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疹诊断
1. 玫瑰花糠疹的各种症状图片
并没有玫瑰花疹的诊断,应该是玫瑰糠疹。玫瑰糠疹,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导致,也有人认为属于一种过敏性反应。玫瑰糠疹属于一种自限性的疾病,病程大概为6-8周,表现为躯干以及四肢近端,出现玫瑰红色梭型的红斑,伴有圈领状脱屑。最开始可能会在躯干或者上肢出现较大的母斑,随后出现类似的皮疹,玫瑰糠疹不建议过度的给予治。如果皮损较多,可以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口服消银颗粒、复方青黛丸等。如果皮损较少,局部外用温和无刺激的外用药物即可,比如地奈德乳膏。
本病多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发。初起损害是在躯干或四肢出现直径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称为前驱斑,数目为1~3个。1~2周以后躯干与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常对称分布。开始于躯干,以后逐渐发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径0.2~1cm大小,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弱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患者的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发生。
有少数患者开始皮损为红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这类患者常有剧痒,称为丘疹型玫瑰糠疹。
另有一类患者,发病急骤,无前驱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大片红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剧痒,损害迅速扩至躯干与四肢,这些损害渐渐在中央部位出现结痂性损害,痂皮脱落而呈玫瑰糠疹样皮损,这类患者可能是自身敏感性反应所引起,故称之为玫瑰型自身敏感性皮炎。
检查
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改变,表皮可见灶性角化不全,轻度棘层增厚,海绵形成和细胞内水肿,真皮浅层有中度血管扩张,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前驱斑,好发部位,皮疹的形态有典型红色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糠状鳞屑性斑片,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不难诊断。
2.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状鳞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
玫瑰糠疹病因
玫瑰糠疹初起有母斑,后继发斑广泛分布,有一定的季节性、自限性和很少复发的特点。因为本病有季节性发作,皮疹有自限性,很少复发,初起为前驱斑,又未发现任何确定的变态反应性的物质引起本病,因此多数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最近国内宋馥香等研究玫瑰糠疹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I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中和试验和病毒分离都证明患者体内有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这些结果提示玫瑰糖疹的发病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
玫瑰糠疹病因尚未明确。以往有传染(真菌、细菌)、病灶、变态反应,代谢障碍等多种学说,但均未能确证。家族中虽有同患者报告,但与遗传及种族无明显关系。从玫瑰糠疹的发病过程、季节影响、甚少复发等,均提示玫瑰糠疹可能与某种传染因素有关,目前均倾向于病毒感染,曾有认为是小DNA病毒(picornavirus)所致,亦有认为系身免疫病者,但至今尚未分离出病毒。有报道砷、铋、甲硝唑(灭滴灵)、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等药物可引起玫瑰糠疹样损害。其他尚有学者认为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等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过敏因素有关,但都未被证实。近期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玫瑰糠疹的治疗
