥上工 文明落套 妓女悲秋 尼姑思凡 绣八出戏 艺人翻身 九反朝阳 夸哈尔滨 和尚思凡 婆媳顶嘴 审问青羊 谭香哭瓜 光棍哭妻 湘子出家 洞宾买药 梦中寻夫 三国五更 反叫五更 贫寒五更 月牙五更 情五更 黑五更 思五更 盼五更 叫五更 绣灯笼 情人迷 送情郎 绣八仙 绣云肩 绣沾布 绣花灯 绣荷包 绣取灯 绣特勒 绣耳包 绣锅台 双贤图 扛活难 跑珲春 绣花鞋 绣兜兜 绣麒麟 观花灯 俏僧尼 东北风 逃荒歌 拙姑娘 小送饭 小看戏 小拜年 小烧香 小冻冰 盼情人 小看牌 双十比 小重楼 小四景 小上庙 小做饭 蹦登歌 小挎鼓 小吊孝 闹元宵 洒金扇 吗啡针 大烟叹 看秧歌 叹烟花 铺地锦 蝴蝶飘 寡妇难 想情郎 放风筝 摘黄瓜 卖大布 扑蝴蝶 倒卷帘 画扇面 画纱灯 下盘棋 包饺子 挑女婿 瞧情郎 沙金扇 抓蝈蝈 拔白菜 推扭抽 茉莉花 做风筝 四大劝 叹青楼 探书房 拣棉花 砍柴郎 配夫妻 拿蝎子 爬墙头 打水歌 打花棍 打牙牌 游西湖 割韭菜 探情郎 打苍蝇 打秋千 打宾鸿 丢戒指 十三咳 十大想 十对花 十八摸 罗嗦五更 杨总办调兵 十补母重恩 梁山伯五更 银秀英五更 寡妇思五更 大将名五更 五更十三咳 贞节立牌坊 姑娘要赔送 丁成巧得妻 大姑娘上学 花园会书生 十二月倒花 小两口逛庙 小寡妇上坟 半拉子探病 二姑娘拜年 百花古人名 劝郎别耍钱 鸳鸯嫁老雕 二十四岁寡妇 李芳巧得妻 打渔人十二月 十二月打官司 糊弄妈妈五更 柏秀英绣蚊帐 十美图放风筝 关东城起大会 奴在婆家受折磨 《二人转剧目》 降 香 马 坡 打 画 骂 店 报 号 闯 帐 报 恩 断 桥 地 楼 退 还 画 眉 黄 病 探 窖 雁 词 摔 盆 盗 扇 拷 红 补 汗 坐 楼 拉 君 拉 马 祭 天 寒 江 刚 鉴 双 拐 小送饭 小住家 小过门 小锄地 小天台 小上坟 小上寿 小上庙 小打柴 小封官 小西唐 小放牛 小重楼 小尿炕 小盘道 小寒江 小拜年 小赶船 小分家 回杯记 大清律 大观灯 大登殿 大天台 大赶船 大重楼 打金枝 打黄狼 打韩昌 打八仙 打龙袍 打瓜园 浔阳楼 尤三姐 双锁山 一 六月雪 杜十娘 刘金定观星 二 醉八仙 上兰桥 力杀四门 三 禅宇寺 下兰桥 刘金定探病 四 斩扬帆 十字坡 五雷阵 五 憎尼会 毒蛇记 扎花帐 六 秦香莲 狐玉娘 阴魂阵 七 回岗岭 井台会 三狐洞 寒江关 花烛会 牧羊圈 西施女 古城会 玉堂春 楼台会 锯大钢 白蛇传 凤仪亭 天缘配 月为煤 游古庙 香海魂 乾坤带 墙头记 柜中缘 杀狗记 老少换 绣鞋记 天公报 告扇子 香罗带 罗裙记 莲花庵 桃花庵 锯大缸 美凤楼 拣棉花 刘公案 单吊孝 贫女泪 珍珠衫 度林英 水牢记 下南唐 闹江洲 劈关西 茨儿山 哭典韦 战长沙 反樊城 忠义堂 铡国舅 相国寺 砸鸾架 献天书 夫人梦 三节烈 三丑会 下扬州 哭典韦 李陵碑 莲花俺 反樊城 华容道 彩球记 才子会 天门阵 天河配 五峰山 无底洞 忆真妃 乌金记 双配合 双休妻 双怕妻 双拜年 阴功报 民国律 对字儿 双下山 白帝城 孙纪皋 游西湖 西楼会 百忍图 血花池 华容道 全德后 抢潼关 美猴王 快活林 望儿楼 武家庄 洛阳桥 忠义厅 英雄会 金环记 看财奴 战金兵 黄鹤楼 黄阁楼 探书房 清烈传 借东风 借髦髦 调精忠 跑关东 紫竹崖 稀柿洞 铁弓缘 铁佛寺 砸銮驾 鸳鸯楼 绣忒勒 游武庙 禅宇寺 蜈蚣岭 蟠桃会 露泪缘 聚义厅 妈妈会 丝绒记 青石山 青纱帐 