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酮浓度
① 从抹香鲸体内提炼出的香料叫什么
龙涎香。
龙涎香是一种偶尔会在抹香鲸肠道里形成的腊状物质,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它们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千克的。
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延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龙涎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
(1)紫罗兰酮浓度扩展阅读
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是古代中国。
汉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蜡状漂流物,这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变性的成品龙涎香。从几千克到几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还香。当地的一些官员,收购后当着宝物贡献给皇上,在宫庭里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
据说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的宗教仪式中所用的香料,除植物香料如肉桂、檀香、安息香等之外,就有龙涎。古希伯莱妇女还把龙涎、肉桂和安息香浸在油脂中做成一种香油脂,涂在身上使用。
真正发现龙涎香秘密的是沙特阿拉伯科特拉岛的渔民。这个岛屿上的渔民主要以捕抹香鲸为生。 有一次,一位老渔民在剖开一条抹香鲸的肠道时,发现了一块龙涎香。
当时,渔民们认为这是它从海面吞食的,并引起注意。但是这则消息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进行深入的研究,终于解开了龙涎香之谜。
② 桂花泡酒步骤
桂花酒中主要为桂花和酒精。其中桂花含芳香物质,如γ-癸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反-芳樟醇氧化物、顺-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壬醛、β-水芹烯、橙花醇、牻牛儿醇、二氢-β-紫罗兰酮;花蜡含碳氢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 [1]
桂花酒的制作
先制成白酒,装甏伏酒,伏1—3年时间,一般隔年上市。上市前,用鲜桂花浸成桂花露,渗入白酒,酿成桂花酒。常熟桂花酒留下了翁同龢的“带径锄绿野,留露酿黄花”的佳句。随着酿酒工艺的改进,桂花酒具备了“品质优,酒度低,色泽美而透明,酒味香而甜醇,一年四季可饮,男女老少皆宜”特点,成为品饮、馈赠的佳品。
桂花稠酒的制作
一、泡米:清水入缸,淹没江米,木瓢搅拌使脏物上浮撇而弃之。四时为宜。
二、蒸米:上笼,烧大火,熟烂达八成,离火,浇水,先米中间后笼周围,温度降至三度以下即可。
三、拌曲:平散摊开在案,撒曲面,拌,需均匀。
四、装缸:先置木棒一个,于缸中心,将米从四周装入轻轻拍压,后木心转动抽出,口成喇叭状。白布盖之,再加软圆草垫,保持三十度温,三天后酒醅即熟。
五、过酒:将缸口横置两个木棍,铜丝萝架其上,萝中倒多少酒醅,用多少生水几次淋下,手入酒醅中转、搅、搓、压,反复不已,酒尽醅干。
酒中放冰糖,蜂蜜,加桂花,加热烧开。
一般酒澄清,此酒粘稠,一般酒辣辛,此酒绵甜。乡民能喝,市民能喝,老人能喝,儿童能喝,男人能喝,女人能喝,健胃、活血、止渴、润肺。相传太白饮此酒,成诗百篇。故历来文人到长安,专饮桂花稠酒。今有一学子欲做诗人,每次到酒店大饮觅灵感,但三碗下肚,则大醉,语无伦次,不识归路。
自制桂花酒
主料:桂花
辅料:崇明老白酒、枸杞子
调料:冰糖
自制桂花酒
自制桂花酒
做法:
1、新鲜桂花筛去杂质。
2、把梗从筛眼里筛出来。
3、摘掉梗。
4、把厨房纸打湿,轻轻地擦去桂花上的尘土。
5、装入容器中,加少许糖腌渍几小时。
6、准备冰糖和枸杞子。
7、用干净的白纸做成椎形小漏斗,把枸杞子和桂花装入酒瓶内,再放入冰糖。
8、封好瓶口,等待发酵。 [2]
食用指南编辑
桂花酒在吃晚饭的时候喝最好,可以促进睡眠。 [3]
主要功效编辑
材料
桂花酒是选用秋季盛开之金桂为原料,配以优质米酒陈酿而成.具有色泽金黄、芬芳馥郁、甜酸适口的特点,它是宴会及制作鸡尾酒的上乘美酒,也是您自享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桂枝、桂籽、桂根皆可人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配制的桂枝汤,专治外感风邪、发热头痛等症。桂根味甘微涩。
桂花为木犀科植物的花、其味辛、温归经入肺、大肠经,对「瘕疝」是指腹部常热痛,「奔豚」是指肾脏寒气上冲或肝脏气火上逆冲胸直达咽喉至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晕目眩、心悸烦躁不安、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痰涎咳喀不出等有良好疗效。常食用对养颜美容、护肤有明显的帮助。
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像是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之后则象徵了会延年益寿。桂花茶可养颜美容 ,舒缓喉咙 ,改善多痰、咳嗽症状 ,治十二指肠溃疡,苇麻疹 、胃寒胃疼 、口臭 、视觉不明 。
功效
该酒香甜醇厚,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效。桂花酒尤其适用于女士饮用,被赞誉为“妇女幸福酒”。祖国医学中有花疗的理论实践,桂花酒就是典型的实例。
③ 在西餐中最常用的香料有
一、天然香料及调香料:由天然植物或动物经加工或不加工的香料原料,以物理方法制备而得到可供人食用的物质。
二、天然同等香料:由有机合成或天然香料,以化学过程分离所得的物质,此物质与天然产物的化学构造相同。
三、人工香料:与天然产物的化学构造不同,是由有机合成产制。食品香料
食品香料是批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它不但能够增进食欲,有利消化吸收,而且对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食品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食品香料按其来源和制造方法等的不同,通常分为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三类。
(1)天然香料 是用纯粹物理方法从天然芳香植物或动物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通常认为它们安全性高。包括精油、酊剂、浸膏、净油和辛香料油树脂等。
(2)天然等同香料 是用合成方法得到或由天然芳香原料经化不过程分离得到的物质。这些物质与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不管是否加工过)中存在的物质,在化学上是相同的。这类香料品种很多,占食品香料的大多数,对调配食品香精十分重要。
(3)人造香料 是在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不管是否加工过)中尚未发现的香味物质。此类香料品种较少,它们元旦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且其化学结构迄今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存在。基于此,这类香料的安全性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在我国,凡列入GB/T 14156-93《食品用香料和编码》中的这类香料,均经过一定的毒理学评价,并被认为对人体无害(在一定的剂量条件下)。其中除了经过充分毒理学评价的个别品种外,目前均列为暂时许可使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有些原属人造香料的品种,在天然食品中发现有所存在,因而可以列为天然等同香料。例如我国许可使用的人造香料已酸烯丙酯,国际上现已将其改列为天然等同香料。
