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牡丹
⑴ 中国画牡丹最好的著名画家
闫桂林,1944年生于山东淄博,现居黄河三角洲。其“枯笔牡丹”国画作品自成一家,被誉为中国“枯笔牡丹”第一人,深受国内外政府要人及收藏界推崇和喜爱。少年时代,他受画家徐永祺先生启蒙学习中国画。在半个世纪的书画生涯中,闫桂林先生不慕虚名,不拘邪流,尊崇传统,笔耕不辍,修学不怠。他于2008年在中国美协花鸟高研班进修学习,受教于吕云所、王培东、郭石夫、霍春阳等尊师,其花鸟国画作品创作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经过多年磨练,在写意花鸟创作中,他前学古人,博采众长;近遍访名师,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独创的“枯笔牡丹”国画艺术作品,形神兼备,品味高尚,自成流派,粗狂豪放中体现着作者对艺术严谨细致的追求,即:“不夸张,不浮躁,风格独立,卓然不同。”他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尽管艺术造诣深厚,但从不狂傲,终生以艺术为追求。是当代难得的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之一。
2003年获中华文人书画优秀小品展银奖
2004年获中国书画报主办的全国中青年书画大展优秀奖
2004年获山东省美协主办的黄河龙杯山东省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2004年获得全国“完美杯”讲诚信、反欺诈全国大赛银奖
2006年获得全国“中国联通杯”大赛银奖
2009年获得中国书画报主办的“战国名相故里---大唐牡丹圣地全国书画大赛”入选奖。
2009年获得中华文人全国第五届诗书画名家邀请展三等奖
2009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内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入选奖
2010年获得全国老年书画大赛“金辰杯”二等奖
⑵ 怎样把工笔牡丹的花画的透明些
怎样画牡丹 画金底紫牡丹步骤(一)因紫牡丹色重用中墨勾花,重墨勾叶。线要挺拔有力,粗细有变化。(二)用藤黄加少量赭石做金底,淡染两遍。(三)将纸盖住花和叶,用金喷底。然后再用花青给花及叶分染打底色,正瓣深反瓣浅,待干后再统染一遍,颜色要簿。(四)用牡丹红三遍九染花头(意思是多染几遍),最好染出紫绒的质感。叶、梗、柱头、花茎、花萼罩染草绿,反叶黄一些。(五)花瓣深处用胭脂分染,染出层次。叶罩染三绿三青,颜色要簿,要染出深浅变化。柱头、花茎、花萼用四绿染。(六)用金勒花瓣,胭脂加花青勒叶筋,用胭脂染部分叶尖,草绿勒柱头、花茎、花萼及反叶,白粉勾花丝,藤黄加白粉点花蕊,最后签名盖章。 白牡丹画法步骤 (一) 因花为白色,以淡墨勾花,用笔要轻柔;重墨勾叶,用笔要流畅有力,然后用淡墨勾出老干轮廓。二)用三青和少量三绿接染打底色,托出白花,以很淡的墨染花瓣根部。(三)用芽绿从里向外分染花瓣。芽绿(藤黄加赭石加少量花青)画白花,绿色要淡,切忌画成绿花。叶子用墨分染,留出白线。老干用赭石加墨画出(水分要大些)趁湿撞三绿。蝴蝶用藤黄加白粉染出。(四)花瓣从外向里用白粉分染,叶子用墨统染,反叶淡些。子房、柱头、花茎、花萼、叶柄及反叶用草绿分染.,老干结构用墨点染。然后用赭石勒蝴蝶翅脉,用朱膘点翅膀红斑,用赭石加胭脂染腹部。(五)用芽绿罩染花瓣,要淡些;用曙红染花心,用四绿染子房、柱头、花茎、花萼、叶柄及反叶,用墨加胭脂画出蝴蝶头及翅膀墨斑。(六)用白粉和胭脂分别勾出花丝,用草绿勒子房、柱头、花茎、花萼、叶柄、反叶。用赭石和胭脂染部分叶尖。然后用干墨擦染蝴蝶翅膀,用墨勾脚,用四绿点蝴蝶眼睛,用藤黄加白粉点花蕊。用焦墨罩三绿点苔点。最后签名盖章。zx.findart.com.cn粉牡丹画法步骤(一)用淡墨勾花,重墨勾叶,中墨勾老干。(二)用三绿加赭石染底,留出花头,用很淡的墨染花瓣根部。