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宋
1. 中国古代有没有栀子花
中国古代有栀子花。有关它的记录。
栀子 【唐】杜甫
寒雨朝行回视园树【唐答】杜甫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唐】刘禹锡
感枫五首 【唐】李贺
山石【唐】韩愈
雨过山村【唐】王建
信州水亭 【唐】张祜
永乐殷尧藩明府县池嘉莲咏【唐】雍陶
信笔【唐】韩偓
离鸾【唐】唐彦谦
送王少府归杭州【唐】韩翃
咏墙北栀子诗 【南朝】谢朓
栀子花【宋】杨万里
水栀子【宋】朱淑真
花语: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2. 关于栀子花的诗句千古名句有哪些
1、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栀子》唐·杜甫
译文:栀子比起其它植物来,确实少见。
2、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咏栀子花》唐·刘禹锡
译文:颜色跟玉树上附着的色彩一样美,清香味就象嫦娥(月亮比喻嫦娥)身上传来的一样香。
3、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栀子》唐·杜甫
译文:果实经霜变红,枝叶遇雨露而显青翠。
4、六出台成一寸心,银盘里许贮金簪。——《栀子花》 宋·舒岳祥
译文:栀子花的外型内在,装饰发髻可以替代金簪,如月般皎洁白璧无暇,又似春天粉蝶纷飞满林。
5、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咏栀子花》清·刘灏
译文:洁白的栀子花非常让人喜爱,星星点点的花朵有将近一半伸向池塘。
3. 栀子花的诗
东西游遍雨山村,栀子黄时橘满园。——兴福院僧房(宋 陈舜俞)
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信州水亭(唐 张祜)
烂开栀子浑如雪,已熟来禽尚带花。——初秋行圃四首(宋 杨万里)
旱地莲花娇小,水盆栀子幽芳。——初秋闲记园池草木(宋 范成大)
落日桐阴转,微风栀子香。——四月二十三日作(宋 陆游)
猩红栀子艺成林,复砌勾栏日映深。——孟蜀官词二首(明 范汭)
浅蕊黄金韵栀子,嫩容白玉沁梨花。——小春六花茶花(宋 岳珂)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山石(唐 韩愈)
园夫遮道白何事,栀子花开斑笋行。——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宋 司马光)
梅子渐肥栀子瘦,黄鹂啼尽雨中花。——新春谩兴(明 刘玉)
经时不放荷花叶,昨夜尽收栀子香。——柳塘送春(宋 白玉蟾)
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栀子花(宋 蒋堂)
晚来骤雨山头过,栀子花开满院香。——栀子花题画(明 丰坊)
香於栀子细于梅,柳絮梨花过后开。——橘花(宋 丁谓)
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清平乐(宋 赵彦端)
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港口野步怀归(宋 高公泗)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雨过山村(唐 王建)
忽忆西家水栀子,多时愁杀读骚人。——黄叔敏许惠水栀子(宋 郑会)
4. 枙子花的相关文化
《清平乐·宅院栀子花》
(左河水)
艳春不露,绿簇一身素。
夏日骄阳甘露沐,银朵芳香馥馥。
回家高挂窗帘,卧床摘伴枕边。
出户发中斜插,走街雅致翩翩。
5. 北宋仁宗年间有栀子花吗
有。栀子花不是外国引进植物。原产地我国。唐朝和宋朝都有不少写栀子花的诗歌。
6. 栀子花诗词
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
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
宋·蒋堂《栀子花》
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
幸赖夕阳下,余景及西枝。
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
余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
南北朝·谢朓《咏墙北栀子诗》
素华偏可憙,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里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南北朝·萧纲《咏栀子花诗》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唐·杜甫《栀子》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南檐架短廊,沙路白茫茫。
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
唐·张祜《信州水亭》
金鸭香消夏日长,抛书高卧北窗凉。
晚来骤雨山头过,栀子花开满院香。
明·丰坊《栀子花题画》
