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无伴奏合唱谱陈怡
『壹』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来歌舞团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1)茉莉花无伴奏合唱谱陈怡扩展阅读: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
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
『贰』 茉莉花歌曲的由来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2)茉莉花无伴奏合唱谱陈怡扩展阅读: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叁』 茉莉花歌曲资料
茉莉花象征优美。西欧的花语是和蔼可亲。菲律宾人把它作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象征,并推举为国花。来了贵宾,常将茉莉花编成花环挂在客人项间,以示欢迎和尊敬。 一.《茉莉花》溯源 主要的文章有:钱仁康的《乐歌考源(十六)》(1985/5《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钱仁康音乐文选(上)》)、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艺苑》1982/1)及冯光钰的专著《中国同宗民歌》(1998年第1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钱仁康在《乐歌考源(十六)》和《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中对《茉》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但两篇文章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我国最早刊载《茉》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中国最早刊载《茉》曲谱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37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茉》曲谱最早的记谱见于1804年(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06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英国地理学家、旅行家、英第一任驻华大使秘书(乾隆1792—1794年间)巴罗(John Barron)写的《中国旅行》(Travels in China)的第十章,书中说《茉》谱是希特纳(Mr Hittner)记录的,钱先生从原书中的罗马字拼音歌词来推测,Hittner可能是从广州记录这首民歌的。对于Hittner记谱的“朴素”的《茉》的曲调到底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他确切是在何地记录的,没有文章再进一步考证。 易人在她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中对《茉》的考源是根据1980年《音乐论丛》第三辑钱仁康发表的《“妈妈娘你好糊涂”和“茉莉花”在外国》一文来写的。易人指出:《茉》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她同时考证了茉莉花这一植物的传入,是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国,最早见于福建、广东,三百多年前传到苏州、杭州、扬州一带。 冯光钰在《中国同宗民歌》中提到《茉》的溯源,但不如钱仁康细致。对于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到底在哪年出版,两人的文章记载很不统一,冯光钰记载的是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钱仁康记载的是道光十七年,对于“公元”的确切年份钱先生自身就有矛盾(前面已提到)。另外冯光钰根据《茉》唱词与曲调的双叠翠形式,试图通过明代散曲家刘效祖的刻本《词脔》中出现的《双叠翠》唱词来考证《茉》与《双叠翠》的曲调是否有传承关系,他提出了问题,但结论却不得而知。 二.《茉莉花》的歌词 对于《茉》歌词内容的介绍,江明忄享 在他的专著《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版)中介绍得较为仔细,他认为《茉》的歌词大部分是唱《张生戏莺莺》的原词;但有的地方不唱张生的故事,只唱“好一朵茉莉花”的第一段词及由此变成同类的二三段词,如苏北的《茉》;有的地方唱其他花名的词,内容与此相近;有的地方唱《武鲜花》,叙述武松杀嫂的故事,但不多。 钱仁康在《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一文中提到,在我国最早刊载《茉》歌词的出版物《缀白裘》中,记载《茉》的歌词是《西厢记》的剧词,也就是说,唱的是张生戏莺莺的故事。 