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广西横县百合镇二龙堂

广西横县百合镇二龙堂

发布时间: 2023-07-09 21:58:28

百合镇的地理位置

百合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有小平原,丘陵和山区,局部坡地大块,垌场广阔,丘陵以土山和石灰岩山峰为主。郁江、大埠江、同菜江穿境而过,有耕地5.9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森林面积10万亩,森林履盖率38%。主要经济作物黑皮果蔗、水稻、糖蔗、茉莉花、荔枝、龙眼、芒果等。
郁江:郁江,俗称南江[1],是珠江流域西江干流黔江段和浔江段的分界点。河长1179公里,总落差1655米,平均坡降1.4‰。流域面积90656平方公里,在广西境内为70007平方公里,占西江水系总面积34.5%。
大埠江:在百合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发源于灵山县和浦北县,分支在百合镇江口村汇合流入郁江,境内全长50公里,集雨面积55.7平方公里,有效落差为5米,正常流量为每秒15.5立方米,大埠江流域是横县有名的产粮区,大炉、武留、百合、黄村都是横县的大谷仓。大埠江中的积沙,蕴藏着丰富的钛铁。
同菜江:在百合镇境内,属江南水系,全长21公里,集雨面积46平方公里,有效落差22米,正常流量为每秒0.36立方米。 “全国体育先进乡镇”;
“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乡镇”
“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以及广西省级、市级、县级各项殊荣等;
1957年7月,全县青年田径运动会,百合中学的梁培中以12.56米的成绩破广西男子三级跳远最高纪录;
1963年,百合中学的马至琨和冯杰(女)双双获南宁地区乒乓球单打亚军;
1982年,百合覃厚赞在第五届自治区运动会上破全国少年抓举纪录,1983年获国青第二、广西第一后,1985年被选入国家队,当年在全国工人运动会中以67.5公斤级挺举总成绩获两枚金牌、抓举银牌和破三项全国工人运动会纪录;
1983年,百合中学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先进单位”。
获得横县乡镇杯篮球比赛冠军次数最多的乡镇,连续多年蝉联横县篮坛第一名。 ”无人菜市“折射无价诚信:
没有人守摊,全由买菜的人自己拿菜、付钱、找零,这种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卖菜方式,在广西横县百合镇罗凤村里已经流传了近100年。每天早上,都有一些菜农,把自家种的青菜在这个无人售菜摊,然后就回去干农活。需要买菜的村民,随时可以到大树下选菜,看中了,把钱投到菜农留下来的塑料袋里就可以拿菜走了。

㈡ 百合镇的历史沿革

百合圩位于县城东部30公里处,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是横县四大圩场之一,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圩场最早建立在石栏头(今圩场东面),后搬迁至圩地村(今圩场),因这里鳌山书院的学子博学多能,且四方商人又汇合于此的缘故,取名“博合”,土语“博”字与“百”字读音相近,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之为百合圩。
1848年4月(清朝),天地会首领苏三(灵山石塘苏村人、苏三娘的丈夫)张家祥、谢江殿等人,率领会众占领(灵山)石塘、佛子一带的村庄,并发展到横县百合圩一带,在百合圩设立广义堂,聚众与官府对抗。苏三的队伍打出“劫富济贫、杀官放囚”的口号,向富户勒索钱粮(名曰“打单”),筹措经费。这一年,苏三率领会众经浦北寨圩、石塘、佛子、武利、旧州、陆屋、那彭,过钦州进入十万大山。这时期,旧州(灵山)的李士葵率众加入。
1849年8月,苏三率领会众回到横县百合圩。官府从南宁派兵来剿,结果大败而回。
1850年3月,苏三在前往百合圩广义堂途中被(灵山)石塘练勇伏击刺杀。
民国10年(1921年)9月23日,孙中山由梧州乘轮西上,道经横县,泊大南门码头。下午8时,县知事施献钧及绅士陈寿民等人下轮觐见,孙中山询问地方民间疾苦甚详。同年,在县属百合建基督教堂1座。
民国22年(1933年)横县志部分关于商业的记载,以百合为中心,其次为县城,再次为南乡,全县商店214间,资本总额22893元(横县当年每担稻谷集市成交价5.64元,相当于4259担谷的价值)。
百合圩周围大村密集,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是灵山县石塘、浦北乐民一带通往郁江的门户,进出口物资在这里集散,历来生意兴隆,民国时期,横县东区区公所设于此。圩场上分行业划地段摆卖,计有北海行、米市、打铁街、猪儿行、万利行等数十个行,另有中兴、合安等当铺5间,广生堂、益寿堂等药材店6间,黄烟铺8间,饭店20多家。
建国后,新建一栋百货大楼,扩建两个大圩亭和2850平方米的街道,各机关、工厂、学校也建了一幢幢新楼房,镇办企业服装厂、木衣夹厂年产值达18万元,每逢圩日,赶圩人数达2-3万人,供销社每圩营业额平均达25000元,居全县各圩镇之首。
民国时期,横县划分为中、东、南、西、 北五个区,东区即今百合镇所在地,下辖百合、克安等7个乡。
1949年12月5日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横县独立营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追击国民党政府军一二五军等残部至百合小炉岭一带,全歼逃敌,生俘一二五军军长陈开荣及其部下8000余人,还缴获一大批武器。
1951年10月间,横县人民政府在二区(今百合、马山)的苏逢等21个行政村进行第二批土改试点。
1952年6月横县划分为11个区和镇龙特区,第二区和第三区为今百合镇所在地,下辖19个乡。
1958年2月横县撤区并乡(等同于乡镇一级),设百合乡,同年8月改人民公社。
1961年横县划区设乡,全县划分为7个区,百合区为今百合镇所在地,下辖百合、马山等6个乡和一个镇。
1962年9月,百合区下辖15个公社。
1979年12月20日, 百合公社列为自治区商品粮食生产基地。
1983年,县属百合镇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村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1984年10月,政社分开,建立百合镇人民政府。
1985年6月,百合基督教堂恢复活动,有教徒217人。
1997年,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9.1万人,辖百联、马平、江口、洪炉、平阳、坡塘、山江、圩背、陆屋、大炉、罗凤、高衩、武留、黄村、芦塘、上茶、妙门、永新、河塘、南岸、平福、新圩、芳岭、庙庄、六答、田共、绿岭、百合28个村(居)委会。
1999年全镇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
2003年末总人口94852人,辖28个村(居)委会、1个航运公司。
百合镇有百合、罗凤、铺街、新圩四个集贸市场,其中铺街早晚成圩,其他三日一圩。
2014年全镇辖乡镇一甲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合作卫生所30个,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30所。