(三)用曙红加花青从里向外分染花瓣,两朵花用色要有冷暖变化。用墨分染叶,反叶淡些。第一遍染叶要留出白线,第二遍统染叶时要有整体感。用中墨皴出老干结构。再用藤黄加白粉染蝴蝶。(四)用白粉从花瓣外向里分染,注意白粉不要太厚。用曙红加花青对花头罩染,用草绿染子房、柱头、花茎、花萼、叶柄、反叶,用赭墨染老干。然后用赭石勒蝴蝶翅脉,同时染腹部。(五)用曙红染花心,白粉和胭脂分别勾出花丝。用四绿染子房、柱头、花茎、花萼、叶柄、反叶,用焦墨点老干苔点。然后用中墨和淡墨画出蝴蝶翅斑及头、胸、脚,用朱膘点蝴蝶翅斑。(六)用草绿勒子房、柱头、花茎、花萼,赭石和胭脂染部分叶尖,用三青点苔点,用藤黄加白粉点花蕊。然后用白粉点蝴蝶翅斑,四绿点眼睛。最后签名盖章。
⑶ 【国画知识】用墨基本:怎样使墨色有变化
导读: 中国画用墨的干、湿、浓、淡、清来体现物象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和滑涩。墨分五色:清、淡、重、浓、焦。而决定这五种墨色埋磨的关键是墨中水的比例,本教程讲解国画中调墨和颜料调色的方法,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可看清图中小字。
【墨色的调法】
注:下面示意图中的水滴不是真实的水滴分量,只是概指一份水、两份水等水的分量,对水的用量把握需要读者在案例练习中不断吸取经验。
浓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调出来的墨为浓墨。
重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提起笔时用笔轻轻在笔洗边刮一下,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 ,调出来的墨为重墨。
淡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这样重复蘸两次水调出来的墨为淡墨。
清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这样重复蘸三次水调出来的墨为清墨。
【墨色的调和步骤】
1 选好笔,放入水中按压,将笔毛散开,这样可以将笔腹中残留的颜色洗净,以保证不会有其他颜色残留。再收笔,在笔洗的边缘擦(刮)两下,以减少毛笔上过多的水分。
3 接着将笔的前半部分蘸入重墨,这样就调好了两种墨色。
4 然后用笔尖蘸入浓墨,注意笔头的最顶端也可以有少量的水。
5 最后,用纸巾轻轻吸收一些水分,就完成了笔的调色。
5 最后,用纸巾轻轻吸收一些水分,就完成了笔的调色。
01
墨色的变化是靠不同的蘸墨、蘸水和调墨上纸来完成的。
“蘸墨”是以清水笔(笔先蘸清水)或干笔(不蘸水)直接蘸墨。不在任何地方调叫“蘸 ”,如果把蘸墨的笔横卧在纸上,其效果是笔尖墨很重,笔根是清水。
“调墨”是清水笔蘸墨之后,在色碟或其他地方进行反复的调合。调墨的效果基本上是一个颜色,没有深浅变化。关键是怎样“蘸”和“调”。
焦墨
要用“焦墨”可直接用干笔蘸墨,(或把墨汁放一时期,使水分稍蒸发)即可得到焦墨。
浓墨
要用“浓墨”可用清水笔蘸墨少调,要用稍淡些的墨,可笔尖再蘸重墨,可少调渣衡几下,使重墨和淡墨稍渗化,横笔上纸即前重后淡。
竖笔上纸即上重下淡,如要后重前淡的效果,可先蘸重墨调合,笔尖蘸清水然后上纸即前淡后重,随即前后墨逐渐相同,可笔尖再蘸清水即与前同。
如需“空心墨”(如画牡丹花瓣)可先把墨蘸调到适当的深度平涂在色碟上,再用清水笔(可用斗笔,笔肚较大,这可带水较多)滚蘸色碟上已调好的墨,然后上纸,力度要大,即可得”空心墨"。
“双边墨”(笔尖较宽为好,如宽竹杆,也可用扁笔)先蘸水,然后把笔压成扁平状,用两头尖处蘸墨,平着上纸即两头深中间淡。
墨色的变化除以上的蘸与调之外,还有许多用笔的动作,如错动、揉动、捻动、重叠等。同时一笔墨从湿到干,从重到淡也可有很多墨色变化,再由破墨法、积墨法、水冲法。也能出现很多墨色变化,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定能掌握更多的用墨方法。
02
选些什么内容作为笔墨基本功练习为好?
