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美酒郁金香歌曲
⑴ 有酒字的歌
我给你品味高一点的吧——诗句,怎么样?
把酒问青天~~~
酒逢知己千杯少~~~~
【浣溪沙】-----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劝君更尽一杯酒,今朝有酒今朝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关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颂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入愁肠愁更愁
兴来买尽市南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共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诗酒切须今日醉,功名休问几时成。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天下酒徒之绝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酣胸胆尚开张
浊酒一杯家万里
醉里挑灯看剑
⑵ 王女一笑但倾城,秋风飒飒送清爽,兰陵美酒郁金香,出自哪首诗
最后一句是李白的《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⑶ 关于酒的诗歌
于“酒”
诗词与美食
中国文化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其中诗文化,饮食文化之间的联系尤为突出。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是诗不离酒,酒不离美食。他们在品尝美酒之时,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请看 --
酒
酒,可饮,可品,可为之抒之豪情,可展之韵意。少饮则强身健体,提神补气,与友人聚之小酌则添之气氛。酒之史事自古有之,自杜康酿酒至今几千余年,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把酒叙情,醉酒当歌,写出无数绝句佳作。
玉壶吟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一作秋月忽高悬)。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 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 无奈宫中妒杀人。
赠刘都使
东平刘公翰,南国秀馀芳。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
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
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
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
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
赠王汉阳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
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
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
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
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
君看昔日汝南市, 白头仙人隐玉壶。
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
历阳何异山阴时,白雪飞花乱人目。
君家有酒我何愁? 客多乐酣秉烛游。
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
清晨兴罢(一作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一作千里相思明月楼)。
赠闾丘处士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一作广)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赠钱征君少阳(一作送赵云卿)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馀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一作酒)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四首
花间(一作下)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时(一作城),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一作有千端),美酒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一作圣贤),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一作饿伯夷),屡空饥(一作悲)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以上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佳作。他的诗和酒完美地融为了一体,不愧是位诗仙、酒仙。
唐代诗人王翰的那首《凉州曲》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遐想着手举着传说中的夜光杯,在月色妩媚的静夜里,将红葡萄酒倾入酒杯,对月映照,波光粼粼,酒香四溢。那感觉,难道就是天上人间不成?“葡萄美酒夜光杯”,看来,这“葡萄美酒”是一定要有“夜光杯”来相称的。中国人喜欢茅台和二锅头,日本人喜爱清酒,法国人喜欢红酒或是香槟,美国人钟爱热情洋溢的啤酒,而这些醇美佳酿的灿烂光辉都是要有精美容器来承载的,也许有时是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有时是光滑如玉的陶瓷,只有这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有古老文明美食学和桌上艺术的无限魅力。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绝·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七古·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我给几首 现代的你吧 也不只你是要古代还是现代的
祝酒
嘿 我还是这副样子
在黑色的白天寻觅一个姑娘
在白色的黑夜怀念荆轲以及
其他的的祖先
我随手拍掉一只蚊子
掌心沾上了谁的血液
看 世事交错 多如此类:
忽而像絮语的叶子
忽而像擦肩的路人
冷然道谢 乏善可陈
休休!且与我浮上三大白!
孤独啊孤独 喝醉多美好
先以酒代茶 再以茶代酒
挽着那虽死犹生以及虽生犹死的
精致的脉络 醉入了大化
今日花如雪啊 高歌悲未彻:
知己不可求 未醉安能休?