何仿在他的《扎根中华大地,香飘四海五洲——记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江苏音乐》1992/4)一文中提到他在江苏六合、仪征一带跟当地一位民间艺人学唱《茉》时,当地艺人唱的内容包括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等其他花的唱词,何仿后来把这些唱词改成统一唱茉莉花的词,即现在我们所听到的江苏《茉》的唱词。 三.《茉莉花》的传播 1.《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的文章有何仿的《扎根中华大地,香飘四海五洲——记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搜集》,他以歌词改编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江苏六合、仪征一带如何跟当地一位民间艺人学唱《茉》、如何把当时唱金银花、玫瑰花等其他花的唱词统一该成唱茉莉花的词、并将新词中的“奴”改为“我”的过程,还对新改的歌词进行了演唱提示,他最后讲述了改变歌词后的《茉》是如何在1957年、1959年、1981年及九十年代在海内外传唱开来的过程。 其他有关《茉》是如何在大江南北逐渐流传开来、最早是哪个地区唱《茉》的研究文章没有。但钱仁康在他的《学堂乐歌是怎样旧曲翻新的》(《钱仁康音乐文选〈上〉》)一文中,提到学堂乐歌旧曲翻新的手法之一是“颠鸾倒凤法”,他分析沈心工的学堂乐歌《蝶与燕》、《剪辫》是采用的“颠鸾倒凤”手法,就是运用Hittner记录的《茉》的曲调来进行旧曲翻新的。这对《茉》的传播应有所帮助。 2.《茉》在国外的流传主要是前面所提到的钱仁康的两篇文章,他考证了《茉》在海外的流传情况:由于“Barrow的《中国旅行》影响很大,1864年德国人卡尔?恩格尔(1818—1882)所著的《最古老的国家的音乐》,1870年丹麦人安德列。彼得?贝尔格林(1801—1880)所编《民间歌曲和旋律》第10集,1883年出版的波希米亚裔德国人奥古斯特?威廉?安布罗斯(1816—1876)所著的《音乐史》、1901年英国人布隆和莫法特合编的《各国特性歌曲和舞曲》,都采用或引用了《茉莉花》”,“1911年,英国作曲家格兰维尔?班托克(1868—1946)出版《各国民歌一百首》,他《茉莉花》写成了一首三部式卡农形式的钢琴伴奏”,“在美国年,1922年夫罗伦斯?赫德孙?博茨福德编的《各国歌曲集》都收进了《茉莉花》”,“日本学校歌曲《茉莉花》(上田寿四郎作词),也是根据这个曲调填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858—1924)还把这个曲调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 四.《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 传统音乐的各类体裁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这五种,关于《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主要的文章有:钱国桢的《民歌“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 比较研究》(1994/4《音乐学习与研究》)、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和冯光钰的《中国同宗民歌》。 1. 钱国桢的《民歌“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 (1)《茉》在歌舞体裁中的比较研究:a、以河北南皮的《茉》为例,叙述了其作为歌舞体裁的舞蹈表演形式,分析了作为舞蹈歌曲的《茉》在节奏、节拍、旋律、调式、结构、前奏、间奏等方面的特点;b、以冀中莲花落和东北的二人转《茉》为例,分析了《茉》在北方东北色彩区作为歌舞体裁的乐观雀跃的特点。 (2)在近代联曲体说唱音乐中,吸收了《茉》(或《鲜花调》)作曲牌:a、北京单弦牌子曲中的《鲜花调》由于说唱音乐化的要求,突出了快声快语、闪板夺字的节奏特征;b、广西文场中的《鲜花调》则充满了文雅气息,更接近于江苏《茉》,保持了南方民歌的色彩特点。 (3)在近现代联曲体的地方剧种中,也吸收了《茉》(或《鲜花调》)作为自己的唱腔:a、五十年代流行于津京地区的曲艺剧《新事新办》中剧中人张凤兰唱的一段《鲜花调》,曲调简洁明快、节奏疏密有致,腔词结合得当;b、广西彩调剧的调类唱腔中,《雪花飘》是《茉》的变体,整个唱腔简洁洗练,既保留了民歌《茉》的典型音调,又有地方特色音调的新鲜感。 (4)在民族器乐曲中,不管是合奏或独奏,都把《茉》纳入了自己的表现范围中。a、山西鼓吹乐八大套第三套《推辘轴》套中的第七支乐曲,为推向全套乐曲高潮,把优美抒情的《茉》变成快速火热的乐曲;b、梆笛演奏家刘管乐把《茉》改编成有四次变奏的笛子曲,乐曲由慢到快,有优美到火热,在高潮中结束。 (5)《茉》还被改编成无伴奏合唱和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体裁形式,钱国桢没有再列举。 2.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主要论述的是《茉》在民族器乐曲中的运用。她以山西晋中的《茉》乐曲为例,说明《茉》在作为独立的曲牌加以演奏时,吸收了山西民歌中常出现的偏音“4”“7”,构成清乐徵调式,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同时晋中的《茉》乐曲还被吸收到整套乐曲中作为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茉》被安排在山西八大套的第三套中,运用添字加花的手法,显示了器乐不同于声乐的表现性能。同时,她还列举了一些以《茉》为主题改编的器乐独奏、合奏曲,说明《茉》的被吸收使乐曲的表现力更丰富多彩。 3.