穷富论 夫人梦 穆苛寨 潘金莲 包公游阴 蛤嫫告状 糜氏托孤 包公铡侄 乌盆告状 单刀赴会 包公赔情 毛驴告状 夜宿花亭 包公赶驴 西厢听琴 鸿雁捎书 包公断后 西厢写书 姐妹蜴嫁 包公吊孝 西厢观画 独占花魁 薛礼打虎 崇祯观画 破镜重圆 薛礼探穴 苏武牧羊 辕门斩子 薛礼还家 罗章跪楼 父过子孝 武松杀嫂 刘全进瓜 丁郎寻父 武松打店 宋王逼婚 洞房认父 武松发配 燕青卖线 白猿教刀 武松反狱 燕青下山 王八戏女 武松打虎 燕青打擂 小王打鸟 关公辞朝 张郎休妻 刘伶醉酒 关公盘道 张飞审瓜 罗成算挂 宋江杀楼 哪吒出世 密建游宫 石秀杀楼 观音赠剑 百年长恨 韩琪杀庙 劈山救母 大闹天宫 孔名招亲 牛皋招亲 岳母刺字 何氏卖身 真假驸马 孙膑思家 秦家花园 苏岱陪妹 老汉背妻 雪玉冰霜 打狗劝夫 贤妻休夫 冯奎卖妻 刘云打母 金精戏窦 傻子相亲 五女哭坟 墓生高望 双拜花堂 五女拜寿 马前泼水 孙成打酒 王婆骂鸡 赶马下山 谭香哭瓜 貂蝉拜月 宗保抗令 二主探病 秦琼观阵 秦琼卖马 太子要表 花子拾金 南郭学艺 九龄温席 九红出嫁 十女夸夫 大破孟州 土山被困 小三分家 马失前蹄 目莲救母 正德访资 王华买父 美人查关 灶王诉功 佛门点缘 闺女出嫁 花魁游街 青菜段儿 杨广变牛 杨门女将 杨家归西 单鞭压槊 贪财害命 夜打登山 张飞跪楼 英雄刺虎 临潼斗宝 郭军反奉 耗子娶猫 疯僧扫秦 寇准斗潘 崇祯观兵 割袍断义 窦义思金 诗书巧合 燕王扫北 鹦哥对诗 秋胡戏妻 秋胡戏嫂 三关认夫 三娘教子 刘备过江 审问青羊 吴汉杀妻 昭君出塞 闯王发兵 闯王坐殿 灯下劝夫 尼姑下山 打渔杀家 白狗黑卷 白蛇诉功 孟良搬嫂 水漫金山 孙宾学艺 母女顶嘴 姐俩顶嘴 妯娌顶嘴 姑嫂降香 东吴招亲 百鸟朝凤 林冲发配 二美夺夫 三贤劝母 打碗劝婆 王小借粮 败子回头 安安送米 穆桂英指路 穆桂英搬兵 穆桂英被困 呼延庆出世 呼延庆打擂 呼延庆上坟 黄金锭下山 单臂擒方腊 楚幼主登基 三对梨花枪 三盗芭蕉扇 三打白骨精 黄爱玉上坟 王少安赶船 蔻准斗潘妃 秦雪梅吊孝 傻柱接媳妇 大战琵琶精 梁赛金擀面 李存孝打虎 韩湘子讨封 二大妈探病 扬金豹下山 赵连璧借粮 郝姚琪杀妻 伍子婿过江 炮打庆功楼 刘翠萍哭井 千里走单骑 鞭打紫金门 李翠莲游阴 高俊保招亲 李芳巧得妻 李翠莲盘道 程咬金招亲 庄金定思夫 扬七郎打擂 薛丁山招亲 猪八戒拱地 扬八姐游春 扬玉春招亲 朱洪武放牛 扬六郎哭棂 刘金定招亲 马寡妇开店 佘太君辞朝 猪八戒招亲 王美容观花 刘三姐上寿 李老虎抢亲 祝九红吊孝 张云昌讨饭 黄氏女游阴 洞滨戏牡丹 扬二舍化缘 白娘子诉宫 红月娥做梦 吕蒙正赶斋 马前龙走国 李香莲卖画 一枝花捎书 丁成巧得妻 鸳鸯嫁老雕 云秀英劝夫 关公斩貂蝉 大雁笑群儒 小白龙造反 小两口顶嘴 小两口争灯 许士林祭塔 白桂香割肝 吕蒙正教学 朱买臣打柴 朱买臣赶考 朱买臣休妻 杨八姐盗刀 杨文广收妻 杨闹红要表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卖面 柳展雄抢亲 安禄山造反 炮打烂菜沟 柴郡主送饭 赵匡胤被困 马红眼上当 咬脐郎接母 樊梨花骂城 樊金宝骂城 吴三桂借兵 狄仁灰赶考 王魁元逃学 王令安借档 王定宝借当 王天宝讨饭 王员外休妻 王久来休妻 王登云休妻 索罗颜查关 夜审周子琴 棒打薄情郎 韩相子出家 柳迎春守寒窑 马娘娘害东宫 桃花女战周公 