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岸总平面图
Ⅰ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来交大快一年啦,也慢慢发现了学校中一些我比较喜欢的地方,也算是地标啦~就分享给大家~
首先就是红果园,红果园位于逸夫操场旁边。交大有很多山楂树,每年秋天山楂成熟了就红红的一片,所以叫红果(每年秋天学校后勤人员都会摘了山楂分发给学生们)。交大的学生们被亲切的称呼为小红果儿,宾馆叫红果园宾馆,另外还有红果园餐厅哈哈。上个月山楂花开了,还很好看呢。给你们看我拍的图~
以上就是我心中交大的地标~无论春夏秋冬,交大都美的自成一幅画,风景绝佳呀~欢迎大家来交大作客,欣赏这份美~
Ⅱ 孝感有什么旅游景点
想去96去过1430白兆山44白兆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安陆市西北部,距市区14千米。山“高二百余丈,有三门层递而上。”其太白峰、钵孟山、写经岭,弥望烟云,缥涉天半,擅安陆之胜。自古林木繁茂,地势险峻,层岚迭翠,岩壑幽深,在历史上曾双峰山44双峰山主峰由两座海拔888米对峙且相邻的山峰组成,其中最高峰高887.3M,为孝感市最高峰。民间传说,双峰山由董永、七仙女“仙化”而成,“此眼化作双峙剑,刺破苍穹问缘由”。风景区即以此山命名!双董永公园44 孝感市董永公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孝感市城区。距武汉市60公里。孝感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位于公园中部的“孝子祠”,屋顶青色古瓦,门院粉壁花墙,院内正厅坐北向南,多开的雕花门屏,四周花卉孝感观音湖40观音湖生态旅游区集山、水、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内有景点20余处,植物茂密、群山耸翠、空气清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它“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水因山绿、山缘水青”的人间仙境。风景区与省委省政府及湖应城汤池温泉40汤池温泉位于应城市22公里的汤池镇,由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的,整体占地560亩,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建造,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红色旅游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配套于一玉女泉31玉女泉又名汤池。在应县城西北20公里。相传昔为玉女炼丹之处,故名。泉分三眼,有上、中、下三池,水由眼中喷出,汹涌翻滚,雾笼云蒸,气象十分壮观。水温高达70度,内含硫磺等矿物质,以此沐浴,对风湿病,皮肤刁汊湖26刁汊湖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汉水之滨,汉川市西13公里,距武汉市50公里。该湖是一个长16公里,宽6公里的规范长方型封闭湖泊。有效养殖面积10.8万亩。景区湖水清澈,碧波荡漾,自然环境优美、宁静、空气楚王城遗址26楚王城遗址位于云梦县城东郊。春秋时期吴楚征战,楚平王令子昭王筑此城。经考古部门证实,城郭总面积3.7平方公里,现残存的部分土城墙高于地表2.7米,还有城门址、护城河、排水道和台地。并且从1米以内的文化宣化九女潭26湖北大悟宣化九女潭:位于大悟县宣化店东大山区,有“十里大峡谷,九处胜景潭,五道香未址,八道险谷滩,九里十八寨”之称。在“九里十八寨”中,有两个较大的山寨,一个叫张王寨,一个叫李王寨,两寨相隔只有几泅洲寺22泅洲寺在云梦县城南约25公里的新店。寺周多为湖沼,常被水环绕,故名。相传系唐代创建。据寺前元代石碑记载,泰定四年(1327年)曾重修。其主体建筑为大殿,殿前钟楼、鼓楼分列左右,再前有山门。大殿为木结构凌云塔22凌云塔在应城市区南3.5公里大富水故道东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兴建。初为3层,以“文峰象征”之意称文笔塔。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取“高耸入云”之意,易为今名。七层六面,高30余米,砖石鄂豫边区革命18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大悟县城关镇东河东岸江岗山西麓。占地230亩,以纪念碑、纪念堂为主体,工程雄伟,气势磅礴,竣工于1984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园名。该陵园为全国十大陵园之一,被列为全国重门板湾遗址18门板湾遗址位于湖北省应城市西南约3公里处,是一个以城址为中心,城外分布有数个半从属聚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遗址的中部,有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城址一座,平面略呈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西垣保存最好,至车盖亭13车盖亭在安陆市西北15公里涡水西岸。《安陆县志》载:魏文帝曾于此留下“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诗句,故名。传李白常与友人在此下棋,故又名“太白亭”。《湖北通志》载:明大臣“蔡持正守安州日作车盖亭十绝句
Ⅲ 峨眉山月歌得意思是什么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编辑本段]【出处】
《李太白全集》卷八
[编辑本段]【体裁及格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渝州:今四川重庆一带。
讲解: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作者: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诗人。
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译文】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编辑本段]【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可见李白诗思之随机触发,天才流溢。《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编辑本段]【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简、洁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编辑本段]【点评】
王世贞曰:“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编辑本段]【英文赏析】
I went to Emeishan in an autumn, I can see a moon half. There was Ping-Qiang River of the moon's shadow.
