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民歌茉莉花的有谁
①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
《茉莉花》歌词的最早刊载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
《茉莉花》曲谱的最早刊载是道光十七年(1838)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
《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
(1)唱民歌茉莉花的有谁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的历史沿革:
1896年,万国运动会召开,当时李鸿章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当时李鸿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享誉世界的中国名曲《茉莉花》。
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② 介绍一下江苏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江苏,初名为《鲜花调》,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间的《缀白裘·花鼓》戏曲集。
1、《茉莉花》首发时间为:1957年
2、形式:中国民歌
3、歌词:《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各个版本的曲调、歌词往往大同小异。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南京六合、扬州、天长到泰州一带的民歌。
歌词如下:“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2)唱民歌茉莉花的有谁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历史沿革:
1、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编辑《音乐辞典》时,在“中国音乐”条目中收录了《茉莉花》这首歌。
2、1920年至1924年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把这首歌用在歌剧《图兰多》中。
3、1942年,由著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了民歌《鲜花调》,1957年完成改编,正式更名为《茉莉花》。
4、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茉莉花》,并将其确定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
5、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日本馆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
③ 《茉莉花》谁唱的最正宗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问题有些争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原内团长何仿,1942年在地容方演出时,从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一首民歌《鲜花调》。原歌调共3 段,分别赞美了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1957年,他将当年的《鲜花调》做了修改,把三种花统一为茉莉花,于是写出了今天的《茉莉花》。 第一个演唱者谁也记不清了,如果说第一个歌唱家演唱此歌,是上海的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蓬博。是她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舞台上首次演唱的。到了80年代,很多港、台的艺人也相继演唱了这首经典曲目,如蔡琴、张德兰、凤飞飞、奚秀兰等等。近几年,大陆的黑鸭子、女子十二乐坊、雨*泉、汤灿等也演唱了这一名曲
④ 茉莉花是那的民歌
江苏地区的民歌,不仅仅在江南,江北扬州,南通,淮阴,泰州等都有流传。
⑤ 民歌茉莉花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中,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词、记谱”。
下载:
http://www.xtyou.com/Soft/jz/200508/376.html
⑥ 请介绍下,民歌“茉莉花”,谢谢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中,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词、记谱”。
好一朵茉莉花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真漂亮”、“人说山西好风光”、“大理三月好风光”、“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我们来到太阳岛上”……歌中唱的这些地方,有的很有名,有的不怎么有名;但不管怎样,有名气也好,不太有名的也好,一旦乘上歌声的翅膀,就会声名远播。
生活在歌里的地方,是多么让人神往! 那么,我们这一方土地呢?我们这一方以人杰地灵、文化悠久、积淀深厚、风景如画而著称的古城呢?我们可爱的扬州呢?<BR>我们不能不想起《茉莉花》。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不解放前 刊发了《茉莉花香飘四海》一文,介绍了风靡海内外的扬州民歌《茉莉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古城子民,我们能不感到骄傲?今天我们约请几位专家对《茉莉花》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照,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茉莉花》,懂得《茉莉花》。《茉莉花》已经传唱了很久,还将永远传唱下去!
⑦ 《茉莉花》是哪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回由著名军答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该首歌曲展现了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 。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⑧ 民歌<茉莉花>有几个版本
回漪漪: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由于第一句是个重叠句,所以又称为《双叠翠》或《双叠词》。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国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江苏《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所编的《音乐辞典》中,此曲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苏《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曲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调式为徴调式。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附
蔡琴-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
啊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