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杜鹃花
A. 满语高兴怎么读
urgunjembi 喜悦、高兴 ,建议网搜,很多。男女都有。
比如:
Sabintu 萨宾图 麟
Sabitun 萨比屯 麒
Saikan 萨伊堪 美、好看
Sain 萨印 吉、贤能、美
Salsa 萨伊萨 贤者
Sekiyen 色堪 泉源
Sektu 色克图 怜俐、灵透
Selambi 色棱比 畅快、舒畅
Senggime 僧吉谟 友爱、亲睦
SenggiriIlha 僧吉里宜尔哈 杜鹃花
Sidarambi 喜达棱比 舒展、舒畅
Sijihun 喜吉尔珲 正直
B. 杜鹃、沙果、吊桥、秀水 这四个词在满族语里怎么念(最好有汉字的谐音)
吃吧
C. “花”姓氏的由来
姓氏:花 拼音:HUA 2008-03-09
3437次
2人
5个
15个
18人
1部
添加本页到收藏夹 将本页设为首页
站长: 花蕤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花姓起源 花姓社区
花姓族员
花姓族谱
花姓名人
[ 字号:大 中 小 ]
进入花姓社区 (15)
中国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数据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18万人 。花姓《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
花
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清段玉载《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又,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花姓-由来
花 , 是「华」所分出。又据《姓苑》云:花氏出自何氏,由音变而成。
花字,在古时候和华字一样意思,两种写法,所以原来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姓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花姓-起源
花姓始祖—周文王
起源主要有三:
①由何、华氏音变而来。典籍记载不详,传说较多。《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清段玉裁《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
②他姓改姓。金代范用吉改花姓人称花将军,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③出自其他民族姓氏。《中国回族大辞典》载,花姓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花;清满洲八旗姓博都哩氏后改为花姓;蒙古族伯颜氏汉姓为花;今满、蒙、锡伯等民族均有花姓。
花姓-得姓始祖
始祖—宋微子
主要有三个说法:
一是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花姓的始祖是唐代仑部员外郎花季陆。
二是《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三是花姓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据《姓氏考略》上有关于“金代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记载。由此看来,花氏起源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望族居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花氏后人多尊花季陆为花姓的得姓始祖。
始祖:周文王(源自何氏)、宋微子(源自华氏)、花季陆。
花姓-源流
花(huā)姓源出有七: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属于音讹改姓为氏。
据史籍《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氏者。”清朝学者段玉载在《说文解字·华注》中注释道:“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
在文献《中国姓氏起源》中记载:“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且由于两者的发音是相近的,因此改为花氏。故花氏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氏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除史籍《述异记》、《通志》、《氏族》等载有南北朝时期有个著名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氏名人在唐朝。如唐朝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唐朝有大将军花敬定等。
第二个渊源:源于夷族,出自唐朝时期婆利婆利国与诃陵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花氏的起源,在历代典姓氏籍中记载皆不详,传说较多。
宋朝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将有花卿,宋有尚书郞花尹。并引用《姓苑》的记载:“花氏出,出自何氏。”而南北朝著名学者何承天在《姓苑》上也确实记载:“花氏源于何姓。”至于何氏为什么改为花氏?却没有任何可蒸之辞。近有学者说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改为花氏的。
实际上,在魏、晋朝以前,汉文字中几乎没有花字,只用蘤字,后按同音字通用华字。
在典籍《唐韵古音》中考证:“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闲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通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而据本书考证,关于“读音相近而出何氏”之说有得商榷:今音“花”、“何”二字,一为开口音,一为嘬口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音近”。而在隋、唐时期,“花”字读音为“hē(ㄏㄜ)”,即“诃”,在各类音韵学典籍中常用“诃”字协助注音,偶用“呵”字注音者。
