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脾野百合
❶ 红豆杉要怎么吃
直接服用的效果不太好,因为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含量很少,一万公斤大约才能提取一公斤紫杉醇。
你要想用它治病的话不如直接购买紫杉醇。普通治疗不太管用,听说紫杉醇的效果还不错。
一般中药都是先用水(高过药3到5CM)浸泡半小时,然后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开始用文火煮半小时,煮好后将药汁倒出来摆在旁边,在加水(比前一次少点)煮中药,依旧先武火后文火,这次文火煮20分钟,煮好后将药汁和前次的一起混匀,喝 红豆就和其他药材一起煮呀 答案补充 以下是我找的一些治疗慢性白血病常用食疗方
猪脾散 猪脾脏、野百合各等量,共烘干研粉,和匀入胶囊,每粒0.25克,每次服3粒,1日3次。可解毒抗癌、消痞块。适用于急、慢性白血病肝脾肿大者的辅助治疗。
猪肝百合散 猪肝、野百合各等量。将猪肝烤干后和干燥的野百合共研成细末,每次3克,1日3次,加入适量白糖内服。可益阴、养血、抗癌。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辅助治疗。
马齿苋阿胶汤 马齿苋60克,阿胶10克。将马齿苋洗净,水煎取汁,阿胶烊化兑入。1日分2~3次饮服。可清热解毒、滋养补虚。适用于急、慢性白血病有肠道感染、低热贫血者的辅助治疗。
蜂蜡鸡蛋 新鲜鸡蛋5个,阿胶珠粉10克,蜂蜡30克。制法:蜂蜡溶化,打入鸡蛋,加入阿胶珠粉,搅匀。每日1剂,分2次食。可活血软坚。适用于慢性白血病的辅助治疗。
此外,还可以多吃鲜蘑白菜水饺、蒜苗炒河蚌肉,对慢性白血病也有一定好处。
❷ 白血病问题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兼证有无等不同,常常是因病致虚,虚实夹杂,所以治疗上应分清虚实主次,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时注意保护胃气,化疗间歇期注意扶正祛邪,化疗后骨髓抑制,注意扶正,缓解后应用中药调解阴阳,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一是辨证治疗 �
临床辨治白血病时,首先要依其证候辨清虚实、轻重、缓急,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施治,常采用益气养阴以扶正补虚,活血解毒以驱邪,标本兼治可获良效。�
1.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
主证:乏力气短,腰酸膝软,自汗盗汗,反复低热,食少纳呆,皮肤时有紫癜。脉细数,舌淡少苔。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芪杀白汤加减。�
黄芪10—15g,党参10—15g,天门冬10—15g,沙参10—15g,生地黄10—15g,地骨皮10—12g,黄芩10g,甘草6g,半枝莲10—15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此型多由于正气不足,易致毒邪内侵伤及营阴,而致气阴不足,应以益气阴养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方用黄芪、党参以补气,天门冬、沙参、生地黄、地骨皮以养阴清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甘草清解热毒。�
加减:纳呆食少,加用炒白术12g、焦槟榔10g,健脾消食。紫癜,加茜草15g、仙鹤草30g,凉血止血。�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羚羊角粉1g,赤芍药12g,生地黄30g,牡丹皮10—15g,龙葵15g,生石膏30g,玄参15g,茜草15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30g,大青叶30g,白茅根30g,栀子10g,半枝莲30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此型以邪实为主,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所致。多见于本病的初期或复发时,故选用犀角地黄汤为主方。方中犀角清热凉血止血力专,但因犀牛为国家保护动物,故目前多以羚羊角粉代犀角。生地黄、玄参协同羚羊角解除血分热毒,加强止血功能,芍药清营凉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同时加用生石膏、大青叶、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栀子、黄芩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本方应用咸寒入营,凉血苦降,能使热挫而血止、毒清而阴复。�
加减:舌苔黄腻者,可加用滑石30g,薏苡仁30g清热利湿。高热神昏者,加紫雪散清热开窍醒神。热毒重出血明显者,加青黛15—20g(包煎)清热解毒。�
3.瘀毒内蕴�
主证:形体消瘦,面色黯滞,颈有瘰疬,胁下痞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低热盗汗。舌质黯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而数。�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2g,丹参15g,鳖甲15g,大黄6g,牡蛎30g,熟地黄20g,荔枝核20g,蛇六谷15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本证因毒邪积留成痰,内积脏腑,外阻经脉所致。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当归、赤芍药、熟地黄、丹参养血活血,配合桃仁、红花活血而不伤正,鳖甲、牡蛎、大黄软坚散结。�
加减:气虚加党参30g,黄芪30g益气;血瘀痞块较大可重用桃仁20g,红花15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活血化瘀。��
二是其他治疗使用中成药和医院制剂等�
1.抗白丹:每次4—8丸,每日3次。适用于痰瘀互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复方青黛片:每次5—10片,每日3次。适用于热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六神丸:每次10—30粒,每日3次。适用于瘀毒内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4.贞芪扶正剂:每次1—2小包,日3次。益气养阴。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气阴两虚者。�
5.健脾益肾冲剂:每次1—2小包,日3次。具有健脾益肾扶正功能。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脾肾两虚者。�
6.犀角地黄丸(蜜丸):每次1—2丸,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消肿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伴出血者。�
7.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20ml,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神昏者。�
8.参芪杀白散(内含人参、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各型白血病的初期及巩固治疗证属热毒炽盛伴气虚者。�
9.参麦二陈冲剂(内含党参、麦门冬、五味子、法半夏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化疗引起的呕吐,有健胃止呕之功效。��
三是选用单方验方
1.蟾蜍酒:蟾蜍1只(每只重125g),黄酒1500ml。将蟾蜍剖腹去内脏洗净,与黄酒放入瓷罐中封闭,置入铝锅内加水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可。每天服3次,成人每次服15—30ml,儿童酌减,饭后服。一般服药15天,间隔15天。连续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其后维持缓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它抗白血病药,但需配合抗感染、输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疗法。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结聚型。�
2.壁虎:壁虎适量。焙干研末为散。每服2—3只,日分3次服,开水送服。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互结型。�
3.黄鱼白:黄鱼白(即黄花鱼肚里的白)适量。将黄鱼白焙干,研成细末内服,每次3g,每日3次。大补元气,调理气血。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型。�
4.归芪三七汤:当归3g,黄芪15g,三七3g,桑叶、白茅根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主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伴血瘀。�
5.羊蹄根汤:羊蹄根60g,苦参60g。水煎开后入药煎15—20分钟,煎2汁,煎成200ml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扶正抗癌,利湿解毒。主治急性白血病湿热内蕴型。�
6.犀角地黄汤:犀角1.5g(水牛角30g代),生地黄30g,芍药12g,牡丹皮9g。水煎,犀角磨汁冲服(若无犀角,可用水牛角30g代)。每日1剂,分2次服。凉血止血。主治急性白血病证见高热、吐衄、便血、昏谵烦躁等热入营血型。�
7.猪脾百合丸:猪脾(烤干研末)1.5g,野百合粉1.5g。上药末混合装入胶囊内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2—3粒。养阴扶正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气阴两虚型。�
8.三草丸:马鞭草30g,白花蛇舌草30g,葵树子30g,夏枯草15g。上药共煎煮浓缩成膏,制成小丸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6丸。清热解毒,消肿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型。
急性白血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注意:
血液病患者:平时应多吃些莲花白、白菜、萝卜、西红柿、大青菜、莲菜、茄子、冬瓜、黄瓜、山药、百合、豆腐、芹菜等。它们含有多种维生素、能生津,化痰、降火。大肉、排骨、鳝鱼、甲鱼、牛肉用新鲜的,根据消化功能可少吃。
苹果、梨、香蕉、柑子、橘子、草莓、西瓜、甜瓜、石榴、软柿子等,含有铁、锌、铝、钾等元素,能生津、利便、化痰、清热降火。
炒花生米、炒瓜子、新大枣、米花、锅巴等不能食用,它们质硬难消化,容易积食和引起出血。鸡蛋、牛奶、辣子、鱼、鸡肉尽量不用。因为容易引起过敏,影响血小板生成。高脂肪不易消化,会使脾脏功能下降。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体内氮和蛋白质过多,肾脏无法排泄,积于肾内,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蛋内含有一种过敏物质,会刺激胃,引起呕吐。辣子易发汗,伤正气,胃热时它火上浇油,胃寒时冰上加霜。鱼有发性,易发表,不慎误入鱼刺引起感染。鸡肉质细难消化。故以上食物均可引起血液病患者消化功能紊乱,慎用。
血液病患者要注意饮食宜忌,还要防止积食,有人认为多吃、吃好能生血,比吃药强,但不知血液病病人消化功能差,吸收功能差,吃饱吃好不一定能吸收,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发热积食,泄泻、出血、呕吐等,使血象下降。如此,血液病病人的饮食应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严禁生、冷、过硬食物.
