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基因表

牡丹基因表

发布时间: 2025-05-21 07:51:06

㈠ 家养牡丹鹦鹉繁殖技巧是什么

一对3岁大的牡丹鹦鹉的繁育记录,其基因分析如下:

亲鸟情况:

亲鸟基因表:
- 松熏:淡化松石美桂闪光基因
- 紫薰:淡化紫罗兰美桂闪光基因

松熏含有淡化基因、美桂基因和闪光基因,为隐性遗传、伴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紫薰含有同样的基因,但为伴性遗传。因此,子代雏鸟将一定携带这三种基因,松石基因和紫罗兰基因则根据亲鸟携带情况而定。

杂毛成因探讨:
- 初步猜想:松石基因与浅绿基因形成共显性,产生海绿色基因,导致鸟羽毛颜色随机表现,形成斑驳“杂毛”。
- 另一推测:浅绿基因与松石基因结合,后代颜色介于浅绿色与松石色之间,并非互相参杂。

基因分析:
- 公鸟基因:紫薰,紫罗兰基因双基因、美桂基因、闪光基因
- 母鸟基因存疑:可能为松蓝薰,腰色为蓝色,需要进一步在冬季繁育记录中讨论
- 001号雏鸟:松蓝薰,可能带有单因子紫罗兰基因,杂毛现象可能与紫罗兰基因有关

亲鸟喂养:
- 前两周为亲鸟喂养期,直至国庆节前,亲鸟主要负责喂养和照顾雏鸟。

人工喂养:
- 国庆节期间,两只最大的雏鸟被人工饲养,以减轻亲鸟负担,喂养过程包括使用帕特二段奶粉、B牌TLC-30型号保温箱等,并在营养和体重增长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

基因分析帮助理解了亲鸟和雏鸟的基因构成,以及杂毛现象的可能原因,为后续繁育提供了参考。关注基因对牡丹鹦鹉羽色的影响,对选择亲鸟和繁殖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㈡ 牡丹配对公式一览表

牡丹鹦鹉配对公式如下。
第一、淡色系基因的雄鸟(如绿金,银顶、蓝金,银顶)与原始种系雌鸟(绿桃)交配,子代必定全为单一基因的原生种表现型。第二、肉桂色系雄鸟(澳洲肉桂、美国肉桂)与原生种系雌鸟交配,子代雌鸟全为肉桂色系,而雄鸟则为原生种系。
牡丹鹦鹉又叫情侣鹦鹉、蜡嘴鹦鹉、爱情鸟。牡丹鹦鹉是最细小的鹦鹉品种,寿命约10—15年,身长约13—17厘米,重40—60克。孵化期23天,42天羽毛长成。野生原始种计有9种,均产于非洲,除一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外,其余8种分布于非洲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地。牡丹鹦鹉会与配对后的伴侣形影不离,相依相偎,而且多是会厮守终生。亦因为这样,大部分人强烈地认为,情侣鹦鹉必须是成对饲养。也有人相信,牡丹鹦鹉像其他的鹦鹉一样,只要得到足够的关心及照顾,单只牡丹鹦鹉也可以与人建立一个友伴关系。

㈢ 牡丹鹦鹉华乐基因是什么意思

面类小鹦,经过几十年的人工培育,以及在培育过程中出现的不断变异、选择及淘汰,目前能稳定品系特征,并进行遗传的,共计为18类单基因品系(特指明是单基因),这些品系与原始种在体羽颜色、面色、头色、眼色、以及体貌特征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18种单基因品系分别:
(01)原始种
(02)深色系
(03)黄化系
(04)淡绿系
(05)浅蓝系
(06)橙面系
(07)紫罗兰
(08)美桂系
(09)澳桂系
(10)闪光系
(11)显派系
(12)隐派系
(13)淡化系
(14)边化系
(15)浅色华乐系
(16)深色华乐系
1;原始种:代表-绿桃
“绿桃”是所有面类小鹦品系当中,最能代表面类小鹦,并能独立称之为“种”的单基因个体,其羽色基因最为“原始”。同时也是所有面类小鹦基因的本源,目前所有面类小鹦,皆由绿桃产生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培育而来。非洲野生“桃面情侣鹦鹉”中只有绿桃。
2;黄化系:代表-黄桃
“黄桃“”即是绿桃的“黄化”种,所谓“黄化”,指的是鸟体身上的黑色素细胞消失,只留下黄色、橘色及红色等暖色系的色素。鸟体脚部变为粉色,尾部为白色,尤其是黄化种的眼睛,由于虹彩及视网膜上的黑色素消失,只留下血管及黄色系色素,所以眼睛皆为红色或粉红色,这也就是黄红目名称的由来。由于面部羽毛未受影响,所以面色未变。无论是性连基因或隐性基因的黄化,都可称为黄红目。
3;深色系代表-橄榄绿桃
“橄榄绿桃”,也有人称为“坦克绿桃”,相对于浅色的基因而言,“橄榄绿桃”由于鸟体自身结构色素发生改变,在体羽上反映出来,比正常的绿桃颜色要深很多,而面部红色等暖色系色素不变,体表羽色加深,腹部羽色呈现黄绿色,尾部深蓝色,明显与原始种不同
4;橙面系代表-绿金面
“橙面”国内也称之为“金面”,是由于鹦鹉体内的鹦鹉色素产生变异,面部的红色变成了橙色,并且该特征具有遗传性,体表羽色较“绿桃”要略浅一些,身体其它部位羽色,无特殊变化。
5;淡绿系 代表-绿金(银)顶
“绿金顶”品系的鸟,也称为海蓝色,蓝绿色,属鹦鹉色素变异品系中的,部分蓝化(parblue)变异形态中Aqua blue类型。由于不完全蓝化,体羽变为淡绿或蓝绿色,面部鹦鹉色素大部分消失,也会在顶部残留或完全消失,出现了所谓“金顶”或“银顶”的区分。个人认为“金(银)顶”的区别只在于部分蓝化形态下的Aqua blue与中间型,(小鹦parblue 有三型即Turquoise blue. Aqua blue 跟中间型)同一品系的单位个体间,色素沉淀变异不同而已,表现性状上除顶部色素残留有区别,体表羽色也会有深浅不同。但色素变异的作用机理是一样的。
6;浅蓝系 代表-蓝金(银)顶
“蓝银顶”这一品系的变异,与淡绿系一样,都属于部分(不完全)蓝化,只是浅蓝系属于Turquoise blue类别,又叫white face blue。蓝化效果要明显强于Aqua blue,除面部额顶上已很少有红色残留外,体羽已变为蓝色,但也只是部分蓝化,全世界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蓝化小鹦。至于顶额还带有红顶的蓝银顶,国内一般习惯称为“蓝金顶”,这种个体的类别,和“绿银顶”的色素机理是一样的,都属于三型当中的中间型,界于Turquoise与Aqua之间的一种不完全变异形态。另外,这两年在国内经常提到的一个羽色形态“荷兰蓝”,其色素变异与作用机理如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7;紫罗兰系 代表-紫罗兰
紫罗兰这一品系,于1980在丹麦培育完成,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品系,变异机理与其它品系不同,而与深色系类似,属于结构色变异,由于羽髓海绵区结构发生改变,髓质直径变粗,能吸收到很多较长波长的光线,使得体羽呈现出紫色来。另外,紫罗兰基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后腰部的羽色会是靓紫色,且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性。带有金顶或绿毛的紫罗兰系,个人认为是品系中,变异形态非完全表现的单位个体,虽然80年代所培育的紫罗兰系是带有红顶的,但目前全世界各地,纯白面和紫色体羽的紫罗兰系,已非常普遍了。