而“诃”这个姓氏确有,出自隋、唐时期官称以及诃陵国。在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就记载有:“官曰独诃邪拏,次曰独诃氏拏。”
婆利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独诃邪拏,就是其时国中宰相;而独诃氏拏,则是一般大臣的统称。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国曾遣使朝贡,以后遂绝,但臣子国人常有往来通商者,留居东南沿海地区者,按汉俗以官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ㄏㄜ)。
在《唐书·地理志》中也记载有地名:“广州东南海中有诃陵国。”按史籍《新唐书》的记载,“诃陵国有文字,有星历,王居阇婆城,其祖延吉东迁至婆露伽斯城,属国二十八。”
诃陵国,就是唐朝佛教史册中所记载的诃陵洲:“益州成都僧人会宁于唐高宗李治麟德中期(公元664~665年)泛舶至诃陵洲停住三年,与诃陵国多闻僧若那跋陀罗共同译出《大般涅盘经》后,令小僧运期赍经送归唐王朝京师长安,唐高宗大喜,特赠小绢数百匹,重诣诃陵,将赠品报与若那跋陀罗。”诃陵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后两国密切佛教往来,互通商埠,有大量诃陵国人留居唐朝,按汉俗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泉州、海南琼州、广西北海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ㄏㄜ),今大多音讹为huā(ㄏㄨㄚ)。
今一些学者所说花氏与何氏有关,是因为在史籍《前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诃,又通作呵。纵而弗呵。又通作何。”因此,“读音相近”之说便出于此处。
显然,该支花氏是出自“诃氏”而非“何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宋、金时期女真孛术鲁·久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金国时期,范用吉改花氏,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范用吉,本姓孛术鲁·久住。孛术鲁氏,在明、清时期改为博都哩氏,满语为Bori Hala。
孛术鲁·久住起初归入南宋,在北伐主帅、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他以聪慧计谋擅长,故更汉族姓名为范用吉。
赵范因他姓范,触了自己的名讳,因而时常斥之,但范用吉犹应对如故。赵范良久方悟,发现他所处之事与自己的意愿非常相符,遂擢升其为亲信,言听计从,略不加疑,并易其姓氏为花氏,并晋升他为太尉,派去镇守均州(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今已淹没在丹江水库之下),此后称花用吉。
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农历3月,花用吉杀了均州长吏,送钱粮于蒙古军,遂因而北归于蒙古大元帅孛儿只斤·窝阔台帐下。
不料,花用吉自己的家人却诬告他是南宋奸细,欲反叛,因此被十分嫉妒他的同列(归顺蒙古的女真官员)不加甄别,即借机所害。
在花用吉被杀害后,其后裔子孙以其宋赵皇家所赐之汉姓“花”为姓氏,世代称花氏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富珠哩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富珠哩氏,亦是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Fujuri Hala,世居富珠理,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元朝时期,孛术鲁部族人即有改汉姓者,到明末清初以后多冠汉姓为花氏、鲁氏、范氏、富氏等,花氏一族与第四个渊源中的孛术鲁·久住(范用吉、花用吉)有密切关联。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额玉特氏,亦称额岳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yot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额玉特氏多冠汉姓为花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花氏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第七个渊源:源于傣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土著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将世居云南的傣族按其生活习性和衣着划分为花傣、
得姓始祖:花季陆。
花氏来源主要有三个说法。一是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花氏的始祖是唐朝仑部员外郎花季陆。而史籍《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姓苑》中记载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另外花氏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据史籍《姓氏考略》上有关于“金朝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记载。由此看来,花氏起源于唐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望族居东平郡(今山东东平)。花氏后人多尊花季陆为花氏的得姓始祖。
花姓-繁衍播迁