冯光钰在他的《中国同宗民歌》中主要以湖北小曲《鲜花调》为例说明《茉》被说唱曲种吸收,衍变成基本曲牌唱腔情况:从唱词、旋律走向、落音、乐句的发展来看,湖北小曲《鲜花调》曲调显然脱胎于民歌《茉》,但又按曲艺音乐的特点,把唱词加以“说唱化”和“地方化”,使唱腔适应地方曲艺表现的需要。 五.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的比较研究 主要的文章有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江明忄享 的《汉族民歌概论》、周青青的《中国民歌》、冯光钰的《中国同宗民歌》,另外钱国桢在他的《民歌“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中也论述。他们认为江苏苏北的《茉》是时调“鲜花调”的母体,都是以苏北的《茉》为最基本的形态,与其他地区的《茉》进行比较研究的。 1. 首先我们来看他们对苏北《茉》的分析: (1)易人认为:苏北的《茉》和《鲜花调》相比,无论从旋律、节奏、音域、拖腔等方面都显得更委婉、秀丽、动听。 (2)江明忄享 认为:苏北《茉》的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几段,不唱《西厢记》故事,较早为人们所采集、介绍。 (3)周青青认为:在词曲的配置上,江苏的《茉》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很密集,在演唱速度上比河北、东北的《茉》略快,但在整体的风格气质上,更具抒情气质。 (4)冯光钰认为:苏北的《茉》用的是五声音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而富于变化,音乐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有感染力。如用吴语演唱,则更显深邃细腻、新颖亲切。 (5)钱国桢认为:苏北的《茉》最具江南小调特点,五声徵调式、旋律级进、四平均、二对一、切分节奏型的交替等,使歌曲流畅而又有江南语言的节奏特点,而短促的第三句和抢先切入的第四句表达了人们对茉莉花急切的爱恋之情。 2.接下来我们看他们对各地《茉》的比较: (1)易人在她的文章中,先比较了河南商城、甘肃泾川、江西南部、山西祁太的《茉》,认为虽然四首曲调存在许多相同的乐汇,旋律线条的起伏比较相近,都是徵调式,但由于a、四首乐曲第一句的落音不尽相同;b、甘肃泾川、江西南部、山西祁太的《茉》都出现了“4”“7”偏音;c、各地有不同习惯的衬词;d、被收在赣南采茶戏和祁太花鼓中,与舞蹈动作进行了结合,使得四首曲调的形态和音乐形象的刻画变异比较大,给人的感觉也不相同。 接下来她又比较了辽宁长海、河北南皮、山东长山的《茉》,认为它们的风格都比较粗犷,都出现了和各地方言密切联系的衬词。河北南皮的《茉》由于出现6#5和2#1的小二度,有一种新鲜的色彩感。而黑龙江的《茉》由于演唱者郭颂的处理,即在结尾时把高音加以延长,注入富有东北地方风味的衬词“哎呀哎呀哎哎呀”而显得别具风味。 另外她还比较了河北深泽县正调(当地把结束在徵音上的《茉》习惯称为正调)和反调(把结束在商音上的《茉》习惯称为反调)两首不同调式的《茉》,虽然它们的第一乐句中的两个乐句都进行了重复,但音乐的进行和落音都不相同,而第二 乐句两者的乐汇和音区位置不一样,“反调”在句尾加进了“哎哟哎哟”的衬词,使乐句延伸为五小节半,从而增添了歌曲了表现力,之后“反调”第三乐句又进行紧缩,连续三个十六分音符的字多腔少,使得“甩腔”也比较短小,最后落在商音上。 (2)江明忄享 先后分析了河北南皮的《茉》和山东日照的《述罗》。他认为河北南皮的《茉》是一首河北的典型曲调,旋法起伏较大,跳进较南方多,旋法起伏度较大,跳进教南方多,因字调而引起的字前装饰(绰注及上下三连音)多而有北方色彩,各句的加腔是由于歌舞表演的需要;段后较长的拖腔,旋律材料来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江明忄享 认为山东日照的《述罗》(鲁南五大调“四盼”之四)用了“鲜花调”来抒唱四到六月间盼郎归来的思念之情,旋律跳进较少,曲折细腻,第三第四乐句连接较紧,使唱词也合成一个较长的句式。 (3)周青青采用对比谱来综合比较苏北、河北南皮和黑龙江的《茉》。与江苏的《茉》相比,南皮的《茉》旋律起伏大些,色彩明亮些,曲调更具叙述性质。但从北方民歌的角度看,南皮的《茉》因速度缓慢,大调五声音阶的级进进行、曲调中五次出现的小二度音程而显得相当柔媚和细腻。东北的《茉》在旋律上与河北的《茉》关系比江苏的《茉》更接近,但曲调比南皮的《茉》平直、朴实、跳进多、幅度大,因而显得棱角也大些,没那么细致;最后拖腔的旋律骨干音与南皮《茉》的拖腔完全一致,但风格不同,有东北人豪迈、直爽、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4)冯光钰前后分析了河北南皮、山西临汾、宁夏固原县回族和黑龙江的《茉》。他认为南皮的《茉》是带变音的六声音阶,音域比苏北《茉》宽广,旋律起伏较大,明亮、具北方小调的特点;由于唱词为张生与莺莺的故事,音乐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有机结合,曲调既有说唱风味有动听,节奏既从容舒展又轻盈跳动,加之民歌演唱者的出色表现,使民歌的意境得到了有力的渲染。 山西临汾的《茉》是一首七声音阶的民歌,旋律中特别强调偏音“4”“7”,调性色彩比较自然,使旋律更为婉转优美,是一首情歌色彩浓郁的民歌,民歌手的演唱含蓄深厚,着重于内在感情的表达。 宁夏固原县的《茉》与苏北的《茉》相比,唱词内容及旋律进行产生了许多变异,原位“4”音与徵“#4”音的交替出现,使得“4”音的运用很有特色,引起一定的色彩变化,句末“牧童哥”的衬腔突出了地方特点,但其音乐结构、各乐句的落音与苏北的《茉》大致相似。 