新编祝酒歌
——为澧县五中“二十年来相会”晚会特作
米酒飘香啊心儿美
同窗啊我们干一杯我们干一杯
相聚的五月永不忘
杯中盛满喜悦泪
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二十年,终相会
87届师生齐举杯
家乡的酒啊淳又美
通宵达旦也不醉
手捧问候啊给光阴
苦辣啊尽付涔河水尽付涔河水
酸甜的滋味情指引
同学联谊增光辉
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回首岁月青春美
澧县五中春风吹
借助美酒暖心窝
暖得心儿似玫瑰
今宵啊畅饮祝福酒
明日啊分手莫流泪
为了下一次再相会
我宁醉倒不愿醒
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光阴似箭托春雷
万千珍重心相随
待到华发初染成
再次举盏话相会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再次举盏话相会啊
话相会
婚礼祝酒辞
举起醇香的美酒
放开宽广的歌喉
啊
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让我们欢呼
让我们跳跃
让我们踏出时代的节奏
谁没有这欢畅的日子
谁就没有爱的享受
问一问高频率的心房吧
你为啥加快了起搏的速度
是兴奋的热血在汹涌奔流
是饱胀的大脑叫我擂鼓庆祝
展望新的生活
踏上新的征途
一个家庭好比一叶小舟
在社会的海洋里
总会有浅滩 暗礁 激流
只有携手并肩 共同奋斗
前进路上才会有理想的绿洲
勤劳 和睦
我们共同追求
忠诚 信赖
共把爱的根基浇铸
谁说婚礼的举行
就是爱情的结束
我们要把真诚当肥 平等当水
让爱情的花蕾更艳更稠
咏一首祝酒辞
唱一支迎宾曲
迎亲朋 接好友
美好的情意 真诚的祝愿
千车万船也难受
席间
没有山珍海味丰盛菜
没有长生不老燕窝粥
有的仅只薄酒一杯
来谢酬
有
⑷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的美酒散发出醇浓的郁金香味,用晶莹的玉碗盛来,闪烁着琥珀般的光彩。主人殷勤劝酒,客人尽情欢醉,不觉忘记自己身在异乡为异客了。
⑸ 五岳沧海歌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作如是说。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皮日休作如是说。
“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亦作如是说。
在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他命之曰飘逸。严羽还特意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而所谓飘逸者,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首都长安。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只好“长安不见使人愁”。于是,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难酬,哀怨如缕。在这里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论·慎微篇》中的“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寄予自己的内心怀抱。他的痛苦,他的疾恶如仇,他的“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情结,仿佛也就容易理解。特别是其中的“长安不见”又内含远望之“登”字义,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这样心中情与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织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流韵无穷。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诗》,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其三),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
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一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郎,显然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 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一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忌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以其旷达高远与略带黯淡色彩的吟咏,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凤凰咏叹调。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神奇的夸张和比喻,非凡的气魄与笔力。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一幅瑰伟壮观的秋夜冶炼图,且为描写劳动场面,实在难能可贵。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述动人的感情,看似平常小事,实则伤感难忘。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个人的孤独寂寞与“含情”的自然景物高度融合,创造出平淡恬静的情趣与境界。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曾在香港被列为最受欢迎的十大古典诗歌之首,典型的触景生情,且信口而来,妙绝古今。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文笔自然而又情真意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正所谓具有了创作中的高难境界——意境。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遇赦回归,惊喜交加,豪情欢悦,空灵飞动,快船快意,使人神往,精妙绝伦,百诵不厌。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面对美酒,愉悦兴奋,留连忘返,乐在客中,充分展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亦不同于一般的乡愁之作。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自然,新奇真切,既包含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叹,又体现出李白万里一泄、末势犹存的艺术风格。
再来欣赏一些所谓的“诗眼”,共20句。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质朴自然,比喻贴切,看似平淡,却也奇警。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胸襟博大,下笔不凡,雄浑磅礴,意境深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想象丰富,新颖有趣,看似信手写来,实则情采俱佳。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生死来去匆匆,人生苦短;天地犹如旅舍,万古一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心怀豁达,想象奇特,善于捕捉乐趣,解脱孤寂忧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热诚且乐观豁达,一扫缠绵悱恻之哀伤情调。
“登高望蓬嬴,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虽为登临泰山南天门的一般体验,却也道出了所谓常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心理感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诗语雄浑,气象博大。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追仙求道、纵情山水的生动描述。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悲而不伤、悲而能壮的忧愤与自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以学识济天下的志士才人不为所用,人微言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充分运用文学创作中的夸张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神态得意,踌躇满志,感情流露真挚鲜明,形象表现淋漓尽致。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虽有消极成分,却也饱含着诗人对人生几多失意和宦海沉浮的感慨。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向东流”。笔力雄健无敌,极其自信,胸襟高旷不群,藐视一切。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比喻奇特,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生不得志,内心抑郁而意欲摆脱苦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怀才不遇,蔑视权贵,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语言平易,功力深厚,诗如其人,豪情狂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肯苟从,捍卫人的尊严,傲视权贵,一吐郁闷之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巧妙地运用艺术错觉去烘托形象,酿造氛围,极写黄河的雄伟气势,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李白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胡应麟语),就像杜甫所言:“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独步诗坛,无与伦比,清新俊逸,文思敏捷。一般认为王昌龄七绝成就最高,号称“七绝圣手”,大内第一,然明人王世懋独有高见,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在王之上”。既闻此言,正所谓“于我心有戚戚焉”,不知君以为然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
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
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
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
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
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
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
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
,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
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
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
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
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
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
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
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
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
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
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
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
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
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
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
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
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
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
“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
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
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
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
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
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
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
,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
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
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
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
“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
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
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
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
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
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
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
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
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
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
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
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
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
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
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
”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
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
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
”,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
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
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
,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
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
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
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
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
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
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
,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
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
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
。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
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
,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
。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
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
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
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
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
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
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
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
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
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
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
,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
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
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
,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
,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
⑹ 峨眉山月歌的全诗
[编辑本段]【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编辑本段]【出处】
《李太白全集》卷八
[编辑本段]【体裁及格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渝州:今四川重庆一带。
讲解: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作者: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诗人。
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可见李白诗思之随机触发,天才流溢。《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编辑本段]【点评】
王世贞曰:“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编辑本段]【英文赏析】
Fifteenth day of a month round Mt.Emei autumn
Qiang Jiang Ying-ping into the water.