为了使初学者能较快地了解和掌握笔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我们建议选几种容易练习笔墨的内容。如竹、菊、梅、石、松树及兰花等。一般先练习墨竹。 墨竹要求用笔准确、肯定、干脆、利落。其后练习菊花,要求勾花用笔肯定有力,点叶用笔准确而有变化。梅花要求用笔灵活多变,如捻转等,同时了解枝干的穿插画法。
石头,要求练习多种笔锋及墨色的变化,同时练弯梁斗习不同石头的画法,(松树的练法与要求同石头)。 兰花要求用笔柔中见刚,肯定多变,通过以上练习,笔墨技巧便可基本掌握,但要注意一种一种地练,不要贪多,因为急于事功,反会欲速而不达。
⑷ 牡丹枝干的画法 怎么画国画牡丹枝干
关于写意牡丹枝干的画法
牡丹枝杆是牡丹之骨在画面中起支撑作用,用它的铮铮铁杆来支撑美丽的花、欲放的苞、挺拔的茎、碧绿的叶、伸展的枝。牡丹枝杆的表现方法有很多,有的用赭墨或墨直接来画,稍加修理即可;也可用焦墨破淡色的方法来画:旦埋笔根上蘸石绿,笔尖上蘸赭石,画完后,用干笔焦墨在原笔的基础上干擦,稍加修理,形成自然纹理,效果很好。画牡丹枝杆时应注意主杆和辅枝之分,枝和枝之间要注意穿插交错的安排,要多变化、少重复,并要注意干湿、长短、粗细的对比。
1、牡丹的枝干分三部分:一部分是新枝,一部分是老枝,一部分是新枝老枝交界处。画新枝要柔嫩,老枝要苍老,老枝与新枝的连接处要留空儿。
2、画新枝的起手,首先调淡墨或淡色,起笔先顿,半中锋向前滑行,到一定位置还要顿笔,顿壁之间的长短要不同,起笔的方向也要调整,这样才有节奏感,“节外生枝”,小枝一般都在节上生。
3、嫩枝的组织要有疏密、长短、粗细之分,要组成一组和谐的韵律,不要横竖交叉,更要避免平行,枝干之间的空白要大小不等。
4、画老枝时一定要先将毛笔蘸饱墨,然后刮掉多余的部分,这样才会笔走一半石墨已耗尽,行笔要稳,不可重压,不可轻飘滑行,是一种稳重带有控制意念的行笔,要有顿挫,尽量使画面飞白,可顺锋可逆锋,不理想的地方可以点苔补救,局部地方可以用清水破一下,使其产生韵味。画苍枝应有浓淡之分,这样才能有层次感。
5、新枝老枝的交接处称“护围”模锋蚂它和嫩芽前的蓓蕾画法相似,画时先在笔上调黄,再调红和胭脂,最后调墨,用笔时笔尖向上,笔根向下卧即成。嫩芽和“护围”在画面起着无限生机的作用,千万不可忽基仿略。
6、老根在画面虽然不常用,但也必须了解。它的画法是先用枯笔画出老根,然后再画龙爪般的根筋,根筋不可画得太长,才能有深入地中的感觉,写意的画法在用笔干后还要深入刻画,可以再加皴擦、点缀染使其生动。
⑸ 齐白石牡丹画法特点
牡丹是齐白石老人最常见的绘画题材,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牡丹作品。
齐白石笔下的花卉,虽然是大写意,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是真切、自然、生动。此画中恣意舒展的牡丹,分明是花在风中摇曳、起舞。这时,他的画笔仿佛采到了自然生命的灵气,将花之美活脱脱地融化在了笔墨之间,遂成笔迹与花魂的交响。那里激荡着画家的诗情墨韵,随性而发,不落尘俗。佛教《华严经》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齐白石所营造的这个奇逸的花卉世界里,在笔墨纵横淋漓、烂漫天真的掩映之下,疏放中含静穆,洒脱中现浑厚。
在表现上,齐百石打破了传统绘画中以墨为主的固有范式,尝试使用纯色借以突出花卉亮丽的审美特征,墨线辅之,焦墨题款衬之,是典型的写意重彩作品。在这幅作品,花朵采用了没骨画法,但摒弃了传统没骨画法的淡雅清秀风气,花冠数笔浓彩犹如高山坠石,落笔果断肯定,铿锵有力;花身施以淡彩,但灵透间不乏力量感。此时,没骨的清秀典雅,写意的灵动恣意,汇集在了浓淡交错的笔触点染之间,使作品在体量感上更趋向丰富与变幻。展露其间的枝条和绿叶,皆在线条的起伏中延伸,使画面在色与墨的流动之外,又多了几分韵律感。另外,点和线的交替穿插,有利于把物态表现得更加鲜活,充分体现出线墨融合的别样情趣,构成润泽丰盈的笔墨新境。
⑹ 学国画牡丹需要注意什么
初学画牡丹,临摹是借鉴他人技法的一种好方法。但要进一步画好牡丹,还需到生活中去,通过对现实形象的写生,才能深入了解牡丹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以及形态、色彩的变化,并为创作积累必要的素材。所以写生是画好牡丹的基础。