Then I was going to go to Sanxia from Qingxi station in that night, but I can't saw the moon becuase the mountain which was on the bank side. I was missing the moon when I was going to Yuzhou.
[编辑本段]【李白其它诗词欣赏】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云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宣城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风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隐。
何处是回程,长亭更短亭。
清平调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登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山)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树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邀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及南征。
[编辑本段]小提琴曲
《峨眉山月歌》是黄虎威创作于1981年,此曲是作者根据大诗人李白的七绝诗而作,原诗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乐曲描写了峨眉山的月、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旋律柔美动听,充满诗情画意,乐思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诉说着诗人的思念。
Ⅳ 峨眉山月歌的全诗
[编辑本段]【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编辑本段]【出处】
《李太白全集》卷八
[编辑本段]【体裁及格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渝州:今四川重庆一带。
讲解: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作者: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诗人。
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可见李白诗思之随机触发,天才流溢。《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编辑本段]【点评】
王世贞曰:“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编辑本段]【英文赏析】
Fifteenth day of a month round Mt.Emei autumn
Qiang Jiang Ying-ping into the water.
Cheonggye made to the Three Gorges night,
You may think of Yuzhou
------于剑桥改写
[编辑本段]【李白其它诗词欣赏】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云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宣城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风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隐。
何处是回程,长亭更短亭。
清平调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登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山)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树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邀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及南征。
[编辑本段]小提琴曲
《峨眉山月歌》是黄虎威创作于1981年,此曲是作者根据大诗人李白的七绝诗而作,原诗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乐曲描写了峨眉山的月、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旋律柔美动听,充满诗情画意,乐思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诉说着诗人的思念。
Ⅳ 三翁花园有些什么景点
三翁花园位于是抚州市临川区玉茗大道,是江西省内范围最大的生态型花卉公园,为表达对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三位戏剧巨匠的敬仰,故取名“三翁”花园。园内有七个主题专园,分别为游乐园、杜鹃园、玉茗园、水生花卉园、樱花园、宿根花卉园、玫瑰园。
Ⅵ 太子湾公园的公园布局
太子湾公园总面积1200.45亩。全园以园路、水道为间隔,约略划分为东、中、西三块景区。东部景区为望山坪、颐乐苑等。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宽广,视野开阔,既可眺翠微山色,又可在草地上或卧憩,或嬉戏。大草坪南瑞,有一处用浅红、灰黑二色磨面石块拼砌而成的太极圆形铺装,翡翠园参差毗接,相倚而成。丘坡上遍玉兰、含笑、樱花等观赏花木,下层衬以绣球、火棘及宿根花卉,花影照眼,馨香沁人。
太子湾公园南靠九曜,现实南屏二山,东邻净慈寺,小有天园及张苍水,章太炎墓道,西借南高峰烟霞翠岚入园,北有一长列高大葱郁的水杉密林如翠帷中垂而与车水入流的南屏路相隔。山(九濯、南屏)为屏,水(明渠)为脉,山障水绕,气韵生动,太子湾公园“先天”就超群脱俗。
园中以西湖引水工程的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清新可人的景点。使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和现代的园林美学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形成了诸如琵琵洲、翡翠园、逍遥坡、玉鹭池、颐乐苑、太极坪等空间开合收放相宜,清新可人的景点。
公园内有数千株日本东京樱,三月中旬盛开,灿若云霞,美不胜收。故名现为著名的婚庆公园与郁金香展地。
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宽广,视野开阔,既可眺翠微山色,又可在草地上或卧憩,或嬉戏。大草坪南瑞,有一处用浅红,灰黑二色磨面石块拼砌而成的太极圆形铺装,其直径约10米,游人到此晨可练拳习舞,夜可歌咏欢娱。中部景区以琵琶洲与翡翠园为主景点。琵琶洲高高隆起,悲翠园参差毗接,两面三刀者相边相倚而成丘坡上遍玉兰,含笑,樱花等观赏花木,下层衬以绣球,火棘及宿根花卉,花影照眼,馨香沁人。这里景致大都以秋色称胜。太子湾公园的精到之处在于得用引水工程和明渠改建的平面形状多样化的水体,园之生动灵活赖以全出。园中水体大的折弯有数十处这多;分叉,聚合亦不下十余处。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水道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随意点缀些许或高或低或倚或侧或断或续的石矶,石坎。临水坡岸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野趣盎然。六七座用带皮杉木坯料筑就的小桥,造型,构架各异,跨水而立,不仅连接了两岸的园路,而且又是极佳的赏景点。自琵琶洲与流水相向南行,渐行渐闻然水声愈来愈大。当直上一小木拱桥时,但听得桥下流水欢歌,奔跳不息。再前行,复有一石砌拱桥跃然水波之上,自石桥望引水工和出水洞口,清波滔滔而来,涌至桥墩前一道横石坎处骤然下泻,轰鸣之声不绝于耳,使人有身临山谷深处飞瀑直贯的活水源头之感。随着摄像,录像设备的普及,太子湾公园仗着景致的绮丽和名字的吉利,成为杭州新婚夫妇摄制婚礼录像的场所,野趣与新潮,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西湖风情新图。