王三姐抛彩球 刘二姐拴娃娃 陈玉生接姑娘 杨八姐下幽州 孟姜女哭长城 王姣兰百年长恨 小两口串门儿 四季花鸟虫子名 武松大闹董家庙 《二十四孝》 1 虑舜行孝 2 扮鹿行孝 3 老莱逗乐 4 鞭打芦花 5 仲由借来 6 母子连心 7 刘恒尝药 8 郭巨埋儿 9 背母逃难 10 采果孝母 11 磕头求泉 12 丁兰刻像 13 王祥卧鱼 14 黄香温糜 15 董永葬父 16 揣桔孝母 17 哭竹生笋 18 听雷哭坟 19 杨香勒虎 20 默娄尝粪 21 汝汁喂婆 22 吴猛为蚊 23 弃官寻母 24 刷桶孝母 《拉场戏》 祭天 茨山 三贤 寒江 拣柴 杀狗 杀江 杀家 拉君 杀楼 双拐 挂画 王婆骂鸡 发财还家 花魁游街 劝婆打碗 刘云打母 独占花魁 独占花魁 糊涂县官 冯奎卖妻 卖子孙贤 摔子劝夫 佛门点缘 婆媳顶嘴 高成借嫂 老少换妻 小老妈开 雪玉冰霜 马前泼水 小姑不贤 二美夺夫 三贤劝母 打碗劝婆 王小借粮 败子回头 安安送米 高成借嫂 李桂香打柴 赵匡胤打枣 补背褡 双下山 僧尼会 双怕妻 拾玉镯 混官断 苦中苦 打杠子 拣棉花 双背凳 清官断 上北楼 刘公案 鲍不平 乌龙院 罗裙记 铁弓缘 纺棉花 喜荣归 锯大缸 小姑贤 回杯记 双怕妻 双顶灯 旋风案 香罗帕 香罗带 小天台 小放牛 小借年 大观灯 小姑恶 墙头记 傻柱子接媳妇 杨八姐拉马 王登云休妻 李桂香打柴 秦雪梅吊孝 黄爱玉上坟 赵匡胤打枣 二大妈探病 黄氏女游阴 梁赛金擀面 三请樊梨花 三打苏二姐 孙纪皋卖水 夜审周子琴 索罗颜查关 棒打薄情郎 梁赛金擀面 桃花女战周公 韩相子出家 《灞桥》又叫《关公辞朝》 《思情》又叫《美女思情》 《野猪林》又叫《林冲发配》 《劈关西》又叫《鲁达除霸》 《五龙堂》又叫《李虎抢亲》 《洵阳楼》又叫《宋江发配》 《甘露寺》又叫《刘备招亲》 《双锁山》又叫《下南唐》 《禅宇寺》又叫《伍子胥救主》 《汾河湾》又叫《薛礼还乡》 《寒江关》又叫《三请樊梨花》 《秦香莲》又叫《铡美案》 《双下山》又叫《尼姑思凡》 《后店房》又叫《状元图》片断 《十八摸》又叫《老热河十八摸》 《北上楼》又叫《老热河本门上北楼》 《花间会》又叫《大西厢?茶蘼架下》 《凤仪亭》又叫《吕布戏貂蝉》 《彩球记》又叫《三击掌》 《宋江杀楼》又叫《乌龙院》 《李逵夺鱼》又叫《闹江州》 《武松打虎》又叫《景阳岗》 《武松杀嫂》又叫《武松哭灵》 《燕青卖线》又叫《走神州》 《罗成算卦》又叫《白虎星归位》 《罗章跪楼》又叫《小西唐》 《包公断后》又叫《凤还朝》 《貂蝉拜月》又叫《连环计》 《观音赐箭》又叫《白袍征东》 《丁郎寻父》又叫《乌绫记》 《小王打鸟》又叫《龙凤配》 《丁香孝母》又叫《二十四孝》 《密建游宫》又叫《父霸子妻》 《太子要表》又叫《临潼会》 《鸿雁捎书》又叫《伍家坡》 《西厢写书》又叫《红娘下书》 《西厢观画》又叫《西厢院》 《二本蓝桥》又叫《井台劝》 《姑爷钻门》又叫《咕咚后角门儿》 《王二姐思夫》又叫《摔镜架》 《关公斩貂蝉》又叫《十问十答》 《诸葛亮招亲》又叫《黄老打犬》 《孙二娘开店》又叫《十字坡》 《赵匡胤出世》又叫《王八戏女》 《穆桂英指路》又叫《杨宗保招亲》 《杨八郎探母》又叫《回岗岭》 《杨八姐打店》又叫《挡马》 《杨金豹出世》又叫《仙人指路》 《朱洪武放牛》又叫《封宫院》 《云秀英劝夫》又叫《南北合》 《鞭打紫金门》又叫《割袍断义》 《宫门挂玉带》又叫《监斩李世民》 《唐二主探病》又叫《探臣》