㈢ 横县百合镇共有多少个小学

43所小学。根据网络地图查询,横县百合镇有43所小学,其中有明德小学,贾庄小学,毛村小学等。横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县级市,由南宁市代管,位于广西东南部,南宁市东部,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珠江。

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百合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百合镇下辖村委会包括百合社区居委会、罗凤村委会、高祝村委会、黄村村委会、武留村委会、洪庐村委会、山江村委会、大炉村委会、六答村委会、庙庄村委会、田共村委会、圩背村委会、_岭村委会、平阳村委会、百联村委会、江口村委会、马平村委会、坡塘村委会、陆屋村委会、芳岭村委会、新圩村委会、平福村委会、南岸村委会、芦塘村委会、永新村委会、河塘村委会、妙门村委会、同菜村委会。

㈤ 百合镇的特产及旅游

百合芝麻饼百合芝麻饼选料讲究,精工制作,色香味佳,皮薄爽口,且耐贮运,在区内外小有名气,为馈
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横县鱼生鱼生在横县有史以来就是一道名贵的美味佳肴。用鱼生招待尊贵的客人,是当地接待客人的最高规格。
百合草席又称关席,关草长而坚,经编席艺人之手,编织成各种规格草席。百合席经久耐用,垫睡冬暖夏凉,并有郁香之味,年产超30万张,非常畅销。
百合黑皮果蔗黑皮果蔗是百合镇传统的特色产业。具有茎粗、皮薄、节疏、汁多、含糖高、味甜、肉质嫩脆、皮脆渣软、清甜可口等特点而享誉区内外,产品远销上海、陕西、河南、郑州、重庆等省市,有“果蔗之乡”的美誉,已经注册“百鳌牌”果蔗商标。2006年,全镇果蔗种植面积突破2000公顷,总产量25.7万吨,总产值1.584亿元,仅果蔗一项,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
鳌山景区
在(今广西横县百合)北郊,山脉自东来,自此分左右伸出如钳状,酷肖鳌鱼雨鬓,中侧高起似鳌头,从旁处看,与鳌鱼无异,人因名之为鳌山。鳌山又名北辰山,修有北辰寺, 在百合镇百合圩外半公里, 形似鳌鱼,因此叫做鳌山,海拔187米。 山的东段有观音、修真二岩,南面有石壁,状若镜台,叫做白面石,壁上刻有“洞府仙” 三字,笔画如斗大。山脚下东边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山的前面旧有鳌山书院,今是百合中学。
登峰渡槽
于1976年建成,如今,它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依然雄跨在那里.尽管没了当年的雄风,但它给人民的记忆是永恒的。
鱼水桥渡槽
因此渡槽旁边的一座石桥名为鱼水桥,曾是村里的交通要道,故当地人习惯称此渡槽为鱼水桥。