Ⅶ 地理问题
瑞士联邦(the Swiss Confederation)
概况:
国名释义:国名来源于州名施维茨。"施维茨"在古高德语中有"焚烧"的意思。今施维茨地区过去曾是一片森林,烧荒后才开始有人居住。
别称:钟表王国。
国歌:《瑞士诗篇》。
国花:高山火绒草。
面积:41293平方千米。人口:693.6万(1992年)。
民族:日耳曼族的瑞士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其他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等。
宗教: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同为官方语言。
首都:伯尔尼。 主要城市: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洛桑。
货币:瑞士法郎。
历史:
公元3世纪,日耳曼民族的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迁入。11世纪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1291年,施维茨等州反对外来统治,结成联盟,成为瑞士联邦的起始。 1648年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宣布独立。1815年颁布首部宪法,各州有独立的主权,维也纳会议确认其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建联邦制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
地理:
欧洲中西部多山的内陆国。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约占国土3/5,一般海拔3000~4000米;西北部为侏罗山脉(汝拉山脉);中部为高原。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20余座,最高峰为杜富尔峰,海拔4634米。高山终年积雪,多冰川。河湖众多,莱茵河、罗讷河等河源于此,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湖泊有莱芒湖(日内瓦湖)、博登湖、苏黎世湖等。属山地气候,高山寒冷,谷地温和。
经济:
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6%。长期以来, 瑞士政府相当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 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 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部门。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从1587年日内瓦生产手表迄今的400多年中, 一直保持着在世界钟表业的领先地位。近几年, 瑞士钟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和发电设备。机床、精密仪器、仪表、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化工机械、食品机械、印刷机械也很重要, 近些年来, 打 字机、计算机、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生产的发展十分迅速。
风俗:
名胜:莱芒湖、伯尔尼老城、卢塞恩湖与冰川公园。
节日:国庆日:8月1日;日内瓦登城节:12月11日。
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
概况: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玫瑰。
面积:55万平方公里。
人口:大约6090万。
宗教: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少数信奉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语言:法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巴黎。
主要城市:里昂、马赛、里尔、波尔多、坎佩尔。
货币:法国法郎。
历史:
公元前7世纪左右,高卢人在上定居。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人占领,统治长达5个多世纪。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768~814年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时期,版图扩大到今西欧大部分地区。公元843年,查理帝国分裂为三个王国,其中西法兰克王国相当于今法国的范围。10世纪末,改称法兰西王国,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1337年爆发英法百年战争。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时的法国称霸欧洲。1789年7月14日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废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地理:
欧洲西部国家。面积为551062平方千米。南部和西部临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岸线长3000余千米。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与东部有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以及株罗山、孚日山等山地,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位于法、意边境,海拔4807米。西部有巴黎盆地、卢瓦尔河下游平原、阿摩里卡丘陵和阿基坦盆地。重要河流有卢瓦尔河、塞纳河、罗讷河、加龙河等,其中索恩--罗讷河谷地南北狭长伸展,是天然交通走廊。
经济: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一。铁、钾盐、媒、铝土等矿产较重要。核能、小汽车、军火、化妆品、服务业等居世界前列。农业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是世界第二农产品出口国。小麦、玉米、葡萄酒、甜菜、马铃暑、肉类、牛奶、蔬菜、水果产量居世界或西欧前列,旅游业发达。
风俗:
