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服饰

牡丹亭服饰

发布时间: 2023-01-07 07:23:55

❶ 怎么形容昆曲服饰和头饰的特点

一、昆曲头饰的风格和内容头饰作为服饰礼仪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对头饰进行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工艺美创造过程当中,浸染着华夏民族传统的智慧和和谐的审美意趣——含蓄、丰满、充满艺术气息。此外,昆曲保留了“裹巾”这种原为西北民族的帽式,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史,其价值远远超出服饰史本身。此外,它还吸收了宋朝、元朝头饰的一些经典样式,男性头饰多为各式帽、盔或巾;女性头上多着冠(帽),束簪或钗,其上装饰有步摇、钿子、等饰品。 明代男子的巾帽等级分明,上层阶级冬季戴绒帽,夏季用裹巾。平民百姓不得戴巾,只能戴帽子,农民戴斗笠。男性官员的帽式一般为方翅纱帽、圆翅纱帽、尖翅纱帽、相貂等,武将盔帽有夫子盔、霸王盔、虎头盔、狮子盔、荷叶盔、帅盔;平民身份者多戴一种帽体较高、近乎瓜皮似的便帽。“巾”属于上等饰物,官绅、儒商可以佩戴,或是青年书生和未做官的举人,如《牡丹亭》的柳梦梅。常见的有文生巾、解元巾、苦生巾、网巾、必正巾、儒巾、四方平定巾、将巾等。网巾是一种束发的黑色马尾棕编制的网罩,用来裹头;四方平定巾系一种黑色罗纱制成的便帽,外形四四方方故得名,可以随意搭配服式。昆曲中女子最常用的头饰就是簪和钗。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簪钗装饰以金玉的垂挂装饰,可以插到妇女头上任意部位。簪的材料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玛瑙、琥珀等多种材料制成,常见的形状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钗则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或者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钿是钗的一种,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花是昆曲中女性装饰美化头部的时髦饰品,通常用金、银、玉、贝等做成花朵开状,五彩缤纷,令人炫目;步摇是一种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摇上边附有珠片或流苏,女性在行走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冠是一种华贵精美的古代女子头饰,“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的形象皆有所涉猎,它多与绸带、缎带等组合设计成多层花型,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色彩靓丽新奇,极富装饰性。其中以凤冠最为华丽,以龙凤为主要元素,它采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其上镶满人造珠宝,曲中多为皇宫贵族的后、妃们佩戴。此外,还有珠冠、团冠、九龙冠、平天冠、堂帽、草堂等。乐伎戴明角冠,地位一般的妇人除出嫁等激情活动外不许戴冠。二、昆曲头饰的特征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相比,昆曲头饰更为精致、华美,异彩纷呈。昆剧人物头饰在面辅料选择、图案色彩、刺绣工艺、饰物品的选择等方面精益求精,再配以优雅的服饰、精美的妆容、婉转的人物唱腔,头饰造型最终与着装风格保持一致,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状态。曲中人物通过特定的头饰来表现人物身份,配合人物演绎的场景和一些心理行为,在昆曲婉转优美的“一唱三叹”中,头饰摇曳生姿,往往令人物形象更为丰富和饱满。昆曲的服饰文化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也是舞台上鲜明的服饰表现广阔的历史图景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必然选择。昆曲的头饰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兼具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逐渐扩充到蕴合诸多礼仪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当头饰的功利性被升华为艺术形象而具有审美的特性时,概念性的象征符号便出现了。这种概念性的象征符号既包含了民族原始图腾和信仰,又包含了由此发展而来的民族审美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一方面表现出将剧中人物重新创造组合,形成一个自由、浪漫、夸张的意境,另一方面,由于其意象性思维沿袭着古代文化的魅力,表现出一种古典的带有神秘感的审美趣味。昆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的主体(包括唱词、念白、音乐、表演等等)是非物质的。中国戏曲中以昆曲和京剧的服饰最为丰富、严格,皆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要求。昆曲头饰上体现了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在男子头饰和女子的头饰上面都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昆曲头饰还体现了角色的年龄特点和伦常次序(如图1昆剧中的生、旦、净、丑四角)。例如男性在不同年龄段其“英雄结”构造与形状是不一样的。女性的头饰也随其身份、年龄的不同在其一生中要变换好几次,从头饰即可见女性的年龄身份年轻女性生小孩后,要将帕换帽。昆曲头饰兼具夸张、象征、寓意,头饰体现了美与装饰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头上遍插发簪”和“以黑色绒线代替假发”带给人一种庄谐有度、韵味无穷的审美情趣。