黑龙江的《茉》是由男歌手演唱的民歌,与女歌手的演唱相比,显得别致而干净利落,富有层次感,纯朴稳重中含有轻巧优美、含蓄中洋溢着热情。歌曲旋律简练朴实而诙谐幽默,速度徐缓,抒情中具有热情开朗的性质,起句的衬词与结束句的衬腔首尾呼应对答,颇有特色;曲调棱角分明,柔中有刚、起伏自然,把人们热爱茉莉花的喜悦之情表现得十分真切。 综上所述,《茉莉花》流传到各地后产生了许多的变体,多姿多彩,各具一格,为适应各地各阶层广大人民的需要,已主要成为汉族民族音乐各种体裁中的一个共同的音乐主题。再一次肯定回答的是,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用的《茉莉花》曲调,就是乾隆年间英国人Hittner在中国记录的《茉莉花》( ) 。芬芳四溢的茉莉花带给我们骄傲,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艺术享受,衷心祝愿我们的茉莉花能常开不败,能越开越美! 。
『肆』 求曲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你去看看是你想要的吗
http://www.sooopu.com/html/38/38863.html
http://tieba..com/f?kz=83582487
找了半天,大部分都是上面的那两种,你看看专吧·属··
祝你成功···
『伍』 “茉莉花”歌曲介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把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陆』 适合初中生合唱的歌曲
1、青春舞曲 26、快,快进来跳舞
2、咚咚喹 27、撒尼少年跳月来
3、掀起你的盖头来 28、太阳—熟透的苹果
4、瑶山夜歌 29、野蜂飞舞
5、同一首歌 30、给我一个小铃铛
6、赶摆路上 31、闲聊波尔卡
7、歌声与微笑 32、蓓蕾之歌
8、欢乐那达慕 33、牧歌
9、摇篮曲 34、夜莺
10、长城谣 35、翠谷双回声
11、我和我的祖国 36、猜调
12、梁山伯与祝英台 37、小龙舟
13、乘着歌声的翅膀 38、黄昏之歌
14、星星索 39、白肋喜鹊
15、欢喜之歌 40、鳟鱼
16、伦敦德里小调 41、简单的歌
17、种稻 42、安静吧,主人
18、小白花 43、柔板
19、梦幻曲 44、春潮
20、卡布利岛 45、在山顶
21、苏罗河流水 46、意大利波尔卡
22、跳起我的霍拉舞 47、跳跃的舞步
23、野宴 48、魔笛
24、乒乓碰 49、街头少年合唱
25、山腰上的家 50、杰里科之役
51、春天来到我们的战场上 76、春光曲
52、蓝色的多瑙河 77、友谊地久天长
53、八骏赞 78、小天鹅
54、我们的歌 79、溜冰圆舞曲
55、啊!老师,妈妈 80、祖国像妈妈一样
56、自由颂 81、祖国,祖国,我爱你
57、感恩的心 82、鼓 乐(民族器乐声响合唱)
58、飞来的花瓣 83、弹月琴的小姑娘
59、长城谣 84、大红枣儿送亲人
60、槟榔下摇网床 85、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61、跨世纪的新一代 86、大海啊,故乡
62、卡林卡 87、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63、欢乐颂 88、让世界充满爱
64、海滨之歌 89、乡间小路
65、平安夜(圣诞合唱) 90、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66、美丽的梦神渴望春天 91、我的朋友在哪里
67、缆车 92、鼓浪屿之波
68、美丽的村庄 93、娘子军连歌
69、梭罗河 94、我的家在日喀则
70、在山村 95、阳光少年
71、牧场上的家 96、月亮船,童年的摇篮
72、故乡的亲人 97、铃 兰
73、摇篮曲(无伴奏合唱) 98、春天的脚步
74、念故乡 99、茉莉花
75、哈利路亚 100、童年的梦
中学生合唱歌曲目录(另加)
1. 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
2. 思念
3. 留给我
4. 老师在绿荫中走
5. 森林里的小河
6. 半个月亮爬上来
7.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8. 送别
9. 西风的话
10. 花非花
11. 让快乐飞翔
12. 大海啊故乡
13. 黄水谣
14. 让我们当起双桨
15. 我们和你们
16. As Long as I Have Music
17. 祝福
18. Jingle Bells
19. 阳关三叠
20. 故乡之恋
个人推荐 鳟鱼
『柒』 编导:幼儿园纪录片中音乐茉莉花的作用
纪录片《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作人张以庆的作品。影片没有解说词,但是多次运用了同一首歌《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并且画面的配合等方面,在此张以庆做到了至善至美,做到了他的极至。 童声无伴奏合唱的《茉莉花》,像一声叹息,它烘托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对于用《茉莉花》作为此片的背景音乐。张以庆曾在采访中说道“《茉莉花》这个音乐很符合片子的情绪,有一点淡淡的忧伤,是我重新录制的。但是非常遗憾,唱得不是很好,没有那种天籁般的声音,当然我还是非常感谢青少年宫合唱团的。一开始我就老在哼这个歌,已经哼了两年了,虽然有几种选择,但是还是觉得《茉莉花》特别吻合。欧洲不是说《茉莉花》是中国的第二国歌吗,我也找不到第二首童声的东西能够搁在这里面了。我可以一年、半年不听音乐,到快剪片子的时候才去听,去找到吻合的东西。