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东胜郁金香

东胜郁金香

发布时间: 2021-03-01 10:05:14

❶ 巴格达圣战是怎么回事毗沙都督府的李圣天又是何许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李圣天 是五代、宋初的于阗国王,本名尉迟僧乌波,公元912-966年在位。尉迟氏是汉唐以来执政于阗的王族,《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于阗王名“位侍”,可能就是尉迟的异译。《新唐书·西域传》记载于阗“自汉武帝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建国后说:“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因李圣天“自称唐之宗属”,所以过去有人认为他是汉族血统,其实这是误解,唐代吐谷浑、奚族、沙陀等部族首领仰慕大唐声威都曾改姓为李。还有人认为他是公元840年西迁后的回鹘人,这也值得探讨,根据汉文史籍和于阗塞语文书等记载可知当时于阗佛教王国的王族和基本民众仍是塞种人。 唐朝灭亡后,中原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状态。912年,尉迟婆跋继位为于阗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唐朝国姓李氏为姓。这位于阗国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圣天。自李圣天以李氏为姓后,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 据敦煌出土文书记载,有位于阗来的和尚在讲述《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时说:我圣天可汗大回鹘国,莫不地宽万里,境广千山,国大兵多,人强马壮。圣天王乃名传四海,德布乾坤,30余年国泰民安,一些西域民族也纷纷归服,争献珠金云云。这时的于阗国已相当强盛,国王李圣天也是大回鹘国的可汗了。 《宋史·于阗传》称于阗王为“黑韩王”,黑韩即可汗的转音。《宋史·回鹘传》则称:“初,回鹘西奔,种族散处,故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其实均为可汗一词的不同表述,可汗是西域少数民族统治者的称号。新复州(于阗国之新福州)的可汗,即于阗王李圣天。可见于阗的政权,已转入回鹘人手中。 于阗文书中多次提到狮子王,狮子王即回鹘等突厥民族政权最高统治者“阿斯兰汗”的意译。这或许说明,李圣天正是回鹘人,从其画像也可看出李圣天与原先回鹘王的容貌特征很相似。回鹘汗国时与唐朝联姻,所以李圣天在给宋朝皇帝的上表中自称“阿舅大官家”,这是对回鹘与唐朝以来“舅甥关系”的延续。李圣天的生活习惯,也保持了“其实,粳沃似蜜,粟沃似酪”的游牧民族的饮食爱好。 李圣天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延续了于阗国历来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他即位后不仅起了汉名、向宋朝重续“舅甥关系”,而且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被后来李氏王朝的统治者所效法。其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即认为于阗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政权。 由于于阗久陷吐蕃,又因中原唐末五代战乱,造成于阗同内地交通断绝,不知唐朝灭亡,所以到了宋朝他仍自称“唐之宗属”。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有一幅李圣天画像,头戴王冠,一身宽衣博带、雍容华贵的汉地装束,旁边的题记是“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这里的“大朝”就是李圣天对唐朝的称呼。 于阗国的执着之处,更表现在唐末五代交通断绝之后,虽然与中原朝廷联系不上,却可以与沙州(敦煌)政权接上关系。于阗与沙州早在唐代就已结盟,张议潮举兵打败吐蕃在敦煌建立张氏政权,受到于阗的支持和拥戴。唐末五代,张议潮之侄张淮深继任沙州节度使,于阗王与张氏通信,自称“大于阗汉天子”,称沙州张氏为舅,从此双方交往十分频繁。 后来,沙州张氏政权后继者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终于在后梁贞明六年(920),沙州实权旁落长史曹议金手中。曹氏统治敦煌期间,和于阗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地使者、僧侣来往不断。曹议金把次女嫁给于阗王李圣天为后,李圣天第三女又嫁给曹议金之孙曹延禄为妻。所以,在敦煌莫高窟不仅有李圣天画像,还有“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像,以及“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像。可见于阗国与沙州政权不仅是政治上的结盟关系,而且也在血统上结成了亲缘关系。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于阗与中原的后晋王朝也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后晋天福三年(938),于阗国王李圣天派遣一个很正规的使团,由检校太尉马继荣为正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副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监使,到达后晋都城汴京(今开封),向国主石敬塘进贡,贡物有红盐、玉石、白氍、郁金香、牦牛尾等名贵土特产品,表示归顺之意。 晋朝对于阗国主动归属十分赞赏,封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军,封张再通为卫尉卿,吴顺规为将作少监。为了向于阗国表示友好,晋朝于同年派出回访于阗的使团,供奉官张匡邺为鸿胪卿,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为判官,出使于阗并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 晋朝使团抵达后,于阗王李圣天前往迎接,热情款待。高居诲看到,李圣天的穿着与中原无异。都城的宫殿皆向东开,名曰“金册殿”,有楼叫“七风楼”。李圣天用葡萄酒招待他,还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酿,而味尤美。饭食拌以蜂蜜和奶酪,尊游牧习俗,但衣着则用布、帛,如同中原。都城有许多园圃花木,俗喜拜神鬼而又信奉佛教。李圣天的居处,常有紫衣武僧五十人列侍。其年号也依中原,时为同庆二十九年。其国实行州制,都城东南有银州、卢州、湄州,其南一千三百里处为玉州,东则为绀州,这可能就是唐代设毗沙都督 府时,于阗所置之五州。高居诲使于阗时,这里仍沿袭唐代行政制度。都城建筑民风,更是一派东胜风范、中州景象。” 高居诲也见到于阗境内还有一些吐蕃族篷帐。吐蕃人常与于阗人互相劫掠攻击。李圣天在晋朝使者面前,对吐蕃颇有责诮之言,并要求与晋朝订立联合对抗吐蕃的盟约。晋使张匡邺和高居诲返回时,李圣天派遣都督刘再异随行,向晋朝进贡玉印和美玉千斤,还有降魔玉杵等吉祥物。 赵匡胤统一中原,建立了北宋王朝后,一直渴望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于阗王李圣天,闻之欢呼雀跃、不胜欣喜。立即派使前往开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并进贡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这时的于阗除了盛行佛教,一部分回鹘人还信奉摩尼教;所以于阗的摩尼师也向宋朝进献了琉璃瓶、胡锦等物。 此后,双方使者,僧侣、商人来往频繁。特别是宋朝中原僧侣道圆从于阗回国,于阗僧侣善名、善法等纷纷到达宋朝,不仅加强了两地佛教文化的交流,而且也都带有一定的政治使命。如道圆回国时就与于阗使者同行,善名、善法赴宋朝时,带来了于阗宰相致宋朝枢密使“求通中国”的书信。这说明当时于阗佛教仍很盛行,在政治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于阗王还派其子多次赴朝,贡献方物,沟通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宋建隆三年(962),喀拉汗王朝向于阗发动宗教战争,为了取得中央政府和沙州政权的支持,李氏王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开封、敦煌和于阗之间。于阗国的三位太子也分赴沙州和开封,求得支援。宋朝政府因内部事务纷扰,没能从军事上给于阗国予授助,但派了一个157人的佛教僧侣行勤等组成的使团“游西域”,给于阗李氏王朝以政治上的支持。 当时于阗国力富强,佛教隆盛,疆土“西南抵葱岭与婆罗门接,相去三千里。南接吐蕃,西至疏勒二千余里”,领地可谓辽阔,不失为西域一个大国。但李圣天深受汉文化影响,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乃至影响以后的李氏王朝统治者审时度势,终得民富国强,度过了一段辉煌岁月。