对妇女谦恭礼让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民众公认以吻表示自己的情感,久别重逢的亲朋、同事间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亲额头,爱人、情侣间接吻。
名胜: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蓬皮杜文化中心、卢瓦尔河谷地古堡群、马赛港。
节日:国庆日在7月14日。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概况:
国名释义:"德意志"在德语中意为"人民的国家"。
国歌:《德国之歌》。
国花:矢车菊。国树:爱支栎。国鸟:白鹳。
面积:356545平方千米。人口:8055.3万(1992年)。
民族:德意志人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还有少数丹麦人、荷兰人、犹太人、吉普赛人等。
宗教:居民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犹太教。
语言:德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柏林(波恩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汉堡、慕尼黑、波恩、法兰克福。
货币:德国马克。
历史:
公元前10世纪,境内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条顿人居住。公元10世纪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后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中期以后中央政权衰落,出现封建据。1848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德国统一。1941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帝国崩溃。1919年成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国会由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四国占领,并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建立德立场联邦共和国,苏占区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
地理:
欧洲中部国家。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线1333千米。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在德国与奥地利边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为中德高地,由山岭、高原、盆地和河谷平原相间组成。北部为北德平原,沿岸低地多沙丘、滩地、沼泽、 湖。重要河流有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埃姆斯河、多瑙河等,运河沟通各河,交织如网,航运繁忙。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等。属温带气候,西北一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往东、南逐渐过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5~0摄氏度,7月14~19摄氏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经济:
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日本。煤、钾盐矿较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0%。工业门类齐全,重工业居主导地位。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化工、电子、电器、汽车、采煤、钢铁、石油加工、造船、仪表等,产品驰名世界市场,食品、纺织、印刷等轻工业也较发达。工业布局较均衡,鲁尔区为最大工业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畜牧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主要农产品为乳、肉畜产品以及谷物、马铃薯、甜菜等。对外贸易额居工世界前列。旅游业发达。
风俗:
德国的狂欢节以时间长、内容丰富而具特色。每年11月11日开始,历时二三个月,其间会出现多次高潮。到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一些地区的妇女要象征性掌权,被称为女人节日。最后狂欢节以化妆游行结束。
名胜:勃兰登堡门、柏林墙遗址、科隆大教堂、古城纽伦堡、采琪莲霍宫、"欧洲夏都"巴登-巴登、贝多芬纪念馆、博登湖。
节日:国庆日:10月3日;
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至10月第一周。
荷兰王国(the: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概况:
国名释义:"荷兰"(意为"森林之地")是尼德兰的一个省名,因其在国家的优势地位,欧洲许多国家便称尼德兰为荷兰。"尼德兰"意为"低地"。
别称:低地之国、风车之国、花卉之国。
国歌:《威廉·凡·那叟》、《谁脉中流着荷兰血》。
国花:郁金香。国鸟:琵鹭。
面积:41548平方千米。人口:1523.9万(1993年)
民族:荷兰族占总人口的90%,还有弗里斯族。
宗教: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
语言:荷兰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阿姆斯特丹。主要城市:鹿特丹、海牙。
货币:荷兰盾。
历史:
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6世纪初曾受西班牙统治。1579年,北部7个省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7世纪成为海上殖民强国。18世纪末法国入侵。19世纪初期在法国统治下成立荷兰王国。1815年同比利时成立联合王国(比利时于1830年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战后恢复独立,为世袭的君主立宪国。
地理:
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临北海,海岸线长1075千米。全境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约有一半面积在海平面以下,1/3的国土海拔仅1米。东南部地势较高,最高海拔也仅321米。通过世所罕见的围海造陆工程,土地面积增加60万公顷。水网稠密,主要河流有莱茵河、马斯河,还有北海运河等人工河道。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2℃,7月17℃,年降水量约700毫米。
经济:
荷兰是当今世界上11个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乳品生产位于世界第一,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世界上70%的鲜花市场为荷兰所垄断。在世界500强中,荷兰有四家公司排在前50位:飞利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ING国际银行。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口,年货物进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