其实我不太懂音乐,但是我能把握住怎么把情绪传达给观众。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让别人和你是共通的,节奏感也是一样的,才能引起共鸣。当然这种情绪的传达,也会有局限,因为人们的感受类型不同,而且感受力跟文化也没有关系。”虽然张以庆说自己不懂音乐,但是《茉莉花》的应用与配合确实做到了天衣无缝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而且还进一步的表达了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图。 《茉莉花》这首极具特色的音乐在片中反复出现。整部影片总共出现了5次《茉莉花》的背景音乐。平均差不多每十分钟出现一次,可见导演的安排意图。第一次出现是在幼儿园开学那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送他们到幼儿园离开后。每个小朋友都眼含泪水的坐在凳子上,或站着,或透过门缝看看离去的爸妈。音乐《茉莉花》此时响起,它让孩子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时的无助和不舍的情感展现得一览无余,极大额的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茉莉花》的再次响起是在孩子们入园第一次睡觉的时候。时的孩子们是睡得如此的香,没有了白天撕心的哭声,吵闹和打架也在此刻消失。音乐给人以安静与感动的心理,似乎在孩子的谁=睡梦中伴随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也飘起了淡淡的茉莉花香。音乐的第三次响起是在孩子们在幼儿园度过一周他们的爸妈来接他们回家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被接走了,只有陈志鹏的妈妈还没来接他,这使得他非常的着急,来回的在前后两个门之间走动,哭着盼望妈妈找点到来。《茉莉花》的音乐的响起既表达了陈志鹏回家的喜悦,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焦虑、孤单、无助。音乐第四次响起是在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候,听说户外活动,孩子们个个都很高兴,一周难得有户外活动。孩子们在户外欢声笑语的做着游戏,你追我敢。音乐也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响起,好像是为孩子们助兴一样。原本有点忧伤的音乐在此时也是欢快的。音乐的最后响起是在孩子们毕业照毕业照时。此时的画面跟音乐第一次响起时的画面遥相呼应,都是展现每个孩子的表情。不过这次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泪水,而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欢声笑语。眼中充满了希望,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的成长点滴。 《茉莉花》作为该片的一个音乐符号在片中反复出现,它舒缓、轻柔的乐调将景象隔绝在幼儿园嘈杂的吵闹之外,并且每次音乐的响起都配以缓慢的画面。特别是最后一次运用一组经处理泛黄的画面来配背景音乐,可见导演的别有用心。画面和音乐的完美配合,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片中的氛围和环境气氛。这首唱响在维也纳的中国名曲,透过孩子的喜怒哀乐,揉进了人们的心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结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却完美的演绎在这部纪录片中似乎只有这首曲调最合适别无他曲。 通过对《幼儿园》中背景音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纪录片里,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音乐都是作品整体的一部分,是一种艺术,不能自成体系,不能过强过满。音乐茉莉花在片中出现了五次,虽然影片总长才一个小时。不能说恰到好处,但也不能说过多。而是很合理的表达了影片所要展现的内容。此外,纪录片音乐只有置于适当的位置,融入作品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使人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它的感染,甚至于感觉不到它存在。音乐茉莉花的出现并不是毫无目地的,它都是经过导演的精心安排才插入的。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每次音乐的出现就是一个分割点。孩子们的入学,孩子们入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幼儿园毕业。每一次都安排得如此的合理,我们可以按照音乐的运用把整部影片分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也有其相关联之处。并且每次音乐都是一个过度,无论是孩子们的情感还是年级。总之,茉莉花在《幼儿园》片中五次响起,每一次都是一种感动,又是一种升华。
『捌』 北京天使合唱团的专辑列表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 共12辑
1) 1995.12.29.闭上蓝色眼睛