❷ 鸡西市郁金香纸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鸡西市郁金香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5月20日。
法定代表人:李秀敏内
成立时间:容2010-05-20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3030010003261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兴国路东胜街24号

❸ 李圣天的个人经历

自称“唐之宗属”
唐朝灭亡后,中原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状态。912年,尉迟婆跋继位为于阗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唐朝国姓李氏为姓。这位于阗国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圣天。自李圣天以李氏为姓后,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
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
李圣天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延续了于阗国历来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他即位后不仅起了汉名、向宋朝重续“舅甥关系”,而且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被后来李氏王朝的统治者所效法。其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即认为于阗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政权。
由于于阗久陷吐蕃,又因中原唐末五代战乱,造成于阗同内地交通断绝,不知唐朝灭亡,所以到了宋朝他仍自称“唐之宗属”。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有一幅李圣天画像,头戴王冠,一身宽衣博带、雍容华贵的汉地装束,旁边的题记是“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这里的“大朝”就是李圣天对唐朝的称呼。
于阗国的执着之处,更表现在唐末五代交通断绝之后,虽然与中原朝廷联系不上,却可以与沙州(敦煌)政权接上关系。于阗与沙州早在唐代就已结盟,张议潮举兵打败吐蕃在敦煌建立张氏政权,受到于阗的支持和拥戴。唐末五代,张议潮之侄张淮深继任沙州节度使,于阗王与张氏通信,自称“大于阗汉天子”,称沙州张氏为舅,从此双方交往十分频繁。
他的第三女嫁给曹延禄为妻
后来,沙州张氏政权后继者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终于在后梁贞明六年(920),沙州实权旁落长史曹议金手中。曹氏统治敦煌期间,和于阗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地使者、僧侣来往不断。曹议金把次女嫁给于阗王李圣天为后,李圣天第三女又嫁给曹议金之孙曹延禄为妻。所以,在敦煌莫高窟不仅有李圣天画像,还有“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像,以及“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像。可见于阗国与沙州政权不仅是政治上的结盟关系,而且也在血统上结成了亲缘关系。
与中原的后晋王朝也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于阗与中原的后晋王朝也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后晋天福三年(938),于阗国王李圣天派遣一个很正规的使团,由检校太尉马继荣为正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副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监使,到达后晋都城汴京(今开封),向国主石敬瑭进贡,贡物有红盐、玉石、白氍、郁金香、牦牛尾等名贵土特产品,表示归顺之意。
晋朝对于阗国主动归属十分赞赏,封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军,封张再通为卫尉卿,吴顺规为将作少监。为了向于阗国表示友好,晋朝于同年派出回访于阗的使团,供奉官张匡邺为鸿胪卿,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为判官,出使于阗并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
晋朝使团抵达后,于阗王李圣天前往迎接,热情款待。高居诲看到,李圣天的穿着与中原无异。都城的宫殿皆向东开,名曰“金册殿”,有楼叫“七风楼”。李圣天用葡萄酒招待他,还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酿,而味尤美。饭食拌以蜂蜜和奶酪,尊游牧习俗,但衣着则用布、帛,如同中原。都城有许多园圃花木,俗喜拜神鬼而又信奉佛教。李圣天的居处,常有紫衣武僧五十人列侍。其年号也依中原,时为同庆二十九年。其国实行州制,都城东南有银州、卢州、湄州,其南一千三百里处为玉州,东则为绀州,这可能就是唐代设毗沙都督 府时,于阗所置之五州。高居诲使于阗时,这里仍沿袭唐代行政制度。都城建筑民风,更是一派东胜风范、中州景象。”
高居诲也见到于阗境内还有一些吐蕃族篷帐。吐蕃人常与于阗人互相劫掠攻击。李圣天在晋朝使者面前,对吐蕃颇有责诮之言,并要求与晋朝订立联合对抗吐蕃的盟约。晋使张匡邺和高居诲返回时,李圣天派遣都督刘再异随行,向晋朝进贡玉印和美玉千斤,还有降魔玉杵等吉祥物。
向宋太祖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