Cheonggye made to the Three Gorges night,
You may think of Yuzhou
------于剑桥改写
[编辑本段]【李白其它诗词欣赏】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云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宣城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风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隐。
何处是回程,长亭更短亭。
清平调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登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山)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树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邀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及南征。
[编辑本段]小提琴曲
《峨眉山月歌》是黄虎威创作于1981年,此曲是作者根据大诗人李白的七绝诗而作,原诗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乐曲描写了峨眉山的月、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旋律柔美动听,充满诗情画意,乐思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诉说着诗人的思念。
⑺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这句诗出自李白所著《客中行》。
⑻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美酒出自丹阳,是一座江南历史名城,齐梁帝王的故里,历史上又称过云阳、曲河、兰陵等名。而兰陵美酒指的是丹阳黄酒!相传,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到丹阳后,除了游历练湖,还到南兰陵萧氏故里(今丹阳东北一带)谒览齐梁帝陵石刻,寻访萧氏帝王后裔,好客的萧家主人将丹阳美酒捧出款待礼拜,李白饮后诗兴大发,赠诗一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琥珀光”是丹阳黄酒特征之一。《中国名酒志》这样描述丹阳封缸酒:酒液琥珀色至棕红色而明亮,香气醇浓……由此看来,李白用“玉碗盛来琥珀光”来描述丹阳酒的色泽,确是神来之笔,体现了高超的诗意。
⑼ 寻找与酒有关的歌曲和诗
酒与音乐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不难发现:音乐与酒结 下了不解之缘。
西周至春秋时期,歌曲主要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贵族和士大夫根据民歌改编创作的歌曲, 颂是祭祀乐歌。风雅歌曲在宫廷及士大夫宴乐时演唱, 一般以瑟或琴伴奏,故有“弦歌"之称。颂亦用瑟伴奏, 但也有加琴或搏拊的。现存歌词305首,即孔子所编的《诗经》一书。这305首歌曲中,有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有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用于“乡饮酒礼", 它们是《鹿鸣》、《四壮》、《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帷》、《葛草》、《卷耳》、《鹊巢》、《采蘩》、《采苹》,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这套 诗乐用律吕谱记写,是宋乾道(1165一1173年)年间的进士赵彦肃所传唐开元(713一741年)年间一般仪 式所用之歌曲。
《风雅十二诗谱》中,有些歌直接描写了酒,例如《鹿鸣》的第二、第三段:
呦呦鹿鸣,食野之慧。我有嘉宾,德音孔 昭。视民不忖t,君子是则是放 。我有旨酒,嘉 宾示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 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再如《鱼丽》:
鱼丽于言,鱼尝室。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言,纺维。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言,鱼匡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借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三如《南有嘉鱼》:
南有品金,是然革革。意子有理,品真式是以乐。
南有嘉鱼,羔,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衔。
南有缪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辙,羔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萍、又思。
战国时期,酒在音乐中也有反映。例如楚辞《九歌》之一《东皇太一》中的:
瑶席兮玉啡,主持把兮穗芳。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梓兮树鼓,疏缓节兮安歌,陈芋瑟兮浩倡。..