花姓源起不详,花姓于正史出现是在唐代,除骁通过人,曾讨平四川段子璋谋反,而大诗人杜甫所赞美的上元年间的名将敬定外,尚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的仓部员外郎花季陆。据《姓氏考略》所载,花姓望出东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说明花姓之发祥也应在今山东东平县,换言之,后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从该地繁衍出去的。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动荡,民不聊生,北方民众南迁甚众,花姓亦概莫能外,他们播迁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宋元之际,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趋扩大,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
明初,山西花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此后花姓逐渐播及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之辽宁,并有沿海之花姓入迁台湾。
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花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及内蒙之东北区。
清嘉庆年间以后,繁衍于贵州贵阳的花姓甲第连翩,荣登龙虎榜,极大的壮大了西南花姓的声望。
如今,花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约占全国汉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花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等地。
花姓-郡望堂号
1.花姓望族居东平(山东东平县东)。花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东平郡——汉东平国地。治所在无盐(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晋移治须昌(故城在今山东东平西北)。南朝宋置郡,辖境相当今山
花
东济宁、汶上、东平等县地。
堂号:“东平”、“紫云”、“珠树”等。据《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2.东平郡: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在今天山东省东平县、泰安县一带)。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县。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开封府:战国时属于魏国。汉时置县。五代十国时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建国,以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省省府开封市)。
堂号:花姓的主要堂号有:“含英堂”等。
花姓-字辈
福建同安花氏字辈:发文廷宗,世载国应,尔时景朝,立爱致敬,云眜继起,源流光庆,敦本安仁,建中秉正,诗书克承,诏谋永定,孝友传家,子孙丰盛。
昆陵花氏字辈:球支系子姓,蛰绵生富贵,荣华勤俭兴,大启光前烈。
花姓-宗族特征
1、花姓既源起繁杂,又语焉不详,时至今日,依旧如此。
2、花姓产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见花姓始产生不会太早。
3、花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时花姓已为华夏之著姓之一。
4、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姓-族谱信息
花:2054【江苏武进】花氏宗谱十二卷(清)花庚富花先开重修清光绪四年(1878)含英堂木活字本北图辽宁图注:花士眉创修於明崇桢二年。
2055【江苏武进】花氏宗谱十四卷(民国)花棣辉主修杨世芬编辑民国七年(1918)含英堂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花姓-家族名人
花木兰
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安徽毫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南)人。
花敬定:(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西川将领。
花 云:(生卒年待考),怀远人。著名明朝初期将领。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花惊定:一作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凤阳府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貌伟而黑,骁勇绝伦。从朱元璋于临濠,将兵略地,屡建奇功,累擢行枢密院判,守太平。陈友谅来攻,城陷被执,不屈死。吴元年追封东丘郡侯。
花茂:庐州巢县(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英:花茂子,明代将领。果毅有父风,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花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进士,中第三甲五名。
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六十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花沙纳: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二名。历编修、工部、户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咸丰间历署都统、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停捐纳举人、生员成议,酌行钞法。官至吏部尚书。
花杰: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嘉庆四年进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铭:贵州贵筑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D. 寓意较好的满语名,男女都要。
以下所列满文人名,都在清初着有功勋,从名字的含义而言,可谓纯朴之极,并极富兴味,所有人名完全撷取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充份表现出纯真朴实,康健勇毅,活泼愉悦等特色。