赵匡胤统一中原,建立了北宋王朝后,一直渴望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于阗王李圣天,闻之欢呼雀跃、不胜欣喜。立即派使前往开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并进贡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这时的于阗除了盛行佛教,一部分回鹘人还信奉摩尼教;所以于阗的摩尼师也向宋朝进献了琉璃瓶、胡锦等物。
此后,双方使者,僧侣、商人来往频繁。特别是宋朝中原僧侣道圆从于阗回国,于阗僧侣善名、善法等纷纷到达宋朝,不仅加强了两地佛教文化的交流,而且也都带有一定的政治使命。如道圆回国时就与于阗使者同行,善名、善法赴宋朝时,带来了于阗宰相致宋朝枢密使“求通中国”的书信。这说明当时于阗佛教仍很盛行,在政治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于阗王还派其子多次赴朝,贡献方物,沟通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宋建隆三年(962),喀喇汗王朝向于阗发动宗教圣战兼侵略战争,为了取得中央政府和沙州政权的支持,李氏王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开封、敦煌和于阗之间。于阗国的三位太子也分赴沙州和开封,求得支援。宋朝政府因内部事务纷扰,没能从军事上给于阗国予授助,但派了一个157人的佛教僧侣行勤等组成的使团“游西域”,给于阗李氏王朝以政治上的支持。
当时于阗国力富强,佛教隆盛,疆土“西南抵葱岭与婆罗门接,相去三千里。南接吐蕃,西至疏勒二千余里”,领地可谓辽阔,不失为西域一个大国。但李圣天深受汉文化影响,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乃至影响以后的统治者审时度势,终得民富国强,创造了一段辉煌岁月。
于阗王李圣天和他的儿子太子都自奉中国守臣(其实中国的中央政府忙于内战,根本无法给他们任何援助,只是个名义而已),也是出色的军事家,依靠对佛教信仰的忠诚和高昌军、归义军的支援,多次击败喀喇汗王朝的进攻。公元998年,于阗、高昌联军在战斗中击毙阿里·阿尔斯兰汗,乘胜追击,占领喀喇汗王朝东部都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
但是,在公元999年,喀喇汗王朝与伽色尼王朝联合摧毁并瓜分了波斯萨曼王朝,在消灭萨曼王朝这个最为强大的敌人之后,喀喇汗王朝暂时能够调动一部分兵力向东扩张,同时,巴格达派出将军贾拉里丁·穆哈提前往西域参战,他带来两万军队,穆哈提的头衔是“中国总督',部下有从麦加来的四位大伊玛目,几乎是哈立发王朝所能动用的全部精锐了。喀喇汗可汗艾哈迈德·托干汗派遣优素福·卡迪尔汗奔赴中亚,募得两万军队,到达喀什噶尔(疏勒)的时候达到了10万左右,部队数量是于阗国联军方面的6倍,占据了优势。
但是喀喇汗王朝的军队以及穆斯林志愿军主要都是骑兵,喀喇汗的重骑兵最为精锐,步兵质量普遍参差不齐,从巴格达来的志愿军,装备低劣,缺乏训练,纪律涣散,内部矛盾也相当大,这就为此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他们带来的,就是纯血阿拉伯骏马 -- 也是伊犁古种马的另一个祖先。面对这样鱼龙混杂的敌人,于阗军为主的联军巧妙地采用阿史那必寒流传下来的诱敌深入战法,在“殉教者岭'设下埋伏,公元 1000年11月11日,一场激战,“中国总督”和他部下的四个大伊玛目(只有什叶派才称伊玛目)全部埋骨舍依德(圣战殉难之墓)麻扎,“圣战者们像雪崩一样被杀死',于阗联军大获全胜。虽然多年以后于阗和归义军在喀喇汗军的攻击下最终覆灭,但喀喇汗王朝扩张的黄金时机也过去了,此后的东、西喀喇汗相互讨伐,相互征战,消耗大量实力。
和阗城陷落后,一支逃到位于波娄之路的山上的于阗军队被追兵消灭。另一支退往东部山区;同当地居民一起,继续同喀喇汗王朝军队战斗。他们利用伊斯兰占领者不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不断出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策勒波斯坦的一次战斗中,四位伊玛目中所剩的三位伊玛目全部被反抗的佛教徒打死,当地至今仍存有名为“四伊玛目麻扎”的坟墓。于阗佛教徒的反抗大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才逐渐停息下来。所以,于阗民间至今还有于阗和喀喇汗王朝“百年战争”之说。
伊斯兰教凭借武力,即以“圣战”的方式传播到于阗地区;结束了佛教在这里千余年的统治。这是伊斯兰教以武力传入新疆后,对佛教的一次沉重的武力打击。从此,佛教势力基本上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个传统的佛教地区成为伊斯兰教地区和伊斯兰教继续向新疆其他地区传播的重要基地。
喀喇汗王朝和于阗佛教王国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时间之长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塔里木盆地西部至南部地区成为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场。长期的战争给南疆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破坏,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千百万人或家破人亡,或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园荒芜,严重阻滞了南疆社会的发展。
在喀喇汗王朝同于阗王国的宗教战争中,由于高昌回鹘支持于阗,因此与喀喇汗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喀喇汗王朝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人恨之入骨。穆罕穆德·喀什噶里在他的《突厥语词典》中,就称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高昌回鹘人是“最凶恶的敌人”。所以,喀喇汗王朝在灭亡于阗王国后不久,就发动了对高昌回鹘的“圣战”。

