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绍正牡丹

绍正牡丹

发布时间: 2024-04-12 13:45:57

❶ 中国画的参考文献

国画的简介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编辑本段]国画的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蹈纹彩陶盆
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札、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活的仪礼活动。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上的《水陆攻战纹鉴》为代表。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这些画幅中,有水陆交战、坚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节。还有描绘水战、陆战的阵势中,表现了冲锋击杀攻坚的细节。士兵有的执剑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动。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编辑本段]国画的发展
国画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
侯子墓帛画(西汉)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部分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在世纪初形成了学习西方绘画,兴办美术学校的热潮。“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针对明清时期文人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画家与古代画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部分了解这种变革的特点。
【起因】
封建社会后期,旧文人画家沉浸于对古人笔墨意趣的模仿,日益脱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因袭守旧的局面限制了画家对时代生活和个人感情的表现。与徐悲鸿同为20世纪新美术变革开拓者的林风眠,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大力提倡到自然中写生,主张减弱“写”的用笔方法,突出“画”的自由表达特性,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学一种新的创作道路。被推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
【改革】
20世纪力求变革的中国美术家,更加关注对描绘对形象具体形象特点的深度刻画,更加突出对自然景物表现的个人感受。这些创新探索,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所提倡的“白话文”,“自由体诗”一样破旧立新,开辟了与五四新文化精神相呼应的中国新美术变革的道路。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新时代】
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经过20世纪的变革历程。在“中西融合”与“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推动下,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代世界美术艺术之林。
[编辑本段]国画的分类
【国画分类概况】
古代国画分科之说法
画分十门
中国画名词。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参见“十三科”。
十三科
中国画术语。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当代国画分类之说法
当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代表种类】
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唐代闫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徐悲鸿的《泰戈尔像》中国的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2)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山水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2)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山水画主要代表:
◆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 浅绛山水
蔡彦才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 金碧山水
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之名可笑也!”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漫画
水墨漫画,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现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兼具其雅致。较之一般的漫画,水墨漫画更具有观赏价值。它的出现 扩展了漫画的表现、观赏领域与品种。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恺、华君武、黄永玉、韩羽、方成、王成喜、毕克官、徐鹏飞、蒋文兵、何韦、常铁钧、徐进、白善诚、等人,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花鸟画
(1)花鸟画的历史进程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直是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在陶器、铜器之上。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意蕴。人们图绘它并不是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们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人类早期对花鸟的关注,是孕育花鸟画的温床。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史道硕的《鹅图》、陆探微的《半鹅图》、顾景秀的《蝉雀图》、袁倩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绎的《鹿图》,如此等等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
墨僧写意花鸟画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较多的是画一些禽鸟和动物,因为它们往往和神话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神话中的主角。如为王母捣药的玉兔,太阳中的金乌,月宫中的蟾蜍,以及代表四个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属于花鸟范畴的鞍马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现在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以及传为戴嵩的《半牛图》等,都表明了这一题材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水准。
而记载中曹霸、陈闳的鞍马,冯绍正的画鹰,薛稷的画鹤,韦偃的画龙,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鸟,孙位的画松竹,不仅表现了强大的阵容,而且各自都有杰作。如薛稷画鹤,杜甫有诗赞曰:“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
(2)花鸟画的画法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新文人画
新文人画,即“中国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1996年北京画家边平山经常同福州画家王和平、河北画家北鱼在边平山先生的“平山书屋”聚晤聊天,由于在艺术见解和追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故萌发了发起中国画联展的想法。后又与南京画家王孟奇、方骏等商定,由天津画家霍春阳在天津美院展览馆操办此次展览,这样,便是“新文人画”的开端。
后来全国各地的画家如:朱新建、刘二刚、王镛、徐乐乐、朱道平、陈平、田黎明、江宏伟等响应并加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新文人画”同“’85新潮”、“星星画展”等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艺术史的辉煌一页。
[编辑本段]国画的特点
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❷ 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宋代崔白的《寒雀图》、李篙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X26.1厘米).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营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也很小(23.8X25.1厘米),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是这种画风的代表作。全画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个部分组成。它在气势上是全画一气呵成,在对物象的描绘上则是表现得丝丝入扣。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之中,给人以苍劲雄健、墨气淋漓之感。
朱聋是清初著名画家,他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他为了逃避迫害和表示对清代统治者的仇视,出家当了和尚,别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他的《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擅画兰、竹。他的《丛竹图》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纂,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长题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❸ 如何获得玉林市2010小学高级教师的名单