因玫瑰糠疹能自愈,故治疗的目的是设法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1、抗组胺药物: 维生素C、维生素B12、葡萄糖酸钙及硫代硫酸钠等均可应用,一般不须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中医中药疗法
(1)中药: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治则。可用紫草15g、生地15g、防风10g,荆芥10g 、黄岑10g 生石膏30g 加水煎服,每日1贴。
(2)针刺: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及风池。
(3)紫外线照射:用紫外线治疗可能有所助益,尤其是在进行期。可用红斑量或亚红斑量分区交替照射。
(4)氧气疗法:在肩胛下部及皮注射氧气150-200ml,隔日一次。
(5)局部疗法: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少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玫瑰糠疹的症状
玫瑰糠疹发病年龄大多在10-40岁,以青年与成年人居多,儿童与老年人少见。但也有见于出生3个月的婴儿。两性受累大致相等。季节变化难以评价,有些作者报告玫瑰糠疹多见于冬夏季,而另一些则持相反的意见。起病时常于胸、颈、腹、背或四肢等处出现一个较大的椭园形或园形淡红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 , 边缘微高起,被覆糠秕样鳞屑,此即为母斑(mother patch), 或称先驱斑(herald patch), 母斑大多为一个,但亦可能为2-3个。如无瘙痒,常易被忽视。
母斑出现后,约经1-2周后,躯干及四肢的近侧端相继有泛发性成批的皮损出现,此种皮损的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但较母斑为小,称为继发斑。但母斑和随后的全身性皮疹的间隔变化甚大。约49%的患者在7天内,82%到14天出现继发斑。也有报告母斑和继发斑的间隔长达84天者。最具特征性的继发斑是直径0.5-2cm 的圆形或卵园形斑。淡红或黄褐色,亦可逐渐变为红色或暗红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有的皮疹呈环状,微高出表面,色红,被覆鳞屑。皮疹散在或密集,极少融合。躯干部皮疹以胸背部为多,腹部较少。如皮疹为椭圆形,其长轴常和肋骨的方向平行排列;四肢的皮疹多分布在上臂屈侧及股内侧,其长轴斑与皮纹的方向相一致。斑之间常有1-2mm丘疹。面及手足部发疹者较少见。
自觉症状多有轻度或中度瘙痒,少数病例可有剧烈瘙痒或完全不痒。大多无全身症状,但也有出现轻度头痛、咽喉痛、低热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血中嗜酸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可稍有增高。
玫瑰糠疹有自限性,一般约经4-6周皮疹即自行消退,遗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一次发病后,一般多不再发。
玫瑰糠疹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皮局灶性角化不全及棘层轻度肥厚,有细胞内水肿及海绵形成,或有小水疱出现。真皮上部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并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
玫瑰糠疹吃什么好
玫瑰糠疹的饮食要注意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鱼虾之类的尽量少吃。
食物可以白萝卜、莲藕、胡萝卜、山药等清热解毒利湿,多喝水。
1、苹果和鲜奶
大部分患者依赖排毒药物,可是不知道简单的苹果和鲜奶,已经有排毒的功效了。试试早上起来喝一杯鲜奶,吃一个苹果。温和有益,又有排毒的效果。其他的水果,例如:草莓、樱桃(车厘子)、葡萄也有不错的排毒功效,这些水果喝牛奶不仅有营养还能排毒。
2、海带绿豆汤
很多人都知道海带中的胶质成份能促进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绿豆性寒凉,可清热解毒。间中饮用海带绿豆汤,毒素自然地随着你的大小便排出。汤好饮有益,又不需要泄得那么辛苦。另外,薏米也是很好的祛湿食物,加在一起煲汤饮,又增加了祛湿的功效,海带和绿豆又便宜,做法也简单。
3、水
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水是最好的排毒载体。不要以为喝八杯水是件苦差,其实这里面可以是果汁、汤水。在工作的间隙,喝杯水休息一下,提提神,接下去也就做得更有精神,轻轻松松就排出了毒素。
4、燕麦
早餐再加上一点燕麦也是一个诀窍,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苹果、葡萄乾,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6、地瓜叶
地瓜叶纤维质地柔细、不苦涩,容易有饱足感,又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把新鲜地瓜叶洗净后用开水烫熟捞起,与剁碎的大蒜及少许盐、油拌匀,就是一道美味爽口的蒜拌地瓜叶!