横县革命纪念碑: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葛麻十六炮会”:
横县百合镇葛麻炮会,是当地群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必搞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习俗活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种习俗活动出现始源于当地一些流传已久而具有神奇色彩的民间神话传说。
炮会是为了迎接龙福送福入户以安定民生而蕴育产生的群众性习俗活动。炮会的时间一般都定格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它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走龙放炮,一种是不走龙放炮。
走龙放炮是于正月十六日晨八时开始,走龙前一天,村中各房姓要各自备好狮队和龙队一套人马和若干“龙”。走龙炮会开始前先做接龙福仪式,由龙狮队、炮仗队、乐器队、道教人士等组成接龙福队伍,在众道士带领下,众人静悄悄地由村背后的田垌小路向接龙福地出发,一路上人员及所携带的各类器具等一律不能响动,在接近接龙福地点即是龙山山脚下时,先由道士们沿着山之龙脊上到接龙福点做仪式,继后山脚下大小锣鼓、喇叭等一并响起,龙、狮一同舞动,炮仗队则开始燃放早已准备好的地冲炮。之后各队人员便按次序上到接龙福点接龙福龙符。接龙福仪式地点有五至六个,主要以较高的山岭为主。接福队伍必须沿着龙脊走,无论龙脊的地形如何险要曲折,都不得绕路或抄近道走。至在最后一个接福仪式做完后,队伍自山上狂奔而下直至村口,再到村口拜祭社公、水井,然后入户拜送龙福。晚上,全村畅饮同贺,互祝平安、吉祥。
不走龙放炮形式的炮会,又称广场炮会,是为了纪念观音灭妖抚龙的炮会。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之,以七大房为单位,龙、狮先迎送龙福入各家各户,拜完本房后,可以各房互拜,时间不限,但必须在十五日前拜完。此同时,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庆祝炮会佳节。
由来:据传500多年前的某一天(正值农历正月十六),在横县百合镇葛麻村突现妖魔作怪,危害人畜,惊扰龙脉,适逢观音巡视至此地,发现惨状,便放了十六响炮降妖抚龙,造福民众.村中民众视龙之地为宝地,龙之躯为神灵,从此就有了迎接龙福的习俗仪式活动——十六炮。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村里都要举行炮会。全村敲锣打豉,舞龙舞狮,燃放地冲炮,聚饮同赞,互祝平安。葛麻村十六炮会的传承人、今年51岁的邓享朝说:“因为在每年正月十六举办炮会,所以我们都点燃十六枚‘地冲炮’,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丁两旺。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舞”:
百合茅山舞是从相邻的浦北县福旺村传入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种舞蹈在马山乡及周边地区都有,但以百合镇传承发扬得最好。
百合茅山舞源自道公舞,是从道公娱神舞蹈中分离出来的一枝,后演变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其舞蹈形式古朴自然,舞蹈语汇丰富。茅山舞共分四段,舞者每段表演前四响牛角,然后,右手转动牛角,左手舞弄令刀,从跳“请师”、“三夫人”、“三将军”至跳“罗帏”结束,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其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关于百合茅山舞的形式和传续,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唐代有位陈氏夫人,其兄被妖魔抓走,囚于铁笼中,前去搭救者也被妖魔所噬。陈氏夫人决意救兄除魔,于是与结拜姐妹林、李两位姑娘,同去茅山学法。三人历尽艰险,到了茅山。茅山师父怜其救兄心切,将火筒、瓜刨两件宝物相赠。三人回来后,与妖魔斗法,瓜刨变成了锋利的金刀;吹两下火筒,便有天兵天将前来助阵。经过一番激战,三人终于战胜妖魔,救出兄长。于是大家跳舞欢庆。后来,茅山师父又派唐文明、葛文都、周文干三位将军与三姐妹一起,共保人间太平,自此,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民间就把三夫人和三大将军尊奉为神,每逢三月三、七月中元节、九月重阳节或丰收喜庆,便请师公艺人跳“茅山舞”,以祈风调雨顺、岁岁平安。自那时,百合茅山舞一路跳来,迄今不衰。
2008年,百合茅山舞参加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后声名远播,在伏波庙会上,百合茅山舞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现在,百合茅山舞已是横县文化巡游活动及茉莉花节上的“常客”,百合茅山舞成为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支奇葩,为丰富横县的民间文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热点内容
曹娥樱花谷 发布:2025-07-09 20:04:33 浏览:222
盆栽用材 发布:2025-07-09 20:04:32 浏览:915
七夕不青蛙 发布:2025-07-09 19:47:52 浏览:695
花语是纪念 发布:2025-07-09 19:36:11 浏览:528
梅花鹿背景墙 发布:2025-07-09 19:18:23 浏览:155
罗汉竹图片盆景 发布:2025-07-09 19:17:30 浏览:475
游乐场荷花杯 发布:2025-07-09 19:15:55 浏览:523
西兰花放黄了 发布:2025-07-09 19:15:06 浏览:238
四万万朵玫瑰是谁写的 发布:2025-07-09 18:53:44 浏览:255
扦插山茶花苗 发布:2025-07-09 18:48:32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