玉林市中小学教师系列2010年度
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名单

公示时间: 2011年3月8日-2011年3月14日
(共:1146人)

一、玉州区(117人):
玉林市三中 吴冬翔 李祖健 许献新 陶克霖 苏 健
玉州区第四初级中学 徐玉葵
玉州区第五初级中学 李炜崇 林依泽
玉州区第七初级中学 王旭路
玉州区第九初级中学 黄 秋 文冰玲 文克梅 覃少艳 杨格妮
陈 创 韦 易 宁祖雁
玉州区南江一中 胡文辉 欧 波 李井锋 张洪严 黄莉莉
卢 斌 梁晓夏 邓 冰 庞 丽 伍淼燚
欧小华 周伟蓉 李绍汉
玉州区苗园中学 黄春华 戴 征 梁华杰 梁 军 文永红
邓 雁 杜国琴 梁海英 余仙桂 吴红雁
陈为民 钟友新 宾 媚 庞 娜
玉州区城西一中 黄夏静 李逸民 梁 绍 罗承元 何 燕
李冬梅
玉州区城西二中 冯静平 李觉慧 梁爱芝 杨晓红 梁 蓓
钟家武
玉州区名山中学 梁智云 梁基柏 庞春容 陈锦丽 庞 健
蒋明添 罗 琼 苏贝兴
玉州区名山镇初级中学 张 丽 龚健玲 樊绍燕 朱明燕 韦 莉
吴 静 李玉辉 谭俊梅 庞捷莲 梁 姬
钟传林 杨丽华
玉州区城北镇初级中学 陈 宇 张 梅 文剑高
玉州区城北镇第二初级中学 梁凯梅 郑 华 何林芳 李 莉
玉州区大塘镇初级中学 邱泽智 蒋崇丽 杨 迎 罗 燕 李鹤荣
张 霞
玉州区茂林镇初级中学 陈 区 谢 燕 刘 珊 曾永坚 罗隆成
宁锡雄 陈 强
玉州区茂林三中 李雪英 谭利玲 周 佳
玉州区仁东镇初级中学 陈峥嵘 李 莉 黎 健 罗景超 陈 壮
陈婉宁 庞春惠 李 辉 黄宇平 陈 健
玉州区仁东二中 周永红 陆 军 杨 群 梁丙寿
玉州区仁厚镇初级中学 林泽华 卢 南 朱剑锋
玉州区教研室 梁业干
二、北流市(222人):
北流市新荣镇第三初级中学 韦 璐 黄广成
北流市民安镇初级中学 庞礼裕 李裕生 陈飞雨 钟栋梁 许新智
吴晓军 许思维 李家棣 许天源
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 党 美 黄兴进 陈超红 黄鸿清 谢 兵
杨维瑞 罗 健
北流市民乐镇第一初级中学 郭绍明 李金玲 卢 毓 巫 强 陈承玲
蒋一琼
北流市民乐镇第二初级中学 黄 雁 陈鸣健 张 彬 冯际飞 古尧琳
北流市西埌镇第二初级中学 李远南 苏昭云 杨 静 吴奎芬 张 坚
北流市新圩镇第一初级中学 吴 海 欧 智 骆海深 赵定洲 凌 灿
北流市新圩镇第二初级中学 古文炎 李 春 谭功成 吴 静 罗富群
庞焕辉 黄 莹
北流市大里镇一中 谭业军 刘云龙 严国兰 李锦荣 邓树梅
吴树清
北流市大里镇二中 邓 军 李 华 梁 潮 梁云生 莫丽花
北流市大里镇二中 李 权
北流市北流镇初中 邱传金 何禄泉 邓文燕 刘耀照 凌 原
邹鹏杰 林 临
北流市北流镇陵城初中 尤叶莉 王耀贵 党 霞
北流市北流镇城东初中 梁 夏 周 冰 宁发民 黄 兴
北流市塘岸镇第一初级中学 刘国莲 谢国彬 杨 斌
北流市塘岸镇城南初级中学 林 珍 谢 辉
北流市清水口镇初中 苏 林 钟玉珍
北流市隆盛镇一初中 黄品英 覃 勇 卢 彬 黄承荣
北流市隆盛镇二初中 黄 生 潘世超 廖 源 冯春燕 林小龙
北流市大坡外镇初中 庞莉莉 党洁妮 徐 瑾 覃海珍 李昭兰
北流市六麻镇初级中学 黄汉坤 庞连平 廖 伟 林江海
北流市六麻镇二中 陈东杏 宁福燕 梁 立 徐雪妮
北流市新丰镇一中 杨 天 陈金源 党 颖
北流市新丰镇二中 陈 秋
北流市沙垌镇初中 陈 海 陈 贵 陈积伟 杨 珍 黄广荣
党日华
北流市平政镇初中 何传庆 罗 侃 陈芝玲 陈志新 傅金华