以动物命名的有"老獾","鸟","翘","驼峰","狗虱","硕鼠","公羊",等,这些都是奔驰于大自然中为人熟习的动物。
用植物及农具命名的有"根芽","白菜","豌豆","豆腐","稗子","松子』"麦子","人参","高梁","桃","艾","犁骅","锄头",等,从这些命名,可见满族是以打牲、耕种、饲养家畜及以渔捞维生的民族,与蒙古族的游牧迥然不同,因为广袤的松辽平原,沃野千里,较之江淮平原犹有过之,地理条件有利于耕种。
以兵器命名的有"兵之态势","肩甲","钲","武","鞘","镞","防矢棉帘","长披箭",等,由古籍得知,满族是用矛而不用盾的民族,也可说是勇于攻击而不重防御的民族,从这些命名观之,极为吻合。
另外以器物、装饰品、长相、信仰命名的如"弱小","幼","瞎","秃子","瘸子","前奔颅","鬼祟","细高","馋","馋勇士","饭桶","酒曲","琥珀","丑鬼","刚强","海东青勇士","为首的","汉人勇士","畋猎首领","肯哭勇士","奇勇士","奇学者",等。
这些极富趣味的名字,几百年后的今天读来彷佛这些人活生生的就在面前,刚强的性格,魁梧的身材,带着弓箭,善于畋猎,好酒贪杯,聪明智能,朴质无华,信萨满教…以这些名字,我们足可勾绘出一幅满族勇士肖像了。
罗马拼音 读音 中文含义
abkaihorgiku 阿布凯和尔吉库 天之枢
abkaimorin 阿布凯茂林 天马
acangga 阿昌阿 利(元亨利贞之利)
acuhun 阿楚珲 和睦
adali 阿达礼 相同
ahadan 阿哈旦 老獾
aihana 艾哈纳 釉药
aisin 爱新 金(财货、五行、金)
aisingga 爱星阿 有利的
ajida 阿机达 小
ajige 阿济格 小
ajigen 阿济根 幼
akn 阿克敦 结实、信实
akn 阿克敦 结实、信实
alan 阿兰 肩甲
alin 阿林 山
alin 阿林 山
alingga 阿林阿 山
amba 安巴 大
ambabisiren 安巴毕西棱 大有(易卦)
ambaetuhun 安巴额图珲 大壮(易卦)
ambalinggu 安巴灵武 大方、魁伟
ambalinggu 安巴玲谷 大方、魁梧
anabu 阿纳布 让
anahujan 阿纳呼占 谦
anaku 阿纳库 钥匙
arasanaga 阿喇善阿噶 甘雨
argatu 阿尔哈图 计谋、策略
arsalan 阿尔萨兰 狮子
arsun 阿尔逊 根芽
ashai 阿思海 翅
asu 阿苏 网
ayanda 阿燕达 展大
badai 巴代 张大
baha 巴哈 得
bahabu 巴哈布 得
bahai 巴海 得
li 白里 恩情
se 拜色 白菜
bajar 巴渣立 繁琐小对象
baksan 巴克山 一群
baksi 巴克什 儒者、学者
balu 巴辂 瞎
baran 巴兰 兵之态势
basan 巴山 吊肚、柳条笆
baturu 巴图鲁 勇健、英豪
bayan 巴彦 富有
bayanwesihun 巴彦沃西晖 富贵
bikita 必可塔 璧(东方七宿)
bira 比拉 河
boconggowehe 博充奥沃赫 釆石
bodohonggo 博多衡奥 有谋略者
bodon 博敦 韬略
bohori 博和礼 豌豆
bohoto 博和托 驼峰
boisile 博西勒 琥珀
boji 阵济 保证人
bojiriilha 博吉利宜尔哈 菊花
boo 鲍白 宝、宝贝
bootai 保泰 家屋
boro 博洛 凉帽
buka 布喀 母羊
bulukan 布鲁堪 温和
buraki 布喇奇 尘埃
busuku 布恕库 狐魅
busumda 布顺达 百合
buyalimergen 布雅里墨尔根 细小的智能
buyandaiefu 布颜代额附 小姐夫
buyecuke 布耶楚克 可爱
cagan 察干 书籍
caida 柴达 茶卤
canggadai 常阿岱 钲
carki 察尔奇 楂板
ceke 车克 稍儿
centai 陈泰 微尘
cibsen 齐布琛 静
cibsonggo 齐布松敖 昭穆之昭
cihala 戚哈喇 嗜好
coki 绰奇 前奔颅
colgoroko 绰勒果罗科 超出、超群
colgorokobi 绰勒果罗科比 超群
colhon 绰罗欢 山峰
colhorokongge 绰勒和罗孔额 出类的、超群的
coohar 超哈尔 兵,武
cukubaturu 褚库巴图鲁 抬起勇士
dabaliwesimbi 达巴里沃新比 超越
dacun 达春 快利、敏捷
dade 达得 根源
dahasu 达哈苏 和顺
dai 大伊 玳
daihan 戴玕 兜网
daipun 戴鹏 鹏
dalai 达赖 令为首的
dalan 达兰 堤
dari 达礼 每
dasan 达山 政,政务,统治,管理
dasu 达素 众子
defu 德福 豆腐
dekjike 德克济克 兴隆、兴旺、繁昌
deocin 道琴 悌
desereke 德色勒克 汪洋
dodo 多铎 胎儿
doha 多哈 狗虱
doholon 多和隆 瘸子
doola 道喇 倒
dorgon 多尔衮 獾
doro 多罗 道、道理、礼
dorolon 多罗隆 礼、仪礼
doronggo 多隆敖 端正、端庄、有礼的
doshon 多西珲 宠、宠爱
ici 堆齐 老四
lba 都尔巴 鲁钝人
lei 杜雷 原来的
ngga 东阿 西瓜
ebilun 遏必隆 单弱
elbihe 厄尔必和 貉
eldeke 额尔德克 光耀
eldembu 额尔登布 智能之光、德性之光
eldengge 额尔登额 壮丽、光华、气宇轩昂
elderiusiha 额尔德里乌西哈 瑶光(天文)
ele 额勒 益发、愈发
elgiyen 额尔瑾 丰盈、宽裕、丰(易卦)
elhe 额尔赫 平安、泰
eluri 额鲁里 聪慧
enteheme 恩特和谟 永久、长远
entehen 恩特恒 恒(易卦)
erdeme 额尔德谟 才德
erdemungge 额尔德蒙额 有才德之人
eru 额鲁 健壮
etenggi 额腾伊 强盛
etuhun 额图珲 强壮
fafursambi 法富尔申比 发奋、勇之
faka 法喀 木义子棍
fakjin 法克进 倚凭
fangge 方额 法术
fassambi 法士申比 勉励、奋勉
fassan 法士善 功业、功绩
fassangga 法士尚阿 有功勋、有功业之人
fatan 法谭 脚底、底子
fatha 法特哈 蹄
fengsen 丰生 福祉、福禄
fengsengge 丰生额 幸福者、有福之人
ferguwecuke 佛尔果楚科 奇、珍奇
ferguwecun 佛尔果充 瑞、奇瑞
ferguwen 佛尔衮 灵智、聪智
fisin 费馨 密实、诚实人、厚重人
fiyada 费雅达 嘴巴骨
fiyahan 费雅汉 膙子、蹄掌、玛瑙
fiyangga 费扬阿 鲜亮、容貌轩昂
fiyangga 费扬阿 鲜亮、轩昂
fiyanggu 费扬古 老生子
fiyangtahun 费扬塔珲 壮大、身强力壮
fiyasha 费雅思哈 山墙
fujurungga 富诸隆阿 风采翩、其貌堂堂
fulehun 富勒珲 恩惠