食品香料是一类特殊的食品添加剂,其品种多、用量小,大多存在于天然食品中。由于其本身强烈的香和味,在食品中的用量常受自我限制。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食品香料品种近2000种。我国业经批准使用的品种也在1000种左右。因受本书篇幅所限,在此特选择100种用量较大,使用面较广,比较重要的品种加以介绍。其他品种可参考香料专著。关于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食品香料品种名单参见附录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请点击查看分类→ 茉莉浸膏 天然薄荷脑 肉桂油 桉叶油 香叶油 姜油 柠檬油 亚洲薄荷素油 甜橙油 广藿香油 留兰香油 桂花浸膏 八角茴香油 戊基肉桂醇 大茴香醛 茴香醇 茴香基丙酮 苯甲醛 乙酸苄酯 乙酸龙脑酯 乙酸丁酯 苯甲醇 苯甲酸苄酯 丁酸苄酯 丙酸苄酯 龙脑 丁酮 丁酸丁酯 丁酸 樟脑 香芹酮 桉叶素 肉桂醛 香茅醛 柠檬醛 香茅醇 葵醛 二氢香豆素 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丁二酮 二甲基苄基原醇 乙酸乙酯 丁酸乙酯 癸酸乙酯 乙基愈创木酚 庚酸乙酯 己酸乙酯 异戊酸乙酯 乳酸乙酯 十二酸乙酯 壬酸乙酯 甲基乙酸乙酯 辛酸乙酯 丙酸乙酯 丁香酚 香叶醇 乙酸香叶酯 己醛 反式-2-己烯醛 己酸 己基肉桂醛 紫罗兰酮 紫罗兰酮 乙酸异戊酯 丁酸异戊酯 异戊酸异戊酯 叶醇 芳樟醇(单离) 乙酸芳樟酯 麦芽酚 乙酸薄荷酯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甲基丁酸 甲基环戊烯醇酮 甲基丁香酚 苯乙酸甲酯 水杨酸甲酯 壬内酯 辛醛 桃醛 苯乙酸 苯乙醛 苯乙醇 洋茉莉醛 复盆子酮 松油醇 乙酸松油酯 麝香草酚 香兰素 环己基丙酸烯丙酯 己酸烯丙酯 戊基肉桂醛 丁酰乳酸丁酯 兔耳草醛 乙酸二甲基苄基原酯 乙基麦芽酚 乙基香兰素 羟基香茅醛 甲基香豆素 杨梅醛
食品香料也要安全认可
香料工业主要工作是:一·收集香料原料:大部分是买入,少部分由自己合成、种植或生产像精油、精油树脂等天然产品;二·调配香料;三·香料的品管、产品应用及售后服务。
制造香料的原则是把天然物或单体香料混合后,稀释於准许使用娜苊剑ㄈ缡称芳兜木凭�⒈��蓟蚴秤偷龋┲卸�频谩O懔系你兄岛艿停��栽谑称分械挠昧拷院艿停��橇刻�僭蛱砑尤胧称分幸咨�砦螅��园严懔舷∈挽渡鲜鲋�懔显靥迨潜匾�摹V圃煜懔献钪饕�募记稍陟叮旱飨愎ぷ饕约跋懔系挠τ弥�丁J称返募庸ぬ跫��谴邮孪懔瞎ぷ髡咦⒁獾慕沟恪O懔涎芯考胺⒄沟哪勘瓴恢皇侵圃煜懔希��匾�氖钦庑┫懔先绾斡τ茫�懔闲枰�呒际醯氖酆蠓�瘛?
食品香料与其他食品添加物一样,都要经过安全认可才能使用;但它也有很多与其他食品添加物不同地方,它的种类及用法很多,食品香料使用量很低,大部分产品中的香味化合物浓度在10ppm以下;而且香料对食品有自动限制的特性,因为香味太浓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很多食品添加物,其化学结构在天然食品中很难找到,因此不知道其毒性,但是绝大部分香料皆存在於天然食品中。
任何食品添加物都要经过安全认可才能使用。国际香料工业组织对於食品香料的安全规定主要如下:
一、香料原料、天然香味料及天然同等香味料,假若遵守限制名单的规定,且工业界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资料,则可使用这些香料。某些天然物里含有毒素,因此列入限制名单内。
二、人工香料必列於正名单内才可使用。
美国则要求所有香料的原料必列於核准名单中,才可使用。
什麼是调香工作?
从上述合法安全的几千种香料原料中选出几十种,并以不同浓度组合成为一种香料,这种工作即为「调香」。所制得的香料必须再因应不同使用条件而修饰配方,例如同样的草莓香料可经修饰后,使它适用於不加热的冰淇淋或经加热的硬糖等不同型式的草莓香料。要调出良好的香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位调香师的专业训练起码要五年以上,要能出人头地就要靠个人努力及天分了。
食品所香料单位近年来积极进行调香工作,我们已收集香料原料2000种,每天进行基本的调香训练,也已有400多支相当良好的香料,去年一年已移转给业界50多支。除了调香训练外,我们还以高度精密仪器如气相层析质谱仪(GC-MS)等,了解天然物的香气成分而加以仿制,因此我们也已拥有不少我国独特的香料。
食品香料可应用於饮料、烘焙食品、冰品、糖果、速食面、点心食品、中式食品、香烟、酒类及肉品等。每类食品又有很多种类,使用不同的香料、原料、配料及加工方法。所使用的香料是否是适当型态,浓度及添加方式是否正确?於食品加工中香气成分的损失状况如何?如何补救?这些都是难题,都是香料的应用及服务工作必须注意到的。
在香料应用及服务工作中,第一件要务即是要了解或解决食品中香气成分,或所添加香料在食品加工或贮藏中的变化。诚然我们可用仪器分析来解答,但是仪器分析是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即是「描述分析」。一位有训练的调香师及品评员能够於品尝试料后,写出这试料所含有的各式香气及滋味以及其强度,并画出一图形来。描述分析可应用於香料的开发、同类各种产品的香味比较,以了解畅销者及行销差者的香味差异,并谋求改进品质较差的产品。
食品加工或贮藏中香味成分也会发生变化,以描述分析法简易地侦测香料的某些成分散失过量或起化学变化,而需要在配方中增添香料量,或以较稳定单体香料取代不稳定单体香料。因此,描述分析对於香料应用及服务工作很重要。
总之,食品香料的制造及应用服务是一体的;制造或应用不当,都不能达到添加香料所应有的功效
④ 香水中的月桂和肉桂一样么
香水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和香料。高档香水中香料含量一股在15%以上,最高可达30%。多选用天然植物的花和果的芳香油以及动物香料(例如:麝香、灵猫香等)来配制,低档香水多以人造香料来配制,香料含量一般在5%以上。
1、丁香香水配方(克)
松烯醇3.5克;胡椒醛0.5克;佛利柑油1.7克、橙花油0.5克;酒精400(毫升);蒸馏水120(毫升)
2、紫罗兰香水配方(毫升)
紫罗兰酮60;玫瑰油7.5; 鸢尾酊 7.5;酒精600~1000
3、白玫瑰香水配方(克)
酒精800;玫瑰油200;素馨油200;香柠檬油300;香芝豆粉200
香芝豆粉是难溶性的固体,必须先用酒精浸取(分二次浸取)
4、高级香水配方(克)
酒精1600;薰衣草香油30;葡萄芽10;香柠檬50;检叶油20;相香酚2;内桂醛2;玫瑰香叶油10;鸢尾根4;玫瑰麝香2;三倍橙香花水40
5、花露水配方(克):橙花油40;香柠檬油12;柠檬油6;玫瑰香叶油2
制作:
按配方称量,将香料与酒精混和,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静置过液(若直接用植物的果、根、皮等作香料时,则应放置浸泡两天后滤去渣子),再加入色料和水搅匀,并加入少量碳酸镁和其他无毒吸附剂,以除去要质。然后于冷暗处放置数天,待其透明后,用倾析法或过滤法除去沉淀后即得成品。
说明:
1、制香水的酒精不可含有杂醇油,酒精中乙醇的含量一般应在90%以上,有的乙纯乙醇来配制。
2、制时水用的水,不能含杂质或带酸、碱性,用新鲜蒸馏水较为理想。
3、香水的颜色一般是嫩绿或浅黄,色料用量要适当,既要使成品色泽柔美和美观,又要在使用时不致使织物留色。
4、制备所用容器以玻璃或瓷质为宜。
5、盛香水的瓶子必须干燥,瓶塞应密封,以免空气内侵和香水外逸。
调香师首先将存放在褐色遮光瓶中的8种香精一一摆放在现场,它们分别是香草味、花香味、草香味、木香味、果香味、檀香味、橙香味、茴香味,每个瓶中插着一根塑料吸管。
在使用每种香精的时候,要专“管”专用,以免混淆了香味。接着,就可以在调香师的指导下,如同做化学实验一般自己动手配香水了。
步骤:
一、按照自己的喜好,将不同的香精用吸管滴入空瓶中,摇匀。注意每种香精滴多少以及先后顺序都会影响最终的香味,由于香精浓度很高,有的味道只需几滴就可以,比如木香味。
二、在配好的香精中加入酒精,比例是20%的香精和80%的酒精,摇匀后,用干净吸管滴入香水瓶中,一瓶属于自己的香水就配好了。要注意的是,自己配的香水摇匀后要静置48小时,等所有香味都稳定地调和在一起,再开瓶使用,而且自配香水因为没有添加抗氧化剂,所以最好在6个月内使用完。
问题:一瓶好的香水通常价值不菲,其实不过是“香精+酒精”摇一摇而已。
调香师解释:其实香水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材料,而在于配方,配一瓶香水就如同艺术创作一样,结果未知而且充满惊喜。