Ⅲ 二人转小帽大全

二人转小帽、曲调。不知道你要问什么,先贴这些吧。

游西湖 ★小拜年 ★茉莉花 ★张生游寺

★反正对花 ★东北风 ★劳工叹 ★放风筝

★探妹 ★寡妇难 ★光棍难 ★寡妇思五更

★江南寡妇 ★小寡妇上坟 ★烟花叹 ★妓女悲秋

★艺人翻身 ★清水河 ★春哥上工 ★妈妈好糊涂

★杨姑娘 ★情人迷 ★打秋千 ★双回门

★断道 ★九反朝阳 ★柴郡主送饭 ★尿炕王

★官司叹 ★大烟叹 ★扎吗啡 ★白蛇醉酒

★丢戒指 ★小看戏 ★小看牌 ★十美图放风筝

★江北送情郎 ★江南送情郎 ★探情郎 ★瞧情郎

★盼情郎 ★瞧情郎 ★劝情郎 ★劝郎别耍钱

★美女嘶情 ★月牙五更 ★大将名五更 ★双思五更

★恨五更 ★罗嗦五更 ★黑五更 ★盼五更

★糊弄妈妈五更 ★耍钱五更 ★哭五更 ★梁山伯五更

★配夫妻 ★十八摸 ★摘黄瓜 ★娘怀儿十月

★十比十爱 ★拣棉花 ★吕洞宾醉酒 ★吕洞宾买药

★夸哈尔滨 ★五层殿 ★十四愁 ★说黑

★二十四节气歌 ★贫穷十二月 ★雁词 ★满州律十二月

★十大想 ★十恨 ★人心不足歌 ★七十二怕歌

★小放牛 ★绣锅台 ★绣云肩 ★新绣云肩

★绣花灯 ★绣八仙 ★包饺子 ★卖饺子

★放马招亲 ★绣荷包 ★拔白菜 ★戏名联唱

★四大劝 ★阴阳界 ★挑女婿 ★十三不亲

★蚂蚱算卦 ★没有的事 ★林黛玉哭五更★情哥五更

★十二月倒卷帘 ★和尚思凡 ★半拉子探病 ★十三月

★忆真妃 ★民国律 ★五更佳人 ★贫寒五更

★绣兜兜 ★绣耳包 ★绣手绢

★绣花鞋 ★绣毡布 ★小上庙 ★小冻冰

★小烧香 ★小雕兵 ★小重楼 ★采茶

★光棍哭妻 ★光棍光 ★小逛灯 ★抓蝈蝈

★画扇面 ★砍柴郎 ★耍花棍 ★蹦登歌

★裁迷歌 ★俏僧尼 ★十跪母重恩 ★吃水别忘打井人

★打鱼人十二月 ★丁成巧得妻 ★审问青羊 ★叹青楼

Ⅳ 你好;谁知道二人转的曲牌有多少种【详细一点】。谢谢;