玫瑰糠疹检查
玫瑰糠疹需要做以下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
3、X线检查
玫瑰糠疹根据皮疹形态、好发部位、排列状况、有自限性、一般不复发等特点,不难诊断。但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体癣: 损害范围多较局限,泛发者一般较少见。边缘有丘疹或小水疱。真菌检查阳性。
2、花斑癣: 皮疹形态及发疹部位有时与玫瑰糠疹相似,但真菌检查阳性。
3、银屑病: 皮疹多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肘膝部,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多冬季加重,病程长,易复发。
4、脂溢性皮炎: 头皮和面部较多见,有油腻性鳞屑,位于躯干的皮疹,在排列上无特殊性。
5、梅毒:梅毒斑疹性梅毒损害大小一致,并很快变为淡棕色,无鳞屑或仅有少许鳞屑,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清反应阳性。
玫瑰糠疹预防
玫瑰糠疹是一种有特征性皮损的急性、自限性、炎症的特性。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发生椭圆形或圆形淡红或黄褐色斑片,糠批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玫瑰糠疹的病因不明。皮疹约经4—6周后全部自行消褪,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愈后多不复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玫瑰糠疹。
1、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增加抵抗力,避免受到玫瑰糠疹的感染。
2、在玫瑰糠疹急性期禁忌热水洗烫和肥皂的搓洗。禁用强烈刺激外用药物。
3、高烧时注意精神状况:感染玫瑰糠疹时,精神、体力都还不错,但若出现精神不佳或有其他状况时,就要到医院看看是否有其他的疾病了。
4、多喝开水:多喝开水、多休息。
5、退烧药:高烧时可服用医生开的退烧药。
3. 婴儿玫瑰疹的鉴别诊断
1.麻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病初口腔黏膜有Koplik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 2.风疹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药疹有服药史,末梢血淋巴细胞不高。
4. 玫瑰康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发疹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专属中医“风癣”属范畴。
此病的发病原因不明,有些资料示于感染因素等有关。应用黑光治疗及一些紫外线照射可以改变皮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临床上治疗是有效的。此病有一定的自愈性,免疫力低下,感染等可以再次复发,如果积极治疗,对身体一般无影响。。
确诊是该病的话可以参考:一般性:紫草15克,水煎服用,日一副分2次服用.连续7天.
5. 玫瑰疹和斑丘疹的区别
斑丘疹是丘疹的一个名称
玫瑰疹俗称汗斑
寻麻疹俗称风疙瘩婴儿玫瑰疹又称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急性良性玫瑰样发疹,其特征为热退疹出。幼儿急疹可能与病毒相关,有人认为由柯萨奇病毒b5引起。但缺少确切证据。本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幼儿,冬季多见。潜伏期为10~15天。无前期症状而突然高热,体温高达39~40℃。经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淡红色粟粒大小斑丘疹、散在分布,少数皮疹融合成斑片。经过24小时皮疹出齐,再经过1~2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迹。通常多见于颈项、躯干上部,面及四肢。一般不发生在鼻颊、膝下及掌蹠。全身症状轻。患儿一般状态尚好。除高热、食欲欠佳外,少数患儿发热期可有倦怠、恶心、颈淋巴结肿大及惊厥。2岁以内幼儿、突然高热无皮疹,然而热退时皮疹出现,可以诊断本病.丘疹(papule)为一限局性隆起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视诊可看到,触诊可触及丘状损害,一般范围较小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若丘疹扩大或丘疹互相融合成扁平隆起呈片状则称为斑块。丘疹多为圆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丘疹的顶部可以是尖的呈锥形,圆的呈半球形扁平形或中间凹陷如脐窝。颜色可以是红色如银屑病、紫红色植扁平苔薛黄色(黄色瘤)白色(萎缩性硬化性苔舞)褐色(色素病)等丘疹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或毛囊、汗腺的部位。存在时间可长可短数目可多可少,可柔软或坚硬,表面光滑或粗糙可呈乳头状或表面覆以鳞屑。可散在分布,群集分布可局限性或全身性或对称性。自觉症状轻重不同,如症痒等或无任何自觉症状若损害介于丘疹与斑疹之间表面扁平稍隆起则称为斑丘疹。丘疹顶端上有水疮或脓疤则称为丘疤疹或脓疮丘疹。
6. 玫瑰风疹是怎么回事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尚未明确。以往有传染(真菌、细菌)、病灶、变态反应,代谢障碍等多种学说,但均未能得到确证。家族中虽有同患者报告,但与遗传及种族无明显关系。从本病的发病过程、季节影响、甚少复发等,均提示本病可能与某种传染因素有关,目前均倾向于病毒感染,曾有认为糸小DNA病毒(picornavirus)所致,亦有认为系身免疫病者,均尚待继续研究确证。【临床表现】