提醒:如果要自己动手配香水,别忘了将每次调制所用香精的种类、用量、时间过程等细节详细记录下来,以免当您发现一种举世闻名的香水配方时,却忘了当初是怎么调出来的。
⑤ 从山苍子油到假性紫罗兰酮再到β 紫罗兰酮工艺流程
1 基本原理
工业生产中,柠檬醛和丙酮的缩合主反应如下[4]:
假性紫罗兰酮环化反应如下[4]:
2 原料与试剂
试验原料与试剂为山苍子油(自产,含柠檬醛60%),丙酮(化学纯),磷酸(85%,工业级),苯(工业级)。色谱条件:上分1102型气相色谱仪,不锈钢盘柱内径3mm,长3m,ChromosorbW担体,10%PEG20M固定相,柱温150℃,气化室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氮、氢气FID。
3 试验结果
3.1 假性紫罗兰酮的合成
将120g丙酮及1.5%氢氧化钠水溶液 120ml,复合剂A1.8g混合于500ml烧瓶中,在40℃下强烈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山苍子油60g,水浴升温到50℃,保持2小时,再升温至 58℃,保持3小时,停止搅拌及加热,静置10分钟,加入20%醋酸溶液并搅拌至溶液呈弱酸性,静置分层、取上层油液,在120℃下油浴加热,蒸出丙酮及低沸点成份,得粗制假性紫罗兰酮41.6g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得含酮量87.6%,得率为80.0%,其计算如下:
得率=假性紫罗兰酮mol/数柠檬醛mol数
=(41.6×0.876/192.31)/(60×0.60/152.24)
=0.800,
其中60为山苍子油重量;0.6为柠檬醛含量;192.31为假性紫罗兰酮分子量;152.24为柠檬醛分子量。
3.2 紫罗兰酮的合成
将7.5g85%磷酸置于250ml烧瓶中,加入36ml苯和催化剂B0.03g,搅拌混合,并冰水浴冷却至18℃,慢慢滴加30g粗假性紫罗兰酮(含酮87.6%)于30分钟内加入,搅拌不停止,温度控制在30℃以下;滴加完毕继续搅拌30分钟,任其温度上升至40℃,再维持30分钟,后加入冰水 40g,静止15分钟、分层,取上层油液,水洗除去磷酸、下层水液用苯10ml×3萃取,合并油液及萃取液,用30%纯碱溶液中和至微碱性,再用醋酸中和至中性。以水蒸汽冲蒸出苯及低沸点物质,分层去水,得25.5g粗紫罗兰酮,紫罗兰酮含量90.4%,得率为87.7%,α体:β体为5:1。粗紫罗兰酮减压蒸馏,收集78~82℃/1mmHg馏分,得20g成品紫罗兰酮,为淡黄色油状液体、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得紫罗兰酮含量为97.8%,其中α体含量为 93.4%。
4 结语
(1)采用山苍子油作为原料直接用于合成假性紫罗兰酮,减少了工艺流程,操作简单,所用溶剂,试剂有市售工业品,整个工艺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
(2)缩合反应采用相转移催化条件反应,采用少量的相转移催化剂A提高有机相中碱的浓度与活性[5];同时采用高速搅拌,提高产物得率。
(3)环化反应中迅速排除反应热可大大降低树脂物的生成[1],提高产品得率,因此,温度控制很重要。此外,环化反应中加入少量复合剂B(平平加0等),可使收率明显提高,并提高α体含量。
(4)本工艺假性紫罗兰酮及紫罗兰酮的得率分别为80%和87.7%,得率较高。产品经轻工部香料所品评,香气尚佳。
⑥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花蜜香
茶叶中产生香气的物质
每年春季新制的生茶,花蜜香最为明显,这种香型勐库大叶种也是特别有代表性的。其实,新茶中的香气是茶叶本身内部处于优势状态的香气物质决定的,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比例,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主导茶叶香型的香气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青叶醇(顺-3-己烯醇):在所有的茶叶香气物质中,其含量最高,约占鲜叶芳香物质的60%。当青叶醇浓度较高时,其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息;低浓度时,则有清香气息。
苯甲醇:产生微弱的苹果香气,在鲜叶和各类茶中均有存在,揉捻和发酵过程会促进其大量形成。
苯乙醇、醋酸香叶醇、醋酸橙花醇:产生玫瑰香气。
苯丙醇:产生类似水仙花的香气。
芳樟醇:产生百合花或兰花香气,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香叶醇: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产生玫瑰香气,含量随嫩度的增加而增加。
橙花叔醇:产生木香、水果百合香韵,常见于乌龙茶及高级名优绿茶。
1-戊烯-1-醇、苯乙醛、n-壬醛、n-癸醛和芳樟醇氧化物、辛二烯酮:产生陈香味。
己烯醛:产生花香,红茶和乌龙茶中含量较高。
肉桂醛:产生肉桂香气。
香草醛:产生花香味。
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产生有紫罗兰气息。
茉莉酮:产生茉莉花香,常见于茉莉花茶。
醋酸香草醇、醋酸芳樟醇、橙花醛:具有柠檬香气,常见于红茶。
苯乙酸苯甲酯:有强烈的、甜润的、细腻的蜂蜜香味。
蒎烯:产生松木香味。
醋酸苯乙酯:产生果香味。
普洱茶的花蜜香从何而来
从香气类型来看,普洱新生茶里的花香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乙酸苯甲酯、醋酸苯乙酯等芳香物质作用的结果。这些芳香物质含量虽少,但对茶叶的香气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的影响
经常喝茶的朋友也会发现,不同区域的新茶香型也会有所区别,一个地方的茶花香比较明显,另一个地方的茶则蜜香浓郁,就比如提到兰花香,很多茶友就会想到景迈茶。再从气候来看,同样产自勐库的生茶,往年的新生茶给人的感觉是蜜香清甜,而今年由于经过了一个暖冬天气,茶叶的花香更显。
由此可见,新生茶中最常见的花蜜香主要是由茶叶本身的香气物质构成,而花香的种类、蜜香的轻重又会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茶树品种等因素影响,无需人工添加,也与我们所栽培的茶树周边生长着什么样的香气植物没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来源:津乔普洱)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微号:(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⑦ 透明状态的紫罗兰酮大概什么浓度
紫罗兰酮为浅黄色粘稠液体,密度 0.9298克/厘米3(21℃)。
⑧ 香精如何使用
香精香料
一.香精香料的定义
色,香,味,形是衡量食品质量的四个重要指标。
香仅居其次,好的香味能强烈的控制人的食欲。使人一闻到就想吃。
香料—一些来自自然界动,植物的或经人工单离,合成而得到的发香物质叫香料。香精——以香料为原料,经调香,有时加入适当的稀释剂配成的多成分的混合体叫香精。
二.香料的分类
1.天然香料:动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
(1)动物性香料:品种少,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麋鹿,灵猫,海狸三种动物及抹香鲸胃内分泌的一种龙诞香。
这类香料在浓烈时带有不适的臭气,但是稀释后则发出优美的香气,且留香力较强,高级
香精中常作为定香剂。
(2)植物性香料:如橙油,来自于甜橙果皮,用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或用磨桔机轧制提取。柠檬油,从柠檬果皮中通过压榨或蒸馏而得。
2.人工香料:单离香料,合成香料
(1)单离香料:以天然香料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分离出来的较单一的成分。
(2)合成香料:以单离香料及煤焦油系成分为原料,经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制得的产品。
五.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1.辅助作用:原来具有香气的产品,香气浓度不足,所以选用与其香气相适应的香精,来辅助香气。
2.稳定作用:天然产品香气受季节,地区,气候,土壤,加工条件影响,导致香气不稳定,加香后可保持每批产品基本稳定。