❷ 牡丹亭当代发展现状

牡丹亭当代发展为抚州市旅游景区。
1、曾经,寻梦牡丹亭景区内的十几栋历史古建筑,历经风雨洗礼后,虽面目依存,但已不复往日风采,近年来,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江西省抚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寻梦牡丹亭景区不断探索发展新空间,破旧立新迎“蝶变”。
2、抚州市在全面保护古建筑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开发、利用古建筑发展文化旅游,打造了《盛世华夏服饰文化馆》《国石文化艺术馆》《乐群国艺馆》《李乃江非遗竹艺觉者画馆》《飞镖馆》《抚州文礼馆》等集古建筑参观、非遗文化交流展示、民间文物展览、民俗文化表演、休闲文化体验的丰富产品,充分盘活景区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景区的内在吸引力,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烈日炎炎,在寻梦牡丹亭景区内尽是人头攒动、笑语欢声,高温,挡不住旅游的热潮,随着跨省游的恢复开放,福建、上海、河南、湖南、浙江等地游客纷沓而至。
4、景区还积极主动“走出去”,通过跨市、跨省的多途径渠道联合合作旅游活动,将旅游送到全国各省市民家门口,全方位展示旅游产品,开拓市场,宣传品牌,制定政策,激发消费。同时,景区立足“引进来”,结合市场需求,创新卖点,不仅围绕“戏曲文化”,积极引进教育研学,而且以“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请进外省市旅行社、媒介载体、旅游从业者,共同采风抚州,宣传抚州,促进抚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5、白天看“好景”,晚上看“好戏”,白天,游客在寻梦牡丹亭景区内不仅可以观看《汤翁迎宾》《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等精彩绝伦的节目演出,而且还可以参与戏曲学演学唱、戏服换装、戏曲变妆等趣味互动体验,在浓郁的夜色里,结合全息数字影像技术、高科技光电艺术,景区还原了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亭、台、楼、阁等梦幻景致,通过《游园惊梦》《魂游寻梦》《三生圆梦》三折演艺篇幅,让游客在行走中,身临“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动人情境。
6、“通过白+黑旅游模式创新,盘活了古建筑,激活了文化,帮助景区做大旅游容量、拉长旅游时段,让文旅产业产生价值裂变,让旅游品牌效应加速放大,助推了抚州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抚州市文广新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❸ 青春版《牡丹亭》到底哪里有问题,为什么好多名家都在批评

白先勇先生的这一段青春版的《牡丹亭》,暂且先不评价它的好坏。但这一版的牡丹亭的确给中国的戏剧带来了用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起码在昆曲这一部分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

作为一个听剧的门外汉,我本身对于戏剧等方面也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作为一个比较喜欢文学的学生,对牡丹亭这部剧还是有些许了解的。

所以归根到底,青春版的《牡丹亭》虽然比之前的更受欢迎,但其实如果去深究,相比较,在唱戏方面,还是老版的更具特色和爆发力。

❹ 求昆曲《牡丹亭》杜丽娘的扮相,从服饰到衣冠尽量说的详细些。急急急!