陈 冰 彭绍甫
北流市平政镇龙池初中 俞 锋
北流市平政镇作豫初中 黄 桃
北流市白马镇初级中学 朱国梅 林旭艳 杨 金 谢 梦 刘春燕
李瑞晓 苏楚云 周月芬 苏 俏 陈 红
北流市大伦镇初中 谢进群 陈永强 谢秀良 谢 辉 覃翠燕
李 旋 李田锋 陈君盛 黄丽萍 李增富
吉茂清
北流市扶新初中 蒙雪凤 谢东庆 苏广成
北流市六靖镇初级中学 茹佐文 罗统英 龙谷红 谭雄腾 林 勇
丘海荣
北流市六靖镇二中 欧小星 刘 瑜 张春梅 叶惠娟 廖文锋
顾玉梅 李 燕 陈 煜
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 龙海锋 甘盛文 曾 劲 何 兵 黄 灵
黎 锋 卢巧玲 何 炎 伍 德 黄勰良
北流市清湾镇明瑞中学 李春蕾
北流市石窝镇初级中学 李秋霜 卢 浩 廖春萍 杨建华
北流市石窝镇新育初级中学 罗春秀 梁永光 饶 远
北流市高级中学 李昌煜 陈持文 冼文武 潘江锋 廖清新
曹 新 邓杰祥
范丽娴
北流中学 杨振中 黄丹英 罗 欢 谢学柱
北流市第二中学 谢开文 杨勃 苏志凤 李建 邓辉光
陈科宇 梁涛 李宗春
北流市第四中学 姚 东 李海辉
北流市第六中学 李任辉 刘庆瑞
北流市第九中学 罗东婵 蒙勇 邹悦德 黄艳锋 陈延萍
李小青 赵宇 梁治贞 张国琴 梁永炎
陈 洪 邹 健 磨其玉
姚 燕
北流市初级中学 李德志 陈 其
北流市永丰初中 梁 松 黄学媚 陆 斌
北流市城西初级中学 黄建梅 黄贤珍 陈坤妮
三、容县(140人):
容县容西中学 李月凤 彭春梅
容县十里中学 刘广梅 罗海森
容县十里江口中学 钟绍礼
容县石寨中学 欧洪流 苏洁霞
容县杨梅中学 曾 欣 扈海坤 黄 江 杨春彩 杨泽胜
刘蔼庭 陆锋 陈理生 黎 飞 卢卫标
覃超兰 卢伟佳 韩远兴 梁 钢 韩 剑
容县绿荫中学 黄春萍 李振坚
容县六王中学 黄振明 周胜德 梁家沂 黄 丽 陈汉超
潘季春
容县六王镇第二中学 陈本芝 黄辉如 刘红梅 马进杰 罗丽红
容县灵山中学 潘光强 浦文坚 陈式英 陆汉江 周祖毅
容县灵山中学 盘绍坤 梁岳明 朱仙海 封柱源
灵山守善中学 陈 平
容县珊萃中学 梁 聪 梁丽丽 李立赵 何 梅 何春华
苏立平
容县黎村中学 姚玉霞 梁 毅 潘金兰 莫树杏 欧茂源
潘丽惠
容县杨村中学 冯闽常 吴先梅 申美兰 肖超梅
容县杨村第二中学 黄衍盛 林 兴 梁丕昌 韦耀锋 陈福海
梁 娟
容县县底中学 曾庆云 梁光毅 李德妮 杨 靖 韦理敏
陈丽坚 陈 海 马俊杰 李 帆 马勇飞
容县县底荣塘中学 卢 明 黄伟胜 吴 毅 周 森 杨 波
容县自良中学 陈军民 彭大成 陈 淼 谭绪隽 刘 扬
谭 清
容县浪水中学 李来志 黄 涛 陈海锋 岑 卓
容县松山中学 刘旭妮 谢世殿 梁晓慧 韦钊辉
容县松山二中学 巫美深
容县罗江中学 李海丽 王雪微 石 飞
容县石头中学 马文霞 郑乃晓 黄少芬 杨 卫 郑厚波
姚明涛
容县石头镇务底中学 姚勇波
容县石头水口中学 黄海远 梁在成 李健兰 余华新 陈严林
梁凯琼 卢振奇 梁 鹏
容县容州镇都峤中学 盘园园 梁誉娟 邓坤元 杨春敏 黄淼成
黄筱妮
容县容州镇第一中学 苏海燕 梁高湘 李国忠
容县容州镇第二中学 杨 盈
容县容州镇第三中学 谢 添
容县容州镇第四中学 李惠兰
容县中学 黄振生
容县高级中学 陈 华 黄 云 覃春薇 韩 露 马小珺
李棋光 陈武民 刘春燕 薛静 韦 卫
李 雁
容县教学研究室 谢彩安
四、陆川县(197人):
陆川县教研室 蓝 本
陆川县中学 吕朝锋 卢业强 徐文才 吕 枢 黎建华
谭 寅 钟泽荣 吕俊仪
陆川县实验中学 梁海东 陈 莹 陈 旋 黄春群 江 宁