fulingga 富灵阿 天生辐人
funcendaban 傅成达班 富裕
fungkeriilha 丰克里宜尔哈 蕙兰花
funglu 奉禄 福禄之禄、奉禄
fusuriilha 富苏里宜尔哈 芙蓉
gabsihiyan 噶博西罕 先锋、前锋、捷健
gabula 噶布喇 馋
gabulabaturu 噶布喇巴图鲁 馋勇士
gadahun 噶达浑 细高
gaha 噶哈 乌鸦
gajitai 甘济泰 拿来
galbingga 噶尔宾阿 耳聪心灵之人
gali 噶里 伶俐
ganggan 刚安 刚毅
ganjuhan 甘珠翰 稍绳
garin 噶林 散跟奴仆
garudai 噶卢岱 凤(灵鸟)
gasha 噶思哈 鸟
gebkeljembi 格博克勒甄比 光润、艳丽
gebualgika 格布阿勒济喀 声名显扬
gebungge 格布额 有名的
gefehe 格佛贺 蝴蝶
gelmerjembi 格勒莫尔甄比 容貌光辉俊亮
genggen 更根 温柔娴静
genggitungga 更济佟阿 昭穆之昭
genggiyen 更甘 明、清澄明晰
genggiyentug 更甘图吉 青云
getuken 格图肯 明明白白、条理明皙
getukenobu 格冈肯敖布 洁净、一尘不染
giljan 吉勒占 恕
giljangga 吉勒章阿 能恕之人
gilmarjambi 吉勒玛尔甄比 容光焕发、光彩烂漫
giltagilta 吉勒塔吉勒塔 光辉闪闪
giltahun 吉勒塔珲 光彩辉耀
giltarinioweri 吉勒塔里纽沃里 色采绚灿
giltukan 吉勒图堪 才德俊秀
gingge 景额 廉洁可钦
gingguji 景顾吉 谨、谨敬之人
ginggule 景顾勒 令人尊敬
giohoto 觉和托 乞丐
girkumbi 吉尔坤比 笃志
gisun 吉荪 言语
giyahun 佳珲 鹰
gobi 果比 渤海
gocishun 果齐司珲 谦逊
gocisun 果齐逊 谦(易卦)
goho 郭和 好妆饰
gohon 郭浑 钩子
goko 郭科 鸡鸣声
gosicuka 果西楚喀 可爱
gosin 果新 仁、仁爱
gosingga 果兴阿 有仁爱心之人
gu 谷 珠玉之玉、姑(父之姊妹)
guceng 谷埕 埕(美玉)
gufan 谷梵 璠(玉美之玉)
guhang 谷杭 珩(美玉)
guigu 谷依古 康健、老当益壮
gukikung 谷奇坤 琼、无玷晶莹之玉
gukimoo 谷奇瑁 琪树(奇木)
guliyatun 谷列屯 琏(乐器)
gulu 谷鲁 纯朴、朴实无华
gungge 公格 功绩
gungge 龚额 功业,功绩
gungkeriilha 龚克里宜尔哈 玉兰花
gungnecun 龚内春 谦恭、恭敬
guwehe 谷沃贺 璞玉
hacihiyan 哈齐现 勉力、黾勉
hada 哈达 山峰
hafun 哈梵 泰(易卦)
hafungga 哈丰阿 亨(元亨利贞之亨)
hai 海都 一边正,一边歪
haihu 哈宜呼 袅娜多姿
hajilambi 哈季兰比 亲密、亲爱
hajilan 哈季兰 亲爱之情
haksabatugi 哈克萨哈东基 彩霞
halhan 哈尔汉 犁骅
halhunen 哈尔额敦 暖风、熏风
hanjabolgo 罕札博勒果 忠清廉洁
hari 哈礼 斜眼
hasiri 哈席里 茄花色
hatan 哈谭 暴躁
hecen 赫臣 城
he 赫都 疥
hele 赫勒 哑吧
hethe 赫特赫 饰件、家产
hetu 赫图 横实
heye 赫业 眼眵
hida 席达 蒸蓖、竹帘
hife 喜福 稗子
hifebaksi 希福巴克什 稗子学者
hirgen 希尔根 水流痕
hiribu 西里布 睡熟、忘了
hiyebele 谢伯乐 鹞鹰
hiyoosungga 豪嵩阿 至孝之人
hocikonilha 和其坤宜尔哈 姿容俊秀
hohori 和和礼 耳门
hohoriefu 何和礼额驸 耳门姐夫
hojiriilha 和吉里宜尔哈 美人菊
hojo 和卓 姿容俏丽
hojonilha 和准宜尔哈 虞美人花
hokton 何克屯 漂儿(打牲器)暖木(树木)
holo 和罗 虚假、山谷
homin 和敏 锄头
hontoho 浑托和 管领、一半
horontai 和伦泰 威
hose 霍色 盒子
hoto 和托 秃子、葫芦
huba 呼巴 琥珀
huba 胡巴 琥珀
huban 胡班 圭、笏
huhu 胡虎 酒曲
huju 胡住 鞘、槽
hulan 胡兰 烟突
huri 胡里 松子
huru 呼卢 高阜,丘陵
hurugan 呼鲁甘 玳瑁
husa 胡沙 葛
huse 胡塞 胡子
husi 胡锡 裹
hutu 胡图 鬼、丑人
huturi 瑚图里 福、福祉
huturifengsenjalafun 瑚图里丰生札喇芬 福禄寿
huturiimiyarabi 瑚图里宜敏比 万福齐集
huturiisimbi 瑚图里宜琛比 得福、福至了
huturingga 瑚图玲阿 有福之人
huwaise 怀色 槐树
huwangga 晃阿 和睦
huwekiyembi 瑚渥坤比 发奋、奋兴
ibahan 伊巴汉 妖怪、鬼怪
ibeden 依博丹 晋(易卦)
ibenembi 宜博诺比 往前进
icangga 伊长阿 顺适、美味
icengge 伊成额 新的
icihiaku 宜齐喜阿库 洁白无玷
iiimbu 宜林布 站立、起立、歇止
ijifunniyehe 宜齐芬涅贺 鸳鸯
ijishun 宜齐司浑 孝顺、顺从
ikengge 宜肯额 元(元亨利贞之元)
ildamungga 宜勒达蒙阿 有丰采韵致
iletu 宜勒图 冲达,显赫
ilha 宜尔哈 花
ilibu 宜礼布 起、立
ilibu 宜里布 起立、建立
ilihen 宜里恒 艮(易卦)
imiyambi 宜绵比 会聚、万福集聚
imiyan 宜绵 萃(易卦)
indahun 殷达浑 狗
isan 伊三 集会
isangga 伊桑阿 集会
isha 宜思哈 松鸦(喻贪人)
isimbi 宜兴比 得福之得、拔取、足够
isu 伊苏 青素缎
itu 伊图 半翅(鸟名似雉体小尾短)
jabhangga 札博笃杭阿 从容
jakdan 札克丹 松
jaksaka 札克萨喀 彩霞
jaksan 札克善 霞
jalafun 札喇芬 寿、长寿
jalafungga 礼喇丰阿 长寿之人
jalantai 吉兰泰 慈爱
jalgangolmin 札勒甘果勒敏 长命
jalumbi 札仑比 满盈、满足
jilan 济兰 慈爱
jingji 京吉 福态、稳重
jingji 荆集 稳重、福态
jiratai 季喇泰 茂密
joborakuilha 卓博喇库宜尔哈 无忧花
joktonda 卓克陀达 百合
jolo 卓罗 丑鬼、母鹿
jorho 卓尔和 镞(军器)
jortai 卓尔泰 佯、故意
juce 朱辙 潭
jucenggebaturu 朱成额巴图鲁 游戏勇士
juktu 诸克图 硕大、原实
jumara 珠玛喇 豆鼠
juntai 准泰 灶门
jurgan 诸尔甘 节义、义理
jurgangga 诸尔刚阿 有义气的
kacilan 喀齐兰 靶箭
kadaraku 喀达喇库 奋勇、勇往迈进
