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茉莉花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茉莉花

发布时间: 2022-05-23 07:17:54

① 关于民歌《茉莉花》的歌词和版本

1、江苏民歌《茉莉花》

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2、河北民歌《茉莉花》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3、其他版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1)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茉莉花》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茉莉花》是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在国外被公认“旋律优美,浓郁东方韵味”,最具有中国东方意境的歌曲。甚至很多外国人声称,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被评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② 《茉莉花》这首歌曲为什么那么受众人喜欢,就连奥运授旗式上都唱。

记:听说选用《茉莉花》最初是您的一位摄影师的创意?

张:是的。刚开始的时专候,他们有很属多创意,但我都不是很满意。后来,一个摄影师赵小丁(在《英雄》里,他也担任摄影)提出要用音乐贯穿,并举了《茉莉花》的例子,我一听觉得非常好。加上我拍过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里面就用过《茉莉花》,知道这首民歌在西方是普通人传唱比较多的一个旋律,尤其是在有一定知识的人群当中,而且,我了解了一下,这次参加投票的80到90个国家代表大多是各个使馆商务参赞以上的人物,属于白领或者高级白领,我相信他们都看过歌剧,对这个旋律肯定不会陌生,于是,我就决定采用这首民歌。

③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中国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内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容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3)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大约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间,首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769-1848)返国后,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旅行》,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

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4年至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多特》中的男声齐唱,它浓郁的中国民间风格,曾使全世界亿万听众迷恋不已。

④ 你知道哪些百听不厌的经典老歌

百听不厌的歌曲实在是太多了,能叫我最喜欢的歌曲当属邓丽君演唱的的茉莉花!茉莉花香,茉莉花歌曲百听不厌就是喜欢茉莉花!

1喜欢学校茉莉花开!喜欢茉莉花歌曲让我记得老师很辛苦!

学校茉莉花开的时候,音乐课张老师人很善良,和蔼可亲!我们 班同学有多一半喜欢上音乐老师的课!张老师给我们手风琴拉了一次茉莉花!多好听的茉莉花,然后张老师说茉莉花唱的人很多,只有邓丽君唱的最好听!音乐课张老师教大家唱茉莉花和学校盛开的茉莉花都是我们学生时代最留恋的美好回忆!

⑤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

《茉莉花》歌词的最早刊载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

《茉莉花》曲谱的最早刊载是道光十七年(1838)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

《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


(5)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的历史沿革:

1896年,万国运动会召开,当时李鸿章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当时李鸿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享誉世界的中国名曲《茉莉花》。

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⑥ 民歌《茉莉花》的介绍

茉莉---福州市的市花

⑦ 你认为哪个版本的《茉莉花》最好听,为什么

我喜欢梁静茹发的茉莉花,因为梁静茹的声音非常甜美是我喜欢的,而且梁静茹的声音可以让你想到茉莉花所唱的歌词的画面,让人觉得伤心,我仿佛回到了茉莉花所的所在的场景,非常阳光,心情愉畅。

⑧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曲—《茉莉花》 作文

歌曲能抚慰人心,歌曲能让人心潮澎湃,歌曲能让人从黑暗中走出来,而且,歌曲还能让我学到很多生活中的道理,让我的品格更高尚。我喜欢的歌曲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叫——《茉莉花》,这首歌就像充满了魔力一样,很让我感动。

我喜欢这首歌曲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歌词。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当我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很有感触,这句歌词主要讲:茉莉花的颜色并不像牡丹那么艳丽,它的颜色只是那种普普通通的白颜色。它的美主要体现在它那悠然的香气,它的香气好像能让人迷失了方向,人们都想把它摘下,送给别人家。我想,不只是茉莉花,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外表再漂亮,再吸引人,他的心灵不美,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这句话让我懂得了不能以貌取人,世界上有两种美丽,一种是外表美丽,另一种就是心灵美,漂亮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我喜欢这首歌,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首歌的曲调,这首歌的曲调温暖、动人,听起来让我觉得很舒服。《茉莉花》这首歌不但歌词积极向上,曲子还温暖、动人,我想,这真是一首让人不得不听的歌曲!

茉莉花不但外表清雅,而且还有着高尚的品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首歌曲。

我爱茉莉花,但我最爱的还是歌曲——《茉莉花》。

⑨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9)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⑩ 《茉莉花》是一首什么民歌

明清原版《茉莉花》寄托反腐倡廉意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在聚会中,他们想到现在战战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他们聚会的花园里的三种花现场编写的:“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歌词中所提到的3种花分别代表了名、利、权。茉莉谐音“没利”,意思是说要看轻名;金银花指金银财宝,但在开花时花上却带着一个钩儿,如果你要取金银财宝就要付出代价;而玫瑰象征富贵,我“有心来采”,但却怕“刺儿把手扎”。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欢心,也受到同样痛恨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拥护,于是就在大明帝国广泛传唱开来。
漂洋过海《茉莉花》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
“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像那个中国人那样唱歌,歌声充满了感情而直白。”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这位英国人名叫约翰·巴罗。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以贺乾隆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约翰·巴罗是使团的财务总管,后来担任了马嘎尔尼的私人秘书。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欧洲第一次向中国派遣正式的外交使节,虽然由于中英双方世界观不同,未能达成外交上的共识,却无意中促成了《茉莉花》与欧洲的一段奇缘。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就史料记载来看,最初将《茉莉花》引入欧洲音乐界的,应该是惠特纳。但是惠特纳在正式推出《茉莉花》之前,按照当时西方的音乐规则,为它配上了欧洲风格的引子、尾声和伴奏,这样一来,诚如约翰·巴罗所言,就“再也不是中国朴素旋律的音乐标本了”。

热点内容
唯美樱花故事 发布:2025-09-24 21:06:34 浏览:498
玫瑰花好评 发布:2025-09-24 21:01:28 浏览:801
鸡西到牡丹江客车时刻表 发布:2025-09-24 20:59:36 浏览:479
花卉还是花蕊 发布:2025-09-24 20:53:18 浏览:287
康庄卖绿植的地方 发布:2025-09-24 20:50:20 浏览:784
樱花密码锁怎么样 发布:2025-09-24 20:48:25 浏览:663
草状盆栽6 发布:2025-09-24 20:37:50 浏览:470
海棠花开春光 发布:2025-09-24 20:35:25 浏览:309
写意花卉的教案 发布:2025-09-24 20:32:31 浏览:417
百合常开吧 发布:2025-09-24 20:31:31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