闻道离鸾思故乡,也知情愿嫁王昌。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
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唐·唐彦谦《离鸾》
拳石泓泉媚浅沙,孤根蟠窟养清华。
细看六出瑶英小,薝卜分明是雪花。
宋·张镃《水栀》
重台栀子玉攒花,初夏湖山一供嘉。
三嗅馨香几欲泣,年时曾食故侯瓜。
宋·张埴《初夏湖山》
疏花早不奈香何,三叠琼葩底用多。
最是动人情意处,黄梅已老未逢荷。
宋·陈宓《县圃栀子花三重生简潘君》
六出台成一寸心,银盘里许贮金簪。
月中不著蝇点璧。春过翻疑蝶满林。
陆地水光山院静,炎天冰片石坛深。
杨州只说琼花好,漠漠风水何处寻。
宋·舒岳祥《栀子花》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宋·杨万里《栀子花》
举世多植梨,而我学种栀。颜色固不别,良苦诚异宜。团团绿阶侧,岂畏秋风吹。同心谁可赠,为咏昔人诗。
宋·梅尧臣《植栀子树二窠十一本於松侧》
7. 宋舒岳祥栀子花“六出台城一寸心,银盘里许贮金簪”怎么理解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
8. 栀子花在古代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栀子花栽培的记载最早见于汉《史记》中的“千亩卮茜”。当时花开时节,望如积雪,香闻百里的壮观景象。栀子花绽苞后会结出倒卵形而有棱的绿色果实,象一只注满美酒的酒杯。然而入秋后栀子花变成黄红色,又如注入南国绍兴黄酒。酒杯古称“卮”,因其子实似之,故得“卮子”之名,而“栀子”是由“卮子”转化而来。栀子花叶色四季常绿,秀美翠色。花朵洁白玲珑,芳芳素雅,若有似无,妙香久远。一圈绿色外缘包围着雪白的花蕾,犹如玉琢琼雕,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芳香,格外清丽可爱。据《太平广记》记载:“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也。”此是栀子花奇特的地方。
古今诗人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唐·王建的一首《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用一“闲”字把山村栀子花和看栀子花花开的乐趣写得妙机横生。心境朗自然,流动着自然的美丽。宋女诗人朱淑贞把栀子花楚楚动人的姿态,描绘的惟妙惟肖:“一根曾寄小峰峦,檐卜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颈宜移就月中看。”栀子花适用于阶前、池畔和路旁配置,也可用作花篱和盆栽观赏,花还可做插花和佩带装饰。有着持久不消玉白花色和馥郁的芬芳,正是栀子花的胜处。各种花很少有六瓣的,只有栀子花是六瓣。陶真白说:“栀子剪出了六片花瓣,在花房上刻下了七道印痕。”
一朵带雨露的栀子花,清冷浓香,淡逸而出。象悠然的蓝天上浮动着的朵朵白云,自由地飘荡,来自心灵深处的快乐便如花绽放,倾听着花开的声音,原来,快乐就这么简单,它源于一朵花。
栀子之种据说来之天竺,佛经谓之“薝卜”,故栀子花常与禅家纠结。明陈淳说:“竹篱新结度浓香,香处盈盈雪色装,知是异方天竺种,能来诗社搅新肠。”赞栀子花为佛家的禅友。人逢琐事,易燥易烦,得清香则心静气和,而佛家宗旨正叫人虚心下去。宋诗人蒋梅边咏栀子:“清净法身如雪莹,夜来林下现孤芳;对花六月无炎暑,省却铜匮几炷香。”以法身看待栀子,诗外之意,我们不难索解,栀子昭示的清净自我且能度人的精神,正所谓“薝卜三千灌顶香”也。
9. 栀子花简介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属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枝版叶繁茂,叶权色四季常绿,花芳香,是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
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栀子花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格外清丽可爱。它适用于阶前、池畔和路旁配置,也可有作篱和盆栽观赏,花还可做插花和佩带装饰。
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
(9)栀子花宋扩展阅读:
栀子于4月孕蕾形成花芽,所以4-5月间除剪去个别冗杂的枝叶外,应重在保蕾;6月开花,应及时剪除残花,促使抽生新梢,新梢长至2-3个节时,进行第1次摘心,并适当抹去部分腋芽;
8月对二茬枝进行摘心,培养树冠,就能得到有优美树形的植株,栀子要求土壤pH5-6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在北方土壤呈中性或碱性的土中,应适期浇灌矾肥水或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
空气湿度如低于70%,就会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和花蕾的成长,但过湿又会引起根烂枝枯,叶黄脱落的现象。除正常浇水外,应经常用清水喷洒叶面及附近地面,适当增加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