2) 1995.12.29.月儿明·风儿静 1995年美国NARID AWARD“儿童音乐奖”入围
3) 1996.12.10.乘着歌声的翅膀
4) 1996.12.10.山上的孩子 1998年第九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奖”得主
5) 1997.12.15.阿拉木汗 1998年第九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唱片奖”入围
6) 1997.12.17.野玫瑰
7) 1999.西北雨 1999年第十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唱片奖”入围
8) 2000.11.24.童年 2001年第十二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奖”得主
9) 2001.11.21.祈祷 2002年第十三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奖”入围
10) 2002.11.21.我的快乐天堂
11) 2003.11.30.浮云游子
12) 2004.11.24.光阴的故事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1辑-闭上蓝色眼睛
◎唱片公司: 风潮音乐
◎制作人 : 杨秀兰、欧阳谦
◎制作群 : 作曲:艾立群、杨秀兰|演出:胡爱珍、赵德荣、刘林、|演唱:北京天使合唱团|
◎发行日期 : 1995/12/29
“在幸福的时光隧道里,听见天使的歌声;用记忆中最美好的歌曲,温暖整个世界的心。”
本专辑《闭上蓝色眼睛》是风潮唱片《东方的天使之音》系列之一,收录多首经典的摇篮曲,幸福温暖的合声,满足喜爱音乐的耳朵,更温暖您的心,温暖整个世界的心。声部之间的平衡度相当完美,私毫不逊于欧洲那些历史悠久的合唱团。
本辑收录了世界各地知名的摇篮曲,藉由纯净的童音,唱出摇篮曲特有的温柔情怀,风格清新,宛如天籁,令人百听不厌。柔美的和声,清晰的录音,让人一听就飞入天使环绕的幻梦之中,浸润在宁静、安详的气氛中,远离尘嚣。
01.莫扎特摇篮曲
02.勃拉姆斯摇篮曲
03.意大利摇篮曲
04.孩子睡了
05.秋夜摇眠曲
06.睡吧,小宝贝
07.舒勃特摇篮曲
08.黑妈妈摇篮曲
09.啊!顿河
10.日本摇篮曲
11.伊丽伊丽
12.约赛兰摇篮曲
13.印度摇篮曲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2辑-月儿明·风儿静
◎制作人:杨秀兰、欧阳谦
◎制作群:作曲:杨秀兰、史志有
演出:戴亚、张强、苏贞、胡爱珍、赵德荣
★本专辑入围1995年美国NAIRDAWARD“儿童音乐奖”★
☆将中国各地传唱已久的摇篮曲一举搜罗,包括台湾卑南族以及大陆少数民族的歌曲,旋律中洋溢着“妈妈的味道”,是献给亲子间最珍贵的礼物。
☆“录音略加重了回声部分,使得整张专辑更增加了一分梦幻气息……”。
本专辑收录了中国各地的摇篮曲,其中包括台湾卑话和少数民族等。由北京天使合唱团恬净的童音,唱出摇篮曲特有的温柔清怀,风格清新,宛如天籁,给予心灵一种深层的感动,柔美的和声,清晰的录音,使人一听便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宁静中,享受着云般的轻柔,烦扰尽消。
01.悠悠扎
02.月儿明·风儿静
03.槟榔树下摇网床
04.啊咿啊咿啊
05.土家族摇篮曲
06.阿尼且儿
07.小猫儿不要叫
08.黎族催眠歌
09.渔家摇篮曲
10.藏族催眠曲
11.普如莱弟
12.啊唻,巴郎木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3辑-乘着歌声的翅膀
CD收录从小唱到大的世界民谣,让您重温童年的美好记忆。
歌曲有著名的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贝多芬名曲(欢乐颂)、意大利名曲(卡布利岛)….首首悦耳,绝对清澈您的双耳及心灵。
那些从小唱到大的世界民谣,被深深珍藏心中,总是伴随年少光阴记录片的放映,徐徐奏起。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放心的把这些歌曲交给天使,在中文亲切的演唱中,心弦铿铿振动,闭目聆听,仿佛回到小学音乐教室,那个围着老旧风琴咿咿呀呀唱歌的下午。
01.乘着歌声的翅膀
02.星星索
03.欢喜之歌
04.伦敦德里小调
05.种稻
06.小白花
07.梦幻曲
08.卡布利岛
09.美丽的梭罗河
10.跳起我的霍拉舞
11.野宴
12.兵乓碰
13.山腰上的家
14.快、快进来跳舞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4辑-山上的孩子
民谣,一直以来就是土地上最具生命力的音乐。虽然大多数时候,您可能根本不知道词曲的作者,但那家喻户晓的旋律依然朗朗上口。这种让人由心中发出的声音,就是民谣的魅力所在。欧美预售DVD北京天使合唱团,山上的孩子
《山上的孩子》,选录了中国各地民谣,让您从黄河南北一路听到台湾山地。有您耳熟能详的〈茉莉花〉,也有邵族的〈丰年祭〉歌;彝族的〈女儿阿诗玛〉、藏族的〈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让您更能体会在中国这片黄土地上,竟有这么多迷人而有趣的曲子!它们反映出各地风土的生活情趣,充满各种有欢喜、有悲伤的动人故事。DVD音乐吧CD北京天使合唱团,山上的孩子
《山上的孩子》从歌曲的选材到演唱,都呈现出朴实无华的纯真气质;由「北京天使合唱团」担任演唱,甜蜜细腻的歌声情感表达,令人心头有股莫名的悸动。美国NAPRA REVIEW杂志评述道:「如果有人仍在追查天使存在的证据,这张专辑就是最好的证明!
