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民乐演奏改编版

茉莉花民乐演奏改编版

发布时间: 2021-03-07 04:55:48

㈠ 求《茉莉花》江苏民歌 《春江花乐夜》古曲 《四季春》维瓦尔第 《天鹅》圣桑 的乐曲背景、乐曲情绪和感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江苏民歌《茉莉花》:五声徵调式、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四平均、二对一、切分节奏型的交替等,使歌曲流畅而又有江南语言的节奏特点,而短促的第三句和抢先切入的第四句表达了人们对茉莉花急切的爱恋之情。音乐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刻画了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有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这首
《春江花月夜》民族音乐,民乐
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清代嘉庆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光绪乙亥年即1875年吴婉卿的手抄本、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之《夕阳箫鼓》一曲,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个小标题。对于此曲之源流的考证,一篇论文是1993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表之王霖《曲源及作者探索》。根据此文,在江苏崇明《县志》中,有清咸丰年间宋珩“自出新意为《夕阳箫鼓》曲”的记载。

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并易其名为《浔阳琵琶》。此后,又有人将这首乐曲名之为《浔阳月夜》、《浔阳曲》。李芳园之《浔阳琵琶》已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
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1920年由郑觐文创立)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把它改编成为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标题与李芳园所拟有所不同,是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

表演唱 《春江花月夜》
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记》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云深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编钟乐舞《春江花月夜》
第六段:“渔舟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声如流水的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表现船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此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竹乐的艺术美,其艺术手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由静而动,则动而静
2)由远而近,则近而远
3)以景抒情,情寓于景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誉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维瓦尔第《四季》十四行诗的中文译本。春

春临大地
众鸟欢唱
和风吹拂
溪流低语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前奏

风雨过境 鸟 花语再度
奏起和谐乐章
芳草鲜美的草原上
枝叶沙沙作响 喃喃低语
牧羊人安详地打盹
脚旁睡著夏日懒狗

当春临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随著风笛愉悦的旋律
在他们的草原上 婆娑起舞
第一乐章(快板)以回旋曲式写成,华丽而洒脱,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春天来了,无限欢欣。” 。维瓦尔第在这支回旋曲中安排了四个插段,并以春天的主题串连:
第一插段,“小乌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尖锐的颤音生动地模仿出群鸟的啼鸣。第二插段,“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是以独奏小提琴和整个小提琴声部奏出的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的。
第三插段,“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它是以乐队低沉的三十二分音符同音反复和独奏小提琴的一连串三连音形成的对比构筑起来的。
第四插段,“雷鸣电闪转瞬即逝,鸟儿重宛转歌唱”,最后乐章以春天的主题作为结束。

《动物狂欢节》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天鹅》是我们熟悉并为之感动的优雅、温柔的大提琴曲,它出自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节》。《动物狂欢节》是圣桑在五十一岁的高龄时的作品,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动物们滑稽的姿态和可爱的动作,简直就是一出由圣桑导演的一场精彩话剧。全曲由十四段小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的行进;(二)公鸡和母鸡;(三)野马;(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曲趣轻松活泼,是颇受青少年欢迎的乐曲。《天鹅》是第十三首,该曲是由大调、6/4拍子、由单主题发展而成的三部曲式。在动物们都登场之后,高贵美丽的天鹅才慢慢展现出它迷人而优雅的身姿。
乐曲一开始,前四小节的伴奏轻柔流畅,钢琴以清澈的琶音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静静的闭上眼睛,顿时在眼前浮现出一片富饶而美丽的湖泊,阳光柔和的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边郁郁葱葱的树木,柳树懒洋洋的垂下它的枝条,在碧绿的湖面上划出点点繁星。在此背景上,第五小节主旋律奏响,大提琴以其特有的稳重、柔和、细腻润泽的音色奏出优美的主题,旋律舒缓而安详,描绘了天鹅以高贵优雅的神情缓缓游来,在湖面上静静悠游的情景。美丽洁白的天鹅安详的游弋着,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那优美的长颈和流线型的身姿与湖水的倒影相映成趣。每一乐句均有一段优美的升调音阶,而各个乐句的表现又稍有不同,表现出丰富的意境,仿佛天鹅时常微微伸展翅膀,轻轻拍打,舒展自己的身躯,尽情享受着上苍赐予的一切。 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但又不是对第一部分曲风的简单重复,第二部分的旋律更为明朗化,乐曲力度也更强,感情表现也更为丰富,进一步描写天鹅优美的体态,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型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 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琴音表现出天鹅游弋于水面时,划过条条波纹,天鹅高雅而优闲。末了连续的一串钢琴琶音,天鹅展翅飞了起来,旋律强度由强变弱,仿佛天鹅慢慢远去,湖面上只留下天鹅起飞助跑时留下的点点涟漪,最后全曲在最弱音处消失,天鹅以它特有的优雅姿态越飞越远,最后渐渐消失在蔚蓝的天际,把全曲带进一片悠然的梦境。天空还是那么的纯洁,阳光还是那么的柔和,湖水还是那样的碧绿,湖泊还是那样的美丽,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在这乐曲里,如果大提琴代表了天鹅,钢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全曲结构严谨,曲风清新,乐曲力度强弱有致,很好的表现出了作者的感情和勾画的意境。但这首曲子的曲调里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但忧伤只是点缀,是为了给结局增添更多的喜悦。这部组曲也一样,当天鹅将那一丝高贵的忧伤带走后,接下来的,就是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激情的狂欢终曲了…… 乐句中部分音符以弦外音表现出来,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效果,特别是曲中的减弱连续琶音,简直是点睛之笔,巧妙地勾画出了天鹅展翅高飞的情景,留下无穷的遐想,那仿佛是经过了心灵的洗礼。不禁感叹音乐大师的魅力和出神入化的技巧,轻盈又不失典雅端庄的乐念竟是那么的迷人!每每静静聆听这首精巧的音乐小品时,烦躁的心情顿时得到解脱。