传统京剧中的年轻女性都梳“大头”:额前贴片子、脑后绾发髻,垂下三绺长发,两小绺在胸前,一大绺在身后,叫做“线尾子”

梳大头是一门高深技艺,得有专门的师傅来做。梳头前要先化好妆。

妆面完成后,梳头师傅出马啦。第一道工序是勒头,就是用长带子紧紧吊起两边眉梢,显得更加精神。

勒好头,贴片子。“片子”就是脸周这一圈黑发,乃是真人头发制成,分成一绺一绺,扮戏时候用榆树胶泡开刮平,贴在脸周,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

传统大头要贴七个“小弯”,额头正中一个,两边各三个;两个“大绺”,两腮各一个。贴片子的位置和手法对扮相非常重要,啥样脸型都可以通过贴片子调整成一张漂亮的鸭蛋脸。

贴完片子,还有一系列的美发工序:扣网子,插大簪,绾大发,打发髻,包水纱……满头乌丝完成!可以插戴头面了。

严格说来,“头面”包括头上戴的一切,发网、大发、发簪等等那叫“软头面”;以下出现的首饰叫做“硬头面”,通常也简称“头面”。

头面分“水钻”“点翠”“银钉”三种,根据不同身份佩戴。水钻头面主要是娇俏少女或是小家碧玉戴,杜丽娘戴的这种就是,bling bling亮闪闪。

绢花,通常一枝两朵,垂一串骨朵儿,戴在两侧耳边,用以挡住耳朵。京剧中的旦角不可以露耳朵。

杜丽娘游园这一场,穿的是“帔”,属于家居常服,大领对襟,胸前系带。男帔的领子是平头,下摆及足;女帔的领子是如意云头,下摆及膝,露出半截马面裙。

不同身份人物所穿的花色也各各不同。杜丽娘作为还未出阁的娴静少女,穿淡雅的白色或浅粉色绣花帔。

❺ 昆曲的戏服有什么特点与豫剧相比有什么不同

昆曲有优美的线腔,以缠绵、温柔、悠远著称。在演唱技巧上,注意声音的控制,节奏和速度的起伏,注意吐字和返声,完成伴奏音乐。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结合巧妙和谐。昆曲是唱、跳、唱、跳等多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在漫长的戏曲表演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

以炫丽、对比的手法,将自然之美与装饰、图案和谐结合,构成了服饰对舞台人物性格、形象的表现力。而且还采用各种绸缎、棉麻织物等不同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唱腔有很强的艺术性。昆曲表演使用锣、鼓、弦、笛、箫、笙、琵琶等管弦乐乐器,并配以打击乐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昆曲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其中,影响较大且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王士祯的《冯明集》、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柯南集》、沈京的《侠客》等。还有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错》、朱的《十五关》、孔的《桃花扇》、洪圣的《长生殿》以及其他著名的折子戏,如《园中梦》、《阳关》、《三醉》、《秋江》。