李 丹 罗海波 朱万文 徐 文 陈业彬
宁耀锋
陆川县第二中学 梁国炎 陈春梅 罗 峰 周学庆 李勇生
谢 雨 陈景瑞
陆川县第三中学 李佳芬 李刚锋 陈大勇 黎艳荣
陆川县第四中学 陈裕恒 庞明春 庞伟干 姚 洁 卢 琼
黄美珍 庞海清 杨 伟 刘付猛 张玉金
罗技毅 陈美华 吕国俊 吕柳葵
陆川县初级中学 杨伊旻 李 涛 谭 祎 周伟珍 宋瑞聪
何福旺 赖新惠 苏明权 吕俊宁 卢 茜
罗 勇 蓝丽燕 黎 迅 陈 姹 周 轩
陆川县第二职业中学 陈秋平
陆川县温泉镇万丈初级中学 庞小玲 王 俐 陈 琳 温冬梅 李羽全
李青云 张莉伟 吕民生
陆川县米场镇第一初级中学 覃伟莲 吕舒宇 沈 全 庞 武 黎钧才
林 萍 王新全 黎 霞 杨冬梅 陈天英
陆川县米场镇福达中学 陈 燕 杨丽平 谢明英 林永良 林南
龙 雪 沈梅兰
陆川县沙湖乡初级中学 李 芳 简付娟 吕松峰
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 林文传 王胜彪 龚坚美 覃超胜 邱 燕
钟春芳 陈 锋
陆川县马坡镇第二初级中学 卢小梅 李秀娟 钟一梅 林 斌
陆川县马坡镇第三初级中学 罗梅 王 超 陈雪梅
陆川县平乐镇初级中学 廖春海 肖 波
陆川县平乐镇第二初级中学 钟玉梅 苏春梅 李朋龙
陆川县珊罗镇初级中学 王芳萍 李智洁 温 芳 庞洪新 梁名坚
黄显莲 郑水月 叶惠平
陆川县珊罗镇第二初级中学 姚明运 黄晓丹 叶志英
陆川县沙坡镇初级中学 姚福华 宁杏宇 庞健平 陈华艳 梁培珍
覃健辉
陆川县沙坡镇第三初级中学 吕育芬 谢春强 蓝运琼
陆川县大桥镇初级中学 吕金德 吕炎生 江媛敏 詹 莉 林毅华
陈小菊 黄春成 陈秋棠
陆川县大桥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桂岸 陈 新 叶俊锋
陆川县横山乡初级中学 吕 舰 罗媛卫
陆川县乌石镇初级中学 沈桂芳 罗忠贤 温建姿 李 晨 梁 芬
吕燕喜 罗焕铮 吴文林 陈伟林 刘景洲
杜祖新
陆川县乌石镇第二初级中学 徐国栋 罗秋梅 吕翠冬
陆川县乌石镇月垌初级中学 陈建有 吴福奎 刘茂金
陆川县乌石镇低阳初级中学 陈耀琪 刘 坚 覃 永
陆川县滩面乡初级中学 丘亦凡 罗小娟 丘观得 李志凤
陆川县良田镇初级中学 袁春明 邱 翔 丘 婷 朱丹丹 谢运筹
陈 丽 卢 谦 温绍海 曾昭梅 吕 萍
江婷曦
陆川县良田镇第二初级中学 黄小敏 冯仕青 贾小青 赖权泽 吕建球
李玉玲 刘增春
陆川县清湖镇初级中学 谢春梅 赖琼清
陆川县古城镇初级中学 廖 球 宋瑞林 李 姣 丘荣耿 凌永泉
李 玉 李 瑞 黄媛英 范晓洁 简凌云
赖金德 赖宗元
五、博白县(228人):
广西博白县中学 陈家辉 阳华弟 陈剑容 彭仁英 刘 江
覃素璇 谭华清 周化聪 郑育利 王乐明
李 琼 龙连梅 邹秋华 陈锦霞 梁当华
杨规 高瑜蔓 梁锦丹
博白县王力中学 黄广凤 王丽燕 朱春怡 吴晓锋 覃锡红
博白县第三高级中学 黄海波 陈素林 刘 冰 庞庆茂
博白县实验中学 戴凤莲
博白县水鸣中学 林 狮 梁海雄 杨伟华
博白县凤山中学 彭文刚 罗 友 刘冬媛 李和容 刘颖玲
李 江
博白县文地中学 叶凌杰 陈 梅 李豪森 冯朝连 梁华强
黄日强 陈水保
博白县东平中学 付 贤
博白县沙河中学 王振东 凌小东 林海平 梁 露 徐媛华
博白县龙潭中学 张锦华 李燕平 廖 永 李翠丽 刘 媛
卜 舫 周 德 卜海清 沈晓枫 朱伟强
博白镇初级中学 冯 燕 朱贤建
博白镇第一初级中学 秦有连 冯小晔 叶海强
博白镇第二初级中学 庞 榆 刘春兰 庞海连
博白镇第四初级中学 庞 军
博白镇绿珠初中 庞玉梅 黄昭燕 李春艳