3.补充作用:补充加工过程中损失的一部分香气。
4.矫味作用:药味
5.赋香作用:一些产品本身没有香味,可选择一定香型的香精,使产品有一定的香味。
6.替代作用:直接用天然品作为香味源有困难,采用香精替代或部分替代。
七.香精使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1.用量:量多量少都不好,通过反复的实验调节,最终决定于当地消费者的口感。
1.均匀性:分散均匀,才能使香味一致哦。
2.其他原料的用量:其他原料的质量影响香味效果。水处理不好,劣质糖等本身具有较强的气味,使香精香味受影响而降低了质量。
3.碳酸比的配合:糖酸比配合恰当,香味效果较好。如柠檬饮料中酸低,再多的香精也其不到应有的效果。
5.温度:温度高,香精挥发。
八.香精的检测方法
1.色泽:试样与标样置于同体积的比色皿至同刻度,评比色泽。
2.香气:闻香纸,蘸取试样与标样约1~2厘米,品香,辨别其在挥发过程中全部香气是否与标样相符,有无异杂气,除头香外,还应评定体香和尾香。
3.香味:糖酸水,8~12克蔗糖,0。1~0。16克柠檬酸,试样0。1克,定容100毫升。
盐水,0。5克盐,0。1克试样,定容至100毫升。
4.相对密度: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比重,当物质纯度变化时,比重也随之改变。故测定比重是检测物质纯度与否或溶液浓度大小的一种方法。
5.折射率: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折射率,对同一种物质而言,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该物质的浓度大小,故测定折射率的大小可反映其均一程度和纯度。
6.澄清度:试样与标样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比色皿中,无色背景下,目测观察是否澄清透明,有无杂质。
食用香精
北方水果香精
杏仁香精
杏仁肉呈白色,焙炒后能产生特殊的香味。杏仁香气以苯甲醛、甲基苯甲醛为主香,辅以
豆香等香气,而如
果能适量使用三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等烘烤香,则香气更加逼真。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40.0桃醛0.2
香兰素1.0植物油57.8
洋茉莉醛1.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7.695%乙醇52.0
洋茉莉醛0.2蒸馏水40.0
香兰素0.2
桃子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十一内酯500庚酸乙酯50
乙酸戊酯150丁酸乙酯50
甲酸戊酯50戊酸乙酯50
苯甲醛10香兰素100
肉桂酸苄酯4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3?-癸内酯120
香兰素42-甲基丁酸126
苯甲醇13内酯香基40
芳樟醇17酯香基182
桃醛66乙醇429
葡萄香精
葡萄的香气是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为特征香气,辅以酒香、果
青香、玫瑰样花
香、糖甜香,再配合以酯类果香组成。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庚酸乙酯1.05桂酸乙酯0.004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0.11香叶油0.003
水杨酸甲酯0.02紫罗兰酮0.003
杨梅醛0.10乙酸乙酯15.17
香柠檬油0.63老姆醚2.56
肉豆蔻油0.0695%乙醇58.35
香紫苏油0.04蒸馏水20.85
甜橙油萜1.05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5甜橙萜3
乙酸异戊酯2.5草莓醛0.2
丁酸乙酯3乙基香兰素0.3
丁酸异戊酯5.5麦芽酚0.1
苯甲酸乙酯3香叶油0.7
水杨酸甲酯3橙叶油3
桂酸乙酯1.5丁香油0.7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2.5植物油25.7
甲基紫罗兰酮0.3
苹果香精
苹果香精是一种青甜香韵的果香型香精。传统的苹果香精以玫瑰香韵来拟其甜香韵,以乙
酸苄酯、芳樟醇等
衬托其青香,以异戊酸异戊酯、异戊酸乙酯作为苹果特征果香,并再辅以乙酸乙酯、丁酸
异戊酯、乙酸异戊
酯、丁酸乙酯和柠檬醛来丰满果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异戊酸异戊酯110异戊酸苯乙酯0.2
柠檬醛(97%)1十九醛0.2
苯甲醛1冷榨橘子油1
甲酸香叶酯0.5BHA0.1
丁酸异戊酯15甲酸戊酯1
香兰素1甘油20
乙酰醋酸乙酯11醋酸乙酯22
异戊酸乙酯22蒸馏水120
说明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具成熟的苹果香味,主要用于汽水、冰棒、雪糕等
的加香,加香量一般为0.05%~0.15%。
樱桃香精
樱桃的香气是由特征果香为主,辅以甜、辛香,再用果香以丰满整体香气,一些天然精油
类原料起圆润与修饰作用。特征果香常用的是苯甲醛、甲基苯甲醛和它们的甘油缩醛、苦杏仁油等,辅以香兰素、丁香油、大茴香醛等甜、辛香气,常用甜橙油、柠檬油、橙花油、玫瑰油、康酿克油等修饰、圆润整体而得到樱桃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118橙叶油0.06
丁酸乙酯0.48甜橙油0.30
丁酸戊酯0.84桃醛0.012
甲酸戊酯0.30苯甲醛0.48
乙酸戊酯0.30洋茉莉醛0.30
大茴香醛0.06庚酸乙酯0.12
香兰素0.18苯甲酸乙酯0.24
桂醛0.0395%乙醇70.00
丁香油0.18蒸馏水14.0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二酮0.50异戊酸桂酯0.2
异戊酸乙酯2.50丁酸0.5
乳酸乙酯20.0
甲基苯甲醛(三个异构体
混合物)
8.0
苯甲醛32.5水杨酸甲酯0.1
乙酸对甲苯酯7.0草莓醛4.0
庚炔羧酸甲酯0.2桃醛(纯)0.3
肉桂油3.5香兰素10.0
大茴香醛3.0乙基香兰素0.5
丁香酚0.710%鸢尾浸膏0.5
乙酸大茴香醇酯2.5丙二醇3.5
制备上述混合物以10%比例混入丙二醇。
草莓香精
配制草莓香精常以清香韵、甜香韵和酸香韵组成。草莓香精一般都以草霉醛(3-甲基-3-
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和3-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为主香。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苄酯、
茉莉净油、橙花油、紫罗兰叶净油等;甜香则常用玫瑰花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
橙花醇、桂酸酯类、紫罗兰酮、麦芽酚、乙基麦芽酚、橙花醇、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以及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等;再用乙酸、丁酸、草莓酸、浆果酸和2-甲基戊酸等作为酸香韵,然后,加入酯类等果香来丰满果香韵。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壬酸乙酯5.0香兰素5.0
月桂酸乙酯20.0乙基香兰素2.0
异丁酸桂酯10.0异丁酸乙酯100.0
丁二酮0.5异戊酸乙酯50.0
乙酸枯名酯10.0庚酸乙酯10.0
桃醛50.0草莓醛10.0
覆盆子酮3.0草莓酸3.0
乙酸乙酯2.095%乙醇207.5
ß-紫罗兰酮10.0丙二醇500.0
麦芽酚2.0
山楂香精
山楂香气是由酸香、甜香和青香组成。酸香是由2-甲基丁酸、2-甲基戊酸、草莓酸、浆果
酸、乙酸、已酸等组成;甜香由玫瑰油、香叶油、玫瑰醇、香叶醇、β-突厥烯酮、丁香油、秘鲁浸膏、鸢尾浸膏等组成;再修饰以青香,用叶醇、乙酸叶醇酯、反-2-已烯醇、乙酸反-2-已烯酯、芳樟醇氧化物等。最后整体圆和以天然的山楂提取物,这样就组成了山楂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叶醇0.2芳樟醇氧化物0.2
玫瑰醇0.5丁酸乙酯2.5
玫瑰花油0.52-甲基丁酸乙酯4.0
2-甲基丁酸1.5柠檬油1.0
草莓酸0.3乙酸乙酯2.0
乙酸0.2山楂酊70.0