《九歌》本是古代乐歌,《离骚》、《天问》都曾提到它。传说它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这部民间祭 神的乐歌的基础上,创作了用于朝廷大规模祭典的同 名祭歌。《东皇太一》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多次重复,曲调比较简单。
屈原的《招魂》一诗,也有一些关于酒的诗句,如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美人既醉,朱颜院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作为歌词,《招魂》段落分明,转折多变,华彩缤纷,感情真挚,与它相配合的,应该是一套艺术性相当高而且很不寻常的曲调。其曲式,据杨荫浏先生分析:“前有总起,中间有显著的曲调变化,后 有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谈起汉代的音乐,不能不谈及乐府。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歌谣与乐曲,并设置了 几十位文学家专门根据民间曲调填写歌词。魏晋以后, 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所创作所演唱的诗歌统称之为“乐府"。“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刘艇、《文心雕龙》)汉乐府有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 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 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曲名,有些就与酒有关,如《将进 酒》、《置酒》。《将进酒》是乐府鼓吹曲(饶歌的名称) 的一部,歌词专写宴饮赋诗之事,后用于激励士气,宴享功臣。《置酒》是相和歌大曲的一支曲子。在第五、六 世纪以前,民间音乐在北方统称为相和歌。《宋书》卷二《乐志》载有《大曲》十五曲的歌词,其中就包括《置酒》。
右也乐府与酒享有关。如宋编《乐府诗集》100卷,分为12类,其二即为“燕射歌辞”,用于飨宴。至于直接描写洒的乐府,也有不少,例如属相和歌瑟调曲的 《陇西行》中的“请客兆堂上,坐客毡瞿艇。清白各异 槽,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跪拜,然后持一杯。”描写了主人殷切待客的情景。又如属相和歌清调曲的《相逢行》,极力描写了富贵之家的豪华:“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豪华生活自然离不开酒。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全部是乐府歌辞。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其《短歌行》开头两解即与酒有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未晋初,阮籍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名曰《酒狂》。南北朝民歌中,写酒的也有不少,例如清商乐《读曲歌》。当时,民间音乐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都统称为清商乐。 《读曲歌》属吴声歌曲(产生于吴地的歌曲的总称,含许多曲调)。“读曲”亦作“独曲”,即徒歌,歌唱时不用乐器伴奏。歌中有这样的词句:“思难忍,络啻语酒 壶,倒写侬顿尽。”
隋唐时期,为歌唱写作的诗人很多。李白、元旗、 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李益等诗人的不少诗, 都曾被人们传唱,其中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李商隐的 《杨柳枝》:
暂凭搏酒胜元悔,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似惜长条。
杨柳校乃乐曲名。有白居易诗为证:“六么水调家家现,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昕,昕取新翻杨柳枝。”
又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唐代曾广为传唱。此曲原是一首琴歌,因琴歌将王维的诗重复了三次,故取名为《阳关三叠》。这首琴歌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脱离歌词成为一首古琴独奏曲。
唐贞观、开元年间,曾流传一首《凉州曲》:
汉家宫里柳如丝,
丰觅桃花连碧池。
圣寿己传千岁酒,
天子更贯百僚诗。
《乐苑》曰:“凉州,宫调曲。”《乐府杂乐》曰:“梁州曲,本在正宫调中,有大遍小遍。”
《醉渔唱晚》也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其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及“后世隐者”等几种说法。 乐曲描写了渔夫放声高歌、豪放不羁的醉态。
敦煌乐谱中的《倾杯乐》,则是唐代流传的一支琵琶曲。
宋代的歌曲,主要是词。作为歌词的宋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宋·张炎《词源》)宋词的词牌,也就是乐曲,与酒有关者甚多,例如:醉太平 (醉思凡)、酒蓬莱、醉中真(即洗溪沙)、频载酒、醉厌厌〈即南歌子)、醉梦迷(即采桑子)、醉花春(即渴金门,又名不怕醉、东风吹酒面)、醉泉子、倾杯乐、醉 桃源(即阮郎归)、醉偎香(即朝中措)、醉梅花(即鹤鸪天)、洒落魄(即一制珠,又名醉落拓)、题醉袖(即踏莎行)、醉琼校(即定风波)、酶江月(即念奴娇)、貂裘换酒(即贺新郎)。