径口镇初级中学 陈金莲 李 琳 王 勇 黄 俭 刘桂权
径口镇三育初级中学 陈志刚
径口镇新秀学校 胡海蓉
浪平乡初级中学 魏大鹏 梁凤英 刘敦广
双凤镇初级中学 张 明 李 勇 庞开连
水鸣镇初级中学 郑 梅 宾秀珍 冯政飞
水鸣镇大利初级中学 庞东升
顿谷镇初级中学 王博艳 詹德胜 符明华 余金锐 庞 旅
罗德贤 古宗兵
那林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其磊
那林镇第二初级中学 宁富理 冯 琴 黄冬华 苏兴武
江宁镇第一初级中学 黄 平 蒋宁海 黄学志
江宁镇第二初级中学 宾昭靖
三滩镇初级中学 何志新 朱一龙 刘凌丰
三滩镇学田初级中学 刘云飞 黄 蔚 陈媛玲 叶云龙 朱小玲
高天玉 陈代武 颜燕婷
黄凌镇初级中学 吴文成 杜春明
亚山镇第初级一中学 覃锡春 蔡辉蓉 刘雪梅 朱巧珍 覃锡梅
符春秀 蔡海英 宾业萍 梁虹燕 谢旺标
陈锋强
亚山镇第二初级中学 杨怀海 甘 健 张 夏 陈秋霞 刘之华
朱智颖 庞 富 陈 勇
旺茂镇第一初级中学 蓝 山 刘超群 阮胜梅 朱峰明 王凯林
黄丽红 梁 海 朱其翔 秦小玲
旺茂镇第二初级中学 何春毅 林 涛 李 毅
凤山镇初级中学 彭丽琴
凤山镇第二初级中学 黄 彬 冯媛琼 黄 铮 刘先贵 冯 勇
何业通 陈正军
凤山镇第四初级中学 刘 彦
新田镇初级中学 庞宗利
新田镇马田初级中学 阙海鹏 阙松青 李致荣
宁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莫静澜 黄桂琼
宁潭镇第二初级中学 莫益富 韦立彩 黄 凯
文地镇第一初级中学 刘秀坤 何卫城 李寿欣
文地镇第二初级中学 黄宏胜 陈又萍 黄春霞 阮楚鉴 罗始辉
文地镇三江初级中学 阮家彬 何海源
英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陈 松 易景流
英桥镇第二初级中学 冯牡丹 雷世生 许春华 冯 英
大垌镇初级中学 庞善松
沙陂镇初级中学 卢道广 江秀莲 廖少伟 詹 茹
东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梁瑜珊 朱洪生
博白县东平第二初级中学 王燕飞 林明仿 赖昌河 王 鹏
博白县东平镇塘龙初中 陈 英 凌 清 朱伟丽
东平镇合江初级中学 汤 潞 朱秀兰 吴剑文
沙河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英清 梁春凤
沙河镇锡昂玉柴希望学校 朱有智 莫天凤
博白县沙河镇双山初中 叶辉鸿
菱角镇初级中学 庞 龙 朱燕华
菱角镇初级中学 朱新军
菱角镇石柳初级中学 黄志梅
松旺镇初级中学 李 明 林宝媛 朱 聪
松旺镇朱光初级中学 李绍广
双旺镇初级中学 官耀武 邓卫珍 欧 伟 姚传宇 周辉华
陈华申
龙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周 慧 庞银兰
博白县龙潭镇二中 李鹏程 李华龙 张 福 邹 丹
龙潭镇第三初中学 张重云
大坝镇初级中学 周筱媚 邹雪梅
六、兴业县(131人):
兴业县第一初级中学 卢西宁 李雪红 刘木娇 黎海星 覃静雪
兴业县第二初级中学 李品双 邓世孟 梁 球 黄静梅
兴业县第三初级中学 周燕宁
兴业县卖酒镇第一初级中学 梁洪华 甘振明 黄 琴 庞瑞菲 钟 权
杨 深 罗远华 卢远坚 陈健婵 钟家祥
张 委
兴业县大平山镇第一初级中学 滕 干 蔡春梅 陶金保 钟世家 吴玉梅
兴业县龙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茫茫 宁 鸿 滕海华 滕传同 梁 锐