该病之所以称为玫瑰糠疹,是因为它的皮疹呈玫瑰红色,微微高出皮肤,有的含在皮内,大小不一,有的象小钮扣大小,有的象钱币大小,呈椭圆形,上面覆盖着一层糠状的薄皮,称为糠状鳞屑。
玫瑰糠疹好发于春秋两季,中青年人发病较多,女性稍多于男性,发病最初是在躯干部出现一个圆形淡红色斑,被称为“母斑”。母斑不断扩大,甚至可达鸡蛋大小。之后在躯干部陆续出现比较小的红斑,多时可蔓延到颈部及四肢近端,一般不发生在颜面部及小腿。皮疹分批出现,所以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时看到玫瑰色、黄红色、黄褐色、淡褐色的皮疹。这些皮疹大多数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皮肤纹理相一致。
一般病人都无症状,有的自觉发痒,痒感轻重不等。个别病人有低烧、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玫瑰糠疹在中医学中又叫“风热疮”,是由于外感风热之邪,怫郁肌腠,毛窍闭塞,阳气闭郁,蕴而生热,血热化燥,伤及阴液,外泛皮肤所致。针对“风热外袭,血热化燥”的病因,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润燥。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搔抓患处,忌食辛辣油腻饮食及腥发动风之物。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皮疹形态、好发部位、排列状况、有自限性、一般不复发等特点,不难诊断。但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体癣 损害范围多较局限,泛发者一般较少见。边缘有丘疹或小水疱。真菌检查阳性。
(二)花斑癣 皮疹形态及发疹部位有时与玫瑰糠疹相似,但真菌检查阳性。
(三)银屑病 皮疹多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肘膝部,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多冬季加重,病程长,易复发。
(四)脂溢性皮炎头皮和面部较多见,有油腻性鳞屑,位于躯干的皮疹,在排列上无特殊性。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尚未明确。以往有传染(真菌、细菌)、病灶、变态反应,代谢障碍等多种学说,但均未能得到确证。家族中虽有同患者报告,但与遗传及种族无明显关系。从本病的发病过程、季节影响、甚少复发等,均提示本病可能与某种传染因素有关,目前均倾向于病毒感染,曾有认为糸小DNA病毒(picornavirus)所致,亦有认为系身免疫病者,均尚待继续研究确证。【临床表现】
该病之所以称为玫瑰糠疹,是因为它的皮疹呈玫瑰红色,微微高出皮肤,有的含在皮内,大小不一,有的象小钮扣大小,有的象钱币大小,呈椭圆形,上面覆盖着一层糠状的薄皮,称为糠状鳞屑。
玫瑰糠疹好发于春秋两季,中青年人发病较多,女性稍多于男性,发病最初是在躯干部出现一个圆形淡红色斑,被称为“母斑”。母斑不断扩大,甚至可达鸡蛋大小。之后在躯干部陆续出现比较小的红斑,多时可蔓延到颈部及四肢近端,一般不发生在颜面部及小腿。皮疹分批出现,所以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时看到玫瑰色、黄红色、黄褐色、淡褐色的皮疹。这些皮疹大多数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皮肤纹理相一致。
一般病人都无症状,有的自觉发痒,痒感轻重不等。个别病人有低烧、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玫瑰糠疹在中医学中又叫“风热疮”,是由于外感风热之邪,怫郁肌腠,毛窍闭塞,阳气闭郁,蕴而生热,血热化燥,伤及阴液,外泛皮肤所致。针对“风热外袭,血热化燥”的病因,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润燥。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搔抓患处,忌食辛辣油腻饮食及腥发动风之物。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皮疹形态、好发部位、排列状况、有自限性、一般不复发等特点,不难诊断。但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体癣 损害范围多较局限,泛发者一般较少见。边缘有丘疹或小水疱。真菌检查阳性。
(二)花斑癣 皮疹形态及发疹部位有时与玫瑰糠疹相似,但真菌检查阳性。
(三)银屑病 皮疹多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肘膝部,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多冬季加重,病程长,易复发。
(四)脂溢性皮炎头皮和面部较多见,有油腻性鳞屑,位于躯干的皮疹,在排列上无特殊性。
7. 玫瑰糠疹的症状有哪些
1.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不易复发等特点,不难诊断。
2.中医病机和辩证
(1)本病多因血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热邪凝滞,郁于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或汗出当风,汗衣湿溻肌肤所致。
(2)中医辨证分型:
主证:发病急骤,皮疹淡红色,皮肤干燥,脱细碎鳞屑,有轻重不同的痒感,常有心烦,口渴、性情急躁、大便干燥、小便微黄、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微数。
辨证:血热内蕴,外感风邪。