风俗:
荷兰人民喜好鲜花,每年4~5月,花农举行花车游行,场景欢乐异常。利用风车排水和从事生产活动是荷兰人民的发明,每年风车日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名胜:阿尔斯梅尔花卉市场、哥肯霍夫公园、鹿特丹港、马都拉丹"模型城"、王宫。
节日:国庆日:4月3O日;解放日:5月5日;郁金香节:5月最接近15日的星期三;风车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国菜节:10月3日。
奥地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ustria)
概况:
国名释义:国名在德语中意为"东方王国",因查理曼帝国时期地处帝国的东方。
国歌:《奥地利共和国国歌》。
国花:白雪花。国鸟:燕子。
面积:83853平方千米。人口:790.9万(1992)。
民族:日尔曼族的奥地利人占96%以上,还有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扎尔、匈牙利等少数民族。
宗教: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语言:德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 :维也纳。
主要城市:格拉茨、林茨、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
货币: 奥地利先令。
历史:
12 世纪中叶形成公国。1278年起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67 年组成奥匈帝国。1918年帝国解体,翌年成立奥地利共和国。1938 年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占领。1945 年成立临时政府,发表独立宣言。1955年四国结束占领,奥宣布"永久中立"。
地理:
欧洲中部内陆国家。东阿尔卑斯山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山地面积占70%。最高峰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7米。东北部的维也纳盆地和东南部的平原是全国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多瑙河流贯北部,其主要支流有穆尔河、萨尔察赫河等。较大湖泊有博登湖等。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气候,平均气温1月-2摄氏度,7月19摄氏度。
经济:
经济发达的工业国。重要矿产有石墨、镁等,水力资源丰富,森林占全国面积的46%。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采矿、石化、造纸等。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产品自给有余,主要饲养奶牛、猪。种植业主产麦类、玉米、马铃薯、甜菜、葡萄等。旅游业发达。
风俗:
圣诞颂歌《平安夜》的诞生地,该歌深受当地人们喜爱。每年圣母玛丽亚诞生日(8月15日),人们身穿盛装,手持稻穗向神祈祷。
名胜:音乐艺术中心萨尔茨堡、维也纳的舍恩布龙宫、维也纳森林、古城格拉茨。
节日:国庆日:10月26日;
维也纳文化节:每年5月,节期长达半个多月。
卢森堡大公国(the Grand一Duchy of Luxembourg)
概况:
国名释义:公元10世纪,在阿尔泽特河畔建卢泽尔堡(古高德语,意为"小城堡"),后讹传为"卢森堡",国名源于该城名。
别称:红土之国、钢铁王国。
国歌:《我们的祖国》。
国花:玫瑰。国鸟:戴菊莺。
面积:2586平方千米。人口:39.5万(1993年)。
民族:卢森堡人占总人口的2/3以上,其他为外籍人口。
宗教: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语言:法语为官方用语,通用德语、卢森堡语。
首都:卢森堡。主要城市:克莱沃、阿尔泽特河畔埃施。
货币:卢森堡法郎。
历史:
公元前50年有高卢人居住。公元5世纪后,曾是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 10~14世纪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伯爵、公爵领地。15~18世纪先后被西班牙、法国、奥地利、荷兰等统治。1815年为大公国。1839年成为独立国家。1867年被公认为中立国。两次世界大战中均被德国占领,1945年恢复独立。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地理:
欧洲西部内陆国家。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海拔400~500米的阿登高原,南部为丘陵,海拔300~400米。主要河流阿尔泽特河纵贯南北。气候属温带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类型,平均气温1月3℃,7月19℃,年降水量800毫米。
经济:
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卢森堡是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成员国,但经济高度发达,在世界享有"小瑞士"、"钢铁王国"和"金融王国"之美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980美元,在欧洲经济共同体中,人均收入列第4位。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主要出口钢材,进口多为工业原料和消费品,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共同体各车,以德国、比利时、荷兰为主。
现在,卢森堡的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造纸、印刷和食品工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业部门。其化学工业是新兴的工业部门,主要产品有橡胶、塑料、合成纤维、药品、化肥等等。卢森堡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农业以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3.7%,其次是种植业。
风俗:
名胜:古城卢森堡。
节日:国庆日:6月23日。
摩纳哥公国(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
概况:
国庆日:11月19日
首都:摩纳哥
国花:石竹
语言:官方语言为法语
货币:法国法郎
政治:君主立宪制国家,亲王为国家元首。
特产:皮革制品、金银首饰品、铜制品、陶器、编制物。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4。旗面由上红下白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白两色来自公国国家元首亲王旗的颜色,也是国家的传统颜色。亲王旗旗地为白色,中央绘有亲王王徽,王徽上的盾形图案则由红、白两色构成。
国徽:即亲王徽。为斗篷式。斗篷上是一顶王冠,斗篷内的盾形由红、白两色构成,底色为白色,上有15块红色的菱形图案。盾形两侧各有一位手持长剑的摩纳哥修道士,盾周由绶带装饰,下方悬挂着一枚圣查尔斯勋章,勋章两侧的绶带上写着"上帝恩助我治理"。
