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茉莉花请医生故事图片
Ⅰ 《安徒生童话》小茉莉 想知道讲述小茉莉的童话故事
小茉莉像吹起来的气球一样长大,转眼成了二年级的小学生。二年级的故事专更加多,女生们统属统变身小女巫,男生们个个都是无敌小超人。亲爱的杨老师被掉到了一年级,严格的顾老师成了班主任。小茉莉显示跟冷冰冰的杨岛做了同桌,后来又换成学霸柳萌萌……小茉莉同学,一会儿掉下眼泪,一会儿笑哈哈…
Ⅱ 小苹果树请医生故事
果园里,有一棵老苹果树和一棵小苹果树。有一天,老苹果树忽然浑身发抖,碧绿的叶子也发黄了。
小苹果树很奇怪,问:“老婆婆,您怎么了?”老苹果树说:"孩子,我病了,有几条虫子钻进我的身子里,咬得我很难受。从前我的妹妹就是这样被虫子咬死的。看来我也要死啦!"
小苹果树听了很伤心,决定给老苹果树请一位高明的医生。
一只喜鹊飞过来了。小苹果树忙高声喊:"喜鹊先生,请您给老苹果树婆婆看看病吧!她身体里有虫子啦!"喜鹊摇了摇头,说:"好孩子,我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我不会动手术啊!"小苹果树失望地低下头,不说话了。
夜里,一只猫头鹰从这里飞过。小苹果树连忙高声喊:"猫头鹰先生,请您给老苹果树婆婆看看病吧!她身体里有虫子啦!"猫头鹰摇摇头,说:"好孩子,我只会捉田鼠,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小苹果树失望地低下头,眼泪一滴一滴掉在地上。
第二天,飞来一只啄木鸟,它在空中绕了一圈,不等小苹果树说话,就落在老苹果树上,不停地在树上跳来跳去。
小苹果树高声说:“啄木鸟先生,您这是干什么呀?”
啄木鸟笑着说:“别担心,我看出来她有病,是来给她治病的!”说着,他用爪子抓住树干,用尾巴支住身体,用坚硬的嘴在树上使劲啄起来。
小苹果树生气了,喊道:“老苹果树婆婆已经生病了,你不能再使劲啄她呀!” 啄木鸟又笑笑说:"我这是给她动手术啊!"
说着他就把坏了的树皮啄掉,找出虫子的洞口,从里边一下子钩出几条大虫子来。啄木鸟说:"手术做完了。明天我再来看她吧,因为还有好多树等着我去看病呢!”啄木鸟说完,匆匆忙忙飞走了。
第二天早展,啄木鸟果真又来了,他这儿啄啄,那儿敲敲,又在老苹果树的身上啄出一条大虫子。
过了几天,老苹果树婆婆的病全好了,她高高地抬起头,叶子也长得绿油油的,结满了苹果。小苹果树也高兴极了,他们都非常感激啄木鸟。
有一天,啄木鸟从这里飞过,老苹果树和小苹果树齐声喊到:"啄木鸟医生,您歇歇再走吧!过几天苹果熟了,请来尝尝我们的苹果吧!”。
啄木鸟笑着回答:"谢谢你们,我不吃苹果,我也不能歇,我还要去给别的树看病呢!只要你们身体健康,我就高兴啦!”
Ⅲ 假话国历险记小茉莉的图片
我确实没有哈,不好意思。
Ⅳ 谁知道这张图片的故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本是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然而宁波一对年过九旬的夫妇,虽同住一楼,“执子之手”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丈夫冯爷爷今年92岁,不久前心脏出问题,住进了宁波鄞州人民医院ICU病房。不巧的是,冯爷爷的老伴此前股骨骨折,也住进了同一家医院。
两个人都无法行动,一个在3楼,一个在14楼。
冯爷爷的情况比较严重,多器官衰竭,他选择了放弃治疗。离院前,他向医护人员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和老伴再见一面,拉一拉她的手。
因为他知道,这一见之后,也许就是永别。
A|心愿
冯爷爷的心脏一直不太好。这次住院,虽经过努力抢救,但大家都知道意义不大。是让老人躺在病床上,插满各种管子忍受痛苦,还是回到家中平静地离去?