急性白血病护理
❸ 中医专家请进来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兼证有无等不同,常常是因病致虚,虚实夹杂,所以治疗上应分清虚实主次,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时注意保护胃气,化疗间歇期注意扶正祛邪,化疗后骨髓抑制,注意扶正,缓解后应用中药调解阴阳,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临床辨治白血病时,首先要依其证候辨清虚实、轻重、缓急,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施治,常采用益气养阴以扶正补虚,活血解毒以驱邪,标本兼治可获良效。 一、分型治疗 1、气阴两虚 主证:乏力气短,腰酸膝软,自汗盗汗,反复低热,食少纳呆,皮肤时有紫癜。脉细数,舌淡少苔。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芪杀白汤加减】黄芪10—15g,党参10—15g,天门冬10—15g,沙参10—15g,生地黄10—15g,地骨皮10—12g,黄芩10g,甘草6g,半枝莲10—15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纳呆食少,加用炒白术12g、焦槟榔10g,健脾消食。紫癜,加茜草15g、仙鹤草30g,凉血止血。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羚羊角粉1g,赤芍药12g,生地黄30g,牡丹皮10—15g,龙葵15g,生石膏30g,玄参15g,茜草15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30g,大青叶30g,白茅根30g,栀子10g,半枝莲3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舌苔黄腻者,可加用滑石30g,薏苡仁30g清热利湿。高热神昏者,加紫雪散清热开窍醒神。热毒重出血明显者,加青黛15—20g(包煎)清热解毒。 3、瘀毒内蕴 主证:形体消瘦,面色黯滞,颈有瘰疬,胁下痞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低热盗汗。舌质黯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而数。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2g,丹参15g,鳖甲15g,大黄6g,牡蛎30g,熟地黄20g,荔枝核20g,蛇六谷15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气虚加党参30g,黄芪30g益气;血瘀痞块较大可重用桃仁20g,红花15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活血化瘀。 二、中成药治疗 1、抗白丹:每次4—8丸,每日3次。适用于痰瘀互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复方青黛片:每次5—10片,每日3次。适用于热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六神丸:每次10—30粒,每日3次。适用于瘀毒内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4、贞芪扶正剂:每次1—2小包,日3次。益气养阴。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气阴两虚者。 5、健脾益肾冲剂:每次1—2小包,日3次。具有健脾益肾扶正功能。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脾肾两虚者。 6、犀角地黄丸(蜜丸):每次1—2丸,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消肿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伴出血者。 7、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20ml,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神昏者 8、参芪杀白散(内含人参、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各型白血病的初期及巩固治疗证属热毒炽盛伴气虚者。 9、参麦二陈冲剂(内含党参、麦门冬、五味子、法半夏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化疗引起的呕吐,有健胃止呕之功效。 三、单方验方治疗 1、蟾蜍酒:蟾蜍1只(每只重125g),黄酒1500ml。将蟾蜍剖腹去内脏洗净,与黄酒放入瓷罐中封闭,置入铝锅内加水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可。每天服3次,成人每次服15—30ml,儿童酌减,饭后服。一般服药15天,间隔15天。连续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其后维持缓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它抗白血病药,但需配合抗感染、输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疗法。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结聚型。 2、壁虎:壁虎适量。焙干研末为散。每服2—3只,日分3次服,开水送服。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互结型。 3、黄鱼白:黄鱼白(即黄花鱼肚里的白)适量。将黄鱼白焙干,研成细末内服,每次3g,每日3次。大补元气,调理气血。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型。 4、归芪三七汤:当归3g,黄芪15g,三七3g,桑叶、白茅根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主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伴血瘀。 