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幼儿园茉莉花音乐教案活动目标

幼儿园茉莉花音乐教案活动目标

发布时间: 2022-01-03 16:22:05

⑴ 适合大班幼儿园上的音乐课有哪些,简单又有趣

节奏欢快的:《哆来咪》、 《铃儿响叮当》、《欢乐颂》、《找朋友》、《哇哈哈》 等; 节奏较抒情优美的:《雪绒花》、《茉莉花》、《小星星》等。

⑵ 幼儿园拖班音乐花园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故事并能感悟故事中表达的情感。 2.知道老人劳动很辛苦,学习主动关心和帮助老人。 二、环境创设及材料 1、创设-个美丽的小花园场景,分别放些假月季花、茉莉花等等。 2、木偶(熊猫奶奶与小马) 三、活动过程 1.问题启动 ①在听故事前呈现问题:“熊猫奶奶在林子里新开辟了一块地,种了许多许多的花,是个很美丽的小花园,她每天辛苦地照顾这些花,但终于发生了一件事”。运用这样的提问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产生悬念,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既启动幼儿积极地仔细地明故事,也引起幼儿积极地思维。 ②听故事的录音(前半段) 从开始……她着急地想:我不在,花怎么办?它们一定会……。 2.顺向设问 问:熊猫奶奶的小花园里有些什么花?引起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唤起幼儿要爱惜美丽的花。 ①熊猫奶奶每天一早干什么?她怎样照看这些美丽的花? ②熊猫奶奶突然生病了,为什么?(设想老人的劳动很辛苦,知道由于年老休弱、老人很容易生病,引起幼儿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情感。) 那么熊猫奶奶的花怎么样了?(幼儿讨论,创造性的想象出花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3.假定设问: ①花园里的花儿长得很好,并没有渴死,那是因为小象在帮助熊猫奶奶,假如小象不去关心帮助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主要是引起幼儿充分的讨论,去领悟老人劳动辛苦和主动关心老人是可赞美的品德,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一些认识并引起情感的共鸣。 ②如果你遇到了有困难的老人,你会怎样做? 4.欣赏、改变 通过故事的表演(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木偶)再现故事中美的场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等,来烘托小象主动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爱心”与行动。 引起幼儿要向小象学习,激发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故事中的小象可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更改。 故事——小花园 熊猫奶奶在林子里新开了一块地,种了许多许多的花儿,有红红的月季花、粉红的喇叭花,还有洁白的荣莉花,可漂亮了! 熊猫奶奶每天一早就起来到林子里给花浇水,“哗,哗,哗”又清又凉的水一勺一勺浇到地里头,喝足了水,花开得又美又漂亮。 有一天,熊猫奶奶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她着急地想:“我不在,花怎么办?它们一定会渴死的!” 几天后,熊猫奶奶终于出院了,一出院急急忙忙就去看她心爱的花,“咦?熊猫奶奶吃惊地发现,地里的花全开了,比以前更美丽了。”这是怎么回事?熊猫大婶惊讶极了,忽然她看见邻居小象拎着一桶水走了过来,只见小象放下水桶,把长长的鼻子放进桶里吸出桶中的水,然后,扬起鼻子,“哗-”清清的水像一根根银丝洒到了地里“兹,兹”地响。原来是小象帮她照顾着地里的花呀!她赶紧说:“谢谢你呀!勤劳可爱的小象”。小象说:“不用谢,这么好看的花,我们都该爱护它。”