在ICU病房住了一个星期后,冯爷爷和家人选择了后者。
就在儿女准备给老人办理出院手续时,冯爷爷忽然又不肯走了。“爸,你是想继续接受治疗吗?”冯爷爷的女儿问。
病床上的冯爷爷摇了摇头。“我好久没见老太婆了,我想见她。”老人的眼里含着泪水。
B|难题
其实,冯爷爷的老伴也在鄞州人民医院——冯爷爷住院前不久,冯奶奶因为股骨骨折,住进了14楼的骨科病房。
主治医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股骨是全身最大的骨头,发生骨折后下肢无法活动,对于冯奶奶这样的高龄病人,情况更加严重。住院后,冯奶奶只能躺在病床上,她的一切生活起居都要靠看护人员,连轮椅都坐不了。
另一个问题是,按照医院规定,ICU病房每天只能在下午三点到三点半之间进行探视,其他时间不能进入。
于是,这对老夫妻一个在3楼的ICU,一个在14楼,想见却不能见。楼上楼下,普通人坐电梯只要一两分钟,对他们来说,却是咫尺天涯。
C|相见
在得知冯爷爷的心愿后,ICU病房护士王艳芳的心被触动了。她知道,对于两位老人来说,这很可能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面。
虽然见惯了生离死别,但王艳芳仍然决定,在不破坏医院规定的前提下,尽量为两位老人完成心愿。
她找到科室主任,报告了这件事情,主任又找到了骨科病房商量。最终,医院决定为冯爷爷和冯奶奶破例。
下午三点,医院的看护人员推着冯奶奶的病床,走进了电梯。
看着电梯上的数字从14慢慢向下,逐渐变成3,冯奶奶的眼睛开始湿润。之后,她的病床被推进了冯爷爷所在的病房,两张床紧紧挨在了一起。
王艳芳说,两位老人见面的那一刻,整个房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他们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冯奶奶拉起丈夫的手,紧紧抓住。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等我好了,我就去找你。”见到老伴,冯奶奶说了很多话。一旁的王艳芳被这情景打动,拿出手机拍下了令人动容的一幕。
这张照片,王艳芳留在了手机里,空闲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她说,两位老人的举动,让她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不知道在我的人生终点,会不会出现这样感人的一幕。”
而她最欣慰的,是能够帮助两位老人实现最后的心愿:“作为一名护士,我做到了满足病人疾病以外的需求,这个决定真的很值得。”
Ⅳ 续编 小苹果树请医生的故事
一天早上,小苹果树和老苹果树在果园里唱歌。突然,老苹果树喊道:“哎哟,痛死我啦专。”小苹果树问:属“树爷爷,你怎么啦?”老苹果树痛苦地说:“有几条虫子在我的肚子里咬我。”小苹果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一只喜鹊飞来了,小苹果树连忙问:“喜鹊阿姨,你能帮树爷爷治病吗?”喜鹊阿姨说:“好孩子,我只会唱歌,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我帮你去找医生吧。”说完,喜鹊就飞走了。接着猫头鹰飞来了,小苹果连忙问:“猫头鹰叔叔,你能帮树爷爷治病吗?”猫头鹰摇摇头说:“好孩子,我只会捉田鼠这类大坏蛋,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后来,啄木鸟飞来了,“咚咚咚”,小苹果树问:“啄木鸟叔叔,你在干嘛呢?”啄木鸟说:“我在给树爷爷治病。”最后,啄木鸟把老苹果树的病治好了。小苹果树连声感谢啄木鸟,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Ⅵ 中班故事《小茉莉找医生》教案
设计教学过程,关键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学内容相统一,这是一篇教案的灵魂.为此,应首先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
某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某种教材、某些学生特别有效,而对另一些内容或学生可能效果不佳.因而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明确教学方法的职能.Ю·К·巴班斯基对各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的时机进行了归纳.