5、羊蹄根汤:羊蹄根60g,苦参60g。水煎开后入药煎15—20分钟,煎2汁,煎成200ml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扶正抗癌,利湿解毒。主治急性白血病湿热内蕴型。 6、犀角地黄汤:犀角1.5g(水牛角30g代),生地黄30g,芍药12g,牡丹皮9g。水煎,犀角磨汁冲服(若无犀角,可用水牛角30g代)。每日1剂,分2次服。凉血止血。主治急性白血病证见高热、吐衄、便血、昏谵烦躁等热入营血型。 7、猪脾百合丸:猪脾(烤干研末)1.5g,野百合粉1.5g。上药末混合装入胶囊内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2—3粒。养阴扶正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气阴两虚型。 8、三草丸:马鞭草30g,白花蛇舌草30g,葵树子30g,夏枯草15g。上药共煎煮浓缩成膏,制成小丸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6丸。清热解毒,消肿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型。
❹ 联贴怎么炒好吃
先把联贴洗干净,再用料酒,胡椒粉,花椒面,葱段,蒜片,姜片,加点点醋,酱油,鸡粉,腌制(大概十分钟)。然后加油,油温至八成的时候,把腌制好的联贴(记得在下锅前加淀粉和肉精粉,让肉充分吃水,吃的饱满,这样可以增加口感和嚼劲)倒进锅中爆炒(把联贴的水分爆干)2分钟左右,出锅。
❺ 白血病问题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兼证有无等不同,常常是因病致虚,虚实夹杂,所以治疗上应分清虚实主次,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时注意保护胃气,化疗间歇期注意扶正祛邪,化疗后骨髓抑制,注意扶正,缓解后应用中药调解阴阳,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一是辨证治疗 �
临床辨治白血病时,首先要依其证候辨清虚实、轻重、缓急,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施治,常采用益气养阴以扶正补虚,活血解毒以驱邪,标本兼治可获良效。�
1.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
主证:乏力气短,腰酸膝软,自汗盗汗,反复低热,食少纳呆,皮肤时有紫癜。脉细数,舌淡少苔。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芪杀白汤加减。�
黄芪10—15g,党参10—15g,天门冬10—15g,沙参10—15g,生地黄10—15g,地骨皮10—12g,黄芩10g,甘草6g,半枝莲10—15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此型多由于正气不足,易致毒邪内侵伤及营阴,而致气阴不足,应以益气阴养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方用黄芪、党参以补气,天门冬、沙参、生地黄、地骨皮以养阴清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甘草清解热毒。�
加减:纳呆食少,加用炒白术12g、焦槟榔10g,健脾消食。紫癜,加茜草15g、仙鹤草30g,凉血止血。�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羚羊角粉1g,赤芍药12g,生地黄30g,牡丹皮10—15g,龙葵15g,生石膏30g,玄参15g,茜草15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30g,大青叶30g,白茅根30g,栀子10g,半枝莲30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此型以邪实为主,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所致。多见于本病的初期或复发时,故选用犀角地黄汤为主方。方中犀角清热凉血止血力专,但因犀牛为国家保护动物,故目前多以羚羊角粉代犀角。生地黄、玄参协同羚羊角解除血分热毒,加强止血功能,芍药清营凉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同时加用生石膏、大青叶、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栀子、黄芩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本方应用咸寒入营,凉血苦降,能使热挫而血止、毒清而阴复。�
加减:舌苔黄腻者,可加用滑石30g,薏苡仁30g清热利湿。高热神昏者,加紫雪散清热开窍醒神。热毒重出血明显者,加青黛15—20g(包煎)清热解毒。�
3.瘀毒内蕴�
主证:形体消瘦,面色黯滞,颈有瘰疬,胁下痞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低热盗汗。舌质黯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而数。�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2g,丹参15g,鳖甲15g,大黄6g,牡蛎30g,熟地黄20g,荔枝核20g,蛇六谷15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本证因毒邪积留成痰,内积脏腑,外阻经脉所致。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当归、赤芍药、熟地黄、丹参养血活血,配合桃仁、红花活血而不伤正,鳖甲、牡蛎、大黄软坚散结。�
加减:气虚加党参30g,黄芪30g益气;血瘀痞块较大可重用桃仁20g,红花15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活血化瘀。��
二是其他治疗使用中成药和医院制剂等�
1.抗白丹:每次4—8丸,每日3次。适用于痰瘀互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复方青黛片:每次5—10片,每日3次。适用于热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六神丸:每次10—30粒,每日3次。适用于瘀毒内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4.贞芪扶正剂:每次1—2小包,日3次。益气养阴。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气阴两虚者。�
5.健脾益肾冲剂:每次1—2小包,日3次。具有健脾益肾扶正功能。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脾肾两虚者。�
6.犀角地黄丸(蜜丸):每次1—2丸,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消肿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伴出血者。�
7.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20ml,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神昏者。�
8.参芪杀白散(内含人参、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各型白血病的初期及巩固治疗证属热毒炽盛伴气虚者。�
9.参麦二陈冲剂(内含党参、麦门冬、五味子、法半夏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化疗引起的呕吐,有健胃止呕之功效。��
三是选用单方验方
1.蟾蜍酒:蟾蜍1只(每只重125g),黄酒1500ml。将蟾蜍剖腹去内脏洗净,与黄酒放入瓷罐中封闭,置入铝锅内加水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可。每天服3次,成人每次服15—30ml,儿童酌减,饭后服。一般服药15天,间隔15天。连续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其后维持缓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它抗白血病药,但需配合抗感染、输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疗法。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结聚型。�
2.壁虎:壁虎适量。焙干研末为散。每服2—3只,日分3次服,开水送服。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互结型。�
3.黄鱼白:黄鱼白(即黄花鱼肚里的白)适量。将黄鱼白焙干,研成细末内服,每次3g,每日3次。大补元气,调理气血。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型。�
4.归芪三七汤:当归3g,黄芪15g,三七3g,桑叶、白茅根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主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伴血瘀。�
5.羊蹄根汤:羊蹄根60g,苦参60g。水煎开后入药煎15—20分钟,煎2汁,煎成200ml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扶正抗癌,利湿解毒。主治急性白血病湿热内蕴型。�
6.犀角地黄汤:犀角1.5g(水牛角30g代),生地黄30g,芍药12g,牡丹皮9g。水煎,犀角磨汁冲服(若无犀角,可用水牛角30g代)。每日1剂,分2次服。凉血止血。主治急性白血病证见高热、吐衄、便血、昏谵烦躁等热入营血型。�
7.猪脾百合丸:猪脾(烤干研末)1.5g,野百合粉1.5g。上药末混合装入胶囊内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2—3粒。养阴扶正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气阴两虚型。�
8.三草丸:马鞭草30g,白花蛇舌草30g,葵树子30g,夏枯草15g。上药共煎煮浓缩成膏,制成小丸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6丸。清热解毒,消肿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型。
急性白血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注意:
血液病患者:平时应多吃些莲花白、白菜、萝卜、西红柿、大青菜、莲菜、茄子、冬瓜、黄瓜、山药、百合、豆腐、芹菜等。它们含有多种维生素、能生津,化痰、降火。大肉、排骨、鳝鱼、甲鱼、牛肉用新鲜的,根据消化功能可少吃。
苹果、梨、香蕉、柑子、橘子、草莓、西瓜、甜瓜、石榴、软柿子等,含有铁、锌、铝、钾等元素,能生津、利便、化痰、清热降火。
炒花生米、炒瓜子、新大枣、米花、锅巴等不能食用,它们质硬难消化,容易积食和引起出血。鸡蛋、牛奶、辣子、鱼、鸡肉尽量不用。因为容易引起过敏,影响血小板生成。高脂肪不易消化,会使脾脏功能下降。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体内氮和蛋白质过多,肾脏无法排泄,积于肾内,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蛋内含有一种过敏物质,会刺激胃,引起呕吐。辣子易发汗,伤正气,胃热时它火上浇油,胃寒时冰上加霜。鱼有发性,易发表,不慎误入鱼刺引起感染。鸡肉质细难消化。故以上食物均可引起血液病患者消化功能紊乱,慎用。
血液病患者要注意饮食宜忌,还要防止积食,有人认为多吃、吃好能生血,比吃药强,但不知血液病病人消化功能差,吸收功能差,吃饱吃好不一定能吸收,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发热积食,泄泻、出血、呕吐等,使血象下降。如此,血液病病人的饮食应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严禁生、冷、过硬食物.
急性白血病护理
请参考