人口:3.4万(2000年7月),其中法国人占58%,意大利人占17%,摩纳哥人占19%,其他民族占6%。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意大利语和英语。96%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历史:
早期腓尼基人在此建立城堡。中世纪成为热那亚共和国保护下的市镇。1297年起由格里马尔迪家族统治。1338年成为独立公国。1525年,受西班牙保护。1641年9月14日,摩纳哥同法签订条约,赶走西班牙人,1793年摩并入法国并与法结盟。1860年再度处于法国保护之下。1861年曼托纳、罗克布伦两大城市脱离摩纳哥,使其领土面积由20平方公里缩小到现有面积。1911年颁布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国。1919年同法国签订的条约规定,一旦国家元首逝世而没有男性后裔,摩纳哥将并入法国。
地理:
摩纳哥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为法国包围,南临地中海。总面积1.95平方公里的国土呈狭长,紧贴海岸线,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最窄处不足200米。境内多山,最高点海拔573米。
气候:
夏季干燥炎热、阳光充足、平均气温在24℃左右;冬季无严寒而且潮湿,平均气温在10℃左右。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
政治:
根据1962年12月宪法,摩纳哥为君主世袭立宪国制,亲王为国家元首。立法权由亲王和国民议会共同行使,议会为一院制,称国民议会。
外交:
摩纳哥一贯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重视地区合作,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联系国。根据1918年法摩关系条约规定,摩采取外交措施前须事先与法国政府达成协议。1993年5月28日被接纳为联合国第183个会员国。
比利时王国(The Kingdom of Belgium)
概况:
面积:33990平方公里
人口:1035.6万(2003年),其中讲弗拉芒语的弗拉芒大区599.6万,讲法语的瓦隆大区336.8万(包括讲德语的约7.1万),使用弗法两种语言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99.2万。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弗拉芒语。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布鲁塞尔(Bruxelles),人口99.2万(2003年)。
国家元首:国王阿尔贝二世(Albert II),1993年8月9日即位。
货币名称:欧元
� 汇率:1美元=0.92欧元(2003年2月)
重要节日:国庆日:7月21日
� �����国王日:11月15日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概况:
国名释义:"不列颠"克尔特语为"杂色多彩"之意。因有部分不列颠人迁居法国,故将本土称为大不列颠。
国歌:《上帝保佑女皇》。
国花:玫瑰。
面积:244100平方千米。人口:5809万。
民族:英格兰人(占80%)、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
宗教: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
首都:伦敦。
主要城市:利物浦、格拉斯哥、伯明翰、曼彻斯特。
货币:英镑。
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大不列颠岛上在35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5世纪中期,大批的日尔曼人由北欧入侵大不列颠,成为现今英格兰人的祖先。而当时的克尔特人一部分逃进西部和北部山区,另一部分逃往爱尔兰,他们就是今天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祖先。公元6世纪基督教开始传入大不列颠。在十五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争夺王位打了一场30年的"玫瑰"内战。结果,经济较发达的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取胜。"都铎王朝"由此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德成了交战国。由于英国人民的反德情绪,英王乔治五世于1919年下令,将具有德国色彩的"汉诺威王朝"改名为"温莎王朝"。
十八世纪中叶,由于政治、经济及技术方面逐渐成熟,英国兴起了一场产业革命。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以及各种机器的使用,到十九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发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大量搜刮别国财富。大英帝国称霸世界,在海外统制的地域遍及欧、亚、美、非、澳洲,号称"日不落帝国"。
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美、德等国的崛起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英国逐渐失去优势。后来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严重创伤,大英帝国国力日渐衰落。原属本土的爱尔兰岛,其南部的26个郡在1921年脱离联合王国,海外殖民地也在二战后纷纷宣告独立。大英帝国逐渐演变成一个组织松散的英联邦。
地理:
英国是一个岛国,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海岸线总长1.1万公里。东面的大不列颠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英国最主要的国土。它由北部的苏格兰,南部及中部的英格兰和西南部的威尔士三个地区组成。
经济:
经济发达国家。19 世纪下半叶工业曾占世界首位,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位居前列。棉纺、煤炭、造船、冶金、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日趋落后,有待更新改造。航空、电子、化工等新兴工业较为先进。海底石油开采、信息工程、卫星通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有较快发展。
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1.5 % ,其生产水平极高。主要农产品是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亚麻等。畜牲业和捕鱼业亦发达。英国为西欧共同市场成员国,主要外贸对象是西欧共同市场各国、英联邦成员和美国。主要进口工业原料和食品、矿物、燃料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原料和食品进口国之一。主要出口机器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等。全国有铁路16588千米,公路36万多千米。商船总吨1360 万吨。
风俗:
英国人普遍受清教徒教义的影响极深,呈现质朴而坚实的生活特色。而他们保守的个性和尊重传统的气质,则在王室的留存、阶级制度等社会各层面中表现无遗。英国社会安全制度发展的相当早,如今已非常发达。
节日:国庆日6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四。
英联邦节5月24日。
参考资料:国际会展商务旅行网
回答者:zm18zm - 经理 五级 4-8 20:56
位置
本区位于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本区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地形特点
海岸线曲折 由于大西洋海水深入陆地,许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使大陆边缘被分割成许多半岛和岛屿,因此,海岸线特别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它们都是大西洋的内海。其中,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南由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相连,在世界交通中占重要地位。北海位于不列颠群岛以东,是重要的边缘海。比斯开湾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以北,是著名的海湾。
平原、山地为主 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A.平原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莱茵河以东部分叫波德平原,莱茵河以西叫西欧平原。平原的部分地区因有古代冰川冰渍物的堆积,地形波状起伏,有低缓的波状丘陵。 B.本区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较广。北部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它的支脉延伸到三大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这也是有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地形。 南部阿尔卑斯山是年轻的褶皱山,峰峦挺拔,山顶终年积雪。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 087米,是本区最高山峰。山脉两侧也散布着一些湖泊,它们是很久以前有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的
Ⅷ 北方常用地被植物
地被花卉是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同林地面而免杂草滋生并形成一定的园林地被景观的植物种类。这些地被植物大多生长低矮、扩展性强、控制高度在30~50cm或稍高,具有地面使用价值或具有观赏价值。它们比草坪应用更为灵活,在不良土壤、树荫浓密以及黄土暴露的地方,可以代替草坪生长。
地被植物在同林绿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是不可缺少的景观组成部分。地被花卉种类繁多,可以广泛地选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它们不仅可以增加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而且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可粗放管理。并能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或抑制杂草生长;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气温、减少地面辐射等生态作用。
地被植物在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植物的搭配中,季相丰富的植物层次变化能形成吸引人的组合体。乔木、灌木、草本结构的植物群落其生态效益比乔木、灌木两层及乔木单层结构要好。
按一定比例栽植地被植物可组成稳定性好、优美整洁的植物群落,特别是很多地被植物有着鲜艳的花果,色彩丰富的叶片,可营造多层次、多色彩、多季相、多质感的景观,丰富了园林植物的景观配置,可明显提高绿化效果。
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
地被植物为多年生低矮植物,适应性强,包括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具有观叶或观花及绿化和美化等功能,其选择标准为如下4点:
1、植株低矮:常分为30cm、50cm、70cm左右等几种,一般不超过100cm。
2、绿叶期较长:株丛能覆盖地面,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3、生长势强:繁殖容易,拓展性强。
4、适应性强:抗干旱、抗病虫害、抗瘠薄,便于粗放管理。
地被植物的分类
1、按配植环境分类
(1)、喜光地被植物。此类植物适合栽植在光照充足、场地开阔的地块。在全光下生长良好,光照不足则茎细弱、节伸长、开花少。如金鸡菊、一枝黄花、常夏石竹、黑心菊等。
(2)、耐半荫地被植物。此类植物适合栽植在林缘、树坛下、稀疏树丛处,既能承受一定的光照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如石蒜、二月兰、连钱草、常春藤凤仙等。
(3)、林下地被植物。此类植物适合栽植在郁闭度很高的乔灌木下层,在全光照下生长不良。如玉簪、虎耳草、白芨、蛇莓等。
(4)、耐被植物。此类植物适合栽植在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环境或坡地上。多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喜光线充足的植物种类。如景天类、野菊花、小冠花、白三叶宿根福禄考等。
(5)、耐湿地被植物。此类植物适合栽植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溪边、沼泽、湿地处。如溪荪、黄菖蒲、鱼腥草、射干等。
(6)、耐盐碱地被植物。此类植物在贫瘠或轻度盐碱地能正常生长的植物。如鸢尾、多花筋骨草、金叶过路黄等。
2、按观赏特点分类
(1)、常绿地被。四季常青的地被植物,称为常绿地被植物。这类植物无明显的休眠期,一般在春季交替换叶。北方寒冷地区常采用常绿针叶类地被植物及少量抗寒性较强的常绿阔叶植物,如铺地柏、麦冬类、富贵草、常春藤等。南方大部分地区可采用的常绿地被非常丰富,如洒金珊瑚沿阶草、花叶蔓常春花络石、蔓长春花等。
(2)、观花地被。以一、二年生花卉,宿根及球根花卉为主。常选择花期长、开花繁茂、扩展力强、繁殖快、栽培简单、管理粗放的种类。如二月兰、黑心菊、金鸡菊、紫花地丁、花菱草、石蒜、郁金香、硫华菊等地被植物。
(3)、观叶地被。有特殊的叶色与叶姿,可供人欣赏,常选用叶色丰富、观叶期较长的植物。如蜂斗菜、八角金盘、菲白竹、赤胫散、蕨类植物、玉带草、金边阔叶山麦冬、紫叶酢浆草、大吴风草、荚果蕨等植物。
(4)、落叶地被。指秋冬季地上部分枯萎落叶,来年可发芽生长的地被植物。如萱草、玉簪、落新妇、鸢尾等,适合建植大面积景观。北方大部分地区常采用此类植物,其种类丰富,既有观叶、观花,也有观果的植物。
Ⅸ 荷兰田园风光
一条条小河宛如蓝色的缎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远处一座座造型古朴、色彩和谐的小屋,一派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
一座座古老的风车,风车的风叶像张开的翅膀,迎风转动,与绿草、野花构成了独特的景致更为这童话般世界增添神奇色彩!