⑶ 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目标制定存在哪些问题

活动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拟最终达成的结果,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活动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与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活动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然而如何把握好“度”,真正做到三维的有机整合,确实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实践中,教师在制订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存在诸多问题。
1.目标针对性不强新课程打破分科教学的界限,淡化知识技能,关注课程的整合性。一方面,教师困惑于目标中是否需要(可以)提及知识与技能,于是普遍认为活动目标的适切性较难把握。另一方面,课改推进到现在,教师知道了许多新观念,却缺乏将观念具体化的手段,导致了活动目标针对性不强。
2.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好的观念是否会有好的结果?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教学技术的变化,而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技术的跟进。新课程强调活动过程和活动的长远目标,于是很多教师将教育的长期目标作为一次具体活动的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何才能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目标,又能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效目标的平衡,这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问题之一。
3.目标挑战性不足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于是很多教学活动体现了幼儿的经验,有了个性,却少了应有的标准,导致了目标的挑战性不足,集体活动成了单纯的谈话和表演。活动目标如何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发展有所挑战和促进?其中的度如何把握?这些问题也是教学活动目标制订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结合具体案例,就实际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为教师思考和制订活动目标提供一些启发。
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制订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目标表述过于宽泛,活动的落脚点不明确
案例:中班活动“我喜欢的书”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2.体
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目标第一条中所提到的“与阅读有关的经验”过于宽泛,空洞无物。教师对幼儿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动中可以对哪些具体的阅读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又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都应该在目标中予以较清晰的表述。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有针对性地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建议调整为: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书;2.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主阅读并有初步的理解。
有清晰的目标在心中,可以为教师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活动过程、把握生成的问题等提供一个明确的依据和方向。在制订目标的时候,很多教师因为十白目标定不准,高了达不到,低了没挑战,因而将目标含糊表述,笼统概括,使其显得过于宽泛。由于目标宽泛,落脚点不明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往往会出现环节推进上缺乏递进性,师幼互动中的提问显得随意、漫无目的,对生成的问题常常无法准确判断和回应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须在分析幼儿经验和活动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活动要实现的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问题二: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动“摘橘子”
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橘子成熟的简单过程,萌发爱护植物的情感。
分析:第一条目标只是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对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思考,而未揭示设计这一环节背后的价值定位。第二条目标存在同样的问题,“萌发爱护植物的情感”也过于宽泛,落脚点不明确。教师对目标有模糊的认识和初步的定位,但在表述目标时却无法准确地分析和表达活动背后的价值,写出了“怎么做”,却没有揭示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
建议调整为:1.在回忆、交流摘橘子经历的过程中,积累解决困难的方法和经验;2.发现橘子成熟的简单过程,进一步萌发探索植物生长变化的愿望。
尽管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我们也强调要关注过程,但关注过程并不是关注过程本身的形式和内容,而是关注过程(手段)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目标指向的应是一次具体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目标的表述只要明确活动的价值定位即可,而没必要把过程一一罗列在目标中。
问题三:目标陈述混乱,缺乏整体的思考
案例:小班活动“我的名字”
活动目标: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而“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调整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也可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出,使用“懂得”“了解”“感受”“发现”等字眼。前者反映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手段或教育行为有预想的期望值,后者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推动幼儿发展的内容、方向和程度有预想的期望值。相比较而言,后者的表述方式更能够体现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幼儿个体经验及发展的关注,即“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前后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活动目标的价值定位
以往的分科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知识点的落实,而二期课改倡导打破学科界限,关注课程整合,允许教师在内容上做多样化的选择,并较多地关注幼儿的个体体验。在”内容”变化,“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目标制订的关键点。新课改强调幼儿的能力发展、情感体验,强调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这直接导致了传统教学活动目标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目标的差异,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改的理念,依此来架构目标。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目标关注能力,淡化知识技能
案例一:小班儿歌《伞》教学活动的目标比较(见表1)