❹ 求本小说 快来!

琥珀玫瑰 你复制有意思么 真鄙视你十级怎么来的

楼主说的就是以《魔法学徒版》为代表的作权品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必看的 作者善用细致的几个章节来烘托高潮章节
第一次看这部小说的时候绝对有身上发抖的感觉
其实楼主也许看过这部广为人知的小说
但其实这只是作者血珊瑚的3部曲之一 其后的《魔眼》 《魔盗》更是延续了《魔法学徒》的创作方法 虽不称神 但亦属佳作 他们随着飘渺 诛仙等神作的出世才变的鲜为人知 但绝对符合楼主的要求
看血珊瑚的小说 切记要看过2W字再下决定是不是要继续看下去
血珊瑚是我认为目前所有的知名小说中最慢热的作者

热点内容
日本的女孩子百合接吻 发布:2025-05-21 12:22:18 浏览:230
丁香花视频吉他弹唱 发布:2025-05-21 12:19:45 浏览:37
兰州的绿植 发布:2025-05-21 12:19:02 浏览:161
七夕送对象 发布:2025-05-21 12:18:52 浏览:394
玫瑰花虫害 发布:2025-05-21 12:18:16 浏览:406
安妮海瑟薇情人节 发布:2025-05-21 12:13:37 浏览:402
向百合露胸 发布:2025-05-21 12:00:58 浏览:851
2014贵州省盆景展图片 发布:2025-05-21 11:41:36 浏览:863
少瓣秋海棠 发布:2025-05-21 11:38:36 浏览:653
全叶马兰花语 发布:2025-05-21 11:38:24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