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野牡丹
1. 明艳动人的银毛野牡丹
盛夏7月,植物园药园里的银毛野牡丹热烈开放了。朵朵小花并不张扬,但却很有魅力,它们拥有着比较少见的艳丽紫色,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十分引人注目。
银毛野牡丹(Tibouchinaasperavar.asperrima)是野牡丹科蒂牡花属的常绿灌木,原产巴西。茎秆是四棱形。对生在茎秆上的叶子也比较有特点,叶子上面密布着银白色的绒毛,看起来毛茸茸的,很有质感。圆锥形的花序上密生着花朵,5片花瓣平展的伸开,中间吐出细细的花蕊。花期为5-7月。
银毛野牡丹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它的花色明艳,叶子也颇有质感,同时适应性和抗逆性也比较强,非常适合庭园绿地的美化、绿化。
2. 展毛野牡丹的地理分布
产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为酸性指示植物。见于七娘山,生于山坡。路旁,河岸上的灌木丛中。
产西藏、四川、福建至台湾以南各省区。尼泊尔、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地也有,爪哇不产。
3. 展毛野牡丹的主要价值
全株有收敛作用,可治消化不良,腹泻,肠炎,等也可外敷止血。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
4. 什么植物10
银毛野牡丹
常绿灌木,茎四棱形,分枝多,叶阔宽卵形,粗糙,两面密被银白色绒毛,叶下较叶面密集。聚伞式圆锥花序直立,顶生,花瓣倒三角状卵形,拥有较罕见的艳紫色,花期5~7月。
中文学名
银毛野牡丹
拉丁学名
Tibouchina aspera var. asperrima
别称
银绒野牡丹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野牡丹科
属
蒂牡花属
种
银毛野牡丹
分布区域
巴西
5. 展毛野牡丹的介绍
展毛野牡丹,别名:老虎杆、喳吧叶、张口叭、灌灌黄、黑口莲、肖野牡丹、猪姑稔、鸡头肉、麻叶花、洋松子、炸腰花、毡帽泡花、暴牙郎,拉丁文名:Melastoma normale D. Don. 野牡丹科、酸脚杆属灌木,高0.5-1米,稀2-3米,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分枝多,密被平展的长粗毛及短柔毛,毛常为褐紫色,叶片坚纸质,卵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面密被糙伏毛,基出脉下凹,侧脉不明显,背面密被糙伏毛及密短柔毛,基出脉隆起,侧脉微隆起,细脉不明显;蒴果坛状球形,顶端平截,宿存萼与果贴生,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期春至夏初(云南南部有时9-11月),果期秋季(云南南部有时5-6月)。1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6. 枝毛野牡丹生活习性
每一物种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都是长期适应其生存的环境条件而形成的,并成为系统发育的必然因素和结果。中国牡丹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生长发育与其周围环境条件相统一的习性。
野生品种的生态习性
牡丹原种主要自然分布于我国西北高原,陕甘宁盆地、巴郡山谷、秦岭山地及燕山南坡一带为其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带。这些地区位于北温带的北缘,由北纬34°5′到38°,海拔600~2400米。这些地区的土层为深厚肥沃的风积黄土,野生种原生地土壤多为微酸性,但大多数种类对微碱性土壤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兰州地区pH值8.0~8.5的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仅大花黄牡丹适应性较差,叶色偏黄。气候特点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而凉爽,冬季比较寒冷.尽管也有些野生种分布在暖温带甚至亚热带地区(如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紫牡丹、四川牡丹、黄牡丹等),但它们是生长在海拔2000~2500米以上的山地,与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低地的种类一样,都是长期生长在温带气候下。因此,中国牡丹可以说都是属于典型的温带型植物,适应于温带的气候特点,形成了喜欢温暖和凉爽、具一定的耐寒性、宜高燥惧湿热、喜阳光稍耐半阴的共同生态习性。但在革质花盘与肉质花盘两个亚组之间以及亚组内不同种间生态习性仍存在一定差别。
(一)革质花盘亚组
革质花盘亚组中的矮牡丹、紫斑牡丹、四川牡丹等,分布纬度偏北,耐寒、耐旱性较强,更适应冷凉干燥,对夏季炎热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原生环境中,紫斑牡丹表现出较强的耐阴性。
(二)肉质花盘亚组
肉质花盘亚组中紫牡丹、黄牡丹、狭叶牡丹及大花黄牡丹,分布纬度偏南,分布区海拔较高(约2500~3000米或更高),因而更适应于温暖的气候,其耐寒、耐旱以及对夏季炎热的适应性不如前者。尤以大花黄牡丹更喜温暖,生长期较长,花芽形成较晚,当年生枝耐冻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