鸢尾凝脂0.895%乙醇12.0
丁香油1.2蒸馏水3.0
叶醇0.1
杏子香精
杏子香精常以橙花油、茉莉油、玫瑰油、苦橙叶、紫罗兰等或相应的合成香料来体现其花
香。再以苦杏仁油、苯甲醛、甜橙油、柠檬油、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已酸烯丙酯、庚酸烯丙酯、环已基已酸烯丙酯、桂酸乙酯、桂酸丙酯、γ-壬内酯、γ-十一内酯等合成香料组合成果香。而脂蜡气可用较高级的脂肪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及其酯类以及较高级的脂肪酸的酯类获得。同时适量添加天然康酿克油、已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可增加圆熟感。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环已基已酸烯丙酯0.2香叶油0.5
苦杏仁油(苯甲醛)11.5茉莉油9.5
乙酸戊酯7.5橙花油18.5
丁酸戊酯7.5玫瑰油3.0
甲酸戊酯10.0柠檬油5.0
戊酸戊酯15.0甜橙油10.5
桂皮油(斯里兰卡)0.5苯乙酸异戊酯0.1
乙酸乙酯14.5桂酸丙酯0.2
丁酸乙酯4.5?-十一内酯200.0
戊酸乙酯50.0香兰素85
已酸乙酯10.0溶剂527
a-紫罗兰酮9.5
生梨香精
生梨的香气很淡,只有一些著名品种如洋梨、香梨、砀山梨等香气相对稍浓些。配制生梨
香精常以香柠檬油、乙酸异戊酯等作为其特征果香,再配合以玫瑰、丁香、鸢尾和香兰素等甜香,乙酸苄酯、芳樟醇等清香,辅以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甜橙油、壬酸乙酯等果实、酒香香韵,这样就组成了生梨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香酚0.08庚酸乙酯0.04
橙叶油0.30丁酸乙酯2.00
香柠檬油0.80乙酸乙酯3.43
乙基香半素0.30乙酸戊酯2.00
甜橙油1.0095%乙醇75.00
桃醛0.04蒸馏水15.00
丁二酮(10%乙醇)0.01
甜橙油1
甜瓜香精
甜瓜的香气以青香韵、甜香韵和果香韵组成。果香常用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丁酸乙酯、丁酸戊酯、戊酸乙酯、戊酸戊酯、苯甲醛、十六醛、柠檬油等组成;甜香常以香兰素、麦芽酚、桂酸甲酯、桂酸苄酯、紫罗兰酮、丁香油等拟制;而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酸苄酯、甲酸苄酯、苯乙醛等组合而成。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桂酸甲酯1香兰素5
桂酸苄酯1苯乙醛2
大茴香醛1苯甲醛苄酯10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壬酸乙酯15
十六醛2柠檬油10
甲酸乙酯20戊酸乙酯40
戊酸戊酯30丙二醇531
丁酸戊酯30蒸馏水300
南方水果香精
椰子香精
椰子香精常以γ-壬内酯(也称椰子醛)作为主体香料,再以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增加香
草甜香,又以庚酸乙酯、已酸、辛醇赋以油脂气和酒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椰子醛2.50丁香油0.25
?-壬内酯0.50苯甲醛0.25
香兰素1.00植物油95.5
香蕉香精
香蕉香精常以乙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乙酸乙酯等拟香蕉的特征香气,以甜橙、柠檬等
柑橘类精油增强其天然新鲜感,以丁香油、香兰素等作为其留香的甜香,同时适量使用丁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以丰满果香韵。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乙醛2.0柠檬醛0.5
老姆醚2.0肉桂油0.5
丁酸乙酯2.0丁香酚0.2
乙酸丁酯3.0异丁酸桂酯0.8
2,3-异已二酮1.0草莓醛4.0
乙酸异戊酯1.0乙基香兰素1.0
丁酸异戊酯33.0玫瑰香精①0.5
庚酸乙酯10.0丙二醇38.5
①玫瑰香精的组成。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0.375乙酸丁酯1.5
甜橙油0.75丁香油0.225
乙酸戊酯8.25橙叶油0.075
丁酸乙酯1.5香兰素0.075
丁酸戊酯2.25丙三醇5
蒸馏水15酒精75
柠檬香精
配制柠檬香精用柠檬油,它主要有:宁烯、月桂烯、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α-松
油醇、芳樟醇、橙花
醇、正辛醇、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香茅醛、柠檬醛、乙酸辛酯、乙酸癸酯、乙酸
香茅酯、乙酸香叶
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等。其中宁烯等萜烯类化合物约占到90%以上,它们的水溶
性很差,所以在水
溶性的柠檬香精中必须除去它们。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柠檬油15.0柠檬醛8
95%乙醇68.4乙酸芳樟酯1
水31.6乙酸香茅酯0.5
辛醛0.570%乙醇90
制备将柠檬油与95%乙醇混合,再将水加在乙醇和柠檬油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静置
48h,分去上层的柠
檬油萜(可用作油质柠檬香精)。在留下的水层中加入其余组分。
甜橙香精
甜橙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主要有:宁烯、α-蒎烯、β-月桂烯、凡伦西亚桔烯、正丁醇、
正辛醇、顺-3-已烯
醇、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已醛、辛醛、壬醛、
癸醛、柠檬醛、乙
酸、已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已酸乙酯、3-羟基已酸乙酯、3-羟基辛酯乙
酯、乙酸香茅酯、
乙酸香叶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氧化物等。
调配甜橙香精就是以冷压甜橙油或橙汁精油为主原料,采用低浓度乙醇萃取除萜工艺制
得。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10倍甜橙油5BHA适量
5倍甜橙油3.5变性淀粉12
甜橙醛0.5苯甲酸钠1
瓦伦烯0.05柠檬酸适量
癸醛0.05色素适量
酯胶6蒸馏水80
说明本品为橙红色不透明浊液,溶于水,具新鲜的天然甜橙香味,主要用于汽水的加香,
加香量一般为
0.1%左右。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95%乙醇40.095%乙醇29.0
甜橙油20.0癸醛0.01
蒸馏水30.0柠檬醛0.05
菠萝香精
菠萝香精主要由菠萝的特征果香、香草香、焦糖香、酒香等组成。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酸乙酯3.02-甲基丁酸乙酯4.0
乙酸乙酯3.03-甲硫基丙酸乙酯0.5
已酸乙酯2.0环已基丙酸烯丙酯1.9
丁酸甲酯3.015%菠萝呋喃酮15.0
乙酸戊酯0.595%乙醇53.0
已酸烯丙酯1.0蒸馏水19.0
柠檬醛0.1
荔枝香精
荔枝香精常以甜香韵、青香韵、果香韵和修饰香气组成。其甜香韵以玫瑰甜和焦糖甜香为
主,常可用香叶
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橙花醇、异丁酸苯乙酯、异丁酸橙花酯、玫瑰花油和玫瑰
甜香和麦芽醇、乙
基麦芽醇等焦糖香,再配合以紫罗兰酮、桂酸甲酯、桂酸乙酯等组成荔枝甜香。青香常用
甲酸苄酯、乙酸苄
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茉莉净油等茉莉清香。果香常用柠檬油、柠檬醛、丁酸乙酯、
丁酸丁酯、异丁酸
乙酯来拟制。再修饰以薄荷酮、乙酸葛缕酯、乙酸二氢葛缕酯等凉木香,乙酰基噻唑、乙
酰基吡嗪等炸玉米
香气以及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特征头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叶油0.2乙酸芳樟酯0.5