kamtu 喀木图 毡帽
kangtarsambi 康塔尔琛比 昂然、鼓舞
kara 喀喇 黑马、黑狗
katun 喀屯 坚强、强壮
kemnen 肯能 节(易卦)
kengse 肯色 英明果断
kenje 肯哲 弱小
kesi 克什 恩、造化
kesibu 克什布 恩、造化
kesingge 克兴额 恩泽、造化
kicembi 奇乘比 勤勉
kilin 奇琳 忍、麒鳞
kinailha 奇那宜尔哈 凤仙花
kiongguriilha 琼古里宜尔哈 琼花
kiri 奇里 忍、忍让
kiyakiyabumbi 喀喀奔比 称许、赞美
kulun 库伦 干(易卦)
kumun 库门 音乐、乐
kun 坤都 恭敬、敬谨
kuri 库礼 黎狗
kuru 库陆 高阜、高台
lab 喇布杜 多、广博
labi 喇壁 防矢棉帘
la 喇都 饭桶、箭桶
lahari 拉哈礼 婆萝树
laju 喇珠 笨
lamun 喇门 蓝色
len 冷 壮大
lenggeri 楞额礼 硕鼠
lergiyen 勒尔甘 度量宽宏,心志广大
lingge 令额 功业昭烈
lirha 里尔哈 柳(南七宿)
lobi 罗壁 很馋
lomi 罗密 老米
lulu 路卢 庸碌
lunggu 隆古 雄貂
mahu 马祜 鬼脸
maikan 迈堪 马兰草
maise 麦色 麦子
maitu 迈图 棒
majan 马胆 长披箭
maktacun 玛克塔充 称扬、赞誉
mala 马喇 木槌
malahi 马喇希 野猫
malu 马禄 酒瓶
malukan 马禄堪 满得
mangga 莽阿 难、刚强、贵重、善于、嗜好
manggai 莽爱 刚强的、高贵的
manggiya 莽佳 鬼祟
masan 马山 胡麻渣
mederi 莫德里 大海
megu 墨古 磨菇
minggan 明安 千
minggatu 明阿图 千总
monggo 猛峨 蒙古
mubulu 牧呼陆 螭(似龙无角)
mucen 木臣 釜、鼎、锅
mucihiyan 牧其现 鼎(器物、易卦)
muri 牧笃里 龙、辰
murimorin 牧笃里茂林 龙马(体高项长有翼)
mufiilha 牧费宜尔哈 幸夷花
muheliyen 穆赫林 圆
muhu 牧呼 高冈、丘陵
muhu 穆虎 高岗
mujan 穆占 木匠
mujangga 牧彰阿 果然、真实
mujilen 牧基伦 心、心意、精神
mujin 牧瑾 志向、志节
mukdeke 牧克德克 兴起
mukdembi 牧克屯比 云起、兴旺,高起
mukden 牧克登 兴起、腾盛
mukdenbu 牧克登布 兴隆、盛
muke 牧克 水
mukeusiha 牧克乌西哈 水星
mulan 慕兰 杌子
mulu 穆鲁 山梁、房梁
mumin 牧民 深渊
murca 穆尔察 标竿
muri 穆里 拧
muru 穆禄 模样
musen 穆森 坑、墓穴
musi 穆实 炒面
musu 穆舒 鹌鹑
mutembi 牧忒比 艺能
muten 牧忒 才艺、艺能
nacihiya 纳其夏 安慰
nacin 讷青 鸦鹘
namu 纳摹 海洋
namu 纳穆 海洋
namucoko 纳穆绰科 孔雀
nelhe 内勒贺 安康
nemeyen 内谟彦 温婉柔顺
nemgiyen 讷甘 温和娴淑
nendenilha 能丹宜尔哈 梅花
neoretugi 钮勒、图吉 浮云
nere 讷勒 锅撑
nergi 内尔吉 聪明伶透之人
nesuken 内苏肯 温良厚重
nicuhe 尼楚贺 珍珠
nicuhesungkeriilha 尼楚贺松克里依尔哈 珍珠兰
nicunilha 尼充宜尔哈 珍珠花
nikan 尼堪 汉人
nikanbaturu 尼堪巴图禄 汉人勇士
nilukan 尼路肯 光泽柔和
nimanggi 尼莽吉 雪
nionio 钮钮 爱小儿昵称
nioron 纽伦 虹霓
niowanggiyangu 纽望甘谷 碧玉
niowargigasha 纽瓦尔吉噶司哈 翠云鸟
nisiha 倪什哈 小鱼
niwanggamoo 纽望阿瑁 多青树
niyada 倪雅达 不大长
nonggibun 农吉奔 益(易卦)
ocir 鄂齐尔 佛塔(帽饰)
ofono 鄂福和 犁镜(农器)
oha 鄂哈 依从了
okdoriilha 敖克多礼宜尔哈 迎春花
okson 鄂克逊 步,脚步
olbo 鄂尔博 马褂
olhosombi 敖勒和硕比 敬慎
olon 鄂伦 马肚带
omosimama 敖莫西玛玛 福神
onco 恩绰 宽宏
ongoro 翁额洛 颅顶骨
ordo 鄂尔多 亭式宫殿
orhodai 鄂尔和岱 人参的
paltari 帕勒塔里 金刚钻
sabdangga 萨布当阿 雨点
sabi 萨比 祥
sabi 萨弼 祥
sabiferguwecu 萨比佛尔果纯 祥瑞、奇瑞
sabinggaorho 萨秉阿敖尔和 瑞草
sabinggasence 萨秉阿参彻 灵芝
sabintu 萨宾图 麟
sabitun 萨比屯 麒
san 萨敦 亲家
saha 萨哈 畋猎、知道了
sahada 萨哈达 畋猎首领
sahaliyan 萨哈连 黑色
sahana 萨哈纳 畋猎
sahun 沙浑 淡白、辛(干支)
saibigan 赛弼甘 痣记
saikan 萨伊堪 美、好看
sain 萨印 吉、贤能、美
saise 赛色 面散子
salsa 萨伊萨 贤者
samha 萨穆哈 颜面斑点
samsu 萨木素 翠蓝色布
sanggabu 桑阿布 窟窿
sanyanbulehen 善彦布勒翰 仙鹤
sari 沙礼 曲麻菜
sehe 色赫 已说
sekiyen 色堪 泉源
sektu 色克图 怜俐、灵透
selambi 色棱比 畅快、舒畅
sele 色勒 铁
selmin 色尔敏 地弩(打牲用)
senggime 僧吉谟 友爱、亲睦
senggiriilha 僧吉里宜尔哈 杜鹃花
seri 舍里 泉
setuhen 舍图翰 瑟
seyengu 舍彦谷 白玉
sidarambi 喜达棱比 舒展、舒畅
sijihun 喜吉尔珲 正直
sijintai 席锦泰 米谷
silan 西兰 细蓝布
singgeri 星格里 子、鼠
sintai 辛泰 金斗
siteku 西特库 屎精
sithumbi 喜特珲比 专心、笃志
solho 索尔和 高丽
solon 索伦 索伦
solontu 索伦图 二角小龙
songgotubaturu 松果备巴图鲁 肯哭勇士
songkoro 硕翁科罗 海东青
songkorobaturu 硕翁科罗巴固鲁 海东青勇士
soninbaksi 索尼巴克什 奇学者
soninbaturu 索宁巴图鲁 奇勇士
sube 苏白 筋
suburi 苏布礼 候骚(异果)
suceriilha 舒彻里宜尔哈 紫罗兰花
sucungga 苏充阿 元始
sudan 苏丹 水鬓
suhe 苏赫 斧
suhecen 苏和臣 小斧子
suiha 绥哈 艾
suilan 绥兰 大蚂蜂
suilha 舒宜尔哈 莲花
sunggailha 松阿宜尔哈 桂花
sunggeri 松格里 雅、优雅
sunggina 宋吉纳 野生葱
sunggiyen 松甘 贤敏睿智
sungke 松克 内心通明
sungkeriilha 松克里宜尔哈 兰
sunjaci 孙札齐 老五