曲牌有以下五大类:
主要曲调(简称主调)
辅助曲调(简称辅调)
专腔专调(简称专调)
曲小帽(简称小调)
杂曲杂调(简称杂调)
一、主要曲调 十大主调

胡、牌、文、武、抱、红、縻、四、翻、靠
1. 胡胡腔 2. 喇叭牌子3. 文嗨嗨 4. 武嗨嗨 5. 抱板 6. 红柳子7. 哭縻子8. 四平调

9. 小翻车 10. 靠山调
二、十大辅调
1. 秧歌柳子
又称[春歌调][拜庙调],是我国东北春节时闹秧歌唱的曲调,大多是无文场乐器伴奏,只配以锣鼓,它曲调高亢,红火,奔放,爽朗,风格韵味浓郁,长于表现欢庆,赞颂的情节和场面。
2. 大救驾
是个两句体的腔格,上下句都有较长的行腔,大救驾在二人转节目里只演唱一、二番,也可男女演员合唱一番。
3. 打枣
此曲调颇为抒情,腔格词格较为特殊,适于演唱三条腿的唱词。
4. 三节板
又名[三节腔],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落音规范:上句-3,下句-1(变化音6、3),甩腔5(变化音6),节奏特点是黑板起唱,尾字落中眼每小节的第三拍,旋律音符多,行腔较少,韵味软浓,是抒情板腔,演唱三节板讲究“慢板升味儿”,“慢而不断”。
5. 羊调
全称[扯羊尾巴调],此曲调多是一替一句或一替半句唱,以俏口“哪啦伊呼咳呼咳”代替过门,它节奏适中,旋律跳跃性大,明快,爽朗,而且幽默风趣。
6. 西口韵
又名[五字锦],是带有抒情性的叙事板腔。长于对人物形象,衣着打扮,举止动作的刻画和描写。二人转的“夸奖篇”“观街景”多用此曲调,是四段体的曲体结构,第一段--五字锦,第二段--三字联,第三段--五字叠句高潮,第四段--甩腔,四段体不是完全套曲,而是可以拆,选使用。
7. 慢西城
占据二人转唱腔的主要领地,演员爱唱,编曲爱用,听众爱听,演奏员也爱伴奏,其特点是:
1) 旋律好听,2) 韵味迷人,3) 便于塑造音乐形象。
4) 上下句都有行腔,5) 便于抒发感情。
6) 一句唱,7) 一个过门,8) 便于表演。
9) 过门色彩鲜明,10) 乐汇对称,11) 便于掌握。
12) 唱腔,13) 过门规范,14) 好学,15) 好唱,16) 好听,17) 好使。
18) 行腔可高可低,19) 便于男女分腔。
20) 两句唱腔和过门尾音落里,21) 外敞弦,22) 便于伴奏。
23) 移植,24) 借鉴二人转里不25) 生搬硬套,26) 风格统一。
8. 小悲调
是一种哭腔、悲调,有时还有风趣,幽默感,从而形成悲剧喜唱的特点。上句落“2”音,下句落“5”音。
9. 英雄悲
又叫[公子悲][四号縻子],有行腔还有垛句,旋律舒展,节奏平缓,词格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
10. 锯缸调
它是我国很多剧(曲)种都使用的曲调,曲调旋律通俗,落音规范,上句落“5”,下句落“1”,一句一过门,便于表演,拉场戏多爱使用此调。
三.专用曲调
1. 慢中紧
又叫[诉情调]《刘小姐探病》中的专用曲调,是一个激情板,抒情板和叙事板三种板腔并存的曲调,表现力丰富,可塑性强。
2. 思情调
《刘小姐探病》中专用曲调。
3. 哭楼调
《刘金锭观星》中专用曲调。
3. 哭楼调
《刘金锭观星》中专用曲调。
4. 纱窗外
《二大妈探病》中专用曲调,曲体是由四个乐句16小节组成的歌谣体结构。
5. 对菱花
《二大妈探病》中专用曲调,由东北民歌发展而来。
6. 三不
7. 正
《小天台》中专用曲调
8. 佛调
《小天台》专用曲调,适于表现思念,感伤,期待等情绪。
9. 小下楼
《小天台》剧目中丫环下楼时用的曲调,这个曲牌由东北民歌[妈妈好糊涂]演变而来。
10. 鸳鸯扣
《富贵九子图》中专用曲调
11. 反西凉
又叫[唐王领兵调]或[得儿嗨调]《寒江关》中专用曲调,曲调结构严谨,旋律流畅,跳跃性强。
12. 拦马正
又叫[十爱调],寒江中专用曲调,是由[靠山调]演变而来,上句落“6”,下句落“5”,甩腔落“3”。
13. 姜须进帐调
又叫[反影调],《寒江关》中专用曲调。
14. 樊梨花五更
又叫[补汗榻调]《寒江关》中专用曲调。
15. 三不
16. 格
又叫[八不合]《寒江关》中最后一个曲牌,由民歌《茉莉花》发展而来。
17. 报花名
18. 《王美蓉观花》中专用曲调
19. 上北楼
《上北楼》中专用曲调。
20. 谭香哭瓜调
《谭香哭瓜》中专用曲调,上句落“5”音,下句落“2”音。
21. 茨儿山
《茨儿山》专调,曲调流畅,歌唱性,叙述性兼备,适应边唱边舞。
22. 西口靠山调
《鸳鸯嫁老雕》专用曲调
23. 开嚎调
《小老妈开嚎》专调,由[喇叭牌子]发展而来。
四.小曲小帽
1. 微调式曲调:[瞧情郎][放风筝][打秋千]
2. 宫调式曲调:[绣云肩][小看戏][下盘棋]
3. 商调式曲调:[茉莉花][小拜年][探书房]
4. 羽调式曲调:[九反朝阳][绣灯笼][对花]
5. 角调式曲调:[绣占布]
五.杂曲杂调
1. 神调
2. 十三嗨
3. 传令调
4. 老摔镜架调
5. 压巴生
6. 仿西河
7. 垛口大鼓
8. 评剧调
9.京东大鼓调