玫瑰醇2.0乙酸二氯葛缕酯1.2
香叶醇0.5薄荷酮0.4
乙酸玫瑰酯0.8异丁酸桂酯0.6
异丁酸香叶酯0.3乙酰基吡嗪0.05
异丁酸苯乙酯0.2乙酰基噻唑0.05
异丁酸橙花酯0.5香兰素0.05
玫瑰醚1.2苯甲醇63.4
麦芽醇5.0柠檬油1.5
乙基麦芽醇15.0柠檬醛0.1
乙酸苄酯4.0丁酸乙酯0.05
芳樟醇1.5二甲基硫醚0.4
无花果
无花果为桑科中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秋季果熟,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花托
可生食,味美可
口。香气特殊。精油的主要成分有异戊酸异丁酯、3-羟基-α-丁酮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510%丁香酚5
柠檬油2510%乙基香兰素5
异戊酸香叶酯15巧克力豆酊剂8
苏合香膏510%葫芦巴豆酊剂10
康酿克油2槭树香精①30
10%角豆(Ceratonia
siliqua)酊剂
300菠萝原汁②250
丁酸乙酯1050%柠檬酸
异戊酸苯乙酯5
①槭树香精组成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角豆(Ceratoniasiliqua)酊
剂
300香紫苏酊剂30
圆叶当归酊剂1210%苯乙酸乙酯1
胡芦巴香树脂6
Ethone(10%a-甲基大茴香
烯基丙酮,奇华顿产)
2
10%香豆素(Substitute)15香兰素4
转化糖100焦糖色30
蒸馏水500
②菠萝原汁制作如下:将300kg菠萝在压榨机上榨出汁液,加入0.45kg果胶酶并静置
过夜,在室温下在离心机上分离去果胶,在真空下将此汗液浓缩至76L。用80%~100%
的异丙醇洗涤已榨过的果肉,回收异丙醇后并真空浓缩至8L,与上述的处理的汁液混合,
并加16L95%的食用酒精即可。
杨梅香精
杨梅为杨梅科杨梅的果实,成熟时香气以酸甜为主。配制杨梅香精可以草莓样的酸甜香气
为主体,辅以奶
香、酒香和特殊的水果香气。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杨梅醛5
乙酸异戊酯2桃醛0.2
乙酸苄酯0.5十九醛0.3
丁酸乙酯4紫罗兰酮0.5
丁酸戊酯1.5麦芽酚0.03
桂酸甲酯0.1戊酸乙酯0.5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0.02植物油82.5
水杨酸甲酯0.3
覆盆子香精
覆盆子香气具有似紫罗兰、茉莉和玫瑰韵调的柔和青甜果香。调配覆盆子香精通常都以紫
罗兰酮和草莓醛为
基础,饰以茉莉、玫瑰等花香,同时适当添加已醇、叶醇及其酯类,可增强果实的青鲜香
感。加入覆盆子酮
可赋予香精真实的覆盆子果香,结合使用鸢尾凝脂更可以增强天然感。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0.0柠檬油6.5
乙酸戊酯250.0麦芽酚1.5
丁酸乙酯37.0二甲基硫醚0.5
丁酸戊酯7.5鸢尾凝脂30.25
邻氨基苯甲酸二甲酯0.5玫瑰醇5.0
甲基苯基甘油酸乙酯10.0?-十一内酯5.0
香叶醇6.5香兰素43.0
覆盆子酮8.0溶剂450.0
a-紫罗兰酮10.0大茴香脑0.25
10%茉莉净油3.5
橘子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橘子香精(油相)10环糊精(稳定剂,水相)15
乙酸异丁酸蔗糖酯(油相)10蒸馏水50
阿拉伯树胶(水相)15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柠檬醛0.1广柑油(除萜)10
癸醛0.01甜橙油5
黑香豆酊0.5丙三醇5
蒸馏水35酒精(95%)60
西方风味香精
咖啡香精
咖啡香精是以咖啡酊或咖啡浸膏为基础,再配以少量能增强其香气的香料,如2-糠基硫醇、
甲基环戊烯醇酮、麦芽酚、丁二酮等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咖啡酊577.5丁二酮1.0
戊二酮4.0异丁香酚1.0
甲基乙基乙醛4.0愈创木酚0.4
乙酸3.0甲基硫醇0.6
吡啶3.0糠硫醇0.3
戊酸2.0辛醇0.2
甲基糠醛2.0丙二醇400.0
糠醛1.0
可乐香精
常见的可乐型香精以果香和辛香所组成。果香常用蒸馏白柠檬油、冷榨柠檬油、甜橙油为
主;另外,辛香则
常用肉桂油、斯里兰卡桂皮油、桂叶油、丁香油、大茴香油、肉豆蔻衣油、肉豆蔻油、小
豆蔻油,还常用些
橙花油、白兰花油、玳玳花油、玫瑰花油等花香进行修饰。
配方1
蒸馏白柠檬油210a-松油醇10
白柠檬油(5倍)201%龙脑2
甜橙油20薄荷脑10
柠檬油20异戊醇5
肉桂油1095%乙醇60
斯里兰卡桂皮油5三醋酸甘油酯626
姜油2
可可香精
可可香精常为可可粉、可可种皮(可可壳)萃取物为主香,再和合以香草香组成的。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可可壳酊45.0香兰素4.5
可可粉酊45.095%乙醇5.5
巧克力香精
巧克力是以从可可豆中分离出的可可脂为主,加上牛奶、奶油、糖等调配而成的。巧克力
香精大都采用可可
浸出物,另外再加入香兰素和奶油香来配制。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二甲基硫醚1.0香兰素15.0
乙酸异丁酯1.0?-丁内酯5.0
乙酸苯乙酯0.5苯乙酮0.5
10%丁二酮0.5苯甲醛1.0
50%糠醛0.5苯乙酸2.0
异戊醇1.0麦芽酚3.0
异丁醛8.0乙醛2.0
异戊醛15.0可卡醛(Cocal,IFF)5.0
苯乙醇8.0丙二醇31.0
非瓜果香精
蜂蜜香精
一般蜂蜜香精常以苯乙酸和苯乙酸乙酯、苯乙酸异丁酯、苯乙酸苯乙酯等苯乙酸酯类作为
其特征的密甜香
韵,适量配合以洋茉莉醛、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大茴香醛等豆甜香韵,有时头香上适量
使用壬酸乙酯等酿
甜香,以及果甜香气组成。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甲基苯乙酮0.375壬酸乙酯31.250
香叶油0.375乙酸戊酯187.000
芹菜籽油0.375乙酸乙酯100.000
乙基香兰素6.000戊酸戊酯250.000
苯乙酸12.00095%乙醇400.000
苯乙酸甲酯12.625
奶油香精
传统的奶油香精习惯上均以香兰素的奶香为主料,辅以少量丁二酮、丁酸等香料而成。这
种配方使用中总感
到偏香草香气,作为奶香则感到单调。随着从天然奶油中找到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越来越多,
奶油香精的配制
也有很大变化,现在的奶油香精重视的酸、醇、酯、内酯、醛类的香味平衡。酸类可常用
乙酸、丁酸、已
酸、辛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等;醇类常用已醇、辛醇、壬醇、癸醇等;酯类常用乙
酸乙酯、丁酸乙
酯、已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内酯常用γ-壬内酯、γ-癸内酯、δ-癸内酯、
δ-十二内酯等;醛类
常用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等。再与香兰素、麦芽酚等协调并加上丁酰基乳酸丁酯、丁
二酮配制而成奶油
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酸3.5洋茉莉醛0.3
丁二酮1.0丁酸丁酯0.5
甲基香豆素0.5?-十一内酯0.1
香兰素1.5乙醇35.0
丁酸乙酯1.6甘油55.0
丁酸戊酯1.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兰素0.15丁酸乙酯2.25
丁二酮0.75丁酸戊酯0.30
甲基香豆素1.80植物油85.00
丁酸9.75
色拉香精
拉(Salad)即凉拌杂菜(莴苣、萝卜、洋葱、卷心菜、洋山芋等),因此色拉风味料
以辛香料为主(丁
辛、姜辛、桂辛、茴辛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甜橙油30
甘牛至油(Origanum
marjorana)
30
柠檬油3010%芹菜籽油90
芹菜籽油树脂45肉豆蔻油15
鼠尾草油(南斯拉夫产)35时萝油150
龙蒿油35百里香油20
芫荽油25姜油5
姜油树脂10月桂油10
桂叶油(斯里兰卡)20茴香15
众香子油10玉米油325
丁香油100
制备将上述混合物再以10%的比例稀释于玉米油中。
生姜香精
生姜香精常以生姜油为主,再加上丁香油等辛香以改善和谐调生姜的口味,有时也用少量