蒋启军 周水英 彭裕广
兴业县山心镇初级中学 罗世模
兴业县山心镇第二初级中学 赵 业
兴业县山心镇博爱初级中学 李 洪
玉林市民族中学 何声斌 覃小文 黎 锋 黎立华
兴业县葵阳镇中学 吴学英 李 凤 谭鸿飞 何景媚 吴远先
兴业县葵阳镇大恩中学 袁 颖 吴成光 陈 娟 谭丽宏
兴业县葵阳镇铁联初中 覃水汉
兴业县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周桂琴 莫颖荣
兴业县蒲塘镇第二初级中学 李丽蓉 肖琼珍
兴业县沙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志青 邹凤华 周日连 徐月华 滕 池
周少容
兴业县沙塘镇第二初级中学 梁仕贵 梁丽冬 梁 霞 梁善忠 吴海鹏
唐京进 梁应养
兴业县沙塘镇第三初级中学 陈晓基 黎若宏 梁顺芳 钟木森 刘康荣
兴业县城隍镇第一初级中学 闫乃贤 凌 燕 庞青山 闫玉富 钟艳艳
覃 玲 李华彬 梁 萍
兴业县城隍镇第二初级中学 黎 莉 黄 白 覃战锋 莫夏芳
兴业县洛阳镇初级中学 王凤容 关范铭 赵正叶 杨兴辉 梁志凤
陈召传
兴业县高峰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岸英 罗玖勇 黎宝芬
兴业县高峰镇第二初级中学 林伟雄 龚声永 莫罕吉 何海萍 罗胜谦
兴业县小平山镇第一初级中学 蒋 霞 梁 妮 曾令桂 甘家兴
兴业县小平山镇第二初级中学 薛 丽 杨同勇
兴业县北市镇第一初级中学 陈基云 尹 娟
兴业县北市镇第二初级中学 陈新娇 梁芳和 容朝丽
兴业县北市镇第三初级中学 朱基群 谭国燕 庞 珍
兴业县高级中学 陈业锋 吴 练 甘日光 陈家远
兴业县大平山高级中学 黎元堂 胡彩芬 吴成惠 梁惟潭 李福志
苏勇军 彭志育 陈业勋
兴业县蒲塘高级中学 覃海献 何礼文 王甲祥
兴业县小平山高级中学 凌源才 覃秀英
兴业县教研室 何 威
七、福绵管理区(71人):
福绵高中 李兴琛 高 坚 吴延宁 梁 进 庞道莲
谢 勤
福绵一中 宁承月 叶雪菱 林秋华 冯丽容 张伟强
福绵二中 王文燕 唐献芳 钟与容 李 梅 陈 洁
谢绍正 晏 华
福绵四中 罗 坚
成均一中 林 燕 周奕连 黎 雪 黎 健 杨 梅
成均三中 姚发洁 黄 燕 梁 为
樟木一中 吕幽兰 钟寿坚 陈开宇 巫进开 杨雪霞
刘规芳 刘规燕 罗庆坤 李超贤 吕寿荣
樟木二中 刘拥军 杨业文 钟 见 谢文先 陈志坤
陆少珍
新桥初中 吕 英 唐 业 唐 健
新桥二中 唐兴锋 陈华成 罗海强 洪丽清 肖培英
杨坤成
石和初中 李仕芳 唐 强 陈建新 周丽坚 谢 卫
周绍明
沙田一中 吕 玲 范 直 梁 波 苏际新 陈观熔
雷道汉 陆 美 张 娟 陈晓兰
沙田三中 梁少惠 黄 辉 唐树凡 林朝泉
八、市直(40人):
玉林市教学研究室 林梅梅
玉林高中 陈凯灵 黎光辉 黄 红 李 艳
玉林市第一中学 涂 俊 周晓华 周学严 唐丽娟 陆英衍
胡朝丽 傅 晚 熊国媛 庞桂连
玉林实验中学 谢冬梅 宁继芳 钟 丽 甘少青 陈伟胜
梁 敏 梁 洁 李霓裳 周 媚 黄超杰
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黄昌宁 林 剑 陈 凤 罗燕明
玉林市第十一中学 莫文秀 曾桂芸 陈升兰 黄永连
玉林市第十二中学 李彩英 许世卡
玉林市育才中学 周健秋 梁 剑 贾粉玲 周志娟
玉林市第十中学 徐锦凤
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 何雪莲