牡丹写生,需要注意时间的选择。牡丹和荷花一样,都是昼开夜合,在每天早晨,旭日初升,花瓣初开时是写生最好的时间。因这时的花和叶,形态自然生动,最富有生气。中午烈日当空,花和叶会显得疲软无力,缺乏生气,不宜入画。烈日过后时近黄昏,花、叶逐渐恢复,也可以写生,但不如上午有精神。
写生的方法也因要求不同和各人习惯而异,总的可分慢写和速写两种。初学写生以慢写为宜。写生大致有三个过程:一是观察;二是描写;三是整理。
一、观察。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写生前必须对牡丹作多方位的整体观察,从前至后,从根到梢,去了解其全貌。尤其是对即将插绘部分的结构,更要多看细看,然后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形态和角度,才能下笔落幅。
二、描写。在整体观察、了解全貌、选好角度的基础上,进入实际描绘阶段。这一阶段也因需要不同而方法多样。大致可分六种:
1.局部特写。具体细微地画牡丹的某一局部,如花瓣、花萼、或叶片正侧卷褶等。目的是了解和熟悉牡丹的结构和形态。
2.折枝写生。在花丛中,花冠最吸引人,写生时一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花冠的描绘上。但要构图创作,只有局部描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画花冠的同时,兼画枝叶,也就是作折枝写生。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和记录花冠、叶片、茎干等的生长和相互组合关系,为创作时构图出枝积累素材。折枝写生可在现场画,也可将折枝带回家画。视需要和可能而定。
3.整株写生。从根到梢的姿态,必须通过完美的结构才能表现出来。写生整株牡丹不能靠得太近,要保持适当距离,使整株牡丹映入眼帘,才能见其全貌。目的是为了了解牡丹的整体结构和大的态势。
4.构图写生。这是在掌握或熟悉上述几种方法的基础上。进入创作前的主客观相结合的阶段。特写、折枝和整株写生,偏重于对牡丹形态的客观忠实记录。而构图写生是“准创作”阶段。描绘时不必完全忠实于客观,而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托,运用构图法则作主观的积极安排、取舍或剪裁,使写生稿完成后,回到家稍作整理即可成画。
5.简写。在了解局部结构和整株态势的基础上,为了记录某一种形态或多株牡丹丛生的情况,可以不在现场细画,仅画其部位的外缘线,以便节约时间,更快地收集资料。
6.默写。在生活中见到理想的形象或姿态时,不作现场描绘,而作详细的观察记忆,回家后立即将脑海里的形象姿态勾画出来。这可锻炼画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的表现力。
三、整理。当写生基本完成后,要和描写对象再作比较对照,发现不足或不妥之处,作些充实调整。也可加些文字说明,如什么色彩、什么特定环境等。
⑺ 李明的代表作有那些
李明,斋来号寻常斋,源1971年9月出生于安徽怀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蚌埠市书协主席团主席,淮河魂书法群体主要成员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
中学时就在祖父教导下对黄公望、四王、龚贤等前人大师作品悉心临摹。
1994年高中毕业后从师于“天下第一驼”祁峰先生学习书法、水墨画。
现主要从事山水、花鸟画的创作。
近几年对焦墨山水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创作了大量以甘肃名山名胜为题材的焦墨山水画,职业画家,现居新疆乌鲁木齐市。
作品《太行浩气》获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长龙卧雪》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铜奖,《邙岭艳阳秋》获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
代表作:《淇河源》《邙岭夕照图》《邙岭归棹图》《云山深秀图》《新绿》《峡江放舟》《山居图》《空坝双流图》《大河春汛》《大河朝晖》等等
李明的部分代表作品收藏在博宝商城,值得去欣赏一下
⑻ 简单的国画花卉绘画教程 适合儿童或初学者
画法
睡莲莲花画法:
第一步:淡墨染荷叶;
第二步:浓墨勾叶筋;
第三步:曙红点花瓣;
第四步:胭脂描花纹。
红牡丹画法:
第一步:胭脂侧锋画一层;
第二步:花瓣下面又一层;
第三步: 一气画到第三层;
第四步:心黄叶黑牡丹红。
向日葵画法:
第一步:中心点一点;
第二步:外围走一圈;
第三步:藤黄点花瓣;
第四步:花籽格里填。
兰花画法:
第一步:焦黑画兰叶;
第二步:浓墨画兰根;
第三步:淡墨画兰花;
第四步:绿色画兰茎。
梅花画法:
第一步:曙红调朱砂
第二步:五点成梅花;
第三步:重墨勾花心;
第四步:焦墨添花枝。
进阶版——荷花的画法:
使用紫红色在纸上画出荷花的一片花瓣,如图所示:
在使用第一片花瓣的基础上在画出第二片花瓣,如图所示:
按照以上的方法继续画出花瓣,得到荷花的花朵,如图所示:
在使用黄色的颜料画出荷花的花心及花蕊,如图所示:
在使用黑色的颜料画出荷花的茎,如图所示:
使用深绿色的颜料在颈部画出荷叶,如图所示:
在荷花的对侧在画出一片荷叶,最后画出的荷花,如图所示:
⑼ 国画牡丹画法的忌讳是什么
牡丹是大花头的花卉,它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娇艳动人,深受国人的喜爱,有“国色天香”美誉,往往被人民誉为“国花”。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花卉,也是中国花鸟画中最常见的表现题材。画牡丹时要注意将它和芍药分开,虽然牡丹和芍药在花头的外形上区别不是太明显,但它们的品质不同:牡丹是木本,芍药是多年生草本,在叶片的形状上也有区别,画是要将它们的特征表现出来。
A.花头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笔)饱蘸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尖蘸胭脂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画面上点画。传统的点牡丹方法是一笔紧挨一笔,整个花头是由一笔笔由浓到淡的色点组成。花头完成后,乘颜色尚未干时,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处用胭脂加墨的重色进行调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动。待颜色七、八成干时,用石青在花蕊处点上颜色,再用藤黄调白粉点花蕊。点花蕊时要按三笔一组的组织结构进行点画,千万不能无组织地随意点画。
B.牡丹花朵画法:
花朵和花头的画法相近,不同之处在于花朵有花萼和托叶,画时一定要从花朵的整体考虑,使花萼和托叶成为花头的有机整体。
C.牡丹叶片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蘸花青加藤黄的淡绿色,在调色碟上调和,再用笔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笔上原有的颜色融合,用侧锋干净利落地在画面上画上叶片。画叶片要成组地进行,以三笔为一组由规律地点画,这样画出的叶片就不会杂乱无章。写意画的魅力不仅表现在生动的笔触,活泼的形象,还体现在滋润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上,所以画叶片时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笔时色墨要饱和,下笔要迅疾,用一笔颜色画一片叶片,这样从起笔到收笔,自然就形成了干湿浓淡的变化。叶片色墨点画完成后,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时,用较重的墨(色)勾勒叶脉。勾叶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叶片的转折向背以及组织结构都是由它决定,因此要从画面的整体结构出发进行调整,不能只从局部考虑。
D.牡丹枝干的画法:
在一般情况下,枝干在画面上与花头和叶片相比,所占比重较少,但是在描绘时千万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随意点画,要了解它的结构规律和生长特征,画时才能表现出主干和嫩叶的不同质感。
⑽ 国画写意牡丹调色技巧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下面梳理了国画写意牡丹调色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画牡丹最重要是要表达牡丹花的高贵而不俗和雍容大度的气质,但往往都易犯“三病”:一是用色不当,绚红搭绿,尖跳刺目,臃肿软疲,即为“甜俗”。二是一味粉厚色浓,干涩涂抹,滞腻浮涨,色墨混浊,此谓“脂粉气”。三是凝结板刻、僵硬平匀、造型陈腐、缺乏生气,俗称“工艺气”。