的酯类香料增强果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生姜油树脂52.2甜橙油13.0
冷榨白柠檬油13.095%乙醇354.6
蒸馏白柠檬油13.0蒸馏水541.2
柠檬油13.0
酒用香精
白酒香精
清香型白酒香精
清香型酒的风格是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和顺,余量爽净。其代表酒的品种是汾酒。
它的主体香成分是
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从总酯来说,它比浓香型、酱香型都低,并且突出乙酸乙酯。而已
酸乙酯含量很低。
另外还含有较多的多元醇、丁二酮、2,3-丁二醇等芳香物质。下面是一种清香型仿汾酒的
酒用香精配方: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5.0乙酸3.5
丙酸乙酯0.2已酸0.02
丁酸乙酯0.5乳酸1.5
已酸乙酯1.0丙醇1.0
乳酸乙酯14.0异丁醇0.12
正丁醇0.0670%山梨醇2.0
异戊醇0.5甘油10.0
正已醇0.0195%乙醇22.46
丁二酮0.005蒸馏水8.0
2,3-丁二醇0.125
⑨ 龙涎香就是鲸鱼的呕吐物吗 有什么作用
你好
龙涎香就是鲸鱼的呕吐物这种说法是不严密的,龙涎香是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有的抹香鲸会将凝结物呕吐出来,有的会从肠道排出体外,仅有少部分抹香鲸将龙涎香留在体内。龙涎香的性状是呈不透明的蜡状胶块.色黑褐如琥珀,有时有五彩斑纹。质脆而轻,嚼之如蜡,能粘齿。气微腥,味带甘酸。比重约0.7~O.9,融点为60℃,可溶于纯酸中。燃烧时发蓝焰,香气四溢,酷似麝香而幽雅,被熏过之物,能保持持久的香气。以黑褐色、体松质韧、焚之有幽香者为佳。这种抹香鲸主要活动于热带、更热带的温暖海洋中;营一雄多雌的群居生活。分布遍及各大洋。中国东海、南海均有。所以说龙涎香就是鲸鱼的呕吐物这句话不全对。
龙诞香是一种动物性香料.它和麝香、灵猫香、海里香,并称为四大动物香料。由于其具有复杂但又彼此平衡的香味和持久的定香能力,同时具有滋补养身、壮阳、抗炎、镇痛等医疗效用,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器重。古代中国人曾视龙涎香为珍贵的壮阳药,十七世纪西方药典记载:龙涎香对心脏、大脑疾病有治疗效果,同时还可预防瘟疫。龙涎香作为医用主要可以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用于咳喘气逆,气结症积,心腹 疼痛,淋病。
龙涎香醇本身没有香气,在空气中发生变化后产生香气。 所以还可以作为高级的香料使用,香料公司将收购来的龙涎香分级后,龙涎香香水磨成极细的粉沫,溶解在酒精中,再配成 5% 浓度的龙涎香溶液,用于配置香水,或作为定香剂使。所以,龙涎香的价格昂贵,差不多与黄金等价。
而且人类对于龙涎香的科学研究从未停止,研究发现:龙诞香主要由三萜醇龙涎香醇(又称龙诞香精,ambrein)和一系列胆甾烷醇类物质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对甲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成分。同时,还从龙涎香酊剂中分离得到纯的降龙涎醚。这些化台物散发出不同的气味。化台物2散发出腐烂的动物粪臭味,3呈现弱的烟草味,4为典型的海水味,5则为臭海水味,6表现出和、细腻、持久的麝香性动物香韵,其左旋体则具有明显的木香香韵。现已证明龙涎香醇经氧化或光降解可产生上述五种具有龙涎香香气的物质。不过,由于天然的龙涎香产量十分少,因此现在大都使用化学的方法来合成龙涎香醇。目前常用香苏醇经过一系列的化学转化后再与(+)-γ-二氢紫罗兰酮反应来合成。
因为 龙涎香是抹香鲸病变后肠内形成的一种结石。由于抹香鲸濒于灭绝,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禁止在美国本土内生产、销售和使用以抹香鲸为原料的任何商品。此后.国际鲸委员会于1985年签订了禁止商业捕鲸的备忘录以保护这一物种。
谢谢
⑩ 虾青素是什么呀
虾青素(astaxanthin)即3,3′-二羟基-4,4 ′-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为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化学分子式为C40H52O4,分子结构中有两个β-紫罗兰酮环,11个共轭双键。虾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大多数甲壳类动物和鲑科鱼类体内,植物的叶、花、果,以及火烈鸟的羽毛中等。虾青素具有多种生理功效,如在抗氧化性、抗肿瘤、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 。
理化性质
虾青素(astaxanthin),又名虾黄质、龙虾壳色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也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最高级别产物,呈深粉红色,化学结构类似于β-胡萝卜素。而β - 胡萝卜素、叶黄素、角黄素、番茄红素等都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在自然界,虾青素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性。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虾、蟹、鱼、藻体、酵母和鸟类的羽毛中含量较高,是海洋生物体内主要的类胡萝卜素之一。
虾青素化学名称:3,3′-二羟基-4,4′-二酮基β-胡萝卜素,色素Aj067-69 CAS No: 472-61-7,分子式C40H52O4,分子量为596.86。由于两端的羟基(-OH)旋光性原因,虾青素具有3S-3 'S、3R-3' S、3R-3'R(也称为左旋、内消旋、右旋)这3种异构型态,其中人工合成虾青素为3种结构虾青素的混合物(左旋占25%、右旋占25%,内消旋50%左右),极少抗氧化活性,与鲑鱼等养殖生物体内的虾青素(以反式结构— —3S-3 S型为主)截然不同 .酵母菌源的虾青素是100%右旋(3R-3'R),有部分抗氧化活性;上述两种来源虾青素主要用在非食用动物和物资的着色上。只有藻源的虾青素是100%左旋(3S-3 'S)结构,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活性。
主要功能
抗氧化
天然虾青素(天然虾红素)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有效清除细胞内的氧自由基,增强细胞再生能力,维持机体平衡和减少衰老细胞的堆积,由内而外保护细胞和DNA健康,从而保护皮肤健康,促进毛发生长,抗衰老、缓解运动疲劳、增强活力。自2008年以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虾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提高免疫力,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天然虾青素抗氧化活性超过现有的抗氧化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虾青素是维生素C的功效的6000倍;是维生素E的1000倍;是辅酶Q10的800倍;是一氧化氮的1800倍;是纳豆的3100倍;是花青素的700倍;是β-胡萝卜素功效的100倍;是lycopene(番茄红素)功效的10倍;是carotol(叶黄素)功效的200倍;是teapolyphenols(茶多酚)功效的320倍;只有藻类和酵母菌和细菌等可以产生虾青素,更高等的动物不能转化出这种化学结构。天然虾青素还有一个明确的特点,它是唯一能通过血脑屏障的一种类胡萝卜素。
着色剂
虾青素,是一种色素,虾青素可以使三文鱼、蛋黄、虾、蟹等呈现红色,由于在自然界中虾青素是由藻类、细菌和浮游植物产生的。一些水生物种,包括虾、蟹在内的甲壳类动物都食用这些藻类和浮游生物,然后把这种色素储存在壳中,于是它们的外表呈现红色。这些贝壳类动物又被鱼(三文鱼、鳟鱼、加利鱼)、鸟(火烈鸟、朱鹭)和鸡、鸭捕食,然后把色素储存在皮肤和脂肪组织中。这就是三文鱼和其他一些动物呈现红色的原因。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也研究证实:天然红芯鸭蛋的红色成分也是天然虾青素。
保健功效