Ⅶ 苏惠萍医生的故事
苏惠萍抄 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不间断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教研工作近30余年,学术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擅长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慢支、慢阻肺、肺结节、肺癌、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慢性鼻咽炎等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疾病,即注重急性期中医内外同治、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的应用,更强调膏方、茶方、穴位贴等特色疗法在肺康复、亚健康及中医体质调理中的应用。
学术任职
学术方面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二十多项,获省部级及校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编写或参编著作6部。
擅长领域
诊治呼吸系统常见病及疑难重症。尤其对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慢支、慢阻肺、肺结节、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慢性鼻咽炎等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疾病有独到之处。既注重急性期中医内外同治、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的应用,更强调膏方、茶方、穴位贴等特色疗法在肺康复、亚健康及中医体质调理中的应用。
Ⅷ 关于茉莉花的故事
茉莉花的故事一
传说在明末清初,苏州虎丘住着一赵姓农民,家中夫妇俩和3个儿子,生活贫苦。赵老汉外出谋生,落脚在广东乡里,每隔两三年回来看看。妻子和儿子在家种地。孩子渐渐大了,便把地分为三段,各人一块,都以种茶树为主。
有一年赵老汉回家,带回一捆花树苗,只说这是南方人喜欢的香花,叫什么名儿,也弄不清。赵老汉不管儿子喜欢不喜欢,便栽在大儿子的茶田的田边上。隔了一年,树上开出了一朵朵小白花,虽香,并没有引起村民的多大兴趣。
乡里有位老隐士,名叫戴逵,深为群众所崇敬。赵氏三兄弟都到戴家,请他评理。戴逵说:“你们三人是亲兄弟,应该亲密无间,今后你们还要结婚生孩子,为人父母,不能只为眼前一点点利益,闹得四分五裂。
为了要你们能记住我的话,我为你家的香花取个花名,就叫末利花,意思就是为人处事,都把个人私利放在末尾。”兄弟三人听了戴老夫子的话,很受感动。回家以后,和睦相处,团结生产,大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来。
茉莉花的故事二
唐代苏州名妓有一名妓名真娘,真娘出身京都长安一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为了逃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逃,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因真娘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但她只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
其时,苏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荫祥,人品端正,还有几份才气。偏偏爱上青楼中的真娘,想娶她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绝。王荫祥得知后,懊丧不已,悲痛至极。斥资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载花种树于墓上,人称花冢,并发誓永不再娶。
传说茉莉花在真娘死前没有香味,死后其魂魄附于花上,从此茉莉花就带有了香味,所以叫茉莉花又称香魂,茉莉花茶又称为香魂茶。
茉莉花的故事三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天宫的御花园里生长着一种奇花。花朵比牡丹还大,并且五 光十色,十分美丽,香味清幽。一天,玉皇大帝在百花仙子的陪伴下,仙游御花园,见此奇 花,不禁赞叹道: “真美丽!又大又香。 ”从此,这一奇花就被命名为“美丽花” 。
“美丽花”自获得玉皇大帝的赞赏后,其它花仙均妒嫉起“美丽花”来,并群起孤立 她,使“美丽花”惶惶不可终日。次日, “美丽花”姐妹趁这一对方姓农民兄弟下田劳动之际,双双就在草屋里为他们纺 纱织布,烧饭做菜,料理家务。
一礼拜后,玉皇大帝又来到御花园赏花,不见了两株“美丽花” ,追问百花仙子,她也 不知“美丽花”的去向,后经屈指一算,才知道她们下凡到福州城北的新店安家落户去了。
话说百花仙子是一位善良的仙女,知道“美丽花”姐妹将大难临头,忙用分身法,闪 电般地飞向新店,向“美丽花”姐妹通风报信。百花仙子先打发方姓兄弟逃离新店,然后命 “美丽花”姐妹现出“美丽花”原形。
再说,方姓农民兄弟逃离新店不远后,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在惊慌失 措中,一个逃到“茶园山” ,一个逃到“茶会” 。所有这一切,百花仙子则一目了然,用手一 指,方姓农民兄弟就立即钻进地中去。后来这两个地方都长出茶树,并形成了一大片茶园。
从此,新店及其附近田野长满了小白花;花虽小,却幽香可人,因为它是由“美丽花” 变成的,人们就以谐音把它称为“抹丽花” ,后又称它为“茉莉花” 。
茉莉花的故事四
菲律宾在独立之后,由美国管理,在早则臣服于西班牙人。在西班牙人统治期间,曾有一些不甘国土被侵的革命志士。
不幸的是,西班牙人船坚炮利,很快就粉碎了菲律宾志士的愿望。拉刚家林也为国捐驱了,李婉婉悲痛不已,每天以泪洗面,身体因此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终于香消玉殒。
朋友把她安葬以后,没想到墓地竟长出一朵从没见过、清香动人的白色花朵,那就是茉莉花。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在民间,茉莉花也因此根深蒂固地活在菲人心中。
茉莉花的故事五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
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
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
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
Ⅸ 古代名医的趣味故事
一、李时珍用药趣谈
有一天,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先后为两个病情相同的病人开方,待病人走后,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刚才两个人都是发烧怕冷,为什么你对那个老人用药轻,而对那个小孩用药量反而重呢?”