以往的活动目标 现在的活动目标
目标制订 在感受、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初步学念儿歌,并能大胆表现。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尝试用儿歌表现,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分析
(1)目标指向儿歌的学习,重在知识的获得。
(2)关注幼儿表现技能的提升。 1.关注幼儿能否运用在主题中积累的已有经验。
(3)儿歌表现是一种载体,活动不特别强调学会具体的儿歌。
(4)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和谐发展。
2.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案例二:大班音乐活动《泉水丁冬》的目标比较(见表2)
以往的活动目标 现在的活动目标
目标制订 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学习用不同乐器表现音乐节奏。 鼓励幼儿运用自制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尝试合作表现,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分析 目标注重活动结果,是一个结果性的目标。更关注于目标的达成。 目标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体验,是一个过程性目标。
音乐活动中的节奏学习一直是幼儿喜欢的内容之一,以往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技能水平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特定的节奏。二期课改后,音乐活动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以及与幼儿已有经验的有效融合,追求的价值也不单纯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表达。
总之,新课改中,教学活动的目标更关注幼儿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知识技能相对淡化;更关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来推进幼儿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对活动结果的预设,更重要的是其对教师组织教学所起的引领作用。制订目标时要改变以往以学科需求为主线的做法,要更关注分析幼儿的兴趣点、现有经验与能力以及主题推进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活动目标制订的几个要点
1.根据同一内容制订不同的活动目标
二期课改推进中我们发现,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教师有了广阔的创造平台。面对同一个内容,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与需求,从不同的切入点设计活动,然而在活动目标制订中教师往往会有一些困惑,如怎样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怎样才能体现针对性,等等。
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交流中我们的体会是:首先,要判断某一内容更适合用集体活动还是个别活动完成;其次,要思考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哪些需求和特点,据此寻找适合的、有挑战性的目标;第三,要整合幼儿经验,思考整个主题的大目标,形成次级主题的小目标:第四,要思考如何完善目标,即根据目标选择内容、设计环节,然后再反过来思考目标的有效性。
2.在同一目标下选择不同的内容
新课程主要以主题的方式推进,主题活动的整体目标对各项子活动的目标起着引领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师要思考如何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有效活动内容,以及如何通过各项子活动达到总目标。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是主题“我是中国人”的总目标之一。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维度去分解目标。
(1)分解目标中的主题词。主题词往往是较为概括的,通过分解找到幼儿生活中较能代表主题词的相关内容。如可将目标“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中的主题词“爱祖国”分解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祖国的民族文化等。
(2)分解目标中的定位词。目标“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定位于“情感”,而情感的获得应建立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并在拓展和运用中得到升华。因此,为了达到“情感”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安排适量的内容帮助幼儿去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带着初步的积极情感去实践。
(3)根据幼儿的兴趣有效补充与主题有关的其他内容。如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幼儿需要找一些能代表中国人的音乐,最后他们找到了很多,包括《茉莉花》,这一音乐让教师自然联想到中国申办“世博会”张艺谋执导的宣传片,于是“茉莉花与世博会”这一内容也被补充进来,很好地丰富了主题内容。
3.把握目标挑战性的“度”
目标要对幼儿形成适度的挑战,才是有意义的。把握活动目标挑战性的“度”,关键在于找到衡量“度”的依据,而这一依据来源于教师对目标若干维度(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具体来说,教师要把握几个方面:根据幼儿的经验有效地融入知识点,以学科的序作为设置挑战点的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参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幼儿发展的目标,形成适切的教学目标;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教师要善于分解这两个维度的目标,根据活动载体(内容)的特质有效地融入相关的情感与能力发展的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的需求、兴趣与发展水平,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目标,关键在于每个活动价值的定位及关键经验的挖掘。下面以二个案例说明。
案例一:中班综合活动“礼物”(设计者:青浦区佳佳幼儿园徐秀清)
活动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线索推测、联想,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培养细致观察的态度;2.体验猜测、寻找、想象的乐趣,为成功而高兴。
新课改以来,教师对目标制订的困惑主要来源于“关注整合”以及“淡化知识技能”带来的;中击。分科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序的要求制订目标,目标较易把握,新课改强调整合导致教师很难把握目标的层次性。“礼物”的活动目标关注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在第一条目标中教师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层,根据本班幼儿的需求形成清晰的挑战性目标。
案例二:小班谈话活动“黑夜来了”(设计者:宝山区红星幼儿园 施玲玲)
活动目标:1.感受夜晚的美丽及有趣,激发喜欢夜晚的情感;2.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体验,愿意独自睡觉,克服怕黑的情绪。
在本活动目标的制订中,教师关注了主题中幼儿积累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将两者进行了融合,形成了“激发喜欢夜晚的情感”及“克服怕黑的情绪”两个目标。两个目标层层递进,“克服怕黑的情绪”其实是幼儿“不怕困难”情感下的一个次级目标。两个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挑战适切。
如果说制订目标仅仅是活动的开始,那么学会评价目标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活动,如教师可从目标陈述看其是否符合课改理念;从环节设计与目标是否匹配看其适切性;从教学活动现场幼儿的反应看目标的挑战性,等等。制订好目标后,教师还需对已制订好的目标进行不断反思,使其尽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⑷ 音乐《茉莉花》欣赏课感想