虾青素在体内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虾青素来自于被称为红球藻衣的微藻类,这类海藻在极地海洋环境中极为丰富,而且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从黄色到红色的任何一种,包括胡萝卜素和秦椒黄)。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素科的秦椒黄族中的一种。秦椒黄有助于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E及其他的类胡萝卜素发生氧化。秦椒黄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抗氧化效果最强的,比β-胡萝卜素强10倍,比维生素E强100倍。
经营养学家证实,虾青素可以跨越从血液到大脑的屏障,所以虾青素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及双眼都可起到保护作用。虾青素还有其他功效:提高身体耐力,降低肌肉受损的风险;缓解眼疲劳症状,提高视觉灵敏度;通过内部补充减少皱纹;缓解色素过度沉积的症状(即通常所说的老年斑);调节细胞因子,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基因显现;改善胃部健康,缓解幽门螺杆菌引发的感染或炎症 。
来源途径
虾青素的生产具有人工合成和生物获取两种方式。人工合成虾青素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同天然虾青素在结构、功能、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差别显著。
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即为化学方法,是从胡萝卜素制得虾青素;生物获取天然虾青素的方法,其生物来源一般有3种:水产品加工工业的废弃物、红发夫酵母和微藻(主要是雨生红球藻)。
虾青素可以用化学方法从胡萝卜素制得。这是鱼饲料中虾青素的最主要来源,全球有能力合成生产的是BASF、DSM、浙江新和成,浙江医药。除了从藻类提取外,由于添加虾废料提取或产虾青素酵母提取两种方法比较贵,这也是化学合成的方法比较常用的原因。
生物获取
除人工化学合成方法之外
,天然虾青素的生物来源一般有3种:水产品加工工业的废弃物、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和微藻(雨生红球藻)。其中,废弃物中虾青素含量较低,且提取费用较高,不适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天然的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平均含量也仅为0.40%。相比之下,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却高达1.5%~3.0%,因此被看作是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
海产废弃物提取
即从水产品加工工业的废弃物、各种海产加工废料中提取。
酵母提取
酵母中的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菌落因菌体产生虾青素等类胡萝卜素而呈红色,类胡萝卜素均匀地分布于细胞脂质中。天然的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平均含量为0.40%。故此,红发夫酵母因高产虾青素而备受人们关注。
藻类提取
天然的虾青素主要来自雨生红球藻。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为1.5%~3.0%,被看作是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
大量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对虾青素的积累速率和生产总量较其它绿藻高,而且雨生红球藻所含虾青素及其酯类的配比(约70%的单酯,25%的双酯及5%的单体)与水产养殖动物自身配比极为相似,这是通过化学合成和利用红发夫酵母等提取的虾青素所不具备的优势。此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结构以3S一3 ’S型为主,与鲑鱼等水产生物体内虾青素结构基本一致;而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结构则为3R一3 R型。
雨生红球藻被公认为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因此,利用这种微藻提取虾青素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国际上天然虾青素生产的研究热点。
雨生红球藻于自然界中主要生长分布在小的水塘和雨后积水形成的小的临时性水泡中,是自然界中合成和积累虾青素最多的微生物。雨生红球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它以带鞭毛的游动细胞进行快速的生长繁殖;而当条件变得恶劣时,雨生红球藻的游动细胞就会失去鞭毛,细胞壁加厚,同时积累大量的红色物质,细胞由此进入休眠状态。休眠40年后细胞仍有活性,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繁殖产生新的绿色细胞。雨生红球藻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及环境适应力引发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科学家初步推测,可能是雨生红球藻细胞中的红色物质起到了关键作用。1944年英国生物 化学家梯舍(Tisher)首次研究确认——这种红色物质就是虾青素。麦弗逊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自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科学界对此引起高度关注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虾青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50倍!雨生红球藻正是得益于虾青素这层保护盾才具有超强的生命力。
两者对比
稳定性
人工合成虾青素
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亦比天然虾青素低。由于虾青素分子两端的羟基(-OH)可以被酯化导致其稳定性不一样。天然虾青素90%以上酯化形式存在,因此较稳定,合成虾青素以游离态存在,因此稳定性不一样,合成虾青素必须要进行包埋才能稳定。合成虾青素由于只有1/4左右的左旋结构,因此其抗氧化性也只有天然的1/4左右。
吸收效果
人工虾青素的生物吸收效果也较天然虾青素差,喂食浓度较低时,人工虾青素在虹鳟鱼血液中浓度明显低于天然虾青素,且在体内无法转化为天然构型,其着色能力和生物效价更比同浓度的天然虾青素低的多。
生物安全
利用化学手段合成虾青素时将不可避免的引入杂质化学物质,如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非天然副产物等,将降低其生物利用安全性 。随着天然虾青素的兴起,世界各国对化学合成虾青素的管理也越来越严,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禁止化学合成的虾青素进入食品与膳食补充剂(Supplements)市场[1],而天然虾青素在FDA取得了一般性安全认证(GRAS),能够合法的进入食品与膳食补充剂市场。虾青素的生产一般倾向于开发天然虾青素的生物(植物)来源,并由此进行大规模生产。
应用领域
虾青素的推出导致抗氧化剂市场的革命,有人甚至说:21世纪将是抗氧化剂的世纪。天然藻源的虾青素及其提取物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知道虾青素的人还很少,只是科学界和时尚美容界少数人事知晓。哈佛研究人员Preston Mason称,Astaxanthin(虾青素)这种天然类胡萝卜素成份极具潜力成为新型【抗氧化/消炎】制剂,并且有望在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药之后掀起第三次预防性药物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