李时珍笑了笑说:“那个老人已是风烛残年,他反复说自己病重难好,回去后必定会多喝药汁,药量轻些反倒合适,而那小孩年幼无知,刚才看他烦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药时想必哭哭闹闹、撒撒泼泼,能喂进多少呢?所以药量自然要大些。
二、扁鹊与牛黄
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洋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
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上、仔细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阳宝又惊叫着跑来说其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炕上抽搐不停。
扁鹊急忙去阳宝家,只见阳宝的老父亲双眼上翻,喉中噜噜有声。扁鹊看罢,立即吩咐阳宝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来研成末,给阳宝父亲灌下。须臾,阳宝的父亲就止住抽搐,气息也平静了。
扁鹊回家时却发现桌上的两枚牛““石头”不见了。细寻之下,原来阳宝在慌乱中错把牛黄当金礞石拿去了。扁鹊思忖:“难道这种石头真的有豁痰定惊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药,给阳宝的父亲送去服之。
不日,病奇迹般的好了。扁鹊就将这种黄牛胆内的深黄色之物命名为“牛黄”。 从此,名贵而奇效的中药“牛黄”便诞生了。
三、钱乙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他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
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
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宋种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在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
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出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帖后,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技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有很高荣誉的太医丞。
四、程钟龄施计治“足痿”
程钟龄是清代著名医家,他临证经验丰富,别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经他治疗常能奇迹般地康复,名噪康熙、雍正年间。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缓慢移步,服过许多药皆无效。
他久慕程钟龄的大名,让人抬了去求治。程钟龄见他六脉调和,得知病人遍服中药无效,断定这是心病,非药物所能治,决定施计治疗。他替病人收拾了一间房子,安顿病人住下。
程钟龄预先在病人住的房间里摆上许多古玩,并特意在病人坐凳旁放置一瓷瓶。他向病人介绍说:“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所藏之物皆属珍品。”他一一告诉病人它们的价值。
最后,他指着瓷瓶说:“这是我的传世之宝,十分稀罕,千金难求。”实际上,包括瓷瓶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是赝品,只是病人属于外行,被蒙在鼓里罢了。
病人在屋里闷坐了两天,见程钟龄既不处方,也不寒喧问暖,甚至回避见他,憋得心慌。第三天,他决定出去走走。因离开重物难以迈步,他只好就近抱着瓷瓶小心冀冀地起身。
岂知程钟龄在旁边窥视已久,待病人举步欲走时,程钟龄突然出现,猛喝道:“你好大的胆!竟敢偷走我家的宝瓶!“病人一惊,手一软,“当”的一声,瓷瓶从手中滑落到地上,摔得粉碎。
这下病人大惊失色,垂手痴立在那里。程钟龄见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心里十分高兴,暗自思忖:这病已去几分,应该趁热打铁。
于是,他上前握住病人的手说:“你别害怕,跟我来!“那人竟跟在程钟龄身后走出屋外,他举步平稳,行走如常,多年顽疾,一下子就治好了。
程钟龄这才告诉病人,他摔碎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稀世之宝,是为了解除心理上压力、转移注意力而设的计谋。病人恍然大悟,连声赞扬程钟龄的高明医术。
五、叶天士摸脚治红眼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病颇有高招。一次,他遇上一位两眼通红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满眼角,眼泪直往下淌,不断地用手去揩,显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
叶天士见状,详细地询问病情,然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依我看,你的眼病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帖药便会痊愈。严重的是你的两只脚底七天后会长出恶疮。
那倒是一个麻烦事儿,弄不好有生命危险!”病人一听,大惊失色,赶忙说:“好医生,既然红眼病不关紧要,我也没心思去治它了。请你快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难关?”
叶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说道:“办法倒有一个,就怕你不能坚持。”病人拍着胸脯保证。于是叶天士向他介绍了一个奇特的治疗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脚底三百六十次。
再用右手摸左脚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坚持方能度过难关。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这是名医的治法,便老老实实地照看做,七天后果然脚底没长出毒疮。
更令他惊异的是:红眼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他高兴地向叶天士道谢,叶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盘托底,说道:“实话告诉你吧,脚底长毒疮是假的,我见你忧心忡忡,是惦记着眼病。
而你的眼疾恰恰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很大,于是我想出这个办法,将你的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别处。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病人听完,惊奇不已,连声赞叹叶天士医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