孩子纯真坦白的眼里,映满蓝天、绿野、清溪。
来,大伙儿手拉手一起来唱歌。不管你是苗族的姊姊、广东客家阿妹,或是台湾的阿兄、湖南的弟弟,在这片歌唱的高原上,大家都是亲爱的手足,高声合唱出所有对土地的欢庆和爱赞。
01.山上的孩子
02.丰年歌
03.月光光
04.八骏赞
05.白花水
06.女儿盼嫁
07.咚咚奎
08.茉莉花
09.美丽的家乡日喀则
10.女儿阿诗玛
11.月琴弹起来
12.这里有我可爱家乡
13.落水天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5辑-阿拉木汗
★本专辑入围1998年第九届金曲奖「最佳乐曲唱片奖」★
☆再创中国民谣情歌新潮流,北京天使合唱团以优质的音声赋予歌曲新生命,令人倾心。
☆充满边疆风情的新疆、藏族、哈萨克….情歌,带您飞入不同的爱情国度。
飞驰在边疆绿色的大地上
天使的喉咙唱出了最抒情感性的民族歌声
从新疆的维吾尔 哈萨克 雪山下的蒙藏民族到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
“北京天使合唱团”以高难度的民族唱腔完成了最完美的和声
轻盈的“阿拉木汗” 优美的西藏美女“格桑卓玛” 深情的“小河淌水”……
儿童合唱团中罕见的无伴奏合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更让人惊艳
天使,以细致灵活的民族演唱风格征服了所有人的耳朵
一场中国民谣的和声餐宴 一场超水准的合唱演出
01.阿拉木汗
02.格桑卓玛
03.阿瓦尔古里
04.花儿与少年
05.小河淌水
06.在那遥远的地方
07.康定情歌
08.森基德玛
09.送情郎
10.六月茉莉
11.等你到天明
12.都达尔和玛丽亚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6辑-野玫瑰
制作人 : 杨秀兰、欧阳谦
制作群 : 演唱:北京天使合唱团|
发行日期 : 1997/12/17
令人迷醉的西洋民谣情歌,在清新的童音中,呈现了另一番风格独具的浪漫,收服每一颗多情的心。
风靡全球的世界名曲--野玫瑰、苏姗娜..,在甜美清新的音色里有了绝美的呈现;优质的录音技术更让专辑细致动听。
01.明亮的眼睛
02.野玫瑰
03.索而未格之歌
04.白发吟
05.噢!苏瑞娜
06.依然在我心深处
07.梦中的佳人
08.鸽子
09.哎哟妈妈
10.MORRY WIDOW WAITZ
11.DIE LORELEI
12.NELLY BLY
13.舒伯特小夜曲
14.野玫瑰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7辑-西北雨
★本专辑入围1999年第十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唱片奖”★
啍唱着令人迷醉的歌调,甜美的东方天使们来到了大乡野。台湾民谣里鲗鱼娶新娘的趣味、阿美族赏月之夜的歌舞欢腾、云南少数民族赶集的热闹、龙舟比赛时紧张气氛及哈萨克民族儿女的多情,尽在这精致细腻的和声里重现,天使们再度以充满童真的优美歌声,唱出台湾、云南、新疆等地表现民俗趣味的乡野小调与民歌。全辑洋溢着欢喜的情调,是最值得大饱耳福的童声合唱专辑。
01.西北雨直直落
02.青春舞曲
03.赶摆路上
04.燕子
05.赏月舞
06.在银色的月光下
07.白月亮
08.葫芦笙吹响啰
09.采茶歌
10.小龙舟
11.春游
12.半个月亮爬上来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8辑-童年
一群朋友围坐长谈年少往事时,一起个头,大家总能正确无误的唱出每句音符,每段词句。那是所有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和歌词。
学校的音乐课本、合唱团的影印谱、吉他教本、救国团的歌曲辑....这些人人朗朗上口的歌曲,代表了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童年的歌声是没有时光限制的,只要那最最纯真的乐句一响起,所有的大人都是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
01.童年
02.泼水歌
03.快乐的向前走
04.小花帽
05.同桌的你
06.外婆的澎湖湾
07.弯弯的月亮
08.西风的话
09.马兰情歌
10.竹楼情
11.露沙兰
12.鲁冰花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9辑-祈祷
制作人 : 杨秀兰、欧阳谦、浩瀚
制作群 : 作曲:T.H.Bayley、 Rentaro Taki、S.C.Foster 、Hays、塔 希格廷斯基、德弗乍克、史麦塔那、R.Bishop、德国民谣、简铭耀等
指挥:杨秀兰 倪丹霞
*贺本系列专辑【童年】 荣获2001年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