搜索一下 有优酷视频!~~!~!!!~!~!~最喜欢慢西城 调

Ⅳ 求二人转正戏或者小帽大全

二人转小帽

打梨、补汗、断道、探妹、捎书
对花、逛灯、摘桃、采茶、拣柴
妈妈糊涂、春哥上工、文明落套
妓女悲秋、尼姑思凡、绣八出戏
艺人翻身、九反朝阳、夸哈尔滨
和尚思凡、婆媳顶嘴、审问青羊
谭香哭瓜、光棍哭妻、湘子出家
洞宾买药、梦中寻夫、三国五更
反叫五更、贫寒五更、月牙五更
情五更、黑五更、思五更、盼五更
叫五更、绣灯笼、情人迷、送情郎
绣八仙、绣云肩、绣沾布、绣花灯
绣荷包、绣取灯、绣特勒、绣耳包
绣锅台、双贤图、扛活难、跑珲春
绣花鞋、绣兜兜、绣麒麟、观花灯
俏僧尼、东北风、逃荒歌、拙姑娘
小送饭、小看戏、小拜年、小烧香
小冻冰、盼情人、小看牌、双十比
小重楼、小四景、小上庙、小做饭
蹦登歌、小挎鼓、小吊孝、闹元宵
起大会、吗啡针、大烟叹、看秧歌
叹烟花、铺地锦、蝴蝶飘、寡妇难
想情郎、放风筝、摘黄瓜、卖大布
扑蝴蝶、倒卷帘、画扇面、画纱灯
下盘棋、包饺子、挑女婿、瞧情郎
沙金扇、抓蝈蝈、拔白菜、推扭抽
茉莉花、做风筝、四大劝、叹青楼
探书房、拣棉花、砍柴郎、配夫妻
拿蝎子、爬墙头、打水歌、打花棍
打牙牌、游西湖、割韭菜、探情郎
打苍蝇、打秋千、打宾鸿、丢戒指
十三咳、十大想、十对花、十八摸
南送情郎、北送情郎、柴君主送饭
十美图、关东城、清水河、张生游寺
罗嗦五更、杨总办调兵、十补母重恩
梁山伯五更、银秀英五更、寡妇思五更
大将名五更、五更十三咳、贞节立牌坊
姑娘要赔、送丁成巧得妻、大姑娘上学
花园会书生、十二月倒花、小两口逛庙
小寡妇上坟、半拉子探病、二姑娘拜年
百花古人名、劝郎别耍钱、鸳鸯嫁老雕
二十四岁寡妇、李芳巧得妻、打渔人十二月
十二月打官司、糊弄妈妈五更、柏秀英绣蚊帐
奴在婆家受折磨、、美女思情