它富有抄中国民歌的鲜明特点,有较强的旋律性,同样具有中国乐曲的婉转优美的特点。我喜欢萨克斯钻石般高贵,清亮细腻的音质,更喜欢茉莉花洁白无暇、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婉转秀丽的品质。茉莉花是迷人的,今天的茉莉花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茉莉花,它属于全人类、全世界!

⑸ 编导:幼儿园纪录片中音乐茉莉花的作用

纪录片《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作人张以庆的作品。影片没有解说词,但是多次运用了同一首歌《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并且画面的配合等方面,在此张以庆做到了至善至美,做到了他的极至。 童声无伴奏合唱的《茉莉花》,像一声叹息,它烘托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对于用《茉莉花》作为此片的背景音乐。张以庆曾在采访中说道“《茉莉花》这个音乐很符合片子的情绪,有一点淡淡的忧伤,是我重新录制的。但是非常遗憾,唱得不是很好,没有那种天籁般的声音,当然我还是非常感谢青少年宫合唱团的。一开始我就老在哼这个歌,已经哼了两年了,虽然有几种选择,但是还是觉得《茉莉花》特别吻合。欧洲不是说《茉莉花》是中国的第二国歌吗,我也找不到第二首童声的东西能够搁在这里面了。我可以一年、半年不听音乐,到快剪片子的时候才去听,去找到吻合的东西。其实我不太懂音乐,但是我能把握住怎么把情绪传达给观众。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让别人和你是共通的,节奏感也是一样的,才能引起共鸣。当然这种情绪的传达,也会有局限,因为人们的感受类型不同,而且感受力跟文化也没有关系。”虽然张以庆说自己不懂音乐,但是《茉莉花》的应用与配合确实做到了天衣无缝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而且还进一步的表达了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图。 《茉莉花》这首极具特色的音乐在片中反复出现。整部影片总共出现了5次《茉莉花》的背景音乐。平均差不多每十分钟出现一次,可见导演的安排意图。第一次出现是在幼儿园开学那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送他们到幼儿园离开后。每个小朋友都眼含泪水的坐在凳子上,或站着,或透过门缝看看离去的爸妈。音乐《茉莉花》此时响起,它让孩子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时的无助和不舍的情感展现得一览无余,极大额的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茉莉花》的再次响起是在孩子们入园第一次睡觉的时候。时的孩子们是睡得如此的香,没有了白天撕心的哭声,吵闹和打架也在此刻消失。音乐给人以安静与感动的心理,似乎在孩子的谁=睡梦中伴随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也飘起了淡淡的茉莉花香。音乐的第三次响起是在孩子们在幼儿园度过一周他们的爸妈来接他们回家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被接走了,只有陈志鹏的妈妈还没来接他,这使得他非常的着急,来回的在前后两个门之间走动,哭着盼望妈妈找点到来。《茉莉花》的音乐的响起既表达了陈志鹏回家的喜悦,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焦虑、孤单、无助。音乐第四次响起是在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候,听说户外活动,孩子们个个都很高兴,一周难得有户外活动。孩子们在户外欢声笑语的做着游戏,你追我敢。音乐也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响起,好像是为孩子们助兴一样。原本有点忧伤的音乐在此时也是欢快的。音乐的最后响起是在孩子们毕业照毕业照时。此时的画面跟音乐第一次响起时的画面遥相呼应,都是展现每个孩子的表情。不过这次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泪水,而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欢声笑语。眼中充满了希望,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的成长点滴。 《茉莉花》作为该片的一个音乐符号在片中反复出现,它舒缓、轻柔的乐调将景象隔绝在幼儿园嘈杂的吵闹之外,并且每次音乐的响起都配以缓慢的画面。特别是最后一次运用一组经处理泛黄的画面来配背景音乐,可见导演的别有用心。画面和音乐的完美配合,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片中的氛围和环境气氛。这首唱响在维也纳的中国名曲,透过孩子的喜怒哀乐,揉进了人们的心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结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却完美的演绎在这部纪录片中似乎只有这首曲调最合适别无他曲。 通过对《幼儿园》中背景音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纪录片里,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音乐都是作品整体的一部分,是一种艺术,不能自成体系,不能过强过满。音乐茉莉花在片中出现了五次,虽然影片总长才一个小时。不能说恰到好处,但也不能说过多。而是很合理的表达了影片所要展现的内容。此外,纪录片音乐只有置于适当的位置,融入作品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使人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它的感染,甚至于感觉不到它存在。音乐茉莉花的出现并不是毫无目地的,它都是经过导演的精心安排才插入的。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每次音乐的出现就是一个分割点。孩子们的入学,孩子们入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幼儿园毕业。每一次都安排得如此的合理,我们可以按照音乐的运用把整部影片分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也有其相关联之处。并且每次音乐都是一个过度,无论是孩子们的情感还是年级。总之,茉莉花在《幼儿园》片中五次响起,每一次都是一种感动,又是一种升华。