❻ 菀草壹的品牌介绍

菀草壹作为休闲女装的新兴品牌其风格简约、休闲、时尚流行度较高随意搭配性较强,在休闲风格中加入有彩
色,使产品更能适合目标市场。菀草壹一直致力于休闲风格,有深厚的积淀应对蓬勃发展的休闲女装产业。符合M型社会趋势,中低档价位、相对较高的流行度、优质的面料、精湛的做工让品牌丰富的内涵通过每一个细节得以完美的体现。
WANCAOYI服饰以新颖、独特的设计款式。经典、前卫的品牌理念,高贵时尚非一般享受的消费感觉, 以及其优良的上艺和品质,上乘的面料特点,使WANCAOYI服饰在不同的销售场所成为消费热点。
WANCAOYI的设计风格,款式设计“大胆”、 “创新”、 “不羁”,不拘于传统,前卫又不失优雅。
WANCAOYI的创造力,推崇集体力量为WANCAOYI品牌遵循原则。每一件作品都汇集服装设计师,面料开发商,工艺师,营运专家的智慧,创造力贯穿整个流程。
WANCAOYI市场定位。新人类白领之生活便装,个性裤,及休闲套装系列搭配。
WANCAOYI客层属性。热衷休闲和时尚的新人类,年龄18岁—38岁成功女士,追求与品质个性化生活0FFICE女士。
WANCAOYI品牌宣言。超凡独特、时尚不失品性。
春末夏初,斜靠钱塘江畔,看着模特踏着节奏穿梭,杭州菀草壹服饰灵感来源于昆曲《牡丹亭》的“游园惊梦”2009秋季服饰发布会让人有点时光交替的感觉。
菀草壹服饰设计师表示,《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心生感慨,回来后因为梦中遇到俊逸书生柳梦梅而情不自已的惊梦,醒来后要去“寻梦”,并因梦而亡又因梦而生的故事,我们从中得到的感慨是现代社会对原始情愫坚持的怀疑,我们的梦在哪里?各式各样繁华的物质背后,到底我们最终想要的又是不是你得到的,时尚潮流终将去向何方?在奔跑紧跟的路上偶尔回头看看先人们的时尚,你会发觉梦想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美丽,我们在不一样的寻觅。美丽,就像人人心里掩映的一片园林,无非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着。如果你真的推开这扇门,虽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作响的门,你好久没来过了,但是你只要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
“游园”与“惊梦”两个表现的主题又有怎样不同的展现:
“游园”——秋季的片片枫叶在弯曲的花园小径间铺开,这富贵桔色间遮盖不住深沉的幽蓝灰,树枝丫间的翡翠绿、湘妃红、闭月蓝不时得跳跃着,一个个现代的“杜丽娘”烘托出园林色彩的整体和谐美,服装款式以菀草壹式休闲中性,宽松且有个性夸张的廓形为主,多以卫衣外套、针织棉T、卵形裤装来呈现游园秋色的自然美。
而“惊梦”的主色采用梦幻般的霞蔚紫,配以赫赤红和嫣红紫,来着力描述梦境的神秘感,配色以幽竹绿、漱石灰、烟雨灰,来丰富梦境的层次感;若幽兰、秋香黄为色彩带来点睛之笔,体现惊梦的霎那间触动。款式以日常穿着x 形为主,重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展现柔媚的一面,但也不失都市洗练感,多以小西装、风衣等常规品类加以梦幻色彩来展现本主题风格
菀草壹本季商品开发思路从复杂的多元文化里萃取创造的意涵,时间、记忆、历史、文化、生活本身重新解构与定义,交错、沉淀出把旧日的元素升华为概念化的融合式现代风格,手工制作透过东方哲学的象征意象与智慧,在朴质与意外中发现事物的美丽。就像菀草壹服饰一贯追求的核心设计理念:回归更多人性化的思考,也更贴切人性基本的需求。

❼ 昆曲牡丹亭的服饰是有统一标准的吗

不同的剧团,演出牡丹亭,都会有自己的不同方式为演员选择服装。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会围绕这个人物的身份地位来进行搭配。包大头,扎腰包,穿披。这是不会变的。只是色彩上有些变化而已。