sunta 孙塔 网兜
sure 苏勒 聪明、贤明、聪睿
suru 舒鲁 珊瑚
susu 舒恕 高梁、紫色
susultungga 舒舒勒栋阿 聪慧人
susuna 舒恕纳 高梁地
suwayanyadana 苏瓦彦雅达纳 黄鹄
suya 苏雅 引火柴
tacibu 塔齐布 令学
taifin 泰芬 太平
taktubaturu 他克图巴图鲁 高栖勇士
talman 塔尔曼 雾
tangguha 唐古哈 寒鸦
tantu 谈图 荡头(农具)
tebcimbi 特博勤比 忍耐
to 托 记念、一札
tob 陀博 正直、公正
tojin 陀瑾 孔雀
tondo 屯多 公正、正直
tondoakn 屯多阿克敦 节义、忠信
tondogiljan 屯多吉尔占 忠恕、公正宽大
toro 托罗 桃
tubihe 图弼赫 果子
tulhun 图尔浑 阴
tumen 图门 万
tura 图喇 柱
turi 图礼 豆
tusa 图萨 利益
ukada 吴喀达 塔子颈(地名)
uku 吴库 鱼笼、串笼
ukuri 邬库礼 细鳞梭鱼
ula 乌喇 江
ulden 乌尔登 光、景光
ulden 乌勒登 曙光、晨光
ule 吴勒 灰条菜
ulgiyaci 吴尔佳齐 猪皮
ulhisu 乌勒黑苏 聪敏、颖利
ulhu 吴尔护 银鼠皮
uli 吴礼 弓弦、杜李(果品)
umu 吴木笃 孤儿
unca 温察 令卖
unri 温都礼 沿途
urgun 乌尔衮 怡乐、喜乐
urgungga 乌尔衮阿 喜、喜乐
urgunsehjen 乌尔衮色布真 喜乐
usaku 吴沙库 难勒的马
usun 吴孙 厌恶、气息
wahun 瓦浑 臭
wajima 瓦济麻 末尾
wase 瓦色 瓦、袜子
wehe 邬黑 石
weihe 魏黑 牙齿、兽角
wenjehun 温哲珲 富裕
wesihun 渥西珲 崇高、高贵
wesimbi 沃新比 升
yabu 雅布 走
yaki 雅奇 箭罩
yala 雅拉 诚然
yargiyan 雅尔甘 真实、厚实
yasha 雅思哈 檐网(宫殿)、跌包(打牲器)
yebcungge 页博充额 华丽
yebken 页博肯 聪明果断之人、英俊
yebkenhaha 页博肯哈哈 好汉子
yehejumara 叶赫朱玛喇 叶赫豆鼠
yendebun 尹德本 兴起
yendehe 尹德赫 兴旺
yendembi 尹敦比 旺盛、兴起、兴旺
yentai 殷泰 羊肠小径
yodan 岳丹 雨衣
yohibun 岳喜本 韬略
yolo 岳乐 狗头雕、西藏犬
yoro 岳洛 镞矢
yuwamboo 元宝 元宝
E. 长白山的简介
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毗邻,坐落于长白山北坡,距长白山34公里,距双目峰中朝边境65公里,区域面积52.42平方公里。
长白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景区是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皇帝须亲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望祭长白山。
前往长白山旅游应注意当地天气气候。长白山景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7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10℃。6至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至70%。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长白山主峰气候的主要特点。
(5)满语杜鹃花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1、长白瀑布
长白瀑布位于长白山天池北,天池水沿补天石漫出后,流经1250米的乘槎河,以1.25-5立方米/秒流量,从龙门、天豁两峰之间骤然跌下,形成了落差高达68米的长白瀑布。2000年长白瀑布被列为“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长白山天池
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雄伟壮丽的长白山主峰的群峰之中,她形似落叶,略呈椭圆形,是火山喷发后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它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周长13.1千米,天池水面海拔高度为2189.1米,总蓄水量为20.4亿立方米;站在悬雪崖上还可以看到7峰16景。
F. 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哪些个(资料简介,民族特色,风土人情)
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景颇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它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 "、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 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白族介绍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它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保安族介绍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藏族介绍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达斡尔族介绍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有121357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鄂温克语。"达斡尔"是达斡尔族自称,"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
朝鲜族介绍
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 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关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术界尚未定论,但多数倾向属阿尔泰语系.
