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小叶病
① 杜鹃花常见病虫害小叶病的方法方法有哪些
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1)病害症状枝条顶端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新生叶片版明权显变小,约为正常叶片的1/3~1/2,叶色缺绿,出现黄褐色锈斑;叶缘向背面翻卷,叶尖变成黄色或黄白色;生长速度缓慢,着蕾率明显降低,花期延迟或开不好花,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2)发病原因土壤中缺锌所致缺锌后,植物体内不能正常形成生长素,首先抑制了生长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导致节间缩短叶片簇生另外,小叶病在闷热的天气也最易发生,而且速度特别快
(3)防治措施喷施800~1000倍液的硫酸锌溶液或与1%尿素混喷,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另外,经常松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增强根系活力,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② 我们家的杜鹃花得了小叶病该怎么解决呢
适当增加光照,冬、春、秋末可以全日照,夏季要遮阳,上午11点到5点遮掩。空气干燥时需要适当喷水。杜鹃花怕风,不能把它放在风口上,以免吹干枝叶。有微风的最为适宜。很多地方自来水水质较硬,经常使用自来水浇灌,容易导致土壤碱性化。自来水最好先静放两三天再用来浇灌。
③ 杜鹃花得了小叶病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杜鹃花抄的小叶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缺少元素锌。这种小叶病现象几乎贯穿于杜鹃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在夏季比较严重,尤其是温度高的夏季,加上环境通风不好,极易发生小叶病。发生了小叶病之后,顶端的叶片明显的变小,叶子非常薄脆,叶子像背面卷曲,叶子的颜色一般会变淡,出现黄褐色的锈斑。发生小叶病之后整株植物不会再长高,顶端的叶片会丛生,会导致花期延迟或者不开花,严重的了可能会导致植株的死亡。杜鹃花生病之后,可以在花盆里滴上几滴硫酸锌溶液,这个时候就尽量的少施用磷肥和氮肥了。因为这个会降低锌的吸收率。夏天有条件的就给杜鹃加盖一层遮阴网,没有条件就把杜鹃花放在阴凉的地方,大水浇几遍,安全度夏就可以了。
④ 杜鹃花小叶病怎样防治
杜鹃花小叶病是杜鹃较常见的营养缺素症之一,是由土壤中缺锌所引内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容。杜鹃缺锌小叶病在春季至秋季均有发生,在夏季发生较为普遍,当气温超过30℃时,极易发生小叶病。
植株发病后,枝梢近顶端叶片明显变小,叶质薄而脆,叶缘向背面翻卷,叶色缺绿,出现黄褐色锈斑。叶间变成黄色或黄白色,枝条顶端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聚生,呈簇叶状。小叶病的发生可使整个植株生长不良,着蕾率明显下降,花期延迟或不开花,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春季可视杜鹃花盆的大小,每盆施用硫酸锌1~2克,尽量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免降低锌的有效性;由于锌肥在土壤中保持时间较长,可两年施一次。2.发病后向嫩芽嫩叶处每隔10~20天喷施1次500~600倍液的国光锌,或稀释1500~2000倍液灌根,效果显著。
1 改善土壤结构,浇水要干湿交替。
2 防止高温闷热,夏季加盖遮阳网,适当控制栽培密度。
3 增施硫酸锌肥,也可喷施稀土复合肥或小叶敌3~4次,效果比较明显。
投稿人:
⑤ 杜鹃花叶子越来越小,还比较黄怎么回事
杜鹃可能是得了小叶病
小叶病只要是因为土壤里面缺少了锌,从而发生的生理性病害,春夏秋都会发生,夏天的时候,发生的几率更大。植株发生小叶病之后,它的枝条生长就会受阻,从而出现节间缩短,接近顶端的叶子变小的情况。严重的,叶子比较薄,而且脆,叶子边缘向背面翻转,叶子上面还会出现黄褐色的锈斑,叶间是黄白色的。可以使用点锌肥,可选择碧卡中微量元素水溶肥。
⑥ 杜鹃花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叶斑病、缺铁黄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铁黄化病为害较严重。
1.根腐病
(1)症状特征
根受害后,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渐渐发黄、发红,继而脱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叶上出现变色、坏死、脱落时才发现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时要精心管理。立秋后气温渐低,南方大部地区室内外温度较低,杜鹃盆土和叶的蒸发量变小,根、叶新陈代谢相对减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时要注意浇水适当,做到干后再浇,时间间隔应适当长,否则极易造成根部损伤。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发病前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②发病初期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③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浇灌50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300倍液、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2.疫病
(1)症状特征
疫病多为害根部,使根变黑、腐烂,地上部失水发黄。在发病条件适宜时,叶部会急性染病,从叶缘开始失绿,呈水渍状,病健交界处呈波浪形,叶背现白色霉层。这时枝条也可染病,变褐,呈水渍状,也长出白色霉层,严重时落叶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随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鹃苗木的繁殖基地应采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盖地表,减少与病菌的接触。
②发病后及时喷施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长途北运时,装车前适当浇水,但不宜过多。途中适当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必要时也可装车前喷上述杀菌剂预防。卸车后如病情较重,须脱盆散湿,使盆土尽快干燥。
3.缺铁锌黄化病
(1)症状特征
杜鹃花缺铁时,叶片大面积由黄化变褐色。是因碱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铁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顶部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略向背面翻卷,叶色褪绿,有时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为黄色至黄白色,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成簇叶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致整株死亡,为缺锌所表现的症状。当土壤pH高于6时,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当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时,形成难溶性磷酸锌,也会造成缺锌。另外,当土温高于30℃时,小叶病发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对于杜鹃花缺铁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鹃花时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机肥增加对铁的吸收。可喷施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15天1次为宜。夏季避免强光照直射植株,适当遮阳。
②秋后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锌1.5克。施锌后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利锌肥发挥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喷施硫酸锌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锌20~40克、消石灰1~10克。
⑦ 我的杜娟花得了小叶病、叶子变小,变黄,还落叶,怎么办呀
杜鹃花小叶病是杜鹃较常见的营养缺素症之一,是由土壤中缺锌所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杜鹃缺锌小叶病在春季至秋季均有发生,在夏季发生较为普遍,当气温超过30℃时,极易发生小叶病。
植株发病后,枝梢近顶端叶片明显变小,叶质薄而脆,叶缘向背面翻卷,叶色缺绿,出现黄褐色锈斑。叶间变成黄色或黄白色,枝条顶端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聚生,呈簇叶状。小叶病的发生可使整个植株生长不良,着蕾率明显下降,花期延迟或不开花,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春季可视杜鹃花盆的大小,每盆施用硫酸锌1~2克,尽量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免降低锌的有效性;由于锌肥在土壤中保持时间较长,可两年施一次。2.发病后向嫩芽嫩叶处每隔10~20天喷施1次500~600倍液的国光锌,或稀释1500~2000倍液灌根,效果显著。
1 改善土壤结构,浇水要干湿交替。
2 防止高温闷热,夏季加盖遮阳网,适当控制栽培密度。
3 增施硫酸锌肥,也可喷施稀土复合肥或小叶敌3~4次,效果比较明显。
⑧ 杜鹃花的病虫害要怎样防治
杜鹃花的病虫害防治:叶肿病防治方法:发芽前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病菌。展回叶后喷2%波尔多液2~答3次,7~10天1次。小叶病防治方法: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可喷洒0.05%硫酸锌。
杜鹃花的栽培用料:杜鹃花性喜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