宋词中,反映或描写洒的作品不少。例如苏轼《念奴娇》的“人生如梦,一搏还酶江月”,《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另外,姜菱 《石湖仙》、《淡黄柳》、《角招》、《越九歌》、《霓裳中序第一》、《惜红衣》、《翠楼吟》、《玉梅令》都唱到了酒。
在南宋,音乐还被用作推销洒的手段。“赌军酒库"在每年清明节和中秋节前后都要利用乐队、妓女和女孩子,或执乐器,或装扮故事中的角色,列成队伍, 在街头游行,为推销新酒进行宣传。从酒库出发,到官厅表演了杂剧,演奏了音乐,再回到酒库。
金代,诸宫调《董西厢》卷七之尾声,板式为散板, 结束音落在商音上,其内容也牵涉到酒:“红娘怪我缘何害,非关病酒,不是伤春,只为冤家不到来。”
元代的歌曲一一散曲,曲牌甚多,其名称与酒有关者,据不完全统计有:醉花阴、倾杯序、醉太平、醉扶归、醉中天、醉乡春、醉春风、醉高歌、醉旗儿、沉醉 东风、沽美酒、梅花酒、醉娘子(又名真个醉)、醉也 摩草、醉雁儿,等等。元代的戏曲一一杂剧与南戏,皆有乐谱传世,其名称与酒有关系的,杂剧有醉中天、梅 花酒、酒旗儿、沉醉东风、醉春风、沽美酒、醉娘子、 醉扶归、醉花阴、醉中天、醉太平;南戏有醉娘子、醉 罗歌、沉醉东风、醉翁子、醉太平、醉扶归、醉中归、 劝劝酒、(北)沽美酒带太平令、醉侥侥。
无论杂剧或南戏,还是散曲,以酒入词进行歌唱的 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白朴的杂剧《御沟红叶》的女主人公宫女韩妇人所唱的一段煞尾即为:“稳坐定自象满斟 着碧玉园。拥跤绢将红叶儿怀中搂。你与我递一盏新婚庆喜的酒。"又如张可久的小令《朝天子·湖上》:
鹦杯,玉酷,梦冷芦花被 。凤清月白总相 宜,乐在其中矣。
寿过颜回,饱似伯夷,闲如越范蠢。问谁、 是非?且向西湖醉。
明代和清代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歌与小曲。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出现的民歌、小曲的歌词集和曲谱集就有《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寡妇烈女诗曲》、《玉谷调簧》、《词林一枝》、《挂枝儿》、《山歌》、 《新镑雅俗同观挂枝儿》、《新镑千家诗吴歌》、《粤风》、 《时尚雅调万花小曲》、《霓裳续谱》、《借云馆小唱》、 《白雪遗音》等。这些集子皆收有?些与酒有关的民间 歌曲。有的歌名中就有酒,例如《挂枝儿》中的《骂杜康》、《醉归队《家家扶得》、《酒风》;《白雪遗音》中的 《这杯酒》、《酒》、《上阳美酒》、《醉归》、《未曾斟酒》等等。有的,内容中唱了酒,例如吴畹卿传谱的《山门六 喜》,唱的就是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浦文琪传唱的 《玉娥郎》中有这样的词句:“五月五日是端阳,角泰香, 艾虎挂门旁,富蒲洒满筋。"
明、清的戏曲音乐,与酒有关的也不少,例如传奇 《郎嘟梦》有一出名字就叫《三醉》;明、清杂剧至今存有乐谱者,只有四个全折,其中一折就是《吟风阁》一剧的《罢宴》、昆曲《小宴》、京剧《武松打虎》等,酒 都是角色歌唱的重要内容。
明、清的宫廷音乐,宴乐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清代的宴乐就有《中和韶乐队《清乐队《庆隆舞》、《筋吹》、 《番部合奏》、《高丽国徘》、《瓦尔喀部乐舞》、《回部乐》、《卤簿乐》、《丹隆乐》等。其中,《筋吹》、《番部合奏》、《高丽国徘》、《瓦尔喀部乐舞》、《回部乐》都是 少数民族音乐。宴飨在“三大节”即元旦、“万寿”和冬至举行,何时演奏哪一种音东,随着礼仪的进行而有严格的规定:“皇帝出入奏《中和乐》,臣工行礼奏《丹隆乐》,惰食奏《清乐》,巡酒奏《庆隆乐舞》。”(《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
公侯、缅绅等富贵人家,举行宴会时往往也以音乐 惰酒,“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乐器用筝、基、 琵琶、三弦子、拍板。....后乃变而用南唱。歌者只用一小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者。”(明·顾启元 《客座曲话》) 民国时期,民歌浩如烟海,其中与酒有关的数不胜数。其中以酒为名的就有很多,例如流行于陕甘宁一带的即有《八仙饮酒》、《九杯酒》、《十杯酒》,等等。光《十杯酒》,就有分别流行于石泉、安塞、新宁、淳耀、 陕北等地的名同实异的歌曲。
民间器乐曲也有不少与酒有关,如广东音乐《三醉》、《醉翁捞月》、《玉楼人醉》、《吴宫醉舞》、《醉桃源》、《醉花阴》等等。
⑽ 兰陵美酒郁金香
【全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解】
客中:指旅居他乡。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诗:“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椀,同“碗”。琥珀(hǔpò):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只要。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翻译】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10)兰陵美酒郁金香歌曲扩展阅读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