❹ 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1、顾恺之的《凫雀图》

2、史道硕的《鹅图》

3、顾景秀的《蜂雀图》

4、萧绎的《鹿图》

5、韩干的《照夜白图》、《牧马图》

6、边鸾的《梅花山茶雪雀图》

7、刁光胤的《写生花卉册》

8、赵孟坚的《墨兰图》、《岁寒三友图》、《水仙图》

9、扬补之的《四梅花图》、《雪梅图》

(4)绍正牡丹扩展阅读:

一、花鸟画的特点: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

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二、赵孟坚的《墨兰图》

1、画作内容

本幅款署“彜斋赵子固仍赋”。钤“子固写生”一印。墨兰是赵孟坚善画的题材。画面上绘墨兰二株,呈放射状的长叶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自题诗曰:“六月湘衡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表露了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

2、艺术鉴赏

图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形成墨色对比。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

热点内容
一朵云又多 发布:2025-05-03 22:08:03 浏览:40
学员的花店 发布:2025-05-03 22:05:21 浏览:881
300英雄情人节称号 发布:2025-05-03 21:52:43 浏览:172
咸宁看樱花 发布:2025-05-03 21:52:38 浏览:847
毛笔插花液 发布:2025-05-03 21:32:24 浏览:750
黄菠萝花插花 发布:2025-05-03 21:21:46 浏览:296
昆明哪里盆栽批发 发布:2025-05-03 21:18:36 浏览:675
花艺月亮 发布:2025-05-03 21:05:41 浏览:166
开花店暴富 发布:2025-05-03 21:00:51 浏览:352
圆叶花卉6 发布:2025-05-03 20:44:4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