❽ 罗袍是什么衣服

古代是指黑色长袍,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

❾ 京剧 清朝戏为什么穿明朝的行头麻烦告诉我

戏装满化的概念这个提法比较奇怪
首先,主角服饰,只要不是番邦异族人都是以明代汉族服装式样为主,男子的衫、袍、巾、帽都没有问题。
关于女性角色的立领衫,这是明代中后期以后流行起来的,并不是满族的服饰,更不会是旗袍。女子头面,尤其大头,是前面片子后面绾髻式样,这个和清中晚期后的汉族女子发式有关,但绝不是旗头,旗女汉女的发型差别之大,是一眼能明的。
但是戏曲服装中确实有满装,首先,这和戏曲在清代的发展有关(元曲扮相中亦有蒙元贵族装)。其次,和角色需要有关,满清服饰中的马褂、马蹄袖、旗袍等,戏曲中用来表现番邦异族人,且一般不是正面角色,如宋金辽题材的金人辽人。再者,戏曲服装中还有清代当世的民间服饰,如那些裹脚缠腿的婆婆、猾吏走卒甚至乞丐头儿(见金玉奴中)等。这些一般都是由丑角扮演的一些插科打诨的角色,用“时装”无非是不必再置行头,也能增加现实讽刺意味。真正看戏的人能明白,满装、清装其实在戏中的地位很微妙的。
昆曲以其高雅在清中叶后不能和花部乱弹们的民间影响力抗衡而逐渐衰败,后来几乎失传,万幸之中被传承了下来,昆曲服饰和京剧服饰没有区别,很多剧种,尤其是大剧种是在昆腔(昆曲)以及余姚、海盐、弋阳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音乐特点发展起来的,服饰上本没有按剧种划分的,到后来各有特色也是发展必然的。
《牡丹亭》是传奇剧本,昆山、余姚、海盐、弋阳四大声腔是用来表演传奇的音乐表演方式,除昆山腔能演牡丹亭外,弋阳腔等同样能演,但可惜其他三大声腔逐渐失传,但其特点被各地方剧种吸收。
说戏曲服装满化的朋友,估计看戏不多或基本不看戏的,对戏曲服装的发展和分类不甚清楚。《牡丹亭》如果即使在明代演出,里面也会要出现异族服装,因为剧中有表现金国使臣的场面,金人肯定不能着汉装,如果今天要表演这出,那就是宋人(杜丽娘、柳梦梅等)着明装而金人及流寇(李全等)着满清装,这岂不是很合适?也不能要求演牡丹亭就另作宋代金代服饰吧?这也是违反戏曲服装规律的,若要演列国三国残唐五代,那戏班怎么办?这同样也是,要求戏装里面不用满清当时的“时装”也是苛责。
另外,现在不管是牡丹亭折子戏(游园惊梦等)还是青春版“全本”牡丹亭等,我所见的,还没有满装出现,大家可以放心观览。同时些小建议,既然研究汉服就要整体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戏装也是此中大类,不可不接触,与此相类,僧服道袍等宗教服饰当年也是在十不从里幸存下来的,亦不能不留心一番。

❿ 红楼梦里的人物的服饰哪个朝代的

清朝

说细点是雍正后乾隆初。周汝昌的说法是乾隆初期那三四年的事。
为避文字狱,作者着力淡化时代痕迹,像是称都城为长安——总不至于是汉唐的事。官名也乱得很,像什么龙禁尉,不少是造出来的,不足以用来考据时代。但有一些东西是消除不掉的。
比如,贾宝玉是扎大辫子的。
比如,宝姑娘林姑娘是不裹小脚的。
比如,冯紫英之类的贵族少爷常去北方打猎。
也有说元春省亲是影射康熙四下江南,当然书里有说得更明显的地方——江南甄家,接驾四次。
此外还有些东西也是清朝才有的,比如里头出现的戏文,牡丹亭也就算了,长生殿是在曹寅府上首演的。
高鄂的续书里满清特色更明显,比如结婚要坐床撒帐之类,当然高鄂不需要避讳,揭示还来不及呢

热点内容
黑白画玫瑰花 发布:2025-08-27 19:03:01 浏览:518
玫瑰苗价格 发布:2025-08-27 19:02:03 浏览:727
小伙七夕节 发布:2025-08-27 19:02:01 浏览:384
玉兰花的花语是什么 发布:2025-08-27 19:01:57 浏览:80
樱花红碧玺 发布:2025-08-27 18:43:54 浏览:359
斑马绿植的好处 发布:2025-08-27 18:43:08 浏览:97
荷花明朗 发布:2025-08-27 18:40:51 浏览:270
再过情人节 发布:2025-08-27 18:32:05 浏览:743
盆栽软文 发布:2025-08-27 18:22:35 浏览:8
梦见家里开一朵大黄花 发布:2025-08-27 18:21:02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