㈡ 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都能听出来 属于知觉的什么性 恒常还是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就算乐器改变了,但是还是能从关键的旋律推出为茉莉花。和一个人的发型衣服变了,还是能知道他是这个人的题一样,也是直觉的整体性。

㈢ 电视剧《武林外传》里的配乐改编版《茉莉花》的下载地址

http://tieba..com/f?kz=329459097
上这个贴吧看看回有答没有

㈣ 凯丽金的萨克斯曲《茉莉花》是由中国歌曲《茉莉花》改编的吗

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能算是Kenny G的一个小小的fans吧。 你可以在Kenny G的1992年《Breathless》专辑(磁带、CD都有专,但在米国国内属发行的原版上是没有这首曲子的)的插页中找到这首曲子相关曲目信息。 JASMINE FLOWER (Chinese Traditional) Public Domain Proced by Kenny G Recorded and Mixed by Steve Sheppard at Studio G Kenny G:All instruments 还是贴两张图吧,早上刚拍的,傻瓜相机,效果很差,凑合看吧:



如果认为这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那就没办法了。

㈤ 林英苹改编的古筝曲茉莉花

这些标志色格外分明,而收翅休息时,却几乎看不见了,留下的是与周围 环境溶为一体的保护色。

㈥ 《茉莉花》纯乐器的有几个版本

这个曲子的纯乐器版本就很难统计了
据我所知光笛子版本就好几个
还有二胡版古筝版琵琶版等等
当然还有民乐合奏版
西洋乐器演奏版
大型管弦乐队合奏版!!

㈦ 萨克斯茉莉花是谁创作的,并演奏 萨克斯茉莉花是谁创作的,并演奏

茉莉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民乐
由萨克斯大师 Kenny G 改编

【歌曲《茉莉花》专】
①民歌名,在中国属及世界广为传颂,江苏省扬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㈧ 民歌<茉莉花>有几个版本

回漪漪: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由于第一句是个重叠句,所以又称为《双叠翠》或《双叠词》。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国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江苏《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所编的《音乐辞典》中,此曲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苏《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曲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调式为徴调式。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蔡琴-茉莉花

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茉莉花

㈨ 中国民乐茉莉花有没有纯音乐版的,最好是笛子的,不要带人声的。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DC%D4%C0%F2%BB%A8%B5%D1%D7%D3&lm=-1
是纯音来乐源,笛子的~希望能帮到你~

热点内容
对盆栽喷酒精 发布:2025-07-12 19:59:00 浏览:766
七夕好推荐 发布:2025-07-12 19:57:56 浏览:74
格兰花格12年 发布:2025-07-12 19:57:35 浏览:681
七夕英文动画 发布:2025-07-12 19:54:36 浏览:843
兰花根有几种 发布:2025-07-12 19:46:38 浏览:735
周口花卉园 发布:2025-07-12 19:33:31 浏览:448
墙上插花图片 发布:2025-07-12 19:28:36 浏览:91
你在樱花下 发布:2025-07-12 19:14:14 浏览:851
樱花东阿玛尼 发布:2025-07-12 19:05:41 浏览:445
玫瑰金ai 发布:2025-07-12 18:53:03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