拉祜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源于古代氐羌系统。清代文献中被称为"倮黑"。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拉祜族。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多数人通汉 语和傣语。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后来,在原有的字母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推广使用。
高山族介绍
现有人口40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黎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 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 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县。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黎族由古代越人发展而来,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历史上黎族有"(亻孝)"、"杞"、"本地"、"美孚"和 "赛"自称。在宋代以后,黎族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沿至今日。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黎族是最早的纺织先民
哈尼族介绍
现有人口1253952 人。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自称很多,有“哈尼”、“卡多”、“(亻爱)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0世纪50 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
哈萨克族介绍
有人口1111718 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哈萨克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的“乌孙”。“哈萨克”这一族称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厥语的一些游牧部落。“哈萨克”这一族称一直沿用至今。据民间传说,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
珞巴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
赫哲族介绍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4245 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 个民族乡。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 "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有不少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4 0 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民族语,通用汉语。赫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过去曾信仰过萨满教。
基诺族介绍
现有人口18021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 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 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由于多种原因,基诺族的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直到50年代初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是其传统的耕作方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刻竹木记事。典型的民族服饰是砍刀布和尖顶帽
满族介绍
现有人口9821180 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2 0 0 0 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 "女真"。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1 6 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门巴族介绍
现有7 4 7 5人。主要 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门巴族先民很早就聚居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13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地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与藏族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使用藏历、藏币。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
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本民族文字 ,通用藏语、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纳西族介绍
有人口278009人。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曾经被称为“摩沙”、“磨些”、“幺些”、“摩梭”。“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
傣族介绍
人口1025128。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边境的弧形地带, 西双版纳傣族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傣族历史悠久。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清代多称“摆夷”,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都从印度字母脱化而来。长期以来,聪明智能的傣家人用这些文字,记载着傣族深渊的文化和历史。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不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化。
徳昻族介绍
现有人口15462。 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 9 8 5 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基本与傣族相同。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东乡族族介绍
现有人口373872。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乡族,历史上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亚一带的穆斯林。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东乡族。东乡族语基本上同蒙古语相同,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晓汉语、汉文。
侗族介绍
现有人口2514014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信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后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鄂温克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 们"。过去是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 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藏传佛教。 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 语支。 牧区通用蒙古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 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 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有自己的语言 ,无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 斯语支。
柯尔克孜族介绍
主主要 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 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 斯、昭苏、额敏等县。柯尔克孜族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 济生活。柯尔克孜族,清代,沿用蒙古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实厥语族 。自历史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开始创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许多柯尔克孜族人已兼通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
毛南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毛南族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 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毛南族自称"阿南",意为"当地人",说明他们是该地区的土著居民。 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民族文字,曾用汉字音义拼记过毛南语的民歌等,称"土俗字"。毛南人多通壮语及汉语,现通用汉文。
怒族介绍
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人口2712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僳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与僳僳族长期共处,怒族人民普遍会讲僳僳语。
苗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
苗族自称"牡"、"蒙"、"摸"、"毛",建国后统称为苗族。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仫佬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部山区,9 0 %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清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以信奉道教为主。也信佛教。仫佬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普米族介绍
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 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少数分布于丽江、永胜、 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与当地民族杂居。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 "白人")之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许多普米人 还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少数人还信仰道教和藏传佛教。
撒拉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州县。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 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自称"撒拉尔" "撒拉回"等是汉人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撒拉族。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 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 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 。
独龙族介绍
现有人口5817。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 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
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 如“独龙”、“迪麻”等。“俅人”、“俅曲”、“曲人” 是汉族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独龙族。
千百年来,独龙河谷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独龙人从事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采集和狩猎在家庭副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部分通晓汉语。
布朗族介绍
现有人口82280,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 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 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 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布朗人兼操汉语、傣语和佤语,部分人通晓汉文和傣文。
瑶族介绍
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0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
仡佬族介绍
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 多种杂粮, 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仡佬 ” 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未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畲族介绍
现有6 3 0 3 7 8 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土族介绍
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土族191624口人大都居住在这儿。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关于土族的先祖,学术界尚无定论,大多数倾向于吐谷浑说。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族,在4 世纪初迁牧今青海省南部和甘肃南部,后逐渐建立吐谷浑王国,公元663 年,吐蕃攻占吐谷浑全境,吐谷浑王诺曷钵避走凉州(今甘肃武威),后又迁居今宁夏,其部属之一部分散居祁连山之南也就是今天的互助县一带。后来经过与其它民族融合,在元末明初时形成土族,史书上称之为“土人”,互助土族则自称“蒙古尔”、“察汗蒙古尔”。土族具有十分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歌谣丰富。
佤族介绍
现有人口351974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佤族自称“阿佤”,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佤族能歌善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舂碓”等。“圆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边唱边跳,气氛十分热烈。
彝族介绍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6572173 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6种方言。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至今使用花包头是彝族的典型服饰。
裕固族介绍
现有人口10569 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9 世纪中叶,其中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纥。他们与邻近各族交往相处,逐渐形成为一个单一民族。裕固族自称“尧乎尔”。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裕固族。裕固族现使用三种语言,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
壮族介绍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傣语支。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壮字。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汉族介绍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它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羌族介绍
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 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另一说为藏语支 )。分南、北两种方言。许多人懂汉语。没有文字,长期通用汉文。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使用过西夏文。
乌孜别克族介绍
现有人口12453, 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乌孜别克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新疆到内地经商,往来频繁,络绎不绝,其中一部分商人逐渐在新疆一些城镇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孜别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通晓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舞蹈,优美轻快。
锡伯族介绍
现有人口83629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 吉林等省。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 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锡伯族以勇武骑射着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塔吉克族介绍
有人口3 3 5 3 8 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早在公元前的先秦时代,塔吉克族先民就已经是祖国西陲帕米尔高原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从公元前二世纪起,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这里便成了东西丝路的孔道。数千年来,塔吉克人不断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历史与文明。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塔塔尔族介绍
现有人口4127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当数散居在布尔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塔塔尔族史称"达旦"、"鞑靼"、"达怛"等。
G. 宁古塔满族农家杀年猪趣事 阅读答案 每年冬天一进腊月门,宁古塔地区满族人村屯便热闹起来......
你们是不是做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的试卷啊?我们也做了 但是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还是自己做吧!!!
H. 杜鹃花的满语读法是什么
满族新年过节也相互拜年,走亲访友,所不同的是传统的满族人在新年要给位于自家西墙上的“窝车库(俗称 祖宗板)”上供,相传窝车库的方向代表这家族的各种神灵和祖先。上供用的香是用一种杜鹃属植物制成,点燃后气味很特别。
在祭祀时第一天要杀白鹅,杀的时候手持白鹅向上举三次,白鹅展翅后就可以杀了。第二天(一般是腊月最后两天)要杀猪,这种祭祀用的猪满语叫“jeng 争”必须是纯黑的监猪,杀之前先用烧酒灌入猪耳,当猪甩头后就着仪杀了。宰牲后做的肉叫“hvturi yali呼图牙理)也就是“富肉”是给全家人吃来求福的。 有些家族过年时还要由家族萨满唱祝词,跳神,换索,等。整个仪式会很复杂。
满语拜年的新年好是“ ice aniya sain以彻阿尼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