㈣ 牡丹鹦鹉属(Agapornis)四种突变基因类型

在九种牡丹鹦鹉品种中,研究人员发现了30种不同的突变基因。这表明了牡丹鹦鹉的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丰富性。九种牡丹鹦鹉的特征各异,以下是对其中四种突变基因类型的具体描述。

第一种突变基因类型涉及到鹦鹉色素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羽毛皮质层中鹦鹉色素的减少或改变所引起的。例如,有一只野捕的黄领牡丹鹦鹉,其黄色的部分消失了,被白色取代,绿色部分则变成了蓝色。这种现象在虎皮鹦鹉身上也有所观察。Cooke et al.(2017)指出,这种改变是由于MuPKS基因的一个T > C点突变,导致无法生成黄色鹦鹉色素,反射出蓝色光线,从而造成羽毛的蓝色表现。这种表现型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与虎皮鹦鹉的情况类似。然而,蓝色化基因(Blue)的出现,与荷兰蓝(Aqua)和松石绿(Turquoise)基因不同,后两者鹦鹉色素的含量有所下降。目前,这些表现型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种突变基因类型关注的是黑色素的变化。Mundy(2006)和McGraw(2006)的研究发现,大部分颜色变化都与黑色素的分布变化有关。然而,有关鹦鹉品种黑色素的研究相对较少。通常情况下,常见的鹦鹉羽毛颜色变化归因于黑色素含量的减少。

第三种突变基因类型涉及到羽毛结构的变化。暗色基因(Dark factor)影响羽毛中海绵层的面积,减少可见光的反射,从而影响了鹦鹉的颜色表现。暗色基因是半显性遗传的,有三种表现型:杂合子(SF)鹦鹉比野生型稍微暗一点,纯合子(DF)鹦鹉呈现橄榄绿色。MUTAVI的研究还揭示了板岩基因(slaty)能够改变羽毛中的角蛋白,导致羽毛颜色变为蓝灰色。在虎皮鹦鹉中,板岩基因是伴性遗传隐性基因,而在牡丹鹦鹉中,它是半显性遗传的,两者之间可能由同一个多态性基因引起。

第四种突变基因类型涉及真黑色素的变化。2017年,桃脸牡丹鹦鹉中的翡翠基因(jade)被正式认可。这种基因导致鹦鹉飞羽和身体中只有原本一半的真黑色素,呈现出暗黄色。在费氏牡丹鹦鹉中发现的暗翅基因(Euwing)也使翅膀颜色加深,并改变身体颜色。暗翅基因是不完全外显率的显性遗传,当与闪光基因(Opaline)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这四种突变基因类型揭示了牡丹鹦鹉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羽毛颜色和结构的机制。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鹦鹉生物学的理解,也为鹦鹉的繁殖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热点内容
大鱼海棠里鼠婆唱的歌 发布:2025-05-21 13:43:44 浏览:910
花之舞花艺培训怎么样 发布:2025-05-21 13:42:11 浏览:499
杨树头梅花 发布:2025-05-21 13:41:37 浏览:705
饭店装修隔断绿植 发布:2025-05-21 13:32:28 浏览:448
花卉种苗批发 发布:2025-05-21 13:32:18 浏览:195
玫瑰花萃取 发布:2025-05-21 13:31:31 浏览:96
兰花红香妃开花图片 发布:2025-05-21 13:31:21 浏览:241
樱花盛开的时候押尾 发布:2025-05-21 13:22:38 浏览:645
色素性玫瑰糠疹图片 发布:2025-05-21 13:13:13 浏览:598
黄荆盆景栽培视频教程 发布:2025-05-21 13:05:11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