一对对色彩鲜艳、精致绚丽,象征着甜蜜爱情的木鞋!还有那华丽的郁金香倾倒无数情人……
郁金香飘香的季节,娇艳妩媚的女孩的笑容如花传芬芳……
幽幽湖边,风车,绿草,小房,多惬意
红红火火郁金香花田,阵阵芳香,风车悠悠转!这是梦吗?
高高的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品,古典、优雅,像一幅浓郁的油漆彩画!
到处弥漫着绿色,连空气也飘着青草味
四周一片绿油油,绿色的惊艳,风车也停下来,陶醉在美景中……
Ⅹ 关于山 水 雨 鱼 的诗
山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
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
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
,即苦、集、灭、道四谛。按经解释,“谛”是真理的意思。
九日题涂溪
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 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 或可重阳更一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其先居太原(今
属山西人),后迁居陕西渭南东北。他的诗平易通俗,周详明直,笔触所及,无不达意。唐宪宗元
和三年(公元808年)他拜左拾遗,后因上书直陈,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升
任忠州刺史。任期内曾来丰都巡视,并题咏下诗。
(注释)(1)涂溪:据《丰都县志》称:“涂溪,治南七十里。”“治”指县城,涂溪在高镇下面。
(2)蕃草:茂盛的芳草。(3)竹枝歌:指当时流行于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形式多是七言绝句;
语言通俗,音调轻快。(4)南宾守:即忠州刺史。(5)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
水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水的诗
作者:舟英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却不知一沟绝望的死水
亘古荒诞有自得其乐的鱼游
李白的黄河 苏轼的长江 闻一多的死水
源出戏弄的逻辑
因为是水就不怕水淹!
现代没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瑶姬巫山的雨水云
但还归了汉之广矣 不可方思的水阔
和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水远
以及水之悠 水之涣
《诗》的生命水!
流淌六朝的风韵
澄江静如练 余霞散成绮
水经唐代的鲜美
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的诗
没有跟随西方哲人重返苏格拉底哲学
没有创造荷马英雄史诗前神话
而有涟漪荡荡!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即使如一沟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丰沛:
澎湃的流,
浩瀚的出海口!
雨
张先《生查子》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
雁柱十三弦,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吴文英《夜游宫》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云淡星疏楚山晓,听啼鸟,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恐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张良能《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鱼
《金鱼幻想》
一朵金红色的梦,如郁金香
在水中缓缓绽开
一颗永远鲜艳的灵魂
带着永不崩溃的观念
穿越于清朗的光水之间
嘴中吐出只只
月亮的光圈
尾部轻扫着
每个飘过的黄昏
舒缓的翩翩舞姿
如红色蝴蝶泅泳于水
轻轻地张口、吸水、吐水
似反复玩味着游龙戏珠
幽蓝的天籁
是夜语的诗韵
唼喋着云影山光
月光的音乐
独奏着大海
透明的圆形天地
变幻着无边的宇宙
静如休止的欲望
优游岁月
逍遥于永恒……
《旋转的鱼》
餐桌转盘旁
围绕着许多奇异的符号
被旋转的鱼浏览
善恶的思想
被美味的回忆代替
两眼瞪视一个个嘴中
流出的惊叹号
欲哭无泪
感叹这个世界,弱肉强食
谁来做真理的律师?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涧中鱼 (唐)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送程六 (唐)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浣溪沙 (唐)杜甫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洛阳女儿行 (唐)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临江仙 (宋)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
博山微透暖薰笼。
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水调歌头·游泳 (现代)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昨夜江南春雨足, 桃花瘦了鳜鱼肥”(清·孙原湘《观钓者》);“碧芦花老鳜鱼肥” (宋·王庭(珪右下再土)《题郭秀才钓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