*金曲奖制作群年度钜献 倾听东方天使的祈祷 温暖整个世界的心
东方天使合唱团自1995年推出首张专辑以来,不仅屡创销售佳绩,更年年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的肯定。2001年以“童年”获得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和最佳演唱人入围,并得到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奖。本专辑收录爱的真谛、祈祷、老黑爵、静夜星空、往事难忘、我的家庭等充满温情的歌曲;更上层楼的音色和声部,不仅给您音乐上的享受,更温暖您的心,温暖整个世界的心。
01.祈祷
02.爱的真谛
03.老黑爵
04.我的家庭
05.科罗拉多之夜
06.念故乡
07.啊 牧场上绿油油
08.静夜星空
09.小鸟
10.梦
11.伏尔塔瓦河
12.花
13.往事难忘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10辑-我的快乐天堂
制作群 : 音乐制作:欧阳谦 杨秀兰|合唱:北京天使合唱团|
发行日期 : 2002/11/21
透过天使的歌声,嗅到了乡间的味道。
美国儿童音乐奖及台湾金曲奖制作群年度巨献
优美的和声,带领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堂
那年的乡间小路,有鸟叫声,有流水声,有我们的歌唱声;还有老师催促我们加快脚步的吼声
那年我们去捉泥鳅,有我跌落稀泥里灰头土脸的景象,还有你指着我大笑的画面
许许多多的回忆,太多太多的故事在这声歌声中找到了回想,回想我记忆中的快乐天堂
01.乡间的小路
02.捉泥鳅
03.快乐天堂
04.风铃草
05.爱跳舞的小朋友
06.听泉
07.兰花草
08.菩提树
09.稻草里的火鸡
10.海边
11.八只小鹅
12.草原夜色美
13.再会吧!原野
14.大海啊!故乡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11辑-浮云游子
制作人 : 杨秀兰、欧阳谦、浩瀚
制作群 : 合唱:北京天使合唱团|指挥:杨秀兰|配器:浩瀚|
发行日期 : 2003/11/30
金曲奖制作群年度巨献
东方天使的歌声带着你的梦想与记忆去旅行
优美的和声将你我的青春印记唱得纯真又浪漫
01.橄榄树
02.浮云游子
03.小茉莉
04.梦田
05.拜访春天
06.秋蝉
07.如果
08.好大一棵树
09.让我们看云去
10.渔唱
11.春天的故事
12.小草
13.太阳岛上
14.歌声满行囊 东方天使之音系列第12辑-光阴的故事
本专辑入围2005年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奖”。
‘如果有人仍在追查天使存在的证据,他们的声音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NAPRA Review”杂志
在幸福的时光隧道里听见天使的歌声
用记忆中最美好的歌曲温暖整个世界的心.
本专辑收录多首经典教会圣诗以及令人怀念的民歌;幸福温暖的合声,满足喜爱音乐的耳朵,更温暖您的心,温暖整个世界的心。 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Danny Boy、Amazing grace等经典教会圣诗,带来温暖与祝福;光阴的故事、微光中的歌吟、守住这一片阳光...等怀念民歌,让我们重返时光隧道,分享那段充满友情与欢笑的幸福时光。
01.天赐欢乐
02.光阴的故事
03.蜗牛与黄鹂鸟
04.微光中的歌吟
05.当我们同在一起
06.欢乐年华
07.娃娃的故事
08.丹尼男孩
09.奇异恩典
10.红蜻蜓
11.忆儿时
12.守住这一片阳光
13.分享
『玖』 民歌有哪些
不知你要女声还是男声,下面共参考:
1嘎达梅林,内蒙 2杨柳青 扬州,3赶牲灵 陕北 4摇篮曲,东北 5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海 6半个月亮爬上来 青海 7采花 四川 8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 9凤阳花鼓 安徽 10马兰恋歌 台湾高山族 11兰花花 陕北12放马山歌 云南 12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西藏 13你送我一枝玫瑰花 新疆 14阿拉木汗 新疆 15玛依拉 哈萨克 16在那银色月光下 塔塔尔 17马车夫之歌 维吾尔 18浏阳河 湖南 19沂蒙山小调 山东 20小放牛 安徽 21 茉莉花 江苏 22阿里山的姑娘 台湾高山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