【二人转代表作】 《包公断后》、《二大妈探病》、 《回杯记》、 《连心曲》、《马前泼水》、《梁赛花擀面》、《皇亲梦》、《攀亲家》、《老汉背妻》、《单出头》、《包公赔情》、《孙二娘开店》、《张郎休妻》、《禅宇寺》、《双赶集》、《送鸡还鸡》、《李翠莲还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红月娥做梦》、《打龙袍》、《密建游宫》、《刘金定探病》、《罗成算卦》、《大将名五更》、《春哥对花》、《张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韩琪杀庙》、《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包公吊孝》、《冯奎卖妻》、《楼台会》 【传统剧目】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 编辑本段【二人转名人】 徐小楼(1906—1969),沈阳人,艺名“双红”,唱功、做功、舞功都好,表演传神,擅演唱《单刀赴会》。 于守和(1912- ):艺名于宝珠,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27年随陈玉学唱二人转,1958年参加齐齐哈尔市曲艺团地方戏队,1961年调到拜泉县民间艺术团,1973年退休。代表节目:《西厢写书》《阴魂阵》。 胡景岐(1917- ):中国曲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理事。辽宁抚顺市人,18岁拜褚学发为师学唱二人转,1963年到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任教。1982年出版《胡景岐二人转演出作品选》。代表节目:《华容道》《三只鸡》。 王悦恒(1923- ):吉林省永吉县人,1940年拜李青山为师。1954年在长春东北地方戏队任队长。1984年被选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代表节目:《秦香莲》《双回头》。 蔡兴林(1926- ):黑龙江省绥化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委员。1940年拜徐生为师学唱二人转,艺名粉蝴蝶。从1961 年开始撰写有关二人转理论和史料的文章,代表节目《高成借嫂》《蓝桥》。 梁德双(1926- ):辽宁新民市人,1949年参军,1962年参加新民县曲艺团,1983年演出的《包公吊孝》获优秀演出奖。转自手机二人转m.errenzhuan.cc/

Ⅵ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来歌舞团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6)二人转小帽茉莉花扩展阅读: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

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

Ⅶ 小帽的介绍

小帽,即“二人转小帽”,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调,是和二人转正文对比起的民间叫法,比正文更短小,在正文前边加演,是和二人转的产生发展,和群众的欣赏习惯相适应的。其实,小帽是民歌、早年的群众歌曲、老词老曲(“铺地锦”、“茉莉花”“张生游寺”“对花”“采茶”“放风筝”等)。二人转加演“小帽”,为了排腔溜调,有独立内容和表演形式多样化,使节目、时间、人力调配---合理化,满足观众。

Ⅷ 探妹小帽歌词

正月里探小妹正啊月正

西厢下院哪走出了崔莺莺

遇见了张君瑞呀

妹呀 红娘把信通啊 咿儿呀儿哟

二月里探小妹啊龙抬头

小秦重大街上卖过香油

遇见了花魁女

妹呀 二人把情偷啊啊咿儿呀儿哟

三月里探小妹呀三月三

王二姐北楼上思想夫男

思念张廷秀啊

妹呀 六年转回还哪哎 咿儿呀儿哟

四月里探小妹呀四月十八

王三姐武家坡前把菜来挖

丈夫薛平贵

妹呀 十八载未回家

五月里探妹呀五端阳

禅宇寺受气的名叫马皇娘

怀抱小幼主

妹呀 落下泪两行

六月里探妹呀三伏天

梁山伯高山上念过书篇

遇见了祝九弟

妹呀 同窗整三年

七月里探小妹呀七月七

天上牛郎会织女

一年见一面

妹呀 单在七月七

八月里探小妹过中秋

白娘子带青蛇就把那西湖游

许仙来借伞

妹呀 相伴断桥头

九月里探小妹九重阳

磨房里受苦的叫李三娘

磨房生一子

妹呀 我儿咬脐郎

十月里探小妹立了冬

大破那天门的名叫穆桂英

遇见了杨宗保

妹呀二人得相逢

十一月探小妹雪花飘

兰瑞莲井台上就把水来挑

遇见了魏学士

妹呀 相会在蓝桥

十二月探妹呀整一年

林英带领着丫鬟前去降香烟

丈夫韩湘子

妹呀 出家终南山

十三月探小妹呀一年多

孙二娘开店那就在十字坡

天下无敌手

遇见了武二哥

(8)二人转小帽茉莉花扩展阅读:

小帽,即“二人转小帽”,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调,是和二人转正文对比起的民间叫法,比正文更短小,在正文前边加演,是和二人转的产生发展,和群众的欣赏习惯相适应的。其实,小帽是民歌、早年的群众歌曲、老词老曲(“铺地锦”、“茉莉花”“张生游寺”“对花”“采茶”“放风筝”等)。二人转加演“小帽”,为了排腔溜调,有独立内容和表演形式多样化,使节目、时间、人力调配---合理化,满足观众。

Ⅸ 请教二人转小帽绣八仙的全部唱词

姐儿呀房中拿起来五彩蓝哪啊

打开了样彩

咱们俩个绣八仙啊

中八仙绣得全哪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中八仙绣得全那啊

一绣汗钟离

头梳双抓计呀啊

手拿鹅翎扇

身穿大沙依呀啊

中八仙数第一呀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中八仙数第一呀啊

二绣吕洞宾

他是唐朝臣哪啊

身背着宝剑

柳相随后跟哪啊

身穿黄袍

颜色崭新哪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身穿黄袍

颜色崭新哪啊

三绣曹国舅

身穿蓝纱绸哇啊

宋王朝天子

请他为王侯哇啊

王侯不做

他把道来修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王侯不做

他把道来修哇啊

四绣张国老

骑驴过仙桥哇啊

上方的蟠桃会

下方走一遭啊

怀抱渔鼓乐逍遥哇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怀抱渔鼓乐逍遥哇啊

五绣铁拐李

一脸黑肉皮呀啊

头戴着绸绒帽

拐杖拿手里呀啊

身背葫芦

他也走的急呀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身背葫芦

他也走的急呀啊

六绣蓝彩和

拍手笑呵呵呀啊

手拿着阴阳板

列儿又罗嗦呀啊

列儿又罗嗦

他也成了佛呀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列儿又罗嗦

他也成了佛呀啊

七绣荷仙姑

说她有丈夫哇啊

提起来这件事

两眼泪扑蔌哇啊

身背笊篱

是个小道姑哇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身背笊篱

是个小道姑哇啊

八绣韩厢子

花篮手中提呀呀啊

上方的蟠桃会

八仙都到齐呀啊

仙桃仙果

装在花篮里呀啊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仙桃仙果装

在花篮里呀啊

上场来呀唱一段绣哇

绣八仙哪啊

绣八仙没唱好

大家多包含哪啊

祝大家一生平安

恩哎哎嗨吆

恩哎哎嗨吆

祝大家一生平安

(9)二人转小帽茉莉花扩展阅读:

小帽:即“二人转小帽”,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调,是和二人转正文对比起的民间叫法,比正文更短小,在正文前边加演,是和二人转的产生发展,和群众的欣赏习惯相适应的。

其实,小帽是民歌、早年的群众歌曲、老词老曲(“铺地锦”、“茉莉花”“张生游寺”“对花”“采茶”“放风筝”等)。二人转加演“小帽”,为了排腔溜调,有独立内容和表演形式多样化,使节目、时间、人力调配---合理化,满足观众。

八仙: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热点内容
下载校园樱花模拟器二 发布:2025-09-20 23:42:53 浏览:78
情人节安妮皮肤 发布:2025-09-20 23:33:19 浏览:456
富顺海棠坝 发布:2025-09-20 23:30:51 浏览:38
玉海棠是什么 发布:2025-09-20 23:07:42 浏览:187
电视剧秋海棠85版 发布:2025-09-20 23:05:42 浏览:932
黑描荷花 发布:2025-09-20 23:00:04 浏览:861
喜欢插花的人 发布:2025-09-20 23:00:03 浏览:138
七夕战略 发布:2025-09-20 22:54:14 浏览:518
荷花节济南 发布:2025-09-20 22:48:59 浏览:814
百合小说app 发布:2025-09-20 22:47:29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