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音乐曲
⑴ 介绍一下江苏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江苏,初名为《鲜花调》,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间的《缀白裘·花鼓》戏曲集。
1、《茉莉花》首发时间为:1957年
2、形式:中国民歌
3、歌词:《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各个版本的曲调、歌词往往大同小异。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南京六合、扬州、天长到泰州一带的民歌。
歌词如下:“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1)茉莉花音乐曲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历史沿革:
1、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编辑《音乐辞典》时,在“中国音乐”条目中收录了《茉莉花》这首歌。
2、1920年至1924年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把这首歌用在歌剧《图兰多》中。
3、1942年,由著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了民歌《鲜花调》,1957年完成改编,正式更名为《茉莉花》。
4、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茉莉花》,并将其确定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
5、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日本馆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
⑵ 歌曲《茉莉花》的原唱是谁
江苏民歌《来茉莉花》的自发源地问题有些争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1942年在地方演出时,从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一首民歌《鲜花调》。原歌调共3段,分别赞美了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1957年,他将当年的《鲜花调》做了修改,把三种花统一为茉莉花,于是写出了今天的《茉莉花》。
第一个演唱者谁也记不清了,如果说第一个歌唱家演唱此歌,是上海的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蓬博。是她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舞台上首次演唱的。到了80年代,很多港、台的艺人也相继演唱了这首经典曲目,如蔡琴、张德兰、凤飞飞、奚秀兰等等。近几年,大陆的黑鸭子、女子十二乐坊、雨*泉、汤灿等也演唱了这一名曲。
⑶ 茉莉花简谱及歌词
《茉莉花来》简谱如下:源
拓展资料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⑷ 《茉莉花》的歌词
茉莉花
歌曲原唱:梁静茹
填词:姚若龙
谱曲:李正帆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 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不让谁把心摘下 就等那个人爱呀
茉莉花呀茉莉花 谁当我情人 茉莉花
你说我真好 什么都好
谁当我情人做梦都会笑 我望着窗外的街角
看到辛酸走来幸福走掉 你说我真好 比谁都好
有适合的人要帮我介绍 如果我真的那么好
你为什么不要 为什么不要 呜呼......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茉莉花呀茉莉花
(4)茉莉花音乐曲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由姚若龙作词,梁静茹演唱的一首歌。
梁静茹(Fish Leong),1978年6月1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瓜拉庇劳县,祖籍中国广东省,华语流行女歌手。
1997年,梁静茹被李宗盛发掘,签约滚石唱片,并独自到台湾地区发展。1999年发行首张专辑《一夜长大》正式出道。2000年因歌曲《勇气》 获得广泛关注,并获第1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提名和马来西亚娱协奖十大原创歌曲奖。
梁静茹的音乐以抒情淡雅类为主,同时包含轻快、摇滚等多种音乐元素,她的声音温暖而磁性,她是在用她的心和内涵去歌唱 ,声音温暖而磁性,音乐风格以抒情淡雅类为主,也包含多种音乐元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梁静茹的音乐以淡雅抒情类为主,轻快、摇滚等多种曲风共存。
⑸ 有关茉莉花的歌曲
有关茉莉花的歌曲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梦里花》、《小茉莉》、《六月茉莉》、《茉莉花开》等。
一、《茉莉花开》
《茉莉花开》是由徐誉滕由徐誉滕填词、谱曲并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发行于2007年6月18日,收录于专辑《茉莉花开》中。
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
五、《六月茉莉》
《六月茉莉》是《闽南语金曲辑》中年代最为古老的歌曲之一。《六月茉莉》的歌曲旋律来自福建滨海地区,明末清初随着大批移民来到台湾,经由作词家许丙丁的填词,传唱成地地道道的台湾民谣,曲风纯朴活泼。
⑹ 《茉莉花》是什么地方的名歌
茉莉花是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流传的一首民歌,最为著名的是河北省和江苏省的茉专莉花,但是现在在国际上属流行的,被许多外国人知道的那首茉莉花是流传于我国河北一带版本的茉莉花,被普契尼选进自己歌剧图兰多的也是河北一带的这首茉莉花
⑺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7)茉莉花音乐曲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⑻ 《茉莉花》歌曲创作背景
一、灵感来源
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二、作词编曲
能见到的最早与现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冯梦龙的《挂枝儿》中;《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 。
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 。
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8)茉莉花音乐曲扩展阅读:
社会影响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中国。
此后,众多世界级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关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以该首民歌为名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现场《茉莉花》出现总共774次。
《茉莉花》歌词
词曲:何仿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⑼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来歌舞团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9)茉莉花音乐曲扩展阅读: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
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
⑽ 音乐名作《茉莉花》有怎样的音乐特点
《茉莉花》又名《鲜花调》,是清代以来在我国广大城乡十分流行的汉族民间小调。目前,流行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成为我国民间小调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曲目之一。
各地的《茉莉花》曲调不尽相同,但歌词基本相同,都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内容。北方的《茉莉花》还常唱《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传说故事。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茉莉花》用于其著名的歌剧《图兰朵》中,使该曲作为代表性的民间歌曲,登上了世界歌剧舞台。
各地的《茉莉花》总的音乐特点是: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落音分别为:“徵”、“宫”、低音“羽”、低音“徵”。第一句分为两个短句,其结构对称,落音相对;第三句是紧缩句,并在句后不停顿,紧紧衔接第四句。旋律起伏大,曲折流畅,婉转抒情。
现在人们听得较多的是江浙地区的《茉莉花》。曲调细腻优美、委婉动人。这首小调与一般的小调相似,也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也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在音乐上也很难从中剪断。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磁带收藏家费力先生是扬州曲艺界的老前辈,1986年他参加了《中国曲艺集成·江苏卷》的编撰工作,在上海唱片公司仓库里发现了一盘1934年由上海蓓开唱片公司灌制的胶术唱片,里面有一首由当时扬州清曲名家黄秀花演唱的名叫《鲜花调》的老歌,居然就是现在闻名遐迩、脍炙人口的《茉莉花》,于是费老特意请人翻录了下来。这也是现存最早的《茉莉花》音响资料。据他考证,这首《鲜花调》其实是明朝嘉靖年间流传于江淮一带的俗曲《双叠翠》中的选段,换句话说,四百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传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