根据前驱斑,好发部位,皮疹的形态有典型红色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糠状鳞屑性斑片,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不难诊断。
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改变,表皮可见灶性角化不全,轻度棘层增厚,海绵形成和细胞内水肿,真皮浅层有中度血管扩张,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初起的损害是在躯干或四肢某处出现直径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被称为前驱斑,数目为1~3个。约1~2周以后躯干与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常对称分布。开始于躯干,以后逐渐发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径0.2~1cm大小,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弱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病人的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发生。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4~8周,但也有数月,甚至7~8个月不愈者,自愈或痊愈后一般不复发。
有少数病人开始皮损为红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这类病人常有剧痒,称为丘疹型玫瑰糖疹。
另有一类病人,发病急骤,无前驱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大片红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剧痒,损害迅速扩至躯干与四肢,这些损害渐渐在中央部位出现结痂性损害,痂皮脱落而呈玫瑰糖疹样皮损,这类病人可能是自家敏感性反应所引起,故称之为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与玫瑰糖疹的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
少数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病人,可有发烧。
本病多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发。
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尚未分离出病毒。有报道砷、铋、甲硝唑(灭滴灵)、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等药物可引起玫瑰糠疹样损害。其他尚有学者认为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等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过敏因素有关,但都未被证实。近期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1.典型玫瑰糠疹
(1)前驱症状:约5%病人在发疹前出现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
(2)母斑(motherpatch):多发生于50%~90%病例:开始为一个孤立的丘疹,在以后的几天内迅速增大,直径可达2~10cm,为圆形或椭圆形橙红色或淡色的斑,略隆起,境界清楚,覆有细微白色鳞屑。当斑疹受到刺激后,可有湿疹化丘疹水疱性的表现。母斑好发于躯干或股部等处,有时可见颈部或四肢,但面部和阴茎部少见,母斑好发部位,男女之间无差别。母斑通常无自觉症状,可被患者忽略而不加注意(图1)。
(3)继发疹(secondaryeruption):母斑出现后经数天或2个月后,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与母斑相同而形状较小的红斑,称为子斑或继发疹,皮损横列椭圆,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中心略有细微皱纹,境界清楚,边缘不整,略呈锯齿状,多数孤立不相融合,表面附有少量白色糠状细小鳞屑。继发疹出现后,母斑颜色变淡,一般性质干燥,不倾向湿润。继发疹的病程在2~10周之间。有湿疹化或药物引发的皮疹,病程会略长。一般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4)口腔损害:常有红斑、糜烂、点状出血和溃疡,以及环状和斑块损害。
(5)预后良好:如不治疗,一般约4~8周可自然消退。消退时一般先自中内部开始,由黄红色渐变为黄褐、淡褐色而消失,边缘炎症消退稍迟,围绕中心部鳞屑形成环状,甚似体癣。遗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愈后一般不复发。少数病例,皮疹反复成批出现,病程可延至半年以上才能痊愈。
2.非典型玫瑰糠疹20%病例出现非典型玫瑰糠疹,表现为无母斑,或母斑未被发现,或仅出现母斑,无继发疹的出现,或呈现不对称或不典型的广泛分布。患者皮损上可出现水疱、脓疱、渗液、痂皮,形成水疱性和脓疱性玫瑰糠疹,也有在皮损上出现紫癜,不一定有鳞屑的形成,称为紫癜性玫瑰糠疹,有的常在母斑周围出现外形巨大的斑疹,皮损数目少而形状较大,还好发于腋窝或腹股沟等处,常呈环状,倾向融合,可伴有典型皮损,但也可单独出现,称为环状边缘性玫瑰糠疹。有的皮损以灰黑色为主,类似多发性斑状黑变病,病程较长,称为色素性玫瑰糠疹。此外,尚有丘疹性、荨麻疹性、复发性玫瑰糠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