⑹ 幼儿园上课的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丰富词汇“自豪”、“茉莉花”。 2.通过欣赏歌曲、讲述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和词汇。 3.懂得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茉莉花的实物或图片。 2.《好一朵茉莉花》歌曲磁带。 3.配乐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好一朵茉莉花》,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播放歌曲《好一朵茉莉花》,教师和幼儿可以轻轻哼唱。 ★教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你见过茉莉花吗? ★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介绍茉莉花,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这种小白花叫茉莉花,有股淡淡的清香。有一位老奶奶就特别喜欢这种花,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熊奶奶的茉莉花》。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熟悉故事内容。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故事。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是谁最喜欢茉莉花? ★教师:后来为什么熊奶奶的茉莉花都没有了呢?熊奶奶为什么要把茉莉花送给别人?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3.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为什么熊奶奶开始时不觉得茉莉花香呢? ★教师:熊奶奶为什么要把茉莉花送给小动物们? ★教师:熊奶奶看到只剩下绿叶的茉莉花时,心里怎样想? ★教师:后来她为什么自豪地笑了?什么叫“自豪”?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教师在活动的第3环节中,可以让幼儿试着复述故事。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开展“你快乐,我快乐”的活动,让幼儿在园、在家开展给别人送快乐的活动,为别人做一件事,从而真正地体会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环境创设: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布置茉莉花及其他花卉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观察认识茉莉花以及其他夏天开放的花卉,丰富幼儿关于花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材料 熊奶奶的茉莉花 夏天的时候,熊奶奶种的茉莉花开出了香香的小白花。“真香啊!”小动物们说。他们每天都跑到熊奶奶家去闻花香。 “我并不觉得花香啊,”熊奶奶问熊爷爷,“是不是我老了,闻不出花香了?” “不,只是因为你生活在花香里。”熊爷爷说,熊奶奶笑了。 第二天,当小动物们又来闻茉莉花香时,熊奶奶便采下好些花,让他们带回家去。小动物们惊慌地缩回手说:“熊奶奶,我们不要,我们只是来闻花香的。” “带回家去吧。”熊奶奶说,“让更多的朋友闻到花香,那有多好。”没几天,熊奶奶家的茉莉花就被采光了。 夜里,熊奶奶和熊爷爷坐在院子里喝茶,熊奶奶望着只剩下绿叶的茉莉花,有点伤心。熊爷爷拍拍熊奶奶,说:“你闻闻,有什么味?” 熊奶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哦,整个天空中,似乎都有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呢! “真香啊。”熊奶奶说完,自豪地笑了。因为她知道,这份清香,是她亲手传播的呀。

⑺ 学习完茉莉花这首歌之后的感受与反思

民族的来才是世界的,一源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响了全世界。歌剧《图兰朵》或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离我们又那么近。选取其中的几秒钟,引导学生听辨用了那个版本的《茉莉花》,让他们有目的的听赏,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带给学生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呼唤他们情感的共鸣。最后的宣泄——完整演唱《茉莉花》时,学生果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这是一次音乐与民族相结合的尝试,学生沉浸在《茉莉花》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肯定会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感兴趣,无形中提升了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地方不足,比如在学生画线律线的环节中,过于形式化,没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听取老师们提出的建议后我个人认为,如果可以把这个环节放在白板上进行,只叫几位同学来进行画,也许会能有更好的效果。再一个就是本节课的亮点没有,只是循规蹈矩的上完这一节课,没有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惊喜。所以说,教材的研读对于青年教师的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再上一个台阶,争取上出有智慧的课来。

热点内容
佛山海棠村 发布:2025-07-22 18:02:26 浏览:749
自然木盆景盆 发布:2025-07-22 18:01:28 浏览:957
花卉试题二 发布:2025-07-22 17:58:49 浏览:814
苦槠盆景 发布:2025-07-22 17:56:36 浏览:273
玫瑰虫 发布:2025-07-22 17:55:49 浏览:19
死或生玫瑰 发布:2025-07-22 17:50:39 浏览:521
异地女友情人节跟男的出去 发布:2025-07-22 17:49:38 浏览:955
盆景留三枝 发布:2025-07-22 17:48:03 浏览:798
漳浦盆栽 发布:2025-07-22 17:40:35 浏览:908
卖百合花 发布:2025-07-22 17:27:19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