花鸟画最基本构图形式有三种;上插,下垂,横倚。无论那种构图都要追求一种大的动势,就是“造险”。既生险绝,还要复归平正,也就是均衡。动荡归于稳定。还要注意“浓淡相宜”,“动静相生”“疏密得当”,“知黑守白”,“藏露结合”,“以叶衬枝”,“巧妙衬托”“师法造化”。
枝茎,画枝或色或墨要健劲有力,忌柔弱,宜中锋用笔以显圆厚。要穿插得体,有疏有密。画木本老干应该体现苍老硬朗的'神采,中侧锋并用。笔中含水量要小,显现干的特点。可以出现飞白,借以与花叶滋润的对比丰富。老干也画得结构松动,用笔变化略小。要有聚散,前后,穿插,疏密。
干的画法:1,用赭墨直接画出。用笔要顿挫,中锋,侧锋并用。2,用浓破淡法;用赭墨和石绿画出干,用焦墨用滚笔+侧锋+中锋干湿生动破墨。后点苔。
构图上要充分的认识“金边银角”的重要性。四个角和四个边的中间不能作为花卉出枝的地方。假如画面左边搭边,那么右边对应部位就应该空边,上下边处理方法相同。无论画面大小,应该区分主宾,主宾分明,有争有让,才能够和谐相处。
牡丹叶要有疏密和虚实变化,不能够像真叶那样均匀对待。用笔果断,寓中锋于侧锋之中,既见厚重兼俊俏之形。落纸即见浓淡变化,但是变化服从整体,以免显得破碎,也有层次感,可以以淡托浓,也可以以浓托淡。勾叶脉是最关键的,叶子的反侧正背,都是靠勾出来的。笔要干,墨色要比叶子颜色浓重。浓墨用焦墨勾,灰叶以浓墨勾,淡叶以灰墨勾。也可以焦墨先勾深色叶子,然后勾淡叶,笔的颜色不断变浅,最好可以扫的方法,表达脉的干湿浓淡。(叫一笔墨)。嫩叶草绿笔锋醮曙红或胭脂色,落笔成了泛红的漂亮色彩,使新叶充满活力。勾脉可用胭脂色。
画牡丹花不能有干涩的感觉,要充分发挥宣纸渗化效果。花朵浓淡主要靠水分调解,不能过多依赖白色,一旦白色浓厚,行笔必然涩涕,腻而不畅,造成板结干燥效果。水分加大之后,行笔要快,趁湿完成,才能够使花瓣色彩分明清晰,滋润融洽。如果想追求丰富多变的花瓣形象,就必须在用色时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多种笔法并用,单一的点法,必然显得花瓣雷同。画红牡丹花,一旦配以绿叶,对比太强烈了,就使人感到俗气。为了使画面稳定而脱俗,就应该用水墨画叶子,压住火爆局面,取得视觉上色彩平衡。这样才能够“艳而不俗”。
牡丹花调色法
红花:用朱红、大红、曙红。以朱红为主调大红成基本色,笔尖醮曙红点画。也可以笔肚上足牡丹红,笔尖醮胭脂画出,色浓浑厚,要不,干了就显得单薄。
粉红:笔根白+笔肚牡丹红+笔尖胭脂。
黄花:黄加白,笔尖醮赭石与朱红的调和色。花芯可用白色或胭脂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藤黄,笔尖绿画出。收拾的时候笔尖用朱磦或胭脂。
橙色:笔根赭石,笔肚朱磦,笔尖胭脂。
蓝花:花青加白加少量曙红做基本色,笔尖醮花青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肽青蓝,笔尖胭脂画出。
紫花:白色加胭脂和花青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大体完成后,用浓厚胭脂再次花心部位的深度,并且使花瓣更加丰富。也可以白粉加胭脂就是紫加一点肽青蓝。
白花:草绿色加少许赭石和微量水墨调成基本色。画时醮纯白色,笔尖醮基本色。完成后,可以用绿色提染暗部和花心,纯白色强调亮部的花瓣。
墨花:行笔速度要快,用笔果断,变成清新畅快感觉,不要重复修改。可水墨干后,用石青、石绿、朱砂这些不透明矿颜色点花芯。画花瓣时用笔有大胆,不要留白。
黑牡丹:牡丹红+胭脂+墨调出黑紫。
二乔:粉红色干透后(不会窜色,破坏花形)画另外的黑紫色。
绿色:白色加草绿色加少许朱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草绿色从反瓣部位画起。石青画子房比较合适。
深红色:大红加少许曙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用笔干脆利落,避免重复用笔,以免画“糊'了。难点就是水分的掌握,水分多了,色彩没有重量感,水分少了,又容易显得